陕西省交通运输厅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

关于印发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

专项治理排查工作意见的通知

各设区市、杨凌示范区交通局,厅直各单位: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排查工作意见?已经省厅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排查问题是开展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步骤,直接关系交通运输系统专项治理工作的成效。各单位要自觉克服排查工作涉及建设项目多、工作头绪多、时间要求紧、工作任务重的矛盾,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求真务实,确保排查工作取得实效。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十五日

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排查工作意见

为贯彻落实省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对全省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开展监督检查的通知?(陕工治办发[2009]5号)和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排查工作方案?的通知?(交监察发…2009?672号)要求,结合我省交通运输系统实际,特制定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排查工作意见。

一、排查范围

根据交通运输部和省上的工作部署,这次排查重点是对2008年以来,属于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包括立项、在建和竣工的工程项目。对省级1亿元、市级1000万元、县级100万元以上的工程建设项目要全部纳入排查范围。各市、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按照当地政府的部署,结合省厅的有关要求,对负责建设的项目进行排查。对于其他非政府投资和未使用国有资金的项目,总投资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也要对核准、备案、用地、规划、环评、质量、安全等情况进行排查。

二、排查重点

(一)查基本建设程序。主要查是否存在违规审批、擅自调整投资计划;是否存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工程初步设计未经批准擅自开工;是否存在施工图设计文件未经审查

或者审查不合格擅自开工;是否存在施工许可未经交通主管部门批准或备案擅自开工;是否存在对不具备交工验收条件的组织交工验收;是否存在对未进行交工验收、交工验收不合格或未备案的工程进行通车试运营;是否存在盲目压缩工期等七个问题。

(二)查招标投标环节。主要查是否存在按规定应招标的项目而不招标,或将项目化整为零规避招标;是否存在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或针对特定人设定资格条件;是否存在向他人透露潜在投标人的名称、数量或者可能影响公平竞争的信息资料;是否存在泄漏评标专家和清标人员名单;是否存在对不同的投标人采用不同的标准进行清标;是否存在采取暗示、诱导等方式影响专家公正评标;是否存在不按照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订立合同,或者与中标人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协议; 是否存在投标人借用资质投标、围标串标、编制虚假资料骗取中标; 是否存在评标专家评标不公等八个方面的问题。

(三)查质量安全环节。主要查是否存在指定分包、转包、违法分包;是否存在擅自改变项目建设规模和内容;是否存在未按工程设计图纸、技术标准或工艺要求施工,使用不合格材料或设备,偷工减料,工程质量低劣;是否存在检测单位伪造检测报告或检验结论;是否存在以低于国家收费标准签订监理合同;是否存在监理单位未按合同约定配备监

理人员和设备,未按合同要求履行监理职责;是否存在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不落实,施工单位安全生产投入不足或未按规定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项目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取得考核合格证书;是否存在发生工程质量事故或安全事故,未按有关规定和时间报告等八个方面的问题。

(四)查资金使用环节。主要查是否存在物资采购监管薄弱;是否存在未建立健全资金管理、使用环节的内部控制制度,或未按规定进行会计核算;是否存在工程严重超概算;是否存在违规管理、使用建设资金;是否存在不按合同约定支付或者违反规定支付工程款;是否存在未按规定及时办理竣工决算和资产移交手续;是否存在配套建设资金不到位等七个方面的问题。

(五)查工程监管环节。主要是看工程建设项目信息是否公开透明,招标投标违法行为公告制度是否建立并得到落实;有关投诉和举报是否得到及时处理;工程建设领域违纪违法案件是否得到严肃查处等四个方面的问题。

三、排查方法

(一)找准突出问题。深入摸底,切实掌握排查项目的数量、规模、性质、工程进度和项目资金构成等情况,并对照排查重点,认真查找工程建设关键环节和重点部位存在的突出问题,摸清存在问题的底数。

(二)深刻分析原因。针对发现的问题,从制度建设、主观思想、权力制约和监督、行政监管、市场环境等方面,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查找监管工作的薄弱环节和漏洞,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和要求,为建立健全防治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长效机制奠定基础。

(三)分类作出处理。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开展治理与促进发展、集中治理与长抓不懈、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依法打击与教育警示、各负其责与齐抓共管的关系。对于查找出的突出问题,综合分析、客观看待,带有共性的问题要从加强制度建设的层面,研究和采取治本的措施办法。对一般违规问题,及时纠正,认真整改;对严重违纪违法问题,坚决立案,从严查处。

四、工作阶段

排查工作总体安排从2009年11月开始,到2010年3月结束,分为自查自纠和重点抽查两种方式进行。自查自纠阶段由项目建设管理单位自行负责,按照省厅明确的排查重点,梳理自查项目,细化自查内容,开展自查自纠。重点抽查阶段按照“谁建设、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各市交通部门和各建设项目处的上级管理单位对负责建设的项目进行重点抽查。省厅将适时对部分重点项目的自查自纠情况进行抽查。排查工作结束后,各单位和厅机关有关处室负责对项目排查情况和履行审批监管职责情况进行认

真总结,形成书面报告于2010年3月5日前报厅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工作要求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排查问题是开展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步骤和基础。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排查工作,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彻底清查,找准问题,认真整改,确保全面排查不留死角,重点抽查不走过场。要结合实际,细化工作内容,对本单位排查工作的时间进度、工作步骤和工作方式做出具体安排。要实行严格的工作责任制,明确有关领导和经办人员的责任,建立工作台账,严肃认真地填报排查工作统计表,并由单位领导负责任地签署意见。对自查不认真、填报不实,在重点抽查中发现问题的,要对有关单位领导实行严格的问责。

二是加强督查,严肃纪律。交通建设领域点多线长面广,必须坚持把监督检查作为推动排查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加强对自查自纠情况的重点抽查,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严肃工作纪律,对主动认识和纠正问题的,可按照有关规定从轻从宽处理;对排查工作中走过场的,要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补课”;对拒不自查、掩盖问题或弄虚作假、拒不纠正、压案不查的,要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

三是加强研究,做好指导。各单位对排查出来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分析,区分不同情况,准确分类定性,明确处理的政策界限,正确适用法律和纪律,宽严相济,处理恰当,努力取得良好的政治、社会和法纪效果。要把排查工作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边排查、边规范,以查促建。排查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及时向省厅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

附件一:陕西省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基本情况检查表(表一);

附件二:陕西省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项目台账表(表二);

附件三:建设项目自查自纠情况统计表(表三,1—9);

附件四: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排查项目汇总表(表四);

附件五:工程建设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排查情况统计表(表五);

附件六: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违纪违法案件查处情况统计表(表六)

附件七:陕西省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排查表(表七)。

附件八:填表说明

附件一填表说明

该表为?陕西省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基本情况调查表?(表一),供各单位自查时填写,填表时间截止2009年12月31日,报表时间为2010年1月5日前。

附件二填表说明

该表为?陕西省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项目台账表?(表二),供各项目建设单位自查时填写,报各单位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核备。各单位汇集后报省厅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附件三填表说明

该表为?建设项目自查自纠情况统计表?(表三——1-9),供项目建设单位开展自查自纠工作时填写,包括9张分表。各项目建设单位要实事求是,认真填写,统计表经项目建设单位盖章和负责人签字后,属于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上报省厅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其他项目的报送负责该项目排查工作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建设项目自查自纠情况统计表?(表三——1-9),可自行装订成册,单项表的内容较多时可依照原表表样自行加

页。

附件四填写说明

该表为?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排查项目汇总表?(表四),由各市(区)交通局和厅直有关单位填写,经单位盖章和主要负责人签字后,于2010年 3月5日前报送省厅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各市(区)交通局负责统计汇总本地区总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厅直有关单位负责统计汇总本单位的建设项目。为便于计算机汇总,请勿随意变更报表格式。在报送书面报表的同时,报送以光盘存储的电子文档。

附件五填表说明

该表为?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排查情况统计表?(表五),由各市(区)交通局和厅直有关单位填写,经单位盖章和主要负责人签字后,于2010年 3月5日前报送厅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各市(区)交通局统计填报本地区总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上建设项目的排查情况。为便于计算机汇总,请勿随意变更报表格式。在报送书面报表的同时,报送以光盘存储的电子文档。

附件六填表说明

该表为?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违纪违法案件查处情况统计表?(表六),由各市(区)交通局和厅直有关单位的纪检监察部门逐级统计、汇总和上报。各项内容统计的起始日期为2009年8月1日,截至2009年12月31日。于2010年1月5日前上报省厅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从2010年开始,每季度结束后的第一周内,各市(区)交通局和厅直有关单位向厅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一次最新统计。

附件七填表说明

该表为?陕西省省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排查表?(表七),),由各市(区)交通局和厅直有关单位填写,经单位盖章和主要负责人签字后,于2010年 3月5日前报送厅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各市(区)交通局统计填报本地区总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上建设项目的排查情况。为便于计算机汇总,请勿随意变更报表格式。在报送书面报表的同时,报送以光盘存储的电子文档。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关于贯彻《陕西省治理公路超限运输办法》的实施意见《609号文件》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关于贯彻《陕西省治理公路超限运输办法》的实施意见 ----------陕交函[2009]609号 各设区市、杨凌示范区交通局,省公路局、高速集团、交通集团,厅运管局: 《陕西省治理公路超限运输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由省政府138号令颁布,从2009年5月1日起施行。为做好贯彻执行工作,根据《办法》和有关治超规定,提出以下实施意见,请严格遵照执行。 一、车辆超限运输的认定标准 (一)普通载货车辆的车货总重超限认定标准为:二轴车辆20吨,三轴车辆30吨,四轴车辆40吨,五轴车辆50吨,六轴及六轴以上车辆55吨。但对特殊车辆按以下规定处理:1、运输不可解体大件货物使用大型多轮轴平板车,车货总重在55吨以上的,车辆单轴(轮组)平均轴载不超过10吨。按规定办理《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证》(以下简称《通行证》后,方可行驶公路。 2、符合国家生产标准的自行式吊车、消防车等特种车辆,车辆总重超过超限认定标准,但其符合车辆行驶证(产品技术说明书)核定的总质量的,不作为超限车辆。 (二)普通载货车辆的车货总高度、总长度、总宽度的超限认定标准分别为:4米(集装箱车4.2米)、18米、2.5米。但对特殊车辆按以下规定处理: 1、大型平板车等特种车辆的总长度、总宽度超出超限认定标准,但其符合行驶证核定尺寸,或载货后未超出其尺寸范围,且高度未超过4米的,不作为超限车辆。 2、运输不可解体大件货物、鲜活农产品、联合收割机、规则尺寸物品等专用车辆,其车货几何尺寸超限处罚标准可放宽至总高度4.5米、总长度22米、总宽度3.5米。 二、车辆超限运输的检测规程 (一)治超站、卸货场和流动稽查使用的称重、几何尺寸计量器具应当按期进行检定,未按期检定或者检定不合格的计量器具,其检测数据不得作为卸载或者处罚的依据。 (二)对超限运输车辆的认定、卸载、卸载复检和处罚,必须以静态检测设备检测结果(检测单)作为依据,严禁凭经验判断和目测认定超限。 (三)治超站实行高速、低速动态预检的,必须经过静态复检认定车辆超限,严禁以动态检测称重结果作为卸载、处罚依据。 (四)流动稽查使用便携称重设备检测的超限车辆,只能作为疑似超限车辆,不得当场认定和予以处罚,应将其引导至邻近的治超站或卸货场,按照静态检测磅秤复检结果进行处理。(五)未列入国家车辆生产目录的悬浮轴车辆,或者经检测悬浮轴不具备落地承载行驶能力的车辆,在超限检测时,其悬浮轴不计入总轴数。 (六)对在动态预检过程中跳磅、绕磅、冲磅的车辆,要进行静态复秤,并对驾驶人员逃避正常检测行为进行登记、警告。对干扰正常检测工作的交驻站公安人员处理。 三、超限货物的卸载处理 (一)对车货总重超限500公斤(含500公斤)以内的,予以登记(统计为超限车辆)、警告,不卸载、不收取公路补偿费、不罚款。高速公路告知当事人超限的计重收费标准后,准予通行。 (二)对车货总重超限500公斤以上的,运输可卸载(含分载,下同)货物的车辆,必须先卸载消除超限违法行为,再按规定标准罚款。对未实行计重收费的路段,按《陕西省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赔(补)偿费标准暂行规定》(陕政函〔2003〕182号),收取公路补偿费,实

陕西省第三产业主要行业城镇个体就业人员数量3年数据研究报告2019版

陕西省第三产业主要行业城镇个体就业人员数量3年数据研究报告2019版

序言 陕西省第三产业主要行业城镇个体就业人员数量数据研究报告从第三产业城镇个体就业总人数,第三产业城镇个体批发和零售业就业人数,第三产业城镇个体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就业人数等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剖析了陕西省第三产业主要行业城镇个体就业人员数量现状、趋势变化。 借助对数据的发掘及分析,提供一个全面、严谨、客观的视角来了解陕西省第三产业主要行业城镇个体就业人员数量现状及发展趋势。本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而得。 陕西省第三产业主要行业城镇个体就业人员数量数据研究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陕西省第三产业主要行业城镇个体就业人员数量数据研究报告以数据呈现方式客观、多维度、深入介绍陕西省第三产业主要行业城镇个体就业人员数量真实状况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提供必要借鉴及重要参考。

目录 第一节陕西省第三产业主要行业城镇个体就业人员数量现状 (1) 第二节陕西省第三产业城镇个体就业总人数指标分析 (3) 一、陕西省第三产业城镇个体就业总人数现状统计 (3) 二、全国第三产业城镇个体就业总人数现状统计 (3) 三、陕西省第三产业城镇个体就业总人数占全国第三产业城镇个体就业总人数比重统计.3 四、陕西省第三产业城镇个体就业总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陕西省第三产业城镇个体就业总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第三产业城镇个体就业总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第三产业城镇个体就业总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陕西省第三产业城镇个体就业总人数同全国第三产业城镇个体就业总人数 (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陕西省第三产业城镇个体批发和零售业就业人数指标分析 (7) 一、陕西省第三产业城镇个体批发和零售业就业人数现状统计 (7) 二、全国第三产业城镇个体批发和零售业就业人数现状统计分析 (7) 三、陕西省第三产业城镇个体批发和零售业就业人数占全国第三产业城镇个体批发和零售 业就业人数比重统计分析 (7) 四、陕西省第三产业城镇个体批发和零售业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8)

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及管理相关重大问题专题调研报告

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及管理相关重大问题 专题调研报告 #TRS_AUTOADD_1216863880390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TRS_AUTOADD_1216863880390 P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TRS_AUTOADD_1216863880390 TD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TRS_AUTOADD_1216863880390 DIV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TRS_AUTOADD_1216863880390 LI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JSON--{"":{"line-height":"1.5","font-famil 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 m":"0"},"p":{"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

交通调查统计分析报告

交通调查统计分析报告

————————————————————————————————作者:————————————————————————————————日期:

1. 居民出行调查统计分析 1.1. 居民出行次数 1.1.1. 平均出行次数 本次在泉州市进行的居民出行特征调查是小样本调查,共调查了200户居家,调查总人数为654人,调查有出行人数为614人,调查总出行次数2516次,人均日出行次数3.85次,有出 行者人均日出行次数为4.10 次。 1.1. 2. 不同性别的平均出行次数 表1-1 不同性别的平均出行次数 性别 调查有出行 人数 调查出行次数 人均日出行次数(人 次/天) 男 297 1259 4.2 女 313 1243 4.0 1.1.3. 不同年龄的平均出行次数 图1-1 不同年龄平均出行次数 4.20 4.29 3.81 4.27 4.37 3.99 3.88 3.73 3.40 3.603.80 4.004.204.40 4.606—1516—2021—2526—3031—4041—5051—60 >60 年龄 出行次数

从图1-1可以看出,年龄段在6~20和26~40岁的平均出行次数 较高,说明学生、青少年和青壮年人口的出行较多。 1.1.4. 不同职业居民平均出行次数 调查结果显示,公务员、个体劳动者和中小学生的平均出行次数最高,日平均出行次数分别达4.71次/日、4.94次/日和 4.34次/日。 1.2. 居民出行目的 泉州市居民出行主要目的是工作出行,占总出行的23.45%,其次是上学出行,占总出行的10.17%,见表1-2及图1—3。 图1-2 不同职业平均出行次数 工人 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 商业服务人员企事业负责人大专院校学生中小学生家务劳动者 个体经营户 其它 职员 农民0.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职业 出行次数(次日)

陕西省交通运输业从业人员数量综合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陕西省交通运输业从业人员数量综合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 2019版

前言 陕西省交通运输业从业人员数量综合情况数据分析报告围绕核心要素铁路运输业从业人员数量,道路运输业从业人员数量,水上运输业从业人员数量,航空运输业从业人员数量,管道运输业从业人员数量等展开深入分析,深度剖析了陕西省交通运输业从业人员数量综合情况的现状及发展脉络。 陕西省交通运输业从业人员数量综合情况分析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通过整理和清洗等方法分析得出,具备权威性、严谨性、科学性。本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从多维角度借助数据客观反映当前陕西省交通运输业从业人员数量综合情况真实状况,趋势、规律以及发展脉络,陕西省交通运输业从业人员数量综合情况数据分析报告必能为大众提供有价值的指引及参考,提供更快速的效能转化。

目录 第一节陕西省交通运输业从业人员数量综合情况现状 (1) 第二节陕西省铁路运输业从业人员数量指标分析 (3) 一、陕西省铁路运输业从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铁路运输业从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3) 三、陕西省铁路运输业从业人员数量占全国铁路运输业从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 (3) 四、陕西省铁路运输业从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陕西省铁路运输业从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铁路运输业从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铁路运输业从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陕西省铁路运输业从业人员数量同全国铁路运输业从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对 比分析 (6) 第三节陕西省道路运输业从业人员数量指标分析 (7) 一、陕西省道路运输业从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道路运输业从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陕西省道路运输业从业人员数量占全国道路运输业从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陕西省道路运输业从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陕西省道路运输业从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陕西省农业的基本分布情况

陕西省农业的基本分布情况-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陕西省农业的基本分布情况 陕西地形复杂,海拔高度、雨热资源和生态条件差异大,从北到南形成了10个明显的农业气候区;从东向西又形成了24个各具特色的种植业气候类型区。农作物种类、耕作栽培制度、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各个方面都具有北方与南方以及南、北方过渡的中间类型特点和独特的资源优势。根据这个特点,从1983年至1984年在进行农业区划中对种植业进行了分区,将全省种植业的经济区域划分为9个一级区(地域区划)和24个二级区(地域或类型区划即亚区)。 (一)长城沿线风沙滩地春麦、小油料、秋杂粮区 本区位于本省最北部,海拔900—1500米,全区地势起伏平缓,相对高差10—50米,西部较高,中部较低。地貌类型有风沙地、丘陵地、河川地和沟道地等。土地面积1.9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9.6%,其中耕地255.9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4.7%。总人口69.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3.9万人,农业人均耕地4.0亩。日照充足,热量较低,一年一熟。年平均气温7.8—8.5℃。≥10℃积温2900—3370℃,年降水量300—420毫米,为本省降水量最少地区。无霜期155—172天。宜于糜子、春小麦、谷子、马铃薯、荞麦、春油菜、黄芥、胡麻、甜菜、向日葵等生长。 本区有3个二级区(亚区):(1)西部旱滩杂粮、向日葵区,地势平坦,是个内陆平原小盆地。(2)中部旱滩水地春麦、玉米、水稻、向日葵、葡萄区,地势平缓,水资源丰富,有水地58万亩,基本属灌溉农业区。(3)东部梁峁、片沙杂粮区,梁峁起伏,流沙覆盖,覆盖面积达20—40%。 (二)陕北丘陵沟壑谷糜、马铃薯、豆类(大豆、杂豆)、杂果、草(绿肥)区 本区位于长城沿线风沙区以南,渭北高原的宜川、富县以北的黄土高原,海拔800—1200米,全区地势由北向南,由西向东呈倾斜状。境内丘陵起伏,梁峁相间,沟壑纵横,沙丘涧滩,河谷阶地星罗棋布,为黄河中游水土流失重点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占总土地面积78.7—82.4%,形成一个地域宽阔,自然条件复杂的旱作农业区。自然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低。风沙、干旱、冰雹、霜冻常有发生。日平均气温7.8—11.3℃,≥10℃积温2800—4050℃,年降水量380—704毫米,无霜期140—196天。耕作制度为一年二熟。总人口250.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4.9万人,土地面积4.5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2.1%,耕地面积963.3万亩,占全省耕地17.7%,其中旱坡耕地占耕地的91.1%,农业人均耕地4.1亩。 本区有3个二级区:(1)涧滩丘陵谷糜、荞麦、胡麻、绿肥区。地势高,气候干旱,年降水量380—500毫米,无霜期130—140天。夏季多冰雹,春秋多风沙。大部分耕地沙化严重,农业产量低而不稳,是全省荞麦和向日葵生产集中地。(2)丘陵沟壑谷糜、薯、豆、花生、苹果、绿肥区,是陕北丘陵沟壑区的主体,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地形支离破碎。大部分地区属于半干旱地带,是本省优质小米和烤烟、苹果生产基地之一。(3)黄河沿岸土石丘陵麦、豆、杂粮、花生、枣、果区,位于黄河沿岸,南北狭长,大部分由黄土梁、峁组成,沟壑险峻,土层薄。 (三)渭北高原小麦、春玉米、烤烟、苹果、大豆区

某某年公路水陆交通统计分析报告文案

2001年公路水路交通统计 分析报告 交通部综合规划司 2001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也是我国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第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中央坚持扩大需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大力整顿和规市场经济秩序,经济运行总体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国经济的较快增长和有利的政策环境为交通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交通系统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交通需求为根本出发点,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公路水路客货运输和港口生产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成绩,实现了“十五”交通工作的良好开局。 公路交通 一、基础设施再上新台阶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公路交通事业进入一个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时期,公路基础设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特别是98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扩大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决策,公路建设牢牢把握了这个难得的机遇,趁势而上,加快建设。从1998到2001年,连续四年完成投资突破2000亿元,其中2001年超过2600亿元,创历史新高。公路建设投资的大规模增加,使公路基础设施的落后面貌得到了明显改善。 1.公路总量接近170万公里,桥梁、隧道建设取得新成果 2001年是我国公路基础设施总量继续增长的一年,全年新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6万公里,其中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8036公里;改建公路里程5.3万公里,其中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1.4万公里。截止到2001年底,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169.8万公里,居世界第4位。

陕西交通运输有限公司商业计划书

陕西交通运输有限公司商业计划书 第一部分陕西交通运输有限公司简介 陕西省交通厅作为主发起人,联合陕西各地市交通运输企业、陕西平安运输公司(民营)以及社会发起人,依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省内规模最大的从事公路道路运输企业资产经营的企业。公司注册资本拟定为1.5亿元人民币,预计年实现税后利润3000万元以上。 陕西交通运输有限公司作为拟设立的陕西交通运输集团的母公司,将是一家专业投资于公路运输的企业。公司将控股陕西交通运输高速客运有限公司、陕西交通运输物流有限公司、陕西交通运输万寿宫酒店有限公司、陕西交通运输维修检测有限公司、陕西交通运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参股设立陕西交通运输站场服务有限公司;吸收西安、咸阳、安康、汉中、商洛、宝鸡、榆林、延安、渭南、铜川十个地市的运输公司及陕西平安运输公司作为集团的成员。公司将经营全省客运线路共4094条,投入营运车辆17000多辆,座位数364300座;跨省客运线路652条,投入营运车辆1956辆,座位数58680座;跨市地客运线路852条,投入营运车辆5600多辆,座位数134400座;旅游车辆600辆,座位数24000座。 陕西交通运输有限公司的组建将严格按照《公司法》、国家工商行政

管理局制定的《企业集团登记管理暂行规定》以及陕西省经贸委等政府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以资本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产权关系,建立规范的公司制企业。 陕西交通运输有限公司明确定位为控股公司,将确立以资本运营为核心的经营理念,对集团内企业实施股权管理。 一、陕西交通运输有限公司成立的背景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省道路运输业发展迅速,计划经济时期长期存在的“乘车难”、“运货难”问题得到了明显解决,道路运输市场得到了有效地培育和发展。公路客运量、旅客周转量分别比“八五”末增长21%、33%;货运量、货运周转量比“八五”末增长86%、21%,为发展国民经济和适应人民生活需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市场主体分散、经营粗放等原因,道路运输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国有运输企业的人员负担沉重,经济效益较差;经营主体小、散、弱;运输组织方式落后,运输资源处于分割状态,竞争无序,组织化程度低等。所有这些问题不但影响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而且对陕西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制约作用。 根据交通部《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经营资质管理规定(试行)》及交通部《关于道路运输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精神,交通厅经过充分调研,决定作为主发起人,根据企业自愿、互惠互利、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原则,牵头组织组建符合陕西交通发展实际,主导、带动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龙头企业。该公司的成功组建,将达到以下目的:

陕西省第三产业交通运输业、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个体就业人数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陕西省第三产业交通运输业、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个体就业人数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序言 本报告对陕西省第三产业交通运输业、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个体就业人数做出全面梳理,从第三产业个体就业总人数,第三产业个体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就业人数,第三产业个体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就业人数等重要指标切入,并对现状及发展态势做出总结,以期帮助需求者找准潜在机会,为投资决策保驾护航。 本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借助客观的理论数据为基础,数据来源于权威机构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力求准确、客观、严谨,透过数据分析,从而帮助需求者加深对陕西省第三产业交通运输业、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个体就业人数的理解,洞悉陕西省第三产业交通运输业、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个体就业人数发展趋势,为制胜战役的关键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目录 第一节陕西省第三产业交通运输业、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个体就业人数现状 (1) 第二节陕西省第三产业个体就业总人数指标分析 (3) 一、陕西省第三产业个体就业总人数现状统计 (3) 二、全国第三产业个体就业总人数现状统计 (3) 三、陕西省第三产业个体就业总人数占全国第三产业个体就业总人数比重统计 (3) 四、陕西省第三产业个体就业总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陕西省第三产业个体就业总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第三产业个体就业总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第三产业个体就业总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陕西省第三产业个体就业总人数同全国第三产业个体就业总人数(2017-2018)变动对 比分析 (6) 第三节陕西省第三产业个体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就业人数指标分析 (7) 一、陕西省第三产业个体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就业人数现状统计 (7) 二、全国第三产业个体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就业人数现状统计分析 (7) 三、陕西省第三产业个体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就业人数占全国第三产业个体交通运输、 仓储和邮政业就业人数比重统计分析 (7) 四、陕西省第三产业个体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8)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陕政发[2016]47号 【发布部门】陕西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6.10.21 【实施日期】2016.10.2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陕政发〔2016〕47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为深入推进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8号),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省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让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安居乐业目标,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以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为重点,以新型城镇化试点为抓手,着力增强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优化城镇布局和体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二)基本原则。坚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建设大西安,做美城市、做强县城、做大集镇、做好社区,大力推动“一融双新”工程,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坚持点面结合、统筹推进,深化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带动全省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创新;坚持纵横联动、协同发力,完善推进机制,优化政策组合,推动户籍、土地、财税、住房等相关政策和改革举措配套;坚持补齐短板、重点突破,瞄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确保改革举措和政策落地生根。 (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累计实现1000万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全省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高,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60%和45%以上,并力争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关中平原城市群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一核一群两轴三带四极”的格局基本形成,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城市环境更加生态宜居;城镇化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明显加快,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二、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四)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剥离户籍上附着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2017年底前,各市要制订完成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的实施方案,确保进城落户人员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除西安市主城区外,各市(区)要进一步放宽落户限制条件,允许农业转移人口在就业地落户,优先解决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入城镇的人口、在城镇就业居住一定年限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以及新生代农民工落户

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综合分析

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综合分析 摘要:文章基于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现状,综合运用各种数据处理方法,从交通运输需求分析,交通运输供给分析,未来交通运输规模与结构分析,发展战略与实施策略分析这几个方面,结合国内外先进的交通理论,研究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战略规划。 关键词:需求;供给;规模 1 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过程与现状 1.1 运输线路不断延伸 伴随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现代化建设不断加深,国家运输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1998年末,我国各种运输线路总长度已达297.5 万km,比1949年增长15.4倍。其中,铁路营业里程5.76万km,内河通航里程11万km ,公路里程127.85万km,民用航空航线里程150.6万km,管道运输从无到有,目前输油输气管道已达2.31万km,90%的原油已通过管道输送。 1.2 交通运输网布局大为改观 随着成渝、宝成、成昆、湘黔、襄渝、天兰、兰青、南昆等10多条铁路干线相继建成,一个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铁路网已基本形成。目前,西南、西北地区的铁路里程已占全国的24.0%;公路里程已占全国的30.0%,不仅实现了县县通公路,而且98.7%的乡镇和87.7%的行政村也已通公路。民航运输也逐步形成以北京为中心,连结全国138个城市的国内民用航空网。 1.3 交通运输网质量显著提高 在运输线路不断延伸的同时,线路质量也得到改善。铁路朝向重型化发展,在正式营业的线路上铺设50 kg以上重型钢轨的线路里程比重已由1949年的8.5%提高到1998年的91.1%。无缝钢轨线路里程达25 979 km,占铁路线路总里程的32.9%。建成通车的青藏铁路创造了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充分体现出我国铁路建设业的高层次、高水平。同时,我国的城市道路建设、公路建设水平也不断提高,高等级公路的水准得到了质的提升。 此外,我国交通运输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改善,一批具有高技术含量的新装备、新技术在交通产业得到了充分运用,提升了我国交通系统的层次水平,智能化、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有效保证了交通设施运行的效率和安全。 2 交通运输需求分析 为了定量地研究运输需求量受各影响因素影响的弹性大小,需引入运输需求函数的概念。运输需求函数是用函数形式表示运输需求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可记为: Q=f(P,G,H,Y,A,Z,…) 式中:Q为运输需求量;P为运输服务价格;G为工农业生产的规模和速度;H为产品运输系数;Y为国民经济的产业和产品结构;A为生产和运输布局;Z 为人口增长及其构成;“…”表示其他因素。 我们以客运需求为例,对其进行函数分析。经济发展水平,可以用国内生产总值来表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则显示了居民的消费水平。而运输服务价格等数据难以获取,经济体制,服务质量等因素难以量化。为简化计算过程,了解客运需求与这些因素的关系及其一般规律。我们选取人口,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国内生产总值这三个指标,计算其与旅客周转量之间的关系,即Z为人口,I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G为国内生产总值,Q为旅客周转量。假设旅客的需求均

交通运输业统计分析

*年*季度交通运输情况分析 今年以来,**单位统筹推进交通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各工程项目如期开工,农业发展良好稳定,工业生产秩序井然,客货运输协调稳步发展,在此态势下,**单位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拉动保持强劲。*年**月份,**单位公路运输业客、货流动性进一步加强,各项指标增速普遍加快。 一、客货运输量实现协调稳步增长: **年*季度,**单位客运量达万人次,较上年同期*万人次增长了*%,完成旅客周转量*万人公里,与去年*万人公里相比增长*%。货运量达*万吨,同比增长*%,完成货物周转量*万吨公里,较上年同期增长*%,总周转量完成*万吨公里,较去年同期*万吨公里增长了*%。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单位旅客运输量及货物运输量总体均呈同步增长态势,客货运输内部结构更趋合理均衡。 增长原因如下: 一、今年**单位新增了**业务,大宗运输必然会显著提高货运量及货物周转量,同时带动利润提升。二、交通基础设施持续改善。今年**单位大多对主要交通线路进行了修整,对通过提升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单位经济建设,做好道路配套设施建设吸引招商引资进一步提高了重视程度,道路基础设施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大宗物资运输能力显著增强。三、客车班次增多,线路加密,加大了旅客运送能力,客运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其中,增长速度明显好于去年的**公司,首先今年购置了**辆重型载货车,货运能力得到较为明显的提升。其次,原属**公司的营运车辆划归**,使得其货运量及周转量增长显著。 二、运输生产发展形势好于去年同期: 截止**年*季度,**单位营运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持续增长,利润总额为**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万元。 由于**季度各项目开工建设带来的内地务工人员及各类农用建筑工业原料等物资运输增多,公路运输能力不断提升,管理费升级,加之油价票价普涨,**

道路交通现状分析

邯郸市主城区道路网结构呈方格网加环形的道路网络布局。各级道路总长度达到302.91km,道路面积为10.59k㎡,道路面积率9.62%,其中快速路4条,主干道24条,次干道24条,支路117条。主城区现状主干道中:中华大街、光明大街、滏西大街、滏东大街、人民路、丛台路的断面形式为三块板,浴新大街、学院北路、渚河路、农林路、陵园路、联纺路部分路段道路断面形式为三块板,其余主干道多为一块板。主干道路面宽为15-30m,主干道间距为800-1200m。次干道断面形式为一块板,路面宽度为8-15m,主次干道间距为400-600m。支路路面宽度为8m及以下,断面形式为一块板。道路交叉口以平面十字交叉形式为主,T形交叉为辅。主干道相交叉的路口有47个,其中34个为交通信号灯控制路口,10个为立交桥,经过渠化改善的路口有14个。目前,行人过街还是以人行道为主,主城区只有一处过街天桥和地下道路设施位于火车站东侧浴新大街上,其余无行人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设施。 依据资料数据显示,2008年邯郸市机动车保有量为106.3万辆,是2000年46.97万辆的2.26倍,并且逐年呈增长趋势,年均增长 率高达10.75%,2012年邯郸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132.5万辆。在2008年机动车比例构成中,摩托车以56.74%居于榜首,可见摩托 车出行是主城区居民出行的重要方式。2008年公交车数量为1213两,是2000年367辆的3.3倍,公交车保持逐年增长趋势,年平均递增16.9%。目前,主城区范围内停车场共计312处,停车位 8658个,其中核心城区内停车场数量为275处,停车位7593个, 占总停车位数的87.7%。 在实际调研过程中发现,机动车出行高峰可分为三个时段:早 上7点至9点;中午11点45至12点30分;下午5点30分至7 点30分,车速保持在30-40km/h。早高峰小时流量最大为中华北大街与人民路口南由南向北方向达到2899辆/小时,晚高峰小时流量 最大中华南大街与陵园路口南由北向南方向达到2992辆/小时,自

陕西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陕西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目录 第一篇规划背景 (3) 第一章发展基础 (3) 第二章存在问题 (5) 第三章发展环境 (6) 第二篇总体要求 (9) 第四章指导思想 (9) 第五章基本原则 (9) 第六章发展目标 (10) 第三篇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14) 第七章推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 (14) 第八章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14) 第九章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 (17) 第四篇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 (19) 第十章合理引导城镇体系发展 (19) 第十一章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23) 第五篇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26) 第十二章增强城市产业支撑能力 (26) 第十三章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28) 第十四章加强住房体系建设 (32) 第十五章加强和创新城市管理 (34) 第六篇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37) 第十六章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37) 第十七章加快农业现代化 (38) 第七篇改革完善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 (41) 第十八章改革人口管理制度 (41) 第十九章改革土地管理制度 (42) 第二十章改革完善财税体制和融资机制 (43) 第二十一章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44) 第二十二章推进行政区划管理创新 (46) 第八篇规划实施 (48) 第二十三章建立协调发展机制 (48) 第二十四章推进国际国内合作 (48) 第二十五章开展试点示范 (49) 第二十六章健全完善监测考核体系 (49)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扩大内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建设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和打造陕西经济升级版的重要途径。按照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和《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陕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陕西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旨在进一步明确我省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主要目标、战略任务、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举措,是指导全省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

陕西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

陕西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1—2015年)

前言 “十二五”时期,我省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西部强省的关键时期。随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和陕南循环经济区的建设发展将全面提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化改革开放,对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发展改革的决定》精神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水利工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要紧紧围绕突破水资源瓶颈制约、显著提高防洪减灾能力、明显改善水生态环境三大目标,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深化水利改革,强化水利管理,为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支撑。 根据水利部《关于印发全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总体方案的通知》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年-2015年。本规划系统提出了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水利改革和发展,确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思路、目标、任务和措施,对指导我省“十二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水利改革与发展,强化水利社会管理职能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供了重要依据。

目录 一、“十一五”水利发展回顾 (1) 二、“十二五”水利发展面临的形势 (4) (一)面临的挑战 (4) (三)发展机遇 (7) 三、水利改革发展思路和总体目标 (9) (一)指导思想 (9) (二)基本原则 (10) (三)发展目标 (12) (四)总体布局 (15) 四、水利建设主要任务 (15)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与配臵 (15) (二)农村水利 (17) (三)城乡供水 (17) (四)防洪抗旱减灾 (18) (五)水土保持 (19) (六)水资源节约保护与水生态修复 (19) (七)水电渔业及水库移民 (20) (八)水利信息化 (21) (九)行业能力建设 (21) (十)科学研究与项目前期 (22) 五、水利改革与管理主要任务 (22) (一)水利改革 (23)

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现状浅析

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现状浅析 王海涛(哈尔滨学院总务处黑龙江哈尔滨150086) 摘要: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的城市交通总体上不尽如人意,交通问题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城市病之一。本文通过对我国城市交通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指出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问题的症结所在,并结合我国现有国情,提出相应的对策。 Abstract:As a result of various aspects'reason,our country's municipal transportation is not as a whole entirely as desired,the transportation question has become one of our country serious urban sickness.This article through to our country municipal trans-portati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existence question's analysis,pointed out that our country city mass transit system question the crux is,and unifies our country existing national condition,proposes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关键词:城市公共交通管理规划公交优先 key word:Urban mass transit Management planning Public transportation first 【中图分类号】U4【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10)-07-0069-0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交通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城市交通管理和道路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进。而城市交通的发展却跟不上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迅猛增长,交通需求与道路建设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规划水平低、容量不足、运营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 一、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公共交通现状 目前在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承担了城市80%以上的客运量。虽然一些城市的轨道交通特别是地铁的建设速度在明显加快,但是由于投资巨大,总的来说只有省会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城市有此实力,发展相对缓慢,全国要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主的综合运输体系,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就我国目前的经济情况和发展趋来看,还是以地面常规公共交通为主要运输方式。近几十年来,是我国的社会经济一直持续高速增长,机动车的保有量直线上升,交通设施规模不断地扩充,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使人们对交通的需求也不断发生变化,对城市的交通建设、尤其是公共交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公共交通的发展战略和政策,但由于财政支出、经营机制、管理水平以及道路通行条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现状不尽如人意。 (二)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市公共交通管理规划滞后,缺乏调控 首先是当前城市规划建设过多考虑的是土地利用规划,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规划相互协调不够;其次是城市交通问题的研究重点主要放在了道路网络上,对影响交通发展的政策考虑不充分,导致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对于政策因素变化适应性不强,城市规划缺乏应有的应变能力和整体协调性;再次是公共交通规划内容不完善,各种交通方式之间还未能做到充分衔接和协调,城市公共交通中轨道交通、公共汽电车、出租车等组成部分难以发挥系统的整体性。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目前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仍主要依赖政府行政协调和干预,国家缺乏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方面的相关法律,只有一些省、市出台的有关城市公共交通的地方性法规,导致在执行中缺乏足够的权威性。 2、交通运营方式结构不合理 目前,在一些城市中尽管实施了一系列公交优化的政策,公交的运输量也处于上升趋势,但是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仍然很低。一些城市公共交通不但没有成为城市客运交通主体,而且比例还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公用车、私家车、助力车、摩托车等交通运行方式直线增长,市民步行和使用公共交通的比例下降。 三、解决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的途径 1、加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公交优先的权利 城市建设中,政府要将公共交通场站和配套设施纳入城市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规划。城市主要交通干道规划中应建设港湾式停车站,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客运码头、居住小区、大型公共活动场所等重大项目的规划建设,要将公共交通场站建设作为项目的重要配套设施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对城市的公共交通进行充分的论证,从省时高效、低碳节能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进一步确定公交最优线路模型的优化目标。 行政主管部门与交通管理部门应密切配合、统筹规划,科学设置公共交通优先车道、专用车道、路口专用线、单向优先专用线等,快速分流人群,方便市民出行,减轻道路压力,缓解城市交通拥挤,提高公共交通车量运营速度和道路资源利用率。应加强对城市公共交通专用车道的监控手段,对随意占用城市公共交通专用道的车辆依法处罚,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车量的运行速度和准点率。 2、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实行经济补偿政策 对公共交通企业承担社会福利和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所增加的支出,应定期进行专项经济补偿。建立规范的成本费用评价制度和政策性亏损评估制度,对政策性补偿额进行核算、发放、审计与监管,确保公共交通专向补偿资金发挥应有的作用。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中确定的停车场、调度中心、换乘枢纽等场地用地的使用应优先考虑,更不能随意挤占或改变土地用途。 参考文献: [1]郑大伟.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交 通科技,2007(5) [2]朱润芝.略论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现状及对策[J].安阳工学院 学报,2009(5) [3]曹敏晖.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 学报,2009(1) 管理视野经济 69 --

陕西省第三产业交通运输、信息传输行业个体就业人数3年数据洞察报告2019版

陕西省第三产业交通运输、信息传输行业个体就业人数3年数据洞察报告2019版

前言 本报告围绕核心要素第三产业个体就业总人数,第三产业个体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就业人数,第三产业个体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等展开深入分析,深度剖析了陕西省第三产业交通运输、信息传输行业个体就业人数的现状及发展脉络。本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陕西省第三产业交通运输、信息传输行业个体就业人数洞察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通过整理和清洗等方法分析得出,具备权威性、严谨性、科学性。 本报告从多维角度借助数据客观反映当前陕西省第三产业交通运输、信息传输行业个体就业人数真实状况,趋势、规律以及发展脉络,陕西省第三产业交通运输、信息传输行业个体就业人数数据洞察报告必能为大众提供有价值的指引及参考,提供更快速的效能转化。

目录 第一节陕西省第三产业交通运输、信息传输行业个体就业人数现状 (1) 第二节陕西省第三产业个体就业总人数指标分析 (3) 一、陕西省第三产业个体就业总人数现状统计 (3) 二、全国第三产业个体就业总人数现状统计 (3) 三、陕西省第三产业个体就业总人数占全国第三产业个体就业总人数比重统计 (3) 四、陕西省第三产业个体就业总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陕西省第三产业个体就业总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第三产业个体就业总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第三产业个体就业总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陕西省第三产业个体就业总人数同全国第三产业个体就业总人数(2017-2018)变动对 比分析 (6) 第三节陕西省第三产业个体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就业人数指标分析 (7) 一、陕西省第三产业个体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就业人数现状统计 (7) 二、全国第三产业个体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就业人数现状统计分析 (7) 三、陕西省第三产业个体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就业人数占全国第三产业个体交通运输、 仓储和邮政业就业人数比重统计分析 (7) 四、陕西省第三产业个体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