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教案

合集下载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教学设计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教学设计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基础知识理解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的主要历史特征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使用图表从课文和插图中掌握三大战役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和练习使用图表的方法分析比较整合教材通过了解战局变化,从对比中区别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的历史意义;从装备优劣、兵力众寡、战局起伏等方面分析对比国共双方军力的发展演变,归纳出蒋家王朝灭亡的必然性活动探究“以史带论”,讨论、列举共产党以弱胜强,取得革命胜利的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历史使命社会责任决心学习毛泽东等战略家军事指挥家以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准确把握历史机遇、夺取革命彻底胜利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环保文保意识北平的和平解放,使军民避免了伤亡,大家都能比较安定地迎来新生活,保护了许多文物,保护了人文环境,有利于此后北京的发展【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南京教学难点:对渡江战役历史作用和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教学过程】回顾前面一节课,讨论回答问题,并用动态板书演绎解放战争发展形势:1、蒋介石何时发动内战?2、头一年里,战况如何?3、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开始?承上启下,教师讲授:随着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国民党军队被消灭的数字达到200多万。

他们只能把兵力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

通过决战彻底打垮敌他们的时机已经成熟。

于是,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大决战阶段。

(阅读,标记,交流。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解放区的土改:指导学生阅读。

(二)三大战役的胜利1、学生根据《三大战役示意图》与教师在黑板上手书的草图比对,通过认识地理范围加深理解各个战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A.东北—辽沈战役—“关门打狗”—解放东北全境;B.以徐州为中心—淮海战役—“猛虎掏心”—奠定解放江南的基础;C.平、津、张家口等—平津战役—“分而取之”—华北解放)2、组织小组探讨:三大战役为什么选择东北作为突破口?用“分层法”启发引导:A.兵力对比-B.敌军态势-C.我军态势-D.战局延伸:全国战略后方。

5.24国民党政的崩溃教案5(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5.24国民党政的崩溃教案5(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放多媒体
观看,思考
形象感受
学会从多角度联系问题
归纳综合问题的能力
二、大军合力战淮海
1、此战领军人
2、战况(碾庄、双堆集、陈官庄)
挂地图
以图叙史
三、兵临城下,直取平津
原则:“先打两头,后取中间”,为何北平的解放采取和平的方式?
作补充
以图叙史
四、百万雄师过大江
渡江战役示意图:1949.4.21至23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 (毛泽东)
小结
巩固
板书设计
24、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一、1、“关门打狗”决战东北
锦州:联东北与华北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喉
辽沈战役:历时52天 歼敌47万余人
二、大军合力战淮海
以徐州为中心,碾庄、双堆集、陈官庄,先打两头,后取中间,和平解放北京
三、兵临城下,直取平津
四、百万雄师过大江
国民党全线崩溃,1949.4. 23占南京,宣告国民党政权覆灭
突破方法
直观突破
教具
多媒体、地图
教学方法
直观法,图示法
教学过程设计
程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目的
衔接
提问
我军转战陕北的原因?作战情况?
设问
学生回答
承上启下
导入
新课
撤离延安等于放弃吗?导言(文中)导入
设问导入
齐读
入情入境




一、“关门打狗”决战东北,挂地图、看位置:辽沈战役为何最先攻打锦州?
3、与“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一目相联系计算国民党政权存在时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三大战役的胜利预示解放战争的胜利。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案 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案 北师大版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学设计【特别提示】导学案只是老师教学的一个辅助,千万不能完全一成不变地依据导学案来教学,如果机械使用导学案,课堂教学过程将毫无生气,也不会起到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答案】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掌握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和国民党政权的覆灭;2.分析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自主学习】(推开一扇窗,你会看见满眼的绿色!)请同学们逐目阅读教材内容,分步回答下列问题:1.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的主力大决战,填下表:战役名称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开始时间1948、9 1948、11 1948年12月领导人林彪、罗荣桓X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略作战地区东北以某某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华北战略战术关门打狗略先打两头,后取中间重要战事攻克某某,封闭了国民党军进出东北的大门。

歼敌地点有碾庄、双堆集、陈官庄。

1949年1月,傅作义率军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得到和平解放。

辉煌战果解放东北全境。

歼敌47万。

解放军取得数量上的优势。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地区。

歼敌55万,为渡江战役奠定了基础。

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人,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重大意义 三大战役共消灭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基本歼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进程。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提示:以下几个题目可以先让学生讨论,或者老师提示着让学生讨论,学生能说几条算几条。

不要直接给学生答案。

1.解放军同国民党军的战略决战为什么首先在东北战场展开?请参考下面几句话:在东北战场解放军兵力占优,是全国五大战场兵力超过国民党军队的唯一战场;东北敌军孤立分散,所占地区狭小,补给困难,或战或守战略意图未定;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建立了广阔的根据地,支援战争的物质力量雄厚等等。

2.为什么北平的解放能采取和平方式?请参考下面几句话:(1)中共中央出于新中国定都北平的想法,非常希望和平解放北平。

第18课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

第18课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

主备人用案人授课时间2012年月日总第课时课题第18课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课型先学后教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三大战役的名称、参战部队、战果及意义;掌握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时间和意义;了解解放区土地改和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看图说史,培养学生阅读历史地图和运用历史地图的能力;通过讨论人民解放军迅速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讨论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历史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重点三大战役、渡江战役难点人民解放军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教法及教具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学过程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预习导学1.1948年中共依据敌我力量对比进一步变化确定内战的任务为,发动的三大战役:、、三大战役按照发动的先后顺序为、、。

按照从北到南的地理顺序为、、。

按照歼敌数量从少到多的地理顺序为、、。

三大战役的胜利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精锐部队,为筹建新中国做了军事上的准备2.辽沈战役意义或影响是①解放东北全境;②。

3.淮海战役的指挥人员是为前敌委书记。

意义/影响:4.平津战役中共采用的战术是。

问题探究从全面内战爆发到南京解放,人民解放战争时间不过三年。

国民党政权为什么会迅速土崩瓦解了呢?人民解放战争为什么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呢?例题精析1.邓小平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贡献是A.成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为建党打下基础B.指挥百团大战,增强了人们坚持抗战的信心C.率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大反攻序幕D.指挥辽沈战役,解决了东北全境解析:本题是一道基础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属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学生自学分组完成预习导学内容各组抢答学生探究从全面内战爆发到南京解放,人民解放战争时间不过三年。

国民党政权为什么会迅速土崩瓦解了呢?人民解放战争为什么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呢?本题要从四个不同的选项中识别有效的信息,需要学生对邓小平的历史活动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并能区别其他历史人物的活动。

川教版八上历史 第18课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正式)

川教版八上历史  第18课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正式)

第18课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了解土地改革及其积极作用,概述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的概况;理解国民党统治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

二、能力和方法通过看图说史,培养学生阅读历史地图和运用历史地图表述历史事物的能力;通过共同讨论、对比等形式分析得出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讨论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和国民党反动统治崩溃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的道理;通过视频材料让学生感受人民战争的波澜壮阔,让学生体验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二、难点: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看图:南京总统府引导:这是今天南京长江路的一座西式楼房。

同学们认识它吗?点拨:它就是国民党最高统治的中枢、显赫一时的总统府。

在这里,蒋家王朝对中国人民进行了22年的残酷统治。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把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它的楼顶,从而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看图: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这就是当时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的情景。

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最终是怎样走向覆亡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

二、新课学习(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阅读:P116-117“解放区的土地改革”部分,回答(1)解放区为什么要进行土地改革?点拨:抗战胜利后,国内的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顺应人民的需要,是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的必然政策。

(2)土地改革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关系?点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人民群众掀起了参军、参战、支援前线的热潮。

农民群众的积极支援,是人民解放战争不断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

看图:刘胡兰(3)国统区人民进行了哪些爱国民主运动?①抗暴运动②台湾“二二八”武装起义③以"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为口号的学生罢课运动看图:北平学生示威游行(4)为什么把这些爱国民主运动称为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点拨: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反动军队英勇作战,是第一条战线。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教案(3)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教案(3)

第24课国民党反动政权的崩溃导入:全面内战爆发后,人民解放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并于1947年千里跃进大别山,开始了全国性战略大反攻。

到1948年秋,国民党的兵力为365万,而中国共产党的兵力为280万。

虽然总人数上我军不占优势,但能否与敌决战?(能)好,大决战的时刻到来了。

中共中央军委果断决定同国民党进行决战,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新课:一、“关门打狗”决战东北1、背景三大战役中,第一次打响的是辽沈战役,也就是说三大战役首先从东北打响。

请大家想一想:三大战役首先从东北打响的原因是什么?(当时全国主要的战场有:西北、中原、华北和东北、华东。

西北本身就是中共所在地,故不用打。

而国民党军队最主要集中在华东、中原和华北地区,在东北,我军拥有正规军70万,地方军33万,而国民党军队只有55万,且全部补给靠空运,物资供应不能满足需要,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所以国民党的兵力在东北最薄弱,中国共产党兵力在东北战场唯一超过国民党兵力。

)2、经过看来战机很重要。

于是,1948年9月,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百万大军,在东北发起辽沈战役。

请大家看到课本123页,找到辽沈战役最先攻打的是哪个城市?(锦州)为什么辽沈战役最先攻打锦州?(因为锦州是连接东北和华北的咽喉,东北到华北的铁路都经过锦州,也是东北国民党军的要塞所在,打下锦州东北其他地方的敌人无路可逃,形成“关门打狗”之势。

这里的“门”指的就是锦州。

曾经有一个被俘的国民党军指挥官感叹说:解放军首战锦州,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着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中间折断了。

)那么攻占锦州后,东北的敌人有何反映?(长春的敌人起义或投降,沈阳的敌人被全歼,解放东北全境)3、意义辽沈战役的胜利结束有何重要意义?(辽沈战役历时52天,共歼敌军47万多人,解放了东北全境,辽沈战役结束后,人民解放军人数达300万,而国民党军队人数下降为290万。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案 北师版初二历史上册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案 北师版初二历史上册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案北师版初二历史上册第
24课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一预习提示
 1三大战役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辉煌篇章,三大战役的胜利宣告蒋家王朝大势已去,你知道它们的名称和地域吗?
 2“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毛泽东的名句,你知道它反映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统治中国22年的蒋家王朝的覆灭与它有何联系?
 3土地革命战争十年国共两党不分胜负,为什幺解放战争三年国民党就垮台了呢?
 4大决战为什幺开始于东北?联系东北的位置等因素简单分析。

 5用自己的话描述解放战争中国民党是怎样一步步走向灭亡的。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列举三大战役名称并可读图描述战况
 了解国民党政权的覆灭及存在时间
 过程和方法
 用图示法描述大决战
 回顾解放战争的有关情况,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八年级历史上册 5.24《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案 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5.24《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案 北师大版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材内容:本课讲述了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决战阶段历史,再现的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情况和历史画面。

此前,经过战略防御、战略进攻两个阶段,1948年9月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决战阶段。

解放军在党中央英明领导下,先后进行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国民党军队再也无力抵挡人民解放军的进攻,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进行了渡江战役,一举摧毁了国民党的长江防线,粉碎了国民党妄图“国共划江而治”的图谋。

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着蒋家王朝的覆灭,国民党政权的彻底垮台。

一、课程标准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军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能够列举三大战役,并通过读图描述国共双方主力决战的情况。

2、了解国民党政权的覆灭的史实,并联系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正确计算南京国民政权存在的时间。

3、回顾解放战争以来的有关史实,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初步学会多角度联系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4、回顾中共领导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情感三、教学过程(一)教学设计思路学生自读课文完成自学提纲。

在对课文重点之处进行突破这一环节,要设置一系列问题并联系地图对重难点进行突破;列表归纳三大战役的时间、战略战术、指挥员、经过和作用;理解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利用多媒体展示渡江战役的片断,使学生认识渡江战役不仅摧毁了国民党的长江防线,埋葬了蒋家王朝,更重要的是它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国家统一;感悟毛泽东等领导人以战略家、军事家的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把握历史机遇,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功绩,增强我们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教案【课标要求】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三大战役的名称、参战部队、战果及意义;掌握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时间和意义;了解解放区土地改和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看图说史,培养学生阅读历史地图和运用历史地图的能力;通过讨论人民解放军迅速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讨论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历史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重点难点】一、重点:三大战役、渡江战役。

二、难点:人民解放军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

【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感兴趣的有关三大战役的资料的资料。

【授课类型】新课。

【教具(媒体)】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图片这是中国北方一个平凡普通的小山村——西柏坡村,它位于河北省平山县。

其实它并不平凡。

有人说:“中国命运,定于此村”。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这个世界上最小的指挥部里指挥了世界上最大的解放战争,最终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政权,从而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22年的反动统治。

国民党反动统治是怎样崩溃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探讨。

(学生观看图片,感受历史,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多媒体显示课题: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讲授新课:一、三大战役——歼灭国民党主力(教师引导)自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来,人民解放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并于1947年千里跃进大别山,开始了全国性战略反攻。

到1948年初,战争形势又有新的发展。

当时敌我力量对比如何呢?(多媒体展示)1948年初敌我力量对比表。

项目内容兵力(人)士气装备国民党军队人民解放军(学生活动)学生读表思考,归纳总结敌我力量对比情况并得出结论:(教师问)面对这大好形势,如果你是当时中共中央的决策者,你会怎么做?(打)好,大决战的时刻到来了。

那我们应先从哪里突破呢?纵观全局,看看国民党的五大军事集团是怎样部署的。

(多媒体展示)国民党五大军事集团部署图。

(教师问)看了国民党主力部队分布示意图,你认为首先应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学生活动)学生看国民党主力部队分布示意图,思考应先打什么地方?(小组讨论)(教师提示)当时全国主要有三大战场:中原、华北和东北,“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其中某个战场与敌开战,其它战场的敌人会怎么办?(教师引导)当时的中共中央纵观全局,权衡利弊得失,决定首先在东北发起辽沈战役。

中共中央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决定?(学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若先打华北,会遭敌人两面夹击;先打中原,东北的敌人会挥师入关,华北敌人也会从海路进攻。

(多媒体展示)东北的战略意义和解放军在东北的有利条件。

教师引导分析:(补充一定的背景材料)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师生共同探讨分析)1.东北是全国的重工业区和产粮区,解放东北会使解放军获得最大的战略后方;(日俄两国先后经营中国东北)2.解放东北后解放军可挥师入关,对华北敌人形成夹击之势,有利于华北、华东战场。

3.敌我兵力对比解放军占优势(105万对55万)4.东北的国民党军队已被解放军分割包围。

(国民党主力主要龟缩在城市)因此,中共中央决定首先进行辽沈战役(教师指导读书)要求学生思考:辽沈战役的起止时间、重要地点、辉煌战绩及意义影响,然后师生合作,将相关内容填入表格。

(多媒体展示问题)内容项目起止时间重要地点辉煌战绩意义(影响)辽沈战役(学生活动)学生看书,勾画出辽沈战役相关基础知识,理解其战略部署(关门打狗)。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表格内容,理解意义影响(学生填表后,多媒体展示示意图了解辽沈战役的经过,强调意义)(教师设问)辽沈战役后,解放军又发动了什么战役呢?请同学们继续看书,完成表格内容。

内容项目起止时间重要地点辉煌战绩意义(影响)淮海战役然后教师讲述战役概况,引导分析淮海战役的重大意义,并引用斯大林的话进行渲染。

(斯大林听到淮海战役胜利的消息后连连说:奇迹!奇迹!60万打败80万,这真是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学生活动)学生填表,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战术特征(人民解放军歼敌的三个阶段:徐州以东的碾庄地区歼灭敌黄百韬兵团,击毙兵团司令黄百韬;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歼灭黄维兵团,生俘兵团司令黄维;永城东北陈官庄围歼敌杜聿明集团,生俘杜聿明,击毙邱清泉)(教师过渡)淮海战役打响的同时,我东北野战军也秘密挥师入关,发动了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怎么打?中共中央制定了怎样的作战方针?方针的实施收到了什么效果?我们继续往下看吧!结合教材地图,教师介绍方针的实施情况(“围而不打,隔而不围”“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战术)和实施效果,重点分析北平是怎样解放的?它的和平解放有什么重大意义?(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启发下理解认识北平和平解放的重大意义。

(教师提示)北平是千年古都。

(避免了战争破坏,保护了北平古城和文物古迹)(教师启发)三大战役的胜利,对解放战争的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呢?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的精锐部队,使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局。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启发下理解、认识三大战役胜利的重大意义。

(多媒体展示)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的精锐部队,使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局。

(教师过渡)国共主力决战中,国民党军队一败涂地,蒋介石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他又故伎重演,玩耍和谈花招。

1949年元旦,走投无路的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

蒋介石是否真正想结束战争、实现和平呢?答案是否定的。

这只不过是蒋介石的缓兵之计。

和平阴谋被揭穿后,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下达了进军的命令。

多媒体展示:(进军命令)我们命令你们:(一)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二)奋勇前进,逮捕一切怙恶不悛的战争罪犯。

不管他们逃至何处,均须缉拿归案,依法惩办。

特别注意缉拿匪首蒋介石。

(三)向任何国民党地方政府和地方军事集团宣布国内和平协定的最后修正案。

对于凡愿停止战争、用和平方法解决问题者,你们即可照此最后修正案的大意和他们签订地方性的协定。

(四)在人民解放军包围南京之后,如果南京李宗仁政府尚未逃散,并愿意于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我们愿意再一次给该政府以签字的机会。

学生活动:学生朗读进军命令(教师自由过渡)二、渡江作战——推翻蒋家王朝学生活动:学生看《渡江战役示意图》找出江苏江阴、江西湖口和南京三地。

教师讲述:4月21日,信号弹划破天空,红旗招展,千帆相竞,鼓角相闻,人民解放军从江苏江阴到江西湖口500多公里的战线上,分三路渡江作战。

顷刻间,国民党苦心经营三个多月的千里江防土崩瓦解,南京政府大员如鸟兽散,仓皇逃往台湾。

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进入南京。

南京解放,宣告了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覆灭播放视频: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让学生感受当时的壮观场面。

学生活动:学生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电影片段,感受当时的壮观场面。

思考:南京国民政府什么时候建立的(1927.4.18)?统治中国有多少年(22年) ?教师过渡:此时的毛泽东诗兴大发,写下了著名诗篇《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多媒体展示:《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学生活动:学生欣赏并朗诵毛泽东诗教师过渡:内战初期,蒋介石曾狂妄叫嚣:只用三到六个月,就可以消灭共产党。

但从三大战役到渡江战役,时间不过一年多,从全面内战爆发到南京解放,时间也不过三年。

国民党政权为什么会迅速土崩瓦解了呢?人民解放战争为什么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共产党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三、土地改革——取胜可靠保证本目为阅读内容,教学简约处理,教师提出阅读提纲,重点引导分析土地改革同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关系。

1.怎样进行土地改革?2.土地改革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关系?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依据阅读提纲,重点思考第2问。

多媒体展示图片:土改后农民面带喜悦;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中支援前线等。

联系现实: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今“三农问题”(农民负担,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理解当今我国政府处理农村问题的方针政策。

教师引导总结: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全国胜利的原因。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积极思考、充分讨论,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结论。

在引导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得出如下结论: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2.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奋战;3.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4.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针;5.国统区人民不断掀起爱国民主运动。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尽可能多角度、多层面分析总结,如:战争性质、人心背向、军队士气等)国民党又为什么会迅速失败呢?得出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埋下伏笔:解放战争胜利了,全国解放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迎来的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西柏坡,走上了去北京的道路……毛泽东主席曾说,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但是中国共产党对于如何建立新中国,是充满了信心的,正如毛主席说,我们会考出好成绩的。

这些我们以后再说。

板书设计:第2课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一、三大战役——歼灭国民党主力1、辽沈战役的起止时间、重要地点、辉煌战绩及意义2、淮海战役起止时间、重要地点、辉煌战绩及意义3、平津战役(方针、效果、意义)4、三大战役胜利的重大意义。

二、渡江作战——推翻蒋家王朝1、渡江作战东西起止点(江阴——湖口)2、南京解放的时间1949年4月23日三、土地改革——取胜可靠保证1、土地改革及意义2、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全国胜利的原因a.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b.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奋战;c.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d.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针;e.国统区人民不断掀起爱国民主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