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闲情偶寄》李渔阅读答案翻译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李渔《闲情偶记 卷五》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李渔《闲情偶记 卷五》原文及翻译

李渔《闲情偶记·卷五》原文及翻译李渔原文:论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洁,曰芳馥,曰松脆而已矣。

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只在一字之鲜。

《记》曰:“甘受和,白受采。

”鲜即甘之所从出也。

此种供奉,惟山僧野老躬治园圃者,得以有之,城市之人向卖菜佣求活者,不得与焉。

然他种蔬食,不论城市山林,凡宅旁有圃者,旋摘旋烹,亦能时有其乐。

至于笋之一物,则断断宜在山林,城市所产者,任尔芳鲜,终是笋之剩义。

此蔬食中第一品也,肥羊嫩豕,何足比肩。

但将笋肉齐烹,合盛一簋,人止食笋而遗肉,则肉为鱼而笋为熊掌可知矣。

购于市者且然,况山中之旋掘者乎?食笋之法多端,不能悉纪,请以两言概之,曰:“素宜白水,荤用肥猪。

”茹斋者食笋若以他物伴之香油和之则陈味夺鲜而笋之真趣没矣白煮俟熟,略加酱油从来至美之物皆利于孤行此类是也。

以之伴荤,则牛羊鸡鸭等物皆非所宜,独宜于豕,又独宜于肥。

肥非欲其腻也,肉之肥者能甘,甘味入笋,则不见其甘,但觉其鲜之至也。

烹之既熟,肥肉尽当去之,即汁亦不宜多存,存其半而益以清汤。

调和之物,惟醋与酒。

此制荤笋之大凡也。

笋之为物,不止孤行并用各见其美,凡食物中无论荤素,皆当用作调和。

菜中之笋与药中之甘草,同是必需之物,有此则诸味皆鲜,但不当用其渣滓,而用其精液。

庖人之善治具者,凡有焯笋之汤,悉留不去,每作一馔,必以和之,食者但知他物之鲜,而不知有所以鲜之者在也。

《本草》中所载诸食物,益人者不尽可口,可口者未必益人,求能两擅其长者,莫过于此。

东坡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不知能医俗者,亦能医瘦,但有已成竹未成竹之分耳。

(李渔《闲情偶记·卷五》)译文:李渔《闲情偶记·卷五》要讲到蔬菜的美味,就是清淡、干净、芳香、松脆这几样。

人们不知蔬菜的美味是在肉食之上,可以用鲜这个字来形容。

《礼记》上说:“甘受和,白受采。

”鲜是甘美的来源。

这种享受,只有山里的和尚、野外的人家和那些亲自种植的人才能够得到,城市里向菜贩子购买蔬菜的人,是享受不到的。

《闲情偶寄》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闲情偶寄》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闲情偶寄》的阅读答案及翻译《闲情偶寄》的阅读答案及翻译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知识点。

还在为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闲情偶寄》的阅读答案及翻译,欢迎阅读与收藏。

阅读下文,完成20-22题(8分)柳贵乎垂,不垂则可无柳。

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致,徒垂无益也。

此树为纳蝉之所,诸鸟亦集。

长夏不寂寞,得时闻鼓吹者,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

总之种树非止娱目,兼为悦耳。

目有时而不娱,以在卧榻之上也;耳则无时不悦。

鸟声之最可爱者,不在人之坐时,而偏在睡时。

鸟音宜晓听,人皆知之;而其独宜于晓之故,人则未之察也。

鸟之防弋,无时不然。

卯辰以后,是人皆起,人起而鸟不自安矣。

虑患之念一生,虽欲鸣而不得,鸣亦必无好音,此其不宜于昼也。

晓则是人未起,即有起者,数亦寥寥,鸟无防患之心,自能毕其能事。

且扪舌一夜,技痒于心,至此皆思调弄,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者是也,此其独宜于晓也。

庄子非鱼,能知鱼之乐;笠翁非鸟,能识鸟之情。

凡属鸣禽,皆当以予为知己。

种树之乐多端,而其不便于雅人者亦有一节:枝叶繁冗,不漏月光。

隔婵娟而不使见者,此其无心之过,不足责也。

然非树木无心,人无心耳。

使于种植之初,预防及此,留一线之余天,以待月轮出没,则昼夜均受其利矣。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20、作者提出种柳树“兼为悦耳”,这是因为(用原文回答)(2分)21、第二段中说道:“鸟音宜晓听”而“独宜于晓也”,其原因是:(4分)①②22、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文先从垂柳之可爱写到蝉附鸟集,因而能让人“时闻鼓吹”,“耳则无时不悦”,于蝉唱鸟鸣中产生一片悦情,寻觅到一种生活的乐趣。

B.接着写鸟在白天有“虑患之念”,故“虽欲鸣而不得,鸣亦必无好音”,清晨则无“防患之心”,故“自能毕其能事”“一鸣惊人”,两相对比,突出“鸟音宜晓听”的观点。

李李渔文言文翻译

李李渔文言文翻译

一、《闲情偶寄》·戏曲部原文:夫戏曲之道,贵在传神。

传神者,非徒形容其貌而已,盖取其性情之真,精神之妙,使观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故善为戏曲者,必先学其性情,而后学其言语,终而至于传其神。

至于形容之工,不过副其神情而已。

译文:戏曲之道,贵在传神。

传神者,不仅仅是形容其外貌,而是要把握其性情之真,精神之妙,使观众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所以善于创作戏曲的人,必须先学习其性情,然后学习其言语,最终达到传其神。

至于形容之工,不过是辅助其神情而已。

二、《闲情偶寄》·诗词部原文:诗词之道,在于抒怀。

抒怀者,非徒抒发己之情而已,盖取其性情之真,意境之远,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心。

故善为诗词者,必先学其性情,而后学其词藻,终而至于抒其怀。

至于辞藻之丽,不过副其意境而已。

译文:诗词之道,在于抒怀。

抒怀者,不仅仅是抒发自己的情感,而是要把握其性情之真,意境之远,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心。

所以善于创作诗词的人,必须先学习其性情,然后学习其词藻,最终达到抒其怀。

至于词藻之丽,不过是辅助其意境而已。

三、《闲情偶寄》·散文部原文:散文之道,在于抒情。

抒情者,非徒抒发己之情而已,盖取其性情之真,意境之远,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故善为散文者,必先学其性情,而后学其文法,终而至于抒其情。

至于文法之妙,不过副其意境而已。

译文:散文之道,在于抒情。

抒情者,不仅仅是抒发自己的情感,而是要把握其性情之真,意境之远,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所以善于创作散文的人,必须先学习其性情,然后学习其文法,最终达到抒其情。

至于文法之妙,不过是辅助其意境而已。

综上所述,李渔的文言文作品充满了对戏曲、诗词、散文等文学艺术的深刻见解。

他的作品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又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在当今社会,我们仍可以从李渔的文言文作品中汲取丰富的文学营养,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闲情偶寄文言文翻译

闲情偶寄文言文翻译

闲情偶寄文言文翻译(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闲情偶寄文言文翻译一部已经有三百多年历史的书籍,今天我们去看它,仍然能从其中受益。

《闲情偶寄》阅读练习及答案

《闲情偶寄》阅读练习及答案

《闲情偶寄》阅读练习及答案《闲情偶寄》阅读练习及答案水仙一花,予之命也。

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

无此四花,是无命也。

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

记丙午之眷,先以度岁无资,衣囊尽,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

欲购无资,家人日:“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

”予日:“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

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

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饵购之。

(节选自《闲情偶寄》)【注】①秣陵:指南京。

②质:抵押。

③迨:等到。

④珥:用玉做的耳饰。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1)各司一时________________(2)欲购无资________________(3)请已之一________________(4)是何异于不反金陵________________2.下列句中加粗的“而”与“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中的“而”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于水仙,作者可谓“爱花如命”,文中哪些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文章两次写到“家人”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季节(2)想要(3)停止(4)通“返”,返回2.B3.(1)一个季节剥夺我(喜欢的')一种花,这是剥夺我一个季节的生命啊。

《闲情偶寄》重点注解

《闲情偶寄》重点注解

《闲情偶寄》重点注解【作者简介】【著作影响】《闲情偶寄》:“古代生活艺术大全”《闲情偶寄》是明末清初戏曲空、文学家李渔的重点著作之一,内容包含戏曲理论、饮食、营造、园艺、养生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享有很高声誉,被誉为“古代生活艺术大全”,名列“中国名士八大奇著”之首。

《闲情偶寄》分为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八部,其中在戏曲理论方面取得的成就最大,价值也最高。

李渔汲取了前人如王骥德《曲律》中的理论成果,联系当时戏曲创作的实践。

并结合他自身的创作经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戏曲理论体系,其深度和广度都达到了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高峰,为戏曲理论批评史乃至中国文学批评史树立了一块里程碑。

李渔的戏曲理论以舞台演出实践为基础,因而能够揭示戏曲创作的一般规律。

他认为,“填词之设,专为登场”,批评金圣叹评《西厢记》只是文人在案头把玩的《西厢》,并非优伶扮演的《西厢》。

李渔提出了“结构第一”的命题,含有命意、构思和布局,把结构放在首位,依次为“词采第二”,“音律第三”,“宾白第四”,“科诨第五”,“格局第六”,全面广泛地论述了戏曲创作中的诸多问题,其中对结构、语言、题材等论述尤为精辟。

同时他又提出了“立头脑”、“减头绪”、“密针线”等一整套理论,都是针对当时戏曲舞台的弊病而发的。

此外,李渔还就语言、题材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对导演和表演,也发表了很多中肯之言。

总之,李渔是元、明以来戏曲理论的集大成者,为中国戏曲理论批评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因此,《闲情偶寄》也被看做是一部戏曲理论专著。

【经典新解】01.刀能杀人,人尽知之;笔能杀人,人则未尽知也。

(出自《闲情偶寄·词曲部·结构》)直译:人们都知道刀是能杀人的,但不一定知道笔也能杀人。

新解:笔的确有这样的厉害,刀只伤害了人们的肉体,但是人们的心灵可能不会认同或屈服,而文字的话就可能达到让人从内心佩服的效果。

当年鲁迅等优秀的作家,他们用手中的笔来声讨反动派,他们的笔就像是锋利的茅一样狠狠02.东施之貌,未必丑于西施,止为效颦于人,遂蒙千古之诮。

文言文《爱莲说》李渔《闲情偶寄芙蕖》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学年高一上开学考)

文言文《爱莲说》李渔《闲情偶寄芙蕖》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学年高一上开学考)

6.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新高考)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本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文本二:群葩①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芙蕖②则不然。

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迨③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予夏季倚此为命者,其可人也。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芙蕖》,有删改)【注释】①葩:花。

②芙蕖(qú):即荷花,又称菡萏(hàn dàn)、芙蓉、莲花等。

③迨(dài):及,等到。

10.对文本二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B.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C.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D.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可爱者甚蕃”与“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中的“爱”含义相同。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中的“而”用法相同。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闲情偶寄》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闲情偶寄》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闲情偶寄》含答案(2024·吉林长春·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草木之种类极杂,而别其大较有三,木本、藤本、草本是也。

木本坚而难萎,其岁较长者,根深故也。

藤本之为根略浅,故弱而待扶,其岁犹以年纪。

草本之根愈浅,故经霜辄坏,为寿止能及岁。

是根也者,万物短长之数也,欲丰其得,先固其根,吾于老农老圃之事,而得养生处事之方焉。

人能虑后计长事事求为木本则见雨露不喜而睹霜雪不惊。

其为身也挺然独立,至于斧斤之来,则天数也,岂灵椿古柏之所能避哉?如其植德①不力而务为苟且,则是藤本其身,止可因人成事,人立而我立,人仆而我亦仆矣。

至于木槿②其生,不为明日计者,彼且不知根为何物,遑计③入土之浅深,藏荄④之厚薄哉!是即草木之流亚也。

噫!世岂乏草木之行,而反木其天年,藤其后裔者哉?此造物偶然之失,非天地处人待物之常也。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有改动)[注]①植德:树德,培养道德。

②木槿:落叶灌木。

其花朝开暮敛。

③遑计:哪里顾得上考虑。

④萎(gāi):草根。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木本坚而难萎,其岁较长者,根深故也。

1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限断三处)人能虑后计长事事求为木本则见雨露不喜而睹霜雪不惊。

12.本文是如何从草木写到人,告诉我们人生道理的?【答案】10.木本类的植物具有坚韧并且不易枯萎的特性,它们的生长时间长,这是因为它们的根扎得比较深。

11.人能虑后计长/事事求为木本/则见雨露不喜/而睹霜雪不惊。

12.开篇通过“坚而难痿”“弱而待扶”“经霜辄坏”“深”“略浅”“愈浅”等词,十分准确而又形象地概括了木本、藤本、草本各自不同的生长特点,并从中得出了“是根也者,万物短长之数也,欲丰其得,先固其根”的结论。

接着以“吾于老农老圃之事,而得养生处事之方焉”一句,自然地过渡到对养生处世之方的探讨,借言草木来谈论人生:要象木本那样扎根深土“挺然独立”;不学藤本的为根浅薄,毫无定见,“因人成事”;更不学木槿的“不知根为何物”,得过且过,“不为明日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牡丹《闲情偶寄》李渔阅读答案翻译
牡丹《闲情偶寄》李渔阅读答案翻译牡丹得王于群花,予初不服是论
牡丹《闲情偶寄》李渔阅读答案翻译
牡丹得王于群花,予初不服是论。

谓其色其香,去
芍药有几?择其绝胜者与角雌雄,正未知鹿死谁手。


睹《事物纪原》,谓武后冬日游后苑,花俱开而牡丹独迟,遂贬洛阳,因大悟曰:“强项若此,得贬固宜,不加九
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韩诗“夕贬潮州路八千”)物生有候,葭动以时,苟非其时,虽十尧不能冬生一穗。

后系人主,可强鸡使昼呜乎?如其有识,当尽贬诸卉而
独崇牡丹。

花王之封,允宜肇于此日,惜其所见不逮,
而且倒行逆施。

诚哉!其为武后也。

予自秦之巩昌,载牡丹十数本而归,同人嘲予以诗,有“群芳应怪人情热,千里趋迎富贵花”之句。

予曰:“彼以守拙得贬,予载之归,是趋冷非趋热也。

”兹得
此论,更发明矣。

艺植之法,载于名人谱帙者,纤发无遗,予倘及之,又是拾人牙后矣。

但有吃紧一着,花谱
偶载而未之悉者,请畅言之。

是花皆有正面,有反面,有侧面。

正面宜向阳,此
种花通义也。

然他种犹能委曲,独牡丹不肯通融,处以
南面即生,俾之他向则死,此其肮脏不回之本性,人主
不能屈之,谁能屈之?予尝执此语同人,有迂其说者。

予曰:“匪止士民之家,即以帝王之尊,欲植此花,亦不能不循此例。

”同人诘予曰:“有所本乎?”予曰:“有本。

吾家太白诗云:‘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倚栏杆者向北,则花非南面而何?”同人笑而是之。

斯言得无定论?。

(取材于李渔《闲情偶寄》,有删改)
【注】①肮脏:高亢刚直的样子。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允宜肇于此日肇:开始
B.惜其所见不逮其:代词,指武后
C.花谱偶载而未之悉者悉:详尽
D.匪止士民之家匪:少,微薄
7.对下列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择其绝胜者与角雌雄,正未知鹿死谁手选择绝对胜利的一方和群花来决一雌雄,还不知鹿死谁手呢
B.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
如果不给它以花王的荣耀,又怎么能洗清被贬到八千里外的耻辱呢
C.然他种犹能委曲,独牡丹不肯通融
其他的花还能受点委屈,只有牡丹绝不肯通融
D.予尝执此语同人,有迂其说者
我曾经把这话对朋友说,有朋友认为这说法太迂腐 8.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的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强项若此,(牡丹)得贬固宜
B.(武后)当尽贬诸卉而独崇牡丹
C.(予)兹得此论,更发明矣
D.同人诘予曰:“(牡丹)有所本乎?”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看到书上有关牡丹被贬的记载以后,作者才开始认同牡丹的花王地位。

B.作者认为植物生长自有规律,就是圣贤也无法让冬天的田地长出穗来。

C.作者从秦地巩昌带回一些牡丹,朋友嘲笑作者的行为是“趋冷非趋热”。

D.关于牡丹朝南才能生长的问题,作者认为李白的诗句为此提供了根据。

牡丹《闲情偶寄》李渔阅读答案翻译
6D〈匪:不,不是)
7.A(“选择绝对胜利的一方和群花来决一雌雄”有误)
8.D省略成分应为“尔”)
9.C“趋冷非趋热”有误
牡丹《闲情偶寄》李渔阅读答案翻译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社丹能够在群花中称王,开始我并不认同这一观点。

要说牡丹的颜色和香味,比芍药能强多少?选择最好的
牡丹和最好的芍药来决一雌雄,还不知鹿死谁手呢?直
到我肴了《事物纪原》一书,说武则天冬天游后花园,(看到〉所有的花都竞相开放,只有牡丹迟迟未开,于是将牡丹貶到洛阳,我这才恍然大悟说:“牡丹刚强不屈若此,被贬谪本来就是应该的,如果不给他以花王的荣耀,又
怎么能洗清被贬到八千里外的耻辱呢?”^韩诗:“夕贬
潮州路八千”〉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时令季节,如果违反时令季节,那么就算有十个像尧那样的圣贤,也不能让
庄稼在冬天长出穗来。

武则天虽为人主,但是她能强令
公鸡白天打鸣吗?如果她有见识,就应当跃损其他花舟
而只推崇牡丹。

花王的封号,本应从武则天赏花的这一
天开始,可惜她的见识达不到,而且倒行逆施。

的确,
武则天就是这个样子!
我从秦地的巩昌带回十几棵牡丹,朋友用“群芳应怪人热情,千里趋迎富贵花"的诗句嘲笑我。

我说:“牡丹是因为坚守自己的节搡才被贬的,我把它们带回来,这
是趋冷而不是趋热。

”现在对于我得到的这个结论,更
加明确了。

种植杜丹的方法,在名人的画谱当中已经记
栽得没有一点点遗漏,如果我再谈,就又是拾人牙慧了。

但有最重要的一点,花谱当中偶尔有记载但是说得不是
很详尽,就让我通快地说吧!
所有的花都有正面,有反面,有侧面。

正面应当向阳,这是种植花卉的共同原理。

其他的花还能受点委屈,只有杜丹绝不肯通融,让它朝南就会生长,让它朝其他
方向就会死,这是牡丹高亢刚直、不可改变的本性,武则天都不能让它屈服,又有谁能使它屈服呢?我曾经把这
话对朋友说,有朋友认为这说法太迂腐。

我说:“不只
是平民百姓,即使是帝王之尊,想种植这种花,也不能不遵循它的习性。

”朋友反问我说:“〈你)这话有;^据吗?”我说:“当然有根据。

我的本家李白有这样的诗:‘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帝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倚栏杆的人朝向北’那么花不是朝
南是朝哪个方向?”朋友笑着赞同这一说法。

这些话难
道不是定论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