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望京SOHO项目是如何应用的
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应用和研究

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应用和研究摘要:伴随着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建筑信息模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也掀起了建筑业界的新一轮革命。
该技术是结合了计算机仿真、虚拟现实、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技术,bim的出现和应用能够较好的解决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内的信息断层问题。
文章先阐述了bim的含义,虚拟施工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对bim的应用模式提出了改进意见,旨在促进bim在我国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bim技术虚拟施工运用和研究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bim的含义和特点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为建筑信息模型。
bim 是多维的建筑模型,是指在3d建筑模型的基础上,附加施工进度模拟(4d),进度和造价模拟(5d),项目终生信息管理(6d)以此类推,一直到nd。
近几年内,bim在建筑设计、建筑工程以及施工管理等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这样建模可以帮助建筑设计师、工程师以及施工管理者发掘更多潜在的设计可能性,使设计、施工以及项目使用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可视化。
bim不仅是一个模型,也是一个完整的数据库,可以导出各种建筑部件的三维尺寸,并能自动生成各种报表、工程进度及概预算等,其准确程度与建模的精确程度成正比。
bim强大的数据库功能,也为以后项目的维修、保养、改建甚至拆除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由于模型可以精确的计算出每种材料的数量,甚至直接自动生成数量报表,使得施工周期(图1)变得十分容易。
相关人员只需根据自己的专业经验,对模型自动生成的报表进行调整即可得到较为准确的估算。
图1 建筑结构以及建筑施工进程建筑信息模型一般应具有以下6方面的特点:①模型中包含的信息涉及整个项目生命周期。
②为项目协同建设提供支持。
③其中涉及的信息是可计算的,信息是完全数字化的。
④由参数定义的、互动的建筑物构件构成。
⑤即时的2d,3d和参数显示与编辑。
望京soho项目介绍

项目区位
望京SOHO 位于北京朝阳区 望京地区的核心区,东至阜通西大 街、南至阜安东路、西至望京街、 北至阜安西路。周边轨道交通便利, 地铁14 号线(在建)、15 号线交 汇于望京站,可快速到达地铁13 号线的望京西站、10 号线和机场 快线的三元桥站。 附近公路四通八达,25 分钟 即可抵达首都国际机场、国贸中心、 亚运村和奥运村,是北京市交通最 便捷、距离市中心最近的高新技术 产业开发区。
项目概况
望京SOHO 由世界著名 建筑师扎哈·哈迪德 (Zaha Hadid) 担纲总设计师,占地面积 115,392 平方米,规划总 建筑面积 521,265 平方米,由三栋 集办公和商业一体的高层 建筑和三栋 低层商业组成,最高一栋 高度达200 米。2014 年 建成后,望京 SOHO 将是从首都机场 进入市区的第一个引人注 目的高层地标 建筑,成为“首都第一印 象建筑”。
商业
灵活的商业办公空间配置,适合投资需求
望京SOHO 的商业建筑面 积总计52,793 平方米,其 中地上为40,465 平方米, 地下一层为12,328 平方 米。 商业分布主要在B1 层、F1 和F2 层、至T1/T2鱼尾部 的F6(5) 层,三栋高层 塔楼周边还有三栋独立小 商业;
商业
商业的楼层层高:B1 层5.2 米;F1、F2 层高5.0 米;F3、 F5(4)、F6(5)层高为4.1 米;三栋小商业F1、F2、F3 的 层高都是5.0米; 地下商业与三栋办公塔楼首层 大堂相连,办公人群可快速到 达B1 层商业; F1、F2 层商业大多数预留室 内楼梯空间,具备上下层联合 经营的条件; 100- 400 平方米的建筑面积 比例占全部商业的81%。
项目区位
繁华的商业格局
望京地区商业发达,有嘉 茂中心、华堂商场、宜家家居、 沃尔玛、华联等大型商超,10 分钟内还可到达丽都商圈、燕 莎商圈等高端消费区。2010 年,北京市政府在“十二五” 规划中确定了将望京国际商务 区建设成北京第二个CBD 的战 略方案。
数字北京大厦工程施工新技术综述summaryofnewconstruc

数字北京大厦工程施工新技术综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北京大厦的施工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新技术,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还保证了施工质量。
本文将综述数字北京大厦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新技术,并分析其应用效果。
一、BIM技术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数字北京大厦施工过程中应用的重要技术之一。
通过建立建筑信息模型,实现了施工过程中的数字化管理,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
BIM技术还可以实现施工过程中的碰撞检测,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错误。
二、绿色施工技术数字北京大厦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了绿色施工技术,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绿色施工技术包括采用环保材料、节能施工设备、雨水收集利用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降低了施工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还提高了施工质量。
三、智能施工技术智能施工技术是数字北京大厦施工过程中应用的新技术之一。
通过采用智能施工设备,实现了施工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智能施工技术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施工过程中的错误,提高施工质量。
四、数字化施工管理技术数字化施工管理技术是数字北京大厦施工过程中应用的重要技术之一。
通过采用数字化施工管理技术,实现了施工过程中的信息化管理,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
数字化施工管理技术还可以实现施工过程中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提高了施工管理水平。
五、应用效果分析数字北京大厦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新技术,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还降低了施工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
这些技术的应用,为数字北京大厦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也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数字北京大厦工程施工新技术综述在数字北京大厦的施工过程中,我们引入了多种前沿技术,这些技术不仅提升了施工的精确性和效率,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环境影响。
本文将继续深入探讨这些新技术的具体应用及其带来的积极影响。
一、装配式建筑技术装配式建筑技术是数字北京大厦施工中的一个亮点。
通过预制构件的生产和现场组装,大幅缩短了施工周期,减少了现场施工过程中的噪音和粉尘污染。
大望京2#地626地块2#楼工程BIM

大望2号地626地块2#楼项目部
B5-B2层,17根钢柱上带环梁。图纸没有环梁细部节点,由总包深化。
深化考虑点: 1、环梁主筋、箍筋如何与周边已有的不同方向不同标高的框架梁连接 2、如何与周边人防墙暗柱主筋避开冲突 3、钢管柱高抛砼浇筑时透气孔留设位置如何避开环梁,并靠近钢管内 环板。
大望2号地626地块2#楼项目部
竖向桁架吊装
水平桁架及联系梁吊装
屋顶造型结构由竖向桁架及水平桁架交叉组成。塔楼顶部桁架高度约13米,宽度约2 米,最重一榀桁架约2吨,造型曲折复杂,拟采用工厂整体制作、整体运输,现场整
体吊装。
大望2号地626地块2#楼项目部
屋顶造型桁架吊装
竖向水平向桁架吊装
竖向水平向桁架吊装
桁架吊装完成
通过模型施工模拟,为每一个钢桁架构件准确定位空间坐标,让构件精准安装。 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定位不准而给后续工作带来困难,同时也能节约 部分浪费材料、提高施工质量。
大望2号地626地块2#楼项目部
基于BIM的技术的应用
一、三维交底 二、深化设计 三、工程资料管理 四、BIMX应用
大望2号地626地块2#楼项目部
三维交底
对于钢筋过密的构件节点、利用BIM进行钢筋预排,给工人可视化交底、 能减少施工时,钢筋绑扎顺序、位置的错误。避免浇筑时无法下棒问题。
大望2号地626地块2#楼项目部
BIM技术在本工程的应用范围
投标阶段 工程施工 竣工阶段
•BIM应用方案 •投标方案动画 •技术方案体现
• 平面布置 • 碰撞检测
• BIM竣工模型 • 竣工图制作辅助
• 基于BIM的技术应用
• 基于BIM的成本管理
项目建设全过程
大望2号地626地块2#楼项目部
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张丹磊发布时间:2021-12-13T01:03:53.990Z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10月下30期作者:张丹磊[导读] BIM技术是一种建筑信息化的模型工具,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建筑师可以通过应用建筑信息化模型来进行辅助设计。
张丹磊 321181198701****11 江苏省镇江市 212000摘要:BIM技术是一种建筑信息化的模型工具,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建筑师可以通过应用建筑信息化模型来进行辅助设计。
利用BIM技术,可以构建建筑各个专业的模型数据,通过BIM构建整个建筑完整的信息模型。
BIM技术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建筑整体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量管理统计、工程造价管理预算等方面,在建筑设计和工程建设管理中都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完善建筑的整体设计数据库和信息管理起到数据管理保障作用。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设计;应用 1BIM技术概述1.1概念BIM,中文名为建筑信息化模型,主要融入了建筑、工程学、几何等核心技术。
通过长期的优化和改进,此项技术日益成熟,在建筑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此项技术在运用中主要涉及技术三维模型、建筑结构三维几何模型。
在此类信息数据库中需要提升几何稳定性,还要对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及建筑结构的属性进行判定。
运用此类专业模式后,相关设计人员的各项设计更可靠、更安全,可全面提升建筑项目信息集成度,建立更多便捷化、专业化的应用平台。
1.2应用优势1.2.1实现建筑设计中三维可视化及有效的协同作业BIM技术不同于传统CAD的二维平面绘图模式,而是通过三维可视化视图模式,对建筑不同构件及组成要素进行信息化设计,从而进行建筑整体模型化的构建。
传统绘制图面时协同作业困难,各专业绘制各自的图纸,无法进行实时的修改跟进,需要花费较多时间进行各专业间的图纸校对和审核。
使用BIM技术可有效地协同作业,可通过建设局域服务器,制作中心文件及工作集,通过释放权限等措施,实现各专业间的协同作业。
贯穿于项目全生命周期 ——中建八局在BIM技术上的深度应用

贯穿于项目全生命周期——中建八局在BIM 技术上的深度应用摘要:目前,中建八局80%的新建工程项目都使用BIM技术,在228个项目中成功地应用了BIM技术,望京SOHO、珠海歌剧院、迪士尼明日世界、虹桥SOHO等项目均成为BIM工程应用的经典案例。
目前,中建八局80%的新建工程项目都使用BIM技术,在228个项目中成功地应用了BIM技术,望京SOHO、珠海歌剧院、迪士尼明日世界、虹桥SOHO等项目均成为BIM工程应用的经典案例。
中建八局BIM技术应用有四大特点:各分公司自发推广BIM技术,一线工程管理人员掌握BIM技术;80%的新建工程项目使用BIM技术,应用点来自施工现场;中建八局各分公司均具有BIM团队,在中国施工企业中BIM技术的普及度最高;对于能带来价值的应用点可以寻求到项目中探索。
在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在投标阶段,中建八局BIM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可视化和工程量统计方面。
可视化展示方面,工程管理人员可以直接从BIM模型中获取需要的信息,该信息可随着BIM设计模型的改变而动态更新,保证可视化与设计的一致性。
工程量统计方面,由于招投标时间紧,利用BIM 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核对工程量,避免因量的问题导致项目亏损。
BIM技术在施工准备阶段的应用,主要体现在10个方面。
一是施工深化——建立可施工性模型。
可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需要进行模板设计、混凝土浇筑养护的斜面扶臂柱及复杂的钢结构设计完美地展示出来。
而是运用BIM技术进行图纸会审与方案优化。
三是BIM技术在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
经过碰撞检查并进行整改后,可减少60%的现场返工工作量、实现80%的孔洞预留率、减少30%的支架使用量。
四是BIM技术在项目安全控制方面的应用。
利用BIM技术能够提前发现机械布置与结构专业的碰撞,消除安全隐患。
五是BIM技术在项目安全防护方面的应用。
将BIM技术应用于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及标准化管理(中建CI)中,能及时发现并隔离危险源。
望京soho中心T1工程BIM应用实践

望京soho中心T1工程BIM应用实践作者:王洪王涛高文进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8期摘要:介绍了望京soho中心T1工程BIM应用的背景、应用内容、技术路线、BIM建模过程等,分析了BIM应用的价值体现以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对BIM应用的感想及展望。
关键词:BIM 建筑信息模型碰撞检测管路优化施工模拟及动态监控中图分类号: G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前言BIM(建筑信息模型),给我国建筑业带来的不仅是简单的操作工具的改变,也不仅是工作效率的提高,它更是一种集技术、管理和方法论的统一,是对整个行业操作模式的彻底革命。
BIM作为设计和施工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核心技术,将成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目前,一些较大的设计院开始组建自己的BIM团队,并将BIM应用到实际项目中,本项目的设计单位中建国际便是其中之一,鉴于此,望京soho中心T1工程引入BIM也便有了技术支持。
2工程概况及BIM的应用实施望京SOHO项目地处北京市朝阳区望京B29地块,东北侧为阜通西大街,东南侧为阜安东街,属于望京的核心区域,工程建成后将成为北京望京地区的地标性建筑。
我单位承建的为其中的T1塔楼工程和P1商业楼工程,工程名称为望京SOHO中心T1工程。
该工程总建筑面积191699m2,地上25层,地下4层,建筑高度120m,结构形式主要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如图1所示。
本工程造型复杂,结构为异形结构,变曲率截面,单层斜柱较多;单层楼板内最多五梁相交;屋顶大型钢结构预埋件的位置、标高、角度要精确控制,钢结构需要高空散拼;幕墙工程体量大,造型极其复杂;因此,本工程的施工难度非常大。
这从客观上强调了工程质量的重要性,在较短的工期内如何保证工程质量成为关键问题。
对此,鉴于BIM在建筑工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在此项工程中应用就有了必然性。
3BIM在望京soho项目中的应用BIM技术的每一项应用都基于模型,模型中包含大量信息,信息模型除建筑、结构、机电设备外,还包括施工模型、场地模型、工艺模型等。
BIM工程项目综合性应用案例

BIM工程项目综合性应用案例BIM(建筑信息模型)是一种在建筑设计、施工和维护过程中综合应用的技术和方法论。
它利用3D建模和信息管理技术,将设计、施工和运营所需的各种数据整合在一个统一的模型中,为项目团队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和协作平台。
下面就介绍一个BIM工程项目的综合性应用案例。
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是一个多功能建筑群体,包括了商场、办公楼、酒店和公共设施等多种功能。
为了提高项目施工和运维的效率,项目方决定采用BIM技术作为建筑设计和建设过程的基础。
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项目团队使用BIM软件创建了一个整体模型,包含了建筑群体的不同功能区域。
设计团队将建筑结构、机电设备、管线等信息都整合到模型中,通过多维度的展示和分析,有效优化了建筑的布局和结构。
施工阶段:在施工阶段,BIM模型被用作项目的信息共享和协作平台。
施工团队可以在模型中查看和标记施工进度、质量控制和安全问题,实现施工过程的可视化管理。
同时,BIM模型还可以用于模拟施工序列和资源调配,提前发现和解决施工冲突。
运维阶段:在建筑竣工后,BIM模型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维保人员可以使用BIM模型进行设备的实时监控和维护计划的制定。
模型中集成的设备信息和维护历史可以帮助维保人员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故障,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此外,BIM模型还可以应用于项目的经济评估、能耗分析和可持续性设计等方面。
通过模型中集成的建筑材料和设备信息,可以对项目的总体经济和运维成本进行估算。
同时,BIM模型也可以分析建筑的能耗情况,为项目提供节能减排的设计方案。
通过BIM的综合应用,该商业综合体项目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果。
BIM模型的建立和使用为项目的各个阶段提供了信息共享和协作的平台,提高了项目的设计质量、施工效率和运维水平。
此外,BIM模型还为项目的经济评估、能耗分析和可持续性设计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方法。
总之,BIM工程项目的综合应用案例充分展示了BIM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价值和潜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IM技术在望京SOHO项目是如何应用的
望京SOHO中心工程是搜候中国在望京地区建设的集商业办公于一体的地标型建筑,由世界著名设计大师扎哈·哈迪德担任总设计,总建筑面积52万m2。
整个建筑群由一个整体地下室和T1、T2、T3三栋塔楼组成,每栋塔体的平面和立面呈弧形,体现自然风动的感觉和效果。
其中,T3标段为三栋塔楼中的最高建筑,地下4层,地上45层,檐口高度200m,总建筑面积16.4万m2,其中地下3.8万
m2,地上12.6万m2。
T3整个建筑外形立面和平面均为不规则的曲弧线设计,1~45层单层面积4000~780m2不等,逐层无明显规律性内收,均为非标准层,给建筑、钢结构、幕墙、机电等专业施工带来很大困难。
同时,对总包方综合协调及管理能力也提出了较高要求。
BIM技术在本工程施工阶段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可视化控制,便于各方协调,尤其在重点、复杂空间机电深化、钢结构和幕墙设计、加工、安装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施工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设计优化和可视化建造。
设计阶段,根据建筑设计要求,利用BIM技术对结构、幕墙、景观等专业模型进行碰撞检查,实现设计优化。
东下沉广场BIM模型
机电综合布线。
受外形影响,塔楼内部空间不规则,同时办公室内设计无吊顶,机电各专业管线外露,对管线排布设计要求高。
机电专业利用BIM技术解决水、电、暖各专业间管线碰撞问题的同时,还对管线的排布进行优化,综合优化布线的外观质量。
机电管线BIM模型
钢结构深化、加工及现场施工。
本工程钢结构柱原设计整体为空间无变化规律的弧形,且钢梁布置为非正交,深化设计难度较大,对构件加工及现场安装的精度要求高。
利用BIM技术对梁柱节点、钢柱相贯节点等进行深化设计,从而减少了加工过程中材料的浪费,提高了现场安装质量。
钢结构相贯节点BIM模型
外框架钢结构BIM模型
幕墙深化设计、加工及现场施工。
塔楼外墙为玻璃幕墙和铝板幕墙,外立面与内部结构之间空间小(300~400mm),同时,由于外形原因,幕墙弧形板块量大。
利用BIM技术,解决了幕墙深化设计难度较大、构件加工及现场安装精度要求高的问题。
首先,根据建筑设计的幕墙二维节点图,在结构模型以及幕墙表皮模型中间创建不同节点的模型。
然后根据碰撞检查、设计规范以及外观要求对节点进行优化调整,形成完善的节点模型。
最后,根据节点进行大面积建模。
通过最终深化完成的幕墙模型,生成加工图、施工图以及物料清单。
加工厂将模型生成的加工图直接导入数控机床进行加工,构件尺寸与设计尺寸基本吻合,加工后根据物料清单对构件进行编号,构件运至现场后可直接对应编号进行安装。
幕墙深化设计BIM模型
屋顶变曲率三角形桁架数字化施工。
望京SOHO中心T3工程的屋面为变曲率的三角形管桁架结构,由3榀横桁架、1榀纵桁架以及4道环形桁架组合成空间倒锥体结构,与整个楼体的立面完好衔接。
望京SOHO中心T3工程屋顶钢结构桁架
1)设计与施工的数字化信息传递。
由于该屋面桁架是屋顶铝百叶的基础结构,其设计完成的外形尺寸要求必须与外立面设计吻合,即结构的外轮廓尺寸要求为铝板外边尺寸内收280mm。
由于建筑外立面对铝板要求严格,所有铝板均依据模型生成加工图,因此要求结构设计准确,加工安装精度高。
为此,整个设计均通过模型传递。
2)仿生模拟安装过程。
横桁架在整个桁架拼装过程中作为3个独立的单元首先进行安装。
施工前对该桁架分别进行整体吊装验算。
通过仿真模拟桁架重心,确定吊装点,并通过仿真模拟吊装过程,核算钢桁架杆件的受力情况和整体桁架的受力。
3)构件加工安装后的数字化扫描与拼装检查。
横桁架在加工过程中每榀桁架分为3段,以便运输到现场。
为保证桁架的加工精度,在桁架出厂前对横桁架采用数字扫描预拼装技术,通过扫描模型与设计模型进行比对,判断拼接后的桁架接口处是否与设计模型贴合,从而判定桁架的加工质量是否能够满足桁架整体拼装后的弧形要求。
整体桁架拼装完成后,采用三维扫描技术对整体钢屋架进行数字扫描,生成三维模型,分别与设计模型、现场测量结果进行比对,检查桁架安装过程中的偏差以及扫描仪器的精度。
屋顶钢结构穹顶三维扫描模型与设计模型对比情况
BIM应用效果及体会
本工程BIM 技术的应用使得全部异形结构完成深化设计,100%实现了设计效果,特别是钢结构施工、幕墙专业施工及室内装饰装修,利用数字化加工建造,使得各种曲线造型的实现成为可能。
同时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和精度,加快了施工进度。
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由于软件功能不完善以及缺少相关规范、标准等,使得许多工作不能利用BIM技术开展,限制了BIM技术在整个工程中的综合应用。
同时,由于专业多,所使用的软件各不同,在目前各软件还不能完全兼容的情况下,各专业模型的整合仍存在问题。
如幕墙使用的模型与钢结构模型不能完全实现叠加,由于采用不同的软件,导致叠加过程中数据丢失。
由谁负责模型的搭建,使其更有利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应用,而不仅是设计阶段的设计检查;如何使建筑模型在设计阶段的优化和调整之外,还能在施工阶段真正起到模拟施工过程、指导施工工序安排的作用,且能够实现竣工后数字化楼宇模型的交付等,还需要不断开发完善相应的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