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电化学

(3) 离子电极 (―氧化还原”电极)
(4) 金属金属难溶盐电极 (例: 氯化银电极)
AgCl + e
Ag + Cl
Ag, AgCl (s) Cl (c)
原电池 锌锰干电池结构
正极: 石墨 (带铜帽)
负极: 锌 (外壳)
原电池 锌锰干电池放电反应
负极
(氧化反应): Zn(s) → Zn2+(aq) + 2e 正极 (还原反应): MnO2(s) + H+(aq) + e → MnO(OH)(s) 2 MnO(OH)(s) → Mn2O3(s) + H2O(l) 合并,得总的放电反应: Zn(s) + 2 MnO2(s) + 2 H+(aq) → Zn2+(aq) + Mn2O3(s) + H2O(l)
只适用于发生在水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1. 将氧化还原反应分解为两个半反应,即氧化 和还原半反应。 2. 配平两个半反应。 3. 根据两个半反应得失电子总数相等的原则, 将两个半反应各乘以相应的系数再相加,即 得到配平的方程式。
[例] 稀 H2SO4 溶液中 KMnO4 氧化 H2C2O4, 配平此方程式。 [解] 2 MnO4 + 6 H+ + 5 H2C2O4 2 Mn2+ + 10 CO2 + 8 H2O
电极电位的产生“双电层模型”
M 活泼性↑, 或/和 Mn+(aq)浓度小生成左边的“双电层”。 M 活泼性↓, 或/和Mn+ (aq)浓度大生成右边的“双电层”。 教材 p.270 图11-3 Zn/Zn2+
+ + + + + + + + + + + +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十一章氧化还原滴定课后练习与答案

第十一章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一、选择题1.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如果两个电对的电极电势值相差越大,则下列描述该氧化还原反应中正确的是()A.反应速度越大 B.反应速度越小 C.反应能自发进行 D.反应不能自发进行2.在电极反应S2O32-+2e SO42-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S2O32-是正极,SO42-是负极 B.S2O32-被氧化,SO42-被还原C.S2O32-是氧化剂,SO42-是还原剂 D.S2O32-是氧化型,SO42-是还原型3.将反应:Fe2++ Ag+ = Fe3+ + Ag组成原电池,下列表示符号正确的是()A.Pt|Fe2+,Fe3+||Ag+|Ag B.Cu|Fe2+,Fe3+||Ag+|FeC.Ag|Fe2+,Fe3+||Ag+|Ag D.Pt|Fe2+,Fe3+||Ag+|Cu4.有一原电池:Pt|Fe2+,Fe3+||Ce4+,Ce3+|Pt,则该电池的反应是()A.Ce3++ Fe3+ Fe2++Ce4+ B.Ce4+ + e Ce3+C.Fe2+ +Ce4+ Ce3++ Fe3+ D.Ce3++ Fe2+ Fe +Ce4+5.在2KMnO4 + 16HCl 5Cl2 + 2MnCl2 + 2KCl +8H2O的反应中,还原产物是下面的哪一种()。
A.Cl2 B.H2O C.KCl D.MnCl26.Na2S2O3与I2的反应,应在下列哪一种溶液中进行()A.强酸性 B.强碱性 C.中性或弱酸性 D.12mol·L-1 HCl中7.在S4O62-离子中S的氧化数是( )A.2 B.2.5 C.+2.5 D.+48.间接碘量法中,应选择的指示剂和加入时间是()A.I2液(滴定开始前) B.I2液(近终点时)C.淀粉溶液(滴定开始前) D.淀粉溶液(近终点时)9.用Na2C2O4标定KMnO4溶液浓度时,指示剂是()A.Na2C2O4溶液 B.KMnO4溶液 C. I2液 D.淀粉溶液10.用K2Cr2O7标定Na2S2O3溶液的浓度,滴定方式采用()A.直接滴定法 B.间接滴定法 C.返滴定法 D.永停滴定法二、判断题1.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氧化数降低;还原剂失电子,氧化数升高。
chapter11第十一章氧化还原反应

rG rGm RT ln Q
for
rG n F
r Gm
n F
Q
[ 还原型 [氧化型
] ]
还原型
RT ln nF
[ 氧化型] [ 还原型]
RT nF
ln
[氧化型 ] [还原型 ]
当T 298.15K 时 , 将 R 8.314J mol 1 K1 F 96000C mol 1 代入得
整个反应被氧化的元素氧化数升高总数 与被还原的元素氧化数降低总数相等。
配平步骤
● 写出未配平的基本反应式,在涉及氧化还原过程 的有关原子上方标出氧化值。
● 计算相关原子氧化值上升和下降的数值。 ● 用下降值和上升值分别去除它们的最小公 倍数,
即得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化学计量数。 ● 平衡还原原子和氧化原子之外的其他原子,多数
标况下: Cr2O72- + 3H2 + 8H+ = 2Cr3+ +7H2O
p (-) Pt | H2( ) | H+(1.0mol ·L-1)‖Cr2O72-(1.0mol ·L-1), Cr3+(1.0mol ·L-1), H+(1.0mol ·L-1) | Pt(+)
3-2 电动势 E 和化学反应 G 的关系
➢1. concentration or partial pressure of oxidation or reduction type.
c氧化型
,c还原型
,或
c氧化型 c还原型
,则
奈斯特(Nernst)方程
Electrode reaction :氧化型 + n e-
rG n F
rGm n F
沉积 > 溶解
武汉大学、吉林大学《无机化学》(第3版)(上册)名校考研真题-氧化还原反应(圣才出品)

第11章氧化还原反应一、选择题1.碘元素在碱性介质中的电势图为:H 3IO 62-070.V IO 3-014.V IO -045.V I 2053.V I -;对该图的理解或应用中,错误的是()。
[北京科技大学2012研]A.θK (IO 3-/I 2)=0.20VB.I 2和IO -都可发生歧化C.IO -歧化成I 2和IO 3-的反应倾向最大D.I 2歧化的反应方程式是:I 2+H 2O I -+IO -+2H +【答案】D【解析】A 项:根据公式()()()---3θθ1122θ32-323IO /IO IO /I IO /I =z E z E E z +()()θ3θ24IO IO IO I 40.140.45=V 0.202V 55E E ---+⨯+==;B 项:θθAB C E E 右左若θθE E 右左>,歧化反应能够发生;若θθE E 右左<,歧化反应不能发生。
可知I 2和IO -都可发生歧化反应;C 项:只有I 2和IO -可以发生歧化反应,IO -歧化成I 2和IO 3-反应的θ1=0.450.14=0.31V E -I 2歧化成IO -和I -反应的θ2=0.530.45=0.08V E -θθ12E E >,故IO -歧化成I 2和IO 3-反应倾向最大;D 项:卤素的歧化反应通式为:+22X H O H +X +HXO -+ ,D 项表示错误。
2.根据反应4Al+3O 2+6H 2O=4Al(OH)3(s)则式中n 是()。
[南开大学2010研]A.1B.2C.3D.4【答案】C【解析】ΔG =-nFE θ,其中n 为转移的电子数,题中Al→Al 3+,转移3e-,则n=33.对于下面两个溶液中反应的方程式,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中科院2010研]A.两式的都相等B.两式的不等C.两式的相等,不等D.两式的相等,不等【答案】D 【解析】电池电动势与电池反应的写法无关。
第十一章 电化学基础1

Zn 极
Zn —— Zn2+ + 2 e
( 1)
电子留在 Zn 片上,Zn2+ 进入溶液,发生氧化
Cu 极
Cu2+ + 2 e —— Cu
( 2)
通过外电路从 Zn 片上得到电子,使 Cu2+ 还原成 Cu,沉积在 Cu 片上。
Zn —— Zn2+ + 2 e
Cu2+ + 2 e —— Cu
( 1)
价,将从化学式出发算得的化合价定义为 氧化数。 S2O32- 中的 S 元素的氧化数为 2,
S4O62- 中的 S 元素的氧化数为 2.5。
前面的讨论中我们看到,从物质的微观
结构出发得到的化合价只能为整数,但氧化
数却可以为整数也可以为分数。 一般来说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应等于其所 在族数,但是元素的氧化数却可以高于其所 在族数。
电池中电极电势 大的电极为正极,故 电池的电动势 E 的值为正。
有时计算的结果 E池 为负值,这说明计 算之前对于正负极的设计有特殊要求。
(–)Zn Zn2+(1mol· dm-3) Cu2+(1mol· dm-3)Cu(+)
E池 = + - -
= 0.34 V -(- 0.76 V) = 1.10 V
价为正; 得到电子的原子带负电,这种元素的化合 价为正。
在共价化合物里,元素化合价的数值,就
是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与跟其他元素的原子形 成的共用电子对的数目。 化合价的正负由电子对的偏移来决定。
由于电子带有负电荷,电子对偏向哪种元
素的原子,哪种元素就为负价;电子对偏离哪
种元素的原子,哪种元素就为正价。
有机化学第11章 醛和酮

O H3C C CH3
NaCN H2S O4
CH3 CH2=C-COOCH3
(CH3)2CCN OH
H2O
CH3 CH2=C-CN
CH3OH
CH3
H
CH2=C-COOCH3
α-甲基丙烯酸甲酯
2、与格氏试剂的加成反应
δ C
δ O
+ δR δMgX
无水乙醚
OMgX H2O C
R C OH + HOMgX
R
C H (R )
O
+ CH3-CH-CH3 ( i - Pr -O-)3Al
R CH OH
OH
H (R )
+ CH3-C-CH3 O
可逆反应,正反应称为麦尔外因-庞多夫-维尔莱还原反应, 其逆反应称为奥本奥尔氧化反应。 反应的专一性高,只使羰基与醇羟基互变而不影响其它基团, 故为一级醇、二级醇与醛酮对应转变的重要方法。
4-甲基-3-乙基己醛
2-甲基-3-戊酮
2-苯丙醛
例如:
CH3-C=CHCH 2CH2-CH-CH 2CHO
CH3
CH3
3,7 二甲基 6 辛烯醛
H3C O
3 甲基环戊酮
O
O
O
C-CH 2CH3
C-CH 3
2 环己烯酮
1 环己基 1 丙酮
1 苯基 1 乙酮
多元醛酮:称某二醛或酮
当酮羰基和醛羰基共存时,酮羰基称羰基、酰基或氧代;
醛的异构现象是碳链异构。 酮的异构现象是碳链异构和羰基的位置异构。
三、醛酮的命名
1、IUPAC命名法
选择含羰基的最长链为主链;从近羰基的一端开始编号, 醛基总在链端;取代基位次和名称写于母体名称之前。
无机化学第11章 电化学基础

正极:Cu2+ + 2e- → Cu
二、半电池/原电池符号、电极的分类
• 原则上,任何氧化还原半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半 电池。 • 两个半电池连通,都可以形成原电池。 • 原电池符号: 习惯上把负极写在左边,正极写在右边,其中 “︱”表示两相界面,“‖”表示盐桥,c表示 溶液的浓度。
(-) Zn ︱ ZnSO4(c1) ‖ CuSO4(c2) ︱Cu (+)
五、能斯特方程
∵△rGm= -nFE ; △rGm= -nFE 非标准态下: △rGm= △rGm+RTlnJ ∴-nFE= -nFE +RTlnJ 对氧化还原反应:
RT EE ln J nF
能斯特方程
对电极反应:
RT [还原型] RT [氧化型] ln 或 ln nF [氧化型] nF [还原型]
活泼金属或浓度小
金属溶解的趋势小于 离子沉积的趋势,达 平衡时金属表面带正 电荷,靠近金属附近 溶液带负电荷。 Cu2++2eCu(s)
在原电池中做正极
不活泼金属 或浓度大
金属的平衡电极电势
• 产生在金属与其盐溶液之间的电势差称为 该金属的平衡电极电势() • 电势差不仅取决于金属本性,而且与盐溶 液浓度、温度等因素有关 • 原电池,两极之间的电势差称为电动势(E) • 电动势 E = 正 - 负
例: 将下列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 并写出它 的原电池符号。
2Fe2+(1.0mol/L)+Cl2(101325Pa) →2Fe3+(0.10mol/L)+2Cl-(2.0mol/L)
负极: Fe2+-e-=Fe3+
正极: Cl2+2e- =2Cl原电池符号:
电化学基础练习题及答案

第11章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基础一、单选题1. 下列电对中,ϕθ值最小的是:DA: Ag+/Ag;B: AgCl/Ag;C: AgBr/Ag;D: AgI/Ag2. ϕθ(Cu2+/Cu+)=0.158V,ϕθ(Cu+/Cu)=0.522V,则反应2 Cu+Cu2+ + Cu的Kθ为:C A: 6.93×10-7;×1012;C: 1.4×106;×10-133. 已知ϕθ(Cl2的电极反应是:DA: Cl2+2e- = 2Cl- B: 2 Cl- - 2e- = Cl2C: 1/2 Cl2+e-=Cl- D: 都是4. 下列都是常见的氧化剂,其中氧化能力与溶液pH 值的大小无关的是:D A: K2Cr2O7 B: PbO2C: O2 D: FeCl35. 下列电极反应中,有关离子浓度减小时,电极电势增大的是:BA: Sn4+ + 2e- = Sn2+B: Cl2+2e- = 2Cl-C: Fe - 2e- = Fe2+ D: 2H+ + 2e- = H26. 为防止配制的SnCl2溶液中Sn2+被完全氧化,最好的方法是:AA: 加入Sn 粒B:. 加Fe 屑C: 通入H2 D: 均可二、是非题(判断下列各项叙述是否正确,对的在括号中填“√”,错的填“×”)1.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如果两个电对的电极电势相差越大,反应就进行得越快。
×(电极电势为热力学数据,不能由此判断反应速率)2.由于ϕθ(Cu+/Cu)= +0.52V , ϕθ(I2/ I-)= +0.536V , 故Cu+和I2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标态下不反应,改变浓度可反应。
)3.氢的电极电势是零。
×(标准电极电势)4.FeCl3,KMnO4和H2O2是常见的氧化剂,当溶液中[H+]增大时,它们的氧化能力都增加。
×(电对电极电势与PH无关的不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
二、催化氢化反应
催化氢化反应 催化加氢
对分子中的不饱和官能团的加氢还原
催化氢解:
发生单键破裂使某些官能团被氢置换。
多数情况下,催化氢化是由氢气作为氢的给体,但有 时用有机物作为氢的给体,如用醇作为氢的给体.
以有机物作为氢的给体的催化氢化称催化转移氢化。
根据催化剂的溶解性质:
43
1、羰基化合物的还原
44
立体选择性
45
锂—氨还原 α,β—不饱和 酮
锌汞齐还原醛、 酮
46
2 、还原裂解反应
可溶性金属用于还原裂解反应,尤其是切断苄基—氧键或 苄基—氮键。苄基及烯丙基的卤化物、醚、酯,甚至醇均 可被可溶性还原试剂还原裂解。
还原裂解 反应过程
47
碱金属 钠或锂— 液氨及其 醇还原裂 解体系, 应用在氨 基、亚氨 基、羟基 和巯基等 的保护基 团的离去
钯催化氢化
33
铑催化氢化 用于烯烃的氢化,可以避免分子中的含氧基团被还原。
α,β—不饱和酮的碳—碳双键优先还原
铂催化氢化
34
2) 炔烃的氢化还原
碳—碳叁键比碳—碳双键相对易氢化还原, 但在常用的催化剂如铂、钯、Raney镍催化 下,炔烃氢化加成,得到饱和的烷烃。
35
3 ) 芳香族化合物的氢化还原
39
5、均相催化氢化
用可溶性催化剂,在均相溶液中进行催化 氢化反应。
均相催化剂: 铑、钌和铱配位催化剂,如 (Ph3P)3RhCl、 (Ph3P)3RuHCl、 [(Ph3P)2I r(CO)C1
这类催化剂能避免非均相催化剂所能产生 的烯烃异构化及氢解等副反应,并且提高 氢化还原的选择性。
非均相催化和均相催化
28
1、催化活性与反应性
影响催化氢化反应的因素: (1) 被还原的官能团; (2)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最重要因素); (3)催化剂的用量、反应温度,压力等。
最常用的催化剂有铂、钯、镍、铑、钌等。 既可采用高度分散的金属粉,也将其附于活性炭、氧化铝或 硫酸钡等载体上。
催化剂的选择 通常催化剂活性愈高,氢化愈易进行。 氢化速度随温度升高、压力增大和催化剂用量增大而增加。 欲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应该选择活性较低的催化剂,并尽可 能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 为了达到有效地催化氢化和官能团选择性还原的目的,通常根 据反应活性和选择性需要选择合适的催化剂。
15
硼氢化钠还α,β—不饱和醛、酮
16
硼氢化钠对酯的还原性
当酯基 的α—位 有吸电 子基团 取代, 被还原
17
连接缺电子芳环体系的芳酯,酯基可被硼氢化钠还原成醇 内酯化合物被硼氢化钠还原为二醇
18
硼氢化钠还原酰亚胺为羟基酰胺 硼氢化钠还原亚胺为胺
19
其他金属硼氢化物
硼氢化锂、硼氢化锌、硼氢化铝等
醛比酮易于被还原。连一级碳的酮比连二级碳的酮易于还原。随着连 接的基团的位阻增加,还原难度增加。位阻太大时,有时甚至使羰基还 4 原也很困难。
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还原
主要得到羰基还原产物——烯丙醇。但是当试剂过量或 反应温度过高,则碳—碳双键和羰基均被还原。
5
氢化锂铝还原酯、酰卤、酸酐、羧酸成醇
酮成醇
24
6、硼烷、氢化铝及其衍生物
硼烷(BH3),通常以乙硼烷(B2H6)形式存在,能还原醛、 酮、 酯、过氧化物、羧酸、酰胺和腈等。
硼烷制备
硼烷还原性
是强路易斯酸,能与富电子原子配位结合。还原羰基反应时, 增加羰基的电子密度有利于提高反应活性
用硼烷还原,新戊醛比三氯乙醛易于还原;而用硼氢化钠还原,则三氯乙醛比新25 戊醛易反应
中心原子: (1) 硼氢化物,如:硼氢化钠、硼烷等; (2) 铝氢化物,如:氢化锂铝、铝烷等。
电负性:
(1) 亲电性负氢转移试剂, 硼烷、铝烷具有缺电性,是亲电性负氢转移试剂。 (2) 亲核性负氢转移试剂。
氢化锂铝和硼氢化钠,是金属氢化物的配合物,其配合物负离子作为负氢
来源,具有亲核性,能使极性不饱和键还原,但不与富电性的碳—碳双键反 应。
硼烷选择性还 原含酯基的醛、 酮化合物
硼烷选择性还 原羧酸 ,含卤
素、酯、腈和酮 等基团的羧酸, 用硼烷可选择性 地还原羧基成醇
硼烷还原氨基 酸反应,得到 β—氨基醇
26
氢化铝(AlH3)
是路易斯酸,具有亲电性
氢化铝还原性 还原醛、酮、酰氯、环氧化物、羧酸、叔酰胺、酯和腈等。 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经氢化铝还原得到烯丙醇化合物。
氢化
36
4) 羰基的氢化还原
醛、酮根据催 化剂及反应条 件的不同,可 氢化还原成醇 或还原脱氧成 烃
羰基比芳环容易还原, 但与烯键 存在时,选择性还原羰基比较困 难。锇—碳催化剂可以选择性氢 化还原醛成醇。用Raney镍—铬 催化同样可以选择性还原酮,芳 环和烯键不被还原。
立体选择性还原:
37
5) 其他官能团的氢化还原
48
环氧化合物的锂—液氨还原开环
49
醇羟基经可溶性金属还原脱氧
50
有机卤化物用可溶性金属试剂还原脱卤
51
钠—汞齐还原脱砜基
52
3 、炔烃还原
非末端炔烃经金属还原成烯烃, 主要生成反式烯烃,这与 炔烃催化氢化还原的立体选择性正好相反
炔烃的可溶 性金属还原 过程
53
4 、共轭体系的还原
由硼氢化钠—氯化锌在乙醚中生成 可选择性还原α,β—不饱和醛、酮的羰基。
非对映选 择性还原 羟基酮
21
5、酰氧基和烃基硼氢化物
酰氧基硼氢化物还原能力比硼氢化钠弱,仅能还原醛、 酮、亚胺和烯胺等。
三乙酸硼氢化钾,还原含酮基醛,优先还原醛基。
22
烃基硼氢化物
当烃基与硼键合,给电性增强,增加硼氢化物的还原能力。 三乙基硼氢化锂(LiBHEt3),称超氢化物(superhydride),还原能力 比硼氢化锂还强,是现有最强的亲核性氢化物。
超氢化物最重要的用 途是卤代烃的脱卤
23
氰基硼氢化钠
该试剂稳定性好,在弱酸性(pH>3)的水溶液不分解,能溶于四氢呋喃、 甲醇、水、HMPA、DMF等不同溶剂。
氰基硼氢化钠在HMPA溶剂中能还原碘化物、溴化物和磺酸酯,得到烃, 而羰基及其他易还原基团均无影响。
在pH= 3~4,
氰基硼氢化
钠还原醛和
Red—A1还 原醛、酮、 羧酸及其衍 生物
14
4、硼氢化物
硼氢化物: 包括硼氢化钠、硼氢化钾和硼氢化钠或硼氢化钾与其他金属 盐(氯化锂、氯化镁等)。
硼氢化钠还原能力: 比氢化锂铝能力弱,主要用于还原醛、酮和酰氯等。在分子 中含有环氧基、酯、腈、硝基等官能团存在下,能选择性还 原醛、酮和酰氯等。
硼氢化钠能还原醛成醇 反应通常在水、低级醇、胺类和及其混合溶剂中进行。反应迅 速,大多数情况下,反应是定量进行的。 酮类被硼氢化钠还原的速率比醛要慢得多。
40
均相催化氢化过程
41
三(三苯基膦)氯化铑催化剂选择性地氢化还原末端双键。 三(三苯基膦)氯化铑催化剂不发生氢解反应
42
三、可溶性金属还原反应
可溶性金属还原法是由金属表面的电子或 溶解的金属的电子转移到被还原的反应物 的单电子转移过程,溶剂作为质子源提供 质子。
常用的金属是锂、钠、钾、钙、镁、锌、 锡和铁等。常用作质子源的溶剂是醇、乙 酸、胺等。
11
(三乙氧基)氢化锂铝的还原性
12
(三叔丁氧基)氢化锂铝的还原性
(三叔丁氧基)氢化锂铝是更温和的还原剂, 能选择性还原醛、酮成醇, 酯基或环氧基反应缓慢,腈和亚硝基几乎不反应。
(三叔丁氧基)氢化锂铝能还原醛、酮,不影响卤素或磺酰氧基
13
3、双(甲氧乙氧基)铝氢化物
双(甲氧乙氧基)铝 氢化钠(俗称 Red—Al)制备:
硝基、腈、叠氮基、环氧键等均能被氢化还原。 含硝基和氰基的化合物选用不同的催化剂,可以
分步还原硝基和氰基。
环氧化合物 还原开环
38
4 、催化氢解
与烯丙基或苄基相连的C—O键,C—N键易发生氢解反应。 含有C—X、C—S单键的化合物也可发生氢解反应。N—N、N—O、O—O单 键以及小环C—C键、三元杂环的C—O键或C—N键均可发生氢解反应。
6
氢化锂铝还酰胺、亚胺成胺
氢化锂铝还原 一级、二级酰 胺反应机理
7
氢化锂铝还 原三级酰胺 反应机理:
8
氢化锂铝还原 腈成伯胺
氢化锂铝还原 叠氮化合物成 胺
氢化锂铝还 原环氧化合 物为醇
9
Hale Waihona Puke 氢化锂铝还原卤代物或磺酸酯为氢解产物
伯卤烃、仲卤烃可 被氢化锂铝还原成 烃,叔卤烃反应较慢,
几乎全部生成烯烃
29
催化氢 化活性
可使多种 官能团还 原,如烯 烃氢化成 饱和烃, 炔烃氢化 成烯烃, 羰氢化成 羟基,硝 基或叠氮 基氢化成 氨基等
30
2、催化氢化的立体化学
不饱和化合物进行催化氢化时, 首先被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同时氢分子在催化剂上发生键 的断裂,形成活泼的氢原子; 氢原子从催化剂上转移到被吸附的不饱和化合物上,生成 氢化还原的化合物; 催化氢化过程中,通常氢从不饱和中心位阻较小的一边进 行顺式加成。
常用于芳环氢化的催化剂是铂或铑,反应可在温和条件下 进行。而用Raney镍催化则需要加热、加压才能反应。
各种催化剂氢化还原苯的催化活性顺序是:
Rh>Ru>Pt>Pd >> Ni>Co
氢解
杂环芳烃氢化还原 吡啶、吡咯、呋喃、噻吩能进行 催化氢化得到饱和杂环化合物。 其中噻吩类含硫芳烃能使催化剂 中毒,需要特殊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