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负载浓硫酸催化间二甲苯与氯化苄的烷基化反应_侯国安
氯化苄合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氯化苄的合成方法;2. 熟悉实验操作流程,提高实验技能;3. 学习有机化学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氯化苄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可用苯与氯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氯化反应得到。
反应式如下:C6H6 + Cl2 → C6H5Cl + HCl本实验采用苯与氯气在铁粉催化下进行氯化反应,生成氯化苄。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反应瓶、铁粉、氯气钢瓶、分液漏斗、冷凝管、烧杯、玻璃棒、滴定管、水浴锅等。
2. 试剂:苯(A.R.)、氯气(A.R.)、无水硫酸钠、铁粉(A.R.)。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反应瓶,加入10mL苯;2. 在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铁粉,打开氯气钢瓶,调节氯气流量为每分钟2L;3. 将氯气缓缓通入反应瓶中,观察反应情况,直至氯气颜色变为无色;4. 关闭氯气钢瓶,将反应瓶置于水浴锅中加热至50℃;5. 继续通入氯气,反应时间为30分钟;6. 关闭氯气钢瓶,取出反应瓶,加入适量无水硫酸钠,静置;7. 分液,取下层液体,用滴定管测定氯离子含量;8. 计算氯化苄的产率。
五、实验数据处理1. 氯化苄产率计算:氯化苄产率 = (实际产率 / 理论产率) × 100%2. 氯离子含量测定:采用硝酸银滴定法测定氯离子含量。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氯化苄产率:实验测得氯化苄产率为70%。
2. 氯离子含量:实验测得氯离子含量为0.6mol/L。
分析:实验中氯化苄产率较高,说明反应条件适宜,实验操作规范。
氯离子含量符合要求,说明反应过程中氯气与苯的反应较为充分。
七、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氯气流量不宜过大,以免产生大量副产物;2. 加热过程中,应控制水浴温度,避免反应过快;3. 氯化苄的分离纯化可通过蒸馏方法实现;4.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佩戴防护用品。
八、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合成了氯化苄,掌握了氯化苄的合成方法。
通过实验,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学会了有机化学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活性炭负载对甲苯磺酸催化合成癸二酸二正己酯

带 出时 停 止 反 应 并 冷 却 ,过 滤 除 去 催 化 剂 。取 样 , 标 准氢 氧 化 钠 溶 液 测 定 其 酸值 ,按 下 式 计 用
缺点 , 有人 采用 固体 酸替代 硫 酸作催 化剂 , 并取 得
了较 好 的效 果[ , 该 法需要 较 高 的反 应温 度 , 3但 ] 产 品色泽也较 深 。 已经 发现 对 甲苯磺 酸对 酯 的合 成 有较 高 的催 化 活性 [ , 对 甲苯 磺 酸 可溶 于 反 4 但 叫]
关键 词 : 二 酸 二 正 己酯 癸 二 酸 癸
中 图 分 类 号 : Q4 4 4 T 1.
正 己醇
酯 化
文献 标 识 码 : A
癸 二酸 二 正 己酯 具 有 挥发 度 低 、 色 、 无 无毒 、
℃ 干燥 5 h 冷 却 后 放 人 干 燥 器 中备 用 。采 用 重 , 量法 测得对 甲苯磺 酸 的负载 量 为 3 . 。 25
负 载对 甲苯 磺 酸作催 化剂 用于 癸二 酸二 正 己酯 的 合成 , 取得 了较 好 的效果 。
1 实 验 部 分 1 1 主 要 试 剂 及 仪 器 .
馏 ; 常压蒸 出带水 剂 甲苯 及过 量 的正 己醇 , 先 再减
压 蒸馏得 产 物癸二 酸 二正 己酯 。产 物为 淡黄 色透
维普资讯
第 2 3卷 第 3 期
20 年 5 06 月
精
细
石
油
化
工
SP ECI ALI TY PETROCHEM I CALS
活 性炭 负载对 甲苯 磺 酸催 化 合 成 癸 二 酸 二 正 己 酯
訾俊 峰 朱 蕾
试样 ( 昌学院化学 系 , 许 河南 许 昌 4 1 0 ) 6 0 0
SO4 2-/ZrO2催化氯化苄与苯烷基化反应的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

苯烷基化反应产物的组成与结构, s l/r 并对 o 一ZO 催化的选择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化苄与苯的烷基化反应具有 良好 的催化活性 , 反应 产物 主要 为二苯 甲烷 、 苄基二 苯甲烷 与氯甲基二苯 甲烷等 7种苄基化物。s / r 固体超强酸催化的产物选择性与经典 L ws o 一 ZO e i 酸催化特征基 本一致。
关键词 s :/ r 0 一ZO 固体超强酸、 烷基化、 氯化苄、 气相色谱一 质谱, 解析
维普资讯
分 析 化 学
第3 4卷
3 结 果讨 论
3 1 产物 组成 的色谱 分析 .
实验结果表明, 在回流温度下,O 一ZO 固体超强酸对氯化苄与 S ;/r
苯 的苄 基 化 反 应 具 有 良好 的催 化 氯
s l/r2 o 一 ZO 催化氯化苄与苯烷基化反应的
气 相 色谱 一 质谱 法分 析
王 知彩
( 安徽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系 , 马鞍 山 2 3 0 ) 4 02
摘 要 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法(CM ) s:/r 固体超强酸催化氯化苄与苯烷基化反应产物的组成 G/ S 对 0一ZO
与结构 进行了 分析, 并对sl/r o一Z 催化的选择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O 结果表明: l Z 体超强酸对氯 s 一r 固 o /O
的三颈烧瓶中, 搅拌并加热至回流温度后加入s l Z o一 r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 35 , 流反应5 。 /O . g回 分离 h
出催化剂的反应混合物 , 经常压蒸馏收集到未反应的氯化苄 (7 15C 2 。 L 15(以上 的蒸馏 15~ 8  ̄ ) O5m ,8 ̄ 2 残余物进行 G / S C M 分析。 2 23 气相色谱. .. 质谱分析条件 色谱柱 为担载 5 %苯基二 甲基硅氧烷 D B5石英毛细管柱 ,0i 3 n×
外标法测定烷基化反应中氯化苄和二苯甲烷

Z A G G i un G N ig Q i H N u— a , O G Tn , I n q M
( c ol f hm cl n i eig otw s U i rt, i l7 06 , hn ) Sho o e i g er ,N r et nv s X l 10 9 C ia C aE n n h ei y a
量 的方 法。方 法 实验采 用 P G2 M 填 充柱 ( m×3 E -0 3 mm) FD检 测 器 , 氮 气为 载 气 , 气、 ,I 以 氮 空气
和 氢气 的压 力 比 为 8 8 5 不 分 流 进 样 , 样 口、 温 和 检 测 器 的 温 度 分 别 为 2 0C,8 o : : , 进 柱 6 o 10C和
西北大学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2 1 4月 , 4 卷第 2期 , p.2 1 , o 4 , o2 0 1年 第 1 A r ,0 1 V 1 1 N . .
Jun l f otw sU i rt N trl c neE io ) ora o r et nv sy( aua S i c d i N h ei e tn
键
词: 气相 色谱 法 ; 外标 法 ;r dl r t烷 基化 反 应 ; Fi e— a s e Cf 氯化 苄 ; 苯 甲烷 二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0024X(0 10 -27 6 10 —7 2 1 )204 - 0
中图分 类号 :6 05
De e m i a i n o e z lc l rd n i h n l e h n n a k l to t r n to f b n y h o i e a d d p e y m t a e i l y a i n r a to y t e e t r lsa d r e h d e c i n b h x e na t n a d m t o
2种催化剂在甲苯燃烧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2种催化剂在甲苯燃烧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李时瑶;李淑莲;李恒强;李北芦
【期刊名称】《环境科学》
【年(卷),期】1997(18)1
【摘要】利用甲苯有机废气为指标反应,在常压连续流动反应装置上研究了贵金属和非贵金属峰窝陶瓷整体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考察了甲苯浓度、氧含量、反应空速及床层线速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及其耐高温性能.表明不同条件下贵金属催化剂的活性均优于非贵金属催化剂.催化剂经600℃处理3h后,非贵金属催化剂上甲苯有机废气的起燃温度比贵金属催化剂高50℃.当催化剂经900℃处理3h后,甲苯有机废气在贵金属催化剂上的起燃温度与600℃处理催化剂相比仅提高了3℃.而相同处理条件下,非贵金属催化剂上甲苯有机废气起燃温度却提高了87℃.
【总页数】3页(P45-47)
【关键词】甲苯;有机废气;燃烧反应;催化剂;废气治理
【作者】李时瑶;李淑莲;李恒强;李北芦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701
【相关文献】
1.Ce/HZSM-5分子筛催化剂在苯与甲醇制甲苯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J], 李贵贤;杜知松;季东;王东亮;董鹏;边杰;郭泳圻
2.焙烧温度对Ni/MgO催化剂结构及其在甲苯二氧化碳重整反应中催化性能的影响 [J], 孔猛;杨琦;卢雯;范浙永;费金华;郑小明;Thomas D. WHEELOCK
3.磁性纳米负载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甲苯催化氢化反应中的性能 [J], 强明辉;李云庆;王家喜
4.NaBr/KZS M-5催化剂在甲苯氧化甲基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J], 周灵萍;杜大明;李宣文;王少坤;周爱秋;刘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型固体酸催化苄基甲苯的合成

新型固体酸催化苄基甲苯的合成孔令杰;张东恒;李鹏;李洪伟;官婷婷【摘要】采用自主开发的新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PTSS,对甲苯和氯化苄的傅克烷基化反应进行了研究.通过气相色谱对氯化苄的转化率进行对比分析,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配比、反应时间及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并通过核磁共振对反应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自主开发的固体超强酸催化剂PTSS对甲苯与氯化苄的傅克烷基化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在优化条件下,氯化苄的转化率可达到99%以上.理化性能测试表明,分离提纯得到的二苄基甲苯能够很好地满足作为有机热载体的指标要求.【期刊名称】《润滑油》【年(卷),期】2014(029)001【总页数】5页(P24-28)【关键词】固体超强酸;傅克烷基化;苄基甲苯【作者】孔令杰;张东恒;李鹏;李洪伟;官婷婷【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连润滑油研究开发中心,辽宁大连116032;中国石油大连润滑油研究开发中心,辽宁大连116032;中国石油大连润滑油研究开发中心,辽宁大连116032;中国石油大连润滑油研究开发中心,辽宁大连116032;中国石油大连润滑油研究开发中心,辽宁大连116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626.30 引言苄基甲苯是一类重要的化工产品。
其中二苄基甲苯因具有热稳定性好、黏度低、导热系数高和安全性好等优点被广泛用于高温导热油的调制[1-2]。
此外,单苄基甲苯和二苄基甲苯特定比例的混合物还是一种优良的电力电容器浸渍剂,广泛应用于电力行业[3-4]。
苄基甲苯的合成主要是通过甲苯和氯化苄的傅克烷基化反应,一般需要加入催化剂对反应进行催化。
所采用的催化剂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路易斯酸催化剂,如AlCl3、FeCl3、BF3、TiCl4等;另一类是液态质子酸催化剂,如 H2 SO4、H3 PO4等。
由于质子酸类催化剂对反应釜的腐蚀较大,所以传统工业上采用较多的是AlCl3等均相催化剂[5-11],但此类催化剂也存在难以和反应产物分离等问题。
二氧化硅负载离子液体在合成苄基甲苯中的应用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辽宁 抚顺 1 1 3 0 0 1 ) 摘 要: 二氧化硅负载氯铝酸离子液体, 催化甲苯与氯化苄的烷基化反应, 考察了反应温度、 反应压 力、 原料配比和空速对氯化苄转化率和苄基甲苯选择性的影响, 得 出 最 佳 反 应 条 件: 反应温度
- 1 和空速 3 . 0h 条件下, 考察反应压力对氯化苄转化
。 率和苄基甲苯选择性的影响, 结果见图 2
2 结果与讨论
2 . 1 因素的考察 利用制得的催化剂进行合成反应, 分别考察反 应温度、 反应压力、 原料配比和空速对反应物转化率 和选择性的影响。 2 . 2 反应温度 在反应压力 0 . 3M P a 、 n ( 氯化苄) ∶n ( 甲苯)= 1 ∶ 4和空速 3 . 0h 条件下, 考察反应温度对氯化苄
S i l i c o nd i o x i d es u p p o r t e di o n i cl i q u i du s i n gi ns y n t h e s i s o f p h e n me t h y l t o l u e n e
M AT a o ,T I A NS h u a n g ,H O UX i n ,Y A N GZ h o n g h u a ,L I A NP i y o n g
- 1
由图 2可见, 在一定范围内, 随着反应压力的增 加, 转化率升高, 而选择性变化不大, 压力 0 . 3M P a 时, 氯化苄转化率达 8 6 . 9 7 %, 苄基甲苯选择性变化 不大。推断随着反应压力增加, 反应平衡向逆反应 方向移动, 但副反应变化不大, 因此, 最佳反应压力 . 3M P a 。 为0 2 . 4 原料配比 在反应温度 7 0℃、 反应压力 0 . 3M P a和空速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优化苯与对氯氯苄烷基化反应催化剂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优化苯与对氯氯苄烷基化反应催化剂
刘红霞;袁倬斌
【期刊名称】《应用化学》
【年(卷),期】1997(014)006
【摘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优化苯与对氯氯苄烷基化反应催化剂刘红霞张书胜袁倬斌*(郑州大学分析测试中心郑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100039)关键词氯-二苯甲烷,制备,三氯化铝,硝基苯,硝基乙烷,高效液相色谱法1997-03-31收稿,1997-09-...
【总页数】3页(P66-68)
【作者】刘红霞;袁倬斌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43.36
【相关文献】
1.InCl3负载型催化剂催化苯和苄氯烷基化反应的影响因素 [J], 童东绅;周春晖;李春生;李小年;葛忠华;俞卫华
2.FeOx/HZSM -5催化剂上苯与氯苄苄基化反应动力学及催化剂的表征 [J], 林涛;张昕;李蓉;张贵泉;龚婷;祁敏
3.新型催化剂在邻氯氯苄合成工艺上的应用研究 [J], 刘奇志
4.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苄星邻氯青霉素乳房注入剂中苄星邻氯青霉素的含量 [J], 王亚芳;李浛;杜继红;周艳飞
5.氯苄双羰化合成苯丙酮酸新型催化剂吡啶-2-羧酸钴研究 [J], 李光兴;蔡华强;张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 稿 日 期 :2014-02-11;修 回 日 期 :2014-03-1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1162021);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No.NCET-09-0860);银川能源 学 院 科 研 项 目 资 助 (2013-KY-Y-04) 作者简介:侯国安(1975-),男,宁夏中卫人,硕士生,主要从 事 有 机 合 成 及 化 工 设 备 设 计 的 研 究 ,E-mail:1256094407@qq.com。 *E-mail: yang_jh@ nxu.edu.cn。
检测条 件:DB-5MS 毛 细 管 柱,110~280 ℃ 程 序升温,10 ℃/min速率,280 ℃保持 5min,Split ra- tio.50 ∶ 1;Ion Source temp.200 ℃;Interface temp.250 ℃;Solvent cut time.2.5 min;扫 描 质 量 范 围 35~500amu;进 样 量0.3μL。 1.3 催 化 剂 的 表 征
Activated Carbon Loaded Concentrated Sulfuric Acid as Catalyst for Alkylation of m-Xylene with Benzyl Chloride
HOU Guo-an1,2, HAO Feng-ling1,3, YANG Jing-hui 1*
1.6
0.4
19.2
5.3
38.1
11.5
52.6
13.5
40.0
11.5
2.2 反 应 时 间 对 产 率 的 影 响 向25mL 烧瓶 中 加 入 间 二 甲 苯1.592g,氯 化
苄0.3795g(即n(间 二 甲 苯 )∶n(氯 化 苄 )为 5∶1), 加 入 改 性 活 性 炭0.03g,依 次 在 不 同 反 应 时 间 ,并 有 磁子搅拌及加热温度为100 ℃条件下,取一定量的 反应液做 GC-MS检测。 有 关 反 应 时 间 对 产 率 的 影 响 见 表 2,由 表 2 可 知,随着 反 应 时 间 的 延 长,(1)、(2)的 产 率 都 在 增 加。(1)的最佳 反 应 时 间 为 9h,产 率 达52.6%,(2) 的最佳反应时间 为 8h,产 率 达13.8%。 由 此 表 明, 在不同反应时间下,催 化 剂 对 间 二 甲 苯 与 氯 化 苄 的 烷基化反应具有不同的位置选择性。
取一些柱状 煤 基 活 性 炭 进 行 研 磨,用 80~100 目的分子筛筛选,称 取 10g 筛 选 后 的 活 性 炭,用 蒸 馏水反复洗涤多次,然 后 在 90 ℃ 烘 箱 中 烘 干;向 带 搅 拌 的 三 口 瓶 ,加 入 一 定 量 的 浓 硫 酸 ,加 入 干 燥 后 的 活性炭,搅拌 1h,抽滤,用蒸馏水反复洗涤 6 次,然 后在90 ℃烘箱中烘干;备用。
摘 要:以活性炭负载浓硫酸作为固体催化剂,以间二甲苯与 氯 化 苄 为 原 料 进 行 合 成 反 应,研 究 了 反 应 温 度 、反 应 时 间 、原 料 配 比 和 催 化 剂 用 量 对 反 应 的 影 响 ,确 定 了 最 佳 工 艺 条 件 :即 n(间 二 甲 苯 ) ∶n(氯化苄)=3∶1,反应温度100 ℃,反应时间9h,催化剂用量13.2%(相对于氯化苄),2-苄基- 1,5-二甲苯产率为59.3%;n(间二甲苯)∶n(氯化苄)=3∶1,反应温度100 ℃,反应时间 8h,催化 剂 用 量18.5% (相 对 于 氯 化 苄 ),3- 苄 基-1,5- 二 甲 苯 产 率 为18.0% 。 关 键 词 :间 二 甲 苯 ;改 性 活 性 炭 ;催 化 ;烷 基 化 中 图 分 类 号 :O621.25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0367-6358(2015)01-0034-04
测定 活 性 炭 酸 中 心 数,主 要 采 用 催 化 剂 中 毒 反 滴定法。也就是利用过量的碱和活性炭的活性中心 在 分 子 层 次 充 分 结 合 ,再 用 盐 酸 反 滴 定 剩 下 的 碱 ,测 得 负 载 后 活 性 炭 表 面 酸 性 官 能 团 增 加 至 2.6 mmol/g。
图 1 改 性 前 活 性 炭 (O-AC)的 红 外 谱 图
· 34 ·苯与氯化苄的烷基化反应
侯 国 安1,2 , 郝 枫 林1,3 , 杨 金 会1*
(1.宁夏大学 天然气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宁夏 银川 750021; 2.银川能源学院,宁夏 银川 750015;3.华西中学,宁夏 银川 750021)
图 2 改 性 后 活 性 炭 (NS-AC)的 红 外 谱 图
2 结 果 与 讨 论 2.1 反 应 温 度 对 产 率 的 影 响
向25mL 烧瓶中加入间二甲苯1.592g,氯化苄 0.3795g (即n(间 二 甲 苯 )∶n(氯 化 苄 )为5∶1),加 入改性活性炭0.03g,依 次 在 不 同 的 反 应 温 度 及 磁 子搅拌的情况 下,反 应 9h 后,取 一 定 量 的 反 应 液 做 GC-MS检测。 有 关 反 应 温 度 对 产 物 产 率 的 影 响 见 表 1,由 表 1 可 知 ,间 二 甲 苯 与 氯 化 苄 反 应 的 产 物 主 要 是 两 种 异 构 体 。 随 温 度 升 高 ,(1)、(2)的 产 率 都 在 增 加 。 (1)、 (2)的 最 佳 反 应 温 度 为 100 ℃,(1)产 率 达52.6%, (2)产率达13.5%,由 此 表 明,催 化 剂 对 间 二 甲 苯 与 氯化苄 的 烷 基 化 反 应 有 良 好 的 催 化 效 果,且 产 物 (1)、(2)受 动 力 学 控 制 ,在 不 同 温 度 下 催 化 剂 对 间 二
醇酸树脂、油墨、聚 酯 纤 维 染 色 改 性 剂、农 药 和 染 料 中间体等的重要有机化工原料而得到迅速发展 。 [1-2]
用固 体 酸 催 化 剂 催 化,在 工 艺 上 容 易 实 现 连 续 生产,与液体酸 催 化 剂 相 比 较,不 存 在 产 物 与 催 化 剂分离及对设备的腐蚀等问题,并且固体酸催 化剂
由 间 二 甲 苯 可 合 成 一 系 列 重 要 中 间 体 如 2-苄 基-1,5-二 甲 苯、2-苄 基-1,3-二 甲 苯、间 苯 二 间 酸 (PIA)、间 苯 二 腈、2,4(2,6)-二 甲 基 苯 胺 以 及 间 甲 基苯 甲 酸 等。2-苄 基-1,5-二 甲 苯、2-苄 基-1,3-二 甲 苯、PIA 及 其 衍 生 物 作 为 生 产 共 聚 酯、不 饱 和 树 脂、
反应 时 间/h
(1.State Key Laboratory Cultivation Base of Natural Gas Conversion,Ningxia University,Ningxia Yinchuan 750021,China; 2.Yinchuan Energy Institute,Ningxia Yinchuan 750015,China;3.Huaxi Middle School,Ningxia Yinchuan 750021)
改性前活性炭(O-AC)的红外谱图如图1所 示, 由图1可知,改 性 前 活 性 炭 (O-AC)本 身 存 在 羧 基、 羰 基 、酯 基 等 官 能 团 ,酚 羟 基 不 明 显 。 改 性 后 活 性 炭 (NS-AC)的 红 外 谱 图 如 图 2 所 示 ,由 图2 可 知 ,改 性 后活性 炭 (NS-AC)不 仅 在1 040.52cm-1,1 624.92 ~1 636.49cm-1等 处 有 宽 的 中 强 峰,对 应 为-SO3H 基、羰基、酯 基 的 特 征 吸 收 峰,而 且 在3 380~3 435 cm-1处有宽而 强 的 羟 基 特 征 吸 收 峰,说 明 羰 基 及 磺 酸基的存在,从而证明 H2SO4 已负载在活性炭上。
· 36 ·
化 学 世 界
2015 年
甲苯与 氯 化 苄 的 烷 基 化 反 应 具 有 不 同 的 位 置 选 择性。
反应 温度/ ℃
60 80 90 100 120
表 1 反 应 温 度 对 产 物 产 率 的 影 响
2-苄 基-1,5-二 甲 苯 (1) 产 率/%
3-苄 基-1,5-二 甲 苯 (2) 产 率/%
第1期
化 学 世 界
· 35 ·
活性 高,选 择 性 好,可 在 高 温 下 反 应,能 显 著 提 高 生产效率 。 [3-7] 本 文 对 煤 基 活 性 炭 固 体 酸 催 化 剂 进 行 了 研 究[8],并 且 探 讨 了 间 二 甲 苯 与 氯 化 苄 的 烷 基 化反应以及不同反应条件下对产物产率的影响。
Abstract:Activated carbon load concentrated sulfuric acid was used as a solid catalyst for alkylation of m- xylene with benzyl chloride.The effect of reaction temperature,reaction time,ratio of raw materials and amount of catalyst on the reaction was investigated.The optimum conditions were as follows:n (m-xy- lene)∶n (benzyl chloride)= 3∶1,reaction temperature 100 ℃,reaction time 9hand the amount of cata- lyst 13.2% (relative to benzyl green).The yield of 2-benzyl 1,5 -xylene was 59.3%.When n (m-xylene) ∶n (benzyl chloride)= 3∶1,reaction temperature 100 ℃,reaction time 8hand the amount of catalyst 18.5% (relative to the benzyl green),The yield of 3-benzyl-1,5-xylene was 18.0%. Key words:m-xylene;modified activated carbon;cat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