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竹桃》磨课笔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注| 赵铭:点染的教学艺术——在《夹竹桃》教学中运用批注式阅读的磨课笔记

点染的教学艺术

——在《夹竹桃》教学中

运用批注式阅读的磨课笔记

赵铭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注重运用批注式阅读,每一次的课堂教学,均带来不同的新鲜体验与收获。本文以西师版教材中《夹竹桃》这篇课文为例,选取其中的三次典型教案,反思设计课例的心路历程,进一步明晰了“聚焦批读点,引领学生个性化批注;进行二次批注,引导学生有效交流;留足课堂时空,用好课堂生成资源”的研究思路。

第一稿笔记

一、理清文脉,感知全文

1.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课文的作者是季羡林。大家读了课后的“作家卡片”,从中知道什么?

2.季羡林先生的散文质朴而深情,从字里行间就能感受到:齐读三组词语。

3.夹竹桃既不名贵也不是最美丽的花,季先生为什么说它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呢?请大家带着问题小声地读课文第2~6自然段。

二、运用批注,感受“美丽”

1.同学们发现第2自然段描写了夹竹桃的美丽,请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句,勾画下来,进行批注。

2.学生汇报交流。

3.其他同学,你从这里能体会夹竹桃怎么样?

4.说得真好!我也想读一读,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象文字里的画面?

5.启发质疑:夹竹桃不是最美丽的花。他为什么还把夹竹桃写得那样美?学生浏览课文,寻找答案,进行批注。

三、运用批注,感悟“韧性”

1.默读第3~4自然段,去品味、揣摩哪些词句写出了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2.批注的时候可以用一个词,也可以用一句话;可以用书上的语言,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学法指导:运用联想的方法来体会和批注。运用对比的方法来进行感悟、批注。)

3.指导背诵:同学们喜欢这样的夹竹桃吗?让我们把这段话留在我们的记忆里,留在我们的心里。

四、运用批注,走进“幻想”

1.学习季羡林先生笔下对夹竹桃在月光下的幻想。

2.因为深深的喜爱,月光下的夹竹桃才会叶影参差,花影迷离,才会有那么多美妙的幻想。一起来读读这些幻想。

3.你最喜欢哪一种幻想?进行批注?说说为什么?学生交流。

4.多么诗情画意的幻想啊,夹竹桃不仅能引起幻想,更有可贵的韧性,作者情不自禁地提笔写到:“这样的……”

反思

1.如何准确聚焦批注点:在课堂“浓浓”的批注氛围中,却感觉批注点显得较为分散。课例中,教师运用批注的次数显得颇为频繁,总共三次。把季羡林先

生喜爱夹竹桃的几个方面:美丽、韧性、幻想,一一进行了批注式阅读。若为了体现“批注”而进行“批注”,那么课堂时间分配就显得平均用力,师生在交流、反馈时均感到费时而吃力。究竟在文本何处采用“批注式阅读”?如何用得恰当而巧妙,老师要深入思考:抓住学生初识夹竹桃的兴趣点、矛盾点:“明知道夹竹桃是一种既不名贵,又很常见的花,却为何是最值得留恋和回忆的花?”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的字里行间,提出问题,进而自主研读文本,展开个性化思考和批注。即便只有质疑,并不能作答,也不失为学生的真收获。教师不可越俎代庖,代替学生去聚焦批注点,以任务式的交代必须在这三处进行批注、交流。只有当学生思维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才会真正找到可供交流的话题,班级交流的“场效应”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2.如何批注个性化的见解:课堂上的批注式阅读,其目的是真正赋予学生阅读自主权。教师大可不必一定要求达成高度共识,一定要人人感受到夹竹桃的“美丽、韧性和引起的奇妙幻想”。而要让学生在自己个性化的理解中,有所提升,进而形成多元认识。教师要放下权威意识,遵循学生的自读自悟的过程,接受阅读的差异性。鼓励学生说真话、写真感受、表达真见识,珍视学生真实的阅读体验与感受。哪怕学生只对夹竹桃的其中一个特点有深入体会,也尽可能多地展示、交流学生的不同观点,允许讨论与争辩,在生生之间的互动中,展开交流与分享,以期真正达到各美其美,人人有收获的效果。

我和老师们在议课中达成共识: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中,批注点更要加以选择。不可处处批注,浅尝辄止,要看重的是学生思维的碰撞与提升。经过反复推敲,我修改了教学过程,力求抓住重点,以简洁务实的设计,让学生与文本真正有效互动。

第二稿笔记

一、初识作家,整体感知

1.通过预习,你从课后的“作家卡片”中了解到什么?

2.学生初读全文。

3.季先生通过哪些方面写出了他对夹竹桃的留恋和回忆?

二、重点批注,品味“韧性”

1.“这样的韧性”指的是怎样的韧性?

2.方法指导:自己认为特别的词语和句子分别用波浪线和着重点标出来。批注可以用一个词,也可以用一句话,可以用书上的语言,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

3.全班交流,教师预设:可重点关注对比描写,两个“无不”等句式。

三、二次批读,升华“韧性”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读书,我们从两个“无不”就读出了这么多感受。其实这段话中还有一些不起眼的词、反复使用的词,意思相反的词,值得我们再次潜心品读。请抓住其中的一两个词或短语,反复揣摩,相信你会有更深刻的体会!把自己的感受写在笔记本上。

2.学法指导:采用联想的方法理解;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在批注的语言中巧妙运用作者语言或句式。

3.这是交流的时间,也是分享快乐的时间,请大家各抒己见。

4.根据学生发言教师小结:总结、提升。

5.让我们把这段话深深地印在心里,会背的同学可以试着背一背。

四、小结学法

同学们,我们明白了“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来说,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可贵的韧性让季先生留恋,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呢?下节课继续探讨。

反思

听完课,大家的整体感觉是:整堂课学生处于自主阅读、批注、交流互动的氛围中,阅读体验得到了提升和丰富。议课之后,我又有了以下思考:

1. 如何进行“二次批注”:“二次批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读书不可囫囵吞枣,要品词赏句。教师针对学生没有留意和关注的文本内容,恰恰这些内容是具有教学价值的,要有意识引导学生进行二次批注。因此,“二次批读”的学法指导要非常明确。第二次批读,批注什么?怎么批注?都要使用简洁、明了的要求,让学生能够听得懂,做起来顺手,学生才能明白其要点,很快进入品词赏句的学习状态。在教学文章第三、四自然段时,我抓住一些不起眼的字眼,反复出现的词语,有特色的描写进行深入思考,第二次批注自己的看法。采用了“二次批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针对重点段落,进行深入思考。不仅要让学生领略到夹竹桃的美,更要让学生领略到语言的精妙。引导学生不仅读懂写了什么,也要关注怎么写的。注重让学生抓住重点的词语,重点体会,提高深入阅读的效果。学语文,就要“咬文嚼字”,只有扣紧字、词、句,“二次批注”的教学才会落到实处。

2.如何引导有效交流: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通常是平等中的首席。但在批注阅读的交流中,我认为教师更应是小读者们的知音与伙伴。学生、教师其实都是读者,教师也应该以普通阅读者的身份,细读文本,关注学情,直奔学生思维的矛盾处、纠结处。如有的学生不明白季羡林先生为何连续用两个“无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