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抗日战争的资料

合集下载

抗日战争的资料 (2)

抗日战争的资料 (2)

抗日战争的资料1. 背景介绍抗日战争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抗日战争,也称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它是从1937年抗日战争的爆发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为止的一场历时近八年的抗战。

这场战争是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的一场正义之战,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斗争,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之一。

2. 战争的起因抗日战争的起因可追溯到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动。

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列强在争夺中国利益的过程中,日本逐渐崛起,并以侵略中国为其国家建设的手段之一。

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略行动的开始,随后在1937年马德里事件中,由日本发动了全面战争,这标志着抗日战争的爆发。

3. 战争的进程抗日战争的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的抵抗与局部战争阶段、全面战争的全民抗战阶段和全面反攻的胜利阶段。

初期的抵抗与局部战争阶段这个阶段从1937年至1938年期间,主要是各地的群众和军队进行抵抗,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反击战。

其中,有著名的淞沪抗战、台儿庄战役等。

全面战争的全民抗战阶段从1938年到1941年,这个阶段是抗战的全面展开和全国范围内的战争局势形成的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政府军队展开了广泛的游击战和正规战。

同时,中国还得到了国际援助,在东北、华北和华中等地形成抗战根据地。

全面反攻的胜利阶段自1941年至1945年,这个阶段是抗战态势逐渐改变、日本队伍逐渐被削弱的时期。

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了一系列的大规模战役,最终于1945年战胜日本侵略者,让中国重新获得了独立和民族尊严。

4. 战争的影响抗日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政治影响抗日战争加强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抵抗日本侵略中的地位和声望,为中国共产党在之后的解放战争中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同时,国民政府也在战争中积累了政治经验,为日后的政治改革奠定了基础。

经济影响抗日战争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破坏,但也促使中国工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

抗日战争图文资料

抗日战争图文资料

抗日战争是年8月,中国人民进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这场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有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挑起战争冲突,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美国的罗斯福政府正式对日宣战,同年12月9日国民政府对日宣战,中国战场成为二战的主战场之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中国共产党面对民族危亡的严重形势,率先捐弃前嫌,主张国共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共同挽救中华民族。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并就此同国民党进行了多次谈判。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作为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根本方针。

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和督促下,1937年9月,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宣告成立。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广泛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抗日游击战争(如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围困战等),建立了大小十九块抗日根据地,取得了反“扫荡”、反“清乡”、平型关大捷、雁门关伏击战、夜袭阳明堡机场、百团大战等战斗战役的阶段胜利,形成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

抗日胜利纪念日资料

抗日胜利纪念日资料

抗日胜利纪念日资料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充满血与泪的历史,是中国人民为了捍卫国家主权、民族尊严和人类正义而进行的一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

1945 年 9 月 2 日,日本向盟军投降仪式在东京湾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

在包括中国在内的 9 个受降国代表注视下,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

这是中国近代以来反侵略历史上的第一次全面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将每年的 9月 3 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抗日战争的爆发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

自 19 世纪末以来,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并逐渐发展成为军国主义国家。

其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不断膨胀,企图通过武力征服亚洲,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

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关东军蓄意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以此为借口炮轰中国东北军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

1932 年2 月,东北全境沦陷。

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 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然而,日本的侵略野心并未止步于此。

1937 年 7 月 7 日,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严辞拒绝。

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遭受了巨大的苦难和损失。

日军在中国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三光政策”等一系列惨绝人寰的暴行,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据不完全统计,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超过 3500 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 1000 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 5000 多亿美元。

抗战胜利70周年完整资料

抗战胜利70周年完整资料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抗战话题必将成为考试热点,以下的抗战史料,希望对诸位的考试有所帮助。

抗日战争,又称第二次中日战争,是中国反抗日本侵略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战场主要在中国大陆。

从1931年开始,日本通过一系列局部事变不断蚕食中国领土,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中日战争终于全面爆发。

1941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中国与美国、英国结成同盟共同对日本、德国、意大利三国轴心作战,中日战争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中国战场成为太平洋战争的主战场之一。

1945年8月9日,苏联也加入对日作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胜利。

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上中日共发生过五次战争:即白江口之战(公元663年8月27日至8月28日)、元日战争(1274年至和128 1年)、万历朝鲜战争(1592年4月—1593年7月(第一次),1597年2月—159 8年12月(第二次))、甲午战争(1894年7月25日—1895年4月17日)和抗日战争(1931年9月18日-1945年8月15日)。

抗日战争历史上发生过的大规模战役:江桥抗战1931年10月-1931年11月马占山,张海鹏及关东军1931年11月4日,发生在黑龙江省泰来县江桥镇的哈尔戈江桥阻击日本侵略军的战争,虽然在时任黑龙江省代主席马占山指挥下失败了,江桥抗战被评为中国军队有组织、有领导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第一枪,也被评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

第一次淞沪会战1932年1月-1932年3月1932年1月28日23时30分,日军海军陆战队2300人在坦克掩护下,沿北四川路(公共租界北区的越界筑路,已多次划为日军防区)西侧的每一条支路:靶子路、虬江路、横浜路等等,向西占领淞沪铁路防线,在天通庵车站遇到中国驻军十九路军的坚决抵抗。

中国8年抗战的资料

中国8年抗战的资料

中国8年抗战的资料
中国抗日战争(1937年7月7日—1945年9月9日)又称第二次中日战争,日本称之为日中战争、支那事変、日华事変。

是中国反抗日本侵略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战场主要在中国大陆。

从1931年开始,日本通过一系列局部事变不断蚕食中国领土,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中日战争终於全面爆发。

1941年12月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中国与美国、英国结成同盟共同对日本、德国、义大利三国轴心作战,中日战争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中国战场成为太平洋战争的主战场之一。

1945年8月9日,苏联也加入对日作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抗日战争结束於1945年8月15日,但对於其开始的时间存在争议[来源请求]。

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全面的抗日战争起於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时结束,历时九十七月又八天,共为八年,八年抗战名称因此而来。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这场战争可追溯到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来源请求],这是中国与日本政府私下主导的局部抗战的开始,因此又有十四年或十五年抗战之说[来源请求]。

也有观点认为,1941年12月9日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后两天,中华民国政府才公开宣布正式同日本宣战,如果这样算,抗日战争历时不到4年。

[来源请求]在这段时间里,战争扩大到整个太平洋地区,中国和美国、英国等同盟国共同抗击日本,而中国的抗战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的一部分。

最后,日本节节败退[来源请求],战争以包括中国在内的同盟国胜利而结束。

八年抗日战争资料

八年抗日战争资料

八年抗日战争资料八年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段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民众的伤痛,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人民的顽强抗争精神和团结合作力量。

下面将介绍一些与八年抗日战争相关的资料,以展现这段历史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一、《抗日战争纪实》《抗日战争纪实》是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实文化研究会编纂的一本权威性纪实性著作。

这本资料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线索,系统地记录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全过程。

通过详实的资料和生动的叙述,读者能够深入了解到这场战争的发展脉络、重要战役和英勇抗战的英雄人物。

二、《八年抗战的胜利》《八年抗战的胜利》是一本大型纪实类图书,由当时参加八年抗战的军事家和历史学家合作编写而成。

该资料中包含了大量珍贵的历史图表和照片,清晰地展现了八年抗战的重大事件和战斗场面。

这本资料不仅叙述了八年抗战期间中国军民的苦难和顽强抗争,还突出了中国军队的战斗能力和战略智慧,对于研究抗日战争的历史价值尤为重大。

三、《档案资料系列:抗日战争档案》《档案资料系列:抗日战争档案》是由中国国家档案馆出版的一套抗日战争相关档案资料汇编。

该系列资料精选了大量的具有历史价值的档案文件,涵盖了八年抗战的各个方面,如军事行动、情报研究、抗战胜利后的重建等。

通过研读这些档案资料,读者可以进一步了解当时的政治决策、军事策略以及社会环境变化。

四、抗日战争博物馆藏品中国各地的抗日战争博物馆是了解八年抗日战争的珍贵场所。

这些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抗日战争相关文物和资料,如抗战时期的武器装备、军服、原始照片等。

通过参观这些博物馆,人们能够亲身感受到那个时期的残酷和艰苦,也更好地体会到了中国人民抗争的勇气和决心。

总结:八年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的一段艰难而伟大的历史经历。

通过上述介绍的资料,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抗日战争的来龙去脉、重要事件和英勇抗战的人民形象。

这些资料为我们研究和记忆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也帮助我们更好地珍视和珍藏抗战的历史经验和精神财富。

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资料

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资料

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资料抗日战争(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是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

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资料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资料之战争背景对外扩张甲午海战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便是其对外扩张侵略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

这次战争是日本的对外扩张政策、日中两国国力的悬殊对比以及国际社会绥靖主义政策等多种因素作用的后果。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的迅速强大,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逐渐发展成为军国主义国家。

1894年甲午战争后,中国与日本签署了《马关条约》,日本利用条约中从中国夺得的赔款2.3亿两白银中的80%来发展军事,开始走上对外侵略的道路,并把“大陆政策”定为基本国策。

1900年,因为庚子事变问题,日本作为八国联军的主力之一,占领天津、北京,并利用《辛丑条约》在京、津一带驻屯重兵。

1904年到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获胜,攻克俄国建立的旅顺口要塞,并于对马海战中重创俄国波罗的海舰队,从俄国手中夺取了在中国东北的特权,更加加强了日本的野心。

1910年日韩并合,更使日本有朝鲜作为侵略中国的跳板。

袁世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对德国宣战,入侵胶州湾的德国势力,进而占据山东。

1915年,跟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彻底取代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张作霖1927年,中国国民革命迅速发展,日本一面策划“满蒙”独立,一面出兵济南阻止国民革命军北伐。

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内阁在东京召开有外务省、陆海军省、参谋本部、关东军及有关中国问题专家等人参加的“东方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领》,确立了先占东北、内蒙,进而侵占全中国的扩张政策。

随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又向天皇上奏了《田中奏折》,明确提出了“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的扩张总战略蓝图。

抗日战争的资料

抗日战争的资料

抗日战争的资料引言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人民战争,从1937年7月7日的七七事变起,持续到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为止。

这场战争对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抗日战争的起因、进程和结束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等方面,通过整理相关的历史资料,探讨这场战争的重要性。

一、抗日战争的起因抗日战争的起因可以追溯到日本在20世纪进行的侵略行动。

自19世纪末开始,日本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帝国主义国家,并通过对中国的侵略行动逐渐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

而七七事变可以算作是抗日战争爆发的导火索,它发生在中国东北的盛京(今沈阳),日本军队借口拦截中国军队,实际上却是为了占领中国东北地区的战争打响的开始。

二、抗日战争的进程1. 中国人民所展现的顽强抗战精神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表现出了顽强的抗争精神。

尽管中国军队在装备和人数上远不如日本军队,但中国人民十分团结一致,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敢于牺牲的精神,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长时间的殊死抗争。

2. 全国性的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由于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长期存在的矛盾,抗战开始之初两党的关系并不紧密。

然而随着战争的深入,两党逐渐认识到必须团结一致才能抵抗外敌的威胁,1937年12月,南京国民政府和上海共产党进行了会谈,达成了建立全国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共识。

3. 重要战役的发生抗日战争期间,发生了多次重要的战役。

比如位于山西的太原会战,这是抗战初期的一次重要战役,中国军队凭借顽强的抵抗,迫使日军付出重大代价。

又如淞沪会战,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一次重要军事交锋,中国方面在几乎完全不利的情况下坚守到最后,赢得了国际上的赞誉。

三、抗日战争的结束抗日战争于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而结束。

这一事件发生在美国发动了两颗原子弹攻击日本之后。

原子弹的威力使得日本认识到无法再继续战斗,从而向盟军投降,结束了长达八年的战争。

四、抗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抗日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抗日战争的资料
抗日战争是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进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这场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有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蒋介石下令“绝对不抵抗”,东北军一枪未发,即让出沈阳城。

日军得寸进尺,4个多月内,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部沦陷。

日本强占东北后,中国人民就开始了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但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前,未能形成全国性的民族战争。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第29军发动进攻,第29军奋起抵抗。

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从此开始。

8月13日,日军又进攻上海,同样遭到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

至此,中国结束了对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让的不正常状况,开始了有组织的全面抗战。

中国共产党面对民族危亡的严重形势,率先捐弃前嫌,主张国共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共同挽救中华民族。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并就此同国民党进行了多次谈判。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作为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根本方针。

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和督促下,1937年9月,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宣告成立。

抗日战争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

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战的序幕。

当时,日本侵略者把国民党作为主要作战对象,所以由国民党军担负的正面战场是抗击日军进攻的主要战场。

在全国抗战初期,国民党表现了一定的抗日积极性,先后进行了平津会战、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武汉会战等重要战役,并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阻滞了日军的推进,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

但是,由于国民党在政治上实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在军事上则采取单纯防御的战略方针,所以,尽管国民党军队的许多官兵对日军的进攻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正面战场的战局仍非常不利,先后丢失了华北、华中的大片领土,国民政府亦迁都重庆。

而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提出一条依靠人民群众的全面抗战的路线。

1937年8月下旬,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10月间,南方各省的红军游击队也改编为新四军,开赴华中前线。

八路军和新四军深入敌后,开辟敌后战场,主要从战略上配合国民党军作战。

第二阶段: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

随着战局的扩大,战线的延长和长期战争的消耗,日军的财力、物力、兵力严重不足,已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

敌后游击战争的发展和抗日根据地的扩大,使日军在其占领区内只能控制主要交通线和一些大城市,广大农村均控制在以八路军、新四军为主的中国军队手中。

1938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问题,批判和克服了王明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原则,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进行。

在此阶段,日本的侵华方针有了重大变化:逐渐将其主要兵力用于打击在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而对国民党政府则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方针。

日本侵略军集中了大部分兵力和几乎全部伪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大扫荡”。

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了艰苦的斗争,坚决地进行反“扫荡”、反“蚕食”斗争,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在日本政府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投降。

1940年3月,他在南京成立了伪国民政府,组织伪军,协同日本侵略军进攻抗日根据地。

同时,国民党的反共倾向也日渐增长,蒋介石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妄图消灭共产党和敌后抗日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
固势力”的方针,领导解放区军民一面抗击日伪军的“大扫荡”,一面打退了国民党的三次反共高潮,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

至1943年12月,日军在兵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被迫收缩战线,华北方面军停止向抗日根据地的进攻。

第三阶段:从1944年1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战略反攻阶段。

1944年,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在华北、华中、华南地区,对日伪军普遍发起局部反攻。

与此同时,国民党正面战场却出现了大溃败的局面,先后丧失了河南、湖南、广西、广东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

1945年,八路军、新四军向日军发动了大规模的春、夏季攻势,扩大了解放区,打通了许多解放区之间的联系。

当时,由于国民党军队主力分散在中国的西南、西北大后方地区,日军占领的大部分城镇、交通要道和沿海地区都处在解放区军民的包围之中,因此全面反攻的任务,自然地主要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人民军队来进行。

1945年5月,苏军攻克柏林,德军正式向盟军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战争宣告结束。

1945年8月,美国军队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作战胜利,逼近日本本土。

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了两颗原子弹。

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

8月9日,毛泽东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要求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在一切可能的条件下,对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

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美、英、苏、中四国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

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

9月9日,在南京陆军总部举行的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上,日本驻中国侵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代表日本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并交出他的随身佩刀,以表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

至此,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共进行大规模和较大规模的会战22次,重要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总计歼灭日军150余万人、伪军118万人。

战争结束时,接收投降日军128万余人,接收投降伪军146万余人。

关于八年抗战中国的损失,抗战胜利后,抗战赔偿委员会作出的《中国责令日本赔偿损失之说贴》指出,沦陷区有26省1500余县市,面积600余万平方公里,人民受战争损害者至少在2亿人以上。

自1937年7月7日至战争结束,我军伤亡331万多人,人民伤亡842万多人,其他因逃避战火,流离颠沛,冻饿疾病而死伤者更不可胜计。

直接财产损失313亿美元,间接财产损失204亿美元,此数尚不包括东北、台湾、海外华侨所受损失及41.6亿美元的军费损失和1000多万军民伤亡损害。

此外,七七事变以前中国的损失未予计算;中共敌后抗日所受损失也不在内。

经过中国历史学家多年研究考证、计算得出,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共3500多万人,中国损失财产及战争消耗达5600余亿美元。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规定8月15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1951年8月13日,周恩来总理签署中国人民政府政务院通告,规定9月3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