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朝拜进香道教节日

武当山朝拜进香道教节日
武当山朝拜进香道教节日

武当山朝拜进香道教节日

武当山“撞钟迎春”活动

以撞钟来表示“辞旧迎春”是中国民间习俗每年大年三十,在武当山金顶都要举行撞钟迎春活动。大年三十下午,四方信士赶到武当山金顶,与真武大帝共度除夕之夜。当新年来临之际,在钟楼举行撞钟迎春活动,撞钟108下,以祈求来年幸福安康,万事如意。撞钟结束后,信士们涌向金殿,争着向真武大帝烧第一炷香,以求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天腊之辰

正月初一日天腊之辰,是“五帝校定生人神气时限长短”之日,道教重要节日。

是日,道教常设坛庆贺,武当道教也会举行法事活动。

玉皇大帝圣诞

正月初九日,是玉皇大帝圣诞,道教宫观要举行醮仪,称“玉皇会”。参加醮仪的道士和道教信徒都要祭拜玉皇大帝,行“斋天”大礼,以祈福延寿。

福建和台湾省民众称玉皇大帝为“天公”,正月初九要“拜天公”,一家老小,斋戒沐浴,上香行礼,祭拜诵经,有的地方还唱戏娱神。

中国北方过去还有举行玉皇祭,抬玉皇神像游村巡街。腊月二十五日,传称是玉皇大帝下巡人间的日子,旧时道观和民间都要烧香念经,迎送玉皇大帝。

上元天官圣诞

天官赐福:天官名为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隶属玉清境。天官由青黄白三气结成,总主诸天帝王。

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间,校定人之罪福。故称天官赐福。

三官(天官、地官、水官)的诞辰日即为三元日,因此从唐宋以来,三元节都是道教的大庆日子。

三月

太上老君圣诞

道教以太上老君为教祖,道教宫观中的三清殿,都有太上老君之神像或神位。其神像常作一白须白发老翁,手执羽扇,居元始天尊之右侧位。在道教大型斋醮礼仪中,也均设有太上老君的神位,亦居元始天尊之右侧位。

太上老君,诞日为农历二月十五日,是日,武当道教会举行祝诞聚会或祈福延寿法事。

慈航观音圣诞

慈航大师是太上老君十二大弟子之一(十二大仙),太上老君曾”西去化胡”(教育),胡人问曰:“师可教吾等”?太上老君说:“500年后当有一圣人教诲你们。”其后,500年后出佛,当时没人信奉,是以太上命其弟子慈航道人去帮教,为观音菩萨。还有文殊菩萨等都是太上弟子,固有佛道不分家之说。

农历二月十九日慈航观音圣诞,道教举办各种相应的活动,宣扬观音的慈悲与奉献精神,提倡学习观音以自我观照和自省自观为根本的慈悲救渡情怀,并提升本身的处事应世智慧。

农历二月十九日生日农历六月十九日得道日农历九月十九日涅槃日

四月

三月三庙会

农历三月初三,是武当真武大帝的诞辰日。

这天,武当山道观要举行法事活动,信士们都要到武当山祭祀真武,渐渐地在民间就形成了三月三庙会的习俗。特别是清朝至民国期间,更为盛行。解放后,庙会曾一度取消。现在,三月三庙会在民间又逐渐兴盛起来。

三月三庙会活动内容,除了道教法事、朝山进香外,还有地方戏曲表演、马戏、杂技、民歌演唱、民俗风情晚会、剑河灯会、经贸活动等,八方信士纷至沓来赶庙会,热闹非凡。

财神赵公元帅圣诞

赵公明,亦称“赵公元帅”。

如今道教主要把他作为财神来供奉,但他同时也是道教的0四帅之一,盖因其曾为张天师守护丹室,后来民间还将其神像贴于门上,作为门神,镇邪祈福。其所司之职中,除了有“除瘟剪疟,保病禳灾”一项,还有“买卖求财,公能使之宜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对神祷,无不如意”之功能。

农历三月十五日财神赵公元帅圣诞,武当道教也会举行法事活动。

五月

吕祖纯阳祖师圣诞

吕洞宾被全真教奉为北方五祖之一(王玄甫,钟离权,吕洞宾,刘操,王重阳),世称吕祖、纯阳祖师,吕洞宾在八仙中最为出名,有关他的传说很多。

四月十四日吕祖纯阳祖师圣诞,武当道教也会举行法事活动。

北极紫微大帝圣诞

农历四月十八日北极紫微大帝圣诞紫微北极大帝又称北极大帝,北极星君,四御之一。全称是中天紫微北极大帝,是道教尊神——“四御”之中的第二位神,其地位仅次于最高尊神——“三清”和玉皇大帝。

农历十八日北极紫微大帝圣诞,武当道教也会举行法事活动。

六月

张天师圣诞

张天师,字道陵,是道教祖师。农历五月十八日张天师圣诞,武当道教这一天也会举行法事活动。

八月

道德腊

农历七月七日为道德腊,是“五帝校定生人骨体枯盛”之日,道教重要节日。

是日,道教常住设坛庆贺,厨房“混元菜”供众。

地官大帝圣诞

地官赦罪:地官名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隶属上清境。地官由元洞混灵之气和极黄之精结成,总主五帝五岳诸地神仙。

每逢农历七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赦罪。

三官(天官、地官、水官)的诞辰日即为三元日,因此从唐宋以来,三元节都是道教的大庆日子

王母娘娘圣诞

农历十八日王母娘娘圣诞,武当道教在这一天会举行斋戒活动。

张三丰祖师圣诞

张三丰被尊为武当武术的创始人,农历二十六日张三丰祖师圣诞,各地武林人士汇聚武当山拜祖

九月

武当国际旅游节

每年9月或10月,在武当山地区都要举行这项国际性旅游文化盛会,会期为4天或1个月。

武当国际旅游节,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省旅游局、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十堰市人民政府、武当山特区承办。

首届于1998年举行,活动以富有武当特色的大型文艺表演为开幕式。期间,举行了“道之旅”主题游览活动、保平安清醮0会、武当影视周、篝火晚会、经贸洽谈、旅游产品交易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向中外游客展示了迷人的武当自然风光和博大精深的武当文化。

武当国际旅游节,为弘扬武当文化,扩大宣传,促进对外交流和武当山旅游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中秋赏月

农历八月十五夜晚,武当山皓月当空,澄如玉宇,一年一度的武当山中秋赏月活动在金顶或太子坡等地举行。

届时,要举行拜月亮神等宗教活动,以及品月饼、赏月景和歌舞晚会、风味晚餐等活动。

十月

显灵官马元帅圣诞

灵官马元帅又称华光大帝、三眼灵光、华光天王、马天君等,系道教0四圣之一。相传他姓马名灵耀,因生有三只眼,故民间又称“马王爷三只眼。”《道法会元》卷三十六还专门载有《清徽马、赵、温、关四帅0》、列出了0四圣的各字。马灵耀(华光)、赵公明、温琼、关羽。

农历九月二十八日显灵官马元帅圣诞,道教会在这一天举行斋戒。

九月九祈福法会

农历九月初九,是真武大帝得道飞升日。每到这天,紫霄宫内张灯结彩,钟鼓声声,道乐飘飘,武当山道教协会都要在这里举行规模宏大的“九月九0会”。

是日,法师道众要斋戒沐浴,建醮坛,诵1。法师披上法衣,手持朝笏,口诵赞词,和以道乐伴奏。届时,海内外信士都要到武当山参加这项隆重盛大的祀典,祈祷庆贺。

农历九月初九日,同时也是斗姥元君——重阳帝君圣诞。

【十一月节日】

十一月节日

农历十月十五日下元水官大帝圣诞

农历十月二十七日北极紫微大帝圣诞

下元水官大帝圣诞

水官解厄:水官名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隶属玉清境。水官由风泽之气和晨浩之精结成,总主水中诸大神仙。

每逢农历十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消灾。

三官(天官、地官、水官)的诞辰日即为三元日,因此从唐宋以来,三元节都是道教的大庆日子。

武宣

武当山自古以来就是修道之人心中的圣地,自汉代开始就有诸多道人到此隐居修行。历代皇帝对武当山和真武大帝的屡次加封,使得它的影响从皇帝、皇亲贵族、王公大臣一直到天下的子民,武当山逐渐成为香客信士顶礼膜拜的仙山灵山、道教圣地,并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朝山敬香习俗。

武当仙山供奉的是武当之神玄天上帝,也称真武大帝,在民间被奉为镇邪除妖、赐福保安泰之神。每年重大传统节日前后,全国各地的老百姓都从四面八方赶往武当山祭拜、朝圣,祈福来年的福寿康宁,千百年来沿袭至今。在武当山南岩宫景区,就有“福”“寿”“康”“宁”的巨型摩崖石刻。

朝山敬香是极其庄重的宗教活动,因此,朝山敬香前,香客一般要提前沐浴净身,背上红或黄色绫绸包扎的细裱,包外写上“朝山敬香”四个大字,带着干粮上山。

敬香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敬散香。所谓散香,是指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朝山敬香活动。另一种是由香火会组织的敬香。香火会又称香会,也称香社,是朝圣敬香的民间信仰组织。香会的首领或称“会首”、“香头”等。香会一般都是一

百人以上,多的有五千人以上。大的香客团队还有乐队随行,乐队沿途演奏着朝圣乐曲,不管是在路上还是到了武当山九宫八观任何一处,都要鼓乐齐鸣,以示对祖师的尊敬和虔诚。这时候,往往他们也会得到沿途百姓的欢迎。欢迎的方法,就是在神道路中间放个板凳,板凳一横,香客就知道要让他们在这里奏乐,整个香会就停下来,在这里演奏,随后大家就放鞭炮欢送他们。像这样的香会走到路上,沿道停留的次数越多,说明越受欢迎,敬神的心越虔诚。

此外,还有一种叫烧大香。在南宫父母殿前有一根石雕龙梁,这就是著名的龙头香了。这根石梁由青石制作而成,横空挑出,下临深壑,龙头朝向金顶,龙头上放一小香炉,人上去以后要将香插到香炉上,然后跪在雕花石梁上磕个头,站起来后退三步回来。现在烧大香因为安全问题,已经被禁止。

据民间传统,朝山敬香不仅是来武当山朝拜那么简单,还要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武当山下的玄岳门是过去从静乐宫沿水路到武当的码头所在,这里也是朝山敬香的起点。古语有云:“进了玄岳门,性命交给神,出了玄岳门,还是阳间人。”过去由于交通和地域的关系,数千里乃至上万里之外的香客,一生只能敬香一次或数次,多半集中在春节前后和二月二、三月三这些日子。在九月九等和真武祖师密切相关的日子,香客信士也特别集中,形成朝山敬香的高峰。

如今,武当山的神秘与庄严依然吸引着众多的香客信士来旅游和朝山敬香。

武当山简介

大岳武当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境内,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 景区面积:古称“方圆八百里”,现有312平方千米。地理位置:鄂西北。东接历史名城襄樊市,西靠车城十堰市,南依原始森林神农架林区,北临大型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武当山不仅拥有奇特绚丽的自然景观,而且拥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 可以说,武当山无与伦比的美,是自然美与人文美高度和谐的统一,因此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 武当山,早在1994年被列入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作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5A级旅游区、全国武术之乡、全国八大避暑胜地之一,其古建筑群早在1994年和故宫、西藏的布达拉宫,山东曲阜的孔林孔府孔庙被列入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并先后荣获“全国文明风景名胜区”称号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称号。 武当山,是著名的山岳风景旅游胜地。胜景有箭镞林立的72峰、绝壁深悬的36岩、激湍飞流的24涧、云腾雾蒸的11洞、玄妙奇特的10石9台等。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被誉为“一柱擎天”,四周群峰向主峰倾斜,形成“万山来朝”的奇观,此外武当动八景和静八景颇具神秘色彩。 武当动八景有:金猴跳涧、海马吐雾、黑虎巡山、飞蚁来朝、 乌鸦接食、梅鹿衔花、猕猴献桃、雀不漫顶 武当静八景有:天柱晓晴、陆海奔潮、平地惊雷、雷火炼殿、 祖师映光、空中悬松、月敲山门、金殿倒影 武当山的药用植物丰富,在《本草纲目》记载的1800多种中草药中,武当山就有400多种。据1985年药用植物普查结果,已知全山有药材617种,因此,武当山有“天然药库”之称。如曼陀罗花,七月一只花,江边一碗水,头顶一颗珠、龙王一支笔。 武当山古建筑群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据统计,唐至清代共建庙宇500多处,庙房20000余间,明代达到鼎盛,历代皇帝都把武当山道场作为皇室家庙来修建。明永乐年间,大建武当,史有“北建故宫,南建武当”之说,共建成9宫、9观、36庵堂、72岩庙、39桥、12亭等33座道教建筑群,面积达160万平方米。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又进行扩建,形成“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楼台隐映金银气,林岫回环画镜中”的建筑奇观,达到“仙山琼阁”的意境。现存较完好的古建筑有129处,庙房1182间,犹如我国古代建筑成就的展览。金殿、紫霄宫、“治世玄岳”石牌坊、南岩宫、玉虚宫遗址分别于1961年、1982年、1988年、1996年、200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除古建筑外,武当山尚存珍贵文物7400多件,尤以道教文物著称于世,故被誉为“道教文物宝库”。武当武术、庙会和武当宫观道乐——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九宫:净乐宫、玉虚宫、遇真宫、五龙宫、紫霄宫、南岩宫、朝天宫、清微宫、太和宫、 八观:元和观、仁威观、回龙观、复真观、龙泉观、八仙观、琼台三观、泰常观 武当武术,又称“内家拳”,源远流长,玄妙飘灵,是中国武术的一大流派,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说。它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炼气凝神,刚柔相济,内外兼修,是极好的健身养性之术。富有神韵的武当道教音乐,具有中庸、委婉和庄重、典雅的特点,与武当武术同享盛名。武当传说故事、民歌、民俗风情等丰富多彩,异彩纷呈。 武当山神奇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其物华天宝又兼具人杰地灵的特质给世人留下极大的想像空间。作为中华民族大好河山的一块瑰宝,令世人神往,让我们走进钟灵毓秀、自然天成的武当山,去感悟她的玄妙、空灵和神韵……

中国道教著名宫观(4)

中国道教著名宫观(4) 中国道教著名宫观(4) 四川青城山上清宫 上清宫位于四川青城山第一峰峰顶约500米的半坡上。始建于东汉,是道教的祭神之所,素有“仙灵都会”和“百神受职之所”之誉。它源于祖师张道陵在龙虎山炼丹时居住的“天师草堂”。整个建筑布局呈“八卦”形,重檐丹槛,彤壁朱扉,显示出道教宫观建筑的独特风格。私第建筑尤为豪华,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是一处王府式样的建筑。宫门“上清宫”三字由蒋 介石题写。宫内祀奉道教始祖李老君,有老子塑像和《道德经》五千言木刻,还有宫内伏魔殿的镇妖井、古钟、古碑,以及麻姑池、鸳鸯井等传说遗迹。院内豫樟成林,古树参天,尤其那千年罗汉松、青翠欲滴,世所罕见。上清宫被誉为“中国道教第一宫”。 四川成都青羊宫 青羊宫原名青羊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通惠门外百花潭北岸。始建于唐代,历代屡废屡兴。现存殿堂楼阁均为清代重建,

主要建筑有山门、灵祖楼、混元殿、八卦亭、三清殿、斗姥殿、皇楼殿、唐王殿、三真殿、三官殿、七真楼、问礼堂、功德祠、小西天、云水堂、道舍、客堂等。主体建筑三清殿,亦称无极殿,殿内正中供奉道教最高尊神三清圣像,两侧配祀太乙、广成、巨留、玉鼎、燃灯、准提、接引、臣留、文殊、慈航、黄龙、赤托十二位金仙塑像。殿内香案前置有铜羊一对,是清雍正元年(1723)自京城移来之物,形象古怪,传为十二属象之化身,为清代道光九年(1829)铸造。殿外左悬大钟,右置大鼓。殿前有亭,名曰八卦亭,亭分上下两层,顶覆黄色琉玻瓦,整体建筑及装饰均按道教传说而置,其上雕有八十一条蟠龙,象征老子八十一化。亭内正中奉老子骑青牛过关塑像一尊,左右各侍立侍者一尊,皆神态自然,栩栩如生。宫内珍藏有清代光绪三十二年(1906)所刻《道藏辑要》经版,共一万三千余块,皆以梨木雕成,每块双面雕刻,版面清楚,字迹工整,为当今我国道教典籍保存最完整的存板,是极为珍贵的道教历史文物。现为全国道教重点宫观。 四川云台观 云台观始建于宋嘉定年间,重建于明清,是自宋代以来川中第二大道教圣地。建筑面积5550平方米,占地面积15127平方米。主体建筑由坐南向北的三重四合院相连而成,均在中轴线上。明代建筑有玄天宫,青龙白虎殿、圈拱门、三合

道教宫观管理办法

道教宫观管理办法 (2010年6月23日中国道教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通过2015年6月29日中国道教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修订) 第一条为加强道教宫观管理,维护道教界合法权益,保障道教活动正常进行,更好地服务信众,根据《宗教事务条例》、《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和《中国道教协会章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所称道教宫观,是指经县级以上(含县)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依照《宗教事务条例》等规定依法登记,作为道教活动场所开放的宫观和其他固定道教活动处所。 第三条宫观必须在当地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行政领导下,由道众自主管理,并接受道教协会的教务指导。 第四条宫观须设立管理组织,实行民主管理: (一)宫观应根据实际情况,实行传统的执事制度,并通过民主协商推选产生民主管理组织。 (二)民主管理组织成员,应由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爱国爱教、遵纪守法、道风纯正、办事公道、身体健康、有一定管理能力和道教学识的道士担任。 (三)民主管理组织成员任职情况,须公示并经道教协会确认后报该宫观的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第五条民主管理组织的职责: (一)团结和引导宫观道众和信教群众,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法制教育,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二)协助人民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宗教法规,保障宗教活动正常进行; (三)维护宫观和道教徒的合法权益; (四)安排、处理宫观的宗教活动和日常事务;办好教务和宫观自养; (五)团结和引导常住道众和广大信众,正信正行,服务社会; (六)组织道众参玄悟道,学修并进,提高道众素质,开展讲经说法和道教文化研究,积极培养道教人才; (七)保护和维修宫观建筑、文物古迹,保护宫观环境,搞好宫观安全消防、清洁卫生,开展文明敬香,建设文化宫观、和谐宫观、生态宫观; (八)积极开展公益慈善活动; (九)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财务管理; (十)定期向宫观常住道众报告工作,重大问题须经常住道众民主讨论; (十一)开展对外友好往来; (十二)研究决定其他重要事宜。

武当山道教文化

诚信本是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概念与核心范畴,是儒家一贯提倡并力求践履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其思想内涵主要有三层意义: 其一,诚作为哲学范畴,亦即真实无妄的本然之道,系指宇宙万物之实有而言,不诚不能有万物,即所谓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 其二,诚作为道德范畴,是为诚实,这是为人的基本素质。5大学6将诚意、正心列为"八条目"之中,而5中庸6更把诚视为一切德行之本,是承载三达德以实行五达道的坚实基础。 其三,信作为道德范畴和行为规范,是人的内在之诚的外化,体现为社会化的道德践行,亦即取信于人。 因此,诚与信的结合,体现了儒家所强调的为人必须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和知行合一的道德思想。作为一种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与儒家在伦理思想方面历来相反相成、互抗互补。 武当山导游认为道教是中国传统思想儒道两家思想相结合的宗教。道教.之称为-道教.并不仅仅因为它和-道家.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也因为它是一种-道德教化.以-致太平.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宗教。 道教形成之初,就把儒家的诚信思想引入了道教,作为道教徒修炼的教理教义,强调诚信既是学道修道的基础,也是做人做事的根本。

如汉代受到太平道尊奉的5太平经6就认为:天下之事,孝忠诚信为大。夫至诚者,名为至诚,乃言其上视天而行,象天道可为;俯视地而行,象地德而移。,,还考之于心乃行。心者,最藏之神尊者也。故人为至诚,心中正疾痛应。 心神至圣,乃上白于日,日乃上白于天。故至诚于五内者,动神灵也。诚信也以天地之德性为转移,关键在人心,心诚才能感天动地,招来神灵护佑。人如果不诚信而/共欺,就会引起/天地甚疾之恶之,使其短命而早死也。要想避免短命的一条途径就是/诚信不欺诈。 以武当山为本山,以信仰真武-玄帝、重视内丹修炼、擅长雷法及符箓、强调三教融通为主要特征的武当道教于宋代形成后,继承发展了早期道教和儒家的诚信伦理思想;不但在道经中大力宣扬诚信受赏、欺诈遭罚的教义,而且在宫观建筑、匾额楹联等武当文化中对之也多有体现,武当清微道派更是把/正心诚意作为行雷法的根本;武当道教诚信伦理思想,还体现在历代信徒香客将武当山称为灵山这一点上。 武当道教有关真武神的经典,都非常注重对诚信的宣扬,强调正心诚意、虔诚修炼才能得道成仙。如5玄天上帝启圣录6卷一/辞亲幕道条讲:玄帝长而勇猛,不统王位,惟务修行辅助玉帝,誓断天下妖魔,救护群品,日夜於王宫发此誓愿,父王不能抑志,年十五,辞父而寻幽谷内炼元真。悟杵成针条讲:玄帝修炼未契,玄元一日欲出山。

武当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

武当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据文献记载,汉魏六朝时,修仙学道之士荟萃是山。宋代道经尊此山为真武修炼之地,武当山道教正式形成。元代,武当山宫观教团日益发展。明代,自永乐皇帝大建武当山宫观祠庙始,明皇室长期奉行扶植武当山道教的政策,使其呈现出200余年的鼎盛局面。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进程中,武当山道教创造、包融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至今仍在中国社会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Wudang Mountains is our country famous Taoist shrines.According to historical records, the Han-Wei and Six Dynasties, cultivation way, meta is a mountain.The Song Dynasty: respect the mountain - the practice of Taoism officially formed, Wudang Mountains.The Yuan Dynasty, the Wudang Mountains Temple community development.Since the Ming Dynasty, Emperor Yongle Temple Temple was constructed in Wudang Mountains, Ming room pursue long-term construction Wudang Mountains Taoist policy, so that it shows the situation of its 200 years.In the long history of the evolution process, Wudang Mountains, embracing Taoism to create rich and colorful cultural content, is still in Chinese society has a broad and profound impact.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鲁迅,1918),它在中国文明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武当山道教是中国道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得到历代统治者的捧持和推崇,明朝时达到鼎盛:先后被皇帝封为“大岳”(明成祖),“治世玄岳”(明世宗),使其地位高于五岳,被尊为“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岳之冠”,“雄镇打岳而祀超百代”。武当山成为专为朝廷祈福禳灾的“皇室家庙”、“天下第一山”(北宋米芾),在道教领域中取得了独尊的地位,成为全国最大的道场和全国的道教活动中心,影响深远,在中国道教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Taoism is China's native religion, "China is totally rooted in Taoist" (Lu Xun, 1918), it i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Wudang Mountains Chinese Taoism Taoism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its development, rulers of holding and respected, Ming Dynasty reached its peak: has been the emperor as "big mountain" (emperor), "Zhi Shi Xuan Yue" (Shizong), make its position above the mountains, was honored as the "four great mountains are arch then, five common ancestor" "Xianyue" crown "," town play Yue and worship of emi".Wudang Mountains is designed for the blessing of the "Royal Jiamiao s disaster", "the best in all the land" (song Mi Fu), in Taoist field was obtained in first position, becoming the country's largest temple and the Taoist activities, far-reaching, in the history of the China Taoism wrote down brilliant canto. 真武,古称玄武,民间俗称真武大帝。玄武本是中国古代宗教中的北方之神,其形象为龟蛇。道教兴起后,玄武被纳入道教神系,并与北极大帝信仰相结合,逐渐演变为道教大神。唐代宫廷中已供奉玄武神像,北宋真宗时因避圣祖赵玄朗名讳,乃改称玄武为真武。宋初已经在民间流行的道经如《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经》等,称真武是净乐国太子,在黄帝时入武当山修道,历时42年,功成飞升。南宋流行的道经《玄帝实录》等,称真武因降魔有功,被玉帝封为“玉虚师相、玄天上帝”。由于宋朝北方边境一直遭受游牧民族的军事威胁,为了乞助于道教神灵以解除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安定民心,宋朝君臣对道教皆相当崇拜,对真武神顶礼膜拜。宋真宗、仁宗、徽宗、钦宗、孝宗、宁宗、理宗诸帝虔祀真武,屡封尊号。上行下效,民间早有的真武崇拜也日益炽盛。元代武当山道士编刊了《武当福地总真集》、《玄天上帝启圣录》等经书,使真武神在武当山修仙得道的故事更丰满完善,进而使武当山成了世人崇奉的真武道场。 六朝时,武当山便被《荆州图记》称为“嵩高之参佐,五岳之流辈”。唐末著名道士杜光庭编写的《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将武当山列为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九福地。元成宗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加封真武神为“元圣仁威玄天上帝”的圣旨云:“武当

安徽省道教宫观

安徽省道教宫观 【道教】黄山安徽省黄山市,地处皖南歙县、黟县和休宁县的边境.安徽省名山 【道教】齐云山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城西15公里,海拔585米。 【道教】齐山安徽安庆市贵池县安徽省名山 【道教】司空山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西40公里处,安徽省名山 【道教】天柱山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岳西两县境内,其主峰海拔1751米,安徽省名山 【道教】八仙山安徽省巢湖市巢县城南17 公里处安徽省名山 【道教】八公山安徽省淮南市的西郊,安徽省名山 【道教】四顶山安徽省合肥市东郊六家畈镇,安徽省名山【道教】宝积山安徽省马鞍山市采石镇北。安徽省名山【道教】横望山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城东三十公里处,安徽省名山 【道教】怀远禹王宫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南的涂山之顶。又称禹王庙,涂山祠.全真派233400 相传为夏禹王大会诸侯处, 【道教】荆山纯阳道院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境内的荆山下

【道教】一天门安徽省芜湖市 【道教】凤凰山青华观安徽省芜湖市境内的凤凰山上 【道教】黄池乡宴公庙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县横岗镇九十殿【道教】敏灵观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县横岗镇九十殿 【道教】茅仙洞安徽省淮南市风台县城南双峰山,属道教全真派道观 【道教】双河观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双河镇双河街道 【道教】帝母宫安徽省六安市寿县 【道教】霍山南岳庙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霍山中 【道教】天心观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铁冲乡前营 【道教】黄山神仙洞安徽省黄山市黄山东北轩辕峰间。【道教】黄山松谷庵安徽省黄山市黄山黄山北部叠嶂峰下【道教】齐云山玉虚宫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城西十五公里处的齐云山紫霄崖下。 【道教】齐云山太素宫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以西15公里齐云山的岩前镇附近 【道教】响鼓坪道观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店前镇中心 【道教】七祖宫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246501 【道教】太子庙梁储宫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234000 【道教】天柱山白鹤观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城北天柱山中。亦名真源宫。 【道教】天柱山天祚宫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城北天柱山中,

武当山道教古建筑群空间布局研究

70 武当山古建筑群,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丹江口境内,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体现了我国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筑的艺术成就。现存四座宫殿、两座宫殿遗址、200多处庵堂祠庙,占地总面积100余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其规模、布局、设计构思、技艺水平实属世之罕见,堪称“旷世之极盛,万古之奇观”。经过所在团队的长达数月的实地测量体验、绘图、电脑建模和资料汇编工作后,笔者认为武当山古建筑群虽规模不等,形式各异,但每组建筑群其空间布局存在一定规律,基本可以分为规整合院式布局、自由布局和规整自由相结合的布局3种类型。规整合院式布局的武当山道教宫观建筑整体轴线分明,院落布置严谨。这类建筑群多建于平整开阔地上,如八仙观;或在高差较大地形选取较平缓的区域,如老君堂建于山顶的平地上。 这类宫观一般由中国传统的四合院组成,多在中轴线上布置主要的殿堂(大殿),以供奉神像为主要功能,同时作为斋醮的场所。斋醮是道教的一种仪式,“道士身着金丝银线的道袍,手持各异的法器,吟唱着古老的曲调,在坛场里翩翩起舞”。大殿前主轴线两侧布置次要的殿堂,如配殿,纪念殿等。附属建筑如斋堂、客房等也布置在侧轴线,灵活自由。也有些道观还在主轴线后部或侧面构建小型园林。殿堂大多采用中国传统的木构架,以砖、瓦为墙壁或屋面材料,由台基、屋身、屋面组成单体建筑、内部空间则因宗教需要作灵活处理。 从尺度上来说,规整合院式布局的建筑可以细分为小型单院式规整布局和多院宫殿式规整布局。前者常常只有一个院落,院落由东西南北四座建筑——大殿、两座配殿、龙虎 殿——所围合形成,典型例子是老君堂和八仙观。而后者常常通过多个大小不同的院落串联的方式形成明显的空间序列,类似于故宫这类的皇家宫殿的建筑组织方式,典型例子是紫霄宫。 1.1小型单院式规整布局——以老君堂为例根据实地调研测绘,现在老君堂除大殿保留以外,院落其他古建筑已经完全被毁坏拆除,几乎难以寻到明显痕迹。然而通过基座和其他线索,我们仍然推测老君堂院落部分是典型的“大殿+两座配殿+龙虎殿”空间构成模式,即小型单院式规整布局。 老君堂在磨针井上2.5公里处,海拔590米。建于岔路之间一座山凸之上,属太子坡景区,素有“云中仙观”之称。明代方豪诗云:“岩下长松高拂云,岩上天语可侃闻。群峰环抱黄金顶,此地真宜奉老君。”建设面积1153平方米,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 历史上老君堂也称老君殿,以供奉太上老君为主要功能。永乐时期建有三合院,嘉靖年间扩至50余间,清乾隆元年重修,规模宏大。如今虽然大多数建筑被毁坏并非是当年风貌,但仍然保留和呈现出从明清、民国以及新中国整个历史进程中的过程性信息,具有很高的价值。 大殿位于较高的石台基上,为砖木结构。大殿内部仍可见明清时期的抬梁式木构架,但因经过多次改造加固处理,呈现不对称、不规则的特征。大殿建筑采用硬山式屋顶,屋脊装饰已无法辨别。小青瓦屋面,瓦片为后来重新覆盖修缮。大殿外石墙曾被重新修缮,木窗残留窗框,窗内被石材填充,室内无采光。建筑物现无使用功能。 轴线两侧的建筑为民国或新中国时期新建,原有配殿已拆毁。两侧台基平面形状已被改造,现不再对称。现重建建筑为一层和两层的砖混平房,内部地面已重新粉刷,无法找 1.规整合院式布局 城乡规划 武当山道教古建筑群空间布局研究 侯晨陈文广

对联-道教道观楹联集

大雄宝殿(一一) 慧日祥云,佛光注照,感应万善开觉路;甘露法雨,慈航普渡,教化众生度迷津。 (二) 一勺水便具四海水味,世法不必尝尽;千江月总是一轮月光,心珠宜当独朗。藏经楼外 (-一)花霏罗什幡经席;香散生公说法堂。 (二)莲花法藏心常悟;贝叶经文手自书。圆通殿千手干眼妙真容,杨柳枝头甘露洒;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 念佛殿内(一) 九品莲花,狮吼象鸣登法座;三尊金相,龙吟虎啸出天台。 (二)莲座拥祥云,名刹宏开登净域;檀林施法雨,慈航普渡指迷津。 道教对联是书写于道教活动场所、景观等地的一种传统的文学艺术形式。“对联”或称“楹联”,常出现于建筑物、游览区的入口处,尤其是房屋大门,更以楹联之点缀而传递中国传统的文化气息。相传五代后蜀主孟昶灭亡前一年的除夕自题桃符版于寝门:“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后世则以联语题写于厅堂前柱。因前柱名为楹,所以题写在柱子上的联语就称作“楹联”;又因为这种联语以诗歌对偶句式构成,所以也叫做“对联”。道教洞天福地以及各类活动场所,几乎都可以看到楹联。在内容上,道教楹联是道教思想追求的寄托。因此,道教楹联往往以简练语言融缩神仙故事。例如泉州元妙观楹柱题刻:“白鹿青牛迎法驾,羽衣象简演朝仪。”这副楹联将道教教主老子过函谷关的故事交织于其中。“青牛”本是老子过关时的坐骑,楹联作者选择了这个颇具象征意义的祠汇,暗示老子过函谷关留下“五千言”《道德经》;而“羽衣”是道教神仙所用,这又象老子羽化而升仙。至于“朝仪”表示的后来的道门追随者以经常性的宗教仪式来表达自己对老子的敬奉。在这里,楹联的意像透射出道教延年益寿、羽化登仙的思想闪光。像这样的例子,在道教洞天福地之中比比皆是。另外,道教楹联也注意通过景观的描绘,以抒写心性,如四川青城山的驻鹤庄所题写:

武当道教教派一览

武当道教教派一览 武当道教教派一览 北宋以前,武当山道教无明显宗派辨别。以其宗教行为而论,大致分为丹鼎派和符箓派。其明显的门派辨别,应自南宋和金元对峙之时开端。分属全真、正一两大道派的全真派、上清五龙派、正一派、清微派等,长期在武当山传道授徒。这些道教派系固然教义有别,但在尊崇真武这一点上是共同认可的,而且不同水平的交融是其主流。 全真派 亦称全真教、全真道。与正一道同为元以后道教两大派。金大定七年(1167年)陕西咸阳人王喆,即王重阳创建。主张三教合一。教旨以“澄心定意,抱元守一,存神固气”为“真功”,“济贫拔苦,祖先后己,与物无私”为“真行”;功行俱全,故名全真。该派主要典籍有《道德清净经》、《船若心经》、《孝径》等。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汪思真来武当山五龙观开山传宗,授徒百余人。 正一派 亦称正一道,是道教符箓各派的总称。原为五斗米道,东汉末张陵所创,后尊张陵为天师,故亦称“天师道”。唐宋以后,南北天师道与上清、灵宝等道派合流。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年)封张陵第三十八代后嗣张与材为“正一教

主”,总领三山符箓,即龙虎山、阁皂山、茅山。尔后但凡道教的符箓各派统称正一道。主要奉持《正一经》画符念咒、驱鬼降妖、祈福禳灾等。该派汉末后传入武当山,明代曾为武当山的主要道派。 上清派 东晋时创建。起初传播于江南一带。自陶弘景以后,该派主要在江苏茅山地域活动,故亦称“茅山宗”。上清派以《黄庭经》为主要内修理论,称《大洞经》、《雌一五老宝经》和《太上素灵大有妙经》为“道者三奇”,奉元始天王、太上大道君、太微天帝君、后圣金阙帝君、太上老君等为最高神。北宋时,武当山就有上清玉仙观,但由于典籍埋没,北宋以前上清派在武当山的传承状况,无可考。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茅山清真观道士孙寂然登武当山,兴复五龙诸观庙宇,以上清五雷诸法传授弟子,擅长符箓驱邪,遂构成“五龙之派”,该派以武当山五龙观为主要传授活动场所,所以也叫“上清五龙派。” 清徽派 是宋元民间影响较大的符箓派系,主要从上清派演化而来,自谓其符箓道法出于清微天元始天尊,故以清徽为名。张宇初《道门十规》称:“清微自魏(华存)、祖(舒)二师而下,则有朱(洞元)、李(少微)、南(毕道)、黄(舜申)诸师,传衍尤盛。凡符章经道斋法雷法之文,率多黄(舜申)所衍”。宋元时

湖北艺术写生基地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湖北艺术写生基地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引言 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人文与自然景观丰富,历史跨越时间长,艺术欣赏与研究价值高。山水名胜、文物古迹遍布全省,古文化遗址众多,旅游景观多姿多彩,历史文化名城个性突出。这为艺术写生基地建设提供了资源保障。外出艺术写生、考察,是高等院校艺术专业不可或缺的必修课程,也是艺术家体验生活、寻找灵感的重要活动内容。 在文化兴国、文化强省的战略背景下,弘扬荆楚文化、加快湖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深化湖北高校艺术教育的改革,研究湖北艺术写生与创作基地建设与开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高校艺术教育与湖北写生基地建设现状 目前,全国百分之九十的高校开设了美术与设计专业,招生人数达到空前规模。高校艺术教育在新形势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提高艺术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艺术人才,是国家对高校及教师赋予的历史使命。 从湖北高校的情况看,2012年全省有普通高等学校96所,在校美术生约8万人。仅湖北美术学院每年招收美术本科生、研究生、成教生达3000人以上。另外还有美术院、画院等社会美术创作机构。面临如此多的艺术资源,如何开展艺术写生及创作呢?经调查发现,由于湖北写生基地建设开发滞后,不能满足省内高校艺术学生写生教学的需要,美术写生课程都到外省进行,更没有外省院校到湖北开展写生教学。 长期以来,湖北写生基地建设与周边省份比较,差距明显。湖北目前还没有成熟或初具规模的写生基地。湖北虽有长江三峡、武当山道教胜地、钟祥明显陵世界文化遗产等采风基地,但在接待学生生源方面,缺乏诸多方面的条件,没有像安徽宏村、江西婺源、湖南凤凰等写生基地,市场运作成熟,艺术氛围浓厚。 2 湖北地区艺术写生基地建设滞后原因 2.1 缺乏创新机制,受传统思维定式影响大,文化经济战略意识薄弱地方政府以及旅游、交通、文化等部门,主要精力投放在旅游产业上。没有深入挖掘和开发本地的文化资源,在引进外资、合作开发、产业升级、着眼长远利益上,缺乏创新精神。认为旅游参与者是高消费人群,写生基地是低消费人群,导致一些资源浪费,阻碍了当地的经济建设,同时也影响了文化艺术的传播与发展。 2.2 各地主管部门宣传力度不够,导致艺术写生基地影响力有限湖北有很多艺术价值高的历史遗迹、文化景观等,但在全国影响力不大。主要原因是宣传推介力度不大。艺术产业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产业,也称为环保产业,一些政府部门对此认识不够,导致艺术写生基地建设受到限制。 2.3 写生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接待规模过小湖北有良好的写生资源,但目前主要是针对旅游人群,所以在学生住宿、交通、景区门票上与学校教学要求相差悬殊,基础设施不健全,有条件的少数景点,接待人数有限,接待规模不大。像安徽宏村一次可接待2000人次。 2.4 政府扶持力度过小,缺乏市场调研政府是地方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支柱,长期以来,政府在财政、税收、物价、工商、交通等没有相关的扶持政策。同时各地旅游部门及文化部门没有积极参与当地的文化创意市场调研,使写生基地建设步履维艰。

道教宫观——新余市仰岗庙

道教宫观 新余市仰岗庙 新余市仰岗庙,宫观,原名仰山孚惠灵祠,又名仰天庙、仰山庙,为新余道教文化交流中心。仰天岗,原名仰冈、仰山,位于新余市城区西北,距仙女湖18公里,海拔约450米。康熙年间《新余县志》卷五载?仰天岗,高峻若屏,为邑之祖山。山顶有仰山庙,庙前有仰天池,泉甘岁旱不竭?。 相传,北宋年间,新喻长乐乡(今观巢镇)茂山村,出了个黄公真人。黄公真人,姓黄,名希璋,字石丘,亦号紫云真人,生于庆历元年(1040年),卒于嘉佑癸卯年(1063年)。黄公真人?幼敏颖异,不类群儿,状赋严厉,孝敬父母。?刚满十三岁时,?知大上道教之法,明养生玄旨之术,历览古今,父师皆奇之。一日,父命牧牛,往于仰冈之麓。遇二禅道,高品玄谈,厂衣道履,拂尘摩胸。指曰:‘可导引救济生灵之术。’子闻之即跪伏,愿拜为师,请明以教。二道见其恳祷之诚,遂以神咒、令旗、画角授之曰:‘汝牛久失,急觅之。’去不二三步,反目不见道士矣。顿悟曰:‘非仙即神也!’执其所授,舞蹈如意。巡其牛迹,俄而至于三珠石,见牛卧于其间,叱而起之曰:‘此间石列三台,僻静无垠,正为修道之处,莫非天地为吾所设!’于是,日夕居于其间,唪诵神咒,蹈舞旗角,不期年而得道。其石岭有一

山禽,效其唪诵舞蹈,怪而异之曰:‘吾欲击之,奈莫能升!’默见不已,其禽数飞于前,上下其间,鸣默若引而登之状。君于是恍然不觉身轻鸿毛,飞升石岭。见鸟入于泉窃之里,君曰:‘鸟能入于石,吾亦能之。’嗟曰:‘夺吾神此禽,益吾道此禽也!’归拜父母曰:‘恐不教罪,吾道教未成,当入山记师,以求精焉。’遽别人于三珠石。?仙逝之前,他嘱咐父亲:"死后,封尸鼓中,让鼓任意滚转,鼓停之处,便是葬所。"家人依言而行,鼓转之后,竟往仰天岗上跳七八里,转到其母坟墓附近的黄节陵,就停止不前了。其父就在那里将他埋葬。从此,乡人就称那里为转鼓陵。 黄公真人得道成仙后,依然泽被乡里、护国为民。据新余茂山《黄氏族谱》和《新余县志》记载,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金人破辽之后,撕毁盟约,大举兴兵南犯,转而攻宋,大军很快逼近宋都开封,把都城围个水泄不通。宋王朝仓促应战,派大将张孝纯、孙翊率兵迎敌,双方对峙,鏖战经年,金兵不退,满朝文武,惊恐万状,宋徽宗一筹莫展。正在危难之际,宋徽宗忽然看见一位道童手执令旗,手舞足蹈,画符念咒,在阵前指挥,挥动三军,驱兵掩杀。金人抵挡不住,纷纷败退,遂解都城之围。宋徽宗立即遣人追问道童姓名,道童回答:?我是新喻仰冈道人。? 第二年,即靖康元年(1126年),宋钦宗继位,索查道童根底,获悉道童系新喻县人,名黄希嶂,在六十二年前已

访武当山特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发平

5月25日,武当山特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发平在北京接受国家旅游局5A级景区授牌。“虽然只是块牌子,但对武当山特区来说是沉甸甸的。这是对武当山资源禀赋的肯定,是对这些年武当山特区发展水平的肯定,我们已经盼了很久了。”李发平感慨道。 5A级景区是目前全国景区的最高评定标准。武当山从2008年开始申报创建5A级景区,由收集资料申报、自查、初检、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测评、到专家组暗访,历时4年时间。成功荣膺5A级景区的背后,凝结着武当山特区上下的心血和辛劳。 李发平介绍,武当山自提出创建国家5A旅游景区以来,便在加强景区综合治理上下工夫,以创建为载体,以创新为手段,打出“组合拳”。实施“景区做减法,城区做加法”治理工程,组建旅游环保观光车队和武当山功夫艺术团,修缮南岩玄帝殿和玉虚宫,打造逍遥谷生态景点,建设景区星级厕所、武当博物馆、武当演艺厅、太极广场、武当大剧院、武当体育中心,建设景区监控系统、电子门禁系统等,以及一系列景区服务理念、服务设施和服务档次的提升,加上福银高速公路的全线贯通、武汉到十堰动车组的开通,让武当山景区旅游环境显著改善,旅游经济加速发展,具备了坚实的创建基础。针对33项工作任务,武当山特区细化责任,全力打造“世界知名,国际一流”的风景区。 谈到升级5A对武当山的作用和影响,李发平说,5A是一套规范性标准化的质量等级评定体系,是目前全国旅游景区(点)最高评定标准,强调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人性化和细节化,更能反映出游客对旅游景区的普遍心理需求,这与武当山“不让一个游客受委屈“的服务理念不谋而合。武当山开展5A创建工作,目的就是加大投资力度以改善硬件设施,强化管理以提升软件水平,不断满足国内外游客需求,打造新的旅游风向标,成为国内旅游精品景区标杆,提高武当山的国际竞争力。 5A是荣誉,同时也是一个新考验。李发平说,5A是一个标尺,不只衡量过去的工作,也将衡量景区今后的工作,景区下一步的发展重点是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将通过提升“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综合服务功能,凸显“大山大水大人文”旅游品牌特色。下阶段,武当山特区将通过硬件水平及服务水平的提升,努力实现七大转变,即评价方式从“产业本位”到“游客本位”,提升游客满意度;增长方式从“门票经济”到“产业经济”,提高产业化水平;资源开发从“分散经济”到“集约经济”,建立产业要素聚集区;企业发展从“遍地开花”到“打造航母”,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市场开发从“境内为主”到“内外并重”,科学开发市场;资本投入从“招商引资”到“产业融资”,强化投资效率;开发理念从“我有什么”到“我做什么”,引导旅游消费。 近几年,经过精心的“补课”,厚积薄发的武当山特区正处在弯道超越的最佳点。按照“武当元素、太极文化、国际水准、学术品质”的要求,总投资20亿元的武当山三大项目群,蓝湾景区、森林公园景区、丽水街于今年元月开工,成为太极湖旅游区建设强力引擎。随着武当山旅游发展中心、武当国际武术交流中心、武当艺术馆、太极剧场、武当国际会议中心、超五星文化主题酒店、武当旅游码头、游艇俱乐部等项目的竣工运营,一幅山水相依、珠联璧合、集休闲养生于一体的国际生态旅游“山水画”将上演新的“太极传奇”。 “画好山水画,练好太极拳。…十二五?期间,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补短板、攻软肋、强基础、抓管理,努力把武当山建设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龙头和重要支撑,把旅游业打造成全市第二大支柱产业。”李发平满怀信心。 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是当前武当山景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李发平介绍,今年将是太极湖旅游区建设的加速推进期,武当山特区将抢抓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机遇,以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为引擎,围绕“一区二线三宫”建设重点,做足山水大文章,打造生态文化旅游风向标。一是完成10大重点项目建设,即完成太极湖旅游区主干道、水上游示范区、武当码头集散中心、太极湖码头、蓝湾大道、森林公园、户外营地、三岛公园、超五星级木屋酒店、新农村示范区建设。二是重点抓好“20大工程”,即完成玉

武当山简介

道教名山 武当不仅是风景胜地,还是道教名山。而且,武当的武术也非同小可,令武当山真正名扬天下的是一代宗师张三丰,他创立的武当派与嵩山少林派齐名。武当山是唐代以来中国道教的发祥地,有规模宏大的道教古建筑群。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在宋朝也有所建设,元代进一步扩大修建规模,在明朝达到修建的鼎盛时期。几百年来,武当信徒不仅广及大江南北黄河上下,而且远及台湾、香港和东南亚。 建筑特点 武当山古建筑群以道家的“道”、“数”为指导思想,影射天子“天地与我并在,神仙与我为一”。在设计上充分利用了地形特点。建筑群分布在以天柱峰为中心的群山之中,总体规划严密,主次分明,大小有序,布局合理。建筑位置选择,注重环境,讲究山形水脉布疏密有致。建筑设计的规划或宏伟壮观,或小巧精致,或深藏山坳,或濒临险崖,达到了建筑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具有浓郁的建筑韵律和天才的创造力。 太和宫 位于武当山天柱峰山腰紫金城南天门外。建于明代永乐十四年(1416),时有殿堂道舍等建筑五百一十间;现仅存正殿、朝拜殿、钟鼓楼、铜殿等。正殿额题“大岳太和宫”,殿内仅存真武大帝铜铸像及四大元帅、水火二将、金童玉女等塑像,殿门两侧各置铜碑一座,一是明代嘉靖二十九年(1550)敕建苍龙岭雷坛设金像之御碑,一是明代嘉靖三十一年(1552)遣工部左侍郎陆述等人致祭碑;殿前是朝拜殿,左右是钟鼓楼,钟楼内悬明代永乐十四年(1416)所铸造铜钟一口;殿前一岩,形如宝莲,故名“小莲峰”,上刻“一柱擎天”四字,并嵌有李宗仁游武当山之题诗碑刻,岩顶崇台之上置有铜殿一座,其高2.9米,宽2.7米,深2.6米,铸造于元代大德十一年(1307),原在天柱峰巅,明代永乐十四年(1416)移置于此,故名“转运殿”、“转展殿”。朝拜殿右下有清代改建的皇经堂。该宫整个建筑处于孤峰峻岭之上,殿字楼堂依山傍岩,结构精巧,布局巧妙,四周峰峦迭嶂,起伏连绵,烟树云海,气象万千。是武当山著名的道教宫观之一。 金殿 武当山金殿俗称“金顶”,在武当山主峰天柱峰的顶端,始建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铜铸建筑物。金殿面阔、进深各三间,高5.54米,宽4.40米,深3.15米,是铜铸烫金、仿木构建筑,重檐叠脊,翼角飞翘,殿脊装饰有仙人禽兽,造型生动逼真。下设圆柱十二根,宝装莲花柱础,斗拱檐椽,结构灵巧精美。额枋及天花板上,雕铸流云、旋子等装饰图案,线条柔和流畅。殿基为花岗岩砌筑的石台,周绕石雕栏杆,益显庄严凝重。殿内神像、几案、供器都是铜铸的,中供奉着真武帝君,着袍衬铠,披发跣足,丰姿魁伟,侧立有金童、玉女,拘谨恭顺,素雅俊逸,“水火”二将,列立两厢,威严勇猛,是全山铜铸造像艺术精华所在。 紫霄宫 紫霄宫位于武当山东南的展旗峰下,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是武当山八大宫观中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的道教建筑之一。 嘉靖三十一年增修扩建,共有庙宇806间。建筑布局充分利用地势,在纵向

武当山朝拜进香道教节日

武当山朝拜进香道教节日 武当山“撞钟迎春”活动 以撞钟来表示“辞旧迎春”是中国民间习俗每年大年三十,在武当山金顶都要举行撞钟迎春活动。大年三十下午,四方信士赶到武当山金顶,与真武大帝共度除夕之夜。当新年来临之际,在钟楼举行撞钟迎春活动,撞钟108下,以祈求来年幸福安康,万事如意。撞钟结束后,信士们涌向金殿,争着向真武大帝烧第一炷香,以求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天腊之辰 正月初一日天腊之辰,是“五帝校定生人神气时限长短”之日,道教重要节日。 是日,道教常设坛庆贺,武当道教也会举行法事活动。 玉皇大帝圣诞 正月初九日,是玉皇大帝圣诞,道教宫观要举行醮仪,称“玉皇会”。参加醮仪的道士和道教信徒都要祭拜玉皇大帝,行“斋天”大礼,以祈福延寿。 福建和台湾省民众称玉皇大帝为“天公”,正月初九要“拜天公”,一家老小,斋戒沐浴,上香行礼,祭拜诵经,有的地方还唱戏娱神。 中国北方过去还有举行玉皇祭,抬玉皇神像游村巡街。腊月二十五日,传称是玉皇大帝下巡人间的日子,旧时道观和民间都要烧香念经,迎送玉皇大帝。 上元天官圣诞 天官赐福:天官名为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隶属玉清境。天官由青黄白三气结成,总主诸天帝王。 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间,校定人之罪福。故称天官赐福。 三官(天官、地官、水官)的诞辰日即为三元日,因此从唐宋以来,三元节都是道教的大庆日子。 三月 太上老君圣诞 道教以太上老君为教祖,道教宫观中的三清殿,都有太上老君之神像或神位。其神像常作一白须白发老翁,手执羽扇,居元始天尊之右侧位。在道教大型斋醮礼仪中,也均设有太上老君的神位,亦居元始天尊之右侧位。

太上老君,诞日为农历二月十五日,是日,武当道教会举行祝诞聚会或祈福延寿法事。 慈航观音圣诞 慈航大师是太上老君十二大弟子之一(十二大仙),太上老君曾”西去化胡”(教育),胡人问曰:“师可教吾等”?太上老君说:“500年后当有一圣人教诲你们。”其后,500年后出佛,当时没人信奉,是以太上命其弟子慈航道人去帮教,为观音菩萨。还有文殊菩萨等都是太上弟子,固有佛道不分家之说。 农历二月十九日慈航观音圣诞,道教举办各种相应的活动,宣扬观音的慈悲与奉献精神,提倡学习观音以自我观照和自省自观为根本的慈悲救渡情怀,并提升本身的处事应世智慧。 农历二月十九日生日农历六月十九日得道日农历九月十九日涅槃日 四月 三月三庙会 农历三月初三,是武当真武大帝的诞辰日。 这天,武当山道观要举行法事活动,信士们都要到武当山祭祀真武,渐渐地在民间就形成了三月三庙会的习俗。特别是清朝至民国期间,更为盛行。解放后,庙会曾一度取消。现在,三月三庙会在民间又逐渐兴盛起来。 三月三庙会活动内容,除了道教法事、朝山进香外,还有地方戏曲表演、马戏、杂技、民歌演唱、民俗风情晚会、剑河灯会、经贸活动等,八方信士纷至沓来赶庙会,热闹非凡。 财神赵公元帅圣诞 赵公明,亦称“赵公元帅”。 如今道教主要把他作为财神来供奉,但他同时也是道教的0四帅之一,盖因其曾为张天师守护丹室,后来民间还将其神像贴于门上,作为门神,镇邪祈福。其所司之职中,除了有“除瘟剪疟,保病禳灾”一项,还有“买卖求财,公能使之宜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对神祷,无不如意”之功能。 农历三月十五日财神赵公元帅圣诞,武当道教也会举行法事活动。 五月 吕祖纯阳祖师圣诞

武当太极的教派

武当太极的教派 北宋以前,武当山道教无明显宗派区分。以其宗教行为而论,大体分为丹鼎派和符箓派。其明显的门派区分,应自南宋和金元对峙之时开始。分属全真、正一两大道派的全真派、上清五龙派、正一派、清微派等,长期在武当山传道授徒。这些道教派别虽然教义有别,但在尊崇真武这一点上是共同认可的,而且不同程度的融合是其主流。 :全真派 亦称全真教、全真道。与正一道同为元以后道教两大派。金大定七年1167年陕西咸 阳人王喆,即王重阳创立。主张三教合一。教旨以“澄心定意,抱元守一,存神固气”为“真功”,“济贫拔苦,先人后己,与物无私”为“真行”;功行俱全,故名全真。该派 主要典籍有《道德清净经》、《船若心经》、《孝径》等。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汪思真 来武当山五龙观开山传宗,授徒百余人。 :正一派 亦称正一道,是道教符箓各派的总称。原为五斗米道,东汉末张陵所创,后尊张陵为 天师,故亦称“天师道”。唐宋以后,南北天师道与上清、灵宝等道派合流。元成宗大德 八年1304年封张陵第三十八代后裔张与材为“正一教主”,总领三山符箓,即龙虎山、 阁皂山、茅山。此后凡是道教的符箓各派统称正一道。主要奉持《正一经》画符念咒、驱 鬼降妖、祈福禳灾等。该派汉末后传入武当山,明代曾为武当山的主要道派。 :上清派 东晋时创立。起初流传于江南一带。自陶弘景以后,该派主要在江苏茅山地区活动, 故亦称“茅山宗”。上清派以《黄庭经》为主要内修理论,称《大洞经》、《雌一五老宝经》和《太上素灵大有妙经》为“道者三奇”,奉元始天王、太上大道君、太微天帝君、 后圣金阙帝君、太上老君等为最高神。北宋时,武当山就有上清玉仙观,但由于典籍湮没,北宋以前上清派在武当山的传承情况,无可考。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茅山清真观道士 孙寂然登武当山,兴复五龙诸观庙宇,以上清五雷诸法传授弟子,擅长符箓驱邪,遂形成“五龙之派”,该派以武当山五龙观为主要传授活动场所,所以也叫“上清五龙派。” :清徽派 是宋元民间影响较大的符箓派别,主要从上清派演化而来,自谓其符箓道法出于清微 天元始天尊,故以清徽为名。张宇初《道门十规》称:“清微自魏华存、祖舒二师而下, 则有朱洞元、李少微、南毕道、黄舜申诸师,传衍尤盛。凡符章经道斋法雷法之文,率多 黄舜申所衍”。宋元时期流行于南方。该派主要经籍有《清微丹诀》、《清微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