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三篇名家写老师的文章)
名人写给老师的信范文名人写老师的文章有些

名人写给老师的信范文名人写老师的文章有些名人写老师的文章有,贾平凹《我的老师》、鲁迅《藤野先生》、冰心《我的老师》、魏巍《我的老师》、肖复兴《那片绿绿的爬墙虎》、《再塑生命》海伦凯勒。
贾平凹《我的老师》原文部分我的老师孙涵泊,是朋友的孩子,今年三岁半。
他不漂亮,也少言语,平时不准父母杀鸡剖鱼,很有些良善,但对家里的所有来客却不瞅不睬,表情木然,显得傲慢。
开始我见他,只逗着他取乐,到后来便不敢放肆,并认了他作我的老师。
《我的老师》赏析:是贾先生经典的写人散文,字数不多,更无华丽句式,这种写法,是我一直崇尚的,对老师表示谦虚和尊敬。
鲁迅《藤野先生》原文部分“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
《藤野先生》赏析:这鲁迅的一篇回忆散文,记叙了作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的几个生活片断。
其中有东京“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由东京到仙台的旅途回忆,有在仙台的食住情况,也有受到日本具有狭隘民族观念的学生的排斥,还有一次看电影受到的刺激,而重点却是记叙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
藤野先生本名藤野严九郎,是作者的老师。
本文内容丰实,笔意纵横,形散神凝,错落有致,发人深省,一条鲜明的爱国主义思想线索贯穿了全文,使每个看来似乎是平淡无奇的生活片断闪耀着夺目的光华,从而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冰心《我的老师》原文部分我永远忘不掉的,是T女士,我的老师。
我从小住在偏僻的乡村里,没有机会进小学,所以只在家塾里读书,国文读得很多,历史地理也还将就得过,吟诗作文都学会了,且还能写一两千字的文章。
只是算术很落后,翻来覆去,只做到加减乘除,因为塾师自己的算学程度,也只到此为止。
冰心《我的老师》赏析:冰心写的我的老师,通过老师对我的补习,父母的感恩和我对老师的感恩,来表达老师无私,慈爱的性格特征,通过几个小事来写出来,每个小事写出老师的一种特征,很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我的老师作文优秀12篇

我的老师作文优秀12篇我的老师作文篇一我们有又一个作文老师叫黄雁,她是一位又和蔼又严厉的女老师,大约50多岁了。
黄老师的身材有点儿偏胖,个子匀称,皮肤有点偏黑,是健康的小麦色。
她长着一头乌黑的头发,常扎成马尾辫,弯弯的眉毛下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扁扁的鼻梁下有一张不大不小的嘴。
她十分爱穿连衣裙。
我的老师又严厉又和蔼,有一次我的作文写得十分的好,老师大大的夸奖了我,我十分开心。
但是有一次,我在写作文的时候和我的好友讲小话,老师就生气地说:“你们两个再讲话就不要再写了!”我们吓得不敢吭声,老师又开心了。
这就是我的作文老师——黄老师,一个又和蔼又严厉的老师。
我的老师作文600字篇二老师是教给我们知识的人,也是保护我们、关心我们的人。
这几天我和妈妈经常在手机上看到家长抱怨孩子太难管教了,让快点开学,但却没有想过老师的情况。
比如:我的语文老师李晓宁老师,不仅要管我们班63个人,还要管她自己的两个孩子,但是老师却从来没有说过累。
老师每天早上在群里督促我们早读,给我们来录制网课视频,每天晚上我们都睡觉了,老师还在群里边又发送明天早上起来该写什么,背什么,读什么,预习内容等。
我们上完网课后写完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都会督促我们认真完成作业,批改我们的作业。
表面看起来好像我们每天上网课、写作业很累,其实最累的是老师。
如果我们不好好学习,怎么对得起老师对我们的良苦用心呢?而有的同学恰恰相反,不仅不好好学习,而且也不按时交作业!老师无可奈何,在群里面每一天发送着一条又一条的消息,每条消息都是让我们认真完成作业,按时交作业,但是仍有部分同学不听老师的话。
我想问问这些同学:你们没有一颗感知关爱的心吗?静静的深夜里群星在闪耀,老师的窗前灯光仍明亮。
为什么我们的老师还不入眠?因为还有几个磨蹭的同学作业未提交!请大家看一看,我们的老师是多么认真负责呀!虽然老师要每天为我们提供新知识很累,但是听我们老师说这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名家名篇:我的老师(冰心)

我的老师冰心我永远忘不掉的,是T女士,我的老师。
我从小住在偏僻的乡村里,没有机会进小学,所以只在家塾里读书,国文读得很多,历史地理也还将就得过,吟诗作文都学会了,且还能写一两千字的文章。
只是算术很落后,翻来覆去,只做到加减乘除,因为塾师自己的算学程度,也只到此为止。
十二岁到了北平,我居然考上了一个中学,因为考试的时候,校长只出一个“学而后知不足”的论说题目。
这题目是我在家里做过的,当时下笔千言,一挥而就。
校长先生大为惊奇赞赏,一下子便让我和中学一年级学生同班上课。
上课两星期以后,别的功课我都能应付自如,作文还升了一班,只是算术把我难坏了。
中学的算术是从代数做起的,我的算学底子太坏,脚跟站不牢,昏头眩脑,踏着云雾似的上课,T女士便在这云雾之中,飘进了我的生命中来。
她是我们的代数和历史教员,那时也不过二十多岁罢。
她是北方人,皮肤很白嫩,身体很窈窕,又很容易红脸,难为情或是生气,就立刻连耳带颈都红了起来。
我最怕的就是她红脸的时候。
同学中敬爱她的,当然不止我一人,因为她是我们的女教师中间最美丽、最和平、最善诱导的一位。
她的态度,严肃而又和蔼,讲述时简单又清晰。
她善用譬喻,我们每每因为譬喻的有趣,而连带的牢记了原理。
第一个月考,我的历史得了九十九分,而代数却只得了五十二分,不及格!当我下课自己躲在屋角流泪的时候,觉得有只温暖的手,抚着我的肩膀,抬头却见T女士挟着课本,站在我的身旁。
我赶紧擦了眼泪,站了起来。
她温和地问我道:“你为什么哭难道是我的分打错了”我说:“不是的,我是气我自己的数学底子太差。
你出的十道题目,我只明白一半。
”她就款款温柔地坐下,仔细问我的过去。
知道了我的家塾教育以后,她就恳切地对我说:“这不能怪你。
你中间跳过了一大段!我看你还聪明,补习一定不难;以后你每天晚一点回家,我替你补习算术吧。
”这当然是她对我格外的爱护,因为算术不合格,很有留级的可能;而且她很忙,每天抽出一个钟头给我,是额外的恩惠。
名人写老师的文章

名人写老师的文章
【篇一:我的老师(贾平凹)】
我的老师孙涵泊,是朋友的孩子,今年三岁半。
他不漂亮,也少言语,平时不准父亲杀鸡剖鱼,很有些善良,但对家里所有的来客都不瞅不睬,表情木然,显得傲慢。
开始我见他只逗着取乐,到后来便不敢放肆,认了他是老师。
许多人都笑我认三岁半的小儿为师,是我疯了,或耍娇情。
我说这就是你们的错误了,谁规定老师只能以小认大?孙涵泊!孙老师,他是该做我的老师的。
幼儿园的阿姨领了孩子们去郊游,他也在其中,阿姨摘了一抱花分给大家,轮到他,他不接,小眼睛翻着白,鼻翼一扇一扇的。
阿姨问:“你不要?”他说:“花疼不疼?”对于美好的东西,因为美好,我也常常就不觉得它的美好了,不爱惜,不保卫,有时是觉出了它的美好,因为自己没有,生嫉恨,多诽谤,甚至参与加害和摧残。
孙涵泊却慈悲,视一切都有生命,都应尊重和和平相处,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晚上看电视,七点钟前中央电视台开始播放国歌,他就要站在椅子上,不管在座的是大人还是小孩,是惊讶还是嗤笑,目不旁视,双手打起节拍。
我是没有这种大气派的,为了自己的身家平安和一点事业,时时小心,事事怯场,挑了鸡蛋挑子过闹市,不敢挤人,惟恐人挤,应忍的忍了,不应忍的也忍了,最多只写“转毁为缘,默雷上谤”自慰,结果。
我的老师作文

我的老师作文我的老师作文(精选30篇)我的教师作文(一):我的教师清脆的预备铃刚响,教室门口就站着一位衣着朴素的女教师.她今年二十多岁,中等个子乌黑的头发,慈祥的面庞,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里流露出对全班同学的关切之情,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她带着微笑像春风般轻轻地进了教室,她就是我们的班主任——余教师.余教师既严厉又和蔼.她那浓浓眉毛下,有一双明亮会说话的大眼睛,她虽然话语不多,但上课时谁思想不集中,她的目光就会对谁提出善意的批评,对于刻苦的同学来讲,则是热情的表扬,在余教师俊秀的鼻梁下,有一双能说会道的嘴,她不仅仅教书育人,教给我们做好公民的道理还经常讲一些有意义、趣味的故事,使人听了回味无穷,我们都喜欢听她讲课。
有一回,我和几个同学去参加动手做一做比赛.比赛前,教师鼓励我们:“你们必须要发挥自我的水平,为班团体争光.”想不到,我们却全军覆没,连鼓励奖都没拿到.我的心真是忐忑不安,很怕教师会批评我们,可教师却亲切地对我们说:“别灰心,下次再努力。
”听了这句话,我的心里顿时踏实了。
每当同学们犯了错误,余教师从不批评他们,而是一次又一次的原谅他们,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我们有什么不懂的,余教师总会耐心的给我们讲.余教师,是您用辛勤的汗水哺育了春日刚破土的嫩苗;是您那循循善诱的话音,点燃了我心中梦想的火花;您的教导让我健康成长;您浇灌的园地在金秋时节结下了硕果累累;辛勤的汗水是您无私的奉献,桃李满天下是您最高的荣誉。
我的教师作文(二):我的教师孙教师是我们的班主任。
中等个儿,长圆的脸上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从这嘴里迸出的话语,总是那么生动、流利。
像一架永不生锈的播种机,不断在学生们的心田上播下梦想和知识的种子,又像一把大扫帚,不停息地将学生心灵上的灰尘无情地扫去。
孙教师的眼睛异常明亮,那一双水汪汪的骨碌碌地砖,像闪光的露珠在绿荷上晃,又像光洁的珍珠在玉盘上溜。
孙教师还有一双敏锐的耳朵,他是个忠实的哨兵,时刻帮孙教师“侦察”外面的“敌情”。
关于老师的名家散文

关于老师的名家散文老师和我们相处就像朋友一样,但他对我们的学习可是一点也不马虎。
别人都说严师出高徒,我认为他,不应该用“严”来概述,而应该用“真”。
下面是有关于老师的名家散文,欢迎参阅。
关于老师的名家散文:那些年的老师那一天我漫步在夕阳下,偶遇到了我曾经的老师,她的头发有了白雪的痕迹,她冲着我笑笑,眼角多了皱纹,那一刻我突然往事涌上心头……每当上她的课,我都会特别认真,因为我们认真,她就告诉我们家长,让家长表扬我们,那时候我最爱听到父母的表扬了。
那一天她依然认真讲课,唯一不同的就是总盯着我看,她看一次我,我就把头稍稍低下,装模作样的看书,再偷偷瞄一眼看看老师还有没有看我,我想她可能要叫我回答问题了,心里七上八下的,再仔细想想上课回答问题不是她的风范,只有在小组比赛时才让同学回答问题的,想到这里,心便踏实一点,我便抬起头了。
老师怎么又看我,我不是很认真吗,我有做笔记啊,心里又忐忑不安了,低着头心里默想,应该是我太认真过头吧,对,一定就是这样,我再次抬起头来。
咦,老师怎么老爱看我呢,我脸上有东西吗,俩手不知不觉在脸上来回搜索,难道是我的圆珠笔画到脸上吗,问了同桌,同桌很坚定的语气对我说没有,这心里真的有崩溃的感觉,我明明什么都没有,老师就爱盯着我看,表面听课,心里在狠狠的骂老师神经病……终于,下课铃响了,她下课之后指着我说,你过来办公室一下,这下我心里的积怨差一点脱口而出了。
在走去办公室的路上,我心里没有停止对老师的唾骂,看了我一节课,让我别扭了一节课不说,还让我去办公室,什么人嘛,真是有够气人的。
我很不情愿的说一声报告,刚刚进办公室,她就对我说,你一节课的脸色都不太好,难受了那么久也不说说,说完手摸着我的额头,便皱了眉,便说;"发烧了,你回家一定要人爸妈带你去看医生的,我这里有一些退烧药,你先服下"。
听到这里心里的积怨瞬间消失了,服药的时候虽然很苦,但心里却充满了甜。
这就是那年我读初中的时候教我语文的林老师。
写老师的名家散文

老钱的灯孔庆东当着导师的面,自然是叫钱老师。
但背后,还是觉得叫“老钱”过瘾。
老钱在世上混了五十个年头了,还没有混到一块法定的私人居住空间。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
”可他还是一天到晚弥勒佛似的教导我们如何做学问。
我有时便不免暗发一点鲁智深式的腹诽:今日也要做学问,明日也要做学问,冷了弟兄们的心。
当我们十来个弟兄“保甲连坐”般拥挤在他那间斗大的宿舍里时,一片黑乎乎的身影在墙上漫涌着。
常常是这边正谈着天底下最高雅清玄的问题,那边突然杯翻壶仰,刹那间造就了几位诗(湿)人。
于是老钱笑得更加开心,青黄的灯光在他秃得未免过早的头顶上波动着。
我常常首先倡议解散,因为我知道人走茶凉之后,那支灯说不定要亮到寅时卯刻。
我常常从那支灯下经过。
二十一楼的西半边,冲南,二层中间的那个窗口。
我披星戴月从三教(指北京大学第三教学楼——引者注)回来,耳朵里落进一串老钱粗犷的笑——大概又接见什么文学青年吧。
我深更半夜晚上出门,来回总要绕到那窗下。
看一眼那灯,似乎心里就多了一份舒坦。
每当我冲着书缝打呵欠时,不禁就想到:老钱大概还在干着吧?我再忍会儿。
有一次送女朋友,我说:“从那边儿绕一下,看看老钱的灯。
”她勃然小怒:“又是老钱,老钱!老钱的灯有什么好看的?简直是变态!”我勃然大怒,顺手给了她一记红焖肉,酿成了一场大祸。
所以我有时觉得,老钱的灯恐怕不是什么好东西。
老钱的满头黑发,不就是被它弄没的么?只要它亮着,老钱就像着了魔似的翻呀,写呀。
写鲁迅,写周作人。
可是人家那哥俩儿有他这样的“贵府”,有他这样的青灯么?“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也许他很欣赏陆游的这联名句吧?一件事念叨三遍以上,就再也说不清了——我的经验。
所以还是盲目崇拜一点什么为好,一种主义,一个人,一盏灯……当我面对书本“读欲”不振时,当我独望窗外无所事事时,当我觉得白天之重和黑夜之轻都压得自己难以承受时,我就想:去看看老钱的灯吧,顺便吃个煎饼果子。
站在那窗下,仿佛能听见那灯嗡嗡地喘息着,好像一盘时间的磁带在转动。
《我的老师》作文5篇

《我的老师》作文5篇《我的老师》一在我的记忆中,有一位老师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她就是我的语文老师——李老师。
李老师中等身材,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总是整齐地束在脑后。
她的眼睛明亮而深邃,仿佛能看透我们的内心世界。
她的脸上总是洋溢着温暖的笑容,让人感到无比亲切。
李老师的语文课生动有趣。
她总是能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把我们带入一个个精彩的文学世界。
在她的课堂上,我们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代的文人墨客对话;又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感受着四季的变化。
她会引导我们去欣赏优美的诗词,品味经典的文学作品,让我们在阅读中不断成长。
李老师不仅在学习上关心我们,在生活中也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
每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她总是耐心地倾听我们的烦恼,并给予我们鼓励和建议。
记得有一次,我在考试中失利了,心情非常低落。
李老师看出了我的心思,她把我叫到办公室,耐心地帮我分析试卷,找出我的不足之处,并鼓励我不要灰心丧气,要继续努力。
在她的鼓励下,我重新振作起来,更加努力地学习。
李老师还是一位非常有责任心的老师。
她总是认真地批改我们的作业,不放过任何一个错误。
她会在我们的作业上写下详细的评语,指出我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让我们能够及时改正错误,不断进步。
她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我们辅导功课,帮助我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在李老师的教导下,我们班的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她用自己的辛勤付出,赢得了我们的尊敬和爱戴。
每当我想起李老师,心中就充满了感激之情。
她就像一位辛勤的园丁,默默地培育着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
我相信,在她的影响下,我们一定会茁壮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的老师》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每当我读到这句诗的时候,就会想起我的数学老师——王老师。
王老师身材高大,戴着一副眼镜,看起来很有学问。
他的教学方法独特,总是能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
他会用生动的例子和形象的比喻,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通俗易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老师魏巍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
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
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
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在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远看不见山,那天边只有云头,也看不见树,那水上只有海鸥……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多么有益的影响!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
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她,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
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
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
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问吉凶。
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
可是在孩子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罗!”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
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
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
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
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
母亲喊住我:“你要去干什么?”“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哦,我才醒了。
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
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回,我才睡熟了。
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
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可惜我没上初小,转到县立五小上学去了,从此,我就和蔡老师分别了。
写作此文时,魏巍已经和蔡老师分别20多年了,但是,蔡老师温柔美丽的形象、崇高的师德、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和那颗慈母般的心灵,无时无刻不在撞击着作者的心灵,作者也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自己的老师作者说他在动笔之前,确实又回到了他的童年,或者说沉入到他的童年,对那时的儿童世界作了一番遨游。
那段生活已游成为他“永远珍藏在记忆中”的“珍宝”。
尤其是写蔡老师,又重新激动着他的感情。
可以说那篇文章写的是真情实感,作者要写出他对教师职业的理解。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梁实秋我在十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上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
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
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
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地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
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
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
他的身材高大,但是两肩总是耸得高高,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鼻孔里常藏着两桶清水鼻涕,不时地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地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地吊出两根玉箸。
他常穿的是一件灰布长袍,好像是在给谁穿孝。
袍子在整洁的阶段时我没有赶得上看见,余生也晚,我看见那袍子的时候即已油渍斑斑。
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
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我的学校是很特殊的。
上午的课全是用英语讲授,下午的课全是国语讲授。
上午的课很严,三日一问,五日一考,不用功便被淘汰,下午的课稀松,成绩与毕业无关。
所以每天下午上国文之类的课程,学生们便不踊跃,课堂上常是稀稀拉拉的不大上座,但教员用拿毛笔的姿势举着铅笔点名的时候,学生却个个都到了,因为一个学生不只答一声到。
真到了的学生,一部分是从事午睡,微发鼾声,一部分看小说如《官场现形记》、《玉梨魂》之类,一部分写“父母亲大人膝下”式的家书,一部分干脆瞪着大眼发呆,神游八表。
有时候逗先生开玩笑。
国文先生呢,大部分都是年高有德的,不是榜眼,就是探花,再不就是举人。
他们授课不过是奉行公事,乐得敷敷衍衍。
在这种糟糕的情形之下,徐老先生之所以凶,老是绷着脸,老是开口就骂人,我想大概是由于正当防卫吧。
有一天,先生大概是多喝了两盅,摇摇摆摆地进了课堂。
这一堂是作文,他老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题目尚未写完,当然照例要吸溜一下鼻涕,就在这吸溜之际,一位性急的同学发问了:“这题目怎样讲呀?”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题目还没有写完,写完了当然还要讲,没写完你为什么就要问?……”滔滔不绝地吼叫起来,大家都为之愕然。
这时候我可按捺不住了。
我一向是个上午捣乱下午安分的学生,我觉得现在受了无理的侮辱,我便挺身分辩了几句。
这一下我可惹了祸,老先生把他的怒火都泼在我的头上了。
他在讲台上来回地踱着,吸溜一下鼻涕,骂我一句,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还记得这样的一句:×××?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这一句颇为同学们所传诵。
谁和我有点争论遇到纠缠不清的时候,都会引用这一句“你是什么东西?我把你一眼望到底?”当时我看形势不妙,也就没有再多说,让下课铃结束了先生的怒骂。
但是从这一次起,徐先生算是认识我了。
酒醒之后,他给我批改作文特别详尽。
批改之不足,还特别地当面加以解释,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居然成了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
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油印分发给大家。
《林琴南致蔡了民书》是他讲得最为眉飞色舞的一篇。
此外如吴敬恒的《上下古今谈》,梁启超的《欧游心影录》,以及张东荪的时事新报社论,他也选了不少。
这样新旧兼收的教材,在当时还是很难得的开通的榜样。
我对于国文的兴趣因此而提高了不少。
徐先生讲国文之前,先要介绍作者,而且介绍得很亲切,例如他讲张东荪的文字时,便说:“张东荪这个人,我倒和他一桌上吃过饭……”这样的话是相当地可以使学生们吃惊的,吃惊的是,我们的国文先生也许不是一个平凡的人吧,否则怎能和张东荪一桌上吃过饭?徐先生介绍完作者之后,朗诵全文一遍。
这一遍朗诵很有意思。
他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地大声读一遍,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地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宣泄出来了。
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已经理会到原文意义的一半了。
好文章掷地作金石声,那也许是过分夸张,但必须可以琅琅上口,那却是真的。
徐先生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
普通的批语“清通”、“尚可”、“气盛言宜”,他是不用的。
他最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地抹,整页整页地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
我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地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地被他几杠子就给抹了。
但是他郑重地给我解释,他说:“你拿了去细细地体味,你的原文是软巴巴的,冗长,懈啦光唧的,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
”我仔细一揣摩,果然。
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
我离开先生已将近50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听说他已早归道山了。
同学们偶尔还谈起“徐老虎”,我于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地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
小学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肖复兴1963年,我上初三,写了一篇作文叫《一张画像》,经我的语文老师推荐(jiàn),在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了奖。
一天,语文老师拿着一个厚厚的大本子对我说:“你的作文要印成书了,你知道是谁替你修改的吗?”我睁大了眼睛,有些莫名其妙。
“是叶圣陶先生!”老师将那大本子递给我,又说:“你看看叶老先生修改得多么仔细,你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东西。
”我打开本子一看,里面有这次征文比赛获奖的20篇作文。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几遍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修改。
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
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长句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
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shān)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cí),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
而“书皮”改成“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叶老先生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
肖(xiāo)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
这一年暑假,语文老师找到我,说:“叶圣陶先生要请你到他家做客。
”我感到意外:像叶圣陶先生那样的大作家,居然要见一个初中生!那天下午,天气很好。
我来到叶老先生住的四合院。
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
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qià),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
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hūn)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