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思想品德《我们生活的社区》教学案例分析

七年级思想品德《我们生活的社区》教学案例分析
七年级思想品德《我们生活的社区》教学案例分析

对《我们生活的社区》一课育人价值的实践与思考

奉贤区华亭学校钱彩群

一、对课文内容育人价值的思考

1、教学内容蕴涵育人价值

七年级思想品德第八课《文明社区家家奉献》的教学内容旨在引导学生不仅关心自己生活的小家,也要关心自己所居住的社区,积极参与到社区的各种教育意义的实践活动中,关心社区公共事务,形成团结和睦的邻里关系,利用社区公共资源,提高生活的质量,关爱社区中有困难的人,参与到社区家庭志愿者的队伍中,为建设和谐、文明的社区做贡献。课文内容具有显性的育人功能,因此,教师充分利用这一教学内容,组织有效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感受学科知识之美,在与同辈群体中不断反思自我,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思想境界,提升社区意识,从而凸显思想品德学科的育人价值。

其中第一框《我们生活的社区》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对社区感性、粗浅的了解和在社区中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的,以教学内容为暗线,以安安周六一天的安排为明线。明暗两条线将教材中难点连接起来,提高学生的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社区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在培养学生热爱社区的情感的同时,提高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这框教学内容中涉及到共同的社区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公民社会责任感,与学生成长的关系密切。学会利用社区的设施和管理机构为自己的健康成长的服务,促进学生主动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充分体现了本学科的育人价值。

2、三维目标凸显育人功能

根据课文内容,我在制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时,力求凸显学科独有的育人价值。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了解社区的含义以及社区的构成要素。

这一目标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对学生进行学科的基本知识的教育,成为学生的完善人格和学科素养的途径。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导入学生身边的人物参与到教学内容中,尝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社区意识的提高。

这一目标需要教师采取贴近生活的人物,在社区生活中的经历,通过有效的课堂讨论,启发学生对教材内容的了解和对自我行为的反思,并在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区意识,努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是非判断能力、与人合作能力,是凸显思想品德课育人功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爱我社区,爱我家乡的情感,激发学生关心社区的社会责任心,以实际行动奉献社区。

这一维度的目标层次较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区的建设,培养对社区的认同感、责任感、归属感和参与感,并进一步上升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这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二、对教材育人价值的分析

片段一:整节课教学设计

【多媒体出示】安安,女,七年级学生,家住在奉贤区青村社区北塘新村。周六安安从青村社区去南桥社区的青少年活动中心上兴趣班。路上,安安在东方书报亭取阅了一份《奉贤报》,看到了第六次人口普查后奉贤的人口总数。安安上好课之后,就到约好的小英家里。没想到,在小英家里吃好饭。下水道就堵了。等小英家的下水道通好之后,安安和小英就去奉贤区图书馆看书。还没有出小区的门,小英看到了门口就看到:物业关于小区停车的公告。到了奉贤图书馆安安和小英又参与了首届书香奉贤的系列活动。

教师在设置人物和人物的年龄,一天的安排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同辈群体的设置,学生在心理上更有认同感。在安安所经历引出教学内容,把社区的含义和构成社区的五要素穿插在其中,学生在对安安一天经历的探究中完成了教学内容。教师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让学生兴趣盎然的倾听,积极与同辈群体的讨论。从而甄别是非,树立正确的、可取的价值观,体现出政治学科育人功能。片段二处理突发事件

【多媒体出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