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创作中的女性视角
国产大女主剧的女性主体建构与意识悖论

国产大女主剧的女性主体建构与意识悖论作者:苏迎来源:《新闻爱好者》2024年第08期【摘要】大女主剧从女性视角出发,关注女性命运,刻画女性真实的生存处境,塑造的新独立女性图谱,凸显了女性主体意识的崛起,而女性之间“姐妹情谊”突破了男性社会的“厌女风气”,是同性友谊的理想化表达。
但是,许多以“爽”为先的大女主剧,以“不断升级”的白日梦幻想满足女性的欲望,是文化资本对女性的献媚和蒙蔽,这类剧中还存在隐蔽的男性视角,迎合了“女性需要被拯救”的男性想象。
大女主电视剧应破除糖衣炮弹,面向真实,实现真正的主体启蒙。
【关键词】大女主剧;女性意识;男性视角大女主剧①是一个宽泛概念,指从女性视角出发的、探讨女性生存境况、讲述女性角色成长故事的电视剧。
大女主剧从2010年开始逐渐兴盛并成为重要的电视剧类型,这与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性消费力的提升、女性观众的优势地位、消费主义文化的发展无不相关。
“她时代”“她经济”的到来,促使代表大众文艺主流形式的电视剧,越来越向女性观众倾斜并呈现霸屏趋势,引发女性观剧热潮。
女性担任主角、女性角色戏份的增加,女性意识的加强,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女性观众的情感体验与审美需求,表明了以女性为主体的文化产品的繁荣。
然而,大女主剧受到资本与市场追捧的背后,同样存在一定的弊病,需要加以克服和改进。
一、女性主体意识的增强在相当长的历史长河里,女性是始终附庸于男性的“第二性”,“人类是男性的,男人不是从女人本身,而是从相对男人而言来界定女人的,女人不被看作一个自主的存在”[1]。
女性困囿于家庭,承担了繁重的生育与家庭劳动,却没有相应的继承权、选举权、受教育权等公共权力,传统影视作品延续了这一意识形态。
大女主剧的出现颠覆了上述影视叙事传统,凸显了女性摆脱传统束缚、重新构建个人主体的努力与尝试。
女性不再以弱者姿态出现,而是以强者、向上者的姿态,向权力、事业、情感发起主动进攻并夺取最终胜利。
大女主独立奋斗意识增强,她们跳出狭小的家庭私人空间,挣脱男权社会的身份设定和道德束缚,来到更广阔的社会公共领域,通过努力奋斗实现自我与社会价值。
论电视剧《王贵与安娜》的女性视角和语言艺术

论电视剧《王贵与安娜》的女性视角和语言艺术彭柳【摘要】电视剧<王贵与安娜>中,旁白的使用以剧中人物兼第一人称叙述人的身份实施女性"我"的叙述,这是一种创作者的女性视点和女性情怀.其次,剧中人物的语言艺术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是近期国产剧中的一部优秀之作.【期刊名称】《电影评介》【年(卷),期】2010(000)004【总页数】2页(P63-64)【关键词】叙述人;女性视点;台词【作者】彭柳【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正文语种】中文茱莉亚•斯文蒂斯认为:“当妇女作为作家进入创作表现过程时,她们也就进入了一个用特殊方法铭刻妇女神话的历史。
”[1]电视剧《王贵与安娜》根据网络作家六六的小说选集改编而成,原小说汇集了作者最具影响的两个中篇小说《王贵与安娜》和《安娜与王贵》,以及三个短篇作品。
其中,两个中篇实为一体,是本书最为精彩的篇章。
它们描述了一对在中国社会最为平凡的夫妻的一系列平凡的日常琐事:错误的年代,落魄的大家小姐无奈下嫁农民出身的憨实平民;从婆媳关系到家用开支,从儿女教育到感情微澜,平淡的生活中,两种原本截然不同的理念、习惯和品位的不断撞击,直至磨合。
电视剧《王贵与安娜》依然由六六担当编剧,该剧的看点依旧集中表现在城乡差别所引发的“凤凰男”与“孔雀女”之间婚姻生活的琐碎争吵。
对此《激情燃烧的岁月》、《城里城外》、《新结婚时代》中已不吝笔墨,而同样以六六的网络小说《双面胶》为蓝本的同名电视剧《双面胶》则将城乡冲突的对立推向了极致。
然而,作为《双面胶》的姊妹篇,《王贵与安娜》在冲突的变现与家庭生活的细节表现上要显得较为温情而细腻一些。
与《新结婚时代》、《金婚》、《双面胶》等同一题材的影视剧不同之处在于,《王贵与安娜》在叙事视点上的独特之处。
对于观众而言,在剧情的铺展和叙述中,运用了大量的旁白(这在第一集的开头与结尾已经表现的很明显)。
这种手法的运用,除去有评论所言“剧情中频频添加画外音叙述,一是用以调整叙事节奏;二是在对白和旁白中旁征博引,以增加语言气势。
女性主义视角下电视剧《流金岁月》的形象建构

女性主义视角下电视剧《流金岁月》的形象建构摘要:电视剧创作中,以女性为题材的“大女主剧”在女性观众市场获得欢迎。
此类作品大多标榜女性独立,打破传统电视剧中处于他者地位的女性形象,展现女性自我成长的过程。
电视剧《流金岁月》以“去他者化”的独立女性形象构建,结合“双面叙事”,塑造一对非血缘姐妹在困境中携手成长并找到自我的故事,但在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剧中多处崇尚符号化消费,对于女性受众的消费观造成不良影响。
文中将在女性主义视角下来分析电视剧《流金岁月》的形象建构。
关键词:《流金岁月》;女性主义;双面叙事;消费文化电视剧作为大众最常见的文化传输方式,其背后映射出当代的思想和潮流。
“大女主剧”成为热潮也映射出当代女性对于“自我认同”的思想朝向。
电视剧《流金岁月》由亦舒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剧中以“双女主”的人物设定,塑造了一对非血缘关系的姐妹在困境中携手成长并找到自我,并将女性独立、职场斗争、女性友谊、原生家庭等话题汇聚一起,运用镜像结构、双面叙事将南孙与朱锁锁形成互补的镜像关系,成功满足了当代女性的审美想象,但是在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剧中多处崇尚符号化消费,过度夸张女性通过消费而获得的“身份认同感”,对于女性的消费观产生不良影响。
文中将从“去他者化”“自我认同”“身份符号化”三个角度来简要分析女性主义视角下电视剧《流金岁月》的形象建构。
1.独立的女性:“去他者化”的女性形象构建西蒙娜·德·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提出“女性之所以为女性,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是作为男性中心文化的“他者”而被建构的,是对主体的彻底放弃,在顺从和崇拜中,心甘情愿地变成客体。
”1但随着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女性“他者”地位逐渐被模糊。
纵观全剧,蒋南孙、朱锁锁等几位女主角的定位不再是传统电视剧中女性的“他者”,而是作为“自我”成长的认同,剧中所有男性角色只是围绕女性而旋转的次要人物,这种人物关系设立本身也是对现实生活中女性社会地位上升的一种反映。
浅谈当代影视剧创作的性别视角嬗变——从热播剧《老男孩》等谈起

浅谈当代影视剧创作的性别视角嬗变——从热播剧《老男孩》等谈起作者:刘颖来源:《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8年第8期摘要:近年来,中国当代的影视剧创作多数以表现女性成长、塑造女性形象为主。
尤其在现实主义题材的影视剧创作中,常出现以女性为核心要素的情节设计;而描述现实生活中男性生存状况、关注男性情感世界的作品则寥寥无几。
本文以热播剧《老男孩》等为例,分析剧作中性别视角转换的现象及原因。
关键词:性别视角人物角色塑造热播剧如今,关注女性命运已成为时代所倡导的,这可能与长久以来宣扬女权主义、提升女性社会地位、反对传统思想中男权意识的强势地位的强烈诉求有关。
尽管如此,当代影视作品的发展依然彻底逃离不开男性视角,甚至一些以女性形象唱主角的戏也离不开男性形象的映衬和辅助。
这并非偶然,以男权文化为底蕴的大众审美心理和接受视野的存在,是造成女性题材剧作的创作视角由单一向多元转变、男权社会发展关乎女性命运转折、女性觉醒过程中带有男性性格特色等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
一、男性视角下的女性角色塑造一般而言,叙事视角没有性别之分,但随着女性主义思潮的来袭,使得越来越多的剧作家为了构建女性影视作品,做出了男性视角和女性视角的划分。
传统的影视剧题材,往往以男性视角居多,如历史剧《琅琊榜》《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谍战剧《伪装者》《风筝》,军旅剧《深海利剑》《我是特种兵》等,基本以表现男主人公为主,局限在男权文化的视域中,采用男性视角去看待和描写两性关系。
在被局限的男性视域中,男性往往是女性的启蒙者、领导者和拯救者,男性成为故事的绝对主角,控制着影片的叙事结构,女性只在戏中充当辅助角色,带有衬托和依附的功能。
渐渐地,“以男性为中心的叙事对女性形象进行了扭曲和异化,现代社会是一个男性中心思维模式所统治的世界,女性没有自己独立的语言”。
因此,创作者试图颠覆传统,对千百年来男尊女卑、积弱成疾的性别歧视发出挑战和反击,积极倡导女性意识觉醒、价值观念进步,促进女性地位的提升。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电视剧《甄嬛传》中的现代女性意识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电视剧《甄嬛传》中的 现代女性意识王 霞(作者单位:川北医学院)摘 要:电视剧《甄嬛传》是根据流涟紫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大型宫廷电视剧,一经播出便掀起了收视狂潮。
究其原因,是其中反映出来的现代女性意识获得了当代女性的认同感。
因此,本文尝试探究该剧中的现代女性意识。
关键词:女性主义;女性意识;男女平等;自我价值2012年,大型古装宫廷剧《甄嬛传》一经播出便斩获超高收视率,其后,几乎中国的各大卫视都竞相播放,时至今日,其辉煌依然无人能敌。
因此,本文尝试分析该剧如此成功的原因。
1 电视剧《甄嬛传》简介电视剧《甄嬛传》以主人公甄嬛的命运为主线,讲诉了甄嬛从懵懂无知的花季少女到被皇帝选中进入后宫成为妃嫔,历经种种磨难最终斩获成功人生的励志故事。
具体而言,甄嬛和昔年好友沈眉庄一同参加皇帝的选秀,期间遇上了安陵容并结拜为姐妹。
三人机缘巧合,一同入宫为妃。
在入宫后三人受到了当时宫中正得圣宠的华妃娘娘的明枪暗箭。
其时的皇后也对新入宫的三人虎视眈眈。
但皇后此时的最大敌人是华妃,因此,皇后利用甄、沈和安三人,合力搬倒其在宫中的宿敌华妃。
搬倒华妃后,甄嬛圣宠盖过皇后。
于是,皇后各种挑拨离间,使安陵容与甄嬛为敌,还各种陷害甄嬛。
最终,甄嬛主动失宠,寄居甘露寺。
后经历各种波折,甄嬛重回皇宫,利用自己的智慧与胆识搬倒皇后,最终成为皇太后。
2 女性主义理论及其发展历程纵观人类历史,女性始终处于社会中不平等的一方,长久以来,女性都没有权利像男性一样拥有教育权、就业权和选举权。
为争取女性的正当权益,西方国家率先爆发了女权运动。
1791年,法国妇女领袖奥兰普·德古热发表《女权宣言》,标志着女性主义运动的开幕。
其后,美国相继爆发了为妇女争取与男性平等的教育权、就业权和选举权的斗争。
最终,女性主义运动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女性最终获得了与男性平等的权利。
伴随着如火如荼的女性主义运动而来的是女性主义研究的繁荣。
女性主义先锋作家伍尔夫敏锐地察觉到女性在诸多上层领域没有发言权,其著作《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标志着女性主义理论的诞生。
近年来中国大陆电影中的女性漫游叙述——以《过春天》《柔情史》《送我上青云》为例

都市漫游本是属于19世纪巴黎中上阶层男子的活动,但随着都市的发展与市民活力的增加,都市漫游也因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并引发不同诠释。
波德莱尔称都市漫游者为“浪荡子”,这些人面对人群怀着矛盾心理。
“浪荡子”是“如此之深地卷入他们中间,却只为了在轻蔑的一瞥里把他们湮没在忘却中”[1]。
本雅明则认为都市漫游者身处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中,既震惊又陶醉,但实际上也接受着商品的召唤,成为行走的商品,等待着买主。
随着都市漫游作为一种叙述范畴的普泛化,学者伍尔夫(Janet Wolf)犀利地指出,都市漫游是属于男性的活动。
在1900年左右的巴黎,女性中只有妓女、劳工、路过女性和消费者得以在街头行走,其他女性没有自由和闲情逸致在街上漫游;20世纪初女性出现在公共场所的身份不是都市漫游者,而是百货公司的购物者,于是逛街的购物者转身成为被观看和待价而沽的对象,购物者与商品合而为一。
伍尔夫对女性漫游者的理解说明女性都市生活的经验与男性有所不同。
此类体验在近年来中国大陆的一些具有女性主义色彩的电影中有所体现。
这类电影大多“由女性执导,以女性话题为创作视角并且带有明确的女性意识”[2],其不仅在影片内容上反映女性的生活、情感、经历,同时能以女性的立场展示她们在特定时代环境下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和精神处境。
在《过春天》《柔情史》《送我上青云》①三部电影中,女性主要人物并未陷入情节剧里悲情事件与狭小家庭空间的网罗,也不是在街头游荡的被凝视的客体,而是以相对自由的状态,分别从少女、艺术家、知识女性的身份出发,通过都市流动与冒险、日常生活的美学反思、偶遇经验散文化书写来展示其在都市的多元空间中的漫游体验。
这些影片通过漫游叙述描绘着她们的自我、人际关系与生活空间,并且传达出女性对于都市生活的思考。
一、流动青春:青少女的都市冒险就题材而言,讲述青春期少女故事的《过春天》多会被视为青春片。
但不可忽略的是,这部影片出自学院派女性导演之手。
故事发端于16岁少女佩佩的普通愿望——与密友去日本旅行,主线情节在于展示她凭借少女的身份/样貌,当“水客”走私手机,经历深港两城过境的冒险;影片内容涉及少女成长中家庭、友谊、爱情、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复杂体验,展示了“单非少女”这一特殊女性群体的存在与觉醒……少女成长的故事呈现,显然有别于男性的成长轨迹,《过春天》以其自觉的姿态毋庸置疑地带有女性主义底色。
六六电视剧作品中的女性书写——基于《蜗居》、《双面胶》和《王贵与安娜》

在争议极大 的家庭伦理剧《 双面胶》 六 中, 六明显地陷入到如何展现女人情感和树立女人
形 象 的矛 盾 之 中 : 方 面她 渴望 通 过对 真 实 生 一 活 的展 现来 表 达 女人 对 李亚 平 这 种有 着 “ 面 双 胶 ” 质 的 异 性 的 嘲弄 , 一 方 面 她 的文 字 中 特 另 却又 反 映出女 人 同性 问彼此 算计 的丑恶 和歇斯 底里 。尽 管作 品在 被 拍成 电视 剧 的 时候 , 演 导 有 意对 其 悲惨 结 局 进 行 修改 , 作 者 在原 著 中 但 对女 人恨 铁不 成 钢 的心 理仍 然展 露无 疑 。在 两
一
5 — 7
好 的幻 想 , 但却 在 错 误 的 时代 背 景 下遭 遇 了王 贵这样 一个 土气 老实 的 “ 凰 男 ” 最 后 在 平凡 凤 , 的现 实生活 中简单 地 走过 了一 生 。在六 六 电视 剧作 品 中 , 自然 层 面 上 与生 俱 来 的女性 之 美往 往在 社会环 境 的变化 和道德 的夹裹 中褪 去 了原 本 的色 彩 , 众人 麻 木 的生存 方 式 制 约着 这 些个
和 膜拜 情 绪 , 是在 对 男 权 文化 或 隐或 直 的 嘲 而 弄 中 , 无 留情 地拨 开 了女性 自己的痂 口, 希 毫 并 望通 过这 种 自我审 视 的方 式让 女性 找到走 出这 种怪 圈 的突破 口 , 真正 实现 自我价值 。
们拥有性别上 的特殊性 , 但在她们还没有意识
当然 , 某 种 意 义 上 , 女 人 之 间 “ 里 在 对 窝 斗” 的揭 露 , 是 作 者 本 人 对 女 性 价 值 和 意 义 也 的 自省 和反 思 的典 型 表 现 , 思 女人 理想 生 存 反 状 态 和实 际情 况 之 间 的距 离 , 反思 女 性在 身 份
影视制作中的女性导演与性别视角

影视制作中的女性导演与性别视角
在影视制作领域,女性导演的存在为电影和电视剧带来了不同的视角和创作风格。
性别视角在影视作品中的体现,不仅丰富了故事内容,也提升了作品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以下是关于女性导演与性别视角在影视制作中的分析:
1.女性导演的视角:
女性导演往往能够在作品中融入更为细腻、感性和深度的情感描写,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故事更加立体。
女性导演在选题和叙事上可能更注重人性、情感和关系的探讨,为影视作品带来新的议题和视角。
2.性别视角的应用:
在影视作品中,性别视角可以帮助创作者更好地描绘不同性别角色的特点,避免刻板印象,促进性别平等和尊重。
通过性别视角,影视作品可以更加深入地探讨性别议题,如女性权益、性别歧视、家庭角色等,引发社会思考和讨论。
3.女性导演的影响:
女性导演的崛起使得影视行业性别多样性得到提升,为行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创造力。
女性导演的成功案例激励了更多的女性投身于影视制作行业,促进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4.挑战与展望:
尽管女性导演在影视制作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她
们仍然面临着性别歧视、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
未来,随着社会对性别平等意识的提高,以及行业内部对女性导演的认可和重视,女性导演在影视制作中的作用和影响力有望进一步扩大。
综上所述,女性导演与性别视角在影视制作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女性导演的视角和性别视角的应用,影视作品能够更好地展现性别平等、尊重和理解,为观众带来更为丰富和多元的观影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及其 剧情 创作 也呈 现为类 型化 模式 。
在 众 多 类 型 化 剧 种 中 , 情 剧 深 受 我 爱
绝 症 剧 情 模 式 可 以 说 是 悲 情 戏 的
一
教 导 的 结 果 ,是 两 性 间 弱 势 的 体 现 。 正如绝症剧情 中一样 , 症女主角 ( 患 女
性 观 众 角 色 代 入 者 )在 男 主 角 爱 的 呵
剧 作 为 大 众 文 化 的典 型 .从 其 类 型 化
的 剧 情 中 也 可 以 审 视 出 其 女 性 观 众
对 于 女 性 观 众 来 说 ,对 贴 近 现 实
生 活 的 场 景 有 着 比男 性 观 众 更 为 敏
的 心 理 诉 求 . 而 解 析 出女 性 观 众 “ 进 替 代性 满足” 的潜在文化含 义。 后
一
角 身 患绝 症 ,把 死 亡 做 为 爱 情 的终 极
体 验 , 达 到 以 悲 动 人 的 效 果 。 早 在 18 94年 于 国 内 播 出 的 日本 电 视 剧 《 血
备 更强 的忧 患意识 . 中包括对 生命 其
无 常 的 忧 虑 。合 理 夸 张 后 的 绝 症 剧 情
疑 》开创 了此 类 电视剧剧 情 的先河 。
设一 般遵 循两 个原 则 :合理夸 张 ” “ 和
创 作 者 .也 在 观 众 体 验 过 程 中起 到 重 要影 响。
护 下 用 “ 祭 ” 命 的 最 大 代 价 . 成 献 生 完 爱 情 升 华 仪 式 的 最 后 一 礼 。 这 样 的献 祭 行 为 ,很 难 判 定 其 承 受 者 。是 男 主
一
种 替 代 性 满 足 行 为 。大 批 量 生 产 的 韩剧 , 剧 种 和 情 节都 朝 着 类 型 化 的 方 向 发 展 。不 同 类 型 其
的情 节对应着不 同的受众需求 , 并且女性 受众 的替代 性满足行 为也 不是 泛化 的 , 者之 间有 着 二
具 体 而 紧 密的 关联
的 爱 情 片 , 《 月 圣 诞 节 》 的 男 主 如 八 中
人公 。
中 国 心 理 卫 生 协 会 心 理 咨 询 师
刘 宝 峰 认 为 , 性 有 着 一 种 “ 道 者 女 殉 情 结 ” 即盲 目牺 牲 的 精 神 。 在 女 性 主 , 义 者 看 来 ,这 是 女 性 长 期 受 父 权 社 会
国中青年女性观众 的喜爱 。
个 具 体 样 式 ,悲 情 戏 剧 情 的大 纲架 “ 局 预 知 ” 这 两 点 不 仅 制 约 着 剧 情 结 。
按 当代文化批判 的观点 ,大众文
化 样 式 中 的影 视 、 俗 小 说 、 行 音 乐 通 流
等 是 替代 性 满 足 了 大 众 需 求 。那 么 韩
【 键词】 关 电视 剧 创 作 替 代 性 满足
女性视 角
韩 国 影 视 剧 作 为跨 国 流 行 的通 俗 文化 类 型 之 一 ,在 我 国 占 领 了 相 当份 额 的 受众 市 场 。随 着 收 视 率 的 逐 次 攀 高 ,韩 剧 的 产 量 也 年 逾 增 幅 。 按 照 影
视 产 业 阶 段 性 发 展 的 规 律 , 剧 剧 种 韩
韩 剧 中得 绝 症 的大 部 分 都 是 温 柔 善 良
这 使 得 女 性 观 众 在 把 自身 代 入 剧 情 时 自然 流 畅 而 鲜 来自 “ 陌生 化 ” 思 。 反
的女主角 , 蓝 色生 死恋》 如《 中的崔 恩 熙 ,玻璃 鞋》 中的李善 宇 ,天 国的阶 《 《 梯》 中的莲 秀等 , 也有男 主角患上绝症
角 ? 女 主 角 自己 ? 还 是 孤 立 的爱 情 本 身 。 总 之 。女 性 会 习 惯 性 地 想 到 牺 牲 或 被 牺 牲 以 及 有 关 的 种 种 场 景 . 在 并 这 种 “ 己 ” 流 连 迷 醉 , 至 产 生 情 悲 中 乃 绪 抒 发 后 的满 足感 。有 着 这 种 意 识 的 女性 经常成 为 文艺作 品 的塑造 对象 .
Mad l 过 研 究 发 现 .现 代 女 性 具 n ea通
绝 症模 式— — 悲 己忧思
的 发 泄
绝 症 模 式 的剧 情 往 往设 置 男 女 主
典 型 的莫过 于《 花 女》 玛格 丽特 、 茶 的 《 与 黑 》 瑞 那 夫 人 、红 楼 梦 》 林 红 的 《 的 黛玉等等 。 另 外 ,一 般 的剧 情 类 影 视 剧 结 局
[ 张 植 荣 : 中 美 民 族 高 等 教 育 3 ] 《
的 比较 和 借 鉴 》 《 国 地 质 大 学 学 报 ,中
… 静 : 解 决 收 入 分 配 失 衡 不 1夏 《
( 会 科 学 版 )2 0 社 }0 8年 第 6期 [ 艾 尔肯 ・ 麦 尔 、 甫 娟 : 中 4 】 吾 戚 《
显 然 切 合 了女 性 日常 思 绪 中 的 内 容 。
目 了 然 后 观 众 就 会 意 兴 阑 珊 . 绝 而
能 引 起 暴 力 冲 突 , 扰 乱 社 会 正 常 秩
序 , 响我 国民主发展 、 治 稳定 、 影 政 民 族 团结 、 会 和谐。 社
利益 的 充 分 表 达 和 实 现 。谚 参考文献 :
Ac d mi e ae> > ae c D b t >
电视 剧创作 中的女性视 角
◎余 林
【 要】 两年 中 国大陆热播 的韩 国影视 剧 颇为成 功地从 几个层 面对 中 国受 众分类合 击 , 摘 近
成 功 地 捕 捉 了女 性 观 众 的 眼 球 , 其 成 为 收视 主 体 。 从 心 理 学 角度 看 , 看 韩 剧 是 女 性 观 众 的 使 观
一
锐 的感 知力 和更 为细 腻的情 感投 入 。 尽 管 绝 症 模 式 不 常 出 现 在 现 实 生 活 中 , 剧情 创作 者通 过合 理夸 张把死 但 神 的 突 兀 降 临 变 得 理 所 当 然 且 顺 乎 感 受 。 美 国 压 力 管 理 专 家 D bi e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