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名老中医养生秘诀(精)
药王孙思邈勤练养生十三法助长寿,值得看看

药王孙思邈勤练养生十三法助长寿,值得看看社会日益进步,我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殷实,我们不再受温饱问题困扰,越来越多的人把身心健康、延年益寿当成终极目标。
于是,养生的方法也就热门起来。
所谓的养生就是懂得调和阴阳,以保持健康达到延年益寿。
《黄帝内经》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医学观点,明确地指出了身体健康、益寿延年的关键,是懂得和践行养生之道。
孙思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许多博大精深的养生方法,以防病治病达到养生的目的。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健康不仅是指生理上的健康,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健康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要想健康长寿,必须从心理、社会等方面采取干预措施,方能奏效。
那么,哪些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助我们实现身心健康、延年益寿呢?下面列举古今2位名人长寿养生的方法。
药王孙思邈勤练养生十三法助长寿据史料记载,孙思邈活到142岁寿终正寝辞世。
他精通养生之术,提出许多可行的养生方法且能身体力行,年过百岁的他耳不聋眼不花,这套养生方法就是养生十三法,方法步骤如下。
面常洗双手对搓36下,以发热的双手上下扫面。
勤做此法可美容、去皱。
目常运双手掌心互搓36下,用发热的掌心覆盖双眼。
合目,用力睁开,眼珠转圈圈,顺序先从左→上→右→下;再合眼,用力睁开,眼珠转圈,再顺序从右→上→左→下。
以上动作为一组重复3次。
感觉眼睛疲劳就可以做。
勤做此操可明目,治疗近视,缓解眼睛疲劳。
电脑族、玩手机的人尤其适用。
齿常扣慢慢闭嘴,带动扣门齿动作,须轻扣有声,重复动作30-50次。
能防止蛀牙、牙痛和牙齿退行性变等。
漱玉津(口水)口微闭,舌尖伸出齿外,从左→上→下→右贴着颊粘膜慢慢转12圈,将口水咽下去;同法反方向再做一次。
口微闭,舌头在上、下颚面转圈,先从左到右12圈吞口水,口水吞下要有带到丹田的感觉最佳;同法,从右向左再做一次。
二者结合具有强健肠胃之功效。
耳常鼓双手掌覆盖双耳用力向下压,然后放手,自觉“扑”的一声,重复做10下。
此法于每天早晚睡觉前后做,可提高记忆力和听力。
百岁老中医教你养生秘诀

百岁老中医教你八个养生秘诀干祖望,98岁,中国10大名老中医,退休中南海,他能高寿,秘诀就在于他的“童心、蚁食、龟欲、猴行”八字养生法。
1.除了喝酒外,少吃凉菜在古代,人们吃到凉菜,一定是下酒用的,因为无论白酒、黄酒都是温热之物,有凉菜相伴,正好中和。
现代人吃凉菜成了习惯,在我看来倒是不健康的,并不利于肠胃。
2.绝对不吃苦瓜炒鸡蛋中国人的确有爱吃鸡蛋的传统,早上煮鸡蛋,中午西红柿炒蛋,晚上苦瓜炒蛋。
苦瓜性寒,鸡蛋也是寒凉之物,这两者加在一起,非常严重,在我看来就是毒药,奉劝大家千万不要吃。
3.早餐尊崇传统,白粥、油条或者煎鸡蛋吃什么健康,很多人抨击油条不健康,是垃圾食品,我觉得食物没有“美恶”,关键在于适度,白粥、油条、小菜,是中国人的传统,吃着舒服。
煮鸡蛋寒冷,我是不吃的,油煎一下就中和了,所以我是吃煎鸡蛋的。
4.饮食有节道家有个观点,人这一辈子,吃的饭是有定数的,早吃,多吃,你就早完蛋;慢慢吃,悠着点吃,你就能活得长久。
所以我绝对不暴饮暴食。
5.现代人一大病症是不饥不饿饥饿连在一起用多了,大家都分不清楚其本意了。
其实两者有本质差别,“饥”是摄入食物量不足,就是肚子空了,而“饿”是主观感受,是想吃东西的欲望。
频繁的过于强烈的饿的感觉是心水太旺,不觉得饿的状态属于心气不足。
不饥不饿是现代人的通病,尤其是现在的孩子,肚子里面塞满食物,老是处于积食的状态。
他们的肠胃相对满实,口臭、咽喉反复发炎感染、腹胀、不放屁、晚上睡觉蹬被子,甚至磨牙、流口水。
不饥而饿,则是现代肥胖人的常见症状,这些人吃得很饱,但总是感觉饿。
这个病机则在于心火过亢,情绪和情感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内心存在深刻不满足感,以致出现食欲亢进。
中医治疗一般用黄连、栀子等苦寒泄心的药物。
6.早晨不饿吃鸡蛋牛奶,那是毒药很多人问我吃什么有益健康,我说吃什么不重要,怎么吃,什么时候吃才是关键。
不饥不饿时候不吃,哪怕到了吃饭的时候,外界的时钟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生物钟。
名老中医特效秘方:精简处方50方

关注身体过劳信号,谨防“过劳死”。
胃病十种中成药,你该如何选择?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验方十八则
肖友山老大夫针术真传录
公众公开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 推荐给朋友 举报如果您在该网页中发现有色情、暴力、反动等不良内容,请联系我们:
名老中医特效秘方:精简处方50方
白寇仁适量。每次取一粒,放口中含嚼,每日3次。
五代中医救命养生帖7——心 肺疾病 人参白木耳汤,滋润肺部、保护喉咙
五代中医救命养生帖8——人参猪心汤,改善长期性心悸
五代中医救命养生帖9——肺结核亦可食治,生大蒜杀菌力超强
把活蚯蚓洗净放碗内,撒上白糖,盖严碗口半日蚯蚓就化成水,用其水每日涂四至五次。
34、贫血:河南名医
胎盘(小孩胞衣)6个,放阴凉处自干用瓦片焙黄研沫。每日二次,每次3克开水冲服(特效)
35、肥胖症:河南名医
1、身上痒:河南名医:申金太
用荆芥熬水洗患处,两次除根。
2、尿床:洛阳名医:路三军
鸡肠子四服,洗净用新瓦焙干研沫开水冲服,日服两次,每次二钱,七天即愈。
44、青春痘:河南名医
白艿30克、盐10克。每天用上药泡水2小时外用,搽患处。
45、戒烟、戒酒法:河南名医
用南瓜秧焙干研面冲水当茶喝,至不想吸为止(戒烟)。马在出汗时,刮下25克马汗,用500克开水搅拌均喝下(戒酒)。
29、立止鼻血:银川市名医:马海民
用头发烧成灰,吸入鼻孔,可立止,男用母发,女用父发。
30、立止刀伤出血:乌鲁木齐市医师:任万胜
鸡毛灰涂患处,立止流血,并不感染。
3、冻疮:东北传方
用麻雀脑子治冻疮,涂抹患处特效。
10位国医大师的长寿秘方

10位国医大师的长寿秘方作者:来源:《养生大世界》2015年第05期中医不仅是医术,更是医道,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生产生活、疾病斗争中总结出来的瑰宝。
国医大师们传承中华国粹,并运用中医于生活中,使中医健康发展。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国医大师的长寿秘方。
邓铁涛(95岁,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长寿秘方:一是不争名不争利,心态上凡事顺其自然。
二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三是要运动,每天早上打八段锦。
他推荐,“我冲凉有个秘方,冷热水交替,是相对的冷热交替。
这样血管的收缩扩张就像是做了一次血管按摩一样。
”朱良春(94岁,江苏名中医,擅用虫药治肿瘤)长寿秘方:60年长期坚持吃一种“养生粥”,所用材料:绿豆50克、薏仁50克、莲子50克、扁豆50克、大枣30克、枸杞10克、黄芪250克(普通人每天30克就可以了)。
做法:将前五类洗净入砂锅,加入黄芪水,急火煮沸后慢火炖40分钟,加入枸杞一起再煮10分钟。
每天取五分之一,早饭前和晚上各吃一半。
颜德馨(91岁,上海中医领袖,气血“衡法”大家)长寿秘方:人体的长寿与衰老均与气血相关。
气血流畅、循环周身,则脏腑和调、健康长寿。
“我吃的膏方主要是一些健脾、补气、活血的药物,不外乎红花、桃仁等。
提倡每天早上空腹用开水冲服,不主张一天服两次。
”颜老说。
陆广莘(84岁,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中医理论大家)长寿秘方:吃东西要细嚼慢咽,有时候一个鸡蛋能吃上半天。
陆老常说:“要带着一种享受的态度去吃东西。
”他每天都会吃两个鸡蛋,他认为鸡蛋里含有大量的卵磷脂,能够抗衰老。
每天早起,陆老都会用手搓耳朵、揉肚子,让经脉血液流动畅顺。
习惯晚上睡前泡脚,能让自己休息更好。
路志正(91岁,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首都国医名师”)长寿秘方:枣、红糖养生效果很好,但生姜只能早上吃切忌晚上吃。
陆老习惯早上搓脸和晚上睡前沐足,晚上沐足有助于把血引下来,让大脑容易进入睡眠状态。
周仲瑛(84岁,南京中医药大学前任院长)长寿秘方:周老每周5个半天给人看病,对他来说,一辈子最大的快乐就是给患者看病。
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经验精选

一,治阳痿方一(古康德拟方):麻雀12只,地龙40克,蜈蚣(干品,下同)20条,淫羊藿50克。
分别研细末(麻雀去毛及内脏、焙干),混匀,分为40包,每次1包,每日2次,以米酒冲服。
20天为1个疗程。
本方治疗阳痿患者10余例,治愈率98%,总有效率100%。
方二(李保安拟方):淫羊藿、蛇床子、阳起石、菟丝子各15克,黄芪、枸杞子各20克,益智仁10克,蜈蚣10条,海狗肾1具,黄酒、白酒各500克。
诸药投入酒中浸泡10天后,每日早晚各饮服1次,每次25克,20天为1个疗程。
采用本方治疗阳痿患者24例,1~3个疗程治愈率95.8%。
二、治遗精、血精方一(胡达坤拟方):刺猬皮100克,焙干、研细末,分为7包,每日1包,以甜酒汁冲服。
采用本方治疗遗精患者11例,均获痊愈。
方二(范立金拟方):生蒲黄70克,滑石粉、栀子(炒)、当归、生地、木通、赤茯苓、生甘草各30克。
诸药共研细末,水煎连渣饮服,1日3次。
尿急尿频缓解后即去当归、生地、赤茯苓、木通、甘草。
采用本方治疗血精患者13例,7~13天全部痊愈。
三、治不射精方一(倪国新、张丽拟方):党参、麦冬、远志(制)、酸枣仁(炒)、天冬、茯苓、五味子各10克,合欢、甘草各15克。
水煎20分钟,取药汁250毫升,日服2次。
采用本方治疗少年时期遗尿引起的不射精症患者120例,治愈率85.8%。
方二(郑锡海、范玉华拟方):柴胡、香附、枳实各10克,甘草6克,白芍、牛膝各12克。
水煎服,1日1剂。
采用本方治疗功能性不射精患者46例,均获满意疗效。
四、治不育症方一(杨光伦拟方):熟地、淫羊藿、韭菜子各30克,白术、枸杞子、山萸肉、蛇床子各15克,当归12克,杜仲(炒)、仙茅、巴戟、肉苁蓉各10克,熟附子、肉桂各6克。
水煎30分钟取药汁250毫升,日分3次服。
20日为1个疗程。
采用本方治疗不育症患者28例,治愈率82%,总有效率93%。
方二(房金拟方):熟地黄、菟丝子各20克,淫羊藿、党参、枸杞子、淮山药各15克,仙茅12克,鹿角胶、紫河车各6克。
老中医:霜降养生三秘诀

霜降养生三秘诀
1. 中脘穴:补虚益气
按摩方式:拇指指腹进行点按,力度适中便可,按压10秒松开,以此反复,每日10分钟左右即可。
作用:调节胃肠道能力,促进经气运行的功效
2.公孙穴:健脾益胃
按摩方式:拇指指腹稍稍用力按压,每日按摩2次,每次5分钟左右。
作用:温补脾阳,健脾益胃,缓解腹痛、腹泻、胃痛、呕吐等胃肠不适,还可缓解女性痛经。
3.风池穴:疏通气血
按摩方式:用拇指和食指分别置于风池穴处,揉捏半分钟左右,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作用:秋冬换季时,我们常常会感冒鼻塞,按揉此穴可缓解鼻塞流涕、头痛眩晕,也能改善颈项强痛、落枕等症。
常见的中医养生方法(5篇)

常见的中医养生方法(5篇)中医补肾养生方法篇一1、参元汤:人参(或西洋参)功用益气健脾,桂圆肉功用养血安神;以人参6g加桂圆肉10枚,共煮内服,对慢性肾功用不全病人贫血、心悸怔忡者,有养血安神之成效。
2、参枣汤:人参(或西洋参)功用益气健脾,红枣功用健脾和胃,以人参6g加红枣6枚,共煮内服。
对慢性肾功用不全病人贫血者,有提高血红蛋白作用。
3、山药小米粥:小米、大枣、赤小豆、山药(鲜)各过量,加水共煮成粥,熬时加过量食碱,经常服用,慢性肾功用衰竭病人贫血服用,有健脾利水、和胃养血的成效。
板栗补肾板栗无论是配菜还是单吃,在我国南方地域随处可见。
它含有少量的淀粉和丰厚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性味甘温,能厚肠胃、补肾气,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消肿等成效。
适用于肾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小便多和脾虚寒惹起的慢性腹泻,也能强筋健体。
从食物的药性来看,栗子性味甘,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的成效。
唐代著名医学巨匠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著作“栗为肾之果肾病肾虚者常食效果显,肾为生命之源肾健则短命也”。
板栗配鸡肉,补肾虚、益脾胃,适宜于肾虚人群食用,也是一般安康人强身健体的美味佳肴。
制造方法:1、取整只鸡,切块。
2、预备半斤生栗子,煮点热水,栗子放出来泡一会儿,皮很快就上去了。
3、姜切片,4个蒜瓣,5个小葱打结,还要几个八角。
做法:1、锅里先放往常炒菜2倍的油,6成热时把鸡块放出来炒一会儿,皮皱起来就盛出来。
2、锅里的油可以直接把姜、蒜,还有花椒炒香,然后放鸡肉,接着放一点料酒,再放酱油,炒一炒,放水刚好盖住鸡肉就可以了,这下放盐葱结、八角、花椒粉,大火煮开,关小火炖10分钟,再把栗子放出来,再炖15分钟左右,放点鸡精,出锅。
儿童中医养生方法篇二儿童的身体从小都必须要养好,这样对孩子来说才是负责,而儿童有很多从小的身体都很虚弱,长期下来对孩子的身体来说影响也是很大的,儿童的身体在做护理和养生的时候可以采用中医保健的方式来养生,中医养生是有提高身体免疫的效果,而孩子很多疾病都是可以选择中药来治疗的,那么儿童中药养生方法有哪些?捏脊(1)位置:背脊正中,督脉两侧的大椎至尾骨末端处。
田从豁养生秘笈

国家级名老中医田从豁老先生的养生秘诀(精编)1、做人原则:豁达、潇洒、宽容、厚道;永远平等待人,谦虚谨慎、日久见人心;人多大,心多大,要宽容仁厚。
人要宽宏大量,看得开、忍得住、放得下,无欲保健康。
要有上进心,但不能有过度奢望。
田老平时为人处世得让一步是一步,不动气、少动气,不发脾气,允许别人发表不同意见。
田老经常说,不要从个人角度思考太多问题,凭良心爱心做事,不计较小事,得过且过,不做不该做的事。
在职务升迁、荣益享有、福利分配等各种问题上田老从不计较,不与人争执。
2、每日坚持习练静气功:静守丹田、静坐守一、意守丹田。
练功中要求掌握气之运行,令气从督脉入四肢出体外,做到了无师自通,运气自如。
当临床工作疲劳时,田老总是抓紧时间片刻闭目养神,很快入静,令气通经络,使全身得以放松恢复体力。
3、多劳作喜交友,爱好广多涉猎生命在于运动。
田老平素喜好各种活动。
70岁之前出门开会常骑自行车前往,或干脆以步代车。
早晚经常外出散步,做操运动。
空闲时间进行多种劳作:家中3-4平方米的阳台是田老的花房,种植着十余种花卉草木。
田老数十年如一日每天坚持读书看报,至今仍随时关注国内外动态。
近两年田老又掌握了上网知识,通过互联网更加开阔了眼界。
田老还喜欢旅游、交友、书法和收藏,在自娱自乐之时,陶冶性情,忘去烦恼,消除疲劳。
在习练书法时,同时也练习了臂力、腕力。
田老素低调行事,不善张扬,谦虚随和,一生交友无数。
4、少吸烟不贪杯,饮食有度多样化田老偶尔吸上1-2支烟以提神。
田老不善饮酒,从不贪杯。
平素喜食红薯、大枣、花生、干果、栗子、多种杂粮及蔬菜。
即使现在年届八旬,仍对五谷杂粮情有独钟,到田老家串门,您将能看到田老手持小磨转盘缓慢均匀地研磨各种杂粮,之后将制成的杂合面加工成面条、烙饼等食品食用。
田老始终坚守不贪食、不过饱的饮食原则,他常说:“八成饱、睡得好”。
一般晚餐仅进食粥类稀食。
喜食各种鱼类是田老一大特点,平素荤油吃得很少,其体型多年保持无大变化,也得益于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名老中医养生秘诀
据史书记载,为了求长生不老术,当年秦始皇曾泰山求仙,晋人曾炼服丹药,但终成千古笑料。
在懂得了“健康是金”这一真谛的社会,怎样才能健康长寿,又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追求。
早春二月,在柳丝飘拂的金水河畔,我们就这一话题请教了常在河边散步的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五位德高望重的名老中医,看看他们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家庭和睦身安康
今年94岁的全国名老中医杨友鹤说到养生,他说自己从不刻意去追求什么。
他的观点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只要自身的免疫系统不被破坏,病邪就不容易侵入。
所以他一般不用什么补药,偶有感冒咳嗽,就自己开点汤药调整一下,保持机体气血平衡。
他家中备有一种叫“三解汤”的茶饮,里面有冰糖、茶叶和少许舂成瓣的绿豆,他与老伴常年服用,很少感冒。
杨老有一个幸福安乐的家,老伴郭玉霞小他10岁。
他耳不聋眼不花,性情温和,在医院工作一辈子从没与人红过脸。
杨老上班,郭玉霞送他到楼下。
有时病人多,杨老下不了班。
一过12点半,老伴会到诊室去接他。
提起相濡以沫一生的老伴,杨老总是充满感激地说:“没有她,我早见马克思了。
”杨老的五个女儿早已嫁人,但她们的孝心随着二老的年龄增大也在一天天增加。
近两年,女儿女婿们主动将
原来每周日轮流回家照顾二老改为每天回家值班。
中国有句古话叫“阖家欢,老人安”。
和睦欢乐的家庭给杨老的晚年带来了憩养心性的稳定内环境,如今杨老除了有点心肌缺血,别无他恙。
交谈中,笔者深深感慨,人人在求长寿秘诀,其实秘诀就在自己身边: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当为秘诀之首。
养生三宝“精气神”
同杨老一样,王瑞麟为1963年卫生部命名的全国名老老医。
他说自己53岁那年发现冠心病合并心房纤颤,心率每分钟300多次,血压200/120mmHg。
住院131天,几次因服用地高辛过量中毒昏迷被抢救。
之后,他想起16岁时父亲让他练的“摄生功”。
其父练摄生功活到97岁,60岁时又长出满口新牙。
父亲“摄生功”的核心是调动内因(即自身的免疫力,认为内因强,五脏六腑功能就好。
他说,药物只能增加心脏的惰性,既然几次经抢救不死,说明自己的心功能还好,不一定非用药物维持,就提出停药出院。
这30多年里,王老不再用药,一步步走出家门,将自己融入大自然中,并在父亲摄生功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自己的养生三宝。
他的观点是,“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
”认为通过“精气神”的修炼可以增强体质,适应大自然,抵御外邪,防治疾病。
他每天以舌抵上腭、叩齿、吞咽津液等方法练精;以很随意的细长均匀的呼吸,加意念引导练气;以洞悉世态的空灵心态养神,身体一天天强健起来。
如今他原有的疾病基本消失,每天在户外散步五六个小时,大冬天也不间断。
闻鸡起舞不倦怠
国医堂74岁的主任医师李普看上去有点拘谨,但谈起他的专业,他还是禁不住笑了——原来,他也曾是位肝病病人。
他说自己1970年就患上了脂肪肝,单项转氨酶明显升高。
从那时起,他开始了闻鸡起舞、打拳练剑的生活,风雨无阻,坚持到今。
如今他体重70kg ,脂肪肝早好了,但仍坚持每天早上5点起床,骑车到广场锻炼两个小时。
他很喜欢骑车的感觉,说让风吹着,头脑感到清爽。
李普的观点是,人体自身有着强大的代偿和修复功能,做为,只能帮助病人恢复增强这方面的功能,适当运动就是一种最好的自我疗法。
他用通俗的语言说:“马达要开,人要活动。
不要一有病就躺在床上。
…久卧伤气‟,即便是正常人,躺三天起来也会眼前发黑。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最好的运动是步行,走不动可以骑车,骑不动可拿着乘车证坐公交车绕城转。
中医讲,“胃喜降”,这样颠颠可促使胃
肠内容物往下排,防止便秘,增强消化吸收功能。
当然,也不能劳累,要量力而行。
忆苦思甜家常饭
全国名老中医崔公让教授熟练地敲打着键盘,作为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委员会主任委员,他正在积极筹备该学会下月将要在郑州举办的学术交流会。
他的手提电脑里储存着他自制的多媒体幻灯教学片和上百万字的资料。
讲到养生秘诀,面色红润的崔公让风趣地说:只有一条,那就是一年360天,天天忆苦思甜。
他用上世纪60年代“忆苦思甜”一词,表明自己清谈的饮食习惯。
他喜好豆卷馍、黑窝头和杂面条这类农家饭。
杂面条是由绿豆、豌豆、黄豆、小豆、扁豆等8种杂粮磨成面后,老伴亲手擀的。
还有一种在他们老家叫做“懒豆腐”的饭,那是农村过荒年时吃的。
将白菜帮子洗净切碎,与磨好的很稠的豆浆豆渣一起煮。
煮熟后用葱花炒着吃。
对老伴做的“懒豆腐”,他的评价非常好。
这两年,他每周都要吃两三次,每次一两碗,既当菜又当饭,结果把脂肪肝给吃好了。
当然,他并不是素食主义者。
他每周要吃两三次瘦肉,还保持着每天喝牛奶的习惯。
工作玩乐两不误
人们印象中的老中医大都刻板慎微,难得有会玩的。
但全国名老中医王旭却属于那种能干又会玩的人。
他每天早上4点钟起床,用五笔型输入法打字,整理他祖父和父亲的临床经验。
他说,整理家传医术是他的责无旁贷的义务,如今已编纂出版4部。
王旭是个很有品味的人。
走进他的家,你首先看到的是“医缘居”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那是他自己写的。
满屋的根雕、石头就像他本人一样透着质朴和灵性。
这些大多是他自制或从各地捡来的,每件东西他都能讲出故事来。
比如阳台上那头回首张望栩栩如生的梅花鹿,就是他在市里美化环境时刨出的树根,经过去皮修整,上清漆涂金粉做成的根雕。
他常趁外出开会和旅游的机会寻找奇石。
最令他满意的是一块灵芝样的朱红色石头,那是他从西双版纳捡回的。
还有一块在大连海滨捡来的灰色的石头,那上面隐约显现着“山亚云”三个白字。
他用这三个字编了一个谦和的故事,经常讲给客人听。
他说自己闲不住,工作是玩,玩也是工作,工作累了看看这些石头,心情格外舒畅。
有研究表明,广泛的兴趣可促使老年人脑细胞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延缓大脑的衰老。
大概因这个原因,67岁的王旭丝毫看不出老态,保持着年轻人一样的生命活力。
每个人的一生都有一条鲜明的曲线.经历了青少年时期的拼搏,中年的磨难,到了晚年,应当是波澜不兴的宁静祥和.这五位老中医在养生方面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他们都很少用药,重视气血和畅,保持和调动机体自身的免疫修复功能.二是他们都有一个和睦幸福的家,一个健康的内心世界.世事干扰对于他们来说,如风过疏竹,雁过寒潭."事来心始视,事去心随空",这种心境是需要经过多年的修炼才能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