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安全管理办法

学生心理安全管理办法

1.高度重视特殊学生情况摸排,特殊学生采取暗中安排学生跟踪保护制度,家长了解情况,并签字。

检查手腕,询问家庭情况,是否离异、留守,托管情况,人际交往,朋友多不多,有没有知心人,以前有没有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2.教师规范教育行为。

要考虑学生承受力,不能有任何侮辱性语言,不要在班上念全部成绩,不准公布全部成绩。不能当着全班的面用成绩打击孩子,没考好可以单独找学生谈话,谈话结束一定是要让学生开开心心离开,信心满满离开,觉得我是有希望的,老师是要帮助我的。要让学生永远生活在希望之中,老师要为孩子描绘未来的美好,人生的美好。老师要学习《非暴力沟通》,要学习正面和负面反馈,并人人考试过关。

3.建立知心人制度。

每个孩子至少找到三个知心人,并填写下来,要记得知心人的电话号码。其中必须要有一个是班上的科任老师或班主任。有什么困难,心事,需要支持的难题,可以随时给知心人递秘密纸条。知心人老师发现情况及时通报班主任,并主动解决孩子的难题,若有困难不知如何安抚应对,可以寻求心理学教师,年级管理组或者领导帮助。政治课交往一章提前上,要教孩子正确处理人际交往的问题。知心人要每月至少一次主动和每一个愿意把你当知心人的孩子交流,一起散步,聊天等。

4.重视微德育课,加强心理疏导,抗挫折教育,问题处理教育。

告诉学生学校有心理咨询室,有问题,要自救。寻求专业帮助,是最明智的做法,这不是弱小,反而是强大的表现。教会孩子在心中的红灯亮起的时候该如何解决。做任何重大决定前,先求助知心人,一个不行,两个,一次不行,两次。给自己设立一个急救人,可以是知心人。建议恰当时候给孩子们观看《头脑特工队》,也可以播放一些励志,心理短片,或者美丽中国,舌尖上的中国等美好的影视作品。

5.特别关注女生行动。

确保每个班有女性教师对女生进行关心,如果正副班主任都是男老师,要指

定女老师负责了解学生情况和心理。

6.高度重视体育活动。

特别是女孩子,特殊孩子,每天要达到一定的运动量,运动是预防和治疗抑郁的良药。

7.班主任要特别细心批改心连心本。

真正对待和解决孩子问题,有问题必回复,不要以为是小事情,不在意,孩子的世界里,没有小事,对与他们来说,世界太小,见得太少,鸡毛蒜皮就是天大的事情。说不定里边的一个细节,就是他的求救信号。

8.生活老师要提高管理能力。

只要孩子回寝室,就是责任时间,就要高度关注异常表现,巡查每间寝室,主动关心孩子的心理状态,情绪状态。到关灯之后,门口听听有无异常动静。

9.实行寝室长报告制度。

每周必须开寝室长会,了解寝室动向,了解寝室异常行为,班主任不能成为那个“最后知道的”。

10.坚持写感恩日记。

记录下那些美好的,温暖的,值得感恩的事情,可以写感恩卡片也可以在微德育时间当众表达感激。(时间自己定,也可以是下晚自习前5分钟)

学生心理安全管理办法

学生心理安全管理办法 1.高度重视特殊学生情况摸排,特殊学生采取暗中安排学生跟踪保护制度,家长了解情况,并签字。 检查手腕,询问家庭情况,是否离异、留守,托管情况,人际交往,朋友多不多,有没有知心人,以前有没有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2.教师规范教育行为。 要考虑学生承受力,不能有任何侮辱性语言,不要在班上念全部成绩,不准公布全部成绩。不能当着全班的面用成绩打击孩子,没考好可以单独找学生谈话,谈话结束一定是要让学生开开心心离开,信心满满离开,觉得我是有希望的,老师是要帮助我的。要让学生永远生活在希望之中,老师要为孩子描绘未来的美好,人生的美好。老师要学习《非暴力沟通》,要学习正面和负面反馈,并人人考试过关。 3.建立知心人制度。 每个孩子至少找到三个知心人,并填写下来,要记得知心人的电话号码。其中必须要有一个是班上的科任老师或班主任。有什么困难,心事,需要支持的难题,可以随时给知心人递秘密纸条。知心人老师发现情况及时通报班主任,并主动解决孩子的难题,若有困难不知如何安抚应对,可以寻求心理学教师,年级管理组或者领导帮助。政治课交往一章提前上,要教孩子正确处理人际交往的问题。知心人要每月至少一次主动和每一个愿意把你当知心人的孩子交流,一起散步,聊天等。 4.重视微德育课,加强心理疏导,抗挫折教育,问题处理教育。 告诉学生学校有心理咨询室,有问题,要自救。寻求专业帮助,是最明智的做法,这不是弱小,反而是强大的表现。教会孩子在心中的红灯亮起的时候该如何解决。做任何重大决定前,先求助知心人,一个不行,两个,一次不行,两次。给自己设立一个急救人,可以是知心人。建议恰当时候给孩子们观看《头脑特工队》,也可以播放一些励志,心理短片,或者美丽中国,舌尖上的中国等美好的影视作品。 5.特别关注女生行动。 确保每个班有女性教师对女生进行关心,如果正副班主任都是男老师,要指

心理科安全管理十项规定

心理科安全管理十项规定 第一条:严格保密 1. 所有心理科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对用户信息、研究内容、评估结果等进行妥善保管,不得泄露、传播。 第二条:合法合规 1. 心理科工作必须依法开展,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不得从事非法活动,不得伤害用户权益。 第三条:诚信守约 1. 心理科工作人员必须恪守职业道德,与用户建立诚信的合作关系,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不得对用户进行欺骗。 第四条:保障用户权益

1. 心理科工作人员必须尊重用户的个人隐私和权益,保护用户 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滥用或盗用。 第五条:专业素养 1. 心理科工作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保持心理学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 第六条:风险评估 1. 心理科工作人员在进行任何评估、诊断、治疗等工作前,必 须进行风险评估,确保用户的身心健康和安全不受伤害。 第七条:持续研究 1. 心理科工作人员应定期参加国家和地区组织的培训、学术会议,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第八条:团队合作

1. 心理科工作人员应积极配合团队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 帮助,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第九条:用户参与 1. 心理科工作人员应尊重用户的意愿和选择,倾听用户的声音,与用户一起制定心理治疗计划,实现共同治疗目标。 第十条:信息安全 1. 心理科工作人员应保护用户数据的安全,建立健全的信息管 理体系,防止用户信息被不恰当使用或泄漏。 以上是心理科安全管理的十项规定,所有工作人员都要严格遵守。在工作中,我们要始终尊重用户的权益,保护用户的隐私和个 人信息安全,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 文档字数:278字

学校心理安全工作管理制度

学校心理安全工作管理制度 学校心理安全工作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学校师生的心理安全,维护正常的学习、教 育秩序,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学校心理安全工作应遵循法律法规、教育部门相关规定,配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同时也应充分尊重师生的权益,关注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支持。 第三条心理安全工作应由学校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相应的组织、协调、监督工作。 第四条学校要建立健全心理安全工作的宣传机制,加强师生 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安全意识。 第五条学校要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咨询服务体系,通过建设心 理辅导中心等设施,提供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与服务。 第六条学校要加强对师生心理安全工作的培训,提高相关工 作人员心理安全工作能力。 第二章心理安全宣传教育 第七条学校要定期举办心理安全教育宣传活动,开展丰富多

样的宣传方式,增强学生的心理安全意识和心理韧性。 第八条学校要制作宣传资料,并将其张贴在校园的突出位置,以提醒师生关注和重视心理安全。 第九条学校要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开展心理安全讲座,通过 现场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增强师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了解。 第十条学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培养 学生的情绪管理、解决问题和适应能力。 第三章学生心理咨询服务 第十一条学校要建立心理辅导中心或心理咨询室,并配备专 业的心理咨询师,提供学生心理咨询服务。 第十二条学生可以自愿或经教师、班主任或家长推荐进行心 理咨询,并享受一定的保密权。 第十三条心理咨询师应保持良好的学生心理咨询记录,咨询 过程中应坚守职业操守,尊重学生隐私。 第十四条学校要加强师生心理健康的宣传教育,让学生了解 心理咨询的重要性和效果,鼓励学生主动寻求心理咨询服务。 第四章教职工心理安全保障

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安全管理制度

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安全管理制度 为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制定了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安全管理制度。以下是该制度的主要内容: 1.加强组织管理。 为了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学校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并配齐配强专业人员。政教处要具体负责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包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普测和心理健康筛查工作,以及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此外,学校还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职员工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并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要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同时,在常规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也要渗入心理辅导的内容。此外,学校还要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让班主任、学科教师等共同参与到心理健康工作中。

3.进行心理健康普测和筛查。 学校要定期对学生进行全员心理健康普测,对重点群体进行心理健康筛查,将获得的学生信息及时进行整理分析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由专人保管。此外,学校还要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访谈室、心理问题信箱等,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并采用一些心理治疗的简易方法对症下药。 4.做好心理健康疏导。 对排查发现的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学校要及时介入,做好心理疏导。同时,学校和教师要对摸排的涉及学生隐私的信息严加保密,不得把学生家长或学生声明的保密信息告知任何人。任何由此产生的意外和侵权,由相关责任人承担责任。 2.对于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需要加强管理并与家长进 行充分沟通,详细了解学生的情况。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应特别关注和照顾这些学生,根据教育内容妥善安排他们的研究强度和进度,确保不会因为过度的研究而导致身体健康问题的发生。同时,遇到突发状况要及时处置。

学生心理安全工作措施

学生心理安全工作措施 学生心理安全工作措施 引言: 在当今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心理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一大挑战。心理安全,指的是学生在学校环境中感到被接受、受到尊重和关爱,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观点和需求,不会受到歧视、嘲笑、恶意插足以及其他不友善行为所伤害。学校在保障学生心理安全方面应采取一系列工作措施,以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健康的心理发展。 一、教师培训 教师是学生心理安全工作的关键人物,他们直接与学生接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重要的影响。因此,学校应为教师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机会。这包括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以及如何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的培训。教师在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基础上,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走向健康的心理发展道路,并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 二、班级建设 班级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心理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环境。学校应重视班级建设,为每个班级指定一位专门负责班级管理和心理安全的班主任。班主任要积极关心学生的学

习和生活情况,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及时发现学生的困扰和问题,并提供帮助和支持。另外,学校还可以组织班级活动、讨论班风班纪等,培养班级团结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心理咨询服务 为了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可以聘请资深心理咨询师,提供个别心理咨询和小组心理辅导服务。学生可以在咨询师的指导下,探索自己的问题和困扰,倾诉和释放自己的情绪,获取适当的解决方案。此外,学校还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加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 四、家校合作 学生的家庭环境对其心理健康影响巨大,家校合作对学生心理安全工作至关重要。学校可以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共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学校还可以组织家长会议、家庭访问等活动,增进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共同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 五、创建和谐校园文化 学校应积极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营造积极向上、友善关爱的氛围。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主题活动,如心理健康周、友善行动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同时,学校还可以制定相关制度和规

学生心理干预措施方案

学生心理干预措施方案 第一节:引言 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更好地关爱学生并保障其全面发展,学生心理干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探讨学生心理干预的重要性、主要措施和实施方法。 第二节:了解学生心理问题 在制定干预措施之前,首先要了解学生心理问题的类型和表现。常见的学生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抑郁、压力、适应能力不足等。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家长及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应及时观察和了解学生的情绪和行为变化,以便在发现问题时及时干预。 第三节:提供安全的学习环境 提供安全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心理干预的重要一环。学校和家庭都需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环境和个人安全。学校可以加强校园安全措施,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培养学生的应急意识和防范能力。家庭则要关注孩子的安全,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保持亲子关系的稳定和亲密。 第四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课外时间可以开展心理辅导和培训活动,以提高学生的情感管理和应对能力。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心理健康专家进行讲座,提供相关咨询服务,拓宽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和资源。 第五节: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是有效跟踪干预效果并提供针对性帮助的重要手段。学 校可以建立学生个人心理档案,记录学生的心理评估结果、干预情况、反馈信息等,这样便于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及问题,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和进一步的跟踪服务。 第六节:发现与沟通 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是干预的前提。教师、家长和同学应培养观察力,关注 学生的情感变化和行为异常。一旦发现问题,要勇于与学生沟通,倾听他们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困惑和痛苦。沟通的方式应友善、尊重,并注重保护学生的隐私和自尊。 第七节:提供适当支持 在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后,提供适当的支持是有效干预的核心。支持包括情感上 的陪伴、理解和鼓励,也包括实质性的帮助和指导。在学校中,可以设立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派驻专业人员提供个案辅导和团体培训,以及学业辅导和升学指导等。 第八节: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心理干预的重要目标之一。学校和家庭要帮助 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和自尊,培养积极的心态和运用有效的应对策略。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的兴趣和自信心。 第九节:关注个别需求 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需求和个性特点,因此干预措施也应因人而异。学校 和家庭可以建立学生个别化辅导机制,提供个体化的关注和支持。在实施干预措施前,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制定个性化的目标和方案。 第十节:加强家校合作

特异体质、特殊疾病和心理异常学生的管理办法

特异体质、特殊疾病和心理异常学生的管 理办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湖南省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办法条例》等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我们制定了特异体质、特殊疾病和心理偏差学生管理办法,以加强对这些学生的管理,有效预防和减少学生人身伤害或其他事故,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一、管理领导小组: 管理领导小组由XXX担任组长,XXX担任副组长,XXX、XXX、XXX、XXX、XXX、XXX各班班主任作为组员。 二、基本定义:

特异体质是指体质状况不同于常人,例如对药物、食物、油漆、花粉过敏等。通常分为过敏体质和变态反应。特殊疾病是指非危及生命的恶性病变,包括心脏病、脑血管疾病、轻微脑中风、癫痫、血液系统疾病等。心理偏差是在大脑生理生化功能障碍和人与客观现实关系失调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客观现实的歪曲的反映。 三、有关法规: 一)《湖南省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办法条例》 根据第十三条,中小学校应及时告知学生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协助采取相应措施,一旦发现学生擅自离校、旷课、重大生理心理异常等可能导致人身伤害事故的情况。根据第十六条,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考察、社会实践和其他集体活动时,应注意学生的生理、心理状况,并采取安全措施。对已知有特异体质或疾病的学生,应特殊照顾。学校组织校外活动需要租用交通工具时,出租方应提供驾驶员驾驶资格和交通工具的合法有效证件。中小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对抗性体育活动前,应提出安全要求,并采取防护措施。根据第二十条,中小

学校学生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制止学生携带凶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物品入学;做好学生上学、放学的安全工作;学生有不良行为时,应告知学校;学生有特异体质时,应向学校提供书面诊断证明或书面报告。提倡中小学校学生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为学生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二)《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 第三十七条规定,监护人应当及时告知学校被监护人的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异常心理状况。学校对已知的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异常心理状况的学生,应当给予适当关注和照顾。如果学生的生理或心理状况异常,不适宜在校研究,监护人应安排治疗和休养。 学校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九条第七款规定,如果学校知道或应当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特定疾病,但未予以必要的注意,则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第十条第三款规定,如果学生或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特定疾病,但未告知学校,导致学生伤害事故,学生或未成年学生监护人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学生心理健康安全

学生心理健康安全 一、学生心理健康安全的概念和意义 学生心理健康安全是指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交等各方面的活动中,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身体健康,避免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伤害。它 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学生心理健 康安全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 和发展。 二、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安全的因素 1.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很大影响。家长对孩子是否关爱、支持、尊重以及家庭是否和谐稳定等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2.同龄关系:同龄人之间相互比较,存在竞争和排斥现象,这些都会给学生带来压力和困扰。 3.学习压力:高强度、高负荷的课业压力会让学生产生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 4.网络游戏:沉迷于网络游戏会导致身体和心理上的健康问题,影响学

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5.心理疾病:一些学生可能患有各种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等,需要得到及时的治疗和关注。 三、如何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安全 1.家庭教育:家长应该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提供温暖、支持和鼓励。 2.学校教育:学校应该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供咨询服务和辅导支持。 3.社会关注: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安全问题的关注和支持,提供必要的帮助和资源。 4.个人自我调节:学生自己也需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变化,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压力和负面情绪。 四、如何预防学生在校园内发生安全事件 1.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安全意识教育,让他们知道如何避免危险和应对突发事件。

2.加强校园安保措施:学校应该加强校园安保措施,加强门禁管理、巡逻检查等工作。 3.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责任和义务,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问题。 4.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学校应该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及时获取有关安全问题的信息和资源。 五、结语 学生心理健康安全是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教育工作者、家长以及整个社会都应该共同关注和支持学生心理健康安全问题,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学生心理健康安全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安全教育 一、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是指个人对自己身心特征的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在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自我认知至关重要。通过良好的自我认知,学生能够建立自信和自尊,有效地应对自卑情绪。以下是一些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知的建议: 1. 定期进行自我反思:让学生经常思考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鼓励学生接受自己的错误和缺点,并努力改进,而非完美主义。 3. 培养自我意识:学会倾听内心声音,了解自己的喜好、价值观和目标。 4. 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增强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应对挑战。 二、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是个人在情绪方面的自我调节和掌控。学生需要学会运用有效的情绪管理技巧,以应对负面情绪和压力。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学会识别情绪:让学生明白各种情绪的表现形式,以便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2. 学会表达情绪:鼓励学生通过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如与朋友、家长或老师沟通。

3. 掌握情绪调节技巧:教授学生一些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吸、冥想、运动等。 4. 建立支持系统:帮助学生建立支持系统,如找到可以信赖的朋友、参与积极的社区活动等。 三、社交技巧 社交技巧是个人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和有效沟通的能力。良好的社交技巧有助于学生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提高生活质量。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培养倾听能力: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感受。 2. 提高表达能力:鼓励学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提高沟通能力。 3. 培养同理心: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4. 培养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参与团队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四、应对压力 应对压力是指个人在面对压力和困难时采取的应对策略和积极态度。学生需要学会应对压力,以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学会压力管理:教授学生一些压力管理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 2. 建立积极态度:引导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压力,相

小学心理安全网格化监管实施方案

小学心理安全网格化监管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1、按照分线管理、分级管理原则,将心理安全管理工作网格化,落实责任人员,细化监管工作,实行心理安全工作“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确保心理危机排查和处理不留“死角”、不存“盲点”,坚决杜绝重特大校园心理安全事故发生。 2、形成心理安全监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的长效管理机制。通过实施心理安全网格化管理,进一步明确心理安全管理责任和工作内容,实现层层监管、时时监控,预防和减少校园心理危机事故发生,全力保障学生的心理安全。 二、工作计划 1、建立网格。按照学校心理安全管理职责和工作实际,划分并建立心理安全监管网格,通过网格层层监管,同时加强信息的传递,确保快速、及时做好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应对。 2、明确领导。正校长为学校心理安全网格化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其他行政领导成员责任明确,层层抓落实。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明确领导责任,提高领导重视。 3、责任到人。确定各班心理安全员,把心理网格化管理工作细化到各班。设置专人负责心理网格管理的日常事务及安全检查工作。同时,学校对心理安全网格各层级岗位明确责任人以及该岗位责任人的具体工作职责、监管范围。

4、加强检查。加强对学校在心理网格化管理工作的检查,通过突击检查、访谈学校师生等形式重点检查各校的落实情况,确保方案落实到位,避免流于形式。 5、定期汇报。定期召开学校心理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汇报会和总结会,检查了解信息传达是否畅顺、人员责任是否明确、网格各层各级人员工作是否到位,确保心理网格化管理工作顺利执行。 三、相关活动 1、新生心理建档工作。每学年对新生开展心理普查,为新生建立心理档案,根据新生心理档案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活动,对于调查出需要重点关注的新生,及时做好回访、跟进和备案工作,同时做好心理档案的保密工作。 2、学期心理危机排查工作。每年为新生建立心理档案后,需定期对学生心理档案进行更新。因此,每学期初需开展学生心理危机排查工作,对排查出来的心理危机学生,需做好备案并及时上报,心理老师做好跟踪辅导、班主任和班级/宿舍心理委员做好关注,避免校园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3、春季校园心理调试活动。为进一步加强春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每年3-5月心理疾病多发时期,各校通过组织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性强、针对性强的活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预防

学生心理健康安全管理制度

学生心理健康安全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及《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以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及《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现状分析 1.我校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已有一定的认识,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也非常的重视,这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蓬勃发展带来了新的春天,也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适宜成长的大环境。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也非常的重视,这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蓬勃发展带来了新的春天,也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适宜成长的大环境。 2.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大多数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偏差,甚至有一些错误的认识,尽管我校已经致力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但在师生中未能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现象还是存在的,在学生群体中,对心理健康持有不正确观念,或者知之甚少的例子还比较普遍。如何消除部分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正确认识,加强教师对心理健康的了解;如何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心理健

康,甚至主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是我校重视、优先解决的问题。 三、发展方向 1.让教师更了解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当然更应该站在一定的高度来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功能、实施途径与方法,否则心理健康教育只能成为一纸空谈。虽然我校教师对心理健康已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理论指导和深刻认识的教育是无法使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升到更高的层次的,因此,心理健康安全工作首先应注重教师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上。 2.让学生也认识心理健康教育。一提起心理健康教育,人们的脑海中就浮现出变态、神经病、心理治疗等字眼来,内心极不舒服,下意识地排斥。其实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很广,心理治疗(矫正性功能)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我们的教育对象更多的是心理健康的学生,发展性功能、预防性功能更为普遍和重要。因此,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教育,进而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形成健康的心理,才是重点。 3.形式灵活多样,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起来。对于中职生来说,只有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课堂中、渗透在游戏中、渗透在生活中,才能真正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因此,学校的各种教育途径都要行动起来,发挥自身的优势,让心理健康教育深入人心。 四、工作原则 1.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有针

学校心理安全工作管理制度范文

学校心理安全工作管理制度范文 学校心理安全工作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维护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学校心理安全工作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校全体师生,包括教育教学教职工、 学生和家长。 第三条学校将建立健全心理咨询与支持体系,通过心理健康 教育和心理咨询等方式,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学校将完善心理安全风险评估与干预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类心理安全问题。 第四条学校将积极与县级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心理咨询 中心等相关部门合作,共同开展心理安全工作,加强各级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养。 第五条学校将建立与学生岗位齐全的心理辅导室,配备专职 心理咨询师,并制定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和咨询服务流程。 第二章心理健康教育 第六条学校将通过班主任制度、课堂教育、主题讲座、晨读

活动等多种形式,推广心理健康知识和教育,增强师生的心理自我调适能力和应对能力。 第七条学校将定期组织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与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意识和专业水平。 第八条学校将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建立评估机制,评估学生的综合心理健康水平和教育效果。 第九条学校将注重家校合作,加强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意识和教育能力。 第三章心理咨询与支持 第十条学校将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与支持体系,包括心理辅导室、心理热线等,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咨询服务。 第十一条学校将配备专职心理咨询师,经过相关岗位培训和资格认证,提供高质量的心理咨询服务。 第十二条学校将制定心理咨询服务流程,确保学生的隐私和安全,并保障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独立性。 第十三条学校将开展个体咨询、小组咨询和团体咨询等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活动,根据学生需求,灵活提供适当的咨询方案。 第十四条学校将建立心理咨询档案,及时记录学生咨询情况

关于加强学生“心防”能力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关于加强学生“心防”能力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针对当前学生心理安全问题突出的新趋势、新特点,把学生“心防”(即心理防范)能力建设摆在校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地位,大力加强学生心理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着力化解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突出心理问题,全力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和平安健康成长,全力确保校园平安稳定。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紧扣“两个至上”宗旨,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大力普及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扎实开展学生信念教育、生命教育、科学教育和道德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每个人是自己心理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加快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配齐配足专(兼)职心理咨询师;强化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能力日常培训,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服务体系。大力加强学生日常管理,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筛查和教育,强化家校联动和对接,着力构建家校共育、家校联防长效机制。大力加强学校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建设的深度融合,着力化解危害学生身心健康、人身安全的突出问题,切实预防自杀、自残等校园极端事件,依法保障未成年学生权益。

二、活动时间和范围 (一)活动时间:2023年全年。 (二)活动范围:全县各中小学校、幼儿园、校外培训机 构等。 三、工作重点 将以下八个方面列为学生“心防”能力建设工作重点。 (一)学生安全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家校共育、家校联防工作。 (三)学生心理健康筛查、建档和“高关怀”工作。 (四)学校心理咨询室、专兼职心理咨询师建设和心理辅导工作开展。 (五)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能力培训。 (六)开展对受到伤害的学生安抚救助和教育矫正。 (七)校园人防、物防、技防、心防等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八)建立健全校园及周边安全联防联控、综合治理等长效机制。 四、工作举措 (一)大力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法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各校要将安全教育、法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教育教学体系,以每周安全教育课、安全提醒“每日一播”、每日上午下午最后一节课放学前两个“5分钟”、每周至少一

学生心理健康安全制度

学生心理健康安全制度 概况: 学生心理健康安全制度是指针对学生心理健康和安全问题而设计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改变,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受到重视,学校和社会开始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和安全保障。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安全制度,是学校及相关部门应当承担的重要责任。 1. 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意识 学校应当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心理教育课程、举办心理健康主题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同时,学校应当建立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各类心理问题。 2. 引导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学校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为此,学校可以开展心理健康促进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加体育运动、音乐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他们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学习和生活。 3. 预防和化解学生心理问题 学校应当建立健全的学生心理问题预防和化解机制。通过开展心理测试、心理测评等方式,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的存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同时,学校还应当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培训,提高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辨识和解决能力。 4.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学校应当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记录学生的心理评估结果、心理咨询记录等信息,为学生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服务。学生和家长也可以通过查阅心理健康档案,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协助和指导。

5. 安全教育和防范措施 除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学校也要重视学生的安全问题。学校应加强安全教育,向学生宣传各类安全知识,提高他们识别危险、避免伤害的能力。同时,学校还要制定和实施安全防范措施,确保校园环境的安全。例如,在学校周边设置监控设备,加强校门和寝室的安全管理。 6. 教师专业培训 除了制定学生心理健康安全制度,学校还应当给予教师专业培训,提高他们对 学生心理健康和安全问题的认识和处理能力。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巧,能够辨识学生心理问题并及时进行干预和引导。 7. 学校与社会的合作 学校与社会应当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安全问题。学 校可以邀请社区心理专家、社会工作者等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借助社会资源提供多元化的心理支持。 8. 睡眠管理和营养指导 睡眠和饮食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学校应当制定睡眠管理制度,推动学 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此外,学校还可以提供饮食营养指导,帮助学生获得均衡、科学的饮食结构,增强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9. 应对考试压力和竞争焦虑 考试压力和竞争焦虑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可忽视。学校应当通过开展心理 压力管理课程、举办心理竞赛等方式,帮助学生应对考试压力,培养他们的心理弹性和应对能力。 10. 督促家长关注

学校心理健康安全应急预案

学校心理健康安全应急预案 学校心理健康安全应急预案(篇1) 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中小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生活压力、升学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生理烦恼等,因而容易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不断出现各类心理危机事件,为了能够及时干预、处理,力争排除或减小危机带来各种负面影响,维护学生安全和校园和谐稳定,特制定此预案。 一、学生心理健康危机事件的界定 学生心理健康危机事件这里特别界定为“因学生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因素导致的,对个体或群体的生命安全构成危险与威胁的事件,或引发学生个体或群体的阳性精神症状的事件”。比如:因个体生活事件导致学生情绪失控,妄想同学、老师等要害他,而产生不能自控的自杀或伤害他人的想法;或者如“火灾”、“地震”等社会性灾难事件导致的群体性严重恐慌,以致威胁公共安全等。 二、学生心理健康预警等级的划分 学生心理健康的危机程度,根据事件的性质、程度及可能的后果,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 一级预警:事件当事人出现严重精神病性症状(严重妄想、幻觉、躁狂等情绪失控、严重缺乏自知能力、严重抑郁等),危及他人或自身的生命安全,出现伤害行为,且伤害行为尚未结束;或者出现群体性严重恐慌,以致威胁公共安全等。 二级预警:事件当事人表现出明显的精神症状,或言语中流露出有自伤或攻击他人的倾向,且有一定的诱发事件和动机,但尚未有伤害行为的具体实施计划和未出现伤害行为。

三级预警:事件当事人有严重的心理适应问题,伴随一些精神症状,但尚有自知能力,一定程度上愿意寻求帮助,或已在相关医院接受治疗和辅导,并能坚持服药。 三、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排查评估 排查工作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项常规工作,可以有效的发现和识别学生当中的高危人群,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防患于未然。 各年级应每月一次组织班主任、学生会以及班级心理委员广泛深入学生,通过关心身边每一位学生的心理行为状况,及时发现可能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并上报学年级汇总。各年级应会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对排查出的情况进行评估,共同制定“一对一”个性化帮扶方案,实施分级干预。 对于常见发展性心理困扰学生,各年级要选派富有心理健康知识的老师和班主任约谈辅导;对于有障碍性心理问题学生,应及时转介到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对于处于心理健康三个预警等级状态的学生,启动该预警等级对应的处理程序。 排查工作应重点关注以下情况: (1)日常工作中确定的重点关注学生; (2)患严重身体疾病,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或就业困难的学生; (3)因各种原因受处分、留级、休学后复学、经常旷课或联系不上的学生; (4)迷恋上网或养成其它不良习惯的学生; (5)遭遇突发事件或家人、身边同学遭遇突发事件的学生; (6)人际关系失调或个人感情受挫后出现心理、行为异常的学生;

学校心理健康应急预案3篇(最新)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学生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地对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干预,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预防校园突发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维护校园稳定,特制订本预案。 一、总则 (一)干预目的 1.通过心理危机教育和宣传,加强学生对危机的了解与认识,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为应对危机做好准备。 2.通过心理辅导等支持性干预,协助处于危机中的.学生把握现状,重新认识危机事件,尽快恢复心理平衡,顺利度过危机,并掌握有效的危机应对策略。 3.通过提供适时的介入帮助防止自伤、自杀或攻击行为等过激行为。 4.通过构建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做到心理困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应对,减少和尽量避免危机对学校正常工作的影响。

5.通过积极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成长营造健康氛围,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 (二)干预原则 1.预防为主的原则。要预防优先,将可能发生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2.生命第一的原则。发现危机情况,立即采取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 3.亲属参与的原则。实施心理危机干预时,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学生家长或亲属。 4.全程监护的原则。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安排专人对干预对象全程监护。 5.分工协作的原则。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协调配合,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三)干预对象 对存在下列因素之一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干预的高危个体予以特别关注: 1.情绪低落抑郁者(超过半个月); 2.过去有过自杀的企图或行为者; 3.存在诸如失恋、学业失败、躯体疾病、家庭变故、人际冲突等明显的动机冲突或突遭重挫者; 4.家庭亲友中有自杀史或自杀倾向者; 5.性格有明显缺陷者; 6.长期有睡眠障碍者; 7.有强烈的罪恶感、缺陷感或不安全感者;

学校心理健康安全应急预案5篇

学校心理健康安全应急预案5篇 学校心理健康安全应急预案(篇1) 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反映在学校中的学生心理问题也日益突出,如果学校教育认识不够和管理不当,有可能造成突发性的严重后果。学校必须要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在加强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同时,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做好对问题高危人群的预防和干预工作,把防范工作伸向学校的各个方面,做到防患于未然。为此,我校特制定《__中学生心理问题预警与应急预案》。 一、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及时掌握学生情况 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是学生心理问题预警与危机干预的前提和基础。 1、学校每年应对新生进行普适性的心理健康测量,初步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作好保密。班主任应与心理辅导老师积极沟通,及时掌握相关情况。 2、对于有心理异常和心理危机的学生应建立特别档案,重点管理,定期与学生所在班级班主任沟通和交换意见。 3、各班班主任应对学生心理异常和心理危机的处理情况做好工作记录,在这类学生毕业之前进行密切关注。 二、积极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 1、通过专业课程、咨询辅导、班主任工作、学科渗透、学生社团、学生活动等各种渠道开展常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具备心理健康常识。 2、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宣传工作,在校内营造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 3、加大对学校教师、班主任、家长以及保安人员等后勤人员的培训,普及心理健康常识,了解心理危机干预的相关知识和程序。 4、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定时开放心理咨询室,公布心理求助热线电话(或值班电话),畅通心理危机干预信息渠道。 5、平时应特别注意做好新生、毕业生、贫困生、学困生、学优生在学习或生

校园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方案3篇

校园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方案3篇 校园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方案1 为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学生心理危机,减少或避免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伤害事件,及时、有效、稳妥地处置校内可能发生的各种心理危机事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特制定本预案。 一、校园心理危机 校园心理危机是指在学校校园生活范围内,由于各种突发的、重大的危机事件所引起的校园成员心理严重失衡状态。 二、工作原则 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应遵循以下原则: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组织健全,职责明确;预防为先,教育普及;预警及时,重点突出;干预到位,专业科学;支持系统,家校结合。 三、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工作体系 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学校统一领导下,各个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分工负责,才能取得实效。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如下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体系: (一)一级预警和干预 成立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领导小组。 组长:乔辉杰徐志强 副组长:张美英、胡丹英 成员:朱乃器、钟茜、马红华、刘红英、王正辉、杨国欢、顾引娣、班主任。

工作职责:把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融入学校处置突发性事件工作体系中,全面指导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的实施,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使之凝成合力,使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对于突发心理危机事件进行处理、负责审定心理危机干预预案、定期听取下级的汇报、决定向有关医疗机构转介学生。 (二)二级预警和干预 组长:胡丹英 成员:刘红英、王正辉、杨国欢、顾引娣、班主任。 主要职责:指导与部署学校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结合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危机救助工作。排摸和掌握有关信息,及时向校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报告较严重的心理危机事件,并根据校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领导小组的意见,开展心理评估和干预等工作。 二级预警和干预工作小组要建立以班主任为主体的信息网络,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及心理状况。在发现或得知学生有异常心理或行为表现时,要尽快安排专(兼)职心理老师了解相关情况,采取必要的看护措施和妥善的援助措施,以缓解和消除学生心理问题,防止发生意外事件。对较严重的心理危机事件,要在第一时间报告,以启动本预案。 (三)三级预警和干预 成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心理委员。 心理老师对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学生中的心理委员定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常识性培训。以便在遇到问题的情况下能够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通报、

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方案五篇

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为全面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提升心理育人质量,依据《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规范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需求,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结合、发展性与预防性相结合。 三、总体目标 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五位一体”的心

理健康教育工作格,促进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四、工作体制建设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建设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着力建设符合人才培养目标、适合学生需要、具有本校、广受学生欢迎的课程教学体系,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主干课程面向新生开设《大学生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设置2学分、32学时。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类选修和辅修课程,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 2.整合学校资源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组织开发建设在线课、慕课、微课,开设朋辈心理辅导课和心理工作坊等选修和辅修课程,科学设计心理健康课程,加强课程教学各环节的规范管理和质量控制。 3.丰富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手段。采用参与式、互动式、体验式、分享式的教学模式,通过线上线下、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心理情景剧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竞赛或展示活动,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体系建设 1.加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宣传。面向全体学生举办“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文体娱乐活动和心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