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学时:32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面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重点讲授基本测试理论及常用测试装置的特性和应用。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研究动态测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今后从事测试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等职业专门人才所必需的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要求:懂理论和原理;会选择和使用;能维护和修理。

(一)基本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测试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2、掌握动态测试的基本理论及实际测试系统的环节和组成。

3、掌握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的描述方法,掌握频谱分析、相关分析及功率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了解数字信号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

4、掌握测试装置的动、静态特性的评价方法和实现不失真测试的条件,并能正确选择

和分析测试装置。

5、掌握中间变换电路及记录仪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特性,并能正确地选用。

(二)能力教学目标:

1、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测试工具、仪表。

2、具有借助手册等工具书和设备铭牌、产品说明书、产品目录等资料,查阅测试仪器的有关数据、功能、使用方法的能力。

3、会选择和使用传感器,能维护和修理。

应用电路的能力。

4、具备对测量系统进行初步分析和设计能力。

5、具有一定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初步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

2、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3、加强职业道德意识。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基础模块

第一章绪论

内容:测试技术的含义及作用;测试技术的发展概况;测试系统的组成及各环节的作用;动态测试的含义;本课程的特点和学习要求。

要求:重点是测试系统的组成及各环节的作用。

建议:举例说明测试系统的组成及各环节的作用。

第二章信号概述

内容:信号的含义;信号的分类;信号的时域描述;信号频谱的概念;周期信号的频域描述——傅立叶级数和离散频谱;瞬态非周期信号的频域描述——傅立叶变换和连续频谱;傅立叶变换的性质及典型信号的频谱。

要求:重点是傅立叶变换的性质及典型信号的频谱。

建议:举例说明傅立叶变换计算。

第三章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

内容: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与动态特性的含义和评价方法;测试系统的传递函数与频率响应函数的定义及一、二阶系统对典型输入的响应;理想的频率响应函数——不失真测试条件;测试装置的动态特性的测定;负载效应。

要求:重点是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与动态特性。

建议:举例说明不失真测试条件。

第四章常用的传感器

内容:传感器的定义、作用、分类及主要技术指标;参量式传感器(电阻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的变换原理、误差及其补偿方法、特点及应用;发电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变换原理、动态特性及工程应用。

要求:重点是传感器的定义、作用、分类及主要技术指标。

建议:举例说明传感器的定义、作用、分类及主要技术指标。

(二)选用模块

第五章信号的调理、处理和记录

内容:电桥电路特性及应用;调制与解调的作用、类型、工作原理及特点;滤波器;理想滤波器及实际滤波器的特性;记录仪器的作用、类型、特性及使用范围;显示记录仪器主要介绍动圈式磁电指示机构、光线示波器、伺服式函数记录仪、采用阴极射线管的信号记录装置和数字式波形存储记录仪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隐式记录仪器介绍磁带记录仪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记录方式。

要求:重点是电桥电路特性及应用、调制与解调工作原理及特点。

建议:举例说明电桥电路特性及应用、调制与解调工作原理及特点。

第六章信号处理初步

内容:信号处理的作用;数字信号处理的步骤;信号数字化过程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信号的相关分析、功率谱分析的实现及应用。

要求:重点是数字信号处理的步骤、信号数字化过程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建议:举例说明信号的相关分析、功率谱分析的实现及应用。

四、说明

(一)大纲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

1、本大纲适用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电子技术专业。

2、本大纲教学内容采用模块结构,包括理论知识基础模块、选用模块和实践性教学模块。基础模块和实践性教学模块是应该完成的,有实际需要的专业可从选用模块中选择内容。

(二)教学建议

1、在教学中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按照学生学习的规律和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课堂教学应多采用教具、模型、实物和现代教育技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电工技术和电机技术的新发展,适时引进新的教学内容。

3、要注意改革考核手段与方法,可通过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就特别给予鼓励。

(三)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建议

机械测试技术 教学大纲

机械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最新版】 目录 一、机械测试技术概述 二、机械测试技术的重要性 三、机械测试技术的课程内容 四、机械测试技术的教学方法 五、机械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 正文 一、机械测试技术概述 机械测试技术是一门应用科学,它主要研究如何使用测试设备和技术来检测、测量和分析机械系统的性能和状态。机械测试技术在工程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为机械系统的设计、制造、运行和维护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二、机械测试技术的重要性 机械测试技术在机械工程领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机械测试技术可以为机械系统的设计提供重要的依据。通过测试技术,可以获取机械系统的各种性能参数,这些参数可以为机械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另一方面,机械测试技术可以为机械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提供重要的支持。通过测试技术,可以及时发现机械系统的故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从而确保机械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机械测试技术的课程内容 机械测试技术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测试信号的处理、测试数据的分析和测

试结果的表示等内容。 2.测试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包括各种测试设备的使用方法、维护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 3.测试技术的应用:包括测试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各种应用,如机械结构测试、机械性能测试和机械故障诊断等内容。 四、机械测试技术的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机械测试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具体来说,应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通过讲解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使学生掌握测试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 2.实验教学: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测试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维护技巧。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测试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测试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方法。 4.实践教学: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生产实习,使学生了解机械测试技术在机械制造企业的实际应用情况。 五、机械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测试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未来,机械测试技术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测试技术将更加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测试设备将具备更强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能够自动识别测试信号,并生成测试报告。 2.测试技术将更加精确化:随着测试设备的精度和灵敏度的提高,测试技术将能够检测到更小的测试信号,从而提高测试的准确性。

《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学分:2.5 总学时:40 理论学时:32 实验/实践学时:8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 《测试技术》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共40学时,2.5学分。 《测试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获得各种机械量、热工量的测量原理、测量方法和测试系统的构成,培养学生掌握常见工程量检测的方法和仪器工作原理,具备根据具体测试对象、测试要求、测试环境选择合适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法的能力,具备设计简单测试系统的能力。课程以课堂讲述为主,突出基本概念,并配以适量实验环节,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从事工程技术工作与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 熟悉信号的分类与描述方法,掌握测量信号分析的主要方法,具备从示波器、频谱分析仪中解读测量信息的能力; 2. 掌握传递函数和频率响应函数的概念和物理意义。掌握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及其测量方法。掌握实现不失真测试的条件。熟悉负载效应及其减轻措施以及测量系统的抗干扰措施; 3. 掌握常用传感器的种类和工作原理,能针对工程测量问题选用合适的传感器; 4. 掌握电桥测量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应用。了解信号的调制与解调。了解滤波器的类型和实际滤波器的特征参数; 5. 掌握压力、位移、振动、温度等常见工程量的测量方法,了解其在工业自动化、环境监测、楼宇控制、医疗、家庭和办公室自动化等领域的应用; 6. 了解测试技术中的常用软件,例如Matlab、LabVIEW等; 7. 了解计算机测试系统及虚拟测试系统的构成。知晓用计算机测试系统进行测量的方法、步骤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主要参考教材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材料力学、电工电子技术等。 参考教材: [1]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第3版),熊诗波,黄长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5 [2] 《测试技术基础》,李孟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2 [3]《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周生国,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4]《测试技术基础》王伯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徐科军,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6]《传感器及其应用》栾桂冬,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三、课程内容

机械测试技术 教学大纲

机械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原创实用版】 目录 一、机械测试技术概述 二、机械测试技术的重要性 三、机械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四、机械测试技术的应用领域 五、机械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 正文 一、机械测试技术概述 机械测试技术是一门应用工程学科,主要通过实验和测量手段来获取和分析机械设备的性能参数,以此来判断其工作状态和性能优劣。机械测试技术在机械工程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为机械设备的设计、制造、运行和维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机械测试技术的重要性 机械测试技术在机械工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机械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通过机械测试技术,可以对机械设备的性能进行全面检测,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提高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2.保证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机械测试技术可以帮助检测机械设备的故障和隐患,从而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确保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 3.降低机械设备的维修成本:通过机械测试技术,可以及时发现机械设备的故障,采取有效的维修措施,避免不必要的维修,降低维修成本。

三、机械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机械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实验和测量手段来获取机械设备的 性能参数,以此来判断其工作状态和性能优劣。机械测试技术的主要方法包括: 1.实验法:通过实验来获取机械设备的性能参数,如应力、应变、振动等。 2.测量法:通过测量来获取机械设备的性能参数,如尺寸、形状、温度等。 3.数据处理法:通过对实验和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机械设备的性能参数,如信号处理、数据分析等。 四、机械测试技术的应用领域 机械测试技术在机械工程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主要应用领域包括: 1.机械设备设计:通过机械测试技术,可以获取机械设备的性能参数,为机械设备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2.机械设备制造:通过机械测试技术,可以对机械设备进行质量检测,确保机械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3.机械设备运行:通过机械测试技术,可以对机械设备进行状态监测,确保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 4.机械设备维护:通过机械测试技术,可以及时发现机械设备的故障和隐患,采取有效的维修措施,降低维修成本。 五、机械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测试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其主要发展趋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测试技术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机

机械测试技术 教学大纲

机械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原创版】 目录 一、机械测试技术概述 二、机械测试技术的应用 三、机械测试技术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机械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 正文 一、机械测试技术概述 机械测试技术是一门应用电子技术对机械行业的设备进行各种性能 测定、读取、检验的学科。它通过试验、控制和运行监测,为我们提供设备实际设计制造的参考数据,以及实现自动化控制。机械测试技术是现代信息系统和各种武器装备不可缺少的信息采集手段,也是仪器仪表智能化、自动化和网络化的基础。 二、机械测试技术的应用 机械测试技术的应用内容主要包括应力应变、振动等测试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其中,应力应变测试技术用于检测材料的强度和疲劳寿命,振动测试技术用于分析机械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测试技术还广泛应用于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性能优化、设计和制造过程。 三、机械测试技术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机械测试技术是机械工程、仪器仪表等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机械测试技术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各种测试原理和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机械测试技术在教学中还有利于推动实验教学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 四、机械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机械测试技术不断向着智能化、自动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未来的机械测试技术将更加注重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为机械工程等领域提供更加精确、高效的测试解决方案。同时,新型传感器和测试仪器的研发也将进一步推动机械测试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总之,机械测试技术是一门具有广泛应用和重要地位的学科,对于培养机械工程、仪器仪表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学时:32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面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重点讲授基本测试理论及常用测试装置的特性和应用。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研究动态测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今后从事测试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等职业专门人才所必需的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要求:懂理论和原理;会选择和使用;能维护和修理。 (一)基本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测试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2、掌握动态测试的基本理论及实际测试系统的环节和组成。 3、掌握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的描述方法,掌握频谱分析、相关分析及功率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了解数字信号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 4、掌握测试装置的动、静态特性的评价方法和实现不失真测试的条件,并能正确选择 和分析测试装置。 5、掌握中间变换电路及记录仪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特性,并能正确地选用。 (二)能力教学目标: 1、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测试工具、仪表。 2、具有借助手册等工具书和设备铭牌、产品说明书、产品目录等资料,查阅测试仪器的有关数据、功能、使用方法的能力。 3、会选择和使用传感器,能维护和修理。 应用电路的能力。 4、具备对测量系统进行初步分析和设计能力。 5、具有一定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初步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 2、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3、加强职业道德意识。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机械测试技术 教学大纲

机械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摘要: 一、机械测试技术概述 二、机械测试技术的应用 三、机械测试技术的教学大纲 四、机械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 正文: 一、机械测试技术概述 机械测试技术是一门应用科学,主要通过使用专门的仪器设备,对机械工程中的设备进行各种性能的测定、读取和检验。这门学科在机械行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可以提供设备实际设计制造的参考数据,从而实现设备的自动化控制。 二、机械测试技术的应用 机械测试技术在机械工程中应用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性能测试:通过测试技术,可以对设备的各项性能进行测定,如硬度、强度、耐磨性等,以确保设备在使用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设备故障诊断:通过测试技术,可以对设备的故障进行诊断,找出故障的原因,并进行修复,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3.设备设计优化:通过测试技术,可以对设备的设计进行优化,提高设备的性能,降低设备的成本。 三、机械测试技术的教学大纲

机械测试技术的教学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机械测试技术概述:介绍机械测试技术的定义、作用和重要性。 2.机械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介绍机械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测试仪器的工作原理、测试方法等。 3.机械测试技术的应用:介绍机械测试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包括设备性能测试、设备故障诊断、设备设计优化等。 4.机械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介绍机械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包括新技术的发展、新仪器的应用等。 四、机械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机械测试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测试仪器的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测试仪器也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可以自动进行测试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2.测试方法的多样化:随着机械工程的发展,对测试方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测试方法也在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3.测试数据的信息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测试数据也在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可以实现测试数据的远程传输和共享。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授课大纲 课程种类:必修课技(术基础课) 合用专业;机械设计创造及其自动化 执行学时:42学时 一、本课程在培养计划中的作用 (一)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研究的对象是机械工程动 态测试中常用的传感器、中间变换电路及记录仪器的工作原理及 其静、动向特点的议论方法和测试信号的解析、办理。在本课程中,培养学生正确解析、采用测试系统及装置,使学生初步掌握 进行动向测试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并能认识掌握新时期测 试技术的更新内容及发展动向。 (二)基本要求 1、从进行动向测试工作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出发,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 (1 )测试信号的基本特点和解析方法部份,重视建立频谱的看法:掌握信号的强度表述、频谱解析和相关解析的基根源理和 方法,认识功率谱密度函数及其应用;对数字信号解析作普通了解。

(2 )测试装置的静动向特点部份:掌握一、二阶系统的静动 态特点的描述及测定方法;按不失真测量的条件,正确采用测试 装置。 (3 )常用传感器、中间互换电路、记录仪器部份:认识常用 传感器、中间互换电路、记录仪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能正确进行选择。 (4 )测试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部份;经过对几个实质动 态物理量的测试,把所学的部份或者大部份基础知识联系起来,使 学生对动向测试工作的相关基本问题有一个较完满的看法;初步 掌握机械工程中某些参数的测试方法。 2、本课程实践性很强,因此实验课是达到本课程授课要求和 使学生经受工程技术训练必不可以少的环节。必然开设必然数量的 授课实验才干保证本课程的授课质量。为此,在44 学时中实验 课不宜少于6学时。若是条件赞同,可以减少讲课学时,多开设 一些实验与演示性实验。实验课以培养学生实验技术为主。因此,分组人数不宜过多。原理性考据的只限于难点。 (三)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在学习本课程从前应拥有“积分变换”和“线性系统解析”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 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性质:专业基础课 目的:通过讲授测试技术的基础知识、常用测量装置的工作原理与性能,以及测试系统的设计,培养学生掌握本学科领域内常见测试系统的组成与设计,以及常见机械工程参数测量技术;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以及将来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主要为学生讲授:1)测试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主要包括机械测试信号分析、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参数式传感器、发电式传感器、信号的调理等;2)测试系统设计及实用测试技术,主要包括测试系统设计、计算机测试系统、其他测试技术以及典型测试系统设计实例。同时开设:信号分析与测量装置特性仿真、传感器及其性能标定、动态测量信号调理、测试技术虚拟仪器设计等4个基本实验,以及涵盖测试系统设计、搭建、信号采集与处理分析等4个考核环节的测试技术大综合实验。 三、教学基本要求 1.测试基础 该部分为本科生教学必讲内容,讲课需要约24个学时(其中包括两次随堂阶段性测验,每次1小时,计2个学时),主要包括:(1)详细讲述测试技术两大基础知识,即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特

性、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从理论上掌握实现动态测量时,必须使待测信号与测量装置之间量程和频率结构两个方面相匹配,以保证系统所规定的测量误差要求。 (2)详细讲述测试信号的获取与调理技术,主要包括:参数式传感器及其应用、发电式传感器及其应用,以及典型的信号调理电路。从理论上掌握实现信号获取的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应用类型和选用原则,以及各自相对应的调理电路的原理与设计问题。 2.测试系统设计及实用测试技术 该部分为教学选讲内容,教师可根据课程的学时数或其它的具体情况选讲其中的一部分章节内容(其他部分自学),讲课需要18个学时(其中包括两次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讲课,每次2小时,计4个学时)。它主要包括:测试系统设计、计算机测试技术、其他测试技术,以及典型测试系统设计实例。从理论上掌握测试系统设计的原则、步骤和方法,现代测试系统的组成原理与设计,以及相应的智能仪表、虚拟测试理论与实用技术;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一些来源于科学研究的实用测试系统设计实例。 四、教学内容及安排 第一章:绪论 1.课程的意义及目的 2.测试方法的分类与系统组成 3. 测试技术的发展 4. 本课程的研究内容

工程测试技术基础大纲

工程测试技术基础 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课程学时:40(理论学时:34,实验学时:6 )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是机械工程类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有:机械工程测试中常用的传感器和相应的调理电路的工作原理;测量装置(仪器及系统)静态、动态特性的评价方法;动态信号的描述、分析处理;常见机械制造工程领域中各类静态、动态物理信号的测试分析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信号的特征;能较正确地选用传感器等测试元件构成测试仪器及系统;掌握测试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基本试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测试领域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为机械制造自动化工程服务。 二、课程教学内容(有☆号者为选讲) (一)理论教学 第一部分绪论(2学时) 介绍测试技术在工业自动化、环境监测、楼宇控制、医疗、家庭和办公室自动化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和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二部分信号分析基础(4学时) 介绍信号的分类,信号时域分析、幅值域分析、频谱分析、相关分析原理及应用。包括: 1. 基本概念:信号的分类、信号的描述方法、信号分析的内容 2. 周期信号与离散频谱:正弦信号表示法、复杂周期信号的分解、周期信号的强度分析、周期信号的频谱分析 3. 非周期信号与连续频谱:傅里叶变换简述、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分析、几种典型非周期信号的频谱 4. 相关分析 第三部分传感器及应用原理(8学时) 介绍电阻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半导体传感器等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测量电路和传感器的特性以及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1.概述:传感器的作用及组成、传感器的分类、对传感器性能的要求简介 2.电阻式传感器:电位器式电阻传感器、电阻应变式电阻传感器。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412304 课程名称:机械工程测试技术 英文名称:MECHANICAL ENGINEERING MEASURE AND TEST TECHNOLOGY 开课学期:6 学时/学分:40/2.5 (其中实验学时:6 )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必修课 开课专业:机械类专业本科生 选用教材:熊诗波黄长艺主编,《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第三版主要参考书: 1、黄长艺、卢文祥主编:《机械工程测量与试验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2、黄长艺、严普强主编:《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3、王伯雄主编:《测试技术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机械工程测试技术》(40学时/2..5学分,春季) [Course Name]MECHANICAL ENGINEERING MEASURE AND TEST TECHNOLOGY (40study hours2.5 credits, Spring Semester) 【教学目的】《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学科基础必修课。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信号分析及处理的概念,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基本测试系统组成及其动、静态特性的评价方法,了解测试技术的发展动向。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测量问题的实践能力,为进一步研究处理机械工程测试技术问题打好基础。 [Course Objects] MECHANICAL ENGINEERING MEASURE AND TEST TECHNOLOGY is one of the main professional fundamental courses for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tudents. The projects of this course are making students to grasp the method of signal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master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the common sensors test, master the system composition and the evaluation methods of dynamic and static characteristics,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est technology .Through learning of this course, develop the ability in the practical abilit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actual measurement, provided a basis for dealing with mechanical engineering problems.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Testing Technology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一、课程基本信息 学时:24 (理论学时24) 学分:1.5 适用对象: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 中文简介:该课程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是建立在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技术等基础之上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它主要研究机械参数动态测试各环节,如传感器、中间变换器、显示记录器的原理、动态特性评价及测试信号的初步分析与处理,涉及机械工程领域中的非电量电测技术和其他测试技术等知识,是工业生产与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重要的技术手段。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 1.掌握测试、测量的基本概念; 2. 掌握测量的基础知识:量与量纲;法定计量单位;测量、测试、计量;量值的传递与计量器具检定;测量方法;测量装置;测量误差;测量精度;测量结果的表达; 3. 了解测试技术的发展动态; 4. 了解测试技术的应用情况。 第二章信号及其描述 1.了解信号分类方法; 2.掌握信号的幅值域分析方法; 3.掌握信号相关分析方法; 4.掌握傅里叶级数及周期信号的频谱;

5.掌握傅里叶变换及非周期信号的频谱。 第三章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 1. 建立测试系统的概念; 2. 了解测试系统特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3. 了解测试系统特性的测量方法; 4.掌握测试装置的静态和动态特性; 5.了解精度设计、动态性能设计和可靠性设计的基本概念。 第四章常用传感器与敏感元件 1. 了解传感器的分类; 2. 掌握常用传感器测量原理和选用原则; 3. 了解传感器测量电路。 第五章信号的调理与记录 1. 掌握电桥、调制与解调、滤波器、放大器等基本调理环节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2. 掌握测试信号的显示与记录; 3. 会选用有源滤波器的结构参数。 第六章信号初步处理 1.熟悉信号处理的概念和基本步骤; 2.掌握信号相关分析方法; 3.掌握信号的功率谱分析方法。 第七章位移测量 1.掌握常用位移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和特点; 2.理解位移测量的实际应用。 第八章应变、力与扭矩测量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 (Measurement Technology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03410090 学分:2 学时:32 (其中:讲课学时:26 实验学时:6 上机学时:0) 先修课程:电工学、大学物理、材料力学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模具、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教材:《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熊诗波、黄长艺等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6月第3版 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方向)必修课,围绕从被测对象中提取有用信息的测试目的和实现不失真测试的基本要求,以学习非电量电测法技术的理论和方法为主。研究的对象是机械工程动态测试中常用的传感器、信号变换电路的工作原理及静、动态特性的评价方法和测试信号的分析与处理。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一、二阶系统静、动态特性的描述及测定方法;了解常用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中间变换电路基本原理,初步掌握机械工程参数的测试方法及信号处理方法,建立与机械量相关的测试系统及装置,使学生初步掌握进行测试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获得机械参数测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能解释相关的专业术语,可对一、二阶系统特性进行描述,能解释常用机械量测量传感器的原理及信号调理电路原理,能确定基本的机械工程参数的测定方法,建立测试系统和装置。 课程目标2:能根据要求正确地进行实验,对实验和测量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处理,正确表达测量结果。 (三)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1. 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4中的指标点3:能够根据实验方案构建实验系统,进行实验。占该指标点达成度的10%; 2. 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4中的指标点4: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占该指标点达成度的40%。

机械工程 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提供一门全面的课程,涵盖机械工程的核心原理和应用。通过本课程,学生将学会运用机械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并有效地设计和制造机械系统。 二、研究目标 1.掌握机械工程的基本原理和理论; 2.理解机械工程的设计原则和实践; 3.学会使用机械工程工具和软件进行设计和模拟; 4.培养解决机械工程问题的能力; 5.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 1.机械工程导论

机械工程的定义和发展历史 机械工程的应用领域和前景 机械工程的职业发展和就业方向 2.机械工程基础知识 物理学和数学基础 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 流体力学和热力学基础 控制工程基础 3.机械工程设计原理 机械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机械工程设计的流程和方法 机械系统的设计和优化 4.机械工程制造技术 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机械加工技术和装配技术 机械制造设备和工厂管理

5.机械工程实际应用 机械系统和机械装置的实际应用案例 机械工程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机械工程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 四、教学方法 1.授课方式:讲授 + 讨论 + 实验 2.学生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讨论 3.实践项目:组织机械工程实践项目和实验 4.研讨会和嘉宾讲座:邀请专家参与研讨会和嘉宾讲座 五、考核方式 1.平时表现:参与讨论和实验,完成作业 2.课堂测试: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测试 3.课程设计:完成机械工程设计项目 4.期末考试:综合考核学生对机械工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参考教材

1.《机械工程导论》 2.《机械工程基础知识》 3.《机械工程设计原理》 4.《机械工程制造技术》 5.《机械工程实际应用案例》 七、教学资料 1.幻灯片和讲义 2.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数据 3.设计项目要求和案例分析 八、参考评价标准 1.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度 2.个人和团队项目完成质量 3.考试表现和作业得分 4.情景模拟的表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 教案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案 教案标题:机械工程测试技术 教学目标: 1. 了解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 1.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定义和分类。 2.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3. 常用的机械工程测试方法和仪器设备。 4.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应用案例和实践操作。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 导入: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概念讲解:介绍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定义和分类。 3. 原理讲解:解释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4.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展示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应用场景和效果。 第二课时: 1. 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2. 方法介绍:详细讲解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常用的方法和技巧。 3. 仪器设备:介绍机械工程测试中常用的仪器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4. 操作演示:进行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实际操作演示,引导学生掌握实践技能。

第三课时: 1. 复习: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应用案例:展示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实践操作,解决实际问题。 4. 总结和评价:总结本次教学内容,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提供反馈和建议。教学资源: 1. 课件:包括概念讲解、原理讲解、方法介绍、案例分析等内容。 2. 实验室设备:提供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实验室设备和仪器。 3. 实际案例:收集和准备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实际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评估方法: 1.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理解和 掌握情况。 2. 实践操作评估: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3. 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考察学生对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应用和分析能力。 教学策略: 1. 案例教学: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应用场景 和方法。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室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3.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习效果和兴趣。 备注:根据具体教育阶段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 教学方法。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实验》课程标准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实验》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二、课程性质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实验是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学科专业实验范畴。通过开设相关实验,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做好准备,并为今后从事专业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课程基本理念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实验是以行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据,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教、学、做一体化,培养学生具有通过具体的实验来验证各种传感器以及相关元件的特性,使学生获得传感器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以后参加工作后从事相关工作打好基础。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基本理论及基本实验技能;能独立分析、排除电路故障;能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线路、实验步骤及数据表格。熟练掌握实验中各参量的测量方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合作共事、随机应变的关键能力,满足企业需求的自动化控制高技能人才,实现“为了应用而学习”的教学目标。 按照应用型高技术人才能力培养的要求,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与课程系统化、以及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相结合,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教学做一体化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四、课程的设计思路 通过行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加强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独立学习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与人交往、沟通及合作等方面的态度和能力。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实验是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对简单的检测和控制系统进行设计、运行、调试与维护,满足生产现场对电气测试系统应用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机械工程专业综合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专业综合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MEAU1024 课程名称:机械专业综合实验 英文名称:Mechanical Engineering Experiment 实验室名称:机械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省级)机械工程实验室 课程学时:36实验学时:36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机械工程专业综合实验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了液压与气动原理、机电控制理论与应用、机械制造技术、现代装备设计、数控机床、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实验技能的同时,不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创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所需台套数 QCS000液压试验台1台套 开放式雕铣机、开放式数控机床及移动式机器人等实验设备7台 车刀量角台2台 车床2台 M1040无心磨床1台 水平仪2只 锥柄检验棒1根 圆柱检验棒1根 千分表及磁性表架2套 数显千分尺1把 数控机床及加工中心3台 开放式三轴联运雕铣机及移动式机器人等实验设备7台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本课程需要提交纸质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要详细写明实验要求、实验步骤并做好思考题,根据试验报告的好坏情况进行打分。 2、考核方式 实验报告:根据实验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考核方式:以实验态度,实验方法,实验报告为依据,给出实验成绩。 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为2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自编 2、参考书: (1)液压与气压传动芮延年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 (2)机电传动控制芮延年机械出版社2006 (3)机电传动控制陈正音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数字控制机床瘳效果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5)数控机床及其使用与维护宋天麟等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6)数控技术与应用林其骏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7)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张世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案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案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使学生掌握测试系统的基本概念。学生应了解测试系统的功能结构,静、动态测试的概念等。 二、主要内容 测试技术的在机械工程中的意义;测试系统的组成;课程性质;基本内容及学习方法 四、教学重点: 静态测试与动态测试的概念。测试系统的组成。 五、教学难点: 动态测试概念的建立 六、教学过程:(见讲义) 八、思考题:根据日常观察,是建立一套结构应力测试系统,要求画出框图即可。 九、作业:静态测试与动态测试系统的构成有何不同

十、教学参考书:黄长艺,严普强.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4年11 第二章信号分析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使学生掌握确定性信号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二、主要内容 信号的分类;信号的时域和频域描述;周期信号与离散频谱;瞬变非周期信号与连续频谱;脉冲信号及其频谱;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频谱 四、教学重点: 周期信号的时域定义、傅立叶级数表达及其离散频谱λ 瞬变非周期信号的傅立叶变换及其连续频谱λ 傅里叶变换的主要性质λ 五、教学难点: 信号时域分析与频域表达的概念、方法及其相互关系 六、教学过程:(见讲义)

八、思考题与作业: 1、什么是信号的频域描述 2、周期信号的时域定义及其判断方法 3、确定任意一个谐波的三个要素是什么 4、周期信号频谱特点是什么 5、周期信号双边频谱与单边频谱间的幅值、相位关系 6、傅立叶变换的六个主要性质 7、单位脉冲函数的描述(函数值、强度); t0),及A,t0的意义-(tδ8、一般脉冲函数的表示方法,即A 9、叙述脉冲函数的采样性质、卷积性质、频谱 10、写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傅立叶变换 习题2-1~2-4 第三章测量系统分析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使学生们掌握测试系统的静、动态特性分析基本概念、表达方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