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道_和女性生殖崇拜_浅谈老子_道_的哲学美学思想渊源

合集下载

老子对女人的尊崇

老子对女人的尊崇

《老子》对女人的尊崇内容提要:老子对女人的尊崇思想,来源于老子对道的俯仰察识,体认道犹如母生子般地生养着万事万物,为天地之根。

关键词:老子阴阳柔道教老子的崇尚自然、无为而为为现代人保护环境、进行精神治疗提供了思想资源。

其实,老子哲学中还有一宝贵的思想价值,那就是对女人的尊崇。

自古以来就有一种说法,认为老子崇尚阴柔。

近年来有学者进一步研究认为“老子哲学为女性化的生命哲学”[1],因“老子哲学脱胎于母系氏族的宗教崇拜,特别是女性生殖崇拜。

所谓的‘道’,最初建立在对女性生殖力的认知上,然后将这种女性生殖作用扩而充之,用来观察整个宇宙的创生过程,于是形成了‘道’的概念。

《老子》书中常用女性生殖器或母体形容道。

”(同上),如玄牝、谷神等。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2]谷神,一说为“道”,一说为女性生殖之神。

“牝”指的是一切动物的母性生殖器官,“玄牝”则是巨大深远的而不可见、却又神秘而可以生产万物的生殖器的象征。

玄牝、道之所以值得推崇,就在于她。

老子直接用“母”与“子”来比喻道与万物的关系: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3]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其殆。

[4]“老子是自觉意识到男性智慧的弱点和重新发现女性智慧和品德的伟大作用的第一位哲学家,他正是由于着重提炼和发挥了女性之德,才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主阴哲学”(同1),《老子》“是真正的女性哲学,它推崇的是阴柔之性。

”(同1)“从某种意义上说,老子的哲学就是一种女性的哲学。

《老子》书中屡有‘母’字,他把‘道’称作‘天下母’,又比之为女阴(‘玄牝之门’)和女性生殖器(‘谷神’),即是女性崇拜的原始宗教遗留意思。

”[5]老子思想的重要特色之一就是贵柔守雌,他从“弱者道之用” [6]出发,强调“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7],举起了“柔弱胜刚强”[8]的旗帜。

他所崇尚的无为而无不为的“道”,就是以柔弱顺自然为主要特征的。

道家和道教的性观念!

道家和道教的性观念!

道家和道教的性观念!道教自媒体 道教之声今天道家是指以老子思想为宗脉的学术派别。

道教是指汉末张陵创立的以道为信仰的宗教。

由于道教主要通过吸取道家思想而形成,道家创始人老子同时被道教奉为始祖,因而道教在很多方面深受道家影响,性观念就是其中之一。

性观念主要体现在对于男女两性地位的认识、如何看待两性之间的差异以及两性关系应处于怎样的状态等问题上,对此道家、道教看法大体一致。

一、男女同道在两性地位问题上,道家、道教要比儒家、佛教开明得多。

虽然道家、道教没有明确提出男女平等的口号,但是它们的性别思想具有平等主义色彩。

道家、道教的男女平等思想建立在它们的「道」论基础上。

「道」是道家和道教的最高范畴。

道家和道教一致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最终根源。

老子多次论及这一点,如「道者,万物之奥」(《道德经》六十二章),「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道德经》第六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庄子同样谈到这一点,如「夫道覆载万物者也」(《庄子·天地》),「道者,万物之所由也」(《庄子·渔父》)。

道教经典《太平经》称「道」为「万物之元首」。

天地万物的根源是「道」,也就是说它们都是由「道」派生出来的,故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庄子云:「夫道,窅然难言哉!将为汝言其崖略。

夫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庄子·知北遊》)。

《太平经》上说:「六极之中,无道不能变化。

元气行道,以生万物,天地大小,无不由道而生者也」。

北宋道士张伯端也在《悟真篇》中指出:「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生阴阳」。

在道家、道教看来,既然包括世间男女在内的天地万物都是由「道」而生,那么女人和男人应该没有本质区别,二者具有同等的地位。

我们可以看到,虽然老子在其著作中没有正面谈论过男女地位问题,但他屡次用「母」「雌」等阴性词汇形容「道」,对女性的品质和特质予以赞美,这从侧面反映了老子否定男尊女卑的秩序,主张男女平等的思想倾向。

浅谈老子道家思想

浅谈老子道家思想

浅谈老子的道家思想内容摘要:“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用以说明世界的本原、本体、规律或原理。

在中国哲学史上,“道”这一范畴为道家首先提出。

道的原始涵义指道路、坦途,以后逐渐发展为道理,用以表达事物的规律性。

道家思想主旨是自然和谐,道法自然,以无为治国,讲的是出世,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

关键词:矛盾的转变无为无不为老子对“道”的阐释老子论“道”,首先是世界本原。

他认为,天地万物都由道而生。

他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①。

”老子认为道是一种规律、一种原理,抑或是一个圆满自足的没有缺陷个体,是物质的本源,是构成宇宙万物不可分的基本粒子,并且“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它无形,无声,独立长存,永不衰竭,循循运行而生生不息,可以为天地之母,万物之始,是宇宙产生和发展的总根源。

老子的“道”是当时思辨哲学的最高成果。

老子对“道”的运动规律做出了最高概括。

他认为万事万物向相反的方向转化是“道”的运动规律。

他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时刻变化而非静止的;原因是天地万物都存在两个互相矛盾的对立面以及对立面的互相转化。

老子是中华辨证思想的奠基人,他揭示出一系列的矛盾,如: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美丑,祸福,刚柔,强弱,损益,兴衰,大小,轻重,智愚,巧拙,生死,胜败,进退,攻守等。

他认为,这些矛盾的任何一方面都不能独立存在,而是互相依存,互为前提。

他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②。

”老子不仅看到了这种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是一切事物普遍恒常的现象,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内部都存在着两种对立的因素,它们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老子还深刻地揭示了对立面的互相转化。

例如他说:“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敞则新”、“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又如“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祸兮福之倚,福兮祸所伏”。

谈老子_道_论的母性本位意识.kdh

谈老子_道_论的母性本位意识.kdh

曰:‘非其伦也!’崟遍比其佳者四五人,皆曰:‘非其伦。

’是时吴王之女有第六者,则崟之内妹,秾艳如神仙,中表素推第一。

崟问曰:‘孰与吴王家第六女美?’又曰:‘非其伦也。

’崟托乎大骇曰:‘天下岂有斯人乎?’”对于任氏的美貌具体怎样,没有在文字中直接表明,仅仅通过家童之口,不再细说,给人带来极大的想象空间,更加耐人寻味。

《无双传》从故事开头至长乐驿之会以前,都未对刘无双有正面叙说,只是做了简单的勾勒。

王母称她“端丽聪慧”,王生见其“资质明艳,若神仙中人”,文字不多,简单的侧面勾勒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究竟刘无双如何,吸引之处不在话下。

三、丰富的想象丰富的想象是浪漫的结晶。

谈到唐传奇的艺术成就时,想象的魅力大放异彩。

倩娘的“离魂”情节使虚幻的外表与真实的感情合二为一。

青年男女在现实中不能结合而幻想结合的梦境通过倩娘的躯体与魂魄分合的过程升华为“真实”的境界。

对于当时封建礼教的抨击,作者巧妙地选取了爱情这一永恒而又敏感的话题,大胆想象,以幻还真,体现了积极的浪漫主义情怀。

《柳毅传》中龙女受到丈夫不爱,公婆不疼的窘境,被迫放羊,结识恩人柳毅并最终结为夫妻,这是作者在现实生活中汲取的真实画面,在精巧的构思和丰富的想象中塑造出的神话情节。

唐传奇中不乏有作者寄托的精神和理想,充满了美好的期待,热烈的追求。

四、对比描写没有对比便无精彩可言。

唐传奇能从不同的侧面品评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实属特色。

《李娃传》中一处关于写李娃和其侍女对比的文字让人记忆深刻:“扣其门,俄有侍儿启扃。

生曰:‘此谁之地耶?’侍儿不答,驰走大呼曰:‘前时遗策郎也!’娃大悦曰:‘尔姑止之,吾当整妆易服而出。

’生闻之私喜。

”一个是天真稚气的侍女,一个是老练沉稳的李娃,在简单的动作和言语的描写中,性格的差异清晰跃然于眼前。

没有对比就没有鉴别。

《霍小玉传》中与李益亲密相处时与后来李益抛弃霍小玉时她的不同表现让我们看到活生生的霍小玉:“玉至,言叙温和,辞气婉媚。

道家创始人老子对于女性的看法

道家创始人老子对于女性的看法

道家创始人老子对于女性的看法在儒家社会思想长时间占据主流的背景下,一些名家也指出我国历史中缺少带有女性哲学思想的理论体系。

其实不然,早被孔子问道的老聃早就在儒家思想成为完整的体系前,创出了一套主要以女性视角论述的哲学体系。

一、女性哲学思想在《道德经》中的体现(一)对母性生殖的崇拜“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王弼著《老子》第六章)《说文》注:“牝,畜母也。

”此处的“牝”字,高亨注为母体之意。

道是老子思想哲学的根基,以道做天地万物之母体,可见老子的生殖崇拜更重于雌性。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明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一章)《说文》训:“始,女之初也。

”《尔雅》训:“胎,始也。

”“始”字是指女子刚刚怀孕之时,而“母”字依旧是指母体。

从两个例子中看出老子喜欢运用女性的生殖和身体比喻道和天地万物自然的关系,不比其父,只言母体,足以看出老子对母体崇拜的意识特征。

除此以外老子还直接运用“母”等字眼直接比喻道,如二十章中提到:“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我愚人之心也哉。

”老子在散文论述中仅仅类比“母”可见其浓烈的女性生殖崇拜意识,类似的例子不再赘述。

(二)老子思想中带有女性特质的思想主张1、守柔贵雌老子首推雌性之柔,“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十章)在本章中,老子指出要集中精气,行为柔弱,在眼睛、耳朵、口鼻一张一合中像个婴儿和雌性一样退让不争,坚持以柔克刚。

女子似水的比喻随处可见,且老子崇尚水的智慧:“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其无以易之。

柔之胜刚,弱之胜强。

”(七十八章)此外,老子甚至以是生是死来强调柔弱处世的重要性和优越性:“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七十六章)。

正如古话常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如若在某方面过于强势,并不会一定如己所愿,甚至会背道而驰。

由人生观扩展到政治论,老子提到:“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于天下。

老子阴柔美思想

老子阴柔美思想

目录摘要 (1)绪论 (2)1.老子阴柔美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渊源及基础 (4)1.1阴柔美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4)1.2女性崇拜——老子阴柔美思想的文化渊源 (8)1.3 老子美学思想的基础——道论 (12)2.“弱者道之用”:阴柔美的倡扬 (15)2.1《老子》中的水与阴柔美 (16)2.1.1水意象与阴柔美 (16)2.1.2水品质与阴柔美 (17)2.2《老子》中的女性与阴柔美 (19)2.2.1女性意向与阴柔美 (19)2.2.2女性品质与阴柔美 (20)2.3《老子》中的婴儿与阴柔美 (22)2.3.1婴儿意象与阴柔美 (22)2.3.2婴儿品质与阴柔美 (23)3.老子阴柔美思想的现实指导意义 (27)3.1老子阴柔美思想与社会和谐 (27)3.2 老子阴柔美思想与现代人的心态平衡 (30)3.3老子阴柔美思想与艺术风格 (32)结语 (34)参考文献 (36)致谢词 (37)论老子的阴柔美思想2007级哲学专业邓媛摘要本文旨在研究老子的阴柔美思想。

总所周知,老子学说是以道为本体而展开的,对道德品质和特征进行了详尽地论述,老子在宣传其以道为中心的学说时不自觉地展示出了阴柔美的种种品质特征,处处闪烁着阴柔美的光辉,从而,阴柔美便成了老子美学思想的核心之一。

本文从三部分论述老子的阴柔美思想。

第一章论述老子阴柔美思想的历史背景、文化渊源以及基础。

阴柔美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让我们了解了老子时期的社会状态、思想文化特征以及当时社会所存在的问题。

对文化渊源的研究让我们了解文化的一种延续性,了解上古文化以及它与老子思想的联系。

而阴柔美思想的基础进行研究则让我们了老子的‚道‛与阴柔美的关系,明确了阴柔美思想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从‚道之用‛的层面来理解老子提倡阴柔美的思想意蕴,明确强调其指向现实人生的价值意义。

‚道之用‛是‚道‛落向经验界的运用,在这个层面上,老子强调的‚弱‛就成了中心观点。

在阐释这种弱的观点的过程中老子运用了‚水‛‚女性‛‚婴儿‛这些阴柔的意象。

论老子之道的生命美学意蕴

论老子之道的生命美学意蕴

论老子之道的生命美学意蕴摘要:“道”是中国哲学的核心范畴,道论奠定了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的基本范式及其思辨特征,而这一理论的奠基者即是老子。

生命之道它具有如下两方面意蕴:一是道赋予万物生命个性和成就了万物与世界之美,可见它是万物与美的本原;二是道的法则是无为而无不为:它化生、衣养万物并没有目的,但又成就了万物和世界之美,达到了目的。

关键词:老子道美无为无不为一、道是万物与美的本原老子认为:道化生万物不但赋予了万物不同的个性,而且提供了一个万物生生不息的生态环境,让其顺性而长,各具形态,各显风采,于是宇宙也就成为五彩缤纷的美的世界。

因此,道乃是万物与美的本原。

如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意谓:道不但赋予的万物生命个性“德”且让其顺性成长,各具形态,呈现美的风姿。

又说“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贷且善成”。

王弼注:“无物而不济其形,是曰善成。

”可见道施万物,并让其各具个性与形态,这是道的本性。

正因为如此,才有万物和宇宙之美。

庄子把这一思想发挥得更清楚。

如《知北游》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天道》篇说“天道”是“万物之本”,它“虚静恬淡,寂寞无为”,“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这个天地之“大美”是什么呢?在庄子看来,“道”化生万物、“无为而无不为”,不但是“美”,而且是“大美”——无限伟大和崇高的美。

《天地》篇赞美说:“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大宗师》赞叹“天地之美”伟大得不得了:它“泽及万世而不为仁,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还发现了“吾师乎!吾师乎”的感叹;《刻意》篇更是把它视为“众美从之”,即离开了它便无美可言。

可见老庄视“道”为万物和美的本原,是它化生万物的生命并赋予个性,使之生生不息,从而使世界形成为一个美的世界。

老庄的上述思想并非从天而降,而是源自远古先民对万物和自身生命运动的观察和体验。

我们知道,远古先民世世代代对周围世界观察、体验最普遍,而且对自身最重要的,便是万物和自身的生命运动。

浅谈老子的女性哲学思想

浅谈老子的女性哲学思想

浅谈老子的女性哲学思想【摘要】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他的思想深受后人推崇。

本文从引言部分介绍老子及其思想简介,以及女性哲学与老子思想的结合。

在详细探讨女性在老子思想中的地位,女性哲学在老子思想中的体现,老子对女性美德的论述,老子哲学对当代女性的启示,以及女性在老子哲学中的定位。

结语部分分析女性哲学与老子思想的互补性,老子思想对女性的重要意义,以及继承和发展老子女性哲学思想的重要性。

通过这篇文章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老子的女性哲学思想,以及这些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关键词】老子、女性哲学、思想、地位、体现、美德、启示、定位、互补性、重要意义、继承、发展。

1. 引言1.1 老子及其思想简介老子,即老子(公元前约570年-公元前约471年),又称李聃,字聃,名德,道家学派创始人之一,被誉为“思想家之祖”。

老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其代表作《道德经》中,这部作品被誉为中国哲学史上的经典之一,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认为宇宙的本源是道,万物的根源是无,提倡清静淡泊的生活态度,强调顺势而为的处事手法。

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主张顺应天道,养生修身,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老子的思想强调“柔弱制刚强”,强调阴阳平衡,主张以柔克刚,以静制动。

他反对强权、争端,倡导“无为而治”,提倡“至简至真”的生活方式。

老子的思想深邃而丰富,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思想家之祖”,其《道德经》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珍贵遗产,至今仍对后人产生着重要的启示。

1.2 女性哲学与老子思想的结合在古代哲学思想中,老子的道家思想被广泛传播并深刻影响着后人。

而在这些思想中,我们也能找到一些关于女性哲学的内容。

老子的思想注重自然、隐忍、无为而治,这些特点与女性哲学中的柔和、包容、内省等特质不谋而合,为女性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哲学视角。

女性哲学与老子思想的结合,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对比和共鸣的关系。

老子的思想主张“无为而治”,提倡“柔弱胜刚强”,这种理念与女性哲学中对柔弱、温柔、谦逊等特质的强调有着相似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生殖崇拜 大母神 柔弱 守静
中图分类号: B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 9410( 2007) 03- 0082- 04
生殖崇拜是一种世界性的普遍存在的原始文 化现象, 在历史文明发展的进程中, 这一文化构成 了许多重要文化现象与思想理论的深层基础。中 国古代哲学、美学思想、观念的两大源头 儒、 道思想, 其渊源就是出于中国原始生殖崇拜文 化。其中作为道家文化的创始人 老子, 其 道 的哲学、美学思想的底蕴, 是原始女性生殖崇拜文 化。
82
种什么样的魔力使自己在性交过程中如此身心俱 醉, 也不知是一种什么样的魔力能使妇女怀孕, 并 使婴儿从母腹中钻出来, 因此产生了一种神秘的、 敬畏的心理。在这种对 生育 的奥秘还处于无知 的情况下, 人们产生了对 生殖 的崇拜。
最早, 人们认为生育是女性单独完成的, 因 此, 最早的生殖崇拜都是女性崇拜, 到了母系氏族 社会后期, 人们逐渐意识到没有男性, 女性就不能 怀孕生子, 于是把目光投向男性, 从而过渡到男性 崇拜。所以原始人早期的雕刻都以女神为主。人类 第一批自我雕塑形象是被称为 原始维纳斯 的系 列作品, 这些雕像的脸部特征都不清楚, 但共同突 出的是女性的特征: 乳房、腹部和阴部被夸张地雕 刻出来, 体现原始人对生殖的巨大热情。大多数学 者确信这些人类最早制作的偶像神灵就是 原母 神 ( TheGreatMother) 或 大女神 ( TheGreatGoddess) 的对象化表现。 !
无, 名万物之始; 有, 名万物之母。( 第一章) 有物生成, 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 独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地母。( 第二十五章) 天下有始, 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 以知其子, 既知其子, 复守其母, 没身不殆。( 第五十二章) 我独异于人, 而贵食母。( 第二十章) 陈鼓应注: 母, 根源, 指道。子, 指万物。也就是 说老子把万物的根源 道, 比喻为母亲, 天地万 物都是从 道 这个母体中生育出来, 如果认识了 这个根源, 就认识了事物; 认识了事物又持守着万 物的根源, 就终身都没有危险。老子用母和子的关 系来说明道和万物之间的联系, 这一比喻显然可 以看出, 道 与女性生殖崇拜现象有深层关系。 既然 道 可以比作母亲, 那么这个 母亲 的 状态怎样, 它又是如何生产万物的?老子说: 道冲, 而用之或不盈。宗兮, 似万物之宗。( 第 四章) 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生于无。( 四十章)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万物负阴 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 第四十二章) 道生之, 德畜之, 物形之, 势成之。( 第五十一 章) 这些篇章描写了 道 的状态和创生万物的历 程。 道 是无形的, 但不等于零, 它内在于万物, 是 一切存在的根源, 是万物之宗, 是自然界中最初的
可以看到, 在&老子∋ 第六章中, 有这样一段重 要文字:
谷神不死, 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 是谓天地 根。绵绵若存, 用之不勤。
谷神 , 表层含义乃溪谷之神, 萧兵考证认为 谷神为女阴的象征, 它可以与另一女阴意象 玄 牝 相互转化, 在&老子∋书中, 它们与∀象帝∃ 、∀天 地根∃ 、∀天地母∃ 等等构成了一组体现繁殖崇拜、 女性崇拜的意象群 。, 而 玄牝 则为象征女性生 殖器意象, 郭沫若指出甲骨文中 牝 、妣 等是指 母性、女性的字汇, 它的主干 匕 字指的是女子生
84
发动者, 具有无穷的潜在力和创造力, 万物都是由 道 而生。混而为一的 道 是独立无偶的, 老子用
一 来形容道向下落实一层的未分状态, 但是这 个混沌的道已经包含了阴阳二气, &易经∋ 说一阴
一阳谓之 道 , 二 就是指道所禀赋的阴阳二
气。道再向下新的个体就是从阴阳二 气这个和合的状态中产生, 所以 道 可以说是天
1. 生殖崇拜现象及其意义
生殖崇拜是一种遍及世界的原始人类中存在 的普遍历史现象, 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考古发掘 向我们证明, 和图腾崇拜、自然崇拜、巫术、禁忌等 原始人类的信仰一样, 人类文化史上曾经存在着 一个生殖崇拜时期, 这个时期大致发生在原始社 会的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社会。由于对自然规律 的蒙昧无知, 原始初民往往将一些不能解释的自 然现象如风、雨、雷、电以至土地、河流等归于神 力, 从而加以崇拜。同样, 他们也不了解自身, 特别 是不能理解自身的性行为与生殖现象, 不知是一
从原始文化的考古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 中 国生殖崇拜文化不仅广泛存在着, 而且在文明发 展的进程中, 这一文化还构成了许多重要文化现 象与思想理论的深层基础, 而这些文化思想又直 接构成了中国美学思想与艺术观念产生的基础与 土壤。
2. 道 的 大母神 原型
中国古代哲学、美学思想、观念的两大源头, 无疑是儒、道两家思想, 这两大思想的源头, 同样 是出于中国原始生殖崇拜文化。周予同先生早在 1927 年的 & 孝 与生殖器崇拜∋ 一文中就已论证, 儒家的哲学是生殖崇拜哲学, 儒家的根本思想生 发于生殖崇拜, 其深层是对男根的推重。那么我们 也可以推断, 道家哲学思想的底蕴, 是原始女性生 殖崇拜文化。 老子哲学脱胎于母系氏族的宗教崇 拜, 特别是女性生殖崇拜。所谓的∀道∃ , 最初建立 在对女性生殖力的认知上, 然后将这种女性生殖 作用扩而充之, 用来观察整个宇宙的创生过程, 于 是形成了∀道∃ 的概念。 +
在中国的考古发现中, 学者们对于出土器物 上的纹样进行了研究, 认为其中大量纹饰是原始 女性生殖崇拜的象征。例如, 早在 20 世纪 30 年
代, 卫聚贤就指出 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 ( paintedpottery) 上多有三角形, 如∀ #∃ 的花纹, 即是 崇拜女子生殖器的象征 。 %中国多处母系氏族社 会遗址出土的陶器上, 也都绘有或刻有鱼纹, 其中 尤以西安半坡彩陶纹最典型, 闻一多先生曾写过 一篇影响很大的文章&说鱼∋, 他援引&诗经∋、&周 易∋、&楚辞∋、古诗、民谣以及其它材料, 分析指出 中国人从上古起以鱼象征女性, 象征配偶或情侣; 他认为鱼这一象征意义起源于鱼的繁殖力最强, 而且与原始人类的崇拜生殖、重视种族繁衍直接 相关。 (后来学者也多倾向这一观念, 从表象来 看, 因为鱼的轮廓, 更准确地说是双鱼地轮廓, 与 女阴的轮廓相似; 从内涵来说, 鱼腹多子, 繁殖力 强, 当时的人类还只知道女阴的生殖功能, 因此, 这两方面的结合, 使生活在渔猎社会的先民将鱼 作为女性生殖器官的象征 。)此外, 赵国华先生在 他的 &生殖崇拜文化论∋ 中指出, 考古出土的远古 时代器物中大量发现的蛙纹, 甚至植物、花卉等纹 样, 都是远古女性生殖崇拜的表现形式, 而鸟纹、 蜥蜴纹等则 是中国远古男 性生殖崇拜的表 现形 式。
生殖崇拜是人类生存本能的观念表现。特别 是在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中, 人的繁衍是部落生 存的保证。由于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 生 产工具简陋, 生存环境恶劣, 所以对于作为社会生 产力的人的再生产显得犹为关切, 也就是说对人 的繁衍极为重视, 因此对生殖也极其崇拜。人虽有 动物性的一面, 不管自己意识到与否, 都在不断地 生殖, 繁衍后代。但是, 对于人类来说, 生殖又不只 是一种纯自然的、动物性的行为, 而是性的社会属 性进一步发展的表现, 这样一来, 对生殖的崇拜不 仅是个人的自发行为, 而是整个氏族延续发展的 整体社会利益的表现。这一崇拜文化的表现也在 漫长的历史的长河中不知不觉中影响并渗透到哲 学、艺术、宗教、礼仪、祭祀等社会的各个方面。例
地万物的 大母神 。
3 . 道 的体现与女性品质
正是由于老子道家哲学源于远古女性生殖崇 拜, 因而在道的世界里, 生、静、柔、弱等女性品质 的体现, 成为其哲学的重要思想和观念特征。
&老子∋ 推崇的是阴柔之性, 他从 弱者道之 用 ( 第四十章) 出发, 强调 天下之至柔, 驰骋天下 之至坚。无有入无间, 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 第 四十三章) 也就是说, 天下最柔软的东西, 能驾驭 天下最坚硬的东西; 无形的力量能穿透没有间隙 的东西。又说 人之生也柔弱, 其死也坚强。草木之 生也柔脆, 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 柔弱者 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 木强则折。强大处下, 柔弱 处上。 ( 第七十六章) 老子从经验世界的现象发 现, 成长的东西都是柔弱的状态, 而死亡以后就变 成僵硬的, 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 柔弱 的东西属于生存的一类, 凡是强大的, 反而居于下 位, 凡是柔弱的, 反而占在上面。他所崇尚的无为 而无不为的 道 , 就是以柔弱顺应自然为主要特 征的。 ∀道∃ 所表现的柔弱, 使万物并不感到是强 力被造的, 而是自生自长的 。 但老子说的 柔 弱 , 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软弱、懦弱、不堪一击, 而是 柔韧 , 是无坚不摧的坚忍不拔、持续不断的 意味。这种 柔弱 之道 绵绵若存, 用之不勤 ( 第 六章) , 是连绵不绝的生命力量, 是天下事物生生 不息的源泉。在&老子∋那里, 弱胜过强, 柔胜过刚, 老子喜欢以水为例来说明他的道理, 天下莫柔弱 于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以其无以易之 ( 第七 十八章) , 世间没有比水更柔弱的, 但冲激坚强的 东西没有能胜过它, 水滴能穿石, 洪水能淹没田 舍, 冲毁桥梁, 至强的钢刀面对至弱的水也毫无办
83
殖器。 −张松如在注 谷神不死, 是谓玄牝 二句时 云: ∀牝∃ 或∀匕∃ 是女阴之象形字。∀玄牝∃ 是象征 着幽远深妙的, 看不见的、生产天地万物的生殖器 官 。 .冯友兰认为: 老子把∀道∃ 比为女性的生殖 器, 天地万物都从其中出来。 /从以上众学者的考 证和分析可见, 老子哲学的基本思想核心和深层 内蕴, 与女性生殖崇拜有深层关系。
如, 从半坡彩陶的纹饰和鱼形尖底瓶的造型, 我们 发现人类的生殖崇拜竟是原始艺术的一个极为重 要的源头。半坡彩陶上的鱼纹, 可以排出由象生到 写意再到抽象的发展序列, 向我们展示了绘画由 具象再现朝着抽象表现的演化规律。中国传统绘
画中的一条审美原则, 不重形似而崇尚神似, 即追 求艺术表现中的模糊性。半坡彩陶的某些鱼纹, 也 许已经孕育这条审美原则的胚芽。从半坡先民举 行鱼祭的祭坛形状及布局中, 可以看出远古人类 有崇尚 圆 的观念( 这从半坡等地出土的陶环、石 环、玉环也可得到证实) , 有崇尚 中 和 对称 的 观念。这几种观念都与女阴的构造和形状直接相 关, 直接发生于女阴崇拜。而圆、对称可以说是一 种美的形式, 中 则引申出崇尚 中庸 的哲学。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