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暴露培训ppt课件

合集下载

职业暴露处置与防护PPT课件

职业暴露处置与防护PPT课件
第三方评估
引入第三方机构对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评估,确保工作 有效开展。
谢谢观看
定期对操作规程进行评估和修订,确保其适应新的工艺技术和设 备要求。
加强监督检查
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对员工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的情况进行定 期检查和考核,确保规程得到有效执行。
04
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与 维护
口罩的正确使用与更换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总结词:口罩是职业暴露处置中的重要防护工具,正确使 用和更换口罩对于防止病原体传播至关重要。
发生原因与风险
发生原因
职业暴露的发生通常与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不良操作习惯、缺乏防护措施 等因素有关。
风险因素
长期接触高浓度有害物质、高强度噪音等环境因素,以及缺乏个人防护用品和 培训等都增加了职业暴露的风险。
职业暴露的后果
短期后果
常见的短期后果包括皮肤刺激、眼睛刺激、呼吸道刺激等,以及头痛、恶心、呕 吐等中毒症状。
摘下口罩时,请不要触碰口罩外面,只需轻轻取下耳朵上 的线即可,然后将口罩放入自封袋或者扔掉。摘下后应立 即洗手。
手套的选择与更换
总结词:手套是职业暴露处置中的重要防护工具,选择 合适的手套并正确更换对于防止病原体传播至关重要。
根据操作风险选择合适类型的手套,如医用乳胶手套、 聚乙烯手套等。
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用后即弃。若手套破损、污 染应及时更换。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选择合适尺码的口罩,确保口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够紧密贴合面部轮廓, 不漏气。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在接触患者、处理污染物等高风险操作时,必须佩戴口罩 。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培训课件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培训课件
职业暴露防护原则和措施
隔离衣
环境控制
保证血站有适当的日常清洁标准和卫生处理程序,在彻底清洁的基础上消毒献血椅、床单、设备和环境的表面(工作台面、洗脸池、门把手)等,并保证该程序的落实。
职业暴露防护原则和措施
(三)加强针对预防
1
2
3
4
免疫计划
空气传播预防
接触预防
皮肤黏膜暴露后的药物预防
职业暴露防护原则和措施
常见的职业暴露危害因素
3、生物性危害因素
检验科是医院中接触患者相对比较复杂的地方,患者所患的疾病由于还没有进一步确诊或者虽然已确诊但必须做各类检验,所以工作人员需要和患者密切接触,采集血样或其他标本,因此工作室内的空气复杂,也是一大隐患。检验科大型设备比较多,噪音大,久而久之会使人的心理产生压抑感。另外,检验工作中离心、加样、及各种仪器工作时可以产生的气溶胶和放免室内工作时的放射性元素不仅会对检验人员造成伤害,还可对环境造成污染。
职业暴露防护原则和措施
手套
在两个献血者之间一定要更换手套或者消毒,手套不能代替洗手。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受客观条件限制(大批量采血时、采血车上水源不足),戴手套也是一个预防经手感染的有效方法。应用一次性清洁和无菌手套为好,用过的手套应放在指定的污物袋内。当手套接触到血液时,应及时更换手套。运输医疗废物的人必须戴厚质乳胶清洁手套
职业暴露防护原则和措施
(5)消毒应遵循以下方法:①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②严格按照医务人员“七步洗手法”揉搓的步骤进行揉搓。③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
(4)医务人员洗手方法:①在流动水下清洗;②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
当接触血液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献血者,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染微生物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献血者或环境中污染的病原体在人群中传播。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置与防护ppt课件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置与防护ppt课件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置与防护ppt课件目录CATALOGUE•职业暴露概述•职业暴露的处置•职业暴露的防护•法律法规与伦理要求•培训与教育•总结与展望01CATALOGUE职业暴露概述定义与分类定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医疗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职业暴露。

分类根据暴露源的不同,可分为感染性职业暴露、化学性职业暴露、放射性职业暴露等。

医务人员面临的风险感染性职业暴露风险医务人员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感染。

化学性职业暴露风险医务人员接触化学消毒剂、抗肿瘤药物等,可能受到化学物质的损害。

放射性职业暴露风险医务人员从事放射诊疗等活动,可能受到放射性物质的辐射损害。

职业暴露的危害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感染疾病,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

医务人员因接触有毒化学物质,可能导致中毒,损害健康。

医务人员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可能增加患癌风险。

职业暴露可能对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如焦虑、抑郁等。

感染疾病中毒致癌心理影响02CATALOGUE职业暴露的处置应急处理措施立即停止操作发生职业暴露后,医务人员应立即停止可能导致暴露的操作,并尽快离开污染区域。

清洗消毒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清洗污染部位,尽可能清洗掉污染物和动物血液、动物组织等。

再用碘酒棉球或碘伏棉球精细擦拭消毒。

伤口处理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流动清水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填写记录表医务人员应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详细记录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暴露方式、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等。

及时报告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尽快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报告。

保存相关证据医务人员应妥善保存与职业暴露相关的证据,如污染的衣物、锐器等,以便后续调查和处理。

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ppt

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ppt
2023
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
目录
• 职业暴露概述 • 职业暴露的防护知识 • 不同行业职业暴露的防护重点 • 职业暴露的处理及报告 • 加强职业暴露防护的法律法规与标准
01
职业暴露概述
定义与类型
定义
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在职业活动中暴露于致病微生物、化 学性因素等职业危害因素的环境中所造成的健康危害。
记录与报告
做好详细记录,包括暴露源、暴露 方式、暴露部位等,并及时报告相 关部门。
职业暴露报告制度
报告原则
遵循及时、准确、完整的原则 ,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职
业暴露情况。
报告内容
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暴露源、 暴露方式、暴露部位、处理情
况等。
报告流程
按照规定的流程和程序进行报 告,包括初步报告、阶段性报
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记录员工的职业健 康检查情况,及时分析、评估和干预职业病 危害事件。
03
不同行业职业暴露的防护重点
医疗行业
01
生物性职业暴露防护
在处理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时 ,应佩戴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以防止职业暴露。
02
锐器伤防护
使用锐器时应当保持正确操作,避免 不必要的接触和损伤。
使用职业卫生防护 设施规范
THANK YOU.
05
加强职业暴露防护的法律法规与标准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 职业病防治法》
《职业健康监护技 术规范》
《职业病危害因素 分类目录》
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制度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制度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个人职业卫生防护规范
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规范

艾滋病职业暴露病防治知识培训PPT课件

艾滋病职业暴露病防治知识培训PPT课件

定期监测
定期进行HIV抗体检测, 以监测是否感染HIV病毒。
暴露后预防性用药
预防性用药时机
在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后 尽快开始预防性用药,最 好在2小时内开始。
药物选择
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情况 选择适当的预防性用药方 案,包括抗逆转录病毒药 物、抗生素等。
用药时间
预防性用药一般需要持续 28天,并定期监测药物不 良反应和疗效。
护知识和技能。
完善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理体系
加强职业暴露监测和报告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 暴露事件。
建立健全的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理制度,明确各级责任 和义务。
定期评估职业暴露防治工作效果,及时调整和完善相 关措施,确保防治工作的持续改进。
谢谢观看
02
风险较高的医务人员包括手术室 医护人员、急救医护人员、临床 实验室工作人员等。
其他行业职业暴露风险
公安、司法等执法人员在进行监管、强制戒毒等工作中,因接触艾滋病病毒携带者 的血液、体液或破损皮肤而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
美容美发、修脚等行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因接触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血液、体液 或破损皮肤而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传染病,主要 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导致身体虚弱,容易感染其他疾病。艾滋 病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总结词
明确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了解如何避免感染。
详细描述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包括共用 针头、输血等;母婴传播发生在感染艾滋病的母亲将病毒传给胎儿或新生儿。
挤压伤口
轻轻挤压伤口周围,尽量挤出 伤口处的血液。
包扎伤口
用无菌敷料包扎伤口,注意不 要直接接触皮肤。

职业暴露培训教材PPT(共 55张)

职业暴露培训教材PPT(共 55张)

什么是医院感染职业暴露?
• 人员:医务人员以及有关工作人员 • 情景:在从事临床医疗及相关工作的过程中 • 途径:暴露于某种传染源的情况
– 血源性传染病感染或携带者的血液、体液污 染了破损皮肤或黏膜
– 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 其他锐器刺破皮肤
– 吸入具有感染性的气溶胶 – 直接接触了传染性物质

SHAANXI HENAN
JIANGSU
SICHUAN
HUBEI
ANHUI
SHANGHAI
YUNNAN
GUIZHOU
HUNAN
ZHEJIANG JIANGXI
FUJIAN
GUANGXI
GUANGDONG
TAIWAN
HONG KONG MACAO
HAINAN
我国在吸毒者中发现HIV感染者的省份(2002年
• 三种传播途径并存。
• 吸毒和性传播是主要途径,分别占37.0%和 28.0%,经既往采供血途径传播占5.1%( 均是上世纪90年代感染,今年检出并报告 ),母婴传播占1.4%。经性途径感染呈上 升趋势。
艾滋病疫情2013
• 截至2013年9月30日,全国共报告现存活艾 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约43.4万例。 2013年1-9月份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 7.0万例。
艾滋病离我们有多远
• 目前全球有超过1500万的儿童因为艾 滋病而失去父母。而中国艾滋病病毒 感染人数在全球高居第14位。
• 全球每年约有1000名医护人员在工作 中感染艾滋病病毒。
我国在吸毒者中发现HIV感染者的省份(1989年

HEILONGJIANG
XINJIANG
GANSU QINGHAI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标准防护培训课件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标准防护培训课件

通常不进行预 防,如暴露源 来源于HIV高 危者则采取基 本用药方案
通常不进行预 防,对于有可 能暴露于HIV感 染者时采取基 本用药方案
HIV职业暴露后预防性治疗
基本用药程序:两种逆转录酶制剂,常规治疗剂量, 连续用28天
强化用药程序: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 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常规治疗剂量,连续用28天。
血源性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锐器伤后处理流程图
医务人员被患血源性传播疾病患者使用过的锐器损伤 冲洗 消毒
向主管部门报告并 填写职业暴露表
预防用药
风险评估
定期追踪
局部处理
清洗:迅速、敏捷地按常规脱去手套,健侧手立即从
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使部分血液排出,禁止 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在流动水下清洗伤口10分钟以上; 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粘膜的暴露以流动 水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眼睛受到血液喷溅,用 生理盐水冲洗)。
• 适时戴口罩、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
• 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 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 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具有防渗性能的隔 离衣或围裙;
• 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
• 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暴露源
HIV阳性(低传 HIV阳性(高
染性)
传染性)
基本用药
基本用药
HIV感染状态 不明
通常不进行预 防用药
暴露源不明
通常不进行预 防用药
基本用药
基本用药 强化用药
强化用药
强化用药 强化用药
通常不进行预防, 通常不进行预防,
对于暴露源存在 对于有可能暴露 HIV感染风险时 于HIV感染者时采 采取基本用药方 取基本用药方案 案

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ppt课件

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ppt课件

职业暴露的危害及后果
健康危害
长期或过量的职业 暴露可能对工作人 员的健康造成严重 影响,如职业病、 慢性中毒等。
生产效率下 降
职业暴露可能导致 员工身体不适,影 响工作效率和生产 安全。
社会经济负 担加重
职业暴露的危害可 能带来一系列的社 会经济负担,如医 疗费用的增加、生 产力的下降和人员 替换成本等。
职业暴露主要分为物理性、化学性、生物 性、机械性和其他类型的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的危害
职业暴露的分类
职业暴露的常见类型
化学因素
长期接触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如农药、化肥等,会 导致职业病的发生。
物理因素
长期接触高强度的噪音、振动、辐射等物理因素, 会导致听力、神经系统等方面的损伤。
生物因素
长期接触病原体、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易感染相 关疾病,如新冠肺炎等。
02
培训教育制度
制定培训教育制度,提高员工职业暴露防 护意识和技能,确保员工掌握正确的防护 方法。
03
应急处理制度
制定应急处理制度,对职业暴露事件进行 及时有效的处置,以减少危害和损失。
提高员工职业卫生意识与技能
01
定期开展职业卫生培训
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提高他们对职业暴 露的认知和预防技能。
02 职业暴露的防护措 施
常规防护措施
穿防护服 01
在工作过程中,穿戴专门设计的、符合相 关防护等级要求的防护服,以减少或阻止 有毒有害物质的接触。
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02
选用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 护目镜等,并正确佩戴以降低职业暴露风 险。
特殊防护措施
物理防护
使用手套、口罩、护目镜等个人 防护用品,减少职业暴露的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毒副作用(包括肝肾功能化验结果)及用药的依从性情况; 定期检测及随访情况。
14
建立职业暴露事故登记报告制度
• 在发生职业暴露事故后,事故当事人要立即向单 位负责人报告,同时事故单位要立即向当地疾控 预防中心报告。
15
安全防护
16
坚持普遍性防护原则
WHO推荐的普遍性防护原则认为,在为病人 提供医疗服务时,无论是病人还是医务人员的血 液和体液,也不论他们是阳性还是阴性,都应当 作为具有潜在传染源加以防护。
6
暴露发生后处理程序
职业暴露
局部紧急处理
危险性评估
不选用药
选用药
监测及随访 心理咨询
报告 药物副作用监测
7
局部紧急处理
• 如血液、体液等溅洒于皮肤表面,应立即先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污染 的皮肤;
• 如血液、体液等溅入口腔、眼睛等粘膜,应当洗眼器或反复用清水、 自来水或生理盐水长时间冲洗,禁用眼药水冲洗
• 对血液有可能外溅或可能形成气溶胶时,应戴防护眼镜和 口罩;
• 在操作中过程要防止被器械损伤皮肤; • 尽量减少紧急情况下进行的口对口呼吸,而借助使用口器、
人工呼吸用的皮球或其它辅助呼吸用具
22
实验室人员防护要点
• 实验室检测工作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并实施普遍 性防护措施;
• 实验室应备有必要的消毒剂和消毒设备; • 把所有标本都应看作潜在的HIV传染源; • 病人的标本应放在固定的容器里,避免污染到容器外,如果泼洒出来,
24
谢谢大家!
25
3
职业暴露感染的条件
• 皮肤或粘膜有伤口 • 有体液交换发生 • 要达到一定的病毒量
4
增加感染危险性的暴露因素包括
• 伤口深; • 造成伤口的器械上有明显的血迹; • 器械曾置于病人的静脉或动脉血管内; • 体液离开身体时间越短,危险性越大;
5
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 职业暴露后应遵循的处理原则:
• 及时处理原则; • 及时报告原则; • 保密原则; • 知情同意原则。
9
进行危险性评估
1、确定暴露级别 1级暴露 2级暴露 3级暴露 2、确定暴露源级别 轻度类型 重度类型 暴露源不明型
10
确定暴露级别
暴露物是否是体液、含血体液、其他污染物或其沾染器械

其他污染物
血液或含血体液 暴露的类型
否 不需PEP
粘膜或可能有损伤的皮肤 暴露量
只沾染完整的皮肤 不需PEP
18
普遍性防护原则的主要内容
(二)对所有器具严格消毒 (三)认真洗手 医务人员手上沾着的体液,可以很容易地用
肥皂和水清除干净 。
19
普遍性防护原则的主要内容
(四)使用防护设施避免直接接触体液
常用防护设施包括乳胶手套、口罩、防护眼镜、隔离衣
(五)安全处置废弃物
运输废弃物的人必须戴厚质乳胶手套 处理液体废弃物必须戴防护眼镜 没有被血液或体液污染的废弃物,可按一般性废弃物处理
17
普遍性防护原则的主要内容
(一)安全处置锐利器具
1、在进行侵入性操作时,一定要保证足够的光线,尽可能减少创口出血。 2、 千万不要向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上盖针头套。 3、 在创口缝合时,要特别注意减少意外刺伤。 4、 把用过的注射器直接放到专门的桶中,统一处理。 5、 勿将锐利废弃物同其他废弃物混在一起。 6、 勿将锐利废弃物放在儿童可以接触到的地方。
刺、割伤皮肤 危险度
量小,暴露时间短 量大,暴露时间长
1级暴露
2级暴露
低危,表皮擦伤、 针刺等高危,伤口较深、 仪 Nhomakorabea上可见血液等
2级暴露
3级暴露 11
暴露后预防用药最佳时间
• 最好在暴露后2小时内,最长不超过24小时 内用药;
• 动物实验研究显示在暴露后24~36小时开始 服药将无预防作用。
• 情况严重的职业性暴露,即使暴露后1~2周 仍应该预防用药。
职业暴露和安全防护
1
职业暴露的危害
• 什么是职业暴露? • 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如实验室技术
员、医生、护士、护理员、警察、监狱管 理人员等),意外地被病人的血液、体液 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非胃肠道粘膜,或被 含有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 刺破皮肤,而导致有被感染可能性的情况
2
职业暴露的发生和处理
12
暴露后药物预防效果
• 虽然暴露后有些药物可以预防感染,但并 不是100%有效
• 暴露后预防感染率,降低80%
13
建立职业暴露事故登记报告制度
• 职业暴露登记: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 暴露方式; 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 暴露源种类(培养液、血液或其他体液)和含有HIV情况; 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包括赴现场专家或领导活动); 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首次用药时间(暴露后几小时或几天)、药物
• 如发生皮肤针刺伤、切割伤、咬伤等出血性损伤,应当在伤口旁端轻 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 在冲洗伤口后,立即用消毒液(75%酒精、0.5%碘伏、0.2%-0.5%过氧 乙酸等)消毒,并包扎伤口。
8
及时报告
• 及时向科室负责人上报,负责人向院感主任上报 • 报告的内容: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 暴露方式和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 暴露源种类(培养液、血液或其他体液)和患者情况; 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
应尽快用消毒剂进行处理; • 标本的运送均应放入有盖的容器内; • 离心、搅拌、超声、吸吹标本时会产生大量的气溶胶,这些操作应在
超净工作台中进行; • 操作时如有标本、检测试剂外溅时应及时消毒; • 工作结束后,在收检和消毒工作台面时应小心避免被利器损伤
23
儿科医生防护要点
• 采用普遍性防护措施——戴口罩、洗手,如要采 集咽拭子要戴防护眼镜
20
通用的安全防护措施
• 保护屏障:
手套、口罩或防护眼镜、穿隔离衣和围裙
•手
皮肤破损处都用防水绷带包扎 检查病人和接触污染物要洗手
21
外科妇产科医生防护要点
• 对患者进行手术、穿刺、静脉切开、静脉注射和其他侵入 性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并实施安全防护措施;
• 当进行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感染性体液、粘膜的操作时 应戴手套,穿隔离衣,手套破损应立即丢弃,洗手并戴上 新的手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