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皮亚杰实验理论ppt课件

皮亚杰实验理论ppt课件
智力测验
皮亚杰理论对智力测验的设计和应用有一定的影响,强调智力测验 应考虑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避免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的问题。
心理咨询
皮亚杰理论在心理咨询中也有所应用,为咨询师提供了一种理解儿童 思维方式和行为的理论框架。
社会学领域的应用
01
社会认知
皮亚杰理论对社会认知的研究产生了影响,强调社会认知是个人认知和
程。
教学方法
皮亚杰理论提倡采用活动教学、 发现学习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 通过实践、探索和发现来获取知
识,促进认知发展。
教育评价
皮亚杰理论认为教育评价应关注 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采用多元 评价方式,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 结性评价,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
习成果。
心理学领域的应用
认知发展研究
皮亚杰理论对心理学领域的认知发展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为研究 儿童认知发展阶段提供了理论基础。
形式操作阶段
形式操作阶段(11岁以后):儿童进入青少年期,开始能够进行高级的 抽象思维和理论思考。
他们能够理解和探索更深层次的概念和理论,并能够进行创新和批判性 思维。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并对社会和文化 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03 皮亚杰的实验设计
实验一:守恒实验
跨文化研究价值
皮亚杰的理论不仅适用于西方 文化,也适用于其他文化背景 下的儿童,具有跨文化研究的
价值。
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尊重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
教育实践中应尊重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根 据其发展水平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
教育实践中应为儿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 ,促进其全面发展。
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
皮亚杰实验理论PPT课 件

《皮亚杰理论》课件

《皮亚杰理论》课件
感知运动阶段特点
儿童通过感觉和动作来了解世界,如抓、摸、听等。
感知运动阶段发展里程碑
儿童开始能够抓取、听觉等感知动作。
前操作阶段
前操作阶段(2-7岁)
前操作阶段发展里程碑
儿童开始用符号思考,能够进行基本 的想象和直观思维。
儿童开始能够进行基本的想象和直观 思维,如模仿、绘画等。
前操作阶段特点
儿童开始用符号思考,如语言、绘画 等,能够进行基本的想象和直观思维 。
应能力的个体。
内容
注重学科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皮亚杰认为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基 础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与生活 实际相关的经验和技能。
跨学科整合
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皮亚 杰认为教育应该注重跨学科的知识 整合,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 系。
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原则
尊重儿童的主体性。皮亚杰认为 教育应该尊重儿童的主体性,激 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他
儿童开始能够进行抽象思维,理解概念和理论。
形式操作阶段特点
儿童开始能够进行抽象思维,理解概念和理论, 如数学、物理等。
3
形式操作阶段发展里程碑
儿童开始能够进行抽象思维,理解概念和理论, 如数学、物理等。
03
CATALOGUE
皮亚杰的教育思想
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教育是发展的引导者
皮亚杰认为教育在儿童发展中起到引导作用,通过提供适当的刺激 和经验,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成长于一个学者家庭 ,父亲是大学教授, 母亲是教师。
皮亚杰的教育背景
1918年毕业于纳沙特尔大学, 获得学士学位。
1924年在巴黎大学获得博士学 位。
先后在日内瓦大学、巴黎大学 、哈佛大学等知名学府任教。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ppt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ppt
能够运用形式逻辑规则进行推理和判断,如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等。
问题解决策略
能够运用多种问题解决策略,如试错法、逆向思维等,来解决复杂 问题。
科学方法
能够理解和运用科学方法,包括观察、假设、实验、数据分析等步 骤。
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培养
1 2
创新思维
能够产生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具备创造性思维 和创新能力。
采用具体形象的教学方法,如使用实物、 图片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
初中生(11-15岁)
高中生及以上(15岁以上)
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培养 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提供具有 挑战性和深度的教学内容。
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教育环境营造
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活动
动作发展及意义
01
02
03Leabharlann 大动作发展婴儿逐渐学会抬头、翻身、 坐、爬和行走等动作,这 些动作的发展有助于他们 探索更广阔的空间。
精细动作发展
婴儿的手部动作逐渐变得 灵活,能够抓取、操作和 摆弄物体,这对于他们认 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动作与认知的互动
婴儿的动作发展与其认知 发展密切相关,通过动作, 他们能够更深入地探索和 理解周围环境。
03 前运算阶段(2-7岁)
思维特点与局限性
直观性思维
儿童主要依赖感知觉和直 观经验来理解和认识世界, 对事物的理解停留在表面 现象上。
不可逆性
儿童的思维往往是单向的, 难以理解事物的可逆性或 双向性。
以自我为中心
儿童往往从自己的角度出 发看待问题,难以理解和 接受他人的观点。
符号功能出现与语言运用
逻辑推理初步形成
归纳推理

发展心理学皮亚杰认知PPT演示课件PPT53页

发展心理学皮亚杰认知PPT演示课件PPT53页
第25页,共53页。
第三分阶段(4、5-9个月)
儿童在视觉与抓握动作之间形成了协调,能用手摸、摆 弄周围的客体。活动不再囿于主体自身,开始涉及对物的 影响,物体受到影响后又反过来进一步引起主体对它的动 作。即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动作和动作结果造成的影响发 生了循环关系,最后渐渐使动作(手段)与动作结果(目 的)产生分化,出现了为达到某一目的而行使的动作,智 慧动作开始萌芽。第三阶段称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
系)。
38
第39页,共53页。
具体运算
1
2
1
3
39
back
第40页,共53页。
40
back
第41页,共53页。
类包含
41
back
第42页,共53页。
(四)形式运算
儿童思维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形式区分开来,能根据种 种的假设进行推理。它们可以想象尚未成为现实的种种可能,相信演 绎得出的结论,使认识指向未来。
2. 各期特征的出现各人不同(个别差异大)。
3. 四个时期的前后顺序不变。
19
第20页,共53页。
20
第21页,共53页。
感觉-动作阶段 0-2 (sensorimotor)
1. 凭感觉与动作以发挥其图式功能 2.从本能性反射动作到目的性活动 3.物体恒存的概念 4.延后的模仿
前运算阶段
2-7
(preoperationa
6. 前一阶段的行为模式总是整合到下一阶段。 7. 发展的阶段性不是阶梯式,而是有一定程度的交叉重叠
8. 各阶段出现的年龄因智慧程度和社会环境影响而略有差异,但 先后次序不变。
6 第7页,共53页。
三、关键概念
➢ 图式(Schema;Scheme)

婴儿认知发展PPT课件

婴儿认知发展PPT课件
周岁左右是感觉动作期的最高表现 主要目的是探寻物体的特性
第六分阶段-以心理操作创造新行为
一岁半左右在某些特殊的情形下,
似乎有能利用心理操作(想)的方法,解
决一些问题。
例如:以嘴吧翻开代表翻开火柴盒, 这是最初的表征也是思考最开始的
形式
〔二〕前运算阶段
主要特点:出现了符号、表象和直觉思维。 两个小阶段:
1.产生交际倾向〔0-4个月〕 哭、笑、蹬腿或发不同音来吸引成人注意。
2.学习交际“规那么〞〔4-10个月〕
3.扩展交际功能〔10-18个月〕 不同的婴儿会用自己经常重复的 声音表达自己的某种意思。
三、婴儿的言语形成
〔一〕单词句阶段〔1-1岁半〕 婴儿言语开展的的根本规律是先听懂再学说。 18个月大左右,孩子能说出50个字,此时
听 觉记忆。
新生儿期〔0-1个月〕:对声音进行空间定位。 发音游戏期〔2-3、4个月〕:和成人“相互模
仿〞。
语音修正期〔5-8、9个月〕 学话萌芽期〔9-12个月〕
2.言语知觉能力的三种水平〔周兢〕
〔1〕辨音水平〔0-4个月〕 婴儿形成了感知区分单一语音的能力。
〔2〕辨调水平〔4-10个月〕 婴儿在整体感知语音时,能分化出不同的 语调。
6-8个月,胎儿开始记忆感觉信息和情绪 信息。
二、婴儿的思维和记忆
〔一〕分类能力的开展
1.对图形的辨识 婴儿大脑中可能具有对图形进行加工和辨识的能 力。
2.对物体的区分 3个月大的婴儿,有能力将同形状的各式物件归为同
一类。
6~9个月大的婴儿,将细微的差异也考虑在归类过 程中。
〔二〕推理能力的开展
1.相似性推理 2.类比性推理
〔三〕记忆能力的开展
婴儿的记忆,从其恢复形式看属于“再认〞,记忆 带有很大的内隐性。

第三节皮亚的认知发展理论ppt课件

第三节皮亚的认知发展理论ppt课件
——“是什么都不用。” “你在床上作梦时,梦在什么地方?”
——“在我床上,在被子底下。我真的不知道。 说不定在我肚子里(!)那么骨头一定在那里, 所以我才看不见它”
“梦在你脑袋里吗?” ——“是我在梦里,而不是它在我脑袋里(!) 你作梦时,你不知道你是在床上。你知道你在走。 你是在梦里,你是在床上,但你不知道你是在那 里。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儿童的认知发展从出生到成年的每一 发展阶段都依循着下述进程。儿童每当遇到新 事物,在认识中试着用原有图式去同化,如果 获得成功,便得到暂时的认识上的平衡,反之, 便作出顺应,调整原有图式或创立新图式去同 化新事物,达到认识上的新的平衡
三、 皮亚杰理论的基本概念 (一)智慧的本质——适应 (二)智慧的结构 (三)智慧的形成机制
9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一 )智慧的本质——适应 正是基于早期的生物学训练以及机能主义
传统,皮亚杰认为,智慧本质上乃是一种适应 (adaption),是生物适应的一种特殊表现或 者说直接延伸。任何特定年龄或阶段的儿童的 智慧都反映出该年龄儿童特有的理解世界的方 式,发展决不仅仅是技能和知识的获得,而是 主体在与客体的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建构主体内 部认知结构的过程,是一个从低级水平不断向 高级水平过渡与转换的无止境的过程。
17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2. 平衡 对皮亚杰而言,平衡是指个体试图保持其 认知结构处于一种稳定状态的内在倾向性,是隐藏 于个体发展背后的动力。没有平衡就没有发展,平 衡不是静态而是动态的,平衡是不断发展的,一个 较低水平的平衡,通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过 渡到较高水平的平衡。也就是说,某一水平的平衡 成为另一较高水平的平衡运动的开始。这样不断发 展的平衡—不平衡的过程,就是适应的过程,也就 是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ppt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ppt
弟刻 面弟时板往性往:无守忽儿略童其在他注的意自 我 中方事面物的某一方
可 逆 性 和
恒心 概主 念义



解决守恒的三个基本原因
同补可 一偿逆 性性性
随着守恒 分类和顺 序排列运算能力的掌握 ;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 学生最终发展出完整的 、逻辑性的思维体系、 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 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 儿童还不能进行抽象 逻辑。
谢谢
皮亚杰认为
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的 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 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皮亚杰通常将认知结构称作图式
图式Scheme是指动作的组织与
结构;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 中由于重复而引起迁移或概括;
皮亚杰认为认知机能可进一步区分为组织和适应 组织代表认知机能的内部方面;适应代表外部方面; 而皮
进行逆推性思维: A>B,B>C则A>C
4形式运算思维(11岁至成年)
所谓形式运算;就是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
本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 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进入形式 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根据逻辑推理 归纳 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理解符号 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 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
三 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

练习
社会


与经
性经




成熟
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 熟,为儿童形成新的行为模 式和思维方式提供了生理基 础;
经验
物 理 经 验
数 理 逻 辑 经

社 指社会环境中人与人 会 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 性 会文化的传递;主要 经 表现为人们彼此间观 验 念的交流;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课堂PPT)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课堂PPT)
具有抽象逻辑思维
举例说明:他们能够理解“=”在数学中是等价的符号, “紫禁城”政治上是中国古代皇权的象征,“中国”是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符号,“布尔什维克”是共产主义者的符号。
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举例说明:如对于“在天平的一边加一点东西,天 平就失去平衡,怎样使天平重新平衡”的问题,儿童会 考虑把东西拿走,这是可逆思维。而高一级的补偿性可 逆思维是考虑改变另一边的力臂来维持平衡,不是简单 地拿走东西,即从另外的方面入手。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的特点
3 思维可逆性
举例说明:问这个阶段的孩子:“你是 小红的弟弟,你怎么称呼小红?”这时候他 就能回答出小红是他的姐姐。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的特点
4 去自我中心
举例说明:儿童的去中心化的能力得到 发展,儿童认识到他人的观点,能将自己 的看法和他人的看法调和起来,但并不是 都客观化了。
大显身手
2.小明知道,一个碗里的水倒进杯子里,水没有变少,这
C 说明小明处在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C。解析:题干中所描述现象体现学生具备守恒概念,进 入具体运算阶段。
举例说明:实验出示6堆10个一组的木片,每 一堆的颜色不同,要求被试找出颜色没有重复的 任何一对,并穷尽全部可能的组合。指示被试设 计一个完整的组合系统。完整地组成15对。算是 成功地完成了这个试题。此实验是研究儿童的推 理水平。
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能进行假设-演绎推理——钟摆实验
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特点: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1 感觉、知觉动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止,思维也就停止了。
案例:
• 2岁的航航看见桌子上有一盒蜡笔和几张纸, 他拿起蜡笔就画了起来,一会儿白纸上就画 满了各种线条。妈妈问他在画什么,航航一 边画一边说:这是公共汽车。
• 这种事先没有计划,边做边思考的思维就是 动作思维。
(二)前运算阶段
• 这一阶段(2-7岁)儿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 象,建立了符号功能,可凭借心理符号(主 要是表象)进行思维,从而使思维有了质的 飞跃。
小结
• 皮亚杰学前儿童思维发展阶段: •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 通过感知动作认识和适应环境,获得客体永久性概念和因果关
系萌芽 • (二)前运算阶段(2-7岁) • 依靠表象和符号进行思维。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不可逆性和
四、对学前教育工作的启示
• 1.重视学前儿童的操作活动 • 学前儿童通过感知觉和动作与周围环境相互
举顺例应:
• 婴儿为了得到远处的玩具,反复抓握而不能 得到,偶然地,他抓到床单一拉,玩具从远 处来到了近处,这一动作过程就是顺应。
(四)平衡
• 平衡是一种心理状态,当个体已有的认知结 构能够同化环境中的新经验时,就会感到平 衡。反之就会感到失衡,失衡的状态促使个 体改变现有认知结构,以达到新的平衡。
• 早期研究生物学,1918年进入心 理实验室工作,后期致力于研究 儿童心理学,为儿童心理学的发 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 皮亚杰在从事智力测验的研究过程中发现,所有 儿童对世界的了解都遵从同一个发展顺序。儿童 是以完全不同的思考方式进行思维的。为了更好 地了解儿童的思维,他放弃了标准化测验的研究 方法,开用临床法研究儿童智力的先河。通过细 致的观察、严密的研究,皮亚杰形成了关于儿童 思维发展的理论。
二、皮亚杰思维发展理论的核心概念
• (一)图式 • (二)同化 • (三)顺应 • (四)平衡
(一)图式
• 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 方式,是一种思维或动作模式。
• 图式是认知结构的一个单元,一个人的全部 图式组成一个人的认知结构。
举例:
• 一个四个半月的婴儿,当看到拔浪鼓时,伸 手去抓,握住后摇晃拔浪鼓,这一行为模式 的心理结构就是图式。
• 2.直觉思维阶段(4-7岁) • 儿童开始从表象思维向抽象概括思维过渡,但仍
不能摆脱事物主要知觉特征的局限。
举例说明:
• 在做《沉和浮》实验时,儿 童不能进行抽象逻辑思维说 明什么东西能沉下去,什么 东西能浮上来,而是依据物 品的表面特征进行判断,例 如有的儿童说:大的、红色 的木头浮上来了,小的黑色 的铁片沉下去了。
• 儿童因果关系的萌芽是从意识到自己的动作 和动作结果的关系开始的。
举例说明:
• 当儿童能运用一系列协调 的动作实现其目的 ,如用 手拉动面前的毯子,拿到 放在毯子上的玩具的时候, 就意味着因果性认识已产 生了。
第一阶段小结
• 动作对儿童思维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 此阶段儿童的思维依靠动作来实现,动作停
这一阶段儿童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 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 中心性,获得了守恒的概念,思维可逆。但 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 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
(四)形式运算阶段(11岁之后)
• 儿童总体的思维特点是能够提出和检验假设, 能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具有抽 象性、可逆性和补偿性。
平衡
• 平衡是一个动态过程,个体在平衡-失衡-新 的平衡中,实现认知的发展。
• 总之,皮亚杰认为人类发展的本质是对环境 的适应,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 同化、顺应和平衡的过程,思维逐渐成熟起 来。
三、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理 论
•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 (二)前运算阶段 (2-7岁) • (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 (四)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段有不同的思维特点。学前教育教师的教育活动 应遵循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不可拔苗助长、陵 节而施。
课后思考题:
• 请思考: • 皮亚杰的学前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理论有哪些局限性?
第二阶段思维的主要特点
• 1.思维的具体形象性 • 2.思维的自我中心性 • 3.思维的不可逆性 • 4.缺乏守恒概念
1.思维的具体形象性
• 儿童的思维主要是通过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 象进行。
• 例如,儿童对1+2=?的运算不是通过逻辑思 维进行的,而是在头脑中出现了1个苹果再加 2个苹果等于三个苹果的表象来计算的。
• 1.象征思维阶段(2-4岁) • 儿童主要运用符号(包括语言符号和象征符
号)的象征功能和替代作用,在头脑中将事 物和动作内化。
举例说明:
• 儿童把小椅子摆成一排玩“开火车”的游戏, • 儿童把手做成握水杯的姿势“喝水”等,就
是利用的表象符号而实现的思维过程。
4.缺乏守恒概念
• 守恒是指指人们能忽略事 物外部知觉特征的变化, 把握其本质上不变成分的 一种能力。
• 物体某方面特征(如重量或体积),将不因其另 方面特征(如形状)改变而有所改变。
• 包括有质量守恒、重量守性、面积守恒、体积守 恒、长度守恒等 。
• 《皮亚杰守恒实验》
(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运算
• 这种在头脑中想象就能完成的动作,即内化了的心理操作,称为运算。
(一)感知运动阶段
• 这一阶段(0-2岁),儿 童的思维局限于自己的感 觉动作,依靠感知动作来 适应和探索外部环境。
• 随着感觉输入和动作反应的逐步协调,儿童从一个仅仅具有反射行为的个体逐 渐发展成为对其日常生活环境有初步了解的问题解决者。
感知运动阶段思维的主要特点
• 1.客体永久性概念的获得 • 2.因果关系的萌芽
1.客体永久性

客体永久性
• 指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 知而仍然相信该物体持续 存在的意识。
客体永久性
• 如和幼儿做藏猫猫游戏时,你藏起来不见了,他还用眼睛到处寻找。 • 儿童大约在9-12个月获得客体永久性
2.因果关系的萌芽
(二)同化
• 同化是个体在感受到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头 脑中原有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 分,是个体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获得新经验 的过程(本质上是旧的观点处理新的情况)。
同化
举例:
• 学会抓握的婴儿当看见床上的玩具时,会反 复用抓握的动作去获得玩具。
(三)顺应
• 顺应是指有机体调节自己内部结构以适应特 定刺激情境的过程。当个体遇到不能用原有 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要对原有图式加 以修改或重建,以适应环境。
• 皮亚杰把这一阶段又分为6个分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的6个分阶段
• 1.反射活动阶段(从出生到1个月) • 2.习惯动作阶段(1-4个月) • 3.有目的的动作形成阶段(4-10个月) • 4.手段和目的分化并协调阶段(10-12个月) • 5.感知运动智慧阶段(12-18个月) • 6.智慧的综合阶段(18-24个月)
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理论
2018
BEGIN
主要内容
• 一、皮亚杰简介 • 二、皮亚杰思维发展理论的核心概念 • 三、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理论 • 四、对学前教育工作的启示
一、皮亚杰简介
• 让·皮亚杰(Jean Piaget) (1896-1980) • 瑞士人,心理学巨匠,发 生认识论的创始人。
2.思维的自我中心性
• 指主体在认识事物时,从自己的身体、动作或观念 出发,以自我为认识的起点或原因的倾向,不太能 从客观事物本身的规律以及他人的角度认识事物。
三山实验
3.思维的不可逆性
• 可逆性,是指思维问题时可以从正面去想, 也可以从反面去想;
• 不可逆性是只能从正面思维而不能逆向思维。
举例说明: • 问一个四岁男童 :你有哥哥吗? • 答:有。 • 问:他叫什么名字? • 答:叫吉姆。 • 问:吉姆有弟弟吗? • 答:没有。
什么是“运算”
• 皮亚杰的“运算”(operation)概念,既不 是形式逻辑中的运算,也不是数学上的运算, 而是心理上的运算,即通过形象、表象或象 征符号在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操作。
举例:
• “把盒子里的糖果倒在桌子上”, 这是一个外显的,用感官可观察和 操作的行为动作,但成年人和高年 级学生不用做这个动作,通过表象 就可知行为的过程和结果。
作用,认识并适应环境,限制儿童的活动不 利于思维的产生和发展。
• 2.鼓励学前儿童的象征性游戏和模仿活动 • 在前运算思维阶段,学前儿童的象征性游戏和模
仿活动将感知动作大量内化为表象,从而摆脱了 外显动作的控制,实现了思维的飞跃。大量丰富 的表象储备对于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意 义。
• 3.尊重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 • 思维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不同的年龄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