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曾国藩的家教思想
历史名人家教家风小故事

历史名人家教家风小故事:立志以成事曾国藩《家书》曰:“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其家书家教中,立志之论甚多,强调立志之后,据此求过,自律自勉。
《颜氏家训》亦倡立志教育:“修身齐家,为学治世”。
曾国藩亦以治惰立志教子,《家书》曰:“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一处弛则百处懈”“惰则弛缓”“勤则医惰”,百种弊端,皆由惰生。
立德遗子孙朱熹《家训》曰:“有德者虽年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虽年高于我,我必远之。
”朱熹重视道德修身如同“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不可不慎哉!”司马光《温公家范》亦重德:“贤者居世,以德自显”。
历史上的林家重德,善于教育后代。
林氏后代4人履职宰相,3000人成为进士,皇帝亲自主持殿试201次,林家榜上有名183次,“无林不开榜,开榜必有林”成为家风典范。
后来的《林则徐家训》注重立价值取向之德:“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增其过”。
训俭以示子司马光《训俭示康》曰:“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是给司马康的诫子训,说明“俭”和“侈”的必然性,“俭能立名,侈必自败”。
诸葛亮《诫子书》亦崇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朱柏庐《治家格言》亦尚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忠孝以立身苏轼十岁读《汉书》,慕范滂为忠献身,“范滂对母说:‘儿忠孝不全’,范母说:‘我为儿骄傲’”。
苏轼问母,若我像范滂,您若何?苏母曰:“你成范滂,我即范母。
”《林氏家训家规》亦强忠孝曰:“孝始于事亲、终于报国,移孝以作忠,即显亲以全孝,此为大孝”“孝为立身大本。
若不孝于亲则不能忠于国;必反为社会之蠹虫”。
督学以立本《列女传·母仪》曰:“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昔孟母,择邻处”“昔孟母扞动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蒙学之冠、督学教子、母教之范。
《颜氏家训》亦有督学名典曰:“若能常保书百卷、千载终不为小人。
曾国藩家风家训内容以及注解

曾国藩家风家训内容以及注解曾国藩是清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他的家风家训被认为是中国传统家教的代表。
他的家风家训以“忠诚、勤勉、正直、谦虚、宽容、诚信、孝顺、尊敬”为核心,推崇儒家和道家的思想,是一份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珍贵财富。
1. 忠诚曾国藩在家风中力挺忠诚。
他认为忠诚是做人最基本的准则,无论是对家人、朋友、还是对国家和民族,都应该忠诚不渝。
他的忠诚指的是“忠于天命,忠于国家,忠于友情,忠于信仰”,这种忠诚不仅是说出口的而是要付诸实践的。
2. 勤勉曾国藩反对“懒散”和“轻浮”。
他认为,人的一生是有限的,要抓住时间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勤勉工作、精益求精。
他还说:“不勤劳则无功,不修身则无德”,可见他对于勤勉的重视。
3. 正直在曾国藩的家风中,正直是非常重要的一条。
他认为正直即使面对困境也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不为任何利益妥协和妥协。
他的家风中也提到过要君子可责,这也是与正直相同的性质。
正直需要靠人的精神力量来支撑,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锤炼。
4. 谦虚曾国藩在家风中非常崇尚谦虚,他认为“君子谦而让,让而施,施而仁”,这其实就是让人们改变奢侈散漫的行为,懂得礼义博爱,并以身作则,做到“思己之谦,使人之权”。
同时谦虚也是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的一种心态。
5. 宽容曾国藩主张以宽容的心态来审视和面对人,他认为人生在世难免会犯错误,倘若我们不能宽容别人,那么别人也无法宽容我们。
同时,要以善谋善断的态度,用聪明机智来化解矛盾。
曾国藩深知人心难测,面对多重复杂的人际关系时,宽容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和修养。
6. 诚信曾国藩的家风中讲的也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诚信。
他认为“承诺就是承担”的原则应当贯彻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贵在言出必行,做出信誉良好的表率。
诚信不仅是一个人的品质,也体现了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应该深入人心、被严格遵守。
7. 孝顺曾国藩的家风中也特别强调了孝顺这个重要的精神。
他认为孝敬父母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是一种美德。
曾国藩家风故事简短概括

曾国藩家风故事简短概括
曾国藩是清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人正直谦虚,注重家风建设。
他的家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勤俭节约:曾国藩认为“家教之本”就是勤俭持家,他从自身做起,一家人共同勤俭节约,不浪费粮食和物品。
2. 诚信守信:曾国藩注重诚信守信,言出必行,言行一致,他经常说:“仁者无欺,义者无贰。
”
3. 重视教育:曾国藩十分重视教育,他不但自己勤学苦读,还注重教育子女和家人,使家人都有了一定的文化素养。
4. 尊重长辈:曾国藩十分尊重长辈,对待父母、祖父母都非常孝顺,也注重家族间的尊重和团结。
5. 爱护下人:曾国藩注重爱护下人,他鼓励家人善待下人,尽量让下人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关爱。
这些家风不仅在曾国藩一家中体现,也影响到了曾家的后代和周围人。
名人家训家风家教十条

名人家训家风家教十条名人家训家风家教的内容丰富多样,以下是十条具有代表性的名人家训家风家教:1.曾国藩家训:敦亲睦邻,孝敬父母,兄弟和睦。
勤奋好学,崇尚实践,主张“早起、读书、种菜、养鱼”之勤劳家风。
修身立德,戒骄戒躁,坚持“慎独”之道。
2.颜之推《颜氏家训》:注重教育,认为家庭教育应先于学校教育,提倡博学多闻。
劝诫子孙廉洁自律,反对奢侈浪费。
强调言行一致,诚实守信。
3.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倡导节俭持家。
家庭成员间要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孝道为先,强调对长辈的尊敬与照顾。
4.孔子家训(儒家传统):孔子主张以仁爱为核心,注重道德修养,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提倡学习和求知,“学而时习之”,终身不断进步。
教育子孙要有志于道,以天下为己任。
5.诸葛亮《诫子书》:谆谆告诫后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力行勤勉,摒弃浮华,保持谦逊低调。
6.钱钟书家族家训:爱国主义情怀,强调家国同构,服务社会。
鼓励学术研究,追求真理,严谨治学。
7.陶渊明《责子》诗中体现的家教精神:注重自然纯朴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反对矫饰做作。
虽然严厉批评孩子,但其背后是对子女独立人格和真实品性的培养。
8.包拯家训: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执法公正严明。
勤政为民,崇扬忠诚无私的品格。
9.郑板桥家书中的家教智慧:注重个人品德修养,强调诚实做人,清廉为官。
提倡艺术才华与高尚情操并重。
10.傅雷家书:傅雷通过家书教导儿子傅聪在艺术和人生道路上如何为人处世,既要刻苦钻研专业,又要涵养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高尚的人格品质。
以上家训家风家教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念,诸如孝悌忠信、勤奋好学、清廉自律、和谐宽容等美德。
试论曾国藩的家教思想

启示。
关键词 : 国藩; 曾 家庭 教 育 ; 家训
中图分 类号 : 8 7 K 2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6 3— 0 9 2 0 3— 0 3— 5 17 8 3 (0 9 0 0 1 0 J
大 了读 书在进 德 修 身 与扶 危 救 倾 方 面 的 功 用 , 而
收 稿 日期 :0 8—1 —l 20 l 6
有鉴 于此 , 国藩 发挥 先古 孔子 的 主张 , 政 曾 把
作者简介 : 徐德 勇(9 4 ) 男, 18 一 , 山东青 岛人 , 岛大学师 范学院专 门史专业硕士研究生。 青
感慨。
须 计吾 所业 , 将来 不至 尸 位素 餐 , 而后得 科 名而无
愧 。 ”
曾氏在继 承传 统 家 训 的 基 础上 进 行 了发 挥 , 形 成 了 自 己独 到 的 读 书 理 论 体 系 , “ 身 、 把 修 齐
家 、 国、 天下” 传统经义置 于重要地位 , 治 平 的 放
贤立 言 , 能 明 圣 贤之 理 , 圣 贤 之行 , 以居 官 必 行 可
、
读 书志在明理修身
家 训文化 是 中 国传 统 文 化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受儒 家 传统思 想 的影 响 , 国古 代 家训 认 为读 书 我 的 目的首先 是正 己修 身 、 养德 行 , 培 进而 才是 作制 艺应 科举 , 以此 为 修业 谋 生 之 道 。曾 国藩 继 承 了 传统 家训 的精 髓 , 教 导 子 弟 : 吾 辈 读 书 , 有 他 “ 只 两事 : 者进 德 之 事 , 求 乎 诚 正修 齐 之 道 , 图 一 讲 以 无忝 所 生 ; 者修 业 之 事 , 习 乎记 诵 词 章 之术 , 一 操 以图 自卫 其 身 。进 德 之事 难 以尽 言 , 于 修 业 以 至 卫身 , 吾请 言之 : 身莫 大于谋 食 。农 工商 劳力 以 卫 求 食 者也 , 士劳 心 以求食 者也 。故 或食 禄 于朝 , 教 授 于 乡 , 为传 食 之 客 , 为 人幕 之 宾 , 或 或 皆须 计 其
曾国藩的家教家风

曾国藩的家教家风自从唐浩明先生的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出版之后,海峡两岸悄然兴起一股“曾国藩热”。
我是曾国藩家乡人,数十年来,笔者采访了当地村组许多上了年纪的有识之士,因而对曾国藩及其家族后裔的真实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家乡人最为崇尚的,首推曾国藩的家风家教。
纵观古今,凡达官贵人之家,大多好景不长,因其子孙逐渐骄奢淫逸,过不了两三代,便门第没落,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唯独曾国藩兄弟五人的家庭,至今190余年间,绵延至第八代孙,共出有名望的人才240余人,如此长盛兴旺之家,在古今中外皆属罕见。
曾氏家族之所以如此人才辈出,是与曾国藩良好的家风、严谨的家教、丰富的家庭藏书密不可分的。
(一)曾国藩严谨的家风,既为当时和后人崇尚,也为乡亲和世人称道。
1811年,农历十月十一亥时,曾国藩诞生在今湖南省双峰县荷叶乡神冲天子坪村。
曾家祖祖辈辈都是勤劳节俭、忠厚善良的农民。
曾国藩从小受家庭影响,半耕半读发奋苦学成材,后因战功卓著封侯拜相官至极品,且四个弟弟曾国潢、曾国华、曾国荃、曾国葆齐如雁阵皆受皇封同做高官,赢得满族荣华。
但他时时处处谦虚谨慎,再三告诫子孙后代必须“半耕半读,勤俭持家,以继承祖先的优良传统。
”要他们亲自参加打草、捡柴、拾粪、插禾、锄地、收割等农事劳动,不许仗势欺人,不许使婢差奴。
曾国藩对祖父星冈公遗下的“治家八字诀”甚为推崇:“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即读书、种菜、养鱼、喂猪、早起、扫屋、祭祖、睦邻八件事情)。
”其住宅取名“八本堂”。
八本即:读书以训诂为本,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这八本是曾氏书香门第家庭教育之精髓,曾国藩兄弟及其子孙后代终身行之不懈。
此外,曾氏祖传家规家风还有三不信:不信僧巫(和尚师公),不信地仙(风水先生),不信医药(凡药三分毒);三致祥:孝致祥,和致祥,恕致祥;以及“勤俭孝友”四字要诀:勤劳俭朴持家,孝敬父母长辈,友好兄弟姐妹,团结左右邻居。
《颜氏家训》与《曾国藩家书》中家教思想的异同

《颜氏家训》与《曾国藩家书》中家教思想的异同作为两部重要的家教经典,《颜氏家训》和《曾国藩家书》都为中国古代家庭生活和教育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本文将探讨两部经典中家教思想的异同。
首先,两部家教经典表达了不同的价值观念。
《颜氏家训》强调的是君子之道和家庭礼仪,提倡节俭、孝顺、忠诚和正直。
作者认为,家庭是培养子女品德和行为的根据地。
因此,家长必须本着责任和爱心,引导孩子尊重长辈,遵守社会规范,学习优良的家庭传统和文化。
《曾国藩家书》则更加注重实用主义和政治家教,强调子女教育必须贴近现实社会,注重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作者认为,孩子应该学会心理坚强、自我控制和独立思考,具备良好的社交能力和领导才能,为将来的工作和社会责任做好准备。
其次,两部家教经典对家庭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也有所不同。
《颜氏家训》主张家庭教育应该以传统文化和道德品质为依托,重点是引导孩子热爱学习、尊重知识;通过言传身教、细节塑造,让孩子自然而然地接受家庭规矩和家风。
《曾国藩家书》则更注重启发式教育和亲子交流,强调父母要放下权威性,与孩子平等沟通,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让孩子在理性思考和实践中成长。
同时,家长也要及时反馈孩子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最后,两部家教经典在家庭教育的目标上也有所区别。
《颜氏家训》提出了“立身、行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六个层次,强调家庭教育的目标是推动家族的繁荣和国家的和平。
《曾国藩家书》则更侧重于培养有用之才和良好的人文素养,以实际行动服务祖国,为民族复兴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颜氏家训》和《曾国藩家书》虽然有不同的侧重点和教育方法,但都强调了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正如曾国藩所说:“天下之事,存家”(《曾国藩家书》),家庭是一个人的基础,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可以影响一生的发展和价值观。
因此,父母应该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引导他们正确的道路,为他们的未来贡献力量。
曾国潘家书的读书心得体会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更有甚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
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曾国潘家书的读书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曾国潘家书的读书心得体会1曾国藩是晚清时期非常有影响的代表人物,官居一品,被封为大学士、两江总督,统帅的湘军在大清帝国摇摇欲坠之时,平定了持续了20年之久的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200多年来权势地位最高的汉臣。
曾国藩的家书有写给自己的弟弟、儿子和其他家人,内容既有自己从政治军的感悟,也有对亲人的谆谆规劝,让人受益匪浅。
在曾国藩的书信中,可以看出他严格自律,毫不懈怠。
他在咸丰六年九月写给儿子的信中说道:“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
”并且告诫儿子读书写字不可以间断,每天要早起,不能丢掉祖辈相传的家风。
他本人更是如此,即使是在军队里,他也每天读书,记日记,练习书法。
由此可以看出,不管在怎样的环境中,他都始终投入、专注,不断磨炼自己。
联系到自己,自从大学毕业之后,距今已经十多年了,可是在学校学习期间保持的学习习惯现在基本都没有了,连日常的阅读时间都很难保证,更不用谈及深入的研读和思考,而且还会往往给自己寻找理由:工作太忙、事情太多、生活节奏太快……看到曾国藩在军队里都保持着读书写字的习惯,不禁汗颜。
军队里,每天需要行军布阵、操练对敌,直面生死,在这样的情况下曾国藩都能不改学习的初衷,静心入学;与之相比,我们现在的理由其实只是借口,学习不只是在学校中学习,更要融入自己的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曾国藩的书信中,可以看出他刚毅自强,坚韧耐挫。
刚刚步入官场的时候,曾国藩棱角分明,只认理不认情,与整个官场氛围格格不入,得罪了不少人。
有了兵权,他踌躇满志,却大意轻敌,多次大败而归。
然而挫折并没有打垮他,在写给弟弟的信中说道:“然刚毅与刚愎有别,古语云自胜之谓强”。
他绝不妄自菲薄,以他刚柔平衡的人生智慧,不断超越自我,最终修身齐家,成为了治军治国之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锚6茭。 [29]胡暂敷:《曾国籍治学方法》,第3页。 [33]曾阑藩:《曾国藩全集・家书》,岳麓书社1985年 版,第1247羹。
容和合理成分,为开仓惭时代的家教事业,培养适合新时期道德
窥范静—健薪入鬟供丰富的历史养料。
注释: [1][2]【8][10][u][12][13][14][15][19][22】
责任编辑:金翻
(上接第135页)抵押物处分代理机构、住房产权确认机 构、公诞机构等,并保证这些机构高度的独立性。最后,建立 个入信用监控俸系,特麓是要强纯对个人守信及个入资信保
密的立法。
估的法律保i正以及抵押担保的约束机制等问题。 参考文献:
5。建立健全住房公积金撩关法规,优化夕卜部制度环境。 当前,我蕃应借鉴阑际上成功的经验,结合我藿的实际情况, 加快法律法规的建设步伐,大力保证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以保{正住房公积金的有序发展。例如,在法规体系方藤斜定 抵择贷款法以规范抵押市场,填补现行立法的空自,燕点解 决住宅抵押处分权与政府行政处罚权的矛盾、抵押登记与评
责任编辑:思祁
万方数据
189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文教・历史 Nhomakorabea崇j琏:法,在教育子弟墨尊,即抄写《基课操》鬻予诸弟子经,俸为 学习“谨独”的依据。在淡泊无求的内在修养上,曾国藩劝戒 子弟应谨守“不忮不求”,作为自我修养的道理。“不忮”是 攒不嫉妒毽久,便秃怨恨之心,“不求”受|l怒不贪求,不对名利 有菲分之想。“凡喜誉恶毁之心,既鄙夫患得患失之心也。 于此关不打破,则一切学问才智适足以欺世盗名。”旧副在敦 厚稳羹酶外在表现上,要求举蝗臻庄。著调诫纪泽终为一个 修身立德的人,无论在人多人少或独处时,心应恭敬,仪态应 庄重等。 曾晷藩家教恩怨中凝聚着孛华瑟族黄统文诧孛有关家教酶 部分精华,尤其是他将曾氏家风、儒家文化和自身阅历经验结合 在一起,决定了曾鼠藩家教思想的内容十分广泛,形成了一个比 较完整的薅系,具蠢独特戆特点。在柱会经济不鼗遂步,文饱事 业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应在批评的前提下汲取其中的积极内
[27】[28】【34】【35】嚣瓣藩:《曾国藩治家垒书》,岳麓书藏 1996年救,第41、46、46、503、63、178、41、417、46、46、479、
』k44、31、48l、487页。
[3】黎庶昌:《被尊蕊丛稿》,竞绪卡六年版,第3卷,第l
页。
[4][6]转引自张弛守:《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试析》,山 东教育学院攀报,2003带第4期。 【5】籍gl鸯《水富拳呓・一生童变》。 [7]转引何贻琨:《曾国藩评传・序》,中国社会出版社, 1999年第l版。 [9】【16】[17】【18 3【筠】【2l】【23】[秘3[25j【26][30j [31][32]曾国藩:《曾圆藩家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第
【l】尹容瞩:《决策、遮诈、蓝营麓位一俸,实现住房公积 余高效运作》,住房公积念管理,2005年8期。 [2]曹阑斌:《关于构建我国往房金融模式的问题与对 策》,经滂帮,2∞‘|年8秀。 [3]曹救娟、吴迅:《公积金贷款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探 讨》,上海金融,2002年8期。 【4】建设部:《2∞6夸全国住房公积金缴存使蘑篱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