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第一课时

一、农业含义:是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和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

(或则利用动植物繁殖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二、农业区位因素

1.农业区位的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

第二课时

一、农业地域的形成

1、农业地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和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具有相同特征。

2、农业生产布局原则------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3、生产布局发展趋势:商品化生产(农业生产地域分工的主要标志)

世界农业发展历程表明,农业生产从自给自足到商品化;从“小而全”到专业化;从分散到集中;从“千篇一律”到地域分工,从粗放型到集约型,代表着农业生产布局的发展趋势。

二、农业的地域类型

§从发展阶段

看:

①原始农业(

自给自足)

如游牧业、原始迁移农业(刀耕火种)、

初步定住农业;

②传统农业(自给自足)

如稻种植业、传统旱作谷物农业、传

统混合农业;

③现代农业(商品率高),如种植园农业、现代旱作谷物农业、现代混合农业、乳畜业、市场园艺业和大牧场放牧业

▓例: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

①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

玉米带

②商品谷物农业

③种植园农业(了解)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 ④大牧场放牧业

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 ●混合农业

§例: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

_,B____圣地亚哥___。河流:C______巴拉那河_______。 (3)该国和__美___国的牧牛业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4)该区发展大牧场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②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③距海港近,交通运输便利。

(5)该国为促进牧牛业的发展,除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外,还做了哪几方面的工作?

培育良种牛、开辟水源、种植饲料。

(6)该国新鲜牛肉可供应到西欧人的餐桌上,主要靠__海上冷冻船 ,这反映在农业区位因素变化上表现为_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__。

2.读图“美国小麦、玉米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 中央大平原 ,其中A 、C 为 小麦 带,B 为 玉米 带,其中A 是 春 小麦,C 是 冬 小麦

这里发展商品谷物农业优越的自然条件是 地势平坦广阔;土壤深厚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夏季潮湿

(2)商品谷物农业属于 BC A .粗放农业 B .密集农业 C .种植业 D .混合农业 (3)商品谷物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是: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

C

高考地理知识点讲练学案:农业的区位选择(附:经典题及解析)

高考地理知识点讲练:农业的区位选择(附:经典题及解析) 1.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a.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经典题,4分)棉花耐旱、耐盐碱,喜光照。近年来,阿拉善高原(位置见下图)采用滴灌技术和机械化作业,种植早熟的棉花品种,并引种彩色棉和有机棉。读图,完成下题。 导致该地种植早熟棉花品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 A.热量 B.土壤 C.光照 D.水分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作物成熟需要达到一定的生长期和积温,而影响生长期和积温的主要因素是热量。根据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夏季气温高,所以导致该地种植早熟棉花的主要自然因素是热量,故A项正确。土壤、光照和水分对农业生产有一定影响,但对作物成熟早晚影响较小,故B、C、D项错误。 b.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2019改编,8分)娃娃菜是半耐寒性蔬菜,生长周期约为55天,有肥大的

肉质直根和发达的侧根,适宜生长温度为15~23 ℃,对土壤要求较高,适宜在土层深厚肥沃、保水保肥强的土壤中栽培。近几年,甘肃省永登县从日本引进娃娃菜品种,并在全县推广。目前永登县(海拔2000~2800 m)是优质娃娃菜的主产区,种植娃娃菜经济效益较高,是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主要供应源地。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永登县娃娃菜经济效益较高,其主要原因是(A) A.品质高,市场需求量大 B.根系发达,耐盐碱 C.种植历史悠久 D.市场距离较近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由材料中“目前永登县(海拔2000~2800 m)是优质娃娃菜的主产区”“是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主要供应源地”可知,该县生产的娃娃菜品质高,大量销往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市场广阔,经济效益高,故A 项正确。材料中只说了娃娃菜根系发达,对土壤要求较高,并不能得出其是否耐盐碱,故B项错误。永登县娃娃菜是近几年才从日本引进种植的,种植历史不悠久,故C项错误。永登县距离我国东部发达地区较远,故D项错误。 2)永登县娃娃菜远销到我国东部地区,主要得益于(B) A.先进的种植技术 B.交通运输和保鲜技术的发展 C.低廉的价格 D.种植规模的扩大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永登县位于我国内陆地区,距离市场地——我国东部发达地区较远,且蔬菜是需要保鲜的产品,因此永登县蔬菜远销我国东部发达地区主要得益于现代化交通的发展,缩短了产品运输时间;保鲜技术的改善减缓了运输过程中产品腐烂变质的速度,故B项正确。永登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近几年才引进种植,农业种植技术并不先进,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说明永登娃娃菜的价格情况,故C项错误。种植规模大小不是娃娃菜远销的主要影响因素,故D项错误。 2.农业科技对自然因素的改造

2020年高考地理常考的13种特色农业地域类型总结

2020年高考地理常考的13种特色农业地域类型总结农业地理是地理学科中重要的一部分知识,具有特色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学习的重点,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乳畜业等是我们常见的农业地域类型,但是你知道蓝色农业、白色农业、绿色农业、订单农业、园艺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信息农业、立体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河谷农业、绿洲农业等都是什么意思吗?虽然这些在地理课本上没有见到过,但它们都是非常有特色农业地域类型哦,快来涨知识! 1、【蓝色农业】 指的是以蓝色海洋为依托的水生农业。具体来说就是在近岸浅海海域、潮间带以及潮上带室内外水池、水槽内开展的鱼、虾、贝、藻类等养殖的水产农牧活动。海洋作为生命的摇篮,占地球面积的71%,拥有地球上3000多万种物种中的99%,而陆地拥有物种不到1%。 在当今人口膨胀,资源、土地日趋紧张的背景下,人们已经感到单纯依靠陆地农业将不能满足对食物的需求,甚至在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粮食危机。向陆地以外寻求新的食物来源成为了许多研究者的行动目标,其中,以发展海洋动植

物的人工养殖为主要活动的蓝色农业成为了首选。实施“蓝色农业”计划,开发、保护海洋,将有利于缓解人类的资源压力,扩大生存和发展空间。 2、【白色农业】 指的是微生物资源产业化的工业型农业。“白色农业”是高科技生物工程内涵的“发酵工程”和“酶工程”,因为人们在工厂车间内都要穿戴白色工作服帽从事劳动生产,故形象称之为“白色农业”。这种工业型新农业,其生产潜力巨大。“白色农业”目前已形成6项产业,即微生物食品、微生物饲料、微生物肥料、微生物农(兽)药、微生物能源和微生物生态环境保护剂。“微生物饲料”是白色农业的主体产业,是实现“人畜分粮”目标的物质基础。 3、【绿色农业】 传统绿色农业是指以水、土为基础的绿色植物种植,它从人类历史新石器时期产生的原始农业至今已有1万多年的历史。 现代绿色农业是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原则,从注重自然生态平衡、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维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1.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2.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冷藏与保鲜)、劳动力、地租、工业 (提供化肥、农药、工具) 二、区位分析的一般用语(一)自然因素 有利不利 气候 1、气候类型、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好1、温度低,寒冷,热量条件差 2、降水少,气候干旱2、气候类型,气候温暖湿润 3、光照条件好,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3、背风坡,降水少 4、降水丰富;迎风坡,降水多4、气象灾害(旱涝、台风、寒潮等) 地形 1、地处X平原,地形平坦开阔1、地表崎岖,地势起伏大 2、地势高,热量条件差2、多山地丘陵,利于林牧业、立体农业发展 3、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 土壤 1、这里是X壤,土壤肥沃1、土壤贫瘠 2、土壤有机质含量少2、土壤有机质多,肥沃 水源 1、水源充足1、水源不足 2、河流稀少,水源不足2、河流(湖泊)众多,水源足 3、X河流经带来充足的水源3、河流水量少,水源不足 4、高山积雪融水带来充足水源 环境(生态问题) 1、水土流失严重 2、土地荒漠化严重 3、土地(次生)盐碱化严重 相关位置 1、以X城市为依托1、距大城市远 2、距X城市近2、距X工业区远 3、距X工业区近3、距海远,地处内陆,闭塞 4、地处X经济发达地区 5、沿海地区 经济 1、经济发达1、经济落后 2、经济较发达2、经济发展水平低 3、经济发展快3、经济基础薄弱 4、经济基础雄厚4、工农业生产不发达 5、工农业生产发达 基础设施 1、基础设施完善1、基础设施落后 2、这里有X,基础设施好2、基础设施差 交通 1、交通便利,有X交通1、交通落后

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全面总结 (1)

二、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专题 1.地形与气候 (1)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产生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观.在中低纬高山地区表现尤其明显. (2)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山地迎风坡降水丰沛.而背风坡形成雨影区,降水稀少。 (3)地形对气候类型分布的影响 南北走向的山地,对海陆之间的气流交换有阻碍作用.使沿海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呈狭长带状特征.如南北美西海岸。而东西走向的山地使气候类型分布向内地延伸,如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 (4)气候对地形的影响 ①主要是高寒地带,气候寒冷,冰蚀地貌广布;②沙漠地带.降水稀少,温差大.风力作用强,风蚀地貌.沙漠广布:③湿润地带.降水较多.流水作用强大、普遍.既有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沟谷).又有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三角洲、冲积平原)。 2.地形与河流 (1)地形影响河流走向、水系形状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自西向东;德国地势南高北低,河流自南向北;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形成放射状水系:四川盆地中部低、四周高,形成向心水系:亚马孙平原南北两侧地势高,形成树枝状水系。 (2)地形影响河流落差 在流量一定的情况下.不同地区的河流价值体现不同:在山区.流速较大,水能资源丰富:在平原地区.水流平稳.航运价值较大。 (3)河流对地形的影响

流速大的山区.侵蚀作用强烈:流速较慢的平原地区.沉积作用显着。 3.河流与气候 (1)气候要素中的降水.气温直接影响河流的流量和冰期。雨季长、降水多,河流流量大;反之.河流流量小。冬季最低月平均气温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反之.河流有结冰期,而且气温越低,冰期越长。 (2)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直接影响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3)我国夏季锋面雨带的推移影啊东部外流河汛期的长短、迟早。 4.气候与动值物、土壤 由于各个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互不相同.大气环流的形势不一样.所受到的地形、河流的影响也不同.因此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气候类型不同.植被就不一样.林中生活的动物和林下发育的土壤也就存在很大差别。 5.地形、河流、气候与农业生产 (1)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①类型—不同类型的农业 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耕作业 山区:耕作不便,不利于水土保持林业、牧业、副业 ②地形类型影响农业现代化 平原实现水利化、现代化 山地丘陵缓坡:可修筑梯田、种植业,但不易集中连片,水利化机械困难 陡坡:不能修梯田,易植树种草 ③坡度大小--影响投入、产出比 陡坡--修梯田的工程量增加.梯田面积小.耕作的难度加大。投人大于产出。 ④海拔不同.热量不同.生长期不同。农作物的品种不同。 (2)河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由于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条件的需要是不同的。因此需要灌溉。显然.河流的分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很重要。世界农业发达区.多分布在大河中下游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上.显然与灌溉条件有关: (3)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①光照、降水等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极大.特别是光照条件.与农作物种类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密切:不同地区、气候资源条件不同.因而有不同的种植制度.包括作物的结构、熟制、配置与种植方式.如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以北地区种植的农作物和耕作制度就存在着明显差异:

农业主要知识点学习资料

农业主要知识点

《农业》主要知识点 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 1、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包括:(因地制宜) ①气候:光照、热量、降水。决定农作物的种类(如水稻喜高温喜湿,因此主要分布在能满足水稻生长期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区;甜菜喜温凉,分布在我国东北、西北)、产量、熟制。 ②地形: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坡度大于25°的山地地区耕作不便, 且水土保持不易,适宜发展林业或牧业;坡度小于25°的地区可以发展种植业(梯田)。因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宜发展立体农业。 ③土壤:种植业多要求土壤深厚肥沃,若土壤呈酸性或碱性,则宜加以改良或种植耐酸、碱植物。 ④水源:是否充足是农业稳产的保证和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社会经济条件:(因时制宜) ①市场:对商品农业而言,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②交通运输:商品农业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交通运输条件。 ③政策:世界各国的农业,都受到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手段的影响。 ④农业生产技术:①机械──提高农业生产率,②化肥、良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③冷藏、保鲜技术──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 ⑤劳动力:多、少,如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3)农业区位选择 总的来说,就是要因地制宜,实现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①综合分析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决定农业类型及农作物种类。自然因素相对稳定,但某些因素可以人为地改造利用。如温室农业。 ②综合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尤其是市场和交通。 (4)农业区位选择举例:如城郊农业的区位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 ①地价的高低(一般来说,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较高,只能选择单位面积产值高的农业类型,例如花卉、乳牛。) ②农业类型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小(从单位面积产量看,由高到低依次是花卉、乳牛、塘鱼、果园、粮棉等。) ③各种类型农业需水量多少(需水量大的花卉等应选择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④产品对运输的迫切性(鲜花需保鲜,鲜奶易变质,乳牛、花卉等生产应分布在近城镇及交通方便的地方。) 注意:农业区位因素也会随时间发展而变化。尤其是社会经济因素。 考点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季风水田农业 (1)分布:绝大部分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采用旱地直播技术。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高考考纲: 1.从考核内容上看,侧重于对农业区位因素、农业的地域类型、农作物分布的考查。 2.从考核方式上看,信息多以文字材料、坐标图、柱状图、区域图等方式呈现。 3.从能力考核上看,侧重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综合分析、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农业地域类型等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与分析论证能力。 命题趋势: 农业的区位选择及农业地域类型在今后仍是考查的重点。侧重对能力的考查,重在分析农业的影响因素、农业的分布、农业的发展方向等方面。 【展望高考】——农业区位问题的类型 1、评价某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全面性) 2、判断影响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主导性) 3、分析影响农业发展的变化因素(动态性) 【解题技巧】——重视分析方法,构建思维模型 1.全面性——综合思维、全面眼光

(2)注意从有利区位和不利区位两个方面分析 如分析我国东北平原商品谷物农业、青藏高原河谷农业、西北地区灌溉农业、华北平原旱作农业主要的有利区位和不利区位因素: 东北平原——有利区位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不利区位主要是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华北平原——有利区位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光热充足; 不利区位是水源不足,旱涝、盐碱、风沙灾害严重。 西北地区灌溉农业——有利区位是光热充足; 不利区位是降水稀少,水源缺乏。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有利区位在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单产高,质量好; 不利区位是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2.主导性——寻求主导需求 自然因素、人文因素的评价,农业区位的决策,在结合具体区域进行评价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关键是针对区域特点抓主导因素,抓住了主导因素,也就回答了问题的实质。 3.动态性——农业区位因素处在发展变化之中 除了静态地从综合、主导方面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外,更要从发展变化角度进行分析、评价。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因素比较稳定,因素的发展变化较快: ①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 ②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通过发展温室农业、梯田农业、灌溉农业,分别改造了、、等自然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3.1农业的区位选择 1、农业区位的含义:①农业生产的位置;②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联系。 2、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3、对农业活动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 4、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1)改造自然因素例子:培育良种促进农业发展(袁隆平杂交水稻、橡胶树种植范围的 扩大);改善局部自然条件发展农业(①北方地区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热量;②宁夏平原-----水分;③修梯田发展种植业――地形;④南方水稻田施用石灰改良酸性红壤-- 土壤 (2)交通条件的改善、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影响的范围大大扩展 5.农业生产主导因素的判定 农业生产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具体到某特定区域,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其中有一个因素起关键作用,这个因素就是主导区位因素。

某区域存在的相对于其他区域来说具有明显优越性的区位因素西北地区虽整体干旱,但河西走廊有丰富的地下水水源海南地处热带,可种植多季稻热量新疆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瓜果糖分高,品质好气候东北平原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大豆产量高、质量好土壤 某种农业类型或农业生产方式的直接成因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改造后形成“基塘农业”地形江南丘陵以红壤为主,适宜茶树生长土壤南稻北麦、南甘北甜的农业布局气候城市对农副产品需求量大,郊区以肉、蛋、奶生产为主市场南方瓜果蔬菜可大量长途运往北方地区保鲜技术 7 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6 区位条件 自然 ① 气候温和,降水适中②墨累达令盆地,地形平坦,③河流堆积, 土壤肥沃④临近河流,灌溉便利 社会经济 ① 国际市场广阔;②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③生产方式、技术先进④政府鼓励扶持⑤机械化水平高⑥ 临近港口,交通便利⑦市场广阔 主要特征 ①生产结构: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小麦牧羊); ②经营方式:家庭大农场; ③科技应用: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制; ④规模大,机械化水平咼,商品率咼 发展优势 ①土地交替使用,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②生产交替进行,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 ③有很大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限制灌溉水源不足,解决措施是跨流域“东水西调” 考虑因素农业区位的选择 农业类型和单 位产值 从单位产值看,园艺业>饲养业>粮棉生产 地价 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城镇周围宜布局单位产值 较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业、乳牛业、禽蛋业、蔬 菜业等 需水量 需水量大的花卉、蔬菜种植等应布局在接近河流、 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交通运输 鲜花需要保鲜,鲜奶容易变质,乳牛业、花卉业等 应布局在离城镇较近和交通方便的地方

【精选】《农业的区位选择》高一地理-地理知识点总结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区位的含义;2.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3.农业地域的概念、类型。 过程与方法:1.根据景观图分析区域差异,得出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 2.尝试从本地农业生产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分析情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理解农业生产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通过对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分析,培养读图能力。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视频播放:播放东北平原农业生产和澳大利亚放牧视频) 图片欣赏:水稻生产与小麦种植景观图 问: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农业生产方式?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 1、区位的含义: 由学生根据开始看到的视频及景观,结合教材文字叙述来思考 2、农业的区位因素 (先让学生看图3.3,初步了解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都有哪些。然后播放图片:) 学生看图片思考分别是什么因素起了主要作用 (1)A、内蒙古大草原放牧景观图;B、我国南方水稻种植景观图;C、新疆哈密瓜丰收图 (2)A、陡山上的森林景观图;B、丘陵地区的梯田景观图 (3)茶园景观图 (并给学生说明茶树的生活习性,尤其是对土壤的需求) 问题探究:案例分析: 下列农业生产是否合理: (a)陡坡上种庄稼(b)开垦草场种庄稼(c)围湖造田 完成课堂活动P43的1和2题 以上所考虑的都是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除此之外,还有更重要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4)A、花卉、乳牛景观图;B、高速公路图;C、农民种植水稻图 D、机械化农田景观图; E、中国商品生产基地图 (强调市场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课堂活动:P43活动3题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结合以上各农业区位因素,让学生思考:哪些因素容易产生变化,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 总结:自然因素相对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快。 案例探究:环地中海地区农业的变迁 让学生思考:此地哪些因素发生了变化,农业生产方式进行了如何调整?效果如何?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农业地域的概念:

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

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 一. 重点、难点 1. 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 这是地理试题中常见的考点,大多是以材料分析或读图方式呈现,答题时要结合材料中提供的信息理清思路观点和结论,叙述力求符合图中提供的信息,又要符合地理学的基本原理,答题必须建立在对本题型知识的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达到正确无误。 2. 农业地域类型――水稻种植业 影响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和亚洲水稻生产的特点。 二具体内容 (一)农业生产活动 1. 概念: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能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的生产活动。 2. 特点: (1)地域性。世界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不同所致。 (2)季节性和周期性。自然因素尤其是气候因素随季节变化具有一定的周期。 3. 投入与产出: (1)投入: ①自然条件:光照、热量、水、地形、土壤等是农业生产的必要投入。 ②生产资料:动植物、农具(提高生产效率)、化肥、农药(促进产出)等。 ③劳动力。 ④科学技术。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 (2)产出:农产品。 ①食用:粮食、果蔬、肉蛋等。 ②工业原料:棉花、皮毛等。 4. 农业生产对象:动、植物。 5. 农业分类: (1)按生产对象分为 ①种植业:以植物为生产对象。 ②畜牧业:以动物为生产对象。 ③混合农业。 (2)按投入程度分为: ①粗放农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程度低。 ②密集农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程度高。 (3)按产品用途为分类: ①自给农业:以解决自己及家庭成员的食品供应为目的。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②商品农业:以销售产品为目的。主要分布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一些地区 (二)农业区位选择

1. 主要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①地形:高度:平原适宜耕作业;山地适宜畜牧业。 坡度:大于25°不适合种植业。 ②气候:光照、热量(温差)、水分。 ③土壤: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 ④水源 (2)社会经济因素: ①市场: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②交通运输: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 ③国家政策:国家对农业的干预手段。 ④劳动力:价格、素质 ⑤工业和农业协作:工业——机械化,土地价格。 ⑥生活习惯、历史因素:类型 ⑦“三废”、化肥、农药:产量及销售,如绿色生态农业 ⑧农业技术、科技 ⑨经过的城市与工业区:市场 2. 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1)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 (2)自然条件可以利用、改造。 ①通过培育良种,改革耕作制度,扩大某种作物区位范围。 ②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但有一定限度(考虑经济技术、投入产出比、环境)。如:玻璃温室、喷灌、梯田等。 3. 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1)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2)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为农业区位选择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三)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1. 水稻种植业。 (1)分布的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区及东南亚热带雨林区。 (2)亚洲发展水稻种植业的区位优势条件: ①高温多雨的气候,适宜水稻种植。 ②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③单产高,可以缓解该地区人口对粮食的需求和土地压力。 ④有悠久种植历史,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 (3)特点:①小农经营②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③机械化水平低④水利工程量大⑤科技水平低。 2. 大牧场放牧业 (1)分布: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 (2)区位条件: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气候区、不适宜发展种植业,只能用于放牧牲畜。 (3)放牧牲畜:牧牛:美国、阿根廷。养羊: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 (4)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 ①分布:潘帕斯草原。 ②区位条件:a.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b.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c. 交通便利,距海港近。d. 海上冷冻船的发明,促进牧牛业发展。 ③发展牧牛业做的工作:a. 培育良种牛b. 改善交通运输条件c. 开辟水源d. 种植饲料。 ④与中国的比较: 相似:自然条件、地广人稀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系统地分析了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从而使学生了解农业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本节第一次接触到区位的概念,理解区位的概念,是学习“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基础,将有利于高中人文地理部分工业区位等内容的学习。教材无论是阐述基本原理,还是分析具体案例,都是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二)学情分析:具有一定的人文地理知识和人文素养。生活在小城镇以及乡村,对农业生产不仅限于耳闻目睹,而且有一定知识储备。 (三)教学思路设计 一、设计指导思想。 区位理论是高中地理教材的核心理论之一。农业区位选择是区位理论的开篇。通过对区位理论的探究,借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形成客观的地理思维。 二、教学思路。 为了顺利完成本节教学,需要从以下环节做起: 1、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调查,了解家乡农业生产情况的第一手资料。首先使学生对农业区位有前期的感性认识,为其后的理论分析作出铺垫。 2、运用学生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加以推理,将感性的现象转化为理论,同时结合本地区案例探讨农业区位因素的可变化性,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层层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 3、将分析所得的理论转换反馈于实际案例中,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

高,区位理论思想得到升华。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和区位选择的影响,对不同的农业部门进行区位选择。识记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2、能力目标:结合本地区案例探讨农业区位因素,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见闻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层层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观念,培养理智客观的地理思维。通过对家乡农业区位的分析,增强爱家乡的情感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五、教学难点: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六、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 七、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八、课时:1课时(40分钟) 九、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时间分配:3分钟。其中歌曲2分钟) 播放,阳春组歌之甜甜的马水桔(部分)。 【教师】歌曲赞美了我们家乡的哪种特色水果? 【学生】马水桔。 【教师】我们家乡阳春在2003年被中国经济林协会评为“中国马水桔之乡”。请大家回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归纳

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一:华北鱼塘-台田模式的优点,以及它解决了哪些问题? 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立体农业模式,有哪些好处? 课堂练习1:[2013·四川卷] 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某区域耕地分布图 (1) 分别归纳图中甲、乙两地形区种植业地域分布特点,并分析各自特点形成的自然环境原因。(12分) 课堂练习2:读“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影响图中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潜力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 地区农业生产潜力高,但近年来已不再是我国的商品粮基地,为什么? 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农业的区位选择 知识讲解

农业的区位选择 编稿:李永华审稿:王艳欣 考纲解读 农业的区位因素。 知识清单 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区位含义:农业生产所选定的________;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________ 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________、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科技、政策、________、劳动力 区位选择实质:对农业土地的________ 区位因素的变化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处于变化之中;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自然环境因素比较________,对农业区位影响________;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________,对农业区位影响________。 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 自然因素:高地________和低地沼泽化,水果、花卉、蔬菜产量低而不稳定→市场和交通:交通不便,本地市场狭小,生产规模________→灾害和市场:“________”大规模的生产受灾时的损失大,市场竞争________。2.农业地域的形成 概念:是指在一定的________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________、科技、文化和自然________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特点: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________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形成:农业地域的形成,是________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由于动植物的不同________,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 混合农业的概念:混合农业主要是耕作业与________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 澳大利亚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世界________市场的主要供应国;世界畜产品的主要产地之一;世界最大的________生产国和出口国。 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分布:东南部和________部 区位因素:地势平坦开阔;灌溉条件较好;气候________;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________。 摸式:“土一草一畜一市场” 措施:________放牧、划区轮牧;天然草场改良为半人工草场;播种优质________牧草并施肥。 参考答案 1.地理位置相互联系地形交通运输合理利用稳定极大较快很大水土流失小时鲜业激烈 2.地域经济条件经营因地制宜地域分布畜牧业小麦羊毛西南部温暖湿润高围栏豆科 要点精析 要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高清课堂:农业的区位选择】农业区位

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总结

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总结 1水稻种植业 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故又称为季风水田农业。通过考古发现,中国在河姆渡时期就有水稻种植的记录,可见亚洲重视水稻的历史非常悠久。 从分布上看,主要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降水 较丰富的地区,此外,在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和南 美洲北部,也大面积种植。 (1)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优势 ①气候:主要有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和热带雨林 区,这些气候都有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特点。而水稻从生长习性来看,喜温喜湿,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光照和热量,尤其是大量水分。 ②人口:分布在亚洲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世界上东亚、南亚、西欧,美国东北部是人 口最密集的地区)水稻生产过程相对复杂,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故不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布局在这里,可以利用这里的大量劳动力。 且该地区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很大,水稻单产量高,正好可以满足更多人的粮食需求。 ③地形: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低山丘陵区(在平原区往往在河口三角洲和河流两岸),地势相对平坦便于水田管理,排灌方便。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南为低山丘陵种植水稻要开发梯田。且该地区土壤肥沃(人们培育出特色的水稻土)适宜种植水稻。 总结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高温多雨的气候,比较平坦的地形人口稠密,劳动

力丰富种植历史悠久,有丰富的生产经验。 【拓展】世界上稻米产量最大的国家第一是中国第二是印度。印度可耕地面积超过中国。出口最多的是泰国。 (2)、特点:①小农经营。自给自足的经营方式,以家庭为主,人均耕地少,对于耕作投入的财力物力较少,机械化水平低,属于粗放型农业。 措施:集约化,现在很多农民已经将土地转租出去,且城市化使耕地越来越少,集约化势在必行。 ②单产量高,商品率低。农民精耕细作,使得稻谷的产量比较高,但是由于生产规模小,每户的总产量不大。故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很受推崇,超级稻每公顷一万多千克。受传统观念和经济水平的制约,农民收上来的稻米到部分作为自用,出售的有限。因而要控制人口数量,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③机械化水平低。农民一般从事手工劳动,且水田不适合机械生产。小农经营地块少, 插秧机有所应用,但是主要依靠劳动力。亚洲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国家是日本。 ④水利工程量大。灌溉是水稻的基础。季风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级变化大,旱涝频 发对水稻生产的威胁很大。小农经营无力建设水利工程需要政府大力支持。 ⑤科技水平低,主要靠传统经验。

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复习总结

世界农业地域类型知识总结

二、我国与世界农业地域类型比较 1、商品谷物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是世界上生产商品粮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类型,农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这些旱作物便于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主要分布区集中于耕地资源丰富且又地广人稀的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其中最发达的是美国。中国与之相似的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 中国东北商品粮基地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比较特点: 相似之处: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有水源灌溉;地广人稀,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不同之处:美国商品谷物农场一般是家庭经营及美国高度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技、农工商社会一体化是其特殊区位条件;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的谷物农场一般是

国营的,大面积可耕荒地是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区位优势。 可借鉴之处:①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②发展先进的科技和一流的科技服务体系;③加大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生产链,提高经济效益。 2、大牧场放牧业 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进行大规模商品畜牧业生产的农业地域类型。这种农业往往分布于陆地的中部,由于远离海洋,为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地表植被稀疏,主要是草原植被,不适合经营种植业,只能用于放牧牲畜,加之地广人稀,因而形成了大牧场放牧业这种农业地域类型。在世界上主要分布在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气候区的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家和地区。所不同的是美国、阿根廷的大牧场上,以牧牛为主;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的大牧场上以养羊为主。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牧牛业因其良好的经济效益,成为世界大牧场经营的杰出代表。中国有四大牧区,其中与阿根廷有相似自然条件的是内蒙古牧区。 中国内蒙古牧区畜牧业与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的比较特点: 区位比较:我国内蒙古牧区有着和阿根廷相似的自然条件,如草类茂盛,有优良的天然牧场,地广人稀等。 现状比较:阿根廷通过培育良种牛,改善交通条件,开辟水源、种植饲料使潘帕斯草原形成大牧场放牧业。其畜牧产品加工现代化程度高、商品率高、经济效益高;我国牧区普遍存在“靠天养畜”和“超载放牧”的现象,草场退化沙化、牧区生态环境恶化,其畜产品的商品率低、经济效益差。 可借鉴之处:①建设人工草场,以减轻天然草场压力;②加强牧区交通运输建设和畜产品的加工工业,扩大市场范围和增强市场的竞争力;③加大科技投入,集约经营。 3、混合农业 混合农业生产有多种方式。世界上最主要的混合农业是在同一农场中将种植业和畜牧业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这种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等地。农业的主要种植物有小麦、玉米等;饲养牲畜有猪、牛、羊等。世界混合农业发展最为典型的是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牧羊混合农业。中国与之相似的有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立体农业(混合农业)。表5-4:澳大利亚农事活动安排 (1)问题:灌溉水源不足成为这里农牧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 (2)产生的原因:①盆地处于大分水岭的雨影区,降雨稀少。②墨累一达令河水量季节性变化大。雨季时河水暴涨,干季时大支流常有断流现象,墨累河虽未断流,但枯水期河水很浅,上游个别地段在最干旱年份也会干涸。③地下水虽丰富但矿化度高,不适于农业灌溉。 (3)解决的措施:东水西调。与墨累河仅一山之隔的雪河水量很丰富,每当夏季水位上涨,河水便顺坡奔流人海。为了改变墨累河的缺水状况,澳大利亚政府制定了雪河水利计划,把雪河的水通过水库、抽水站、输水管等设施调到了墨累一达令盆地,有效地解决了盆地发展农业生产水源不足的问题。雪河水利计划是国外跨流域引水的大型工程之一。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1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1.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2.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冷藏与保鲜)、劳动力、地租、工业 (提供化肥、农药、工具) 二、区位分析的一般用语(一)自然因素 有利不利 气候 1、气候类型、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好 1、温度低,寒冷,热量条件差 2、降水少,气候干旱 2、气候类型,气候温暖湿润 3、光照条件好,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 3、背风坡,降水少 4、降水丰富;迎风坡,降水多 4、气象灾害(旱涝、台风、寒潮等) 地形 1、地处X平原,地形平坦开阔 1、地表崎岖,地势起伏大 2、地势高,热量条件差 2、多山地丘陵,利于林牧业、立体农业发展 3、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 土壤 1、这里是X壤,土壤肥沃 1、土壤贫瘠 2、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2、土壤有机质多,肥沃 水源 1、水源充足 1、水源不足 2、河流稀少,水源不足 2、河流(湖泊)众多,水源足 3、 X河流经带来充足的水源 3、河流水量少,水源不足 4、高山积雪融水带来充足水源 环境(生态问题) 1、水土流失严重 2、土地荒漠化严重 3、土地(次生)盐碱化严重 相关位置 1、以X城市为依托 1、距大城市远 2、距X城市近 2、距X工业区远 3、距X工业区近 3、距海远,地处陆,闭塞 4、地处X经济发达地区 5、沿海地区 经济 1、经济发达 1、经济落后 2、经济较发达 2、经济发展水平低 3、经济发展快 3、经济基础薄弱 4、经济基础雄厚 4、工农业生产不发达 5、工农业生产发达 基础设施 1、基础设施完善 1、基础设施落后 2、这里有X,基础设施好 2、基础设施差 交通 1、交通便利,有X交通 1、交通落后

(完整word版)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归纳

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一、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世界乳畜业主要分布在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美国五大湖区周围的乳畜带。中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也发展了乳畜业,产品主要是鲜牛奶。 A.西欧(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的有利条件: ①自然条件:纬度高,气温低,雨天多,光照弱,土壤贫瘠,不适宜发展种植业,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②社会经济条件:人口、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经济发达。 二、我国部分地区农业区位分析 A.青藏高原地区的农业生产 有利条件: ①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充足;②昼夜温差大;③高寒低温,生长周期长; ④夜雨较多;⑤河谷地带积温较高,灌溉便利(河谷农业) 主要制约因素: ①水稀少,水源不足;②地形复杂,温度过低,热量不足,生长期短; ③经济、技术落后,资金缺乏,交通不便;④地势起伏大,生态脆弱,耕地面积小。 * 例: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但为什么农作物单产较高? ①光照条件好,植物光合作用强;②昼夜温差大,夜晚植物呼吸作用弱,利于

有机质积累。 B.南疆(印度河、尼罗河三角洲)盛产长绒棉的原因: ①气候(降水):夏季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 ②气候(热量):夏季太阳辐射强,气温高; ③水源:有天山冰雪融水灌溉,灌溉条件便利; ④土壤:土质疏松,多为沙性土壤,土壤肥沃。 (尼罗河三角洲:光热资源丰富、有灌溉水源、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势平坦。)C.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在我国东北与西北地区)——以东北地区为例 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农产品商品率高; 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②地形平坦开阔;③耕地面积广大;④土壤肥沃;⑤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 ①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②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③交通便利; ④市场广阔;⑤工业比较发达;⑥国家政策扶持。 存在不足: ①热量不足(与南方相比);②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③土壤肥力下降;④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等。 *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异同: 相同点: ①农业地域类型相同;②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③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④交通便利;⑤市场广阔;⑥工业比较发达;⑦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 不同点: ①经营方式不同:美国以家庭农场主生产为主,我国以国营农场位主;

农业主要知识点

《农业》主要知识点 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 1、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包括:(因地制宜) ①气候:光照、热量、降水。决定农作物的种类(如水稻喜高温喜湿,因此主要分布在能满足水稻生长期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与温带季风气候区;甜菜喜温凉,分布在我国东北、西北)、产量、熟制。 ②地形: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坡度大于25°的山地地区耕作不便, 且水土保持不易,适宜发展林业或牧业;坡度小于25°的地区可以发展种植业(梯田)。因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宜发展立体农业。 ③土壤:种植业多要求土壤深厚肥沃,若土壤呈酸性或碱性,则宜加以改良或种植耐酸、碱植物。 ④水源:就是否充足就是农业稳产的保证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社会经济条件:(因时制宜) ①市场:对商品农业而言,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与规模。 ②交通运输:商品农业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交通运输条件。 ③政策:世界各国的农业,都受到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手段的影响。 ④农业生产技术:①机械──提高农业生产率,②化肥、良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③冷藏、保鲜技术──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 ⑤劳动力:多、少,如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3)农业区位选择 总的来说,就就是要因地制宜,实现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①综合分析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决定农业类型及农作物种类。自然因素相对稳定,但某些因素可以人为地改造利用。如温室农业。 ②综合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尤其就是市场与交通。 (4)农业区位选择举例:如城郊农业的区位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 ①地价的高低(一般来说,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较高,只能选择单位面积产值高的农业类型,例如花卉、乳牛。) ②农业类型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小(从单位面积产量瞧,由高到低依次就是花卉、乳牛、塘鱼、果园、粮棉等。) ③各种类型农业需水量多少(需水量大的花卉等应选择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④产品对运输的迫切性(鲜花需保鲜,鲜奶易变质,乳牛、花卉等生产应分布在近城镇及交通方便的地方。) 注意:农业区位因素也会随时间发展而变化。尤其就是社会经济因素。 考点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季风水田农业 (1)分布:绝大部分在东亚东南亚与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采用旱地直播技术。 (2)亚洲发展季风水田农业的条件:水稻种植业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大量劳动力,这里劳动力丰富;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这里人口密集,人均耕地少,可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与对粮食的需求;水稻在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