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考试说明解读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考试说明讲课稿

初中地理考试说明讲课稿

初中地理考试说明奉节县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地理考试说明(初稿)本说明根据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并结合我县初中地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编制,以“高中需要;学生有用;与时俱进,水平选拔”为理念,重点检测三维目标,以实现达标性和选拔性。

它是我县二○一四年初中地理毕业、升学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

一、命题原则1.体现新课改理念。

注重检测地理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各种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特别是运用所学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要有一定的探究性、灵活性和综合性,起到实施新课程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2.注重生活中有用地理、生活实践和热点问题的考察。

充分利用地图语言(以地理图表为载体)来表现试题内容,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特点,适当增加试题的人文性和开放性。

提供的背景材料力求详实、准确,设置试题情境尽可能源于或贴近学生生活,体现“生活化的地理”、语言亲切、简练,形式活泼、新颖。

3.试题内容科学、正确。

表述应清晰无误;不出偏题、怪题,进一步减少机械记忆的内容;简答题要做到题在外理在内。

4.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

使考试命题有利于引导教师改进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高中招生、教学。

立足基础,注重能力,难易适中,体现水平性考试为主、兼顾选拔性考试。

二、考试依据及范围1.考试依据严格依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本考试说明。

2.考试范围地球与地图约20%(5分)世界地理约30%(8分)中国地理约50%(12分)三、考试方式及结构1.考试采用闭卷笔答形式。

2.试卷分为第一卷(Ⅰ)15分和第二卷(Ⅱ)10分两部分,满分:25分。

其中第一卷为单项选择题(四选一,15×1=15分),第二卷为综合题(填空、简答、思考探究4+3+3=10分)。

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及样题地理

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及样题地理

2023年滨州市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说明地理一、考试内容2023年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将以2023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以现行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为依托进行命制。

试题将注重地理基础知识、基本规律与基本原理的考察;兼顾区域认知等基本地理素养的测评;侧重运用学科知识、学科方法,发现、分析与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考察;突出从文字、图像和生活现象等资料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归纳地理规律的综合思维能力的考察;渗透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人地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价值观的考察。

命题范围及分值分派如下:(一)地球与地图(约12%)1.地球的形状、大小。

2.地球的运动:自转与公转的特点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3.地球仪:经纬线及经纬度的划分、用经纬网拟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4.地图:地图三要素、地图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5.等高线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认山脊、山谷、山峰等地形部位,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6.在地形图上辨认五种重要地形类型。

(二)世界地理(约38%)1.海陆分布与海陆变迁。

2.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3.阅读世界气温、降水分布图并归纳世界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

4.运用气温与降水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柱状图并描述气候特点。

5.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世界重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

6.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宗教、聚落。

7.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地区分布特点及其发展水平差异;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8.结识大洲:重要涉及亚洲、欧洲、非洲、南北美洲。

9.结识地区:重要涉及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两极地区。

10.结识国家:重要涉及日本、埃及、俄罗斯、法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三)中国地理(含乡土地理)(约50%)1.疆域与行政区划、人口与民族。

2.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重要涉及水资源与土地资源)。

3.经济发展:农业、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交通运送业。

4.文化特色: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居、服饰、饮食等。

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优秀6篇

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优秀6篇

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优秀6篇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篇一本次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由海港区教研室统一命题。

从试题内容看,主要是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重点突出,符合初中地理教学的实际,试题覆盖面广,题目难、易比例恰当。

一、试卷总体分析(一)、试卷的结构及考查内容海港区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地理试卷,试卷的分值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共分为三部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

考查内容是七年级上册全部的内容。

(二)、试卷的特点——重读图,题灵活试题质量、难度适中,题型能体现课改的要求,本份试卷多方面地考查了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但试题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可谓面面俱到、无所不考,从而全方位地考查学生地理学习情况,由此可见命题人的良苦用心。

二、学生答卷中的答题状况表明(一)选择题答题情况选择题总体失分率较低,其中第5、8、14、15题是学生错误率较高的题,第5题考的是岛屿、半岛、海峡、群岛的判读,第8题考的是两地的相对高度,第14题考的是根据气候特征判读气候类型,15题考的是大比例尺地图的实例。

学生这四道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对基本概念及实例掌握不到位,说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不强。

(二)填空题答题情况填空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出错较多的是21、22、24题和25题的一部分,21题考查的是描述地球大小的三个数据,学生对于期中考试以前的内容复习不到位,掌握的不好;22题考查地图三要素,老师重点强调的内容,24题考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也是老师重点强调的内容,很多学生对不认真,答成了气候的两个要素;25题反复练习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学生都不认真记忆,丢分较多。

(三)综合题答题情况综合题共4大题,40分。

29题主要考查经纬度和五带的划分及大洲的名称和界限。

从学生的答题看,大部分学生主要经纬度的书写这失分,可见对知识点理解不深刻;30题主要考查世界气候的内容,有些同学把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弄混了,可见对各种类型的气温降水图掌握不牢固。

2024安徽新高考地理考试说明

2024安徽新高考地理考试说明

2024安徽新高考地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及其特征、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新高考背景下,地理学科的考试属于标准参照性考试,侧重于对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旨在测试考生掌握地理学科知识的程度和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1. 地球和地图:考生应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运动和重力作用等方面的知识,熟悉地图的基本要素和方法,能够正确使用地图和相关工具进行地理学习。

2. 自然地理环境:考生应了解地球表面各种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和形成机制,包括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

3. 人文地理环境:考生应掌握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包括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方面。

4. 区域差异:考生应了解不同区域的特征和差异,包括自然带、经济带、文化带等方面的内容。

5. 地理技能和方法:考生应掌握一些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如地理观察、调查、实验、计算等方面的能力。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 考试形式:试卷以选择题和综合题为主,也有一定数量的简答题和绘图题。

2. 考试时间: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3. 试卷结构:试卷结构合理,难度适中,重点突出,覆盖面广。

四、考试样题选择题:1.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A. 一天B. 一个季度C. 一周D. 一年2. 下列地理现象中,与地球公转有关的是()A. 四季更替 B. 昼夜长短变化 C. 昼夜交替 D. 极昼极夜现象综合题:3. 描述某区域的地形特征,并分析该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

4. 分析某城市工业区位的选择因素。

以上样题仅为参考,实际考试中可能根据难度和考生水平进行调整。

五、其他注意事项1. 考生应认真阅读考试说明,了解考试性质、内容、形式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2. 考生应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考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合理的地理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

学业水平测试解读加强版

学业水平测试解读加强版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解读教师寄语: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望所有高二同学在最后关头能互相鼓舞士气,齐心协力,拿出最好的精神状态,迎接学业水平测试。

相信我们不断的努力定能获得理想的结果!要求:1、各班地理课代表务必最先将所有测试要点看通看透。

2、各地理小组长务必将所复习过内容要点弄清楚,全部消化。

3、其他同学务必讲测试要点解读复习到哪看到哪,有问题随时找组长、课代表、老师共性问题老师会上课以专题形式解决。

4、所有同学务必将上述三个务必引起绝对重视,踏踏实实地把测试要点知识学会。

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测试要点一: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具体测试内容和要求一: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解读:1、天体系统(由小到大):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恒星系和河外星系,总星系。

2、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也是太阳系、恒星系以及总星系的一部分。

3、太阳系中九大行星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具体测试内容和要求二: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因素。

解读:1、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从运动特征看,地球与其他八大行星十分相似年,即共面性,近圆性,同向性;从结构特征看,地球与水星、金星和火星。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1)地球是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

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1)宇宙环境:①公转轨道固定,互不干扰,安全;②太阳光照条件相对稳定(2)自身条件:①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②地球的体积与质量适中,并经过长期演化形成为适合生物呼吸、生存以及昼夜温差不大的大气层;③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不大。

测试要点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具体测试内容和要求一: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解读: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新课标卷(地理)附试卷分析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新课标卷(地理)附试卷分析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新课标卷(地理)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湖南省永顺县双凤村是一个典型的土家族村寨,地处武陵山区腹地。

村寨中一条小溪蜿蜒流淌,潺潺水声伴随着弯弯青石板路和依山而建的土家转角吊脚楼,勾勒出一幅土家山寨的美丽画卷,被誉为中国“土家第一村”。

图1示意双凤村的建筑分布,图2显示在建的转角吊脚楼。

据此完成1—3题。

图1图21.双凤村传统民居的空间分布特点是A.沿等高线分布B.沿溪流分布C.围绕公共建筑分布D.沿公路分布2.双凤村传统民居的转角设计主要是为了A.适应潮湿环境B.便于就地取材C.充分利用空间D.追求视觉美观3.摆手堂(含土王祠)、风雨桥为双凤村村民进行公共活动和交流提供场所。

这体现了乡村公共空间的①均衡性②经济性③公益性④文化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容积率是城市建设用地地块上总建筑面积与地块面积的比值。

一般来说, 工业园区中楼层越多,容积率越高。

图3示意某城市工业园区规划的功能分区。

其中,各产业园容积率按照适合生产的最大容许程度取值,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生活居住区曾有以高层建筑为主的高容积率和以中高层建筑为主的低容积率两个规划方案,政府部门最后采纳了低容积率方案。

据此完成4—5题。

图34.图3所示的各产业园中,规划容积率最高和最低的可能是A.Ⅲ和ⅠB.Ⅳ和ⅠC.Ⅱ和ⅢD.Ⅳ和Ⅱ5.推测政府部门采纳生活居住区低容积率方案的目的是①打造舒适生活空间②提升建筑物质量③与城区建筑相协调④提高土地出让价格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我国广西西南部某喀斯特地区(22.5°N附近),峰丛顶部多为旱生型矮林;峰丛洼地内为雨林,其顶层多被望天树(热带雨林的代表性树种)占据。

2023年3月,调查人员在该地一个峰丛洼地内发现了高达72.4 米的望天树(图4),打破了我国喀斯特地区“最高树”的纪录。

考试说明解读 地理(徐尚玉、陈金勇)

考试说明解读 地理(徐尚玉、陈金勇)

学习《考试说明》,把握命题方向,进行科学备考——2014年高考安徽卷文综地理《考试说明》解读徐尚玉安徽省高考《考试说明》是我省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由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组织各学科专家,依据教育部新课程考试大纲、安徽省高中新课程教学指导意见,并结合安徽省高中教育教学实际编撰而成。

2014年安徽省高考《考试说明》已颁布发行,领会“考纲”精神,把握“考纲”本质,科学有效备考,是我们学习研读《考试说明》的目的所在。

今年地理《考试说明》体现了“稳中有变、稳中求新”的原则,其中考试形式、试卷结构、分值题量和组卷形式等不变,考核目标与要求基本不变,但具体表述有变化,考试内容增减较多,题型示例也有较大变动。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的变化在地理学科考查考生能力中,将“学科素养”改成了“地理学科应用能力”。

在“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中,将“要求考生提出适用于该理论的实际问题”改成了“要求考生运用该理论分析、阐释实际案例”。

在“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中”,将“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改为“地理数据的转换和分析”;增加了“地理调查”,删除了“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和“地理计算”。

在“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中,新增了“能够从文字资料、地理图形、地理图像(景观图片、遥感影像等)、地理数据中获取信息”,在“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中,增加了“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地理知识、地理技能与方法,结合新材料,提出解决现实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思路和方案”。

删除了“考生要能够针对提出的问题,确定研究课题的名称和研究要素,制定科学的研究计划,选择合理的研究方法,确定所需资料的内容和搜集途径。

”二、”考试范围”的调整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地理1)删除”地球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3)1、“区域城市化与工业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中,工业化与城市化位置互换。

江苏地理小高考考试说明解读

江苏地理小高考考试说明解读

江苏地理小高考考试说明解读常州五中胡星荣整理2007年地理:基础题占七成南京一中杨爽老师:试题设计突出基础性、时代性、创新性和公平性,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

考生在复习时应以基础知识为主;能力方面要加强对地理图表和文字表述的训练,能够从中提取有关的地理信息,理解、判读和分析地理信息,要能够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技能,进行相关的计算,例如要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能够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

考生还要注意尝试着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尝试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究并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初步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测试中主观题、客观题的分值比例大致为3:7,其中基础题、中等难度题与难题的比例,大致为7:2:1,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内容约各占1/2。

地理南京一中杨爽、南京金陵中学高级教师陈卫平一、解读试题设计突出基础性、时代性、创新性和公平性,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

测试中主观题、客观题的分值比例大致为3:7,其中基础题、中等难度题与难题的比例,大致为7:2:1,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内容约各占1/2。

客观题的题量与高考差不多,考试时间却少得多,难题和较难题的难度应该比高考明显低,主观题的题量和难度也应该比高考低得多。

试卷中客观题高达70分,考试时间又少,主观题除了题量少和难度低外,更应该扣在知识体系的主干上。

二、复习对策考生在复习时应以基础知识为主;能力方面要加强对地理图表和文字表述的训练,能够从中提取有关的地理信息,理解、判读和分析地理信息,要能够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技能,进行相关的计算,例如要了解昼夜更替和时差产生的原因,能够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

考生还要注意尝试着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尝试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究并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初步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目前市面上的复习题多为高考用题,除了偏题和怪题,还有相当题目的难度超过学业水平测试要求,还有一些结合初中内容的题目,更有不少为新课标剔除的老教材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考试说明解读
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已公布。

对比2015年和的考试说明,今年在既坚持“学科主干知识”,又强调“能力立意”的原则上,风格一如既往,在稳定继承中又有创新。

《16考试说明》在考核目标与要求上进一步完善,在考试范围上没有调整,考试的能力要求没有变化。

《16地理考试说明》在知识、能力、题型设置等方面的要求,对正确把握高考改革方向,预测高考改革的新变化,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有十分重要的指示作用。

一.考试说明的稳定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考试范围没有变化。

仍然考查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三大知识模块。

(1),自然地理主要考查五大规律:地球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水体运动规律、地壳物质循环规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差异性规律。

(2),人文地理主要放在四大问题:区位仍是考查的主线(城市、农业、工业、交通、旅游);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

(3),区域地理。

要求了解中国和世界主要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

并能够以区域为载体考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干知识。

(4),选修地理仍然是自然灾害和旅游地理。

2.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没有变化。

仍是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考核目标没有变化。

同样是考核学生四种综合能力,即获取和解
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讨论和论证地理问题的能力。

4、参考样题对高考试题的指示作用的主体思路不变。

题型示例体现了高考试题设计的规范和考核要求,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1)样题的选择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各类图形较多主要涉及:区域图,经纬网图,示意图,原理图等,以图形为载体,灵活考察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相关知识。

(2)试题的设计都是按照审题—读图—提取—判断—概括的思维逻辑,考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3)样题联系热点,贴近生活实际,考查地理问题
二.《考试说明》的变化
样题题目的替换,用大量2015年的最新高考题替换2013、2014年的比较老的高考题。

有以下特点:
新替换的样题:
试题5(2013年第5题)更换为2015年第11题
试题6、7(2013年第10、11题)替换为2015年第1、2题
第8题(2014年第36题)替换为2015年第36题
三.《16考试说明》和参考样题的变化体现的新特点:
1、坚持能力与价值观并重的命题理念,突出考查地理学科素养水平:(1).关注重大社会生活热点
(2).关注学生生活实际
(3).关注学生地理思维水平的考察
(4).关注在解决问题中运用地理图像的水平
(5).关注跨学科的综合
2、在具体考查内容上,突出考查综合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基本观点和方法,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题目考查全部围绕地理学科主干知识展开
(2).题目考查注重地理问题解决方法和过程的考查
(3).题目考查关注学生的学习积累
(4).试题难度和14年持平,难度适中、区分度良好
(5).题目设置有一定梯度和开放性,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利于不同水平学生的充分发挥
四.备考建议
1.明确考试要求:课程标准是根本,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

认真研读新课标,高考大纲和《北京考试说明》,明确考试要求,做到有的放矢,特别注意考试说明和2015年考试说明相比的细微变化。

2.整体把握复习内容,构建知识框架,避免知识碎片化
3.选择命题情景新颖、联系热点和现实生活的试题加强训练,让学生在训练落实中适应高考的变化
4. 从只重视记忆、理解要转到记忆、理解与思考、运用并重拓宽思路,跳出教材,广泛联系,注重方法;
5. 重视单项能力训练,培养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归纳、联系、
迁移等思维能力;
6.掌握运用知识的方法,熟悉解答问题的思路,构建思考问题的线索,学会获取信息的本领,培养表述答案的能力。

7.要从系统复习转向专题复习,不要在细碎的知识点的记忆、背诵上多下功夫,要学会运用原理规律结合实际分析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