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周期疗法治疗月经不调80例
中药对女性月经不调的疗效

中药对女性月经不调的疗效月经不调是指女性月经周期的异常变化或月经量的异常增减。
这是许多女性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着她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中药作为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方法,被广泛用于调理女性月经不调的症状和原因。
本文将探讨中药在治疗女性月经不调中的疗效。
一、中药调理月经周期中药在调理女性月经不调中具有独特的疗效。
根据中医理论,月经不调主要是由于气血失调、气虚血瘀、肝郁脾虚等原因所致。
中药可以通过调理气血、舒肝理气、养血滋阴等功效,有效地修复和调节月经周期。
1. 舒肝理气中药中常用的舒肝理气的药物包括柴胡、枳壳、香附等。
这些药物能够舒缓肝气郁结,舒展经络,调理肝气,从而改善月经不调引起的情绪波动、胸闷、乳房胀痛等症状。
2. 养血滋阴治疗月经不调中,养血滋阴是中药常用的调理方法。
常用的养血滋阴的药物包括当归、白芍、生地黄等。
这些药物可以滋养肝肾,调节内分泌,改善月经不调引起的虚弱疲劳、面色苍白等症状。
3. 调理气血补气养血是中药调理月经不调的重要方法。
中药中常用的调理气血的药物包括熟地、党参、黄芪等。
这些药物可以提高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修复和调理气血功能,达到调节月经周期的效果。
二、中药调节月经量不少女性在经期出现月经量过少或过多的情况,这也是月经不调的一种表现。
中药在调节月经量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1. 调节月经过少月经过少常见于气血不足,中医中常用的药物如当归、熟地黄等有补血的功效。
同时,可以结合调理气血的药物如黄芪、党参等,加强体质,提高机体对气血的吸收,增加月经量。
2. 调节月经过多月经过多常见于气血瘀滞,中医中常用的药物如川芎、穿山补等有活血的功效。
这些药物可以调理气血,改善经血淤滞引起的月经过多症状。
三、中药改善月经不适除了调理月经周期和月经量,中药还可以改善月经不适的症状,如经痛、经前综合症等。
对于经痛的症状,中医中常用的药物如红花、延胡索等有活血化淤的功效,可以缓解痛经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感。
纯正中医药一周治愈月经失调

纯正中医药一周治愈月经失调
深圳梧桐山中医学堂沈老师按:黄家戍跟我学了一年中医,悟性较高,刻苦钻研中医,加上老师把关好方向方法,他很快上路,诊治许多疑难杂症竟效如桴鼓。
这也说明,中医只要跟对师父,刻苦学习,还是可以快速成才的。
患者家庭不幸,命运多舛。
早年生活艰辛,每起早贪黑忙于家庭内外之事,生活拮据,较常人多尝人间疾苦。
形势之所迫,巾帼亦自强!然劳苦每加于身,久则体不堪其累。
然乎!黎民见疾难,中华有歧黄。
患者经好友举荐,前来问药。
刻诊如下:
43岁,最近几年月经不分周期,不定时来,一个月来好几次。
红色,一点点,无血块,体瘦,以往多熬夜,纳食不佳。
中医辩证:脾虚,气血有亏。
中医治法:健脾,滋养气血。
中医方药:八珍汤加减。
党参、茯苓、炙甘草、川芎、白术、当归、生地、白芍、丹参、女贞子、栀子、淮山等等
配一个星期的药,服几剂,量增多到正常,身体也舒服了,纳食也香。
后面也介绍了几个相同病症的人。
历史上第一个提出重视妇科的是唐朝名医孙思邈,很是高见。
一个优秀的中医应该擅长妇科。
因为妇女孕育人类,妇女健康,人类才会健康。
而且,阴平则家平以致天下太平。
我行医多治妇女,是以妇科见长。
我可能所遇都是轻症,根本疗效约百分之九十,少有不能治。
妇科疾病别担心,纯正中医照顾你。
本医案方药、针灸须在中医指导下加减使用,切勿自行套方,免出意外。
· END ·。
中医辨证治疗月经不调80例的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月经不调80例的疗效观察目的研究中医辨证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012年3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月经不调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按照中医辩证分为脾虚不摄证、肾气不固证、肝经郁热证的月经先期,阳虚寒凝证、气血亏虚证、气滞血瘀证的月经后期,肝气郁滞证、肾气虚弱证的月经先后无定期,给予辩证治疗。
结果80例入组患者中,显效54例、有效25例、無效1例,总有效率98.75%;治疗后28d,入组患者的HAMA、HAMD、SAS、SDS评分HAMA、HAMD、SAS、SDS(13.4±1.9、12.4±2.2、42.9±5.8、43.4±8.3)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
结论中医辩证治疗月经不调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且能够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标签:月经不调;中医辨证;负面情绪月经不调是女性常见疾病,主要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
其病机各不相同,因此在制定具体治疗方案时也需要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1]。
在下列研究中,我们分析了中医辨证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2年3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月经不调患者纳入研究对象,符合月经不调的中医诊断,年龄35~47岁,平均(41.7±6.2)岁。
收住院后给予辩证治疗。
1.2辨证及治疗方法1.2.1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7d以上,连续出现2个月经周期以上。
①脾虚不摄证:表现为经量多、色淡质稀、神疲体倦、食少便溏,给予补中益气丸或人参归脾丸治疗;②肾气不固证:表现为经量少、色淡质稀、腰膝酸软、小便频数,给予右归丸或金匮肾气丸治疗;③肝经郁热证:表现为经量或多或少、色或紫或红、或有血块、胸胁、乳房、少腹胀痛、烦躁易怒,给予加味逍遥丸治疗;1.2.2月经后期月经周期推迟7d以上,连续出现2个月经周期以上。
①阳虚寒凝证:表现为量少色暗、或有血块、小腹冷痛、喜温,给予少腹逐瘀丸或艾附暖宫丸治疗;②气血亏虚证:表现为经量少色淡、面色萎黄、皮肤不泽,给予八珍益母丸或十全大补丸治疗;③气滞血瘀证:表现为量少色暗、夹有血块、小腹胀痛、拒按,给予血府逐瘀胶囊治疗。
月经不调的中医外治妙法

月经不调的中医外治妙法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失去正常规律性,期、量、色、质等发生异常变化,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量多、月经量少等,是一组月经异常的总称。
中华民间中医网收集整理了实效经典外治妙法69首,以供临床参考选用。
(一)中药外治妙法1.通经散(1)处方:桃仁、红花、当归、香附、肉桂、白芍、吴茱萸、小茴香、郁金、枳壳、乌药、五灵脂、香砂仁、蒲黄、熟地黄各等份。
(2)方法:以上方药共研为细末,储瓶备用。
用时取药散适量,以酒调和成裔状,敷于脐中,外盖纱布,以胶布固定,2日1换。
2.化经散(1)处方:当_30 g,川芎16 g,白芍、五灵脂、延胡索(醋浸)、肉苁蓉、苍术、白术、乌药、小茴香、陈皮、半夏、白芷各9 g,柴胡6 g,黄连、吴茱萸各3 g。
月经先期者加黄芩、丹参、地骨皮各6 g;月经后期者加肉桂、干姜、艾叶各6 g;干血痨者加桃仁、红花、大黄、生姜、大枣(血瘕者再加马鞭草)各6 g。
(2)方法:将上药烘干,研为细末,过筛,装瓶备用。
治疗时取药粉适量,用醋或酒调成膏,纱布包裹后敷于神阙、丹田,外敷塑料薄膜,以纱布、胶布固定,再加热熨,每次30分钟,每日2—3次。
3.香药散(1)处方:乳香、没药、白芍、牛膝、丹参、山楂、广木香、红花各15 g,冰片 1 g(2)方法:以上方药除冰片外,均烘干,研为细末,过筛,再将冰片末调人重研一遍,装瓶备用。
治疗时取药末20 g,用适量生姜汁或黄酒调为稠膏,敷于神阙及子宫,上置塑料薄膜,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2 日换药1次。
连用至月经干净,3个月为1个疗程。
4.归红散(1)处方:当归30g,红花、川芎、月季花各15 g。
(2)方法:以上方药共研为细末,储瓶备用。
每取适量药散,用茶叶水调和成膏,于月经来潮前一日敷于胳中,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连敷5—7日,至月经千净为止。
5.温经散(1)处方:鹿茸3 g,当归9 g,白芍5 g,肉桂、红花、川芎、干姜各6g(2)方法:将各药混合,共研为细末,储瓶备用。
中药学论文 中药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的处方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中山市中医院治疗月经不调的中药处方分析二级学院中药学院专业中药学(中药分析与鉴定方向)班级2011级(3)班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5年4月诚信声明我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我承诺,论文(设计)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年月日目录摘要............................................. I-错误!未定义书签。
1前言.. (1)2资料与方法 (1)2.1资料来源与选择条件 (2)2.2处理方法 (2)3结果与分析 (2)3.1月经不调患者的年龄分布统计结果与分析 (2)3.2处方中多频使用中药统计结果与配伍分析 (3)3.3处方中多频使用中药分类统计结果与分析 (5)3.4月经不调的基本临床诊断症型统计结果与分析 (6)4讨论 (16)4.1月经不调患者的年龄组成讨论 (16)4.2月经不调常用药物的讨论 (16)4.3对月经不调的临床诊断和症型统计进行讨论 (18)4.4月经不调的用药总结 (18)参考文献 (19)综述 (21)致谢 (29)中药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的处方分析摘要:目的通过统计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的门诊处方的用药情况,探讨用药规律,对各常见中药、中药类型、药对进行药性、药理、配伍等系统分析,为日后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山市中医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两个月妇产病区门诊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的门诊处方,对单味药使用频率、中药类型、辨证分型药物配伍等用药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处方中最多使用的四种中草药分别是当归、熟地、党参、丹参。
其中药类型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居多。
结论本院治疗结合中医辨证施治,针对脏腑经络对症用药,临床应用与中药的现代药理作用关系密切。
中医草药治疗月经不调调理女性生理周期的秘诀

中医草药治疗月经不调调理女性生理周期的秘诀女性的生理周期是一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不仅与身体的健康状况相关,还与生殖能力息息相关。
然而,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不良的生活习惯往往导致月经不调的问题频繁出现,给女性的身体和心理带来了很大负担。
而中医草药作为传统的调理方法,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治疗月经不调的秘方。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医草药治疗月经不调的秘诀,并为您提供一些常用的中草药配方。
一、月经不调的原因及危害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不规律、经量异常、经期和经血性状等出现变化,表现为月经提前、推后、间隔时间不确定或不规律,经血过多或过少等。
常见的月经不调类型有经期延长、经期提前、经量过多、经量过少等。
月经不调的主要原因包括生活压力大、情绪波动、过度劳累、饮食不规律等。
月经不调不仅会影响女性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导致贫血、不孕等严重后果。
二、中医草药调理月经不调的原理中医草药治疗月经不调主要基于中医理论中的“调气补血”的观点,通过调理女性体内的气血平衡,达到调理月经不调的目的。
中医草药可以分为药食同源的中草药和纯中药两类。
药食同源的中草药主要是一些常见的食材,如红糖、山药、黄豆等,通过煮汤或熬粥的方式食用,具有收敛补血的作用。
纯中药则是以中草药为原材料,制成汤剂或片剂,通过口服或外用的方式起到调理月经不调的作用。
三、常用的中草药配方1.四物汤四物汤是中医传统的经典方剂,主要由当归、熟地黄、白芍和川芎组成。
它具有补血养血、调理气血的作用,适用于气血不足引起的月经不调。
煎服四物汤可以缓解月经不调的症状,调理女性生理周期。
2.益母草汤益母草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方剂,主要由益母草、木瓜、川芎、当归等中草药组成。
它具有活血行气、调理经络、平衡内分泌的作用,适用于经期延长、经量过多等月经不调情况。
3.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生姜羊肉汤是一种具有温补活血作用的养生汤品。
主要由当归、生姜、羊肉等食材组成,具有暖宫补血、活血调经的作用。
适用于寒凉性体质或经期推后、经量过少的女性。
中药周期疗法联合激素治疗月经不调60例临床观察

中药周期疗法联合激素治疗月经不调60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对中药周期疗法联合激素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
方法:选取我院月经不调患者60例,收治时间均在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期间,经过单双号随机分组的方式将上述患者分为2组,给予激素治疗(对照组),给予中药周期疗法联合激素治疗(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好转概率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中药周期疗法联合激素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实施。
【关键词】中药周期疗法;激素;月经不调;临床疗效月经不调在妇科临床中属于较为常见的疾病,月经周期紊乱或月经量异常是其主要临床表现,同时患者可能出现腹痛及其余全身症状[1]。
月经情况是对女性生殖系统是否健康的主要反映,长时间月经不调极易对患者的容貌产生影响,同时可引发患者的生殖系统出现炎症,使患者出现早衰症状,严重可导致不孕等,因此临床中需给予月经不调患者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将疾病危害降至最低。
我院为探究中药周期疗法联合激素对月经不调的应用效果,特选取60例月经不调患者进行研究,具体报道见下。
1 资料和方法1.1 基线资料对我院收治的月经不调患者60例(2014.3-2015.8)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以上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
对照组:30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29.78±4.04)岁;平均病程为(1.93±0.31)年;其中包括9例月经提前患者,14例月经推迟患者,4例月经量过少患者及3例月经量过多患者。
研究组:30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30.08±4.72)岁;平均病程为(2.01±0.62)年;其中包括8例月经提前患者,15例月经推迟患者,4例月经量过少患者及3例月经量过多患者。
对照组与研究组2组月经不调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统计学不具有意义。
中药调周疗法治疗月经不调经验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第14卷第4期脑梗死属于中医“中风”的范畴,以猝然昏倒、半身不遂、口眼㖞斜、语言蹇涩流涎、偏身麻木为主症,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
笔者2009年1月~2011年1月采用药物治疗及针刺结合治疗脑梗死71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观察患者为陕西省洋县医院住院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71例,男34例,女37例;年龄52~73岁;病程2个月~12年。
诊断标准参照《各类脑血管诊断要点》[1]的脑梗死恢复期诊断标准,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为中风,并排除其它疾病所导致的半身不遂、口眼㖞斜、语言蹇涩流涎、偏身麻木见症患者。
1.2剔除标准依从性不良者;中途退出临床观察者;不能按时复查者;合并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损害者。
2治疗方法2.1药物治疗①西药:予丹参注射液20ml、维脑路通5mg/d、尼莫地平10mg/d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口服阿斯匹林片、维生素C、维生素E片剂,每日各1片。
②中药:予口服补阳还五汤。
药物组成:生黄芪120g,当归9g,川芎9g,赤芍6g,地龙6g,红花6g,桃仁6g,乳香3g,没药3g。
随证加减(用量根据症状轻重决定):肝阳上亢者加天麻、代赭石、夏枯草;阴虚者加墨旱莲、麦冬、太子参;血虚者加熟地黄、阿胶。
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口服。
2.2针刺治疗近端选穴(患侧):上廉泉、金津、玉液、地仓、颊车。
远端选穴(患侧):百会、合谷、足三里、三阴交。
风痰盛者,加太冲、丰隆,肝阳上亢加太冲。
刺法:上廉泉向舌根方向刺入,不留针;金津、玉液点刺出血;其它穴位留针30min;足三里穴用补法,太冲穴用泻法,早晚各治疗1次。
以上治疗8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3疗效观察3.1疗效标准(自拟)优:语言表达准确,可单独行走,上肢可抬高过头,生活能够自理,感觉无异常者;良:语言表达较清楚,可单独行走,上肢可抬高但不能过头,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四肢偶有不适感觉但不明显者;好转:言语表达欠准确,但尚可表达大概意思,四肢肌力增强但功能恢复欠佳,生活仍需别人照顾者;差: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周期疗法治疗月经不调80例
勉生有 郭晓霞 杨彩秀 宁夏彭阳县人民医院(75650)
摘 要 目的:探讨中药周期疗法治疗月经不调的疗效。
方法:月经初期服补肾养血汤,月经中期服理气活血汤,月经后期服活血促经汤。
结果:治愈59例,总有效率为93%。
结论:以月经周
期改变为主的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的患者,采用中药周期疗法治疗,可获
得良好效果。
主题词 月经失常/中医药疗法 补肾剂/治疗应用 活血药/治疗应用 疏肝药/治疗应用 补脾药/治疗应用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的周期或经量出现异常。
笔者以月经周期改变为主的月经先期,月经先后无定期的患者,对治疗获良好效果。
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80例均为本院门诊诊治患者,其中14~24岁者12例,25~39岁者50例,40~48岁者18例;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3年。
经B超检查子宫、双侧附件均无异常。
在进行中药周期疗法治疗前,都经过口服中成药,中药或肌肉注射黄体酮等治疗,效果不甚满意而改用此方法治疗。
治疗方法 根据月经周期的初、中、后3个不同时期拟方: 补肾养血汤:紫河车、党参、丹参各10g,当归、熟地各20g,肉苁蓉、菟丝子、淫羊藿、仙茅各15g,月经干净后第1d开始服药,每天1剂,共服5剂。
理气活血汤:香附、当归、牛膝、茺蔚子、郁金、赤芍各10g,桃仁6g。
在月经干净后第12d在起服药,每天1剂,连服4剂。
活血促经汤:党参、赤芍、茯苓、川芎、白术、香附、牛膝、泽兰各10g,肉桂2g(研末冲服)。
在月经干净后的第22d服药,每天1剂,连服5剂。
以上为1个疗程。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症疹断疗效标准》,治愈:月经提前或错后均小于7d,停药后能维持3个月经周期以上;好转:月经提前或错后7~10d;无效:经治疗未能达到以上标准。
治疗结果 80例中,治愈59例,有效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
典型病例 患者,女,44岁,已婚。
2007年8月28日初诊。
自诉平时月经周期量、色、质均转正常,2007年3月于经期剧烈活动后,月经淋漓不尽15d,服止血药后经净。
此后月经周期紊乱,曾自服当归调经丸等药物,效果不明显,末次月经于2007年6月9日,无其他不适。
就诊时查尿HCG阴性,B超检查无异常发现。
用中药周期疗法治疗1个疗程后,停药4d,月经来潮,量中等,色暗红,经期偶感小腹坠胀,6d经净后进行第2个疗程治疗,患者共经3个疗程治疗后,月经周期恢复正常,每次4~5d/25~30d,1年后随访,诉无异常。
讨 论 正常月经周期的建立有赖于丘脑下部一垂体—卵巢轴的神经内分泌调节,以及靶器官子宫内膜对性激素的周期性反应,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故障,都可以导致月经周期紊乱。
中医学认为月经的产生与调节受脏腑气血盛衰,经络通畅的直接影响,其中与肾的关系尤为密切。
中药周期疗法就是根据中医学辨证论治理论,通过养肝肾,补气血,调冲任,活血通经从而纠正紊乱月经,建立正常月经周期。
其中补肾养血汤温肾补血,增强能量代谢,服药后可感全身温热,精神振奋。
理气活血汤促进血管扩张,舒通血液循环,消散瘀血。
活血促经汤有温经散寒,养血祛瘀,增强子宫肌肉血液循环,促进子宫内膜脱落的作用。
另外,在治疗中,还必须根据妇女不同年龄的生理特点,分别重视肾、肝、脾三脏的作用,故青春期,肾气初盛,机体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此时月经异常,当责之于肾;中年妇女因经、孕、产、乳数伤于血,肝为藏血之脏,血伤则肝失所养,肝气横逆,易致月经不调,因此中年妇女应不忘调肝;至于肾气渐衰,天癸渐竭的更年期,气血皆虚,故应当重视健脾。
因此,不论何种月经失调,调经一是要注重补虚,补益气血;二要调理肝肾;三要和血行血;四要疏肝补脾。
(收稿2008-05-21;修回2008-08-04)
《甘肃中医》 杂志由甘肃省卫生厅主管,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主办。
主要栏目有丝路医药、民族医药、专题笔谈、论著、专家论坛、研究生论坛、实验研究、老中医经验、古医籍研究、中西医结合、临床报道、古方新用、针灸经络、康复保健、护理园地等。
国外邮发代号:BM4431,国内邮发代号:54-78,全国各地邮局(所)均可订阅,每册4.50元,编辑部可代办邮购,每册另加1.00元邮费。
编辑部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安西路518号,邮编: 730050。
1458陕西中医2008年第29卷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