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舞蹈课中学生“五项能力”的培养

合集下载

舞蹈艺术培养学生的舞蹈技巧和艺术修养

舞蹈艺术培养学生的舞蹈技巧和艺术修养

舞蹈艺术培养学生的舞蹈技巧和艺术修养舞蹈艺术在培养学生的舞蹈技巧和艺术修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舞蹈的训练和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身体协调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培养艺术情感和创造力。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舞蹈艺术对学生的价值以及如何通过舞蹈培养学生的舞蹈技巧和艺术修养。

1. 提高身体协调能力舞蹈技巧的培养离不开对身体的训练和塑造。

通过各种舞蹈动作的练习,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得到提升。

舞蹈动作要求舞蹈者通过精确的肢体动作和舞蹈节奏的配合来完成,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舞蹈技巧,还要提高对自身身体的感知和控制。

通过反复练习,学生可以使得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得到提高,获得更为优雅和精准的舞蹈表演。

2. 培养表达能力舞蹈艺术是一种通过身体语言来表达情感、理念和内心世界的艺术形式。

通过舞蹈的学习和演练,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

舞蹈动作和节奏可以帮助学生通过身体的表达来传达情感和意图,使得他们能够更加准确和生动地表达内心的感受。

培养表达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与他人沟通交流,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自信地展示自我。

3. 培养审美能力舞蹈艺术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更加敏锐地感知和欣赏美。

在舞蹈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不同类型的舞蹈作品,包括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舞蹈。

通过欣赏和学习这些作品,学生能够培养自己对舞蹈艺术的审美眼光和鉴赏能力。

这种培养能够让学生在面对复杂的舞蹈形式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其中的美。

4. 培养艺术情感和创造力舞蹈艺术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形式,也是艺术创造力的体现。

通过舞蹈的学习和表演,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艺术情感和创造力。

舞蹈不仅仅是动作的机械重复,更需要舞蹈者能够在动作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舞蹈作品的创作也需要舞蹈者有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舞蹈艺术的培养,学生可以培养出对艺术的热爱和感悟,同时也能够发展出自己的独特艺术创造能力。

总结起来,舞蹈艺术对于学生的舞蹈技巧和艺术修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素质教育舞蹈课中学生“五项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舞蹈课中学生“五项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舞蹈课中学生“五项能力”的培养【摘要】素质教育舞蹈课在中学生的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学习舞蹈,学生可以在五个方面得到全面的能力培养。

舞蹈课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认知能力,提升他们的观察、记忆、分析和判断能力。

通过动手实践,学生可以培养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动作协调和技能水平。

参与舞蹈课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审美能力的培养也是舞蹈课的重要目标,帮助学生提高对美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舞蹈课还可以促进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发展,让他们通过舞蹈展现自己的情感和个性。

素质教育舞蹈课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和自我表达能力。

【关键词】素质教育,舞蹈课,学生,五项能力,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审美能力,情感表达能力,综合能力,提升。

1. 引言1.1 素质教育舞蹈课中学生“五项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舞蹈课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通过舞蹈这种艺术形式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舞蹈课中,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舞蹈技能,还可以培养一系列重要的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这五项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舞蹈课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提升自身素质。

素质教育舞蹈课的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舞蹈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舞蹈这种艺术形式,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自己,在认知、动手、协作、审美和情感表达等方面都取得进步。

素质教育舞蹈课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将在未来教育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正文2.1 认知能力的培养认知能力是人类思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素质教育舞蹈课中,学生通过学习舞蹈,可以有效地培养自己的认知能力。

舞蹈本身就是一种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需要理解舞蹈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和意义,这对于学生的认知开拓和文化素养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舞蹈艺术素养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舞蹈艺术素养

舞蹈创作:学习 舞蹈创作的基本 方法和技巧,提 高创作能力
学习方法的建议和指导
阅读舞蹈理论书籍:了解舞蹈的基本概念、历史、流派等
观看舞蹈视频:观察舞蹈动作、技巧、情感表达等 参加舞蹈课程:学习舞蹈的基本功、技巧、编舞等 实践练习:通过练习舞蹈动作、技巧、编舞等,提高舞蹈技能 和艺术素养
开展丰富的07舞蹈活动和
基本功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基本动作:包 括站立、行走、 跳跃、旋转等
身体协调性训 练:通过舞蹈 动作提高身体 的协调性和灵
活性
音乐感知训练: 通过听音乐、 唱歌等方式提 高对音乐的感
知和理解
表情和情感表 达训练:通过 舞蹈动作和表 情来表达情感
和情绪
训练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确定训练目标:提高舞蹈基础 技能,增强身体素质
培养中小学生的舞蹈 艺术素养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Part One
添加标题
Part Two
添加标题
Part Three
添加标题
Part Four
添加标题
Part Five
添加标题
Part Six
添加标题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了解舞蹈艺术素养
舞蹈艺术素养的定义
舞蹈艺术素养是指对舞蹈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包括对舞蹈作品的理解、对舞蹈技巧的掌握、对舞蹈情感的表 达等方面 舞蹈艺术素养的培养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
舞蹈艺术素养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舞蹈艺术素养的重要性
提升审美能力:通过欣赏舞蹈作品,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增强身体素质:舞蹈训练可以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协调性和灵 活性

中学生艺术素质培养计划

中学生艺术素质培养计划

中学生艺术素质培养计划第一部分:培养兴趣艺术素质的培养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开始。

在中学生艺术素质培养计划中,兴趣是最关键的一环。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各类艺术展览、演出等活动,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深入学习。

第二部分:启发创造力在培养艺术素质的过程中,创造力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可以开设创意艺术课程,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

同时,学校应该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和条件,例如艺术工作室、器材和资金支持等。

第三部分:提升表现能力艺术需要表现能力的支撑,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舞台演出、音乐会、朗诵比赛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艺。

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专业演员、音乐家等艺术家来学校进行讲座和演出,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第四部分:研究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学校应该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艺术教育中。

学生可以学习传统绘画、书法、音乐和舞蹈等艺术形式,从中汲取灵感和养分,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第五部分:开展校际交流校际交流是培养中学生艺术素质的重要方式之一。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艺术交流活动,与其他学校的学生进行合作和交流,互相学习、借鉴。

通过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进行交流,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拓宽他们的艺术思维。

第六部分:学科融合艺术素质的培养不应该与学科分割开来,而是与其他学科紧密结合。

学校可以开设跨学科的艺术教育课程,例如艺术与文学的相互关系、艺术与科学的交叉等,让学生在学习艺术的同时兼顾其他学科的知识。

第七部分:培养审美能力艺术素质的培养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艺术欣赏课程,让学生学习欣赏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第八部分:培养合作精神艺术往往需要团队合作,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艺术团队的组建和合作演出。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锻炼个人的艺术技能,还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互帮互助,培养团队精神。

第九部分:提供多样化的艺术选择学校应该提供多样化的艺术选择,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浅析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浅析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浅析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摘要:《高等教育法》中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并且素质教育相对于应试教育来说,也更注重学生的个性能力的发展。

高校舞蹈教育作为高校教育中重要的内容,对素质教育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高校舞蹈教师在舞蹈教学过程当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通过舞蹈创新等方式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舞蹈鉴赏能力和舞蹈实践能力,进而提高舞蹈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高校舞蹈;创新能力;培养策略;高校的舞蹈教育并不仅仅在于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舞蹈技艺更加精湛,更重要的是通过舞蹈教育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及素质。

在高校舞蹈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能够使学生对于舞蹈更具兴趣,还能全面推进我国素质教育的步伐,有利于为社会培养众多高素质的创新型优秀人才,并且把创新能力融入舞蹈教学当中,还能够使学生多角度地去掌握舞蹈中所表达的情感。

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舞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发散舞蹈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科学研究表明,舞蹈教育能够开发人类的智力。

就像罗杰博士在1981年的诺贝尔获奖研究中所表达的观念:人体的左右半脑分别控制着不同的领域,左半脑主要控制逻辑思维,右半脑主要控制形象思维一样,传统的舞蹈教学就比较注重于对学生舞蹈技艺的传授和理论知识的讲解,而现代的舞蹈教学理念主要是以结合理论知识的实践为主要内容,更加注重让学生发挥自主性,尊重学生在舞蹈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舞蹈课堂当中能够自主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

现代舞蹈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注重让学生通过即兴表演或多人配合的舞蹈方式去完成舞蹈教学,通过培养学生的舞蹈发展思维去提高学生的舞蹈创新能力。

【1】例如“日本现代舞”中有一项刺激性的调动学生身体运动的方式。

就是在教学过程当中的热身运动中,先让学生通过热身运动去逐渐调动身体,在学生充分热身后平静下来时,让学生自主想象自己是一棵小树苗,这跟小树苗正在一点一点的生长当中,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跳出意识范围,不去主动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动作,仅仅凭身体的自主性去做出舞蹈动作。

如何培养学生的舞蹈艺术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舞蹈艺术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舞蹈艺术素养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下,舞蹈艺术素养的培养在学校教育中愈发重要。

舞蹈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身体协调性,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舞蹈艺术素养,以提供一些建议给相关教育工作者。

一、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为了培养学生的舞蹈艺术素养,首先需要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

这个环境应该包括鼓励学生尝试和表达自己的舞蹈动作、提供充足的练习时间和舞台表演机会的机制。

同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支持和认可,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技巧和素养。

二、提供多样化的舞蹈艺术教育为了培养学生的舞蹈艺术素养,学校应该提供多样化的舞蹈艺术教育。

这包括教授不同风格和类型的舞蹈,如现代舞、古典舞、民间舞等。

通过接触不同类型的舞蹈,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舞蹈艺术,增加对舞蹈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三、注重身体素质的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对于学生的舞蹈艺术素养至关重要。

学生应该进行适当的身体训练,包括柔韧性、力量和耐力的培养。

定期锻炼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舞蹈动作的准确性,增加他们在舞台上的表现力。

四、鼓励学生自主创作舞蹈艺术的培养不仅仅是学生技巧的提高,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创造力。

学生应该被鼓励自主创作舞蹈作品,可以是个人作品,也可以是团队合作的作品。

通过创作过程,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培养艺术创造性思维。

五、提供舞台表演机会学生的舞蹈艺术素养可以通过舞台表演得到更好的展示。

学校应该定期举办舞蹈演出,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

演出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舞台表演技巧,还可以锻炼他们在大众面前的表达能力。

六、与专业舞蹈机构合作学校可以与专业舞蹈机构合作,邀请专业舞者进行舞蹈艺术指导。

专业舞者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舞蹈训练和指导,通过与专业人士的交流,学生可以了解舞蹈艺术行业的发展趋势和要求,激发学生对舞蹈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以上方式的综合运用,学校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舞蹈艺术素养。

素质教育舞蹈课

素质教育舞蹈课

素质教育舞蹈课作者:郑雅涵李宣霖来源:《丝路艺术》2017年第03期摘要:素质教育舞蹈课是素质教育过程中“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打破了以往陈旧的舞蹈教育理念,对传统舞蹈教育模式进行了改变,促进了全体学生素质教育的提高和加强,为舞蹈事业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全新领域。

本文是对素质教育舞蹈课的起源及概念进行总结及论述,让更多的人了解素质教育舞蹈课,促进舞蹈艺术教育的稳固发展。

关键词:素质教育;舞蹈课;起源一、素质教育舞蹈课的起源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改革发展主题。

在人才培养体制的改革中,着重强调了要“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才。

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先进理念。

伴随着国家对于素质教育改革步伐的全面加快,舞蹈方面的素质教育改革更是被提上了日程,且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重视。

在经过了5年时间的深入探索与研究之后,在借鉴了国外先进舞蹈艺术教育标准的基础之上,我国舞蹈教育专业委员会制订了一套舞蹈素质教育课的实施理念与标准。

舞蹈素质教育课,指的是面向普通学校的舞蹈素质教育中,摆在首要位置的就是要是“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舞蹈课,一改职业舞蹈教育的传统,是一种大众化教育、普及性教育,是将舞蹈作为一种文化进行的教育。

素质教育舞蹈课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们通过舞蹈认识自己和别人的身体,并通过它来增强对世界的认识。

素质教育舞蹈课具有着人文性、愉悦性、整合性、创造性的课程性质,其教育对象是全体学生,以培养素质为其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教学方法上则是以学生为主体。

在素质教育舞蹈课时间的过程中,主要幫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对五项能力进行开发与发展,即:观察与模仿能力、即兴与表现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创造与求新能力、综合与融化能力。

素质教育舞蹈课更多的是帮助学生们获得作为一个正常人应该具备的、而且舞蹈又能帮助他们养成的素质修养。

培养学生的舞蹈艺术素养

培养学生的舞蹈艺术素养

培养学生的舞蹈艺术素养舞蹈艺术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舞蹈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还能够锻炼他们的身体素质,提高他们的自我表达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舞蹈艺术素养,并介绍一些有效的培养方法。

一、舞蹈艺术素养的重要性舞蹈艺术作为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人类情感的多样性。

通过舞蹈,学生可以学会感受音乐的旋律,感受舞姿的韵律,进一步培养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此外,舞蹈也是一种良好的身体锻炼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协调性、灵活性和体力水平。

二、培养学生舞蹈艺术素养的方法1. 提供舞蹈课程:学校可以设立舞蹈课程,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并学习不同类型的舞蹈。

通过系统的课程安排,学生可以逐步学习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提高他们的舞蹈水平。

同时,学校也应该邀请专业舞蹈老师来指导学生,提供专业的舞蹈训练。

2. 组织舞蹈活动:学校可以定期组织舞蹈比赛、演出或者舞蹈工作坊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舞蹈才华的机会。

通过参与各种舞蹈活动,学生可以锻炼他们的舞台表演能力,提升自信心,同时也可以结识其他对舞蹈有兴趣的同学,促进彼此的艺术交流与合作。

3. 引导学生观赏舞蹈表演: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专业舞蹈表演,让他们感受和欣赏不同风格和流派的舞蹈作品。

通过观赏舞蹈表演,学生可以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了解世界范围内的舞蹈文化。

同时,学生也可以从专业舞者身上学习到更多关于舞蹈技巧和表演技巧的知识。

4. 创造舞蹈机会: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创造舞蹈作品,并组织演出。

通过自主创作舞蹈,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舞蹈作品的演出来展示并分享自己的成果,获得集体和个人的认可与肯定。

三、总结舞蹈艺术素养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还可以为他们的未来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提供舞蹈课程、组织舞蹈活动、引导观赏舞蹈表演和创造舞蹈机会等多种方式,学校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舞蹈艺术素养,使他们在舞蹈领域获得更好的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质教育舞蹈课中学生“五项能力”的培养
作者:刘慧芳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2014年第14期
摘要:素质教育舞蹈课打破了传统的舞蹈教育模式,创建了真正“面向全体学生”的新型舞蹈课程体系,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其中,对学生观察模仿、即兴表现、交流合作、创造求新以及综合融化这五项能力上的培养和提高最为突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素质教育舞蹈课观察模仿能力即兴表现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创造求新能力综合融化能力
一、观察模仿是舞蹈中必不可少的能力
观察模仿,在舞蹈中包括对舞蹈动作、神态的观察与模仿,也包括对自然万物、社会及人的心态的观察与模仿,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包含着积极的思维活动,也是人们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1.对自然万物的观察与模仿
舞蹈的起源观点之一就是模仿论,是人对自然的模仿,用有节奏的动作对各种动物的动作和习性进行模仿。

在舞蹈课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模仿,联想,再现动植物形态进行动作的创造、提炼。

在课例《海底世界》中,我带领学生围成圈,手牵手做波浪状,让学生感受动作所表现的情境,接着引导学生回忆和联想海底的动植物形态,学生们很快就摆出了海龟、鱼、螃蟹、水草等动植物形态。

而后通过观看视频《美人鱼》,学生们看到了海底世界中的动植物,他们在之前的模仿创作基础下,经过认真仔细的观察,塑造了更为准确的动植物形象。

2.对社会、人的心态的观察与模仿
加拿大著名的心理学家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就包含观察学习这一内容。

观察学习须先注意榜样的行为,将其记在脑子里,经过练习,最后在适当的动机出现的时候再一次表现出来。

他主张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来研究人的行为,人们在社会情境中通过观察和模仿,学到了许多行为。

3.对舞蹈动作、人物神态的观察与模仿
在舞蹈课中,我经常引导学生观察、模仿舞蹈基本动作和神态。

它可以规范体态,培养方位感与空间感,掌握不同方位的运动轨迹,达到身体的协调、柔韧和灵活;对神态的观察与模
仿,感受舞蹈动作表达的基本情感;观察舞蹈、体验舞蹈,了解舞蹈的种类、民族、文化、历史等。

观察模仿学习是一切学习的基础,这种学习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知识和技能,而这些知识和技能既是更高级的观察模仿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也是拓展思维、启迪智慧、吸取精华,实现再创造的基础。

二、极富个性与鲜活的即兴表现能力
“即兴表现”是素质教育舞蹈的其中一个标准,就是使舞蹈永远处于鲜活与创造境地,激发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表现,并不断地创造出奇特的令人惊喜的艺术效果。

素质教育舞蹈课认为即兴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应当把中国学生这种被现代教育压抑已久的能力释放出来,并敢于表现自己。

课例《鸟语》,就考验了学生们的即兴表现能力:首先,我把学生分成两人一组,面对面站着,其中一个即兴做若干个动作,另一人原搬照学,考验二人的默契,随后交换主导角色;接着,我让学生嘴里说一句话,并配上相应的动作。

而另一同学可接着说毫无关联的下一句话,也配以相应的动作;然后,我要求学生用“鸟语”即谁都听不懂的语言来表达,并同时配以动作,另一同学也立即用“鸟语”配以动作做出反应,两人形成语言与动作的小片段;接着,我让学生围成半圆,一人快速跑到另一人面前,用“鸟语”配以肢体动作“告诉”对方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可以是不同情绪的:高兴、悲伤、愤怒、紧急的等),每人限时5秒,接着从这个被告者开始找寻下一个对象;最后用“鸟语”对话,两人一组,即兴用“鸟语”配合动作进行对话。

在这个课例中,我们很明显地感受到大家紧张、兴奋地想、说、做,勇敢地表现自己。

事实也证明,即兴表现能力的开发,学生就会有无穷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三、交流合作能带来成功的愉悦感
在素质教育舞蹈课中,因为很多的编创活动,经常会形成很多的小组交流合作活动,大家在一起商讨、交流想法,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互相分享智慧。

我在课例《魔纸》的小组编创环节中,发现其中有一个小组里,聚集了好几个有领导力的优秀学生,她们都有不错的创意,在反复的商讨和尝试后,大家选定了把报纸卷成喇叭的设想,接着同学们又商量什么主题呢?大家各抒己见,最后综合大家的意见,编创出了《老鼠嫁女》的主题。

舞蹈片段虽短,但是我们看到了欢喜的媒婆,娶亲的队伍,亲友们与新郎新娘的嬉戏,最后大家更加欢天喜地地送新郎新娘的场景。

道具—报纸,也变成了娶亲队伍中的不同物品,实在令人惊叹。

这个舞蹈片段有情节性,有趣味性,学生们课中,通过交流合作产生了成功的愉悦感。

四、创造求新是不变的追求
创造求新,是素质教育舞蹈最重要的特性。

各种理念,各种方法,最终都集中在创造的环节上,学生最终收获的便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方法、创造性习惯的培养,是求新的追求。

在舞蹈课中,我总会提示“不要重复别人”,这就是在提示大家要创新。

在课例《魔纸》中,我先
发给每个人一张报纸,并提问学生:一张我们平常用来阅读的报纸除了是报纸,还可以是什么?我做了个示范,报纸即刻成了脚下踢的球。

在我的引导下,报纸变成了喇叭、纱布、毛巾,甚至变成了书包、雪花、新郎的缎带、婴儿的包被……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创作后,同学们用简单的報纸编创了一个个让人惊喜的主题:《飞》《老鼠嫁女》……
素质教育舞蹈课堂就是这样一个创造性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人人都可以成为创造者。

在创造的过程中,永不满足,永远追求标新立异,与众不同,这是素质教育舞蹈课最有效的培养手段。

五、形成新整体的综合融化能力
把不同学科知识进行迁移、嫁接、综合与融化,就是综合融化能力。

1.与艺术学科的综合融化。

艺术学科包括音乐、戏剧、诗歌、美术,又包括书法、绘画与雕塑等。

课例《永》,通过中国传统书法的笔法精髓“永字八法”,将书法与舞蹈联系起来;课例《渔夫与魔鬼》,将经典文学作品知识、绘画与音乐综合融化;课例《乡愁》,通过时任余光中的《乡愁》,将诗歌与舞蹈联系在一起……
2.与其他学科的综合融化。

其他学科如体育、语文、历史、地理是科学与数学,也包含德育内容的自然结合。

素质教育舞蹈课中,不同元素、学科知识的综合或进行不同的组合与排列,其结果即产生一种新的结构,这是一种发现、发明和创造、创新的过程。

学生在动作元素的排练与组合中培育创造性思维,体验创造性劳动的乐趣,积累创造性经验。

通过这种创造性整合过程,将不同知识进行综合融化形成新的整体。

总之,素质教育舞蹈课中的五项能力,并不是单从某一个环节就能得到体现,它们常表现在各个环节中,或各个环节都可以看出这几个方面能力的表现。

它们息息相关,紧紧相连。

它们相互支持、相互依赖,它们共同支持着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艺生.《素质教育舞蹈》成果丛书(一).2013.11.
[2]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修订版).上海音乐出版社.
[3]张中媛.创造性舞蹈宝典——打通九年一贯舞蹈教学之经脉.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