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州基本情况
黄南州南部两县经济现状、发展前景及对策

作者: 桑杰;汪群
出版物刊名: 青海民族研究
页码: 8-12页
主题词: 发展前景及对策;黄南州;经济现状;泽库县;河南县;畜牧业经济;黑土滩;青南地区;牧民;无地面鼠害
摘要: <正>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青南地区工作,促进经济更快发展的指示精神,我们对黄南州属于青南地区的河南、泽库两县的经济现状、发展前景及对策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
撰写了这篇文章,以期共同探讨。
经济现状与发展的制约因素 黄南州南部两县,即泽库县和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是藏族和蒙古族聚居的两个纯牧业县,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1.89%,占全州总面积的76.78%。
总人口65750人,其中牧业人口58447人。
两县共有各类牲畜149.41万头只,占全省牲畜总头数的7%左右。
牧业人口平均占有牲畜25.65头只。
两县境内绝大部分地区的。
黄南州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黄南州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根据国务院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州委、州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州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州新闻媒体的积极配合下,经过全州2千多名普查工作者的艰辛努力和奋力拼搏,高质量地完成了全州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复查验收、快速汇总及数据处理等各项任务,取得了人口普查的重大成果,现将主要数据予以公布。
一、全州常住人口全州常住人口为256716人。
同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31254人,增长13.86%。
年平均增长率为1.31%。
普查数据显示,全州人口增长平稳地度过了生育高峰期,有效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
但与全国、全省年平均增长率相比,我州人口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全国(0.57%)、全省(0.83%)平均水平,人口压力依然较大。
二、家庭户人口全州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62950户,家庭户人口为243593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87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4.39人减少了0.52人。
家庭户规模缩小,充分显示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对住房的需求,使几代人或一家多人同住的家庭不断减少。
三、性别构成全州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30194人,占50.72%;女性人口为126522人,占49.28%。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01.88上升为102.9。
四、年龄构成全州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67071人,占26.13%;15-64岁的人口为174658人,占68.04%;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987人,占5.83%。
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6.45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5.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95个百分点。
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表明随着全州经济社会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改善,以及积极贯彻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和妇女生育水平逐年下降,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黄南州基本情况

基本州情黄南藏族自治州建政于1953年12月22日,位于青海省东南部,东部与甘肃省夏河县、碌曲县接壤,南部与甘肃省玛曲县毗邻,西北部与青海省果洛州、海南州、海东地区部分县为邻,因地处黄河之南而得名。
辖同仁县、尖扎县、泽库县和河南蒙古族自治县26个乡8个镇。
全州总面积1.8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2.58万人,全州有藏、蒙古、汉、回、土等17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1.35%,藏族人口占65.2 %。
自治州地处中国夏都——西宁和“大九寨”旅游经济圈的过渡地带,北距省会西宁市180公里,南接213国道,距九寨沟景区610公里,是青海省连接西南大市场的战略通道。
农牧业是黄南的传统产业、水电资源蕴藏丰富、矿产储量高品种多、蒙藏药资源富集、文化旅游产业势头强劲,是青海省近年来继青海湖、塔尔寺之后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的重点文化旅游区之一。
2007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27.9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1450元,固定资产投资13.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8090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18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03元。
近年来,黄南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州情实际,确立了围绕一个中心(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依托两个区域(依托以西宁为中心的我省核心经济区域和以九寨沟为龙头包括阿坝、临夏、甘南在内相对发达的经济区域),培育五大产业(培育农牧、水电、铝金、文化旅游、蒙藏药五大产业),实现两个突破(实现农牧民人均收入持续增长和全州民族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新突破),抓好三件大事(齐心协力抓稳定、扎扎实实打基础、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和“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产业发展战略,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保护生态作为重要责任,把改善民生作为当务之急,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黄南而努力奋斗。
残阳渐逝,血红冲天。
半是夕阳余光,半是狰狞血雨。
是的,血,到处都是冷腥的鲜血。
青海通

《青海通》黄南州入编稿件黄南藏族自治州建政于1953年12月22日,位于青海省东南部的九曲黄河第一湾,东经100°34′~102°23′,北纬34°03′~36°10′之间,因地处黄河之南而得名。
东北部与海东地区的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为邻;东南部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碌曲、玛曲三县接壤;西北部和西南部与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同德县、贵南县以及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相接,因地处黄河之南而得名。
下辖同仁、尖扎、泽库、河南4县,26个乡8个镇。
全州总面积1.8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63%。
总人口22.87万人,其中农牧民人口占85.39%。
有藏、蒙古、汉、回、土等17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1.35%,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5.2 %。
州府驻同仁县隆务镇,距省会西宁市181公里。
主要有以下州情特点:——区位相对优越。
黄南州地处西宁和“大九寨”旅游经济圈的过渡地带,距省会西宁180公里,南接213国道,距九寨沟景区610公里,是青海省连接西南大市场的战略通道。
——产业区域分布明显。
自治州地势南高北低,,有可利用草场2271.34万亩,耕地面积26.35万亩,森林面积2.4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38,主要畜种有牦牛、藏系绵羊、河曲马、山羊等;主要农作物有小麦、青稞、蚕豆等。
南部泽库、河南两县海拔在3500米以上,被列入国家三江源自然生态保护区范围,属高寒纯牧业区,有着发展草地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北部尖扎、同仁两县平均海拔2500米,气候温暖,土地肥沃,属青海东部农业区,特别是黄河滨地和隆务河谷地气候温和,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有着发展种植业的良好条件。
——自然资源较为丰富。
水能资源富集,境内有大小河流60余条,有形成流域开发带的良好条件。
黄河流经南北边缘,长257公里,已建成李家峡、直岗拉卡、康杨3座大中型电站。
纵贯全州南北的隆务河全长144公里,是黄河一级支流。
青海省黄南州气象探测环境评估及保护措施

青海省黄南州气象探测环境评估及保护措施青海省黄南州是在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海拔高、地势险峻,气候条件极其复杂多变,往往处于多个气象系统交汇的区域,因此,对气象探测环境的评估和保护措施显得尤为关键。
以下是对该地区气象探测环境评估及保护措施的探讨。
一、气象探测环境评估1. 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黄南州气象要素在空间分布上极为不均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程梯度变化明显。
青藏高原上,从谷底至山顶,气温降幅明显,每上升100米,温度平均下降0.6℃~0.8℃,同时,降水量和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2)地形复杂,地貌各异。
青海是高原湖泊区,气象要素空间分布格局受湖泊和山地地形的制约,各类气象要素的变化显著,湖泊及山峰之间呈现出明显的对流定量差异。
(3)梅雨、季风及西风等气候系统交错。
由于黄南州地处亚洲季风形成和西风带达成的相互作用区域,梅雨、季风及西风等气候系统交错并多次发育复合,呈现出多元化的气候特征和气象现象。
2. 气象探测环境的综合分析通过分析黄南州气象探测环境的灾害类型、频率、影响范围、强度等因素,可以有效掌握气象探测的环境特点和对气象探测设备的影响程度。
(1)灾害类型:青藏高原上,干旱、风沙、雪灾等天气灾害频繁发生,因而要对这些灾害进行全面评估,以便完善对气象探测的保护措施。
(2)频率:根据实际往年气象探测设备的维修记录,分析出天气灾害的发生频率。
(3)影响范围:从气象数据式微观方面分析,不同气象要素的不同探测范围使得某些灾害的影响仅限于局部区域。
(4)强度:对于不同的天气灾害,也要考虑其强度因素,如风速、雨量、温度等因素。
3.评估结论基于以上环境评估,可以得出黄南州气象探测环境评估结论:黄南州的天气灾害频率较高,灾害类型多样,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不均匀。
二、保护措施为保护气象探测设备,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
以下是针对黄南州气象探测环境所采取的具体保护措施。
1. 对气象探测设备进行加固黄南州天气灾害频率较高,气象探测设备很容易受到灾害影响,因此要加强对设备的加固。
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黄南州人民政府201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要点的报告

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黄南州人民政府201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要点的报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9.06.28•【字号】黄政〔2019〕44号•【施行日期】2019.06.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综合规定正文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黄南州人民政府201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要点的报告省人民政府:现将《黄南州人民政府201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要点》随文呈上,请审阅。
2019年6月28日黄南州人民政府201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要点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省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和总体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三区”建设推动落实“一优两高”,扎实开展“基层减负年”“政策落实年”活动和“百日攻坚”“会战黄金季”及“五个集中统一”行动,着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总体上实现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良好开局。
一、主要经济指标任务完成情况及采取的措施预计,上半年全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88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4亿元,同比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8.66亿元,同比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15.38亿元,同比增长10.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7%。
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收入1.7亿元,同比增长12.4%;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支出54亿元,同比增长30.37%。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2亿元,同比增长7.5%。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90元、3008元,同比分别增长5.2%和9.2%。
同仁地区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1.1%。
全州经济延续了去年以来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总体上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要求,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青海省黄南州气象探测环境评估及保护措施

青海省黄南州气象探测环境评估及保护措施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是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之一。
黄南州气候严寒,地处高原,气象环境极为复杂,气候变化剧烈。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以及人类活动的增加,黄南州的气象环境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为了保护黄南州的气象环境,进行环境评估并采取保护措施至关重要。
一、气象环境评估黄南州的气象环境评估是为了了解当前气象环境的状况,以及分析气候变化对其可能的影响。
首先需要对黄南州的气象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包括气温、降水、风力等数据,利用这些数据来分析气象环境的特点和规律。
同时还需要对气象环境进行现场调查,了解当地的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文情况等,通过这些调查来综合评估气象环境的状况。
在气象环境评估的过程中,还需要对气候变化的趋势进行分析,了解气候变化对黄南州的可能影响。
需要对气温、降水、风力等数据进行长期趋势分析,以及结合地质、植被等因素,推测气候变化可能会对黄南州的气象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
二、保护措施1. 加强监测和预警能力针对黄南州的气象环境特点,需要加强对气象环境的监测和预警能力。
在当地建设气象观测站,布设气象监测设备,对气温、降水、风力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及时获取气象环境的变化情况。
同时建设气象预警系统,对气象灾害如暴雨、大风等进行预警,提前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可能的损失。
2.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对气象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当地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对气象环境的重要性进行宣传,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减少人为污染,保护植被和水资源等。
3. 推进生态修复针对黄南州气象环境可能存在的问题,要推进生态环境的修复工作。
加强对当地植被的保护和恢复,通过植树造林、防风固沙等措施,恢复植被覆盖,减少土壤风蚀,改善当地的气象环境。
4. 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气象环境的保护。
并且加强对环境保护的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和个人减少排放,推广清洁能源等,减少对气象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认真履行检察职能 维护社会稳定 为构建和谐黄南服务——青海省黄南州维护社会稳定情况调查

=、 检察机关 维护地 区稳定 的基本途径
实现社会和谐 , 建设美好社会 , 始终是人类孜孜 以求的理想。 但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
的社 会 , 建 社会 主义 和谐 社 会 的过程 , 是在 妥 善 构 就
处理各种 矛盾 中不 断前进 的过程 , 就是 在解决 矛盾 中
经济社会发展。
一
南州同仁县贫困人 口就有51人 , 中城镇贫 困人 口 27 其 占30人 , 18 农村贫困人 口占20人。 19 尽管州委、 州政府 千方百计压缩行政开支 , 先后 出台一系列利民惠民政 策, 每年投人 10万元资金 , 05 对全州19名卸任村干 06
部 、8名 农 牧 区老 党 员 、9 企 业 下 岗老 党 员 、33 78 9名 33 名7 岁 以 上贫 困老人 、3 贫 困 大学 生 发放 生 活 补助 0 10
步,有力的推进了黄南州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 也为构建黄南州和谐社会发挥着各 民族 自己的优势。 但在这美好的图画里也有不和谐的因素出现。 民族团
结 、 会稳定 则事业 兴盛 , 之则一 事无 成 , 是一 条 社 反 这
中, 过多摄人其中传递的错误信息 , 引起诸多社会 问
题, 而学校和家长只注重青少年的学习成绩 , 不重视
弱 势 群体 , 意倾 听弱 势群 体 的声 音 , 本 职工 作 范 注 在 围 内积极 探索相关 的保护 措施 , 建立 弱势群 体 民事 申 诉 案件优 先受理 、 优先立案 、 优先 办结 机制 , 为弱势群
监督 , 维护公平正义” 的重要职责 ,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
谐 、 治稳定 的突 出矛盾 和潜在 隐患 。 政 ( ) 问题是造 成社 会不稳 定 的重 要 因素 。 由 二 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州情
黄南藏族自治州建政于1953年12月22日,位于青海省东南部,东部与甘肃省夏河县、碌曲县接壤,南部与甘肃省玛曲县毗邻,西北部与青海省果洛州、海南州、海东地区部分县为邻,因地处黄河之南而得名。
辖同仁县、尖扎县、泽库县和河南蒙古族自治县26个乡8个镇。
全州总面积1.8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2.58万人,全州有藏、蒙古、汉、回、土等17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1.35%,藏族人口占65.2 %。
自治州地处中国夏都——西宁和“大九寨”旅游经济圈的过渡地带,北距省会西宁市180公里,南接213国道,距九寨沟景区610公里,是青海省连接西南大市场的战略通道。
农牧业是黄南的传统产业、水电资源蕴藏丰富、矿产储量高品种多、蒙藏药资源富集、文化旅游产业势头强劲,是青海省近年来继青海湖、塔尔寺之后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的重点文化旅游区之一。
2007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27.9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1450元,固定资产投资13.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8090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18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03元。
近年来,黄南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州情实际,确立了围绕一个中心(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依托两个区域(依托以西宁为中心的我省核心经济区域和以九寨沟为龙头包括阿坝、临夏、甘南在内相对发达的经济区域),培育五大产业(培育农牧、水电、铝金、文化旅游、蒙藏药五大产业),实现两个突破(实现农牧民人均收入持续增长和全州民族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新突破),抓好三件大事(齐心协力抓稳定、扎扎实实打基础、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和“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产业发展战略,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保护生态作为重要责任,把改善民生作为当务之急,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黄南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