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古都景观核心和生态文化研究

合集下载

南京六朝古都的历史人文与伟人风采

南京六朝古都的历史人文与伟人风采

南京六朝古都的历史人文与伟人风采南京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古都,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以及众多伟人的风采使其倍受瞩目。

从六朝时期开始,南京就承载了无数历史的记忆,留下了许多宏伟壮丽的建筑和重要事件。

本文将介绍南京六朝古都的历史人文及伟人风采,并展现其独特的魅力。

一、六朝古都的历史人文1.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的背景六朝指的是东晋、刘宋、南齐、梁、陈、后周六个朝代,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

而南京作为六朝时期的都城,不仅见证了战乱与兴衰,更塑造了其独特的历史人文面貌。

2. 城市布局与建筑南京作为六朝时期的都城,城市布局合理,建筑风格独特。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紫金山的建筑群,包括景明楼、晓烟楼等,以及玄武湖畔的建筑物,如鼓楼、钟楼等。

这些建筑物既体现了当时的建筑技艺,又彰显了当地文化特色。

3. 文化底蕴与传统艺术南京六朝古都的历史人文还体现在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艺术上。

南京文人墨客辈出,有着众多的文化名人,如书法家王羲之、文学家谢灵运等。

此外,南京的传统艺术形式也独具特色,如南京剪纸、南京邳剧等,这些艺术形式为南京的历史人文增添了无尽的魅力。

二、南京伟人的风采1. 孙中山的南京革命活动南京作为中国现代革命的重要发祥地,伟人孙中山的风采在南京得到了充分展现。

他曾多次来到南京,组织并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南京临时政府,开创了民主共和的先河。

2. 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蒋介石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执政期间将南京作为国民政府的首都,并在南京展开了一系列的政治与军事改革。

蒋介石的南京时期,见证了国共内战以及抗日战争等重要历史事件。

3. 南京大屠杀的见证者和受难者虽然伟人的风采多是褒扬的,但南京六朝古都的历史人文也包含了不幸与苦难。

南京大屠杀是二战期间发生的一场惨绝人寰的暴行,无数南京市民成为了这一历史事件的见证者和受害者。

南京六朝古都的历史人文和伟人风采使其成为了世界瞩目的地方。

在六朝古都的背景下,南京拥有宏伟壮丽的建筑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南京历史文化特色

南京历史文化特色

南京历史文化特色南京,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长期以来,它拥有着浓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和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以下将从历史和文化两个方面,探讨南京的历史文化特色。

一、历史特色作为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在古代,南京曾是六朝古都、明清帝王之都,先后有多个朝代在此设都,留下了许多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遗迹。

其中最为引人入胜的是南京城墙。

南京城墙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完整、最大的砖石城墙,其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用比较优质的花岗石进行衍化修建,南京城墙上的城楼、碑亭、马道等就是当时的代表。

南京城墙曾是明朝的重要防御工程,是士兵们的居住和作战场所,是南京市民的生活和商业活动场所,还有许多历史事件和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场景。

南京城墙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也是人们了解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另一个备受关注的历史景观是明孝陵。

位于南京市中山陵南侧,明孝陵建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之陵,其墓葬极具规模,营建规划合理,自古以来一直被群众推崇为“世界建筑艺术的奇迹”。

在建筑设计方面,明孝陵采用了众多科技手段,如横跨拱状营门和大通廊的占地小、结构巧妙的巨石器械“龙须对”和由巨石砌成的“三拱”式阶梯,以及像著名的“下马石”和“防控石”等奇妙景致,使之成为明代建筑史上的一个经典代表。

二、文化特色南京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在南京的历史文化中融合了华夏文明、江南文化、汉族传统文化、南京特有的地方文化等多种文化成分。

这些文化成分形成了南京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格和文化景观。

其中最具特色的文化景观当属中山陵。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杰出的民主革命家和伟大的国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

位于南京紫金山南麓,景色优美,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南京的一颗璀璨明珠。

中山陵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政治价值,而且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雄伟的造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享誉海内外,成为南京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南京文化遗产景点

南京文化遗产景点

南京文化遗产景点——历史的印迹与现代的融合一、引言南京,这座拥有近2500年建城历史的古都,承载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这里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文化遗产。

这些文化遗产景点见证了南京的辉煌过去,同时也是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交融的典范。

本文将详细介绍南京的文化遗产景点,带领读者领略南京独特的文化魅力。

二、南京文化遗产概览南京的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包括古城墙、古建筑、古遗址、寺庙、园林等。

这些文化遗产体现了南京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南京人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 南京古城墙南京古城墙是明朝时期的城墙,也是中国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城墙之一。

城墙周长超过35公里,高度达14-26米,厚度约5-30米。

古城墙见证了南京的沧桑历史,也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建筑的杰出代表。

2. 中山陵中山陵是国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位于紫金山南麓。

陵墓建筑气势磅礴,富有民族特色。

中山陵是中国现代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象征。

3. 夫子庙与秦淮风光带夫子庙是祭祀孔子的庙宇,也是中国四大文庙之一。

夫子庙建筑群古朴典雅,展现了古代建筑的魅力。

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河畔风光旖旎,古迹众多。

夫子庙与秦淮风光带共同构成了南京最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景观。

4. 鸡鸣寺与玄武湖公园鸡鸣寺是南京最古老的寺庙之一,位于鸡笼山东麓。

寺庙建筑古朴庄重,香火旺盛。

玄武湖公园位于鸡鸣寺附近,是中国最大的城内湖泊之一。

公园内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景色优美。

两者共同展现了南京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5. 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位于秦淮河畔,是南京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传统民居街区之一。

街区内的古建筑、传统手工艺、特色小吃等,展现了南京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

这里是游客体验南京传统文化的绝佳去处。

6. 明孝陵与梅花山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王皇后的陵墓,位于紫金山南麓。

陵墓建筑气势磅礴,石刻精美。

梅花山位于明孝陵附近,因梅花盛开而得名。

南京的文化景点

南京的文化景点

南京的文化景点南京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

有许多与古代文化相关的景点,这些景点见证了南京历史文化发展的脉络,保留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南京的文化景点。

一、紫金山紫金山是南京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文化景观之一,也是南京最著名的名山之一。

紫金山风景区囊括了许多著名景点,如明孝陵、南京博物院、夫子庙等。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明孝陵,它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是中国古代陵墓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二、中山陵中山陵是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著名政治家、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

它坐落于南京紫金山南麓的玄武湖畔,面积近80 公顷,是一座集陵墓、纪念馆、花园为一体的综合性纪念建筑。

三、南京市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院是国内较早成立的一所博物馆,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博物馆陈列的文物展品丰富多彩,包括了历史文物、艺术品、革命文物、自然资源和岩石标本等五大类别,具有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

四、夫子庙夫子庙是南京最著名的古代文化名胜之一,也是南京商业文化的代表。

夫子庙不仅是南京四大名街之一的秦淮河夫子庙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汇集传统艺术和民俗文化的代表,集中了汉民族典型的文化文物精华。

五、明城墙南京明城墙是15世纪明代帝王朱棣所建,当时是中国最大的城墙之一,南京明城墙是现存明代城墙中最长、最完整的一段,被誉为“中国城墙的博物馆”。

明城墙一共有城门八座、角楼二十个、碉楼四十个、壁楼两千余个,至今仍然保存完好。

综上所述,南京的文化景点丰富多彩,反映了南京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这些文化景点的存在,不仅为观光游客提供了美丽的视觉享受,还承载了南京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激励人们研究南京历史文化、传承南京优秀传统文化。

南京旅游研究报告

南京旅游研究报告

南京旅游研究报告南京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旅游魅力。

本次旅游研究报告将详细介绍南京的旅游资源及其发展潜力,以及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南京作为中国的四大古都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城内有许多重要的历史建筑,如明代的明孝陵和明城墙、清代的夫子庙和秦淮河等。

这些历史遗迹展现了南京作为古都的辉煌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此外,南京还有许多重要的文化景区,如中山陵和总统府。

这些景区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还是城市美景。

除了历史文化遗产,南京还有丰富的自然景观。

江苏湖泊集中地区的南京,拥有着美丽的湖泊和山景。

最著名的是紫金山,紫金山风景名胜区是南京唯一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这里有秀丽的山峦、奇特的石头和优美的植被,是南京市民和游客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此外,还有明觉寺、瞻园等。

南京的旅游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和人们旅游消费水平的提高,南京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吸引力。

然而,目前南京在旅游发展方面还面临一些问题。

一方面,旅游基础设施还不完善,交通、餐饮、住宿等方面的服务还有待提高。

另一方面,旅游产品单一,缺乏多样化和创新性。

此外,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也有待提高。

为了进一步推动南京旅游业的发展,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水平。

这包括加强交通建设,改善交通拥堵问题,提供更多的住宿和餐饮选择,提高服务质量。

其次,开发多样化和创新的旅游产品,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南京可以利用自然和文化资源,推出更多的主题旅游产品,如文化体验、生态旅游和健康养生等。

最后,提高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

南京可以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和旅游机构的合作,引入国际先进的旅游管理理念和经验。

综上所述,南京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潜力,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提高管理水平,南京可以进一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南京六朝古迹景点介绍

南京六朝古迹景点介绍

南京六朝古迹景点介绍
南京是六朝古都,这里有着很多的名胜古迹,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南京六朝古迹。

南京六朝古迹,是指南京的六朝时期所留下的古迹。

它们有的已经不复存在,有的则被保存了下来。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南京六朝古迹吧!
1.石头城遗址
石头城遗址是中国古代文明中“以石为城”的典型代表。

它是由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所建,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石头城”。

石头城位于南京市秦淮区龙蟠中路南侧,城墙已被破坏,只剩断壁残垣。

2.牛首山
牛首山是六朝时期皇家园林“梁武帝天监年间(公元502年——508年)建造的”牛首山寺“的所在,牛首山因其形状似牛首而得名。

牛首山是我国佛教名山之一,山上有一座始建于南朝梁代的皇家寺院——牛首寺。

牛首寺内有一座气势雄伟、宏伟壮观的大雄宝殿。

3.夫子庙秦淮风光带
— 1 —
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位于南京市中心,由秦淮河、白马河、贡院河三条河流所形成的“U”形水系上,北起文德桥,南至大桥路,全长约7.5公里,面积约16平方公里。

— 2 —。

基于自然地理格局的南京古都景观研究

基于自然地理格局的南京古都景观研究

民 国 统一 1927-1949 年 中山路为轴线,从西北延伸至东南。中央路、上海路、太平路等破坏连绵山脉。
树荫夹道成为南京城重要特色景观。
庄、园林等;这个第二道系列山岭之中形成 小型盆地。连绵山峦是古代城市北部的依 托,以南至雨花台丘陵之间大约 3000m,为 平坦相望的秦淮河冲积谷地,海拔在 40m 以下。现在这系列山岭依然是影响南京市 区最重要的地貌景观。南支绕城东南部,海 拔 95-382m。古代是游览胜地。牛首山有 自然双峰突起,位于城廓中轴线南端,东晋 时期被宰相王导指定为城市“天阙”,意思 是城门前两座天然石华表(图3)。其中北支 和中支山脉的汇集点是石头山,六朝时期
在历史上的宫殿遗址地段,仍承担着 现代南京市中心的商业、居住、行政等繁重
21
建筑学报
环境景观 ENVIRONMENT-SCAPE
现代城市建设填埋或侵占河道,河流水系 网络已经断断续续。历史上的河道水系已 经大大缩短,狭窄,甚至消失,沿河目前是 大量建筑占据,河水污染严重。
三个自然湖泊对南京古都景观影响: 玄武湖直接影响古代城市生态环境和园林 景观,甚至军事防御。莫愁湖明朝以后才作 为游览胜地,燕雀湖是六朝时期贵族别墅 聚集居住地,明朝被填埋大部分(图3)。
传说诸葛亮与孙权策马察看南京天然 地形,发出名言:“虎踞龙盘,真乃帝王之 宅!”东吴定都建业是南京城市发展史上 一件划时代的大事,也是南京城形成的开 始。这里的地理形势优越,可以因山为域, 因江为池,恃江山险之为固,很适合于当时 战争频繁的军事形势。在 2500多年的城市 建设历史中,从其诞生到后来城市几次大 的变化都是依据自然山水环境而构思规划。 大体为 4个阶段:六朝时期,南唐时期,明 朝初期,民国时期;反映在城市布局上各有 4 个轴线。

关于南京古城的调查报告

关于南京古城的调查报告

关于南京古城的调查报告
关于南京古城的调查报告
1. 南京古城的历史背景
- 南京古城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城和国都。

- 南京古城始建于1368年,历经明、清两代的兴衰,至今已有近650
年的历史。

- 南京古城曾经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场所,1912年至1949年间,南京曾经是中华民国的首都。

2. 南京古城的建筑风格
- 南京古城建筑风格独具特色,以明清建筑为主,融合了汉、唐、宋、元等多个朝代的建筑风格。

- 南京古城的建筑材料以青砖、灰瓦为主,建筑风格简洁大方,色彩
鲜艳明快,给人以美的享受。

3. 南京古城的文化价值
- 南京古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 南京古城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艺术的杰作,是中国古代城市
建筑的代表之一。

- 南京古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
科技和社会价值。

4. 南京古城的保护现状
- 南京古城的保护工作已经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采取
了一系列措施进行保护和修缮。

- 南京古城的保护存在一些问题,如建筑物老化、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不足等,需要加强保护力度。

- 南京古城的保护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包括政府、社会组织、专业人
士和广大市民,共同参与保护和传承南京古城的文化遗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引言
自然地理格局是古都起源的摇篮 , 也是古都赖以发展的基本骨骼 , 也是形成现代城 市景观特色的基地 ; 文化持续发展是在自然景观格局系统内部进行 , 如果破坏了古都起 源和发展的基本自然地貌格局 , 再讨论古都内部的历史建筑和街区保护 , 已经失去重要 的意义 。 古都景观作为一种直观的历史留存 , 是地理环境 、 政治 、 经济 、 文化和技术等多种 因素长期作用 、 积淀和演化而形成的 , 其中地理环境提供了古都景观建立与发展的基地 , 而地理景观基质则是古都景观形成中最具稳定性 、 继承性 、 持久性和生命力的力量 。 李四光在论文 《 风水之另一解释 》 中指出 : “ 就是一个极小的村落 , 一条道路的存 在 , 只要仔细的考察 , 往往能找出地下的原因出来 。 比如一个小折皱 ; 或是一个地层中 的小裂缝 ; 或是一层特别的岩石的露头 , 都可为收集居民的原因 。 常在实地调查地质的 人 , 都知道这种奇怪的事实 。 …… 地下的种种情形有左右地上居民生活状态的势力 。 那 种势力 的 作 用 , 常 连 亘 不 断 。 它 的 影 响 虽 然 不 能 见 于 朝 夕 , 然 而 积 久 则 伟 大 而 不 可 抗 。 人类既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 怎样能逃脱这种熏陶作育的势力 ? ” 本人在参与南京的城市古都景观保护规划工作中发现 : 目前古都风貌保护规划研究 往往是从建筑学角度出发 , 从保护单体文物建筑 , 扩展到历史街道 , 再扩展到整体历史 城市 , 以历史个体或群体的建筑空间保存来研究古都风貌保护规划 [1]。 而缺少对产生历史 城市的自然环境变迁分析 , 以及相应的从地理格局角度研究的古都风貌规划 。 即使对于 个别河流或地貌的保护 , 也缺少整体系统自然环境面貌格局分析研究 。 因此 , 必须依顺自然山水系统脉络的调查古迹遗存现状 , 考察分析目前古都风貌保
第 64 卷 第 6 期 2009 年 6 月
地 理 学 报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Vol.64, No.6 June, 2009
南京古都景观核心和生态文化研究
姚亦锋
( 南京大学建筑学院 , 南京 210093)
摘要: 探讨建立以地理景观为视角的古都风貌研究思路新框架 。 目前中国的古都风貌保护规 划往往是从建筑学角度出发, 而缺少从地理格局角度的古都景观研究。 南京地理格局使其历 史古都发展具有独特深厚的景观传统 , 主要结构是 : 3 条山脉 、 2 条河流和 3 个 湖 泊 。 南 京 从 其诞生到后来城市几次大的变化都是依据这个自然地理系统而构思规划 。 现代南京城市发展 支离破碎地分解了历史上的连绵山峦整体, 河流水系网络已经断断续续。 本文研究思路是顺 延山峦与河流脉络调查分 析 古 都 遗 址 , 探 寻 现 状 山 脉 河 流 系 统 之 中 , 古 都 文 化 景 观 格 局 在 时 空 变化和演替规律。 进而认定和寻求景观系统之中的历史城市发展的地理关键内核 , 以地理景 观分析并规划南京古都景观保护: 以连绵丘岗山系、 河流城濠为骨干, 保持山体轮廓的连续 性 , 河流水网的完整性 ; 以自然山水地形为纽带贯通各自相对独立的历史遗迹 ; 以 明 朝 城 垣 、 历史街区为网络, 以及分散在各地的重点建筑保护范围, 构成完整的古都风貌保护的格局。 把风景的概念扩大到整个城市区域内 , 使得自然资源保护 、 土地利用与景观规划结合为一体 。 关键词 : 南京 ; 地理格局 ; 景观变迁 ; 遗产廊道 ; 古都风貌规划
680
地 理 学 报
பைடு நூலகம்
64 卷
座写满历史悲剧痕迹的城市 。 史籍记载或咏颂的壮丽楼阁早已荡然无存 , 但是顺因 “ 虎 踞龙盘 ” 山川地貌的历代都城格局依稀可循 ( 表 1) 。 2.2 南京地理景观规划研究 南京古都地理保护主要在于 2 个方面 : ① 确定历史城市与自然融合的景观空间格 局, 保护古都赖以生存的地理脉络环境, 这是形成古都特色的基础 。 ② 保持古都历 史时期人地关系发展谐调的轨迹, 这是延 续古都文脉的基础 。 南京历史上著名 的 “虎 踞 龙 盘 ” 自 然 地貌 , 对于南京城市景观和历史文化影响很 深 刻 [8]。 六 朝 时 期 钟 山 是 景 观 审 美 的 象 征, 石头城是城市起源历史象征。 现代景 观规划首要目标是保护钟山风景主体的天 然地貌和生态植被, 保持钟山其雄健挺秀 的简洁轮廓, 保持钟山与玄武湖之间的山 水相依的空间; 石头城则是保护其沧桑的 真实历史岁月痕迹 。 保持南京城市自然地理格局系统的 3 条山脉和 3 条河流景观和 2 个湖泊。 顺延 这些地理脉络, 探讨以景观生态学原理对 图 4 南京城市水系示意图 于目前城市景观结构的引导和控制, 以及 Fig. 4 The river system and basins in Nanjing 探 讨 GIS 支 持 下 建 立 景 观 格 局 评 价 模 型 。
2
南京古都地理景观研究
古都各个历史阶段城市景观的发展延续 和积淀, 皆有其基本内在的地理格局影响, 正是地理格局的延续使历史古都发展具有独 特深厚的景观传统 。 因此 , 需要探寻现状山 脉河流系统之中 , 古都文化景观格局的时空 变化和演替规律 。 古城发展初期非理性的成份较多 , 其与 现代城市相比, 具有自由延伸的人文感情, 更为接近大自然 。 对历史城镇空间 、 平面的 历史演进过程研究表明 , 城镇的正常衍化和 稳定需要有一个内核来保持 ; 只要这个内核 基本保持不变 , 该城镇的特色就会一直保持 下去 。 这个内核应该是该城市的基本地理格 图 1 清 《 同治上江两县志 》 卷二七 , 绘制东吴建业 局 , 也可是历史上几个特别意念的街区 , 这 城市与自然地势图 需要眼光感觉敏锐和思想深邃的设计师找出 Fig.1 Qing Dynasty historical local record: a map of ancient Nanjing in Eastern Wu Dynasty (229-280 AD) 历史城市的核心部件, 进而重新解释、 整 理 、 改进 , 应用到历史城镇景观规划设计中 。 研究依顺自然山水系统脉络分析历史时期城市格局 , 分析体现古都风貌特征的重要 河流和山岭 。 地理景观系统之中的历史城市起源和发展的 “ 地理关键内核 ” 的认定和寻 求 , 将对城市特色继承有重要作用 。 2.1 南京历史地理景观 公元 221 BC , 三国时期诸葛亮与孙权策马察看南京地理形势 , 这里山脉围合地域 , 江河形成天险 , 很适合于当时战争频繁的军事形势 , 评价道 : “ 虎踞龙盘 , 真乃帝王之 宅 !” [7-9]。 南京古都景观依托地理格局是 3 条山脉 、 2 条河流和 3 个湖泊 , 南京从其诞生 到后来城市几次大的变化都是依据这个的自然地理系统格局而构思规划 ( 图 1 , 图 2) 。
6期
姚亦锋 : 南京古都景观核心和生态文化研究
679
a. 六朝城市地理景观
图 2 山脉对于南京城市景观影响示意图
Fig.2 A drawing of Mountain ranges and rivers system surrounded ancient Nanjijng b. 南唐城市地理景观
3 条山脉 , 即北部幕府山至狮子山脉 络 , 海拔 130~286 m , 沿长江南岸向西延 续, 古代在该系列山岭多处建有战略城 堡, 有 “白石垒” “幕府” “石头城” 等 , 其中最著名的军事要塞是石头城 。 中 部脉络由钟山延伸向西经北极阁抵达长江 边 , 海 拔 32~486 m , 古 代 顺 应 这 系 列 山 岭建设城墙 、 寺庙 、 山庄 、 园林等 ; 这个 第二道系列山岭之中形成小型盆地 。 连绵 山峦是古代城市北部的依托 , 以南至雨花 台 丘 陵 之 间 大 约 3000 m , 为 平 坦 相 望 的 秦 淮 河 冲 积 谷 地 , 海 拔 在 40 m 以 下 。 现 c. 明朝城市地理景观 在这系列山岭依然是影响南京市区最重要 的地貌景观 。 南支绕城东南部 , 牛首至祖 图 3 六朝 (a) 、 南唐 (b) 、 明朝时期 (c) 南京城市 堂 山 脉 络 , 海 拔 95~382 m , 古 代 是 游 览 胜 与自然地形关系鸟瞰示意图 Fig. 3 A overlook on ancient Nanjing cityscape and 地 。 牛首山有自然双峰突起 , 位于城廓中 geographical condition in Six Dynasties (229-589 AD), Southern 轴线南端 , 东晋时期被宰相王导指定为城 Tang Dynasty(933-976 AD) and Ming Dynasty (1368-1402 AD) 市 “ 天 阙 ”, 意 思 是 城 门 前 两 座 天 然 石 华 表 ( 图 3) 。 2 条河流 , 即秦淮河和金川河 ; 各自在市区南北部形成 2 个冲积平原 。 河道水系与古 都城结构位置关系密切 , 河流是古代城市边界 , 也是交通 、 商贸 、 文化繁荣的重要枢纽 ( 图 4) 。 3 个湖泊 , 即玄武湖 、 莫愁湖和燕雀湖 。 玄武湖直接影响古代城市生态环境和园林景 观 , 甚至军事防御 。 莫愁湖明朝以后才作为游览胜地 , 燕雀湖是六朝时期贵族别墅聚集 居住地 , 明朝被填埋大部分 。 六朝建康城市景观充满了风景园林文化 , 当时城市规划设计强调审美重于使用功能 , 城市景观在平缓逶婉的山水之间 , 含蓄隽永 , 寓意深长 。 2000 多年以来 , 南京城经历过 许多次战乱浩劫和大屠杀 。 作为中国历史古都 , 它更多的不是征战胜利的炫耀 , 而是一
收稿日期:2008-08-18; 修订日期:2009-03-12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0471058); 建设部软科学研究项目 (06-R4-10) [Foundation: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40471058; Project for Soft Science from the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No.06-R4-10] 作者简介: 姚亦锋 (1963-), 男 , 副教授 , 硕士生导师 。 中国地理学 会 会 员 。 主 要 研 究 方 向 是 自 然 环 境 变 迁 , 风 景 园 林 规 划 , 城镇景观规划 , 历史遗产保护 。 E-mail: york20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