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特殊人群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 (2)

抗菌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
抗菌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儿童:儿童因为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抵抗力较弱,容易感染细菌病原体。
因此,在儿童中广泛应用抗菌
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广谱抗生素来治疗细菌感染。
2. 孕妇:孕妇的免疫功能也会发生一定变化,容易感染细
菌引起孕妇感染症,如尿路感染等。
在治疗孕妇感染时,
需要选择对胎儿无害的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药物、头孢
菌素类药物等。
3. 老年人:老年人的免疫功能逐渐下降,容易受到细菌感染。
在老年人中,常见的细菌感染包括尿路感染、肺炎、
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
当的抗菌药物,如强力霉素、呋美罗星等。
4. 免疫缺陷患者:免疫缺陷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较差,容易感染各种细菌病原体。
这种患者常常需要长期或定期使用抗菌药物来预防或治疗感染,如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患者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抗菌药物时,不同人群的抗菌药物选择、剂量和疗程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并且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滥用和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产生。
特殊情况下抗菌药物的应用

特殊情况下抗菌药物的应用一、前叙自抗菌药物问事以来,曾大大降低了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于是人们把它当成治病的法宝。
多年来人们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存在相当大的误区,滥用抗菌药物使得我国的细菌耐药程度成为全球最严峻的国家之一。
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被提到重要议程上。
下面介绍几个概念:抗菌药物是指对细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
其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药(喹诺酮、磺胺类)。
抗菌谱:每种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菌的范围称为抗菌谱;仅作用于单个菌种或某些菌属的称窄谱抗菌药。
如异胭肼只对结核杆菌有效;抗菌谱广泛者称广谱抗菌药。
如四环素、氯霉素类等。
耐药性:又称抗药性一般指病原体对药物反应降低的一种状态。
耐药性严重可使多种抗菌药物失效。
抗菌药物应用于不同生理、病理情况下的个体,其体内过程各具特点,必须掌握抗菌药物在特殊情况下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规律,才能使抗菌药物对特殊情况下感染的治疗有效而安全。
抗菌药物的应用需根据不同的感染性疾病进行合理选择。
本培训主讲肝、肾功能减退时和老年用药人群抗菌药物的应用,新生儿、妊娠期和哺乳期以及免疫缺陷者的抗菌药物应用留作后讲。
二、肝、肾功能减退时抗菌药物的应用(一)、肝功能减退时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其功能十分复杂。
肝脏的主要功能:1、肝脏在物质代谢中的应用(糖、蛋白质、脂肪);2、分泌胆汁,助消化作用;40%脂肪从粪便中丢失;3、肝脏的解毒作用。
肝脏是人体最主要的解毒器官,无论是外来的或体内产生的毒物,都要经过肝脏处理,使毒物转变为无毒的、或毒性较小的随胆汁或尿液排除体外。
许多药物包括抗菌药物经由肝脏生物转化、解毒和清除。
肝功能不全时上述过程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肝功能减退时如何选用抗菌药物也成为十分复杂的问题。
肝功能减退时抗菌药物的应用目前常用的肝功能试验并不能反映肝脏对药物的代谢清除能力,因此不能作为调整给药方案的依据。
肝病时必须考虑(1)肝功能减退对该类药物的药物动力学影响;(2)肝病时该类药物发生毒性反应的可能性。
抗菌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原则

抗菌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原则
抗菌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问题。
特殊人群包括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等,他们对药物的反应和普通人群往往存在显著差异。
以下是针对这些特殊人群的抗菌药物应用原则:
1.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首选对胎儿和婴儿无害的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或婴儿造成不良影响的药物。
同时,应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孕妇的临床状况,权衡利弊,谨慎用药。
2. 儿童:儿童的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对抗菌药物的反应和成人不同。
应选用适合儿童的药物剂型,并按照儿童的年龄和体重调整药物剂量。
此外,应尽量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可能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3. 老年人: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逐渐减退,对抗菌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
因此,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选用毒性低、副作用小的药物,并根据老年人的肾功能调整药物剂量。
4. 免疫功能低下者:这类人群的免疫力降低,容易发生感染。
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选用广谱、强效的药物,以迅速控制感染。
同时,应注意预防二重感染的发生,避免使用可能导致菌群失调的药物。
总之,在特殊人群中使用抗菌药物时,应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应加强对特殊人群的用药监护,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策略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策略
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根据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对细菌敏感的抗菌药物,避免使用对细菌无效的药物,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2. 根据感染部位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根据感染所在的部位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例如选择药物能够有效穿透到感染部位的抗菌药物。
3. 根据患者的情况个体化应用抗菌药物: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肝肾功能以及其他疾病情况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应用抗菌药物。
例如,对于孕妇、婴幼儿、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需要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
4. 合理使用联合用药:对于复杂感染或多重耐药菌感染时,可以考虑联合使用两种或以上的抗菌药物,以增加疗效和避免耐药性的发生。
但是需要谨慎选择联合用药方案,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或不良反应。
5. 尽可能控制使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发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滥用或过度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对细菌的选择压力,从而减缓耐药性的发展。
6. 定期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用药方案:对于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需要定期评估治疗效果,如有需要,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以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策略需要综合考虑细菌药敏性、感染部位和严重程度、患者个体因素以及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等多个因素,以实现治疗效果的最大化和对耐药性的最小化。
特殊人群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低, 应密 切观察 , 不容 忽视 。
作 者单 位 :2 0 5 江 苏 省 徐 州 市第 三人 民 医院 210
特 殊 人 群 抗 菌药 物 的合 理应 用
李 杰 周 学 中 龚 琼 刘 红 云
【 中图分类号1 9 9 3 R 6 . 【 文献标 识码I B 【 文章编 号] 6 2 5 8 (0 7 1 一0 9 一O 1 7 - 0 5 2 0 )O o 8 2
维普资讯
药蜘旰 究
理 以及及 时服药 的重要 性 。
j 歪 妻 囊
薰 Htg li Wda e 臻 o d d ; reDs i c l l e Pd iMc r ̄ he o ta i
物的半 衰期 延 长 , 药 浓 度 升 高 , 引起 中毒 , 应 血 易 故
m a i e i s e i lp te t gr up . Re u t The d s ge off e a tb of ra r gs s ou d b e u e n t rz d、n p ca a i n o s s l: o a h n i i e i ld u h l e r d c d i he
od a ep t n s l g a i f ,Th n i ifra r g ih d m a et etv n i n y s o l ea od d t s h e ea t oe il u swhc a g h i ea d kd e h u d b v ie O u ei t e b d n
,
 ̄ci o da t i i esn b p l a o L Je Z ogXuz og G n i g L uHog u pc l rw n bo c raoal api t n i i ac i ts e ci hn ehn ogQ o i n ny n
特殊人群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哺乳期用药
大部分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药 物乳汁中含量较少,对乳儿影响 较小,哺乳期可用。但有些药物 如卡那霉素、异烟肼、氯霉素、 四环素,乳汁中含量高,对婴儿 危害大,应禁用。磺胺类药物通 过乳汁的药量足以使6-磷酸葡萄 糖脱氢酶缺乏的婴儿发生溶血性 贫血,应慎用,长效制剂禁用。 甲硝唑对婴儿安全性尚未确定, 应慎用。
(三)儿童用药
1、儿童可选用药物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青霉素类是儿童可安全选用的药 品,缺点是有过敏反应。头孢菌素 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 是可供选用的药品。
大环内酯类
大环内酯类是治疗支原体、军团菌感 染的首选。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 无味红霉素对肝脏的损害较明显,因此 目前在小儿不用为妥。克拉霉素是新型 大环内酯类药物,抗菌谱优于红霉素而 与阿齐霉素相同,特别是对幽门螺杆菌 以及麻风杆菌疗效显著。阿齐霉素半衰 期长,一日只需服药一次。
18岁以下儿童禁用。
(四)肾功能不全患者用 药
用药原则
1、只在有明确指征时应用抗菌药物。 2、选择肾毒性最小的抗菌药物。 3、尽可能根据血药浓度监测调整药物 剂量。
4、应用推荐的药物剂量。 5、避免长期应用具有潜在肾毒性的药 物。 6、避免联合应用肾毒性的药物。 7、严密观察临床疗效及药物相关毒性 反应
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
1.可使用正常剂量或剂量略减者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哌拉西
林、美洛西林、苯唑西林、头孢 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大 环内酯类、克林霉素、氯霉素、 多西环素、异烟肼、利福平、甲 硝唑、克霉唑、乙胺丁醇
抗菌药在特殊人群应用

抗菌药在特殊人群的应用肝功能减退时抗菌药物的应用前言•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它在人的代谢﹑胆汁生成﹑解毒﹑凝血﹑免疫等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药物经由肝脏生物转化,解毒和清除。
•肝脏疾病时多种病理改变均可发生–肝细胞受损–胆汁排泄受阻–肝血流量改变–白蛋白量改变→药物蛋白结合率改变•至今对肝病时抗菌药物的药动学缺乏详细全面了解•常用的肝功能试验•包括AST,ALT,SB,TP,AP等•不能精确反映肝功能损害情况•不能据此制定给药方案•例如:–遗传差异•异烟肼的代谢有快、慢乙酰化之分–肝功损害类型不同,影响不同•急性肝炎,代谢减少,血浓度增高•肝硬化腹水,细胞外液增多,血浓度不变或降低肝功能受损时药动学改变•肝脏自身代谢和清除能力的降低–药物代谢清除减少–常见于严重的病毒性肝炎伴肝实质明显损害时•肝硬化门脉高压侧支循环的建立–减少了药物经肝脏的代谢和解毒作用•血清蛋白合成减少–药物游离部分增加•肝硬化大量腹水时细胞外液量增加–药物的分布容积增大,浓度降低•肝硬化门脉高压时胃肠道淤血、水肿–影响口服药物的吸收–损害部位对代谢的影响•肝小叶,影响明显–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门脉区,影响不明显–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早期肝病时抗菌药物应用总思路•肝功能减退对该类药物的药动学影响•肝病时该类药物发生毒性反应的可能性肝病时抗菌药物应用(1)•药物主要由肝脏清除,肝功能减退时清除明显减少,但并无明显毒性反应发生,故仍可应用,但需谨慎,必要时减量给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除红霉素酯化物外)–林可酰胺类肝病时抗菌药物应用(2)•主要经肝或有相当量药物经肝清除,肝功能减退时药物清除或代谢物形成减少,导致毒性反应发生,此类药物在肝病时宜避免应用。
–氯霉素–异烟肼、利福平–红霉素酯化物、氨苄西林酯化物–四环素类–磺胺药–两性霉素B–酮康唑和咪康唑肝病时抗菌药物应用(3-1)•药物经肝、肾两种途径清除,肝功能减退时血药浓度升高,如同时有肾功能损害时则血药浓度升高尤为明显。
抗菌药物特殊人群使用原则

抗菌药物特殊人群使用原则引言抗菌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药物,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抗菌机制和药理特点,抗菌药物的使用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特殊人群包括妊娠、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和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他们对抗菌药物的代谢和排泄有一定差异,因此需要采取特殊的使用原则。
1. 妊娠期妇女的抗菌药物使用妊娠期妇女的抗菌药物使用需要尽量避免对胎儿的不良影响。
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根据具体的感染类型、感染部位和临床症状来进行合理的选择。
一般而言,应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
而应避免使用对胎儿具有潜在风险的药物,如氯霉素、四环素类等。
2. 哺乳期妇女的抗菌药物使用哺乳期妇女在使用抗菌药物时需要考虑药物对婴儿的安全性。
通常情况下,哺乳期妇女可以继续哺乳,而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尽量选择经过临床验证安全性高的药物。
一般而言,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药物在哺乳期妇女中使用相对较安全,而氯霉素、四环素类等药物应避免使用。
3. 儿童的抗菌药物使用儿童是特殊的人群,他们的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功能相对不足。
因此,在使用抗菌药物时需要注意给药剂量的调整。
一般而言,需要根据儿童的体重、年龄和肝肾功能等因素来确定适当的剂量。
同时,还需要特别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避免给儿童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4. 老年人的抗菌药物使用老年人的药物代谢和排泄功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因此,在使用抗菌药物时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调整。
一般而言,老年人应适当减少药物的剂量,以避免药物的积累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此外,还需要注意老年人常见的药物相互作用,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5.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是一类特殊的人群,他们的药物代谢和排泄功能受到损害,因此在使用抗菌药物时需要特别谨慎。
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间隔。
同时,还需要注意选择不依赖肝肾代谢的药物,以避免药物的积累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功能减退患者
(一)主要经肝脏清除或代谢,可导致毒性反应的发生,肝功能减退患者应避免使用此类药物, 如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酯化物等。 (二)主要由肝脏清除,无明显毒性反应发生,肝病时谨慎使用,必要时减量,严密监测肝功能。 如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不包括酯化物) 、克林霉素、林可霉素等。 (三)经肝、肾两途径清除,肝功能减退,血药浓度升高,伴有肾功能减退者,血药浓度升高尤 为明显,但药物本身的毒性不大。严重肝病患者(尤其肝、肾功能同时减退的患者)在使用此类 药物时需减量。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四)主要由肾排泄,肝功能减退者不需调整剂量。如氨基糖苷类、糖肽类抗菌药物。
[1] 该药有明显肾毒性,虽肾功能减退者不需调整剂量,但可加重肾损害。 [2] 非肾毒性药,因静脉制剂中赋形剂(环糊精)蓄积,当Ccr<30ml/min时避免应用或改口服。 [3] 非肾毒性药,因静脉制剂中赋形剂(环糊精)蓄积,当Ccr<50ml/min时避免应用或改口服。
肾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应用
潜在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
乳儿听力减退 乳儿骨髓抑制
核黄疸和溶血性贫血 乳齿黄染 肠蠕动增加
假膜性结肠炎 腹泻
哺乳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哺乳期患者应用任何抗菌药物时,
宜暂停哺乳 !!!
特殊人群
01
肾功能减退患者
02
肝功能减退患者
03
妊娠期和哺乳期
04
新生儿患者
05
小儿患者
06
老年患者
新生儿患者抗菌药物应用
新生儿感染使用抗菌药物应用原则: (一)肝、肾均未发育成熟,肝代谢酶的产生不足或缺乏,肾清除功能较差, 避免应用毒性大的抗菌药物。确有应用指征时,需进行TDM,据此调整给药方 案,个体化给药,以使治疗安全有效。 (二)避免应用可能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 (三)肾功能尚不完善,主要经肾排出的抗菌药物需减量应用,以防止体内蓄 积导致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四)组织器官日益成熟,按日龄调整给药方案。
2. 童荣生主编. 妊娠和哺乳期患者治疗临床药师指导手册[M]. 北京:人民 卫生出版社, 2012. 08.
3. 汪复, 张婴元. 实用抗感染治疗学(第2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07.
4. 李俊主编. 临床药理学(第4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04. 5. 陈新谦主编. 新编药物学(第17版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02.
特殊人群
01
肾功能减退患者
02
肝功能减退患者
03
妊娠期和哺乳期
04
新生儿患者
05
小儿患者
06
老年患者
肾功能不全分期
分期
正常值 肾功能不 全代偿期 肾功能不全 失代偿期
肾衰竭期
CCr (ml/min)
80-120 80-51
50-20
19-10
尿毒症期
<10
BUN (mmol/L) 3.2-7.1
酮康唑 、咪康唑 利福平
特殊人群
01
肾功能减退患者
02
肝功能减退患者
03
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
04
新生儿患者
05
小儿患者
06
老年患者
妊娠期患者抗菌药物应用
对胎儿致畸 或明显毒性
1
妊娠期 禁用
母体、胎儿 均有毒性
2
避免应用:氨基 糖苷类、四环素 类等(如有明确 指征,权衡利弊) 有条件时,开展 氨基糖苷类TDM
肾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应用
避免应用,确有指征应用时需在治疗药物浓度(TDM)监测下或按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调 整剂量
庆大霉素
链霉素
万古霉素
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1]
妥布霉素 奈替米星
其他氨基酸苷类
去甲万古霉素 替考拉宁
伊曲康唑静脉注射[1,2] 伏立康唑静脉注射液[3]
阿米卡星 卡那霉素
多粘菌素B 多粘菌素E
肾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应用
轻、中、重度肾功能减退时均需减量应用
此类药物无明显肾毒性或仅有轻度肾毒性,但排泄途径主要是肾脏, 可在体内蓄积,半衰期显著延长,使用时均需调整剂量。 如按原剂量应用,易导致不良反应发生。 如青霉素血药浓度>100mg/L或脑脊液浓度>8mg/L时,导致“青霉 素脑病”,在青霉素大剂量(每日超过1000万U)应用,患者Ccr< 20ml/min时,尤易发生。
特殊人群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
张清文 副主任药师
PREFACE 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
前 言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发生的关键。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 有无抗菌药物应用指征 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适宜
此公式适合于30公斤以下的小儿。 对超过30公斤的小儿,体重每增加5公斤,体表面积增加0.1m2;对超过50公斤的小儿, 体重每增加10公斤,体表面积增加0.1m2
注意药物的个体化给药,最好进行TDM!!!
[1] 李俊主编. 临床药理学(第4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04.
特殊人群
宜选用毒性低的杀菌剂
β-内酰胺 类
首选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抗菌药 物(无用药禁忌 者)
氨基糖 苷类
肾、耳毒性 避免应用
糖肽类
明确应用指征时慎用, 必要时进行血药浓度监 测,调整剂量。 万古霉素、去甲万古
1.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修订工作组主编.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 导原则(2015年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09.
01
肾功能减退患者
02
肝功能减退患者
03
妊娠期和哺乳期
04
新生儿患者
05
小儿患者
06
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用药
生理性退行性变 免疫功能下降
易感染,较严重
多合并基础疾病
不良反应发生 率高于年轻人
抗菌药物给药方案 不同于一般治疗量
老年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原则
肾功能生理性减退
肾排出减少
药物蓄积 易发生不良反应
老年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原则
四环素加重氮质血症
四环素
呋喃妥因、萘啶 酸 可在体内明显 积聚,产生神经 系统毒性
呋喃妥因 萘啶酸
不宜 使用
特殊人群
01
肾功能减退患者
02
肝功能减退患者
03
妊娠期和哺乳期
04
新生儿患者
05
小儿患者
06
老年患者
肝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应用
分布
排泄
吸收
代谢
肝功能减退时,抗菌药物的选用及剂量调整需要考虑肝功能减退对该类药物体内 过程的影响程度, 以及肝功能减退时该类药物及其代谢物发生毒性反应的可能性。
肾功能减退患者——按原治疗剂量应用抗菌药物
阿奇霉素、头孢哌酮、头孢曲松、 多西环素、替加环素、米诺环素、 利奈唑胺、克林霉素、 氯霉素、萘夫西林
利福喷丁 利福布汀 利福昔明
01 03
02 04
卡泊芬净、米卡芬净、 伏立康唑口服制剂、 伊曲康唑口服液、 酮康唑
替硝唑、乙胺嘧啶
主要由肝胆系统排泄,或经肾脏和肝胆系统同时排出的抗菌药物
• D:已有证据证明该药物对胎儿有危险,但在妊娠期是否用此药应权衡
其利弊
• X:人类中可致胎儿异常,已证明妊娠期用此药其危险性明显大于任何
有利之处
抗菌药物在妊娠期应用时的危险性分类
抗菌药物在妊娠期应用时的危险性分类
哺乳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
1
药物分泌至乳汁中量的多少
2
乳儿可自乳汁中摄入的药量
3
大多数情况下母乳中药物含量<1%给药量
对胎儿、母体 无明显影响
3
毒性低。感染时 可选用:β-内酰 胺类抗菌药物。
FDA妊娠期用药分类 • A:在孕妇中进行的研究无危险性
• B:动物实验无危险性,但人类研究无足够资料,或动物中有毒性,人
类研究无危险性
• C:对动物和人类无恰当的研究,或者动物实验有毒性,人类研究资料
少,但药物的应用可能利大于弊
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羧苄西林 头孢噻吩、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 替加环素、甲硝唑 环丙沙星、氟罗沙星 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卡泊芬净
肝病时 减量慎用
红霉素、培氟沙星、异烟肼*、克林霉素、林 可霉素
* 活动性肝病时避免应用
肝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肝病时避免应用
红霉素酯化物 、两性霉素 B 磺胺药、四环素 、氯霉素
喹诺酮类
明显的耳、肾毒性,避 免应用。明确应用指征 且又无其他毒性低的抗 菌药物可供选用时, 方 可选用该类药物, 并在 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不 良反应。有条件者应进 行TDM,个体化给药
有一定肾、耳毒性,小 儿患者仅在有明确指征 时方可选用。在治疗过 程中应严密观察不良反 应,有条件者应进行 TDM,个体化给药
1/5~1/4
9岁~14岁
[1] 李俊主编. 临床药理学(第4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04.
[2] 陈新谦主编. 新编药物学(第17版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02.
1/2~2/3
小儿剂量折算
常用方法三 (此法较合理、准确) [1]
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表面积(m2)/1.73m2 小儿体表面积(m2)=体重(kg)×0.035+0.1
(特点:简单易记,但值偏低,对新生儿尤为突出)
常用方法二: 根据成人剂量折算 [2]
小儿年龄 相当成人用量比例 小儿年龄 相当成人用量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