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女性角色分析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自画像读后感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自画像读后感英文回答:As a young artist's self-portrait, it captures the raw emotions and aspirations of a budding talent on the cusp of greatness. The brushstrokes convey a sense of longing and determination, as if the artist is striving to capture the essence of their inner self through their art. The use of vibrant colors and bold lines creates a dynamic composition that draws the viewer into the artist's world. The portrait is both introspective and expressive, revealing theartist's vulnerability and resilience. It is a testament to the power of art to reflect and shape one's identity.The artist's gaze meets the viewer's, creating an intimate connection that transcends time and space. Thereis a sense of introspection and self-awareness in theartist's eyes, as if they are reflecting on their own journey and purpose. The portrait is not merely a representation of physical features but a window into theartist's soul. Through their art, the young artist invites us to witness their growth, their struggles, and their triumphs.The portrait embodies the essence of artistic expression: the desire to communicate, to connect, and to leave a lasting impression on the world. It is a reminder that art is not just a product but a reflection of the human experience. As we gaze upon this self-portrait, we are reminded of the power of art to inspire, to challenge, and to bring people together.中文回答:作为一个年轻艺术家的自画像,它捕捉到了一个新兴人才在伟大边缘的原始情感和抱负。
斯蒂芬·戴达罗斯青年时代的欲望成熟历程——从《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解析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斯蒂芬•戴达罗斯青年时代的欲望成熟历程——从《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解析刘君敏 沈阳市工商业联合会摘 要:《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是詹姆斯•乔伊斯写的半自传体小说。
描写的是青年斯蒂芬的成长历程。
青春期的欲望使斯蒂芬困惑,又没有得到恰当的沟通和引导,斯蒂芬迷失在欲望中。
在教会的帮助下,斯蒂芬暂时抑制住了自己的欲望,但他发现自己的本性也被抑制了。
随着斯蒂芬的成长,他的欲望得到了升华,并点燃了他的艺术生涯。
从欲望的角度探讨斯蒂芬的成长历程,画像将不再是一张纸,而是他的欲望曲线。
如果设定斯蒂芬的情欲和欲望为参数,欲望曲线既被放纵的欲望、失控的欲望、压抑的欲望及升华的欲望划分为四部分,既他成长中的四个重要阶段。
关键词:斯蒂芬•戴达罗斯;欲望;教会;艺术[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6-136-02简介:《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是詹姆斯•乔伊斯的半自传体小说。
小说中许多细节是基于詹姆斯•乔伊斯的早期生活,所以主人公斯蒂芬和作者乔伊斯有很多相似之处。
乔伊斯是20世纪现代主义先锋派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在这部作品中,他使用第三人称叙事,极度地压缩对话,并运用了意识流叙事风格和自由间接叙事风格。
“尽管《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关于詹姆斯•乔伊斯的叙事技巧和审美距离的许多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回答,但相对而言,很少有评论家会反驳休•肯纳关于这本小说是‘天才之作’的说法”[1]。
作为一部成长小说,小说的核心是关于青年史蒂芬的成长过程。
“斯蒂芬对自己的信仰和对天主教的忠诚感到困惑,对自己对性的渴望感到内疚,他决定加入神父行列,但最终还是拒绝接受这个职业,接受成为一名艺术家的召唤。
”[1]如果从欲望的角度看斯蒂芬的成长历程,肖像画将不是“一张确定的纸,而是欲望的曲线”[5]。
如果设定斯蒂芬的情欲和欲望为参数,欲望曲线既被放纵的欲望、失控的欲望、压抑的欲望及升华的欲望划分为四部分,既他成长中的四个重要阶段。
《青年艺术家画像》中斯蒂芬的“局外人”形象解读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青年艺术家画像》中斯蒂芬的“局外人”形象解读薛义 青岛大学外语学院摘 要:《青年艺术家画像》作为一部公认的成长小说,展现了主人公斯蒂芬・德达罗斯从童年到青少年时期的成长经历,讲述了在天主教家庭成长的斯蒂芬如何摆脱家庭、社会和宗教束缚,走上追求艺术的道路,然而在他追求艺术的过程中,也逐渐沦为了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局外人”。
关键词:斯蒂芬;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局外人”作者简介:薛义(1991-),女,汉族,山东青岛人,文学硕士,青岛大学外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5-122-02一、引言《青年艺术家画像》是二十世纪意识流大师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描写了一个爱尔兰天主教家庭的孩子斯蒂芬成长为青年艺术家的生活经历,在斯蒂芬的成长与追求艺术的道路上,他逐渐意识到自己身上潜在的艺术家特质,从而开始了摆脱家庭、社会和宗教的束缚的曲折成长历程,继而也沦为了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局外人”,踏上了在异乡孤独地求索艺术的道路。
本文主要从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两方面解读斯蒂芬成为“局外人”的演变过程。
二、家庭生活的“局外人”小说中对于斯蒂芬家庭生活的描写主要集中于第一、二章,即斯蒂芬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其主要家庭成员包括父亲、母亲、丹特和查尔斯伯父。
小说开篇以象征性的意味讲述了一个童话故事,然后便是对父亲唯一的外貌描写“他的脸是毛茸茸的”(1)[1],而对于母亲的描写则是母亲身上的味道要比父亲好闻,母亲在他尿床时为他换上油布,在斯蒂芬儿时的潜意识中便对父亲有本能的排斥和畏惧心理,情感上要更依赖母亲。
第一次尿床时的感受在他看来先是温热,然后变得冰冷,就像家庭生活对于幼小的他来说是难以捉摸的、不确定的。
作为一个天主教家庭,母亲和丹特是斯蒂芬认识社会的引路人,她们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丹特的宗教信仰更是到了狂热的程度,在这种家庭氛围的潜移默化影响下,童年的斯蒂芬就形成了政治无意识。
论《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主人公的成长

作者: 朱宾忠[1];张正平[2]
作者机构: [1]武汉大学英语系副教授;[2]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
出版物刊名: 外国文学研究
页码: 24-29页
主题词: 主人公;逃离;成长小说;反叛;放逐;家园;离家;自我;性格;人生
摘要:作为一部成长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展现了主人公斯蒂芬从童年到青少年期的成长历程。
本文着重分析了主人公的性格二重性,指出理智与情感、服从与反叛这两组对立的性格元素的相互作用推动着他的个性发展,使他逐渐走向成熟,并最后决定了他逃离家园、自我放逐,并以艺术为旨归的人生之路。
浅析《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象征手法的三大特点

浅析《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象征手法的三大特点
付新玉
【期刊名称】《魅力中国》
【年(卷),期】2011(000)014
【摘要】爱尔兰现代主义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在<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大量
使用象征这一艺术表现手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旨在通过透析乔伊斯笔下<一
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里象征手法的成功运用,总结其象征使用的三大特点-强调性、多义性和主题依附性.
【总页数】1页(P307)
【作者】付新玉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外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562
【相关文献】
1.数字“七”在《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的象征意义 [J], 朱传莲
2.《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的象征艺术 [J], 程娟;葛亮
3.《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表现手法与主题的关系 [J], 金梅
4.浅析《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的写作技巧 [J], 吕鸣
5.象征在《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的应用 [J], 胡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位女士的画像》中所有的人物形象分析

《一位女士的画像》中所有的人物形象分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一位女士的画像》中所有的人物形象分析【导语】:《一位女士的画像》刻画了很多的生动的人物形象,本店铺来给大家介绍《一位女士的画像》中所有的人物形象,来了解一下吧。
透过翻译美学探析《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的两个中译本

透过翻译美学探析《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的两个中译本【摘要】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的两个中译本,探讨了它们在译文策略、翻译美学运用、美学效果、对原著意义传达以及读者产生的影响等方面的差异。
通过深入探讨翻译中的美学元素,揭示了翻译过程中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结合翻译理论和文学批评角度,本文总结了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透过对两个中译本的比较与分析,为进一步探究翻译美学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翻译美学、《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译本、译文策略、翻译过程、美学效果、原著意义传达、读者影响、研究背景、研究对象、总结、展望未来。
1. 引言1.1 介绍研究背景《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是奥地利文学巨匠斯特凡·茨威格的代表作之一,被广泛认为是20世纪欧洲文学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描绘了一个年轻画家在犹豫、挣扎和成长中的心路历程,展现了艺术与现实、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
由于其复杂的思想和深刻的内涵,这部小说一直备受文学研究者的关注。
在中国,这部小说也一直备受读者的喜爱,因此也有多个中文译本问世。
不同的翻译版本在表达和传达原著精神方面存在差异,这也引发了研究者对翻译美学在翻译过程中的运用以及对读者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和研究的兴趣。
本文将对《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的两个中译本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它们在译文策略、美学效果以及对原著意义的传达方面的差异,并进一步探讨不同译本对读者产生的影响,从而深入理解这部经典作品在翻译过程中的转化与再现。
1.2 概述研究对象《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20世纪西方文学史上标志性的小说之一。
这部小说以第一人称视角叙述主人公斯蒂芬·代达罗斯的故事,描绘了他在都柏林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
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文学技巧而闻名于世。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的中文翻译版众多,其中两个备受关注的中译本各具特色。
论《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叙事艺术

《 个青 年艺 术 家 的 画 像 》 以 下 简 称 《 一 ( 画像 》 是 乔 伊 斯 的 ) 第 一 部 长 篇 小 说 , 是 其 心 灵 自传 体 小 说 , 早 书名 叫 《 蒂 也 最 斯 芬英 雄 》 。小 说 描 述 了 主人 公斯 蒂芬 ・ 达 勒 斯 从 一 个 天 真 孩 迪
《 画像 》 有 完 整 的 故 事 情 节 , 的叙 事 是 片 段 式 的 , 个 没 它 各 片段 之 间缺 乏 连 贯 性 和 逻 辑 性 ,情 景 与情 景 之 间很 少 或 没 有 过渡 , 以至 读 者初 读 时 会 有 混 乱不 知 所 云 之 感 。 这并 不 影 响 但 读 者 欣 赏小 说 中乔 伊 斯 那 复 杂 而娴 熟 的叙 事 技 巧 。本 文 以叙 事 学 的相 关 理 论 为 基 础 , 《 对 画像 》 出 现 的 三 种 主要 叙 事 方 中 式 进 行 分析 , 以让 读 者更 好地 理解 小 说 丰 富 的 内涵 和 独 特 的 叙 事艺 术 。
白 自 由 联 想 时 空 交 错
爱 尔 兰小 说 家 詹 姆 斯 ・ 伊 斯 (82 14 ) 生 共 写 了 乔 18 — 9 1一 仅 四五 部 作 品 。 部 部 都 可 谓 传 世经 典 之 作 。 的作 品 中处 处 但 他 涌动 着 “ 识 流 ” 写作 手 法 , 说 基 本 上 没 有 什 么 复 杂 的故 意 的 小
断 、 止 无休 。 片 词 人 笔 锋一 转 , 虚处 着 笔 :寸 寸 柔肠 , 无 下 从 “ 盈 盈 粉 泪 , 高 莫 近 危 阑倚 。 通 过 行人 对 闺 中佳 人 的设 想 , 象 楼 ” 想 对 方此 刻 正 在凭 高望 远 , 念 旅 途 中的 自己 思 必 修 三 入 选 的柳 永 的 《 声 甘 州 》 , 有 相 同手 法 的应 八 中 也 用 : 想 佳 人妆 楼 颐 望 , 几 回 , 际 识 归 舟 ? ” 表 达 内容 上 . “ 误 天 从 “ 思人 ” 只是 单 相 思 , “ 思我 ” 出于 “ ” 我 还 写 人 是 我 的想 象 . 比起 直 陈“ 思 人 ” 能 说 明 “ ” 思念 之深 ; 艺 术 手 法 上 . 样 我 更 我 的 从 这 写 显 得 文笔 更 曲折 . 值 得 玩 味 。 更 先 与 之 必 将 取 之 , 2 0 年 高 考 语 文 试 题 ( 国卷 ) 词 在 05 全 诗 鉴 赏 , 曾出 现过 白居 易 的 《 郸 冬 至 夜思 家 》 就 邯 : 邯 郸驿 里逢 冬 至 . 膝 灯 前 影伴 身 。 抱 想 得 家 中夜 深 坐 。 应 说 着远 行 人 。 还 问题 设 计 : 者 是 怎样 写 “ 家 ” ? 作 思 的 这 首 唐 诗 主要 是 运 用 了虚 实 结 合 的 手 法 。前 两 句 写 诗 人 此 时 的 孤 寂 , 实 : 两 句 写 家 人 围 坐 灯 前 , 论 着 自己 这个 是 后 谈 远 行人 , 虚 。作 者 主 要 通 过 一 幅 想像 的 画 面 , 冬 至 夜 深 时 是 即 分 , 人 还 围 坐 在 灯 前 , 论 着 自 己这 个 远 行 之 人 , 家 谈 以此 来 表 现 “ 家 ” 思 。 再 来看 2 1年 高 考 语 文试 题 ( 00 江苏 卷 ) 古诗 词 鉴 赏 : 送 魏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
引言
的描写 , 探 寻这 些 角 色所 富含 的深层 意 义 , 以及 乔 伊
奥 古 斯 丁 ・阿 洛 伊 修 斯 ・乔 伊 斯 ( J a me s A u g u s t i n e A l o y s i u s J o y e e ) 是 爱 尔 兰 作 家 和 诗
景和 主题 。代 表作 包 括 短篇 小 说集 《 都柏 林 人 》 ( 1 9 1 4 ) 、 长篇 小说 《 一 个 青年 艺 术 家 的画像 》 ( 1 9 1 6 ) 、 《 尤 利西斯》 ( 1 9 2 2 ) 以及《 芬尼根 的苏 醒》
( 1 9 3 9 ) 。
有父母 和孩 子 的家庭 ) 中, 并 且 斯 蒂 芬从 小 就有 想 和 艾琳 结婚 的想法 , 当然 这 只是 小孩 子 的玩 笑话 , 可 是 不难看 出 , 艾琳 在斯 蒂 芬 的 童 年 记 忆 中扮 演 着 极 其
二、 女性角色 的分析
1 . 第一章 中的艾琳 、 丹 蒂 第 一章 主要 描 写 了 斯 蒂 芬 婴 幼 儿 时 期 、 童 年 以 及 在小 学里 的记 忆 和生 活 。斯 蒂 芬这 一 部 分 的生 活 里主要 就 出现 了两位女 性 , 艾 琳 和丹 蒂 。 “ 万斯 家 住
人, 1 8 8 2年 2 月 2日 生于都柏林信奉天主教的家庭 ,
1 9 4 1年 1月 1 3日卒于瑞 士苏 黎世 , 2 0世纪 最具 影响
力 的作家 之 一 。在 乔 伊 斯 的一 生 中 , 民族 主 义 思 想
是贯 彻始 终 的。尽管 他 一 生 大部 分 时光 都 远 离故 土
爱尔 兰 , 但 早 年 在 祖 国的 生 活 经 历 却 对 他 的创 作 产 生 了深远 的影 响 , 他 的大 部 分 作 品都 以爱 尔 兰 为 背
本 文 旨在 通 过分析 《 画像 》 中乔 伊斯 对 女性 角 色
[ 收稿 日期] 2 0 1 3— 0 1 —0 5 [ 作者简 介] 梁小龙 ( 1 9 8 8一) , 男, 安徽六安人 , 贵州师范大学外 国语学 院硕士研究生 。
一
8 8—
亲、 凯 西叔 叔 和 丹 蒂 在 吃饭 时 因 宗 教 信 仰 和 爱 尔 兰 民族英 雄 帕 内 尔 之 死 问 题 而 引起 的 激 烈 的争 论 , 中 间有一 小段 就 陈述 了丹 蒂不 喜 欢 斯 蒂 芬 和艾 琳 玩 耍 的原 因 , “ 因为艾 琳 家是 新教 徒 ” , 而 丹 蒂 以及 斯 蒂 芬 的家人 都是 天 主教 徒 , 丹蒂说 : “ 新 教 徒 们 总 是 拿 对 圣 母玛 利亚 的祈 祷 词 闹 着 玩 。他 们 常 说 , 象 牙塔 , 黄 金 屋 !一 个 女 人 怎 么 会 是 象 牙 塔 , 会 是 黄 金 屋 呢? ” l _ ( " 在这 一句 话 之后 , 斯 蒂 芬 立 马想 起 了 “ 那
丹 蒂又威 胁他说 “ 要 是不认 错 , 老 鹰 就会 来 啄 掉他 的 眼 睛” l l l ( , 因此 可 以判 断 , 丹 蒂 这个 角 色 的设计 仿
响— — 家庭束 缚 、 宗教 传 统 和狭 隘 的 民族 主 义 情绪 ,
去 追求 艺术 与美 的真 谛 。这 部 小说 中乔伊 斯 的意识
第2 9卷
第 3期
《 一个青年艺术家 的画像》 中女性 角色分析
梁 小 龙
( 贵州 师范大学外 国语学 院,贵州贵 阳 5 5 0 0 0 1 )
[ 摘 要] 《 一个青年 艺术家的画像》 是乔伊斯的代表作之 一 , 小说 中对女性 的描 写非 常特别 , 作者赋 予每一 个
女性 形象不同的意义, 这些意义又是为 了更全面、 更真 实地体现 男主人公斯 蒂芬的心理 活动 。本 文通过分析一章 所 出
在七号 。他 们 家 有 自己 的爸 爸 妈 妈 , 艾 琳 的爸 爸 妈 妈 。他 打算 等 自己和 艾 琳 都 长 大 了 , 他 就 跟 艾 琳 结
婚。 ” _ l I ( 首先 , 艾琳 的出场就 是一 段 对 她家庭 的叙 述, 她 是生 活在一 个 “ 核心家 庭 ” ( n u c l e a r f a mi l y , 指只
2 0 1 3年 5月
江苏教 育学 院学 报 ( 社会 科 学)
J o u r n a l o f J i a n g s u I n s t i t u t e o f E d u c a t i o n( S o c i M S c i e n c e )
Ma y , 2 0 1 3 Vo 1 . 2 9 No . 3
重要 的角 色 。
《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 ( 以下简称《 画像》 )
就是 那篇 乔伊 斯拟 改写 的《 英 雄 斯 蒂芬 》 。这 部 小说 具有 强 烈 的 自传 色 彩 , 记 述 的是 一 个 天 才 男 人 逐 渐 成熟 并认 清 自我 的过 程 。 主要 描写 都 柏林 青 年 斯 蒂
现 的主要 女性形象 , 去探寻这些形 象所 富含的深层意义 。
[ 关键词 ] 一 个青年 艺术家的画像 ; 女性形象 ; 斯 蒂芬 [ 中图分类号 ] I 1 0 6 . 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6 7 1 —1 6 9 6 ( 2 0 1 3 ) 0 3— 0 0 8 8— 0 4
流创 作 技巧初 露 端倪 , 他 运 用大 量 心 理独 自 , 而 且更
多 地关 注人 的 内心世界 而非 客观 现实 。
佛不仅仅是一位女性 , 更是一种政治与宗教的替身 , 并且 在斯 蒂芬 的童 年 中起 到 了斗争 与压迫 的影 响 。
第一 章 中有 一 部 分 很 具 体 地 描 写 了 斯 蒂 芬 父
芬 ・ 迪 达勒斯 如何 试 图 摆脱 妨 碍他 的发 展 的各 种 影
然而 , 丹蒂 真 正 的 出场 却 直 接 用 了 “ 两把刷子” 来代 替 , 这 两 把 刷 子 都 代 表 着 两 位 爱 尔 兰 著 名 的 民 族英 雄 , 紧 接着 在斯 蒂芬说 出想 和艾 琳结 婚 的话 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