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及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在市场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规范市场秩序,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成为了当下热议的话题。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指公司在内部控制体系下,向投资者、社会公众披露公司内部控制情况的行为。

本文将重点探讨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是什么?根据中国证监会的相关规定,上市公司应当定期披露其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和落实情况。

具体包括内部控制的存在与有效性、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内部控制情况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等。

公司还需按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和《企业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的要求对内部控制进行具体的披露。

可见,我国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已经有了相关的规定和要求。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仍存在一些问题。

信息披露内容不够充分。

目前,很多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中只是简单地罗列了一些制度文件和程序,而没有提供具体的内部控制实施情况和效果评价,使外界很难对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信息披露真实性缺乏可靠性。

一些上市公司可能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对内部控制情况进行美化或者隐藏,这就导致了信息披露的真实性缺乏可靠性。

信息披露方式不够透明。

有些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中采取了过于模糊的措辞,使投资者无法准确获取公司内部控制的情况,导致了投资者的权益受损。

信息披露监管措施不够完善。

尽管我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一定的规定,但是监管手段和力度还有待提高,一些公司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违规行为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虽然有一定的问题,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改进来解决。

政府、公司和投资者都应该共同努力,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和效果,为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024年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范文

《2024年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范文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篇一一、引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公司治理结构中重要的一环,其目的是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向外界传达公司的管理效率、风险控制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等信息。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不仅关系到公司的声誉和投资者信心,还对公司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深入探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二、文献综述在过去的研究中,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公司规模、股权结构、审计质量、法律法规等。

公司规模较大的企业通常有更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因此更倾向于进行信息披露。

股权结构方面,股权集中度高的企业,由于大股东的监督作用,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相对较高。

审计质量也是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重要因素,高质量的审计能够发现并指出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从而促进企业改进并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此外,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也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产生重要影响。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收集上市公司相关数据,运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具体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以探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

四、实证结果(一)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本研究选取了我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数据来源于相关数据库和公司年报。

样本期间为近五年,以确保数据的时效性和可靠性。

(二)描述性统计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我们发现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在控制变量方面,公司规模、股权结构、审计质量等也存在较大差异。

(三)相关性分析通过相关性分析,我们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公司规模、股权结构、审计质量等因素存在显著相关性。

具体而言,公司规模越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越高;股权集中度高的企业,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也相对较高;高质量的审计能够促进企业改进并提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

(四)回归分析通过回归分析,我们进一步探讨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

《2024年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范文

《2024年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范文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企业治理水平的提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已经成为保护投资者利益、提升企业透明度和治理质量的重要手段。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对于维护市场秩序、防范企业风险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企业自身、市场环境、法规政策等多个层面。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深入探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提升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二、文献综述在过去的研究中,许多学者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研究指出,企业规模、盈利能力、股权结构、审计质量、外部监管等因素均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产生影响。

此外,企业文化、管理层态度等非量化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

这些研究为本文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

三、研究设计(一)研究假设基于前人研究及现实观察,本文提出以下假设:假设一:企业规模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显著影响。

假设二:盈利能力强的企业更倾向于进行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假设三:股权结构、审计质量和外部监管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显著影响。

(二)样本与数据本文选取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XX年度至XX年度的数据作为样本。

数据来源为相关数据库和公司年报。

(三)变量与模型以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为因变量,以企业规模、盈利能力、股权结构、审计质量、外部监管等为自变量,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同时,引入控制变量如行业、地区等,以控制其他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一)描述性统计表1展示了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从表中可以看出,样本企业间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上存在较大差异。

表1:各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二)回归分析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果:1. 企业规模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说明企业规模越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越高。

2. 盈利能力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在5%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盈利能力强的企业更倾向于进行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公司的透明度和可持续经营能力,提高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任度。

本文将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1.法律法规规定我国《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

公司法规定了上市公司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在年度报告中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进行披露。

《证券法》规定上市公司应当定期和不定期地披露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制度等相关信息。

证监会还颁布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要求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全面、真实、准确的披露。

2.信息披露内容根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主要包括内部控制的理念、目标、组织结构、制度设计、业务流程、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等内容。

上市公司还应当披露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结果、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措施、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等信息。

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主要通过年度报告、半年度报告、季度报告等财务报告进行。

上市公司还可以通过公司网站、《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等媒体进行信息披露。

证监会也要求上市公司在其官方网站上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以增加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开性。

二、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已经得到了法律法规的规范和监管部门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1.信息披露不规范有些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时存在虚假、夸大、模糊的情况,导致了投资者对公司的真实情况产生了误解。

一些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的披露内容不够系统、完整,缺乏真实性和全面性,影响了投资者对公司的决策。

一些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及时的情况。

特别是在发生重大内部控制事件后,上市公司未能及时披露相关信息,导致投资者和市场无法及时获取真实的情况,增加了投资的不确定性。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专业:会计学一、前言部分(一)写作目的最近几年,在我国国内发生了我国上市公司伊利股份高层管理人员未经董事会同意挪用公司资金、创维数码董事局主席私自将上市公司款项打入自己创办企业等重大事件,这些事皆同内部控制失效有关。

内部控制是否得到完善执行也就成为如今关注的焦点。

2006年,我国出台了两部《内部控制指引》,虽说各上市公司对其信息都相应的进行了披露,但形式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但却没有所谓的实质性内容,相对而言,形式主义占了上峰,在上市公司披露的自愿性不足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采取强制性措施以及让上市公司的管理层看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收益性,提高其自愿性等。

通过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提出相应的一些措施,通过这些措施,希望能够提高内部控制信息的质量,以完善我国的内部控制建设。

(二)相关概念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提高员工的效益实现企业目标的手段。

建立并维持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管理当局的责任。

由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投资者逐渐要求了解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在此情况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应运而生。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指企业管理当局依据一定的标准向外界披露本单位内部控制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评价的信息以及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报告审核的信息。

(三)综述范围本文参考了2004-2009年间发表于《会计之友》、《财会月刊》、《商业经济》、《财经问题研究》、《财会通讯》、《商业经济》、《商场现代化》、《会计研究》等学术杂志中的研究论文,借鉴了东北师范大学等硕士论文,通过分析与总结这些文章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总体把握,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四)相关主题综合国内外的研究发现,分别从管理者信息披露意识不强、披露披露内容和形式不具体、责任主体不明确等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专业:会计学一、前言部分(一)写作目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不仅仅要求企业在加强经营管理的同时,同时还要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所以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企业的当务之急,只有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变革与创新,通过企业内部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才能确保企业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才能更好的参与全球化的竞争。

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了保障企业日常运作遵循产权利益归属而确立的一套规则,是企业降低交易费用的手段,是企业抵御各种风险的防火墙,是企业全面管理的策略。

(二)有关概念内部控制的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下面介绍几个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1)COSO报告的内部控制现代内部控制最有权威性的框架当属美国COSO委员会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即ERM框架),在这个框架中,内部控制有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个层面是公司层面,即采用一套有效地制衡机制,对经营者进行约束和控制,从而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第二个层面是业务层面,即通过对业务流程的监控,从而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

(2)加拿大CoCo委员会的控制指南根据这个指南,,将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含义扩展到了“控制”,其定义是:控制是一个企业中的要素集合,它包括资源,系统,过程,文化,结构和任务等,把这些要素结合在一起,就能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

(3)巴塞尔委员会的内部控制巴塞尔委员会发阿布的《巴塞尔框架》并没有对内部控制做出明确的定义,而是规定了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分别是:管理监督和控制文化,风险识别和评价,控制活动和职责分离,信息与沟通,监管和缺陷纠正,并且还提出了十三条原则。

(4)我国的内部控制概念2008年6月,我国发布了《基本规范》,明确定义了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提高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2024年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范文

《2024年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范文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企业治理的日益重要,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逐渐成为企业透明度和治理质量的重要标志。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于投资者、债权人、监管机构等利益相关者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企业提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提供参考。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近年来,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逐渐受到关注。

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参差不齐。

因此,本文研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揭示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和问题,为企业提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同时,对于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监管制度也具有重要意义。

三、文献综述前人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司治理结构、审计质量、财务状况等方面。

研究表明,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具有重要影响,如董事会独立性、监事会职能等;审计质量也是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企业的财务状况也会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产生影响。

然而,前人研究尚存在不足之处,如缺乏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对比分析等。

四、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收集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首先,定义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指标;其次,选取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因素,如公司治理结构、审计质量、财务状况等;最后,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各因素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程度。

五、实证结果与分析1. 样本描述性统计本文共收集了我国A股上市公司XX家企业的数据。

从样本描述性统计结果来看,样本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审计质量、财务状况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2. 多元回归分析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本文发现公司治理结构、审计质量和财务状况等因素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具有显著影响。

具体而言,董事会独立性、监事会职能等公司治理结构因素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具有积极影响;审计质量越高,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也越高;此外,企业的财务状况也会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产生影响。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披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4500字》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披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4500字》
2、研究意义
从理论方面来看的话,从我国上市公司的三表一注的披露到我国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扩大了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的范围,这些也表现了内控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本文以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目前状况以及存在哪些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希望进一步丰富完善内控信息披露理论上的体系。
从现实意义方面来看的话,主要有以下三方面:首先,对于相关部门具有监督促进的作用。其次,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对我国上市公司起到借鉴的作用。上市公司通过对比参照,寻找自身的不足,积极找寻好的方法去使其内控信息披露更加完善。最后,对于有关投资者来说,它有决策指导的作用。
[13]彭文雷.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问题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06):44+46.
基于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形式,本文对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剖析对我国其他上市企业建立丰富内部控制体制更加有实际效果。
创新之处如下:本文使用了案例结合的方法,是通过具体案例揭露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把中国上市企业整体情况作分析来与一个案例分析相结合来展现我国上市企业内控信息披露的现实状况,能更好的佐证前面的理论分析。
四、研究工作进度
序号
时间
内容
1
2017.1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5-2017.11.18
完成文献查询工作,最终确定论文题目
2
2017.11.19-2017.12.05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和外文翻译的拟写并上交定稿
3
2017.12.06-2017.12.23
进行开题答辩
4
2017.12.31-2018.02.26
毕业论文拟写、修改阶段
袁蓉丽(2017)明确表示:现代公司所有权以及运营权的分离,造成公司里出现了两大制约主体,也就是公司所有者以及接受委托运营者。双向制约主体之间的权益不尽相同、信息不相符,导致实际生活里会计相关信息真实性较差,所以必须要增强现代公司会计制约。如此一来,才可以保证现代公司体制得以正常执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文献综述题目: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专业: 会计班级: 会计92学号: ********指导教师: 汤颖梅职称: 副教授2012年5 月18 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关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作者:窦倩指导教师:汤颖梅摘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脚步的加快,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出现了一系列财务舞弊事件,由此,建立健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性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开始成为会计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本文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问题现状并进行影像因素分析。

最后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国内外文献进行了简单评述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分析;影像因素;Research on the issue of disclosure of internal control information of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DouQqianAbstract:Along with the accelerated pac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apital makes on a series of financial fraud. As a resul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importance of internal controls and improve listed companies gradually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Internal control disclosure of infoemation started to become a universal concern of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 This article first analyzes the statua quo of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internal control disclosure and image factor nanlysis. Finally, of listed company disclosure of internal control measures, including sound corporate governance instititions, strengthening the external oversight.Key words:Listed companies;Internal control;Information Disclosure;Image factors;Corporate Governance;随着萨班斯法案,银广夏事件到中航油巨额亏损案件等爆出的一系列会计丑闻,使得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引起了学术界对内控信披的广泛关注。

尤其是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及其建立健全的重要性成为了会计行业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企业内部控制作为公司治理的关键环节和经营管理的重要举措,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特别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内部控制不仅关系到上市公司的质量和自身发展,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关系到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因此,有必要对上市公司内控信息的披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一.国内外文献综述回顾国内外对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侧重点有所不同。

国外学者主要从内部控制报告和审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收益与成本等方面进行深入有益的研究;而国内学者主要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和改进措施及规范制定方面等角度进行研究。

其中,国内外学者对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都较为丰富。

(一)国外相关研究概述Hermanson (2000) 以9种财务报表使用者(共363份有效问卷)为调查对象,分析他们对内控报告的需求。

结果发现,调查对象认为自愿披露和强制披露内控报告都能促进披露公司的内部控制,但自愿披露比强制披露在决策方面更有作用。

Doyle,Ge和Mcvay (2006) 选取了2002年8月至2005年8月披露有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的779个样本公司,并对这些样本公司的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证实了那些规模小、成立时间短、业务复杂、成长速度快、财务状况不佳的公司更有可能存在重大缺陷。

通过调查盈余质量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发现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与没有实现现金流的盈余估计有关。

Andrew J.Lenone (2007) 对在年报中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进行了研究,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有组织结构复杂性、存在重要组织变化以及在内部控制系统方面的投资等特质,同时提供了一些相关证据。

(二)国内相关研究概述由于我国内控信息披露工作起步相对较晚,主要是在2000年以后对内控开始重视和研究,导致当前上市公司内控信息的披露缺乏实质性的内容,不能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起到重要影响。

黄子玲(2012)研究了我国一般上市公司的内控信息披露的规范策略,从内控信息哦漏规范的必要性分析入手,从统一规范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明确责任主体,加大处罚力度等方面总结了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的规范策略。

姚莉(2012)针对上市公司存在的诸多如内控信息披露的内容杂乱、格式规范不一致、可比性差,缺乏主动自愿性、内控审核缺位等问题,分析其主要原因,从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鼓励上市公司资源披露内控信息等提出了较为全面的若干策略。

牛慧娟(2012)根据深市ST上市公司的数据,选取了2008-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ST公司作为样本,该文根据《深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有关规定,从四个方面研究ST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

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不高、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不客观、监事会和独立董事意见可信度不高等问题。

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分析学界对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主要集中在2006年指引颁布以前没有要求强制性披露的时期以及指引颁布后到基本规范实施前这段时间。

我国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最新规定是2008年6月颁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2010年4月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而这两项规定的颁布仅仅是对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目标、主要框架、控制环节以及主要核心控制点进行规范,但是对具体披露的详细情况以及应以何种形式报告等却没有做出具体的说明。

内容杂乱,格式规范不一致,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缺乏一个标准范式。

姚莉(2012)、牛慧娟(2012)等均发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较低,大多流于形式且可比性低。

同时,宋宝艳(2012)、唐理非(2012)、崔淑芬(2011)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均发现内部控制信披缺乏主动与自愿性,态度不积极,都秉持“能不披露的,一定不披露;一定要披露的,尽量少披露”的原则。

代美杰(2011)还指出大多数上市公司缺乏监控机制,内控审核缺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虽然设立了内部审计等监督机构,但对于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要求不多,缺乏科学的、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来管理公司;三.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分析尽管完善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给企业自身和外部相关利益集团都有重要的作用,并且会带来利益,但是,基于以上对我国上市公司中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内控信息披露并未得到有效地执行,并且能够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详细内控信息披露的公司很少。

为了加强上市公司的内控信息披露,就要对内控信息披露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以采取相应措施来改变这种状况。

陈红明、史亚男(2011)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19家房地产行业的上市公司2007-2009年度的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不同的因素对公司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有着不同的影响,指出影响最大的就是股权结构,企业的资本结构和偿债能力等也有较大的影响。

股权结构越集中,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效果和效率越差。

钱红光、吕文(2011)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就2009年创业板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为研究样本,从公司内部治理机构和外部治理机制两方面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表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与第一大股东国有股性质负相关,与审计机构权威性正相关,与职工监事人数关系不显著。

陈宏明(2011)根据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界定以及理论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因素进行了研究。

研究发现,公司的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和经营能力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一定的影响。

根据信号传递理论,盈利好的公司有动力自愿提供和披露相关信息。

向宏志(2012)认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及披露形式取决与上市公司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详细具体的从经济因素、资本市场环境、社会因素等到公司规模、公司治理机构、中介机构等方面进行论述。

依据委托代理理论,规模较大的公司对资本需求较大,股权较为分散,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代理成本相应较大,代理人必须采取措施来降低代理成本,而对内部控制信息进行充分披露就成为一种较好的解决途径。

四.国内外研究简评及展望纵观近几年国内外有关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由理论自身的内在性质决定,导致目前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规范研究范围内。

近10年来,国外研究主要涉及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的影响因素、盈余质量与内部控制之间关系等内容。

而我国内部信披的研究起步较晚,虽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文章比较分散,并且缺少实验、调查等可验证信的方法,研究设计上也存在许多不足,还未成体系,不够深入。

美国内部控制实务走在世界前列,其学术研究也领先于其他国家。

因此今后学界可以结合我国特定的制度背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一步完善:第一、披露内容和格式统一性研究;第二、内部控制重要性的研究;第三、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第四、新规范实施后的经济后果研究。

目前新规范的颁布,使得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有了新的视角,从这方面的研究不断地深入和扩展。

另外。

由于我问过目前还没有大量数据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因素和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经济后果进行研究,同时受限于本人的知识能力,所以本综述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1] 牛慧娟.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来自深市ST上市公司的数据.国际商务财会[J],2012,(1).[2] 姚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及对策研究.企业版管理[J],2012,(1).[3] 黄子玲.浅谈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范策略.时代金融[J],2012,(1).[4] 向宏志.影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因素分析.资本市场[J],2012,(6).[5]宋宝燕.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合作经济与科[J]技,2012,(1).[6]王浙伟,余剑梅.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及对策分析.经济视角[J],2011,(10).[7]钱红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分析.审计月刊[J], 2011,(9).[8]江辉.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探析.当代经济[J],2011,(上).[9]代美杰.中小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商业经济[J],2011,(9).[10]陈宏明,史亚男.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统计与决策[J],2011,(8).[11]崔淑芬.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中国管理信息化,[J]2011,(6).[12]康均,陈靓,刘曦.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成因及完善对策.财会月刊[J],2011,(下).[13]刘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实证研究的文献综述与分析.中国管理信息化[J],2011,(5).[14] 施天霞.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文献综述.东方企业文化[J],2010,(4).[15]K Raghunandan,D V Rama.Management Reports after COSO: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n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Internal Auditor,August,1994.[16]Heather M Hermanson.An Analysis of the Demand for Reporting on Internal Control[J].Accounting Horizons,2000,(3).专业文献综述成绩评阅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