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工程力学实验报告(张梅个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大学工程力学实验报告(张梅个实验)

————————————————————————————————作者:————————————————————————————————日期:

工程力学实验报告

学号

姓名

安徽大学力学实验中心

2013 年4月

实验一拉伸实验

姓名学号成绩

实验时间地点

实验目的

实验设备(仪器名称、型号、量程)

实验结果记录与分析

低碳钢拉伸实验

试件尺寸试件形状图

实验前标距L0= mm 平均直径d0= mm 截面积A0= mm2

实验记录屈服载荷Ps= KN

极限载荷Pb= KN

p

△L

实验后

测量试样断口形状图标距L= mm

铸铁拉伸试验

实验前试样尺寸平均直径d0= mm 截面积 A0= mm2

实验记录极限载荷Pb= KN

p

△L 试样断口形状图

思考题

1.由实验现象和结果比较低碳钢和铸铁的机械性能有何不同?

2.比较低碳钢拉伸、铸铁拉伸的断口,分析破坏的力学原因。

实验二压缩试验

姓名学号成绩实验时间地点

实验目的

实验设备(仪器名称、型号、量程)

实验结果记录与分析

低碳钢与铸铁压缩实验

材料低碳钢铸铁

试样尺寸平均直径d0= mm 平均直径d0= mm 截面积 A0= mm2截面积 A0= mm2

强度性能Ps= KN Pb= KN

压缩图

p

△L p

△L

试样断口

形状图

思考题

1.根据铸铁试样的压缩破坏形式分析其破坏原因,并与拉伸作比较?

2.通过拉伸与压缩实验,比较低碳钢的屈服极限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差别?

实验三 材料弹性模量E 和泊松比μ的测定实验

姓名 学号 成绩

实验时间 地点

实验目的

实验设备(仪器名称、型号、量程)

实验结果记录与分析

附表1 (试样相关参考数据) 试样 厚度h (mm )

宽度b (mm )

横截面面积A 0=bh

(mm 2)

截面Ⅰ 4.8 30 截面Ⅱ 4.8 30 截面Ⅲ 4.8 30 平均

4.8

30

弹性模量 E = 206GPa 泊松比 μ= 0.26

附表2 (实验数据) 载荷(N ) P

P ∆

轴向应变读数 με εdp

ε∆dp

ε∆dp

ε∆p

横向应变读数με

εdp

ε∆'

dp

ε∆'

dp

ε∆'

p

弹性模量E 实验值 0

=P

E A

ε∆=

∆ 泊松比μ实验值 '

=μεε

=

∆∆

七、思考题

本实验为什么采用全桥接线的对臂测量方法?

姓名学号成绩实验时间地点

实验目的

实验设备(仪器名称、型号、量程)

实验结果记录与分析

测定扭转强度记录

材料低碳钢铸铁

试样

草图

实验前

实验后

测量与记录d0= mm

M s= N·m

M b= N·m

d0= mm

M b= N·m

思考题

1.低碳钢和铸铁在扭转破坏有什么不同想象?断口有何不同?试分析其原因。

2.结合已经做过的拉伸、压缩和扭转试验,你能根据断口来判断试样的材料和受什么力而

断裂破坏的吗?

姓名 学号 成绩

实验时间 地点

实验目的

实验设备(仪器名称、型号、量程)

实验结果记录与分析

梁的弯曲正应力实验记录 单位(με)

思考题

1.分析理论值与实测值存在差异的原因。

a= mm b= mm h= mm y1= mm y2= mm E= MPa

变 测点荷载(KN ) 2-2

1-1

0-0

1’-1’

2’-2’

读数 增数 读数 增数 读数 增数 读数 增数 读数 增数

实验六 单杆双铰支压杆稳定实验

姓名 学号 成绩

实验时间 地点

实验目的

实验设备(仪器名称、型号、量程)

实验结果记录与分析

附表1 (试件相关参考数据) 试件参数及有关资料 截面Ⅰ 截面Ⅱ 截面Ⅲ 平均值 厚度h (mm ) 1.9 1.9 1.9 1.9 宽度b (mm ) 20 20

20

20

长度L (mm ) 318

最小惯性矩 I min =bh 3/12 弹性模量 E = 206 GPa

附表2 (实验数据)

载荷P (N )

应变仪读数(με)

1. 临界力实验值

2. 临界力P cr 理理论值

试件最小惯性矩123

min bh I == m 4 试件长度L= m 理论临界力L

I P E cr 2

min

2

π=

3. 实验值与理论值比较

%100P P cr cr cr ⨯-理

实理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