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生物必修一教师用书名师优质制作教学资料

最新高中生物必修一教师用书名师优质制作教学资料
最新高中生物必修一教师用书名师优质制作教学资料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教师教学用书

目录 致教师

第一章 走近细胞

第1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教学设计与案例:《从生物圈到细胞》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2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第3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第4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第5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 教学设计与案例:《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第2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第3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2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第3节 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教学设计与案例

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 细胞的增殖 第2节 细胞的分化 第3节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第4节 细胞的癌变 教学设计与案例:《细胞的癌变》

致教师

《分子与细胞》是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中第一个必修模块。万事开头难,难在师生要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进行教和学;难在达成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难在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有机统一;难在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为后续必修和选修模块的学习奠定较好的基础。如果第一个必修模块学不好,会严重影响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影响本学科在您校高中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困难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这里就学习本模块的意义和价值,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和呈现方式,从编者的视角作一些介绍。同时就本模块的教学提出一些建议,和老师们交流。由于本模块是三个必修模块的起始模块,有些方面说得较宽泛一点,既针对本模块的教学,对其他模块的教学,也有可参考之处。

一、学习本模块的意义和价值

众所周知,17世纪细胞的发现和19世纪细胞学说的建立,对生物科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恩格斯说:“有了这个发现,有机的有生命的自然产物的研究──比较解剖学、生理学和胚胎学──才获得了巩固的基础。”人们通常称1838~1839年施旺和施莱登确立的细胞学说,1859年达尔文确立的进化论和1866年孟德尔确立的遗传学为现代生物学的三大基石,而实

际上,可以说细胞学说又是后二者的基石。当前,细胞生物学的主要发展方向是细胞分子生物学,它是以细胞作为一切有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概念出发,主要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因此,高中生物课程的第一个必修模块称为《分子与细胞》。其学习意义和价值如下。

1.促进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1)理解生命的物质性及生命物质的特殊性

世界是物质的运动和运动着的物质,这是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以细胞为基本单位的奇妙而多彩的生物世界,其组成的元素和化合物,既与非生命世界有普遍的联系,又有重大的区别,尤其是组成细胞的有机分子,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具有多种生命功能的糖类和脂质。蛋白质、核酸和多糖又都是由特定单体构成的生物大分子,它们以碳链为骨架,成为细胞的结构基础,演绎着或简约、或繁复的生命之歌。学生形成从分子水平上看待生命的物质性和生命物质的特殊性的认识,对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极为重要。无论是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还是处理个人或社会事务,都需要有唯物的观点。

(2)理解生命系统有许多层次,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由宏观到微观,大体说是由生物圈、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到个体;由个体、系统、器官、组织到细胞。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内还有各种结构及各类分子和原子)。客观世界是由许多大大小小,互相联系而又有区别的系统所组成的,系统都有它的边界,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组分组成,系统都有它自身的调控规律和发展、消亡的规律。就细胞而言,细胞膜是系统的边界;各类细胞器的分工合作是各组分的重要关系;细胞核是系统的控制中心,等等。如果通过细胞的探究,能使学生形成以系统论的视角来观察和分析世间万物,其益处不仅是学好生物学,还将广及其他。

(3)理解生命系统的开放性,即要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高中生物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致教师奥地利出生的美国生物学家贝塔朗菲(L.von Bertalanffy, 1901—1971)创立了一般系统论。他的系统论思想源自其机体论(1928年的《现代发展理论》和1932年的《理论生物学》)。他强调生物的整体性、动态结构、能动性和组织等级,构成了一个系统,同时它又是一个开放系统,和其环境组成一个大系统。基于这样的认识,研究细胞这一基本的生命系统时,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或者称之为细胞代谢),就是最核心的细胞生物学知识。生命活动的主动性、有序性和周围环境的统一性,尽在其中。生命系统的开放性,通过细胞生命活动的分析,能够深入到分子水平而比较透彻,而这些认识,又将是研究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这些层次的开放性的基础,也和遗传进化息息相关。用开放的观点审察自然现象和社会事务,具有普遍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价值。

(4)理解细胞的生命历程,领悟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普遍规律

任何事物都有其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和规律,这既是运动的观点,也是辩证的观点。通过对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了解,将会具体而鲜明地形成这样的观点。辐射开去,可见世界万物,都有其发生、发展、消亡的规律,人们可以认识、应用这个规律,让世界更美好。就对待生命而言,我们应该爱护生命、珍惜生命。在有生之年,让生命闪耀熠熠的光辉。

简言之,上述4个方面:生命的物质性;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生命系统的开放性;细胞的发生、发展和消亡,反映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第11页指出:“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将在微观层面上,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本质。了解生命的物质性和生物界的统一性,细胞生活中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细胞结构和

功能的统一,生物体部分和整体的统一等,有助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这与本文的叙述是并行不悖的,本文只是更贴近教科书的体系安排的叙述方式。

2.为学习其他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奠定知识和能力的基础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第4页指出:“学生在学习了生物1(即《分子与细胞》)的内容之后,既可以学习生物2(即《遗传与进化》)的内容,也可以学习生物3(即《稳态与环境》)的内容。在修完必修模块的基础上,进行选修模块的学习。”课标的这一规定,反映了《分子与细胞》模块,是学习所有其他模块的基础,也反映了各模块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相互依存。没有扎实的《分子与细胞》的基础,难以学习遗传的细胞基础和分子机制,进而难以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而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其调控,涉及到许多种类的细胞及细胞参与的分子机制。即使是群体生物学(从种群、群落到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生物的关系,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关系,其物质、能量、信息的运动,均离不开细胞的生理活动和相关的分子机理。因此,学好《分子与细胞》就为另两个必修模块的学习,打下较好的知识基础,更不必说选修模块了。

除知识基础外,能力基础的形成也很重要。《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第8页,在课程的具体目标中,从能力角度提出了三方面的要求,它们是:“·能够正确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生物学实验的操作、生物绘图等技能。·能够利用多种媒体搜集生物学的信息,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分子与细胞》模块中安排的实验、探究等活动占了全部必修模块的近一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基础性作用。

此外,在学习本模块的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方法的领悟,都对后续模块的学习有重要影响。

3.有助于学生对科学过程和本质的理解

(1)本模块精选了若干重大科学发现的历史过程

对科学过程和本质的理解,需要科学历史的支撑,而不是说教可以达到的。为此,本模块选取了《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与邹承鲁院士一席谈》、《细胞世界探微三例》、《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关于酶本质的探索》、《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细胞的全能性》等方面的历史,而且尽量展示其曲折和艰辛、继承和创新,使学生爱读、置身于科学历史的氛围中去领悟和体会。

(2)科学过程没有终点,现代科学生机勃勃

学生不应该仅仅了解科学的过去,更重要的是接触现代科学的许多生长点,以此唤起一代新人的努力。本模块着意展示了相关内容的新进展。如《组装细胞》、《国际人类蛋白质组计划》、《授予诺贝尔化学奖的通道蛋白研究》、《干细胞研究进展与人类健康》、《细胞衰老的原因》等,使学生感受到现代生命科学不息的脉动,把今日的学习融合到促进生命科学未来发展的事业中去。

(3)科学的前进也依赖于技术和方法的改进

科学发展的历史过去是这样,现在更是这样,即科学的技术化、技术的科学化。本模块教材十分关注技术的发明和科学方法的改进对解决相关科学问题所起的作用,在学生可理解的范围内,作了必要的介绍。如显微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同位素示踪技术、荧光显示技术等。在科学方法上,从系统分析方法到各种具体的科学方法都有涉及,如模型方法、变量控制、对比实验等。

(4)理解科学过程,最重要的是亲历实验和探究

本模块列有实验9个,探究4个,模型建构1个,课外制作1个。其中实验和探究,一方面紧扣学习的核心内容,另一方面涉及多种方法和技能,所需仪器设备条件相对简单,易于完成。所有实验和探究常有“提示”、“案例”、“讨论”等内容,以强化学生理解科学过程。

4.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为现实生活服务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要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应把生物学关进“象牙之塔”,而应当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相联系。《分子与细胞》涉及的内容,虽属微观,相对深奥,但鉴于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它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等方面仍密切相关。这方面研究的现代进展,更深刻地影响人类社会的生活、生产和发展。本模块的第一章《走近细胞》的引言中就说:“悠悠300余年,关于细胞的研究硕果累累;近50年来更进入了分子水平,老树又绽新花。许多研究成果已经或将要走进我们的生活:植物细胞在培养瓶中悄然长成幼苗;动物体细胞核移植诞生了克隆动物;不同生物细胞间DNA的转移创造出新的生物类型及其产品;病危的生命期盼着干细胞移植的救助……让我们再次走近细胞,更深入地探索它的奥秘。”这些话,并不仅仅是为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更是宣示了一个指导思想: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为现实生活服务。

因此,本模块教材中有创设学习情境的“问题探讨”(每节都有),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教材的叙述风格,尽可能从人们的生活、生产以及学生的经验出发,力避深奥、学术化;教材的正文中还常出现醒目的“与生活的联系”栏目;教材还设有“科学·技术·社会”的专栏。即使是在“练习”和“自我检测”的习题中,还有相当数量的联系生活、参与决策的题目。所有这一切,是要构建一种联系现实生活的氛围,创设一种进一步理解和应用知识的情境。按照这一思路,教师还有补充、发展的余地。

从根本上说,科学源于生活、生产、科学实验的实践,它的至高至上的目的,是要造福于人类。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并且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服务。把学习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本质是一种价值的追求,是科学的人文化。

学习本模块的意义和价值,并不仅止于上述4个方面,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进一步阐释,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和呈现方式

本模块教科书的全部内容以及编辑设计,已经呈现在诸位面前,孰优孰劣,当由教师和学生来评价。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说:“每个模块有若干主题,每个主题由具体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组成。具体内容标准规定了本课程所要达到的基本学习目标。活动建议列举了有利于学习目标达成的观察、调查、资料的搜集和分析、讨论、实验、探究等活动。”《分子与细胞》模块,课标规定了5个主题,依次是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活动建议共11项。教科书的设计和呈现,应源于课标,贯彻课标的逐项要求;又要根据教和学的实际情况,提供一个教师好教、学生爱学,教学易见成效,创新留有空间的学习平台;还要把《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实验)》中对内容选取的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要求,融为一体,掌握好分寸。所有这些,说明教科书的编撰,应是课程标准的再创造。

以下列举的本模块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和呈现方式的若干特点,仅仅为了便于教师教学中有所遵循,而不是面面俱到。

1.以“科学家访谈”代序

本套教科书的三个必修模块,都以《科学家访谈》代序,这是对传统教科书的绪论(或前言)的突破,是见人、见事、见精神;有知识、有过程、有殷殷的嘱托。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三教师用书:第3章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含答案 精品

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重难点)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 3.说出植物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运输和分布。(重点 1.达尔文实验 (1)发现问题:植物的向光性,即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 (2)进行实验:对金丝雀草的胚芽鞘进行单侧光照射。

(3)得出结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 2.鲍森·詹森实验 (1)过程及现象: ①切去胚芽鞘尖端+单侧光―→不生长不弯曲。 ②胚芽鞘尖端和下面部分之间插入琼脂片+单侧光―→弯曲生长。 (2)图解: (3)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拜尔实验 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4.温特实验 (1)实验组

①处理:把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 ②现象:胚芽鞘会朝对侧弯曲生长。 (2)对照组 ①处理:把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 ②现象: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3)结论:胚芽鞘尖端能产生某种化学物质,会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这种化学物质被命名为生长素。 5.科学家分离并鉴定出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为吲哚乙酸(IAA)。 6.植物激素的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合作探讨] 探讨1:从对照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角度分析,鲍森·詹森实验有什么不足之处?又该如何改进? 提示:不足之处为该实验不能排除使胚芽鞘弯曲的刺激不是由琼脂片产生。改进方案为:增设③组:将胚芽鞘尖端切掉,将琼脂片放在切口上,用单侧光照射,观察胚芽鞘生长状况。 探讨2:拜尔实验为什么要在黑暗中进行?温特实验是否也需要在黑暗中进行? 提示:排除光照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不需要。 [思维升华] 胚芽鞘实验的相关结论 (1)与尖端有关的结论 ①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在尖端,而发生生长及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以下的伸长区。 ②感受光照的部位在尖端,而且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只发生在尖端。 ③生长素产生的多少与尖端是否感受光照无关。 (2)判断胚芽鞘生长与弯曲的依据 ①生长:看有无生长素。生长素可能是自身产生的,也可能是外源的,如含生长素的琼脂等。 ②弯曲:看生长素分布是否均匀,若分布均匀则直立生长;若分布不均匀则弯向浓度低的一侧生长。 1.用燕麦胚芽鞘做向光性实验发现植物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向光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一教师用书:第1章 生物科学和我们 含答案 精品

生物科学和我们 1.了解人类的健康问题。(重点) 2.掌握科学实验的程序和方法。(重、难点) 1.生物科学 (1)概念: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2)生物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①生物科学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和环境保护,以及其他应用科学的基础。 ②生物科学对当前人类面临的诸如人口、能源、粮食、环境和健康等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作用。当前,生物科学的发展对禽流感、心血管疾病、癌症等严重地威胁着我们的健康问题的解决正发挥着重要作用。 2.癌症 (1)发病现状 ①发病率上升的癌症:主要是胃癌、肝癌、肺癌和白血病。 ②发病率下降的癌症:主要是宫颈癌、鼻咽癌、食管癌和女性乳腺癌。 ③发病率上升的原因:主要是人口老龄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2)防治措施 ①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将癌症发病率降低1/3。 ②通过早期诊断得到有效的治疗。 ③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技术就为防治癌症和其他疾病提供新的手段。 3.传染病 (1)发病现状 ①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主要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淋病等。 ②病死率较高的传染病:主要是狂犬病、艾滋病、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等。 (2)病因:由病原体侵入人体引起的,它们主要属于病毒类、细菌类和寄生虫类。

(3)可采用基因诊断技术对许多传染病的病原体进行诊断。基因诊断可对防治疾病作出快速、灵敏的诊断。 [合作探讨] 探讨1:致癌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提示:(1)生物因素:主要指病毒致癌因子。 (2)物理因素:主要是辐射致癌,包括紫外线、电离辐射等。 (3)化学因素:无机物如石棉、砷化物、铬化物等;有机物如亚硝胺、黄曲霉毒素、尼古丁等。 探讨2:生活中我们怎样预防癌症? 提示:(1)尽量避免接触物理的、化学的及生物的致癌因素。 (2)注意增强体质,保持心态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多方面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探讨3:请从传染病发生所需要的三个重要环节谈谈如何控制传染病的大规模发生? 提示:①控制传染病:病人隔离等;②切断传播途径:提高环境卫生标准,设立检查站等;③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等。 [归纳拓展] 1.癌细胞产生的机理: 2.癌症治疗方法????? ①外科手术②放射疗法 ③化学疗法 3.传染病特点 有病原体,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感染后常有免疫性。 1.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长期接触癌症患者的人细胞癌变概率增加 B .癌症是致癌因子引发的,患病概率与年龄无关 C .艾滋病患者与正常人患癌症的概率相同 D .亚硝酸盐可通过改变基因的结构而致癌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学设计

篇一: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教学难点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三、教学策略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圈中的生物尽管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但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并且有的生物就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即使是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也必须依赖活细胞生活。因此,从宏观的生物圈逐级深入到微观的细胞,有利于学生用全局的、系统的观点来认识生物界。同时,从细胞到生物圈这些生命系统的各个结构层次,是本模块和其他模块将要逐一研究和学习的内容。 本节教学建议用1课时。 本节在教学上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选择sars病毒作为“问题探讨”的素材,是基于以下两点理由。(1)sars病毒给人类的健康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是学生经历过并且相对比较熟悉的一类病毒,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病毒不是一个细胞,不具有细胞的结构,但它不能离开活细胞而独立生活,选择sars病毒侵害人体肺部细胞作为“问题探讨”的素材,有助于服务“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主题。因此,在教学时应注意将病毒与细胞联系起来,但不宜要求学生深入学习sars病毒的相关知识。 教师可以展示sars病毒的电镜照片或模式图、sars患者肺部x光片示弥漫性阴影图,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学习过的病毒的结构组成,并与细胞作简单比较。同时探讨教材中的两个问题,达成“像病毒那样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也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的认识。关于让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观点,教材中的资料分析已比较全面,分别是从生命特征的不同方面,不同生物体的不同生命活动等来论证这一观点的。下表反映了编者的意图。 表3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实例 由于本资料中的一些事例是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涉及的内容,因此,在分析本资料时,除按照教材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外,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例如,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它具有生物的哪些基本特征?人类发育的起点是从什么细胞开始的?新生儿逐渐发育长大是由于细胞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等等。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本节的难点,教师应引导学生系统地理解这几个层次,在理解这些结构层次时,教师可以适当地补充各个层次的名词解释,以利于学生从微观到宏观,步步紧扣地理解生命系统的严密性、层次性和多样性。教师可以按下表的方式呈现这几个层次的递进关系。 表4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些层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这些层次中,只有种群和群落这两个名词是学生陌生的,需要教师用具体的事例补充讲解。例如,在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就是一个种群,而池塘中的全部生物就构成了一个群落。这两个概念不需要掌握,只需要学生能通过具体的事例理解就行。 2.除种群和群落外,其他的几个层次都是学生在义务教 育阶段七年级接触过的概念,可 以让学生分组回忆、讨论。 3.除教材列举的事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列举其他的事例。例如,与心肌细胞同层次的还有平滑肌细胞、骨骼肌细胞、上皮细胞、神经细胞,等等;与心肌组织同层次的有上皮组织、

2019秋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教师用书

课时1 酶的作用和本质 [学习目标] 1.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和本质;2.学会控制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知识点一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对应学生用书第42~43页) 阅读教材第78~80页,完成下列填空: 1.细胞代谢

(1)场所:细胞中。 (2)实质:各种化学反应的总称。 (3)意义: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2.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1)实验原理 水浴加热、FeCl3溶液中的Fe3+以及肝脏研磨液中的过氧化氢酶均可影响H2O2分解为H2O和O2的速率。 (2)实验过程和现象记录

(3)实验结论:酶具有催化作用;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4)对照实验 ①含义:除了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 ②原则:除了要观察的变量外,其他变量都应当始终保持相同且适宜。[思考与讨论] 实验中为什么要选用新鲜的肝脏并进行充分的研磨? 提示:新鲜肝脏中含有较多的过氧化氢酶,如果肝脏不新鲜,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过氧化氢酶可能被分解。另外,肝脏一定要充分研磨,以保证肝细胞破裂,否则,过氧化氢酶不会从细胞中释放出来,会影响实验效果。 3.酶的作用原理 (1)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2)原理: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3)意义:使细胞代谢能在温和条件下快速进行。 要点1 对照实验中的变量及其控制 下表是验证酶的催化特性的几组对比实验,其中,1~4号试管控制的温度、投入物品及产生的现象如表所示,请回答:

(1)1号、2号试管相比,2号试管是实验组,从实验结果分析,可以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 (2)2号、3号试管相比,自变量是催化剂种类,从实验结果分析,可以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3)如果要证明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应选用2号试管和4号试管进行比较。 (4)实验过程中,4支试管为什么必须装有等量的H2O2液?保持无关变量一致。 [归纳总结] 实验中的变量及原则 (1)自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人为改变的变量。在本实验中为Fe3+和过氧化氢酶。 (2)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变量。在本实验中为单位时间内O2的释放量。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第3章 第2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掌握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及应用。(重点) 2.学会探究生长素最适浓度的方法。(难点) 3.了解生长素的应用。

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方式及特点 (1)作用方式: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 (2)作用: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3)作用特点:两重性,即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2.影响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因素 (1)浓度: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低浓度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抑制生长,甚至会杀死植物。 (2)器官: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不同。根、芽、茎敏感程度为:根>芽>茎。 (3)成熟程度:一般来说幼嫩细胞敏感,衰老细胞迟钝。 3.顶端优势 (1)现象: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抑制。

(2)原因 ①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是A→B(用图中字母表示),A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 ②B处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 (3)解除方法:摘除顶芽。 (4)应用示例:棉花的“摘心”、果树剪枝等。 4.实践应用 α-萘乙酸、2,4-D等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可用于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促进结实、获得无子果实、促使扦插枝条的生根等。 [合作探讨] 探讨1:分析下图中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的曲线,并探讨以下有关问题:

(1)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植物器官的促进作用效果一定不同吗? 提示:不一定。图中D点、E点对茎的促进作用效果相同。 (2)在生长素浓度为10-6mol/L时,生长素对根、芽、茎的生理效应分别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对根是抑制作用,对芽是既不促进也不抑制,对茎是促进作用。这说明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作用不同。 探讨2:结合下图解释植物的根为何具有向地性?此特点是否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植物的茎的背地生长是否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呢? 提示:(1)根:对生长素较为敏感,D处浓度过高对根的生长起抑制作用,而C处的浓度较低促进根的生长,充分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 (2)茎:对生长素相对不敏感,B处生长素浓度大于A处生长素浓度,所以B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套教案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 第1章走近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细胞的增殖 第2节细胞的分化 第3节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第4节细胞的癌变 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知识】: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 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 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 这个学期开设的《分子与细胞》模块,将为我们在化学分子的层面上,解释细胞的结构以及生命活动。解答在初中阶段没有办法解开的谜团,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事件以及科学家访谈录 师:要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杰出成果。(展示出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背景资料)。 学生阅读背景资料和阅读课文中的访谈录,以问题引导: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生物学上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从访谈录中,你认为造就了这次成功的因素是什么?阅读完了这些资料,你觉得对于你学习高中生物,在方法上有什么启发呢? (三)简单介绍高中生物的教材、学习方法和意义 1.教材分为必修3个模块、选修3个模块。必修: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简述三者之间知识结构上的关系;必修: 1.高中新教材的特点:需要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加了探究活动(什么是探究活动、探究活动的流程: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作出结论)、模 型制作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 2.学习生物学的意义:生物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相关领域的成果,各个学科之间的边界已经模糊,而出现了多学科的交叉;学习生物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互动,更加 是能力培养和思维方式不断完善的过程。 第一章走进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情感态度】: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难点: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是重点;说出生命系统的层次是难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关于冠装病毒相关的资料。

2016年高中生物必修一教师用书3.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细胞膜的成分 1. 2.成分与功能的关系 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二、细胞膜的功能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使细胞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细胞壁???主要成分:纤维素和果胶 主要功能:支持、保护 一、阅读教材P40实验内容,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中取得红细胞后为什么先用适量的生理盐水稀释? 提示:用生理盐水稀释的目的是使红细胞分散开,不易凝结成块。 2.能否利用蒸馏水稀释获得的红细胞? 提示:稀释时不能使用蒸馏水。使用生理盐水的目的是维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 二、细胞膜的成分分析 1.根据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写出组成细胞膜的化学元素有哪些? 提示:组成细胞膜的化学元素有C 、H 、O 、N 、P 。 2.判断正误 (1)细胞膜上蛋白质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决定了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 (2)多细胞生物体的各个细胞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的。(√) 三、细胞膜的功能分析 1.判断正误 (1)多细胞生物体内各个细胞在功能上协调性的实现,依赖于细胞间物质、能量交换和信息的交流。(√)

(2)没有信息交流,生物体不可能作为一个完整个体完成生命活动。(√) 2.试从细胞膜功能的角度分析讨论:莲藕出污泥而不染的原因。 提示: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水分等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能进入细胞,而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不会轻易进入细胞内。 一、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1.物质进入的相对性 (1)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以进入; (2)细胞不需要的或有害的物质不容易进入; (3)环境中的一些有害物质可能进入; (4)有些病毒、病菌也可能进入。 2.物质排出细胞的相对性 (1)细胞将其产生的代谢废物可排到细胞外; (2)细胞产生的抗体、激素等物质可排到细胞外; (3)细胞内的核酸等重要物质不会流失到细胞外。 [特别提醒] (1)细胞膜的功能主要由其上的蛋白质行使,所以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 (2)糖类在细胞膜中分布很少,并且与蛋白质或脂质结合成糖蛋白或糖脂,分布在膜的外表面。因此,根据糖蛋白的分布,可以判断细胞膜的内外侧。

《天成教育》2016年高中生物必修一教师用书5.2细胞的能量通货——ATP课下练

(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若ATP脱去了两个磷酸基团,该物质就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其名称及所含的高能磷酸键数目为( ) A.腺嘌呤核糖核苷酸,0 B.鸟嘌呤核糖核苷酸,1 C.胞嘧啶核糖核苷酸,0 D.尿嘧啶核糖核苷酸,1 解析:选A ATP分子含有3个磷酸基团,2个高能磷酸键。ATP水解时,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断裂,脱去一个磷酸基团形成ADP。ADP分子中含有2个磷酸基团,一个高能磷酸键。ADP分子脱去一个磷酸基团时,伴随着一个高能磷酸键的断裂,因此,ADP分子脱去一个磷酸基团后形成的化合物中高能磷酸键的数目为零。形成的化合物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2.科学家研究发现,向刚刚失去收缩功能的离体肌肉上滴葡萄糖溶液,肌肉不收缩;向同一条肌肉上滴ATP溶液,肌肉很快就发生明显的收缩。这说明( ) A.葡萄糖是能源物质B.ATP是能源物质 C.葡萄糖是直接能源物质D.ATP是直接能源物质 解析:选D向刚刚失去收缩功能的离体肌肉上滴加ATP溶液,肌肉很快出现明显的收缩,而滴加葡萄糖溶液则不出现收缩现象,说明ATP是直接能源物质,而葡萄糖不是。 酶3.在绿色植物进行“ADP+Pi+能量――→ ATP”的反应中,参与反应的能量不可能来源于( ) A.淀粉B.葡萄糖 C.光D.糖原 解析:选D植物中能量来自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植物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不可能是糖原,因为它是动物所特有的。 4.1个葡萄糖分子有氧呼吸释放能量为m,其中40%用于ADP转化为ATP,若1个高能磷酸键

所含能量为n,则1个葡萄糖分子在有氧呼吸中产生ATP分子数为( ) A.2m/5n B.2n/5m C.n/5m D.m/5n 解析:选A ADP转化为ATP,形成了1个高能磷酸键,1个葡萄糖分子有氧呼吸释放能量 为m,其中40%用于ADP转化为ATP,产生的ATP分子数为m×40% n= 2m 5n。 5.ATP中任何高能磷酸键水解后均可放能30.54 kJ/mol,那么,1 mol ATP中所有磷酸键储存的化学能为( ) A.30.54 kJ/mol B.61.08 kJ/mol C.91.62 kJ/mol D.介于61.08 kJ/mol与91.62 kJ/mol之间 解析:选D ATP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和一个普通化学键,2个高能磷酸键含有的能量是2×30.54 kJ/mol=61.08 kJ/mol,普通化学键中含有的能量少于30.54 kJ/mol,所以1 mol ATP中所有磷酸键储存的化学能介于61.08 kJ/mol与91.62 kJ/mol之间。 6.ATP是细胞内的能量“通货”。下列关于ATP的说法中,错误的有几项( ) ①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 ②线粒体是蓝藻和黑藻细胞产生ATP的主要场所 ③1个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④ATP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体内的来源均相同 A.2项B.3项 C.4项D.1项 解析:选C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蓝藻是原核细胞生物,没有线粒体;ATP分子由1分子腺苷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不同生物体内的ATP来源不同,动物和绝大多数细菌通过呼吸作用合成ATP,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都能合成ATP。在细胞中合成ATP的场所有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叶绿体,ATP水解的场所非常广泛,所有消耗能量的结构都是ATP 水解的场所。

2019年高考生物(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第8单元第1讲稳态的生理意义Word版含解析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第八单元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讲稳态的生理意义 考纲考情 一、细胞生活的环境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细胞生物:一般生活在水中,通过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如草履虫。 2. 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通过_____________ 经过多种器官和系统的共同参与来完成的。 3. 体细胞生活的环境 (1) 补充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 ① _______ ,② 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_ ,⑤ ________ ,⑥_________ (2) 人体体液各组分之间的物质转化关系 甲 _______ 乙__________ 丙 __________ 丁 __________

(3) 填写下列几种人体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 4?(1) 血浆 (2) 内环境中的三类物质 ① 小分子物质一一CO 2、02、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等。 ② 大分子物质—— ________ 、抗体等。 ③ 信号分子一一淋巴因子、 _________ 、 ________ 等。 (3)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和含量相近,但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 含有较多的 _________ 。 (4) 本质:一种 ________ ,类似于海水。 (5)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① 内 环 境 的 理 化 性 质 有 ②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_________________ 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 90%来 源于 ________ 。 ③ 细胞外液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 pH 为 _________ 。维持酸碱平衡的因素:存 在 ________ ,如 H 2CO 3/NaHCO 3、NaH 2PO 4/Na 2HPO 4 等。 ④ 人体内酶的最适温度是 ________左右。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从而影响 人体的新陈代谢。 二、 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1. 稳态的概念 (1) 稳态的基础:各器官、系统协调正常运行。 (2) 稳态的调节机制: __________________ 调节网络。 (3) 稳态的实质:内环境的 ___________________ 的相对稳定。 2 ?稳态的失调:原因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 ______________ ,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 ________ ,或人体 ________________ 出现障碍时会出现稳态失调。 3.稳态的生理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 _______________ 。 三、 稳态的调节机制:反馈调节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 作用,使输出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调节方式, ______ ! ____ : ^1% 血液运送的轲.切加朗幽糠*各种 ____ : ^90%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教师用书

卉原中学高三年级生物必修3教材答案及解析编制:咼三生物组审核:冯占武姓名: 小组:

卉原中学高三年级生物必修3教材答案及解析编制:咼三生物组审核:冯占武姓名: 小组: 排泄功能有障碍。 (2)葡萄糖含量超标,血糖含量过高可并发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的心血管合并症等。 (3)甘油三脂超标,可引起高脂血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二)思考与讨论 1?提示:绝大多数人都有过发高烧的经历,可以让同学先谈谈自己发高烧时的感受。正常的体温是体内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最适宜的温度。在发高烧的状态下,由于内环境发生一系列变化,导致体内的各种反应出现紊乱,于是机体功能发生异常。发热时的主要症状大部分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病人感觉不适、头疼、头晕、嗜睡等,同时常有食欲不振、厌食、恶心的表现。发热时机体处于一种明显的分解代谢过旺的状态,持续高热必定引起器官的功能负荷加重,有可能诱发器官功能不全或引起组织损伤。孕妇发热可能导致胎儿发育障碍,是一个重要的致畸因子。对于6个月至4岁的幼儿来说,持续高热容易发 生惊厥,相当数量的患儿由此造成脑损伤,如智力落后,甚至癫痫,因此应注意及时采用物理方法或服用药物来退烧降温。 2?提示:内环境渗透压会变小。当内环境渗透压变小时,内环境中的水将较多地通过渗透作 用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吸水肿胀,进一步导致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严重时会出现疲倦、周身不适、表情淡漠、恶心、食欲减退、皮下组织肿胀等症状。 3?提示:因为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易造成体内缺氧。这说明外界环境的变化势必影响内环境的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不甚剧烈,并且机体代偿机制良好,内环境的波动较小,仍能维持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剧烈,机体代偿机制不好,内环境稳态将受到破坏,就会影响身体健康。(三)实验 1?生物材料加入HCI或NaOH后pH的变化更像缓冲液。 2. 提示:缓冲液加入少量酸碱后,pH变化不明显。原因是磷酸缓冲液中含有NaH2PO4/Na2HPC4,其中NaH2PO4溶液呈酸性,当加入少量NaOH时,可以中和OH-; Na2HPO4 溶液呈碱性,当加入少量HCI时,可以中和H+。水溶液则不同,因而加入酸碱后,pH变化明显。 3?提示: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对NaH2PC4/Na2HPO4、H2CO3/NaHCO3等,它们能够对酸碱度 的变化起缓冲作用。此外,机体还可以通过对生理活动进行调节来维持pH稳定。例如,当 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和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可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可以分解成CC2和水。血液中的C02增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CC2排出体外,所以对血液的pH影响不大。当乳酸钠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以及机体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维持相对稳定。 (四)练习基础题1. D。2. Co 3. D。 4 ?提示:因为人体各种生命活动是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细胞代谢本质上是细胞内各种生化反应的总和。内环境为这些生化反应的进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条件。当内环境稳态保持正常时,细胞的代谢活动能正常进行;当内环境稳态失调时,细胞代谢活动就会受影响。因此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拓展题提示:当动物进食高浓度的糖溶液后,大量的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导致血糖浓度暂时升高。血糖浓度的升高会刺激机体加速分泌胰岛素,同时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共同调节下,血糖浓度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具体调节机制可参考第2章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内容。 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 一、概念检测 1?判断(1)谷(2)它(3)谷(4)乙 2?选择(1) D; (2) D; ( 3) D o 3. 画概念图 二、知识迁移 (1 )水是良好的溶剂,为各种生化反应提供溶液环境;水是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水在体温调 节方面有作用;水是某些生化反应的反应物;水是 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等。 (2)说明健康的人体具有维持体内水平衡的能力。 三、技能应用 (1)否。 (2)血液中的糖分既可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物质, 也可来源于其他物质在体内的转化。 四、思维拓展 提示:航天器和航天服中的生命保障系统,主要由 氧源(气瓶)和供气调压组件、水升华器和水冷却循 环装置、空气净化组件、通风组件、通信设备、应 急供氧分系统、控制组件和电源、 报警分系统、遥测分系统等组成。它能够为航天员提 供呼吸用氧,并控制服装内的压力和温度,清除航 天服内C02、臭味、湿气和微量污染等。这套生命保障系统与压力服(给宇航员提供正常大气压)一起,在人体周围创造适宜人生存和工作的微型气候环境,有利于宇航员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问题探讨提示:这些问题具有开放性,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后再回答,目的是引起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 (二)思考与讨论1 1. 神经兀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一般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神经兀的长的突起外 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2?反射弧一般都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设计

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知识】: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 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 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艰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 这个学期开设的《分子与细胞》模块,将为我们在化学分子的层面上,解释细胞的结构以及生命活动。解答在初中阶段没有办法解开的谜团,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事件以及科学家访谈录 师:要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杰出成果。(展示出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背景资料)。 学生阅读背景资料和阅读课文中的访谈录,以问题引导: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生物学上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从访谈录中,你认为造就了这次成功的因素是什么?阅读完了这些资料,你觉得对于你学习高中生物,在方法上有什么启发呢? (三)简单介绍高中生物的教材、学习方法和意义 1.教材分为必修3个模块、选修3个模块。必修: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简述三者之间知识结构上的关系;必修: 1.高中新教材的特点:需要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加了探究活动(什么是探究活动、探究活动的流程: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作出结论)、模型制作等,这些都要求学生 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 2.学习生物学的意义:生物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相关领域的成果,各个学科之间的边界已经模糊,而出现了多学科的交叉;学习生物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互动,更加是能力培养和思维方式不断 完善的过程。 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情感态度】: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2019秋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教师用书(最新整理)

去的比排出来的要多得多,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食物经过了消化过 程,其中化学性消化过程是复杂的化学反应的过程,而细胞中的化学 反应还要比化学性消化过程复杂得多,这些复杂的化学反应却能高效有序地进行,因其有一种特殊的催化剂进行催化,这种催化剂就是酶,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酶的作用和本质。 课时1 酶的作用和本质 [学习目标] 1.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和本质;2.学会控制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知识点一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对应学生用书第 42~43 页) 阅读教材第 78~80 页,完成下列填空: 导入 2:我们每天都要吃进好多的食物,不知同学们发现了没有,吃进 新课导入 导入1:我们学习了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其中主动运输需要能量。此外, 细胞中的其他生命活动也离不开能量,而能量的输入和利用都必须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细胞代谢离不开酶,酶在细胞代谢中究竟起什么作用?本节课先来学习酶的相关知识。

1.细胞代谢 (1)场所:细胞中。 (2)实质:各种化学反应的总称。 (3)意义: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2.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1)实验原理 水浴加热、FeCl3溶液中的 Fe3+以及肝脏研磨液中的过氧化氢酶均可影响 H2O2分解为 H2O 和O2的速率。 (2)实验过程和现象记录

(3)实验结论:酶具有催化作用;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4)对照实验 ①含义:除了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 ②原则:除了要观察的变量外,其他变量都应当始终保持相同且适宜。[思考与讨论] 实验中为什么要选用新鲜的肝脏并进行充分的研磨? 提示:新鲜肝脏中含有较多的过氧化氢酶,如果肝脏不新鲜,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过氧化氢酶可能被分解。另外,肝脏一定要充分研磨,以保证肝细胞破裂,否则,过氧化氢酶不会从细胞中释放出来,会影响实验效果。 3.酶的作用原理 (1)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2)原理: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3)意义:使细胞代谢能在温和条件下快速进行。 要点1 对照实验中的变量及其控制 试管内卫生香燃烧程度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本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问题探讨 1.提示:病毒尽管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它可以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繁殖。 2.提示:SARS病毒侵害了人体的上呼吸道细胞、肺部细胞,由于肺部细胞受损,导致患者呼眩颊咭蚝粑δ芩ソ叨劳觥4送猓琒ARS病毒还侵害人体其他部位的细胞。 (二)资料分析 1.提示:草履虫除能完成运动和分裂外,还能完成摄食、呼吸、生长、应激性等生命活动。如果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草履虫不可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 2.提示:在子女和父母之间,精子和卵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父亲产生的精子和母亲产生的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宫中发育成胚胎,胚胎进一步发育成胎儿。胚胎发育通过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实现。 3.提示:完成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需要许多种类的细胞参与,如由传入神经末梢形成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相关的骨骼肌细胞,等等。人的学习活动需要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细胞参与。由细胞形成组织,由各种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形成系统,多种系统协作,才能完成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涉及到人体的多种细胞,但主要是神经细胞的参与。 4.提示:例如,胰岛细胞受损容易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受损容易导致相应的肢体瘫痪;大脑皮层上的听觉神经元受损可导致听觉发生障碍,等等。 5.提示:例如,生物体的运动离不开肌细胞;兴奋的传导离不开神经细胞;腺体的分泌离不开相关的腺(上皮)细胞,等等。 (三)思考与讨论 1.提示:如果把龟换成人,图中其他各层次的名称不变,但具体内容会发生变化。例如,心脏应为二心房、二心室;种群应为同一区域的所有人,等等。应当指出的是,生物圈只有1个。如果换成一棵松树,图中应去掉“系统”这个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种群的具体内容也会改变。如果换成一只草履虫,细胞本身就是个体,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 2.提示:细胞层次;其他层次都是建立在细胞这一层次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细胞就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另一方面,生物体中的每个细胞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能独立完成一系列的生命活动,某些生物体还是由单细胞构成的。 3.提示: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一个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因为生命系统能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动,单靠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不可能完成生命活动的。 (四)练习 基础题 1.(1)活细胞:A、D、G、I;(2)死细胞:B、E;(3)细胞的产物:C、F、H。 2.(1)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因为大肠杆菌是单细胞生物); (2)种群层次;(3)群落层次。 拓展题 1.提示:不是。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因此,尽管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但不意味着人工制造了生命。 2.提示: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其意义具有两面性,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态度都是不全面的。从肯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可以使人类更好地认识病毒,例如,研制抵抗病毒的药物和疫苗,从而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从否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也可能会合成某些对人类有害的病毒,如果这些病毒传播开来,或者被某些人用做生物武器,将给人类带来灾难。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四、答案和提示 (一)问题探讨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二教师用书:第1章 生物科学和我们 含答案 精品

生物科学和我们 1.说出解决粮食问题的重要性。知道我国粮食减产的原因,分析我国粮食问题的解决措施。(重点) 2.了解农业生物技术的重要性及其带来的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难点) 3.了解进化论的创立和完善过程及科学思维的基本过程。(重难点) 1.二战后世界粮食生产状况 (1)占世界人口3/4的发展中国家生产的粮食与只占世界人口1/4的发达国家生产的粮食总量相差无几。 (2)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粮食问题日益严重。 2.我国粮食生产状况及产生原因 现状→在仅占世界7%的耕地上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 面临的问题→粮食缺口巨大 ↑ 原因→人口增长迅速、资源短缺、环境恶化 3.生物科学与技术为解决粮食问题带来的新希望 (1)1993年,世界首例转基因产品——延熟保鲜番茄在美国批准上市。 (2)2011年全球共有29个国家种植了转基因作物,占全球耕地的10%。 (3)美国是世界上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 (4)我国在转基因技术理论和应用上的发展 ①“七五”计划结束时,已经掌握了植物转基因的全套技术,获得了抗虫烟草等转基因植物。 ②“八五”计划期间获得了抗病毒、抗细菌、抗盐碱、抗虫、抗除草剂等转基因植物,转基因技术得到了更大发展。 ③“九五”计划期间又获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基因,并已初步获得抗病、抗虫

或改良品质的转基因水稻、玉米、烟草以及花卉等。 [合作探讨] 转基因农作物在抗病、抗虫和增产方面都有显著成效。图示为转基因高 产水稻。 探讨1:转基因技术在应对粮食危机方面有什么作用? 【提示】①提高产量;②减少环境污染。 探讨2: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有哪些应用? 【提示】改良作物品种(如培育抗虫、抗病、抗盐碱等新品种)。 探讨3:转基因作物有哪些优点? 【提示】①降低污染和对人畜的危害;②抗逆性强,产量高;③投资少,回报多,经济效益高。 探讨4:转基因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对生态环境有什么影响? 【提示】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减轻了环境污染。 [思维升华] 1.我国粮食问题 (1)我国粮食短缺的原因 (2)应对粮食危机的现实措施 ①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②保护和治理环境,防止环境恶化。 ③减少建筑用地。 ④培育和推广转基因作物。 3.不同转基因农作物的生物学意义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第一章 走进细胞

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教学难点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章引入〗让学生阅读第一章走进细胞的引入,让他们体会一下学习细胞的好处。 〖板书〗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边思考边回答。 〖生答师提示〗1. 提示:病毒尽管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它可以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繁殖。 2.提示:SARS病毒侵害了人体的上呼吸道细胞、肺部细胞,由于肺部细胞受损,导致患者呼吸困难,患者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此外,SARS病毒还侵害人体其他部位的细胞。 〖问题〗以“本节聚焦”引起学生的注意思考。 〖板书及问题〗一、为什么说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列表说明(板书)〗选列出问题空表,学生一边阅读课本一边填写,教师总结。 表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实例

〖思考与讨论〗1.提示:草履虫除能完成运动和分裂外,还能完成摄食、呼吸、生长、应激性等生命活动。如果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草履虫不可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 2.提示:在子女和父母之间,精子和卵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父亲产生的精子和母亲产生的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宫中发育成胚胎,胚胎进一步发育成胎儿。 胚胎发育通过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实现。 3.提示:完成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需要许多种类的细胞参与,如由传入神经末梢形成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相关的骨骼肌细胞,等等。人的学习活动需要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细胞参与。由细胞形成组织,由各种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形成系统,多种系统协作,才能完成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涉及到人体的多种细胞,但主要是神经细胞的参与。 4.提示:例如,胰岛细胞受损容易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受损容易 导致相应的肢体瘫痪;大脑皮层上的听觉神经元受损可导致听觉发生障碍,等等。 5.提示:例如,生物体的运动离不开肌细胞;兴奋的传导离不开神经细胞;腺体的分泌离不开相关的腺(上皮)细胞,等等。 〖小结〗让学生思考之后看第四页第一二段。(第一课时完) 〖复习引入〗略。 〖板书〗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问〗地球上的生命系统可以分为那些层次?为什么说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列表说明(板书)〗选列出问题空表,学生一边阅读课本一边填写,教师总结。 表2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