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与系统》课程实验报告

《信号与系统》课程实验报告
《信号与系统》课程实验报告

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信号与系统》课程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信号与系统》课程实验报告一

实验名称 一阶系统的阶跃响应 姓 名

系院专业

班 级

学 号 实验日期

指导教师

成 绩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一阶系统的无源和有源电路;

2.研究一阶系统时间常数T 的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3.研究一阶系统的零点对系统响应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1.无零点的一阶系统

无零点一阶系统的有源和无源电路图如图2-1的(a)和(b)所示。它们的传递函数均为:

1

0.2s 1

G(s)=

+

(a) 有源 (b) 无源 图2-1 无零点一阶系统有源、无源电路图

2.有零点的一阶系统(|Z|<|P|)

图2-2的(a)和(b)分别为有零点一阶系统的有源和无源电路图,它们的传递函数为:

1

0.2s 1)0.2(s G(s)++=

,????

?

? ??++=S 611S 161G(s)

(a) 有源 (b) 无源

图2-2 有零点(|Z|<|P|)一阶系统有源、无源电路图

3.有零点的一阶系统(|Z|>|P|)

图2-3的(a)和(b)分别为有零点一阶系统的有源和无源电路图,它们的传递函数为:

1

s 1

0.1s G(s)=

++

(a) 有源(b) 无源

图2-3 有零点(|Z|>|P|)一阶系统有源、无源电路图

三、实验步骤

1.打开THKSS-A/B/C/D/E型信号与系统实验箱,将实验模块SS02插入实验箱的固定孔中,利用该模块上的单元组成图2-1(a)(或(b))所示的一阶系统模拟电路。

2.实验线路检查无误后,打开实验箱右侧总电源开关。

3.将“阶跃信号发生器”的输出拨到“正输出”,按下“阶跃按键”按钮,调节电位器RP1,使之输出电压幅值为1V,并将“阶跃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与电路的输入端“Ui”相连,电路的输出端“Uo”接到双踪示波器的输入端,然后用示波器观测系统的阶跃响应,并由曲线实测一阶系统的时间常数T。

4.再依次利用实验模块上相关的单元分别组成图2-2(a)(或(b))、2-3(a)(或(b))所示的一阶系统模拟电路,重复实验步骤3,观察并记录实验曲线。

注:本实验所需的无源电路单元均可通过该模块上U6单元的不同连接来实现。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实验结果如上图,调节阶跃信号发生器的电位器RP1,得到幅值为1V 的电压,将其作为一阶系统的输入信号,即将“阶跃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与电路的输入端“Ui ”相连,并将电路的输出端“Uo ”接到双踪示波器的输入端,然后用示波器观测系统的阶跃响应。

调节示波器,在其出现稳定波形后按下方波发生器的按钮,然后在其发生改变的地方定格在屏幕中央,再利用示波器给的标线测出准确的数值,也便于观察。如图所示,测出时间常数T 大致为205ms ,与理论值0.2s 相差很小,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

五、实验心得及体会 具体见实验四后

《信号与系统》课程实验报告二

实验名称 二阶系统的时域响应 姓 名

系院专业

班 级

学 号 实验日期

指导教师

成 绩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电路模拟二阶系统的实验方法;

2.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与系统阻尼比ξ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为了便于理论研究,一般把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写成如下的标准形式:

2

n n 22n s 2s R(s)C(s)

ω+ξω+ω= (1) 式中:ξ——系统的阻尼比

n ω——系统的无阻尼自然频率

+

图3-1 二阶系统方框图

与式(1)对应的系统方框图如图3-1所示。任何二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都可以表示为式(1)所示的标准形式,但其参数ξ和n ω所包含的内容是不相同的。理论证明:对应于不同的ξ值,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是不相同的,图3-2中分别示出了:1)0<ξ<1(欠阻尼),2)ξ=1(临界阻尼),3)ξ>1(过阻尼)三种响应曲线。图3-3为本实验系统的方框图,其闭环传递函数为:

2

n

n 22

n 2

11

22

1s 2s T K/T s T 1s T K/T R(s)C(s)ωξωω++=++= 由上式得:21n T K/T =ω,K /4T T 12=ξ

图3-2 不同ξ值时的阶跃响应曲线

若令T 1=0.2s ,T 2=0.5s ,则n ω=10K ,ξ=K

/4T T 12。

显然,只要改变K 值,就能同时改变ξ和n ω的值,从而可得到欠阻尼(0<ξ<1)、临界阻尼(ξ=1)、和过阻尼(ξ>1)三种情况下的阶跃响应曲线。

图3-3 二阶系统

三、实验步骤

1.打开THKSS-A/B/C/D/E 型信号与系统实验箱,将实验模块SS02插入实验箱的固定孔中,根据开环传递函数G(s)=K/0.5s(0.2s+1),设计相应的实验电路图(如:“八、附录” 参考实验电路)

并用导线连接起来。

2.实验线路检查无误后,打开实验箱右侧总电源开关。

3.将“阶跃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开关拨到“正输出”,按下“阶跃按键”按钮,调节“阶跃信号发生器”的可调电位器RP1,使之输出电压幅值为1V ,并将“阶跃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与电路的输入端“Ui ”相连,电路的输出端“Uo ”接到双踪示波器的输入端。

4.按下“阶跃信号发生器”单元的“阶跃按键”,在慢扫描示波器上观察不同K 值:如K =

5(Rx=51k)、0.625(Rx=6.25k)、0.5(Rx=5.1k)时对应的阶跃响应曲线,据此求得相应的σp 、t p 和t s 的值。

5.调节K(Rx=12.5k)值,使该二阶系统的阻尼比2

1=ξ,观察并记录对应的阶跃响应

曲线。

注:实验时,实验模块中缺少的电阻,可通过接入实验箱上合适的电位器来实现。后面的实验相同。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过阻尼:

欠阻尼时:

分析: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与系统阻尼比ξ关系密切,不同范围的阻尼比会使信号呈现出不同的样子,大致分为,欠阻尼,合适阻尼,过阻尼三类,对应的图像如上图。

五、实验心得及体会

具体见实验四后面

《信号与系统》课程实验报告三

实验名称

姓名系院专业班级学号

实验日期指导教师成绩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电信号的采样方法与过程及信号的恢复。

2.验证采样定理。

二、实验原理

1.离散时间信号可以从离散信号源获得,也可以从连续时间信号经采样获得。采样信号fs(t)可以看成连续信号f(t)和一组开关函数S(t)的乘积。S(t)是一组周期性窄脉冲。由对采样信号进行傅里叶级数分析可知,采样信号的频谱包括了原连续信号以及无限多个经过平移的原信号频谱。平移的频率等于采样频率fs及其谐波频率2fs、3fs……。当采样后的信号是周期性窄脉冲时,平移后的信号频率的幅度按(sinx)/x规律衰减。采样信号的频谱是原信号频谱的周期性延拓,它占有的频带要比原信号频谱宽得多。

2.采样信号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恢复原来的信号,只要用一截止频率等于原信号频谱中最高频率fn的低通滤波器,滤去信号中所有的高频分量,就得到只包含原信号频谱的全部内容,即低通滤波器的输出为恢复后的原信号。

3.原信号得以恢复的条件是fs ≥2B,其中fs为采样频率,B为原信号占有的频带宽度。Fmin=2B 为最低采样频率。当fs<2B时,采样信号的频谱会发生混迭,所以无法用低通滤波器获得原信号频谱的全部内容。在实际使用时,一般取fs=(5-10)B倍。

实验中选用fs<2B、fs=2B、fs>2B三种采样频率对连续信号进行采样,以验证采样定理 要使信号采样后能不失真地还原,采样频率fs必须远大于信号频率中最高频率的两倍。

4.用下面的框图表示对连续信号的采样和对采样信号的恢复过程,实验时,除选用足够高的采样频率外,还常采用前置低通滤波器来防止信号频谱的过宽而造成采样后信号频谱的混迭。

图16-1 信号的采样与恢复原理框图

三、实验步骤

1.打开THKSS-A/B/C/D/E型信号与系统实验箱,将实验模块SS15插入实验箱的固定孔中。

2.打开实验箱右侧总电源开关,在“信号采样与恢复实验单元”的输入端输入频率为100Hz、V P-P为4V左右的正弦信号,然后调节方波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在1kHz左右,用双踪示波器分别观察采样输入信号与采样信号、输入信号与输出恢复信号,并进行分析。

3.将方波发生器的输出频率调至2kHz左右,再用双踪示波器分别观察采样输入信号与采样信号、输入信号与输出恢复信号,并进行分析。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分析:只有在合适的频率下才能使得了连续信号在被采样后还能够不失真地还原出来,这也验证了书中的奈奎斯特定理。

五、实验心得及体会

具体见实验四后面

《信号与系统》课程实验报告四(1)

实验名称 姓 名

系院专业

班 级

学 号 实验日期

指导教师

成 绩

一、实验目的

1.观察二阶有源网络在不同阻尼比ξ值时的状态轨迹; 2.熟悉状态轨迹与相应时域响应性能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1.任何变化的物理过程在每一时刻所处的“状态”,都可以概括地用若干个被称为“状态变量”的物理量来描述。如在图6-2所示的RLC 电路中,电路中有两个独立的储能元件,因此该电路独立的状态变量有二个,如选u C 和i L 为状态变量,则由该电路得下列回路方程:

i c L

L =u u dt

di L

R i ++ 据此求得相应的状态方程为:

L c i C

1

=u .

, i L c L u L 1i L R -u L 1-=i +.

不难看出,当已知电路的激励电压U i 和初始条件i L (t 0)与u C (t 0),就可以确定t ≥t 0时,该电路的电流i L 和电容两端的电压U C 。

改变电路中R 的值,使电路的阻尼比分别为ξ=0,0<ξ<1和ξ>1三种状态。图6-1画出了在上述三种状态下的i L (t)、u C (t)与t 的曲线以及u C 和i L 的状态轨迹。

i → t

RLC 电路在过阻尼时的状态轨迹

RLC 电路在欠阻尼时的状态轨迹

RLC 电路在R=0时的状态轨迹

图6-1 RLC 电路的状态轨迹

2.无源电路及观测方法

图6-2 二阶无源网络电路图

如图6-2所示,由于电阻R 的阻值很小,在b 点电压仍表现为容性,因此可将电容的两

端分别接到示波器X 轴和Y 轴,就可显示电路的状态轨迹。

3.二阶有源网络及其状态轨迹的观测

图6-3 二阶有源网络电路图

实验时观察e 与e

两个状态变量在ξ=0、0<ξ<1、ξ>1和ξ=1四种状态时的状态轨迹。 由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X

R K 100,)2ξωs(s ω=10)s(s 10K =1)s(0.1s K G(s)=n 2

n =+++

求得 10K ωn =,=102ξωn ,=5ξωn

1) 当ξ=0.707时,K=5,Rx=20K 2) 当ξ=0.5时,K=10,Rx=10K 3) 当ξ=1时,K=2.5,Rx=40K

4) 当ξ=0时,Rx=100K ,R 1=∞(将惯性环节改为积分环节)

5) 当ξ>1时,K=3.2,Rx=100K

三、实验步骤

1.打开THKSS-A/B/C/D/E 型信号与系统实验箱,将实验模块SS08插入实验箱的固定孔中。 2.打开实验箱右侧总电源开关,把“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与模块中U6单元(如图6-2)的输入端相连,把电路中电容两端分别分别接至示波器的X 轴与Y 轴。当“函数信号发

生器”输出一个1kHz ,10Vpp 的方波信号时,就可通过示波器观测二阶网络的相轨

迹。

3.改变图6-2电路中电位器Rw 的阻值,观察状态变量i L (t)与u C (t)分别在ξ

=0,0<ξ<1

和ξ

>1三种状态时的波形或状态轨迹(用李沙育图形观察)。

4.参考图6-3组建一个典型的二阶有源网络,把“阶跃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与图6-3的输入端相连,当按下“阶跃信号发生器”的阶跃按键时(调节可调电位器,使输出电压幅值为1V ),用示波器观察在下列几种情况下图中-e 与e -两点的波形或状态轨迹(用李沙育图形观察)。

1) Rx=20K ;2) Rx=10K ;3) Rx=40K ;4) Rx=100K ;5) R 1=∞,Rx=100K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RLC 电路在过阻尼时的状态轨迹 单边:

RLC电路在欠阻尼时的状态轨迹:单边:

单边:

RLC电路在R=0时的状态轨迹五、实验心得及体会

《信号与系统》课程实验报告四(2)

实验名称 信号与系统的MATLAB 仿真 姓 名

系院专业

班级

学 号 实验日期

指导教师

成 绩

一、实验目的

1.观察经典信号的MA TLAB 仿真图像; 2.熟悉MATLAB 在信号仿真上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信号f (t)的拉普拉斯变换对如下:

dt e t f s F st ?

--=)()(

ds e s F j

t f j j st

?∞+∞-=

σσπ)(21)( 可以将F(s)写成:

)()()(s j e s F s F ?=

其中F(s)的模)(s F 和相位)(s ?对应着复平面上的两个曲面。

三、实验步骤

1. 单边衰减指数信号

)0()

()(>=-a t u Ke t f at

例1 试绘出单边衰减指数信号

)()(2t u e t f t -=的曲面图。

此例:2

1

)(+=

s s F

a=-2.1:0.1:0.5;b=-10:0.1:10;

[a,b]=meshgrid(a,b);

s=a+i*b; % 确定绘图区域 Fs=abs(1./(s+2.)); % 计算拉普拉斯变换

subplot(1,2,1); mesh(a,b,Fs); % 绘制曲面图

axis([-2.1 0.5,-10 10,0 4]);

title('F(s)的幅度模'); view(120,20)

g=angle(1./(s+2));

subplot(1,2,2); mesh(a,b,g); axis([-2.1 0.5,-10 10,-2 2]);

title('F(s)的相位'); view(120,20)

2. 矩形脉冲信号(门信号)G τ (t)

例3 试绘出门信号u (t)- u (t-2)的曲面图。

此例:s

e s F s

21)(--=

a=0:0.1:5;b=-20:0.1:20; [a,b]=meshgrid(a,b);

s=a+i*b; % 确定绘图区域 Fs=(1-exp(-2*s))./s; %计算拉氏变换

subplot(1,2,1);mesh(a,b,abs(Fs)); % 绘制曲面图 title('F(s)的幅度模'); view(-70,20) subplot(1,2,2);mesh(a,b,angle(Fs)); title('F(s)的相位');view(-70,20)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单边衰减指数信号MATLAB 绘图:

矩形脉冲信号(门信号)G (t)MATLAB绘图如下:

操作系统-Linux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 Linux Ubuntu的安装、创建新的虚拟机VMWare 实验 Shell编程 1.实验目的与内容 通过本实验,了解Linux系统的shell机制,掌握简单的shell编程技巧。 编制简单的Shell程序,该程序在用户登录时自动执行,显示某些提示信息,如“Welcome to Linux”, 并在命令提示符中包含当前时间、当前目录和当前用户名等基本信息。 2.程序源代码清单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printf("Hello Linux\n"); int pid; int state; int pfd[2]; pipe(pfd); if (fork()==0){ printf("In the grep progress\n"); dup2(pfd[0],0); close(pfd[0]); close(pfd[1]); execlp("grep","grep","sh",0); perror("exelp grep error"); } esle if(fork()==0){ printf("In the ps progress\n"); dup2(pfd[1],1); close(pfd[0]); close(pfd[1]); execlp("ps","ps","-ef",0); perror("execlp ps -ef"); }

close(pfd[1]); close(pfd[0]); wait(&state); wait(&state); } 实验内核模块 实验步骤: (1).编写内核模块 文件中主要包含init_clock(),exit_clock(),read_clock()三个函数。其中init_clock(),exit_clock()负责将模块从系统中加载或卸载,以及增加或删除模块在/proc中的入口。read_clock()负责产生/proc/clock被读时的动作。 (2).编译内核模块Makefile文件 # Makefile under ifneq ($(KERNELRELEASE),) #kbuild syntax. dependency relationshsip of files and target modules are listed here. obj-m := else PWD := $(shell pwd) KVER ?= $(shell uname -r) KDIR := /lib/modules/$(KVER)/build all: $(MAKE) -C $(KDIR) M=$(PWD) modules clean: rm -rf .*.cmd *.o *. *.ko .tmp_versions *.symvers *.order endif 编译完成之后生成模块文件。 (3).内核模块源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ODULE #define MODULE_VERSION "" #define MODULE_NAME "clock" struct proc_dir_entry* my_clock; int read_clock(char* page, char** start, off_t off, int count, int* eof, void* data) { int len; struct timeval xtime;

综合布线实验报告

综合布线实验报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综合布线实验报告 姓名:xxx 学号:0614130x 班级:xxxxxx 课程名称 综合布线 实验项目 跳线制作 实验项目类型 验 证 演示 综合 设计 其 他 指导教师 xxx 成 绩 ■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双绞线的介质标准和RJ45连接器接口制作方法 2、掌握直通UTP 和交叉UTP 的使用环境 3、掌握测试网络通信速度的方法 二、实验环境 五类UTP 电缆,RJ-45水晶头,RJ-45线缆测试仪,压线钳,剥线钳,剪刀,装有网卡的计算机两台。 三、实验步骤 1、制作直通UTP 电缆 (1) 取一段1m 左右的双绞线,两端用剪刀剪齐,用剥线钳剥去一端的塑 料包皮约20mm 。注意在剥线的过程中不要将导线的绝缘层割破或弄 断导线。 (2) 将四对线扇状排开,从左到右一次为“橙白/橙”“蓝白/蓝”“绿白/绿”“棕 白/棕”。将缠绕的导线拉直,按照T568B 的线序平排。(见图) (3) 并拢、铰齐线头。并留有14mm 的长度。注意,芯线留得太长,芯 间的相互干扰就会增强。如果线芯太短,接头的金属不能全部接触 到芯线,则会造成断路或接触不良。 图:

(4)检查芯线的排列顺序,将钳断插入到RJ-45头中。注意插入的时候,水晶头的带有拴卡的一面向下。尽量将芯线顶到接头的前端。 (5)再次检查水晶头中的线序。并检查芯线是否已经到了水晶头的前端。 (6)将水晶头塞入压线钳的RJ-45插座内,用力压下压线钳的手柄。(见图 (7)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另一头的制作,也按照568B的线序来制作。这样就完成直连线的制作了。 2、制作交叉UTP电缆 特别要注意:与前面制作方法一样,但一端用568B,另外一端则用568A 标准。这样就完成了交叉线的制作。 3、测试双绞线 要测试双绞线是否接通,可用测线器来测试。通常测试仪一组有两个:其中一个为信号发射器,另一个为信号接受器,双方各有8个LED灯以及一个RJ-45插槽。 (1)将两端做好RJ-45机头的网线两端别插至侧线器上。 (2)打开测线器的电源,观察测试灯闪烁的情况。正确的情况下,连在同一条芯线上的指示灯会一起亮起来。若发射器的第一个灯亮时, 接受器却没有仍和灯亮起,表示连通有问题。 (3)观察直通线和交叉线在测试时有什么差别 4、使用直连UTP电缆连接到交换机和网卡 将RJ-45接头插入计算机网卡或交换机接口,听到“喀”一声,就可以了。拔出接头时,应该按柱接头的卡拴。如果插入、拔出不顺,说明接头夹的不紧,在用压线钳用力夹一夹。 看指示交换机和网卡的指示灯是否亮 5、使用交叉UTP电缆连接两台计算机 操作方法同上,看指示网卡的指示灯是否亮 6、设置两台计算机的IP地址 按照操作4:将第一台计算机的IP地址设为:机器号1.机器号 图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课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 计算机操作系统学生姓名:XXX 学号:XXXX 专业班级:软件 2014年12月25日

目录 实验一熟悉Windows XP中的进程和线程.. 3实验二进程调度 (7) 实验三死锁避免—银行家算法的实现 (18) 实验四存储管理 (24)

实验一熟悉Windows XP中的进程和线程 一、实验名称 熟悉Windows XP中的进程和线程 二、实验目的 1、熟悉Windows中任务管理器的使用。 2、通过任务管理器识别操作系统中的进程和线程的相关信息。 3、掌握利用spy++.exe来察看Windows中各个任务的更详细信息。 三、实验结果分析 1、启动操作系统自带的任务管理器: 方法:直接按组合键Ctrl+Alt+Del,或者是在点击任务条上的“开始”“运行”,并输入“taskmgr.exe”。

2、调整任务管理器的“查看”中的相关设置,显示关于进程的以下各项信息,并 完成下表: 表一:统计进程的各项主要信息 3、启动办公软件“Word”,在任务管理器中找到该软件的登记,并将其结束掉。再

从任务管理器中分别找到下列程序:winlogon.exe、lsass.exe、csrss.exe、smss.exe,试着结束它们,观察到的反应是任务管理器无法结束进程, 原因是该系统是系统进程。 4、在任务管理器中找到进程“explorer.exe”,将之结束掉,并将桌面上你打开的所 有窗口最小化,看看你的计算机系统起来什么样的变化桌面上图标菜单都消失了、得到的结论explorer.exe是管理桌面图标的文件(说出explorer.exe进程的作用)。 5、运行“spy++.exe”应用软件,点击按钮“”,切换到进程显示栏上,查看进 程“explorer.exe”的各项信息,并填写下表: 进程:explorer.exe 中的各个线程

电工和电子技术(A)1实验报告解读

实验一 电位、电压的测定及基尔霍夫定律 1.1电位、电压的测定及电路电位图的绘制 一、实验目的 1.验证电路中电位的相对性、电压的绝对性 2. 掌握电路电位图的绘制方法 三、实验内容 利用DVCC-03实验挂箱上的“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实验电路板,按图1-1接线。 1. 分别将两路直流稳压电源接入电路,令 U 1=6V ,U 2=12V 。(先调准输出电压值,再接入实验线路中。) 2. 以图1-1中的A 点作为电位的参考点,分别测量B 、C 、D 、E 、F 各点的电位值φ及相邻两点之间的电压值U AB 、U BC 、U CD 、U DE 、U EF 及U FA ,数据列于表中。 3. 以D 点作为参考点,重复实验内容2的测量,测得数据列于表中。 图 1-1

四、思考题 若以F点为参考电位点,实验测得各点的电位值;现令E点作为参考电位点,试问此时各点的电位值应有何变化? 答: 五、实验报告 1.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两个电位图形,并对照观察各对应两点间的电压情况。两个电位图的参考点不同,但各点的相对顺序应一致,以便对照。 答: 2. 完成数据表格中的计算,对误差作必要的分析。 答: 3. 总结电位相对性和电压绝对性的结论。 答:

1.2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一、实验目的 1. 验证基尔霍夫定律的正确性,加深对基尔霍夫定律的理解。 2. 学会用电流插头、插座测量各支路电流。 二、实验内容 实验线路与图1-1相同,用DVCC-03挂箱的“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电路板。 1. 实验前先任意设定三条支路电流正方向。如图1-1中的I1、I2、I3的方向已设定。闭合回路的正方向可任意设定。 2. 分别将两路直流稳压源接入电路,令U1=6V,U2=12V。 3. 熟悉电流插头的结构,将电流插头的两端接至数字电流表的“+、-”两端。 4. 将电流插头分别插入三条支路的三个电流插座中,读出并记录电流值。 5. 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分别测量两路电源及电阻元件上的电压值,记录之。 三、预习思考题 1. 根据图1-1的电路参数,计算出待测的电流I1、I2、I3和各电阻上的电压值,记入表中,以便实验测量时,可正确地选定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 答: 2. 实验中,若用指针式万用表直流毫安档测各支路电流,在什么情况下可能出现指针反偏,应如何处理?在记录数据时应注意什么?若用直流数字电流表进行测量时,则会有什么显示呢? 答: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报告要点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学号: 222014321092015 姓名:刘娟 专业:教育技术学

实验三单级交流放大器(二) 一、实验目的 1. 深入理解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2. 学习测量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幅值的方法。 3. 观察电路参数对失真的影响. 4. 学习毫伏表、示波器及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 二. 实验设备: 1、实验台 2、示波器 3、数字万用表 三、预习要求 1、熟悉单管放大电路。 2、了解饱和失真、截止失真和固有失真的形成及波形。 3、掌握消除失真方法。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前校准示波器,检查信号源。 ●按图3-1接线。 图3-1 1、测量电压参数,计算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调整RP2,使V C=Ec/2(取6~7伏),测试V B、V E、V b1的值,填入表3-1中。 表3-1 Array ●输入端接入f=1KHz、V i=20mV的正弦信号。 ●分别测出电阻R1两端对地信号电压V i及V i′按下式计算出输入电阻R i : ●测出负载电阻R L开路时的输出电压V∞,和接入R L(2K)时的输出电压V0 , 然后按下式计算出输 出电阻R0;

将测量数据及实验结果填入表3-2中。 2、观察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输出波形的影响,将观察结果分别填入表3-3,3-4中。 ●输入信号不变,用示波器观察正常工作时输出电压V o的波形并描画下来。 ●逐渐减小R P2的阻值,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在输出电压波形出现明显失真时,把失真的波形描 画下来,并说明是哪种失真。( 如果R P2=0Ω后,仍不出现失真,可以加大输入信号V i,或将R b1由100KΩ改为10KΩ,直到出现明显失真波形。) ●逐渐增大R P2的阻值,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在输出电压波形出现明显失真时,把失真波形描画 下来,并说明是哪种失真。如果R P2=1M后,仍不出现失真,可以加大输入信号V i,直到出现明显失真波形。 表 3-3 ●调节R P2使输出电压波形不失真且幅值为最大(这时的电压放大倍数最大),测量此时的静态工 作点V c、V B、V b1和V O 。 表 3-4 五、实验报告 1、分析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测试方法。 按照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后,调节RP2,使Vc的值在6-7V之间,此时使用万用表。接入输入信号1khz 20mv后,用示波器测试Vi与Vi’,记录数据。用公式计算出输入电阻的值。在接入负载RL和不接入负载时分别用示波器测试Vo的值,记录数据,用公式计算出输出电阻的值。 2、讨论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输出波形的影响。 静态工作点过低,波形会出现截止失真,即负半轴出现失真;静态工

e网络综合布线实验报告完整.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电子工程系 网络综合布线课程实验报告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同组者: 指导教师:

任务一建筑物基本情况与用户需求调查实践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训掌握综合布线总体方案和各子系统的设计方法,熟悉一种施工图的绘制方法(AUTOCAD 或VISIO ),掌握设备材料预算方法、工程费用计算方法。设计内容符合国家《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T-50311-2000 》以桂林航专2号实验楼为综合布线工程的设计目标,通过设计,掌握综合布线总体方案和各子系统的设计方法,熟悉一种施工图的绘制方法(AUTOCAD 或VISIO ),掌握设备材料预算方法、工程费用计算方法。 二、实验内容 通过对桂林航专2号实验楼的实地测量和考察,完成下列任务: 1、工程概况现场考察,画出项目建筑三视图、平面图(标注尺寸) 2、用户需求调查(按二号实验楼的具体实验室分布进行估算) 三、实验步骤 1 )、现场勘测大楼,从用户处获取用户需求和建筑结构图等资料,掌握大楼建筑结构,熟悉用户需求、确定布线路由和信息点分布。 2 )、总体方案和各子系统的设计。 3 )、根据建筑结构图和用户需求绘制综合布线路由图,信息点分布图。 4 )、综合布线材料设备预算。 5 )、设计方案文档书写。 四、实验结果记录(以报告形式,每组一份另行装订) 五、实验心得体会:(手写)

任务二RJ-45跳线制作与测试 一、实训目的:掌握网络跳线的制作方法 二、实训理论与步骤: 制作步骤如下: 步骤 1:利用斜口错剪下所需要的双绞线长度,至少 0.6米,最多不超过 100米。然后再利用双绞线剥线器(实际用什么剪都可以)将双绞线的外皮除去2-3厘米。有一些双绞线电缆上含有一条柔软的尼龙绳,如果您在剥除双绞线的外皮时,觉得裸露出的部分太短,而不利于制作RJ-45接头时,可以紧握双绞线外皮,再捏住尼龙线往外皮的下方剥开,就可以得到较长的裸露线; 步骤 2:剥线完成后的双绞线电缆; 步骤 3:接下来就要进行拨线的操作。将裸露的双绞线中的橙色对线拨向自己的前方,棕色对线拨向自己的方向,绿色对线剥向左方,蓝色对线剥向右方; 步骤 4:将绿色对线与蓝色对线放在中间位置,而橙色对线与棕色对线保持不动,即在靠外的位置,调整线序为以下顺序 左一:橙左二:蓝左三:绿左四:棕 步骤 5:小心的剥开每一对线,白色混线朝前。因为我们是遵循EIA/TIA 568B的标准来制作接头,所以线对颜色是有一定顺序的。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绿色条线应该跨越蓝色对线。这里最容易犯错的地方就是将白绿线与绿线相邻放在一起,这样会造成串扰,使传输效率降低。左起: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常见的错误接法是将绿色线放到第 4只脚的位置。 应该将绿色线放在第 6只脚的位置才是正确的,因为在100BaseT网络中,第3只脚与第6只脚是同一对的,所以需要使用同一对线。(见标准EIA/TIA 568B)左起: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步骤 6:将裸露出的双绞线用剪刀或斜口钳剪下只剩约 13mm的长度,之所以留下这个长度是为了符合EIA/TIA的标准,您可以参考有关用RJ-45接头和双绞线制作标准的介绍。最后再将双绞线的每一根线依序放入RJ-45接头的引脚内,第一只引脚内应该放白橙色的线,其余类推。 步骤 7:确定双绞线的每根线已经正确放置之后,就可以用RJ-45压线钳压接RJ -45接头,市面上还有一种RJ-45接头的保护套,可以防止接头在拉扯时造成接触不良。使用这种保护套时,需要在压接RJ-45接头之前就将这种胶套插在双绞线电缆上。 步骤8:网络跳线的测试 将制作好的网络跳线接到测试仪的两个端口,仔细观察信号出现的顺序。 三、实训心得体会:(详细记录自己制作网络跳线的过程,总结成功经验和测试结果,写在背面)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心得体会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心得体会 每一次课程设计度让我学到了在平时课堂不可能学到的东西。所以我对每一次课程设计的机会都非常珍惜。不一定我的课程设计能够完成得有多么完美,但是我总是很投入的去研究去学习。所以在这两周的课设中,熬了2个通宵,生物钟也严重错乱了。但是每完成一个任务我都兴奋不已。一开始任务是任务,到后面任务就成了自己的作品了。总体而言我的课设算是达到了老师的基本要求。总结一下有以下体会。 1、网络真的很强大,用在学习上将是一个非常高效的助手。几乎所有的资料都能够在网上找到。从linux虚拟机的安装,到linux的各种基本命令操作,再到gtk的图形函数,最后到文件系统的详细解析。这些都能在网上找到。也因为这样,整个课程设计下来,我浏览的相关网页已经超过了100个(不完全统计)。当然网上的东西很乱很杂,自己要能够学会筛选。 不能决定对或错的,有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去尝试。就拿第二个实验来说,编译内核有很多项小操作,这些小操作错了一项就可能会导致编译的失败,而这又是非常要花时间的,我用的虚拟机,编译一次接近3小时。所以要非常的谨慎,尽量少出差错,节省时间。多找个几个参照资料,相互比较,

慢慢研究,最后才能事半功倍。 2、同学间的讨论,这是很重要的。老师毕竟比较忙。对于课程设计最大的讨论伴侣应该是同学了。能和学长学姐讨论当然再好不过了,没有这个机会的话,和自己班上同学讨论也是能够受益匪浅的。大家都在研究同样的问题,讨论起来,更能够把思路理清楚,相互帮助,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3、敢于攻坚,越是难的问题,越是要有挑战的心理。这样就能够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当然这也是不提倡熬夜的,毕竟有了精力才能够打持久战。但是做课设一定要有状态,能够在吃饭,睡觉,上厕所都想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你不成功都难。 4、最好在做课设的过程中能够有记录的习惯,这样在写实验报告时能够比较完整的回忆起中间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当时我遇到我以前从未遇到的段错误的问题,让我都不知道从何下手。在经过大量的资料查阅之后,我对段错误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能够用相应的办法来解决。 在编程中以下几类做法容易导致段错误,基本是是错误地使用指针引起的 1)访问系统数据区,尤其是往系统保护的内存地址写数据,最常见就是给一个指针以0地址 2)内存越界(数组越界,变量类型不一致等) 访问到不属于你的内存区域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实验4单级放大电路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单级放大电路 系别: 班号: 实验者姓名: 学号: 实验日期: 实验报告完成日期: ?

目录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仪器 (3) 三、实验原理 (3) (一)单级低频放大器的模型和性能 (3) (二)放大器参数及其测量方法 (5) 四、实验内容 (7) 1、搭接实验电路 (7) 2、静态工作点的测量和调试 (8) 3、基本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测量 (9) 4、放大器上限、下限频率的测量 (10) 5、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器参数测量 (11) 五、思考题 (11) 六、实验总结 (11)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在面包板上搭接电路的方法; 2.学习放大电路的调试方法; 3.掌握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输出电阻和通频带测量方法; 4.研究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了解射级输出器的基本性能; 5.了解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的影响和负载对放大电路倍数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 1.示波器1台 2.函数信号发生器1台 3. 直流稳压电源1台 4.数字万用表1台 5.多功能电路实验箱1台 6.交流毫伏表1台 三、实验原理 (一) 单级低频放大器的模型和性能 1. 单级低频放大器的模型 单级低频放大器能将频率从几十Hz~几百kHz的低频信号进行不失真地放大,是放大器中最基本的放大器,单级低频放大器根据性能不同科分为基本放

大器和负反馈放大器。 从放大器的输出端取出信号电压(或电流)经过反馈网络得到反馈信号电压(或电流)送回放大器的输入端称为反馈。若反馈信号的极性与原输入信号的极性相反,则为负反馈。 根据输出端的取样信号(电压或电流)与送回输入端的连接方式(串联或并联)的不同,一般可分为四种反馈类型——电压串联反馈、电流串联反馈、电压并联反馈和电流并联反馈。负反馈是改变房卡器及其他电子系统特性的一种重要手段。负反馈使放大器的净输入信号减小,因此放大器的增益下降;同时改善了放大器的其他性能:提高了增益稳定性,展宽了通频带,减小了非线性失真,以及改变了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负反馈对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的影响跟反馈类型有关。由于串联负反馈实在基本放大器的输入回路中串接了一个反馈电压,因而提高了输入阻抗,而并联负反馈是在输入回路上并联了一个反馈电流,从而降低了输入阻抗。凡是电压负反馈都有保持输出电压稳定的趋势,与此恒压相关的是输出阻抗减小;凡是电流负反馈都有保持输出电流稳定的趋势,与此恒流相关的是输出阻抗增大。 2.单级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器与基本放大器的性能比较 电路图2是分压式偏置的共射级基本放大电路,它未引入交流负反馈。 电路图3是在图2的基础上,去掉射极旁路电容C e,这样就引入了电流串联负反馈。

综合布线实验报告doc

综合布线实验报告 篇一:网络综合布线实训报告 郑州轻工业学院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课程名称: 院(系):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指导教师: 日期: 地点:网络综合布线网络综合布线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网络工程 目录 一、设计概述 ................................................ . (1) 二、总体设计 ................................................ . (1)

2.1实验 一................................................. .. (1) 2.1.1实验目的................................................. .. (1) 2.1.2实验准备................................................. .. (1) 2.1.3实验步骤................................................. .. (1) 2.2实验 二................................................. .. (3) 2.2.1实验目的................................................. .. (3) 2.2.2实验准备................................................. .. (4) 2.2.3实验步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系统的引导 所在班级: 指导老师: 老师 实验日期: 2014年3 月29 日

一、实验目的 ◆熟悉hit-oslab实验环境; ◆建立对操作系统引导过程的深入认识; ◆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开发过程; ◆能对操作系统代码进行简单的控制,揭开操作系统的神秘面纱。 二、实验容 1. 阅读《Linux核完全注释》的第6章引导启动程序,对计算机和Linux 0.11的引导过程进行初步的了解。 2. 按照下面的要求改写0.11的引导程序bootsect.s。 3. 有兴趣同学可以做做进入保护模式前的设置程序setup.s。 4. 修改build.c,以便可以使用make BootImage命令 5. 改写bootsect.s主要完成如下功能: bootsect.s能在屏幕上打印一段提示信息XXX is booting...,其中XXX是你给自己的操作系统起的名字,例如LZJos、Sunix等。 6. 改写setup.s主要完成如下功能: bootsect.s能完成setup.s的载入,并跳转到setup.s开始地址执行。而setup.s 向屏幕输出一行"Now we are in SETUP"。setup.s能获取至少一个基本的硬件参数(如存参数、显卡参数、硬盘参数等),将其存放在存的特定地址,并输出到屏幕上。setup.s不再加载Linux核,保持上述信息显示在屏幕上即可。 三、实验环境

本实验使用的系统是windows系统或者是Linux系统,需要的材料是osexp。 四、实验步骤 1. 修改bootsect.s中的提示信息及相关代码; 到osexp\Linux-0.11\boot目录下会看到图1所示的三个文件夹,使用UtraEdit 打开该文件。将文档中的98行的mov cx,#24修改为mov cx,#80。同时修改文档中的第246行为图2所示的情形。 图1图2 图3 2. 在目录linux-0.11\boot下,分别用命令as86 -0 -a -o bootsect.obootsect.s和 ld86 -0 -s -obootsectbootsect.o编译和bootsect.s,生成bootsect文件; 在\osexp目录下点击MinGW32.bat依此输入下面的命令: cd linux-0.11 cd boot as86 -0 -a -o bootsect.obootsect.s ld86 -0 -s -o bootsectbootsect.o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 课程设计 题目: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学部信息学部 学科门类电气信息 专业计算机 学号2011482370 姓名耿雪涛 指导教师朱亮 2013 年6月19日

主要内容 一、设计目的 通过模拟操作系统的实现,加深对操作系统工作原理理解,进一步了解操作系统的实现方法,并可练习合作完成系统的团队精神和提高程序设计能力。 二、设计思想 实现一个模拟操作系统,使用VB、VC、CB等windows环境下的程序设计语言,以借助这些语言环境来模拟硬件的一些并行工作。模拟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方法的单用户操作系统,该操作系统包括进程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用户接口四部分。 设计模板如下图: 注:本人主要涉及设备管理模块

三、设计要求 设备管理主要包括设备的分配和回收。 ⑴模拟系统中有A、B、C三种独占型设备,A设备1个,B设备2个,C设备2个。 ⑵采用死锁的预防方法来处理申请独占设备可能造成的死锁。 ⑶屏幕显示 注:屏幕显示要求包括:每个设备是否被使用,哪个进程在使用该设备,哪些进程在等待使用该设备。 设备管理模块详细设计 一、设备管理的任务 I/O设备是按照用户的请求,控制设备的各种操作,用于完成I/O 设备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交换(包括设备的分配与回收,设备的驱动管理等),最终完成用户的I/O请求,并且I/O设备为用户提供了使用外部设备的接口,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二、设备管理函数的详细描述 1、检查设备是否可用(主要代码) public bool JudgeDevice(DeviceType type) { bool str = false; switch (type) { case DeviceType.a: {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报告汇总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序号:01 实验项目名称:门电路逻辑功能及测试 学号姓名专业、班级 实验地点物联网实验室指导教师时间2016.9.19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门电路的逻辑功能、逻辑表达式、逻辑符号、等效逻辑图。 2. 掌握数字电路实验箱及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3、学会检测基本门电路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及材料 1、仪器设备:双踪示波器、数字万用表、数字电路实验箱 2. 器件: 74LS00 二输入端四与非门2片 74LS20 四输入端双与非门1片 74LS86 二输入端四异或门1片 三、预习要求 1. 预习门电路相应的逻辑表达式。 2. 熟悉所用集成电路的引脚排列及用途。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前按数字电路实验箱使用说明书先检查电源是否正常,然后选择实验用的集成块芯片插入实验箱中对应的IC座,按自己设计的实验接线图接好连线。注意集成块芯片不能插反。线接好后经实验指导教师检查无误方可通电实验。实验中

1.与非门电路逻辑功能的测试 (1)选用双四输入与非门74LS20一片,插入数字电路实验箱中对应的IC座,按图1.1接线、输入端1、2、4、5、分别接到K1~K4的逻辑开关输出插口,输出端接电平显 图 1.1 示发光二极管D1~D4任意一个。 (2)将逻辑开关按表1.1的状态,分别测输出电压及逻辑状态。 表1.1 输入输出 1(k1) 2(k2) 4(k3) 5(k4) Y 电压值(v) H H H H 0 0 L H H H 1 1 L L H H 1 1 L L L H 1 1 L L L L 1 1 2. 异或门逻辑功能的测试

图 1.2 (1)选二输入四异或门电路74LS86,按图1.2接线,输入端1、2、4、5接逻辑开关(K1~K4),输出端A、B、Y接电平显示发光二极管。 (2)将逻辑开关按表1.2的状态,将结果填入表中。 表1.2 输入输出 1(K1) 2(K2) 4(K35(K4) A B Y 电压(V) L H H H H L L L H H H H L L L H H L L L L L H H 1 1 1 1 1 1 1 1

网络综合布线 实训报告

郑州轻工业学院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网络综合布线 课程名称:网络综合布线 院(系):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专业班级:网络工程 姓名: 学号: 成绩: 指导教师: 日期: 地点:

目录 一、设计概述 (1) 二、总体设计 (1) 2.1实验一 (1) 2.1.1实验目的 (1) 2.1.2实验准备 (1) 2.1.3实验步骤 (1) 2.2实验二 (3) 2.2.1实验目的 (3) 2.2.2实验准备 (4) 2.2.3实验步骤 (4) 2.3实验三 (6) 2.3.1实验目的 (6) 2.3.2实验准备 (6) 2.3.3实验步骤 (6) 2.4实验四 (7) 2.4.1实验目的 (8) 2.4.2实验准备 (8) 2.4.3实验步骤 (8) 2.5实验五 (11) 2.5.1实验目的 (11) 2.5.2实验准备 (11) 2.5.3实验步骤 (12) 2.6实验六 (13) 2.6.1实验目的 (13) 2.6.2实验准备 (13) 2.6.3实验步骤 (14) 三、实验总结 (16)

一、设计概述 网络综合布线要求熟练掌握综合布线七个子系统的划分方式、位置、作用。能够完成七个子系统的设计,并计算设计预算。能够熟练绘制综合布线施工图。熟练掌握综合布线各种工具、材料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二、总体设计 2.1实验一 1综合布线产品及工具认知教学 2双绞线端接故障认知教学 2.1.1实验目的 1)认识综合布线工程中常用的传输介质。 2)认识综合布线工程中常用的连接器件。 3)认识综合布线工程中常用的工具。 4)能够正确选购使用传输介质、连接器件及工具。 5)知道综合布线工程中常见的双绞线端接故障种类和产生原因。 6)认识到双绞线端接故障对数据传输的影响。 2.1.2实验准备 1)熟悉综合布线常用的传输介质种类、规格和用途。 2)熟悉综合布线工程中常用的连接器件种类、规格和功能。 3)熟悉综合布线工程中常用的工具和使用方法。 4)熟悉双绞线接线端各种故障。 2.1.3实验步骤 1)参观”华育?”综合布线器材工具展示柜,如图2.1-1所示。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许昌学院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书学号: 姓名:闫金科 班级:14物联网工程 成绩: 2016年02月

实验一Linux的安装与配置 一、实验目的 1.熟悉Linux系统的基本概念,比如Linux发行版、宏内核、微内核等。 2.掌握Linux系统的安装和配置过程,初步掌握Linux系统的启动和退出方 法。 3.熟悉Linux系统的文件系统结构,了解Linux常用文件夹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 1.从网络上下载VMware软件和两个不同Linux发行版镜像文件。 2.安装VMware虚拟机软件。 3.在VMware中利用第一个镜像文件完成第一个Linux的安装,期间完成网络 信息、用户信息、文件系统和硬盘分区等配置。 4.在VMware中利用第二个镜像文件完成第二个Linux的安装,并通过LILO或 者GRUB解决两个操作系统选择启动的问题。 5.启动Linux系统,打开文件浏览器查看Linux系统的文件结构,并列举出 Linux常用目录的作用。 三、实验过程及结果 1、启动VMware,点击新建Linux虚拟机,如图所示: 2、点击下一步,选择经典型,点击下一步在选择客户机页面选择 Linux,版本选择RedHatEnterpriseLinux5,如图所示: 3、点击下一步创建虚拟机名称以及所要安装的位置,如图所示: 4、点击下一步,磁盘容量填一个合适大小,此处选择默认值大小 10GB,如图所示: 5、点击完成,点击编辑虚拟机设置,选择硬件选项中的CD-ROM (IDE...)选项,在右侧连接中选择“使用ISO镜像(I)”选项,点 击“浏览”,找到Linux的镜像文件,如图所示: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教程 实 验 指 导 书 姓名: 学号: 班级:软124班 指导老师:郭玉华 2014年12月10日

实验一WINDOWS进程初识 1、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VC编写基本的Win32 Consol Application(控制台应用程序)。 (2)掌握WINDOWS API的使用方法。 (3)编写测试程序,理解用户态运行和核心态运行。 2、实验内容和步骤 (1)编写基本的Win32 Consol Application 步骤1:登录进入Windows,启动VC++ 6.0。 步骤2:在“FILE”菜单中单击“NEW”子菜单,在“projects”选项卡中选择“Win32 Consol Application”,然后在“Project name”处输入工程名,在“Location”处输入工程目录。创建一个新的控制台应用程序工程。 步骤3:在“FILE”菜单中单击“NEW”子菜单,在“Files”选项卡中选择“C++ Source File”, 然后在“File”处输入C/C++源程序的文件名。 步骤4:将清单1-1所示的程序清单复制到新创建的C/C++源程序中。编译成可执行文件。 步骤5:在“开始”菜单中单击“程序”-“附件”-“命令提示符”命令,进入Windows“命令提示符”窗口,然后进入工程目录中的debug子目录,执行编译好的可执行程序: E:\课程\os课\os实验\程序\os11\debug>hello.exe 运行结果 (如果运行不成功,则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 有可能是因为DOS下路径的问题 (2)计算进程在核心态运行和用户态运行的时间 步骤1:按照(1)中的步骤创建一个新的“Win32 Consol Application”工程,然后将清单1-2中的程序拷贝过来,编译成可执行文件。 步骤2:在创建一个新的“Win32 Consol Application”工程,程序的参考程序如清单1-3所示,编译成可执行文件并执行。 步骤3:在“命令提示符”窗口中运行步骤1中生成的可执行文件,测试步骤2中可执行文件在核心态运行和用户态运行的时间。 E:\课程\os课\os实验\程序\os12\debug>time TEST.exe 步骤4:运行结果 (如果运行不成功,则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 因为程序是个死循环程序 步骤5:分别屏蔽While循环中的两个for循环,或调整两个for循环的次数,写出运行结果。 屏蔽i循环: 屏蔽j循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整循环变量i的循环次数: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天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电工教学部 二零一三年九月

目录 第一项实验室规则------------------------------------------------------------------ i 第二项实验报告的要求------------------------------------------------------------ i 第三项学生课前应做的准备工作------------------------------------------------ii 第四项基本实验技能和要求----------------------------------------------------- ii 实验一叠加定理和戴维南定理的研究------------------------------------------ 1实验二串联交流电路和改善电路功率因数的研究--------------------------- 7实验三电动机的起动、点动、正反转和时间控制--------------------------- 14实验四继电接触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20 实验五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22实验六单管低频电压放大器---------------------------------------------------- 29实验七集成门电路及其应用---------------------------------------------------- 33 实验八组合逻辑电路------------------------------------------------------------- 37实验九触发器及其应用---------------------------------------------------------- 40 实验十四人抢答器---------------------------------------------------------------- 45附录实验用集成芯片---------------------------------------------------------- 50

综合布线设计实验报告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综合布线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布线工程图设计制作实验辅导员意见: 电子信息工程系通信技术专业 班第 2 实验小组 作者张三学号 091 同作者辅导员 实验日期 2011 年 5 月 31 日成绩签名一、实验目的 通过综合实验掌握综合布线总体方案和各子系统的设计方法,熟悉一种施工图的绘制方法(AUTOCAD 或 VISIO ),掌握设备材料预算方法、工程费用计算方法。设计内容符合国家《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T-50311-2000 》。 二、实验设备 1、测量尺1把 2、VISIO软件 3、WORD、EXCEL等OFFICE软件 三、实验内容 1、工作区子系统设计 2、水平子系统设计

3、垂直子系统设计 4、管理间子系统设计 5、设备间子系统设计 6、建筑群子系统设计 7、总体方案设计 四、实验课时 4课时。 五、实验原理 综合布线是一项新兴的产业,它不完全是建筑工程中的“弱电”工程。综 合布线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电话、计算机等设备的功能。 由于综合布线配线间以及所需的电缆竖井、孔洞等设施都与建筑结构同时设 计和施工,即使有些内部装修部分可以不同步进行,但是它们都依附于建筑物的 永久性设施,所以在具体实施综合布线的过程中,各工种之间应共同协商,紧密 配合,切不可互相脱节和发生矛盾避免疏漏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或留下难以弥补的 后遗症。 六、实验步骤 设计一个合理的综合布线系统一般有7个步骤 : (1)分析用户需求。 (2)获取建筑物平面图。 (3)系统结构设计。 (4)布线路由设计。 (5)可行性论证。

(6)绘制综合布线施工图。 (7)编制综合布线用料清单。 具体实验内容及步骤如下: 1 、现场勘测大楼,从用户处获取用户需求和建筑结构图等资料,掌握大楼建筑结构,熟悉用户需求、确定布线路由和信息点分布。 2 、根据汇出的布线路由图,估算出施工中以下材料的数量清单:单口面板、 86 型标准底盒、信息模块的数量,超五类 UTP 双绞线的箱数( 305M / 箱),立式机柜大小(用多少 U 表示), 24 口配线架数量,(只需要计算或估算给出的这一层楼所需材料),制成表格,包括材料的种类、规格、数量。估算线材要有计算步骤和计算过程。同时回答以下问题:放线时怎样做放线记录?如何快速算出所放双绞线的长度?怎样快速算出一箱双绞线所剩的长度? 3、根据布线路由图,计算从网络信息中心到弱电井、从信息网络中心到走廊的金属线槽截面的大小和型号,以及金属线槽连接件的型号和数量(包括立柱、托臂水平弯通、水平三通等), PVC 槽及连接件的型号和数量、 PVC 管的型号和数量,其它配件的种类和数量,施工中需要哪些工具?计算金属线槽大小时要有计算步骤和计算过程。 4、设计方案文档书写,包括工程概述、设计方案、材料清单、工程预算和标书。 八、布线工程设计实例 1、第七教学楼1层网络布线设计 布线工程设计图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