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上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检测(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检测(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综合测试满分13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共7小题,28分)1、选出下面画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2分)A、分歧.(qí)欹.(qī)斜祷.(dǎo)告水波粼粼..(lín)B、瘫.(tān)痪沉寂.(jì)菡(dàn)翻来覆.(fù)去C、憔悴.(cuì)荫蔽.(bì)匿.(nì)笑满.(mán)不在乎D、树杈.(chà)姊.(zǐ)妹脸颊.(jiá)形影.(yǐng)不离2、选出下面字形书写无误的一项()(2分)A、伤疤笑嘻嘻各得其所B、折散婆婆嘴自作主张C、决别三蒂莲喜出望外D、坚难一霎时不可抗拒3、选出下面句中画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2分)A、看到妈妈找不到时焦急的样子,我大声地匿笑起来。

B、美国最近比较烦,爆炸枪击案件接连不断地发生。

C、.从小学到初中,我和万芳都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D、地震造成的损失已经无可挽回,但事后我们应该从中吸取宝贵的防震抗灾经验。

4、.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2分)A、万芳由于怕我回家挨大人的骂,把自己的好裤子换了我的破裤子。

B、我能否要回木雕是我最伤心的事情。

C、我们班数学不及格的现象逐步下降。

D、《金色花》一文充满童真童趣,我们没有理由喜欢。

5、选出下列句子标点有误的一项()(2分)A、“放在哪儿了?拿来我看看。

”妈妈好像看出我在撒谎。

B、我们俩形影不离,语文老师管我们俩叫“合二而一”。

C、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D、.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6、综合性学习(10分)母亲节来临之际,多家媒体联合我省中小学校特别推出了“寻找最美妈妈”大型公益活动,请你参加这个活动,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绿萍 残夜 攀附不住 花枝招展
B. 温晴 倏忽 德高望众 舒活筋骨
C. 背篓 伦敦 清新淡雅 抖搂精神
D 烘托 静默 津津乐道 迫不急待
3.下面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挑着花篮灯 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艳丽动人。
B. 他平时学习刻苦认真,这次期中考试又取得了优秀的成绩,真让他喜出望外。
C. 从容不迫的举止,比起咄咄逼人的态度,更能令人心折。
D. 秋游的时候,我们在路上呼朋引伴地叫着、追赶着,开心极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一项是( )
A. 孟非是近年来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常常妙语连珠,拥有广泛的支持者,有很高的收视率。
B.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⑦说干就干,绝不拖泥带水,这是春天的作风。春天一边招呼一帮人开会,另一边在让土地解冻,催生草根吸水,柳枝吐出新叶,把热气吹进冰层里,让小鸟满天飞。看上去一切都乱了、脏了,一切却在突然间露出了崭新的面貌。
⑧春天暗中做的事情就是让土地复苏,让麦子长出来,青草遍布天涯。”草都绿了,冬天想回也回不来了!”这是春天常说的一句话。春天并不是从冬天到达夏天的自然过渡,而是改革。世间最艰难的斗争是自然界的斗争,最酷烈的,莫过于让万物在冬天里苏醒。冬天是冷酷而古板的君主,拒绝哪怕是极其微小的点点滴滴的变化。一变化,冬天就不成其为冬天了。正如不变化,春天不成其为春天。春天和冬天的较量,每一次都是春天取胜。谁都想像不到,一寸高的小草,可以打败一米厚的白雪。白雪认为自己这么厚永远都不会融化。如果它们是钱,就永远花不完,但是积雪没想到自己不知不觉间就变成沟壑里的泥汤浊水了。
C. 盛夏,龙虾成了食客们的首选。请记住,吃龙虾切忌同时服用维生素C。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 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 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上第一单元测试卷1.下列加点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酝酿.(niàng)黄晕.(yùn)抖擞.(suǒ)花枝招展.(zhǎn)B.响晴.(qíng)贮蓄.(xù)慈善.(shàn)鲜.为人知(xiān)C.静谧.(mì)高邈.(miǎo)吝啬.(sè)忍俊不禁.(jīn)D.莅.临(1ì)粗犷.(kuàng)干涩.(sè)咄.咄逼人(duō)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窠巢潦亮喉咙呼朋引伴B.伦敦着落澄清诲人不倦C.娇媚睫毛棱镜倾盆飘泼D.薄烟蓑笠筋骨美不盛收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

B.她成天打扮得花枝招展....,出来招摇撞骗。

C.也许你是有理的,但如此咄咄逼人....,有失厚道。

D.我想多踢一会儿足球,可是爸爸原形毕露....地威胁我说:“你再不回去做作业,小心晚上不给你饭吃。

”4.对下列句子使用修辞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还有一问,是“公理”几块钱一斤?(运用了“拟物”的修辞)B.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C.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到:“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D.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5.给下列句子排序,顺序合理且语言连贯的一项是①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②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③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④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

A.①③②④B.④②③①C.③①④②D.②④①③6.下列有关《朝花夕拾》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朝花夕拾》全书由《小引》《狗·猫·鼠》《故乡》《藤野先生》等12 部分组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B.“化开春天”之说新颖别致而贴切,写事物宛如写人物,拟人的手法使记叙生动形象而富有情趣。
C.作者描写春天一点儿一点儿地化开,表达对春的盼望,赞美了春天强大而不可抗拒的力量。
D.春在本文已不只是一个季节,她是芳草、碧树、飞鸟的具体形象,也是一种催人奋起的精神和力量。
四、句子默写
21.“吹面不寒杨柳风”出自南宋_____的《______》,它的上句是“_____。”
2.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D项错误,《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
3.明亮滋润;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形容声音抑扬动听。现在多写作“婉转”;舒展活动
7.考查词语的表现力。(1)此句描写春天的生命力。万物复苏。是一种动态的描写。“钻”可以很生动地表现出小草的生命力,而“长”就显得太平静了。(2)用“抚摸”好,语句采用修辞手法,就是要凸显春风像母亲一样抚摸自己的子女,显得很生动,很有触觉的味道,让人有无限的想象。而“拍”太过于单调,节奏会很快,力度会加强,无法体现春风的温暖与柔美。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悟空为救唐僧打杀了妖怪,却被唐僧赶走。悟空去后,一只六耳猕猴变成悟空来害唐僧,悟空知道后,去找假悟空算账。后来,如来识破真相,真悟空打杀了假悟空。
B.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他的代表作有《春》
C.古代常用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年龄。“垂髫”指童年,“加冠”表示男子年已20岁,“不惑”指男子40岁,“花甲”指人60岁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检测题(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检测题(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综合测试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8分)1.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繁花(fán)抖擞(sǒu)黄晕(yūn)薄烟(bó)B.酝酿(liàng)发髻(jì)贮蓄(zhù)禅心(chán)C.唱和(hè)湛蓝(zhàn)寥阔(liáo)枯涸(hé)D.清冽(liè)看护(kàn)肥硕(shuò)竦峙(sǒng)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刮风依靠慈善垂柳B.晒着绿苹暖和横卧C.园圈温晴水纹水墨画D.摇蓝斜射稍微烦燥3.选出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B.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C.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D.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4.为下列横线上填上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水________起来了.②小草偷偷地从土里________出来.③蜜蜂嗡嗡地________着.④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________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A.①升;②钻;③叫;④开B.①涨;②钻;③叫;④散C.①升;②长;③闹;④开D.①涨;②钻;③闹;④散5.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新来的王老师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深厚的印象.B.一进入会场就看到许多面彩旗和一片欢乐的歌声.C.红杨中学的全体团员没有不参加绿化校园活动的.D.我们班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6.名句默写.(1(2(3),,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7.诗歌赏析.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中哪几句又是写虚景?能说出这景象吗?这种景象是一种什么样意境?(2)赏析诗中的“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一句(3)诗的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二.阅读(32分)(一)【甲】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乙】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技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1)甲文描写的对象是春雨,它具有()()()的特点;乙文描写的对象是济南冬天的水,它具有()()的特点.(2)甲文中,作者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描写春雨的“细”的特点?(3)“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个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是什么?作用是什么?(4)雨水能滋润万物生长,甲乙两文中都分别写到了雨水中的植物,请试找出相应的句子. 甲文:乙文:(二)生活需要适度紧张维明挪威人喜食新鲜沙丁鱼.而渔民们每次捕鱼归来时,鱼在途中就死了,只有个别船能带着活鱼返港.这其中有个奥妙:有的船主为了使鱼活着抵港能卖个好价钱,在鱼舱里放了几条鲶鱼.鲶鱼入舱后因环境陌生而惊恐乱窜,挑起摩擦和碰撞;而大量沙丁鱼发现这些个头大的“异己分子”就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避免了因窒息死亡,从而保证了一条条沙丁鱼活蹦乱跳地抵达港口.人们称此现象为“鲶鱼效应”.这个生活中的例子告诉我们:生活需要适度紧张.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剧烈,人们普遍有一种紧迫感、危机感,心理压力加大,容易出现精神紧张.持续的紧张通常是神经衰弱、溃疡病、高血压等多种身心痰病的诱因.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紧张并非都有害无益.适度的紧张不仅能增添生活情趣,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健康.现代生活中,人们无时无刻不感受到时代气息——紧张.精神紧张一般分为弱、适度、强三种.笔者所提倡的是适度的紧张.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积极进取就必须有健全、饱满的情绪和适度的紧张感.适度的紧张情绪,能增强大脑的兴奋过程,提高大脑的活动功能,使人思维迅速,反应敏捷.医学家们提出,当一个人保持一定紧张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时,心脏往往要通过加强收缩并排出更多的血液,以供给全身各器官组织,而血管的舒缩功能也随之而改善,从而有利于心血管的健康,避免或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研究人体健康与长寿的专家们还认为,适度紧张是一种经常性的健身运动.这是因为人们在生活或工作紧张时,往往需要手动得勤一些,腿跑得快一些,身体各部位的肌肉活动也随之增多.而这些活动本身可以使肌肉发达,体力增强,使各关节的功能活动保持良好的状态,从而对健康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国外心理学家通过对数百名大公司经理进行观察、分析后发现,处于适度紧张状态下的经理,其生病和生重病的机会比工作轻松的同事要少得多.美国心理学博士雷米曾作过一项研究,发现适度忙碌而紧张的名人们,通常要比普通人的寿命高出29%.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怀特说,生活本身就是紧张.你最好以紧张为乐,因为,人若善于对待生活中的干扰和紧张,它便不是健康的威胁,而恰恰是健康的促进剂.美国科学家认为,人类并非象想像的那样脆弱,紧张确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多不得也缺不得.适度的紧张可使人体的免疫系统处于戒备状态,使疾病难以发生扩展.前苏联科学家对此也作过研究,他们发现,生活在战争期间的人,发病率明显低于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人.他们认为,这是由于人们在战争环境中精神紧张、生活积极、进取心强,因而长期充满活力,抗病能力也随之增强.相反,如果长期生活松懈,缺乏进取心,就会削弱人体抗病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促使衰老.长期过度紧张能使大脑神经系统处于持久性的兴奋状态,对身体有害.但过于松弛和散漫的生活也不利于健康.古人说得好:“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现代生活中的人们,尤其是离、退休后的老年人,在安排日常生活中,既不要过分紧张,也不要懒散,要有所追求,要建立多种兴趣与爱好.要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把生活内容安排得尽可能充实一些,保持一定的紧张度,这对促进身心健康是颇有裨益的.(1)本文作者说明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全文来看“持续的紧张”和“过度紧张”对人的健康有怎样的危害?(3)“适度的紧张”对人的健康有哪些好处?(4)怎样理解文中所说的“你最好以紧张为乐”这句话?(5)读了本文后,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在生活和学习中怎样才能做到“适度紧张”? 三.作文(40分)题目:的故事要求: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参考答案一.1-5 CAADC6.略7.(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全是写虚景,即作者的主观感受,可从两个“若看出.主要描写了太阳、月亮、星辰银河都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入海里,这些运行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观景象.是种极其开闼博大的意境.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万千壮丽景象,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2)秋风刮过,平静的海面顿时化作汹涌的怒涛洪波渑起,大海有着掀起揭天巨浪的无穷威力,这句诗句有着明显的象征意义这两体物形象,场景壮大,格调激扬亢奋,表现了一世枭雄的广大胸襟(3)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怀二(一)(1)多;密;细;清激;透明(2)比喻;排比(3)本体:冬天的济南的天空和水;喻体:蓝水晶:作用: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冬天的济南清亮蓝汪汪的整体特点,给人视觉一新的感受.(4)甲: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乙: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二)(1)答案:适度的紧张不仅能增添生活情趣,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健康. (2)答案:持续的紧张通常是神经衰弱、溃疡病、高血压等多种身心疾病的诱因;过度紧张能使大脑神经系统处于持久性的兴奋状态,对身体有害.(3)答案举例:①能增强大脑的兴奋过程,提高大脑的活动功能,使人思维迅速,反应敏捷;②改善血管的舒缩功能,有利于心血管的健康;③是一种经常性的健身运动;④生病和生重病的机会减少;⑤使人的免疫系统处于戒备状态,使疾病难以发生发展.(4)答案:因为人若善于对待生活中的干扰和紧张,它便不是健康的威胁,而恰恰是健康的促进剂.(5)参考答案:要有所追求,要建立多种兴趣与爱好,把生活和学习安排地充实一些.做到既不过分紧张,也不要懒散.三.略。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评分_____________一、基础积累(33分)1、古诗默写(10分)(1)曹操《龟虽寿》中表明自己远大志向和抱负的四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4)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夜雨寄北》)2、下面的句子你一定很熟悉,你能正确书写出正确的汉字吗?(10分)A、后来发生了fēn qí():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那尽头有一口shuǐ bō lín lín()的鱼塘。

B、母亲qiáo cuì()的脸上现出( )yāng qiú般的神色,我答应去看làn màn()的菊花,母亲xǐ chū wàng wài ()。

C、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好朋友万芳,妈妈问起时,我的心pēng pēng()直跳,妈妈说这样贵重的东西不能zì zuò zhǔ zhāng()。

3、下列各语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 .我的母亲又遨过了一个严冬。

B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忘外了。

C .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做主张呢?D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能否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 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 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七上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1.默写。

(1) 树木丛生,。

(《观沧海》)(2) ,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 《次北固山下》中表现作者思乡的两句是“ ”。

(4) ,古道西风瘦马。

(《天净沙·秋思》)2.根据拼音写汉字。

(1)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liáo 亮地响。

(2)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xiāng 上一道银边。

(3) 那是雨,是使人静mì 、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4) 鸟儿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hè 着。

3.依据课文,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

(1)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叫闹)着。

(2)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躺)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3) 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平)的,但雨在倾诉着。

4.《春》的作者是现代作家,作者的写作思路是:“盼春”—“ 春”—“ 春”—“赞春”。

5.《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现代作家。

作者多用温情的意象来描绘济南冬天温晴之景,其中“温晴”是指;而“温情”是指。

6.文言诗文阅读。

曾国藩自述:“早岁有志著述,自驰驱戎马,此念久废,然亦不敢遂置.诗书于不问也。

每日稍闲,则取班、马、韩、欧①诸家文,旧日所酷好者,一温习之,用此以养吾心而凝.吾神。

”【注释】①班、马、韩、欧:指班固、司马迁、韩愈、欧阳修。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i 然亦不敢遂置.诗书于不问也ii 用此以养吾心而凝.吾神(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每日稍闲,则取班、马、韩、欧诸家文,旧日所酷好者,一温习之。

(3) 根据这段话,下列关于曾国藩的说明哪一项最恰当A.认为养心凝神之道,就是与旧友切磋温习诗文。

B.每日仿效班、马、韩、欧等名家的文章来写作。

C.在戎马之际仍坚持创作,终于成就不朽的著作。

D.即便工作繁忙,依旧趁暇阅览诗书,修养心性。

7.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ㅤㅤ“这不是二月兰的典型姿态。”我心里评判着。二月兰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千军万马。身躯瘦弱地位卑下,却高扬着活力,看了让人透不过气来。而且它们不只开得隆重茂盛,尽情尽性,还有持久的精神。这是今春才悟到的。
ㅤㅤ因为病,因为懒,常几日不出房门。整个春天各种花开花谢,来去匆匆,有的便不得见。却总见二月兰不动声色地开在那里,似乎随时在等候,问一句:“你好些吗?”
10.【甲】段写春花的文字在描写上很有层次,请找出语段中表现层次井然的三个词语。(3分)
、、。
11.在【乙】段文字中,作者赞扬夏天的精神;【丙】段文字中,作者强调秋天的精神。(2分)
12.仔细揣摩下列加点词语,简析其表达效果。(任选一句作答)(2分)
(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许广平《鲁迅先生与海婴》)
7.九月,同学们升入了初中,然而,许多同学仍然没有脱离童年的稚嫩情绪。于是,在学习之余,学校决定组织七年级同学开展“告别童年情绪”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6分)
(1)欣亮同学将在活动启动仪式上进行“告别童年情绪”主题发言。下面是他的发言稿的部分内容。请你帮他修改。(2分)
选段一
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却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选段二
哦,原来世界上竟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一口气读下去,“物竞”“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第、柏拉图也出来了,斯多噶也出来了。
选段三
(1)请根据语境,选出加点字正确 读音。(只填序号)(2分)
①远天归雁拂(A.fó B.fú)云飞,近水游鱼进冰出。()
②她悄然用灵巧的手把一岸垂柳梳理得分(A.fēn B.fèn)外妖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测试卷第Ⅰ卷选择题部分(50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完成1-10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酝酿.(liánɡ)黄晕.(yùn)发髻.(jì)栀.子(zhī)B、唱和.(hé)肥硕.(shuò)鳊.鱼(biān)乌桕.(jiù)C、寥.阔(liáo) 枯涸.(ɡù) 清洌.(liè) 梦寐.(mèi)D、澹澹.(dàn)耸.峙(sǒnɡ) 栖.息(qī) 禅.心(chán)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获益非浅绞尽脑汁愚蠢窒息B、小心翼翼随声附合祈祷显耀C、蜂围蝶阵多姿多彩酝酿抖擞D、毕恭毕敬黯然飘渺恣情弛骋3、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指果实又大又饱满)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高高地挺立)C、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指声音响亮明朗)D、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比喻姿态优美)4、选出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 )A、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拟人、排比)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比喻、排比)C、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比喻)D、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比喻、拟人)5、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天》选自《预言》,是一首现代诗歌,作者何其芳,现代诗人、评论家。

B、《夏感》选自梁衡的《梁衡文集》,文章写了夏天的紧张、热烈和急促,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C、马致远,元大都人,著名诗人,他的《天净沙秋思》写出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D、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

散文代表作有《春》《背影》等。

6、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是 ( )A.小宁在语文课上答错了一个问题,弄得面红耳赤、声名狼藉。

B.班长李华学习好,品德好,在班上德高望重。

C.韩日世界杯上,中国足球队以0比2不敌哥斯达黎加队,大家对此津津乐道。

D.“六一国际儿童节”到了,邻居家小女孩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可爱极了。

7、我们说话应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相应的用语,下列说法不妥的一项是()A.请别人为自己修改文章时应说“斧正”。

B.称别人的父亲叫“令尊”。

C.自己对别人说话叫“对牛弹琴”。

D.请别人帮忙应先说“打扰”。

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1)这位发言人▁▁▁▁指出,美方对这次撞机事件必须承担全部责任,向中国人民作出交代,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2)尽管这只是一次▁▁▁▁,但民警与保安的迅速出击,表明本市第一个进入校园的电子保安报警系统已经成功开通了。

(3)用歪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作为学校的教材,必然▁▁▁▁日本年青一代对本国历史的认识偏离事实。

A、庄重演练引导B、郑重演示引导C、庄重演示导致D、郑重演练导致9、下列古诗句中不是描写春天景色的一项是()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B、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C、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D、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0、读下面一则轶事,诗人的回答表现了什么()一位著名的诗人在只容一个人通过的小路上,与一个怀有敌意的批评家相遇。

那个批评家蛮横地说:“我从不给疯子让路!”诗人退到路边,说:“我恰恰相反。

”A、表现了诗人宽宏大量B、表现了诗人高雅风度C、表现了诗人反击艺术D、表现了诗人自命清高二、阅读理解(完成11-25题,每题2分,共30分)(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11-15题,每题2分。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着。

11、阅读语段,联系全文,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本文选自《春》,作者朱自清,字佩弦,著名作家、散文家,代表作有《背影》《雪朝》《欧游杂记》等。

B、作者围绕“春”依次写了盼春、绘春、赞春,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对美的追求和对光明的向往。

C、第一语段是春风图,写出了春风和煦温暖的特点。

D、第二语段是春雨图,写出了春雨贵如油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

12、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有误的一项是()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引用、比喻)B、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拟人)C、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排比、比喻)D、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比喻)13、如果将第1自然段划分层次,正确的划分是()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14、文中括号里应填入的词语依次是()(3分)A.混脑罩静默 B.夹恼盖沉默C.混恼笼静默 D.混恼飘静默1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中的第①句从人的嗅觉出发,写出了春风温柔温暖的特点。

B、第一段中的第③句从人的听觉出发,写出了春天里鸟鸣的宛转和笛声的嘹亮。

C、“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依次写了春雨的亮、细、密的特点。

D、“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这句话刻画出雨中的树叶和小草青翠、浓绿的特点。

“逼”极写了小草的青翠,以一个动词达到了形容词达不到的效果。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16-20题,每题2分。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②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③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④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⑥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16、给这段话选一个标题。

()A.雪后的景色 B.冬天群山美C.雪后图 D.雪后山更美17、.文段开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究竟“妙”在哪里?选出正确的一项()A、小雪可以给小山穿上“花衣”。

B、小雪可以给蓝天“镶银边”。

C、小雪可以把小山衬托得更加美丽。

D、小雪可以反射出小山的各种色彩。

18、本段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19、本文写景是按什么顺序安排的?()A、时间顺序B、空间顺序C、事件先后D、景物主次20、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本段文字选自《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著名作家,作品收在《老舍文集》里。

B、作者围绕“妙”字,描述了小雪使矮松越发青黑,给蓝天镶上银边,给山穿上花衣,薄雪还会露出点粉色这四个方面的景色。

C、文中的“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一句中的“白”指积雪,“暗黄”指的是草;而“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则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自然之景的美丽。

D、本段文字作者主要描述了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三)读下面古诗,回答21-25题,每题2分。

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歌以慷慨悲壮见称。

B、《钱塘湖春行》的作者是白居易,字乐天,宋代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

C、《观沧海》一诗选自《乐府诗集》,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表达了作者宽广的胸怀和一统江山的雄心壮志。

D、《钱塘湖春行》通过对初春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初春的喜爱之情。

22、阅读《观沧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点明了观海的地点,直陈其事,并以“观”字统领全文。

B、“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写的实景,静动结合,写出了岛上的数目繁多、百草丰美和波涛汹涌的海面。

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实写,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作者借助奇伟的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和自己的宽广胸怀、伟大抱负。

23、阅读《钱塘湖春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24、下面选项中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B、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C、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5、对两首诗歌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写出了作者在观沧海之后的欣喜与喜悦之情。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中“竦峙”意为“水波荡漾的样子”。

C、“早莺”“新燕”“渐”“浅草”等词语都可以告诉我们作者描写的是初春的景色。

D、“水面初平云脚低”中“云脚低”是因为初春的时候云彩靠近地面,所以看着很低。

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1 2 3 4 5 6 78 9 10 11 12 13 1415 16 17 18 19 20 2122 23 24 25第Ⅱ卷三、诗词默写:(5分)26、《天净沙秋思》中集中表达游子漂泊在外悲哀地诗句是:,。

27、《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28、,闻道龙标过五溪。

,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9、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李商隐(唐)《夜雨寄北》四、课外阅读理解(阅读文章,完成30-34题,共15分)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①看看日历,知道已是春天,可老在户外,觉得风还是冬天的风,冰凉刺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