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线指标
第七章纱线的结构参数与性能指标

20
2.Ntex、Ne之间的换算
Nt GL(mm (米克)) 1000 ,
Ne
Le (码) 840 G(e 磅)
Nt
• Ne
Gm 1000 Lm
• Le 840 Ge
试样长Lm米(1码=0.9144米,Le=Lm/0.9144码),干
重为G0克( 1磅=453.6克, Ge=G0/453.6磅),则有,
4
例,求65/35的涤/棉混纺纱的公定回潮率。 因纯涤纶纱Wk1=0.4%、纯棉纱Wk2=8.5%,据 公式:
n
Wk (aiWki ) i 1 0.65 0.004 0.35 0.085 0.03235 0.032 3.2%
5
3.纱线的重量换算
所谓重量换算就是同一试样在不同回潮率时 的重量换算。
绒线:毛线或编织线,绵羊毛或腈纶制成的 股线,结构蓬松、手感柔软。
27
四、化纤长丝的主要品种、规格和用途 氨纶长丝、锦纶钓鱼线一般为单丝,其他长
丝为复丝。 规格:“总线密度/丝的根数”,如
165dtex/30f,复丝总线密度165dtex,单丝总根 数30根。
28
各种类型的化纤长丝的代号: POY:Pre-oriented Yarn,预取向丝。
29
第三节 纱线的细度均匀度
纱线的细度均匀度是指沿纱线长度方向粗细的 变化程度。如,截面面积或直径的变化,或单位 长度纱线重量的变化。纱线的细度均匀度是评定 纱线质量的重要指标。
一、不匀的危害 ① 内在质量↓:强度下降 ② 外观质量↓:织物上会出现条花状疵点 ③ 工艺性↓:断头率增加,生产效率下降。
P
亚麻纱 L
维纶
V
黄麻纱 J
纱线指标 u

纱线指标 u纱线指标u,是指用来衡量纱线质量的一项指标。
纱线是纺织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原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织物的质量和耐用程度。
因此,纱线指标u的准确评估对于纺织品行业来说至关重要。
纱线指标u主要包括纱线的强度、细度和扭力等方面。
首先,纱线的强度是指其抗拉能力,通常用公斤力或牛顿表示。
纱线的强度越高,代表着纱线的耐用性越好。
其次,纱线的细度是指纱线直径的大小,通常以纱支表示。
纱线的细度越细,代表着纱线的柔软度越好。
最后,纱线的扭力是指纱线的扭转程度,通常以扭转数表示。
纱线的扭力越大,代表着纱线的稳定性越好。
纱线指标u的评估是通过一系列的测试和检验来完成的。
首先,需要对纱线进行拉力测试,以确定其强度。
测试时,将纱线固定在测试机上,施加一定的拉力,记录纱线断裂时的力值。
其次,需要对纱线进行精密称重,以确定其细度。
测试时,将一定长度的纱线放在天平上称重,然后通过计算得出纱线的细度。
最后,需要对纱线进行扭力测试,以确定其扭力。
测试时,将纱线固定在测试机上,施加一定的扭力,记录纱线断裂时的扭转数。
纱线指标u的合格与否对于纺织品生产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只有纱线指标u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保证织物的质量和耐用程度。
因此,纺织品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纱线的质量,确保纱线指标u符合要求。
纱线指标u是衡量纱线质量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纱线的强度、细度和扭力等方面进行评估,可以确定纱线的质量是否合格。
纺织品生产企业应该重视纱线指标u的评估,确保纱线质量达到标准,以提高织物的质量和耐用程度。
纱线测试 标准

纱线测试标准
纱线测试标准是指在纺织品制造过程中,对纱线质量进行检验和评估的一系列标准。
纱线是纺织品制造的基础材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纱线测试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物理指标测试:包括纱线密度、强度、延伸率、断裂强度、绕线张力等指标的测试,以确保纱线的物理性能符合制造要求。
2. 化学指标测试:包括纱线含水率、pH值、色牢度等指标的测试,以确保纱线不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3. 外观检验:包括纱线的色泽、光泽、均匀度等方面的检验,以确保纱线的外观质量符合制造要求。
4. 特殊测试:针对一些特殊要求的纱线,还需要进行特殊测试,例如阻燃性测试、抗菌性测试等。
纱线测试标准可以帮助制造商确保纱线的质量稳定和一致性,同时也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可靠的产品质量保障。
在纺织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制定和遵守纱线测试标准已经成为了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 1 -。
纱线评级标准

纱线评级标准纱线评级是用来评估纱线质量和性能的一种标准。
不同的纱线评级标准可能有所不同,但通常会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纤维原料:纺织纱线通常由各种纤维原料制成,如棉花、羊毛、丝绸、麻等。
纤维原料的质量对纱线的质量有很大影响。
一般来说,优质的纤维原料具有较高的纯度、强度和柔软度。
2. 纱线线密度:纱线的线密度指的是单位长度纱线中的纱线数量。
线密度高的纱线通常更加结实和耐磨,适合用于制作耐用的织物。
线密度低的纱线则更适合制作轻质、透气的产品。
3. 纱线强度:纱线的强度是指纱线在拉伸时的抗拉能力。
强度高的纱线更具韧性和耐久性,可以用于制作承受较大力量的织物或产品。
4. 纱线纺织工艺:纺织工艺对纱线质量也有很大影响。
好的纺织工艺可以确保纱线的均匀度、柔软度和光泽度。
一般来说,采用先进的纺织工艺制造的纱线比传统工艺更具质量保证。
5. 长度单位:纱线评级中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单位长度所含纱线数量。
常见的单位有支数、纱线计数、公制标准等。
单位长度中所含纱线数量越多,纱线越细,适用于制作精细的产品。
相反,单位长度中所含纱线数量越少,纱线越粗,适用于制作粗糙的产品。
6. 颜色牢度:颜色牢度是指纱线在水洗、日晒、摩擦等条件下的色彩保持能力。
优质的纱线应该具有较好的颜色牢度,不易掉色或褪色。
颜色牢度好的纱线适用于制作需要经常清洗或暴露在阳光下的产品。
7. 适用范围:不同的纱线适用于不同的产品。
评级标准应该考虑纱线的使用范围,如适合用于针织、编织、绣花等。
并根据纱线的特性来评估其适用范围和效果。
纱线评级标准是为了帮助消费者更好地选择纱线,并确保其满足不同产品的需求。
通过评级标准,消费者能够更好地了解纱线的质量、性能和适用范围,从而选择合适的纱线来制作自己想要的产品。
同时,纱线评级标准也可以指导纱线生产商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在购买纱线时,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参考纱线评级标准,选择合适的纱线,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效果。
纱线的基本特征参数

第十一章 纱线的基本特征参数纱线的基本特征包括纱线的外观形态特征、加捻特征、纤维在纱线中的转移及分布特征,以及纱线表面的毛羽和内部膨松性等,。
第一节 纱线的细度与不匀一、纱线的细度1. 纱线的细度指标 ⑴ 线密度N t特克斯制是ISO 采用的纱线细度指标,是千米长的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标准重量)。
即L G N kt 1000=(11-1) o ko k t )100(11010G K W G G N ⋅=+⋅=⋅=(11-2) 表11-1 各种纤维的纱线的公定回潮率纱线种类 公定回潮率 棉纱 8.5(英制9.89)亚麻纱 12.0 苎麻纱 10.0 精梳毛纱 16.0 粗梳毛纱 15.0 涤纶纱及长丝 0.4 锦纶纱及长丝 4.5 粘胶纱及长丝 13.0 腈纶纱2.0 涤/棉65/35纱3.2⑵ 公制支数N m毛纺及毛型化纤纯纺或混纺纱线的细度也应以特克斯为计量单位。
国际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仍习惯沿用传统的公制支数来表示。
tk m 1000N G L N ==(11-3) ⑶ 英制支数N e英制支数是我国计量棉纱线及棉型纱线细度曾用旧指标。
目前,仍有国家和地区在使用该细度指标。
英制支数是指在英制公定回潮率下(表11-1),一磅重的棉纱线所具有多少个840码的长度倍数,既多少英支。
tt e k e C590.5)/100(100)/100(100N N W W N =⋅++=(11-4)⑷ 旦尼尔数D旦尼尔数(旦数D )较多地在化学纤维中应用,因此长丝纱的粗细表达仍有应用D 来表示的。
LG N KD 9000=(11-5)2. 纱线的直径 ⑴ 直接测量纱线的直径或称投影宽度常用显微镜、投影仪、光学自动测量仪测量等。
图11-1 纱线直径的测量示意图⑵ 理论估计平均值yt03568.0δN d = (11-6)表11-2 部分纱线体积重量纱线种类 体积重量δ(g/cm 3) 棉纱 0.80~0.90 精梳毛纱 0.75~0.81 粗梳毛纱 0.65~0.72 亚麻纱 0.90~1.00 绢纺纱 0.73~0.78 粘胶纤维纱 0.80~0.90 涤棉纱(65/35)0.80~0.953. 重量偏差0S 0N0N100G G D G -=⨯ (11-7)4. 纱截面中的纤维根数n)1(tf ty μ-=N N n (11-8)5. 复合纱的细度计算ftf D B tB tC 19/1μμμ+-+-=N N N (11-9)二、纱线的细度不匀1. 细度不匀率指标 ⑴ 平均差系数U指各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对数据平均值的百分比,100%11⨯-=∑-xx x n U ni i (11-10)⑵ 变异系数CV又称离散系数, 指均方差σ对平均值x 的百分比。
纱线的主要技术指标

纱线的主要技术指标纱线是纺织品的基本原料之一,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着织物的质量。
以下是纱线的主要技术指标。
第一,纱线的纤维成分。
纱线的纤维成分是指纱线所使用的纤维材料的种类和比例。
常见的纤维材料包括棉、涤纶、羊毛、丝等。
不同种类和比例的纤维成分决定了纱线的用途和性能。
棉纱线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吸湿性,适合夏季服装的制作;涤纶纱线具有耐磨损和易清洗的特点,适合制作运动服装等。
第二,纱线的规格。
纱线的规格是指纱线的粗细和密度。
常用的表示方法有支数、纱密度等。
支数是表示纱线细度的指标,支数越大,纱线越细;纱密度是表示纱线的密度或者紧密度,纱密度越大,纱线越细密。
不同的纱线规格适用于不同的织物和工艺要求。
纱线的强力。
纱线的强力是指纱线在拉伸力作用下的承载能力。
纱线的强力直接影响着织物的强度和耐久性。
通常用断裂拉力来表示纱线的强力,断裂拉力越大,纱线的强力越高。
第四,纱线的弹性。
纱线的弹性是指纱线在受力作用下的伸长和收缩能力。
纱线的弹性直接影响着织物的弹性和舒适性。
与弹性相关的指标有回弹率、伸长率等,通常来说,弹性好的纱线具有较高的回弹率和较小的伸长率。
第五,纱线的色牢度。
纱线的色牢度是指纱线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包括洗涤、晒太阳、汗渍等条件下,纱线的颜色是否会褪色或者变色。
高色牢度的纱线能够保持长久的颜色稳定性,使织物更加美观耐用。
第六,纱线的卷曲度。
纱线的卷曲度是指纱线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卷曲现象。
好的纱线应该具有较小的卷曲度,使得织物更加平整和整洁。
卷曲度与纱线的纺纱工艺、纤维材料等因素有关。
第七,纱线的水分含量。
纱线的水分含量是指纱线中所含水分的百分比。
合理的水分含量有利于纱线的加工和使用,能够减少断纱和起毛等现象。
过高或者过低的水分含量会对纱线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通常来说,纱线的水分含量应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纱线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纤维成分、规格、强力、弹性、色牢度、卷曲度和水分含量等。
纱线的基本特征参数

纱线的基本特征参数1. 纱线规格:纱线的规格通常用纺数来表示,是指单位长度内纱线的纺织密度,即纱线的细度。
常见的纺数有20支、30支、40支等等,纱线规格越高,表示纱线越细。
2. 纱线强度:纱线的强度是指纱线所能承受的拉伸力,通常用克力来表示。
纱线强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纺织品的牢度和耐用性,是评价纱线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3. 纱线弹性:纱线的弹性是指纱线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能力,有些纱线具有很好的弹性,能够保持纺织品的立体感和延展性,提高穿着的舒适度。
4. 纱线扭度:纱线的扭度是指纱线的两股或多股纤维在制成纺纱品时所经历的扭转程度,不同的扭度会影响纱线的细腻度和光泽度。
5. 纱线含水率:纱线的含水率对纺织品的柔软度和手感有很大影响,含水率低的纱线会使得纺织品感觉比较硬糙。
总的来说,纱线的质量和特征参数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纺织品的质量和性能,因此在选择和使用纱线时,需要根据不同的需要和用途来选择合适的纱线规格和特征参数。
很多人会低估纱线在纺织品生产中的重要性,但实际上它是衣物材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同种类的纱线具有不同的特性,因此在选择纱线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也不尽相同。
首先,纱线的原料对其特性产生着重要影响。
通常情况下,纱线的原料包括棉、丝、羊毛、麻、化纤等。
这些材料的性质各异,从而导致了纱线的特性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棉纱线具有柔软、吸湿、吸汗的特性,适合制作夏季服装;羊毛纱线具有保暖、弹性好的特性,适合制作冬季服装;而丝和绢纱线则具有光滑,亮丽的特性,适合制作高档服装。
因此在选择纱线时,需要根据纺织品的用途和季节特点来选择适合的纱线原料。
其次,纱线的规格也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纱线的规格通常通过“支数”来表示,支数越高表示纱线越细,这一点对纺织品的质感和外观有着很大的影响。
例如,较细的纱线适合制作轻薄的面料,而较粗的纱线则适合制作坚实的面料。
因此,在纱线规格这一参数的选择上,需要充分考虑纺织品的用途以及所需的面料特性。
第7章 纱线的结构参数与性能指标

*根据纱疵在纱条上出现的规律分为:
(1)常发性纱疵 通常分为细节、粗节、糙节三种,一般以每千米纱上出现
的个数表示。 (2)偶发性纱疵
一般以每10万米长度细纱中发现的各类疵点数来衡量偶发 性纱疵。 (3)杂质、污物等疵点
指附着在纱线上的有害纤维和细小的、非纤维性物质。
二、纱线的毛羽 是指纱线表面露出的纤维头端或纤维圈。
一、不匀率指标 1)平均差系数--反映纤维、细纱的不匀率。
X=
Xi
n
n
Xi X
H i1 n Xn一般取30或50
2)变异系数(均方差系数)--反映纤维、细纱 的不匀率。
变异系数指均方差占平均数的百分率。均方差 是指各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均数之方根。
(Xi X )2
C
n 1 *100%
◆锦纶长丝:FDY:40D/12F、70D/24F、16F、140D/72F DTY:70/24F、100D/36F、200D/48F、300D/72F、
300D/96F 单丝:15D/1F、20D/1F、30D/1F
◆腈纶长丝:50D、75D、100D、135D、150D。 短纤纱:7S、16S、18S、20S、21S、 24S、 32S、 34S、
36S、40S、18S/2、21S/2 、24S/2、34S/2 32S/2、 5.5Nm/1 马海毛纱 ◆丙纶丝:75D、100D、120D、150D ◆氨纶:20D、30D、40D
◆粘胶长丝:
有光: 50D/18F、 120D/30F、 150D/30F、 250D/50F、 300D/50F、 300D/60F
YG331A型线捻度仪
Y321型手摇捻度仪
第五节 纱线的疵点和毛羽 一、纱线的疵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rticles/2008-2-22/131471.html毛羽指数和捻度对棉纱磨损性能的影响摘要:研究棉纱的毛羽指数和捻度对其磨损性能的影响,采用cTT纱线性能测试仪,模拟了棉纱在高速运行状态下与机件的磨损,并测试了不同线密度、不同毛羽指数和不同捻度的棉纱磨损性能。
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棉纱在相同线密度条件下,其磨损性能与纱线毛羽指数和捻度有显著的线性关系,且毛羽指数对棉纱磨损性能的影响大于捻度对棉纱磨损性能的影响.纱线的磨损性能是一项重要的物理性能指标,如何更有效地改善纱线的磨损性能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目前,国内测定纱线磨损性能的方法无统一标准,相关研究报道也较少。
因此,纱线磨损性能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选取多种来自不同生产厂家不同线密度的环锭精梳棉纱作为测试对象,模拟了棉纱在高速运行中对机件的磨损。
通过测试不同棉纱的磨损性能,探索并建立了在线密度相同条件下棉纱磨损性能与毛羽指数和捻度问的关系。
1试验部分1.1试验仪器本文测试棉纱磨损性能和毛羽指数所使用的仪器均为美国劳森一亨谱希尔(Lawson?Hemp hill)公司生产的CTT(Constanf tension tansport)纱线性能测试仪。
磨损性能的测试原理如图1所示。
仪器采用高速运动的棉纱对铜丝的磨损程度来模拟织造生产时棉纱存高速运行状态下对机件的磨损程度。
铜丝由两个钳口固定,棉纱跨过铜丝在一定的初加张力和速度下运行,直到铜丝断裂,通过测长装置测最铜丝断裂时棉纱的运行长度,用这一长度反映棉纱对纺织机件的磨损性能。
CTT对纱线毛羽的测试原理是利用CCD摄像头精密地扫描纱线直径,CCD感光阵列将感应到的光姒转化为电压信号,再由其中的模数转换电路转化为数字信号,从而得到一幅纱线外观的数字图像。
并根据设定的灰度域值得到纱线的主十轮廓、纱线的毛羽图形以及相应的纱线毛羽指数,、所谓“毛羽指数”即单位长度纱线内,纱线单侧面上伸长出长度超过某一设定长度值的毛羽根数的统计值。
棉纱捻度的测试办法采用的是退捻加捻法,测试标准为GB/T 2543?1989。
1.2试样及测试条件本文所使用的试样是来自44个不同企业的环锭精梳优级棉纱,其线密度值如下:纱线编号线密度/texAl~A 10 18.2B1~B12 14.5C1~C13 9.7D1~D9 7.2测试条件:温度20℃,相对湿度65%,初始张力1 cN/tex。
2结果及分析2.1测试结果在实际生产中棉纱对机什的磨损都是在高速状态下进行的,因此本文采用360 m /min的纱线运行速度进行测试。
通过记录铜丝被磨断时棉纱运行的长度来表征棉纱埘铜丝的磨损情况。
此外,由于公认的棉纱有害毛羽长度为3 mm,本文在利用CCT测试毛羽指数时选取的设定毛羽长度为2.687 mm。
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2。
2 结果分析2.2.1 回归模型的建立由表1所测数据可以看出,虽然试样均为优级的环锭精梳棉纱,即条干均匀度基本一致,但是由于纱线的线密度、毛羽指数和捻度的不同,测试由铜丝断裂时的棉纱运行长度有很大差异,即各种不同线密度、不同捻度和不同毛羽指数的棉纱对铜丝的磨损是不同的。
本文分别采用18.2tex、14.5 tex、9.7 tex、7.2 tex棉纱,对铜丝断裂时的棉纱运行长度与其毛羽指数、捻度进行二元线性回归分析,回归模型如下所示。
在求出线性回归方程后,在显著水平α=0.10的条件下,本文还埘其显著性进行了相关系数r的检验、F检验以及t检验,具体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在线密度一定和显著水平α=0.10的条件下,相关系数r均接近于1,Fα值也均大于F。
所以认为x1、x2与y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即回归效果显著,也就是说毛羽指数和捻度从整体上能较好的反映铜丝断裂时的棉纱运行长度。
通过对每个自变量的t检验,?T1?和?T2?均大于说明毛羽指数和捻度单独对铜丝断裂时的棉纱运行长度的影响都是显著的。
对于线密度为18.2 tex、14.5 tex和9.7 tex的棉纱,回归系数即铜丝断裂时的棉纱运行长度与毛羽指数是正相关的,与捻度是负相关的,说明棉纱的磨损性能会随着毛羽指数的增大、捻度的减小而增强;而对于线密度为7.2tex的棉纱,回归系数即铜丝断裂时的棉纱运行长度与毛羽指数和捻度均是负相关的,说明线密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棉纱的磨损性能会随着毛羽指数的增大、捻度的增大而减弱。
2.2.2回归模型的比较通过上述回归模型的建立不难看出,在棉纱规格相同、条干均匀以及线密度一定的条件下,棉纱的磨损性能与其毛羽指数和捻度有显著的线性关系,而且毛利指数和捻度对棉纱磨损性能的影响也均是显著的。
但是对于相同线密度的棉纱,回归模型中毛羽指数和捻度对棉纱磨损性能的影响大小是不同的。
为了比较各自变量作用的大小,本文将样本数据作了标准化处理,求得标准化回归系数的绝对值。
各纱线标准化回归系数的绝对值如下所示:纱线毛羽指数系捻度系数数的绝对值的绝对值A棉纱 1 440.45 1074.13B棉纱 1 710.82 833.45C棉纱 2 319.56 494.22D棉纱 3 242.11 1376.92从以上可以看出,标准化处理后毛羽指数的系数均大于捻度的,说明毛羽指数对棉纱磨损性能的影响程度是大于捻度的。
此外,毛羽指数的系数是随着纱线线密度的减小依次变大的,也就是说随着线密度的减小,毛羽指数对棉纱磨损性能的影响程度会增强;随着线密度减小且不小于9.7 tex时,捻度的系数是变小的;随着线密度进一步减小,捻度的系数却又迅速变大,表明捻度对棉纱磨损性能的影响程度是随着线密度的减小先减弱后增强的,并在线密度达到9.7 tex左右时最低。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控制纱线捻度和毛羽情况来改善棉纱的磨损性能。
3 结论(1)棉纱在线密度一定的条件下,其磨损性能与毛羽指数和捻度有显著的线性关系,而且毛羽指数和捻度对棉纱磨损性能的影响也均是显著的。
(2)18.2 tex、14.5 tex和9.7 tex棉纱的磨损性能随着毛羽指数的增大、捻度的减小而得到改善,而线密度较小的7.2 tex的棉纱其磨损性能则是随着毛羽指数的减小,捻度的减小而得到改善。
(3)毛羽指数对棉纱磨损性能的影响程度是大于捻度的。
随着棉纱线密度的减小,毛羽指数对棉纱磨损性能的影响程度增强;捻度对棉纱磨损性能的影响是先减弱,然后大幅增强,并在线密度到达9.7 tex左右时最低。
关于减少浆纱毛羽的探讨2008-04-21随着无梭织机应用的不断扩大,织机速度越来越高,减少浆纱毛羽是浆纱的主要目的之一。
浆纱毛羽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无梭织机生产的坯布产品质量。
因此,如何减少浆纱毛羽己成为广大浆纱人士共同关心的热点课题。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在“浆料和浆纱技术2007年会”上对其作为主题进行研讨,本文是在学习和消化会议研讨内容后,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积累的一些数据,提出了减少浆纱毛羽的有关工艺措施,并从工艺创新方面作大胆设想,提出进一步减少浆纱毛羽的一些新举措,供浆纱同仁们探讨。
1 对织造有害毛羽的认识在织机的织造过程中,普遍认为毛羽长度超过3㎜才会对织造产生有害影响,其主要表现为在开口过程中,经纱毛羽与相邻经纱发生缠绕而造成梭口不清,从而增加经纱断头和纬向阻断,影响织机效率的提高,并且会影响布面质量(雨状条影)和增加织造疵点。
所以研究减少浆纱毛羽这一课题,应把毛羽长度锁定在3㎜以上的毛羽为研究对象,将3㎜以上的毛羽降低率作为浆纱质量的重要指标。
2 重视上浆前的纱线毛羽状况从现有的上浆工艺条件看,短纤纱线通过上浆只能减少毛羽,而无法消灭毛羽,所以必须重视纱线上浆前的毛羽状况,尤其是毛羽长度的分布,毛羽长度越长,浆纱贴伏的难度越大,对织造的危害越大。
2.1 Uster公报的毛羽指数(H)毛羽指数(H)是表示在检测纱线长度内,所有伸出毛羽的总长度与检测长度的比值。
纺纱厂提供的筒纱毛羽指数(H) 是一项重要参考数据,但对提高浆纱可织性存在以下两点不碓定性:一是毛羽指数(H)包括对织造影响几乎很小的3㎜以下的毛羽;二是不同毛羽长度对织造的危害不同,同一毛羽指数值,对提高浆纱可织性可能出现截然相反的结果。
山东某公司生产的CJ 7.3tex纱,各项质量指标(包括毛羽指数)均达到Uster 公报5% ~25%的水平,但由于超长毛羽多,最长毛羽达15mm以上,最后浆纱质量无法满足织造要求,喷气织机效率只能达到60%左右。
该公司生产的CJ7.3tex,几乎没有一家织厂能用得满意;相反,毛羽指数(H)值在75%水平,但短毛羽多,结果织厂反映很好,喷气织机效率高达95%以上。
这说明Uster毛羽指数(H)无法正碓反映原纱毛羽和浆纱质量的关系。
2.2 建立机织用纱的毛羽评估标准鉴于上述分析,建立机织用纱的毛羽评估标准,就有一定实用价值,可让其指导生产实践,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水平的目的。
普遍认为,毛羽对织造发生危害的长度是指3㎜以上的毛羽,长度<3㎜毛羽,一般认为较小,可以略计。
在机织用纱的毛羽评估标准中可以不予计数。
而毛羽长度越长,对织造的危害就越大。
为了体现毛羽对织造危害的程度,并且要易于操作,采用毛羽长度分挡评分制,分值越大,对织造的危害就越大,其评分标准建议如下:(1)毛羽长度在3㎜~5㎜,每根毛羽评0.5分;(2)毛羽长度在5㎜~10㎜,每根毛羽评5分;(3)毛羽长度在10㎜以上,每根毛羽评50分。
2.3 毛羽检测方法的讨论2.3.1 检测工具(1) 毛羽检测板①在黑色绒面板(深色纱用白色板)上分别划有纱线位10条,每根检测纱线长度为10㎝,并在纱线位两端设有夹纱槽,以便固定纱线位置;② 在纱线位的上方,分别划出与纱线位相距3㎜、5㎜、10㎜三根测量线;(2) 纬密镜(3) 织物分析针(4) 记录统计卡:每张卡上可记录10根纱线长度为10㎝的毛羽数,分别统计3㎜~5㎜、5㎜~10㎜和10㎜以上毛羽根数,并分别按标准评分,总分即为1m纱线的毛羽评估。
2.3.2 检测操作及步序(1) 检测纱线依次固定在毛羽检测板的纱线位上;(2) 用织物分析镜和织物分析针清点纱线10㎝长度内,3㎜~5㎜、5㎜~10㎜和10㎜以上毛羽根数,并分别记录到统计卡。
对倾斜状态的毛羽长度可用分析针轻轻拨正后测长,要避免毛羽与纱线连接处被损伤;(3) 统计不同毛羽长度区间的平均值和CV值;(4) 按评估标准计算分值。
收集不同纱号、织机效率、纬停次数的浆纱样品进行实际检测,以寻找出碓保浆纱质量的毛羽分值。
2.4 机织用纱的毛羽评估标准的特点(1)工具简单,操作方便,易于推广;(2)能正确反映纱线毛羽对织机生产的影响,为织厂采购机织用纱提供可靠的依据;(3)为广泛开展减少浆纱毛羽的试验研究提供可靠的数字依据。
3 减少浆纱毛羽的讨论3.1 正确选用浆料上浆不用PVA是减少浆纱毛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