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实验室分析前质量管理

合集下载

实验室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实验室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2.4烟、酒刺激物对结果的影响烟、酒等刺激物通过各种复杂机制对人体产生多种影响,表现为多种指标的升高或降低,如吸烟能使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水平降低,烟草中有效成分CO结合血红蛋白可使血红蛋白升高,所以,采血前24小时患者要避免吸烟、饮酒及喝茶喝咖啡。
3正确采集以获得高质量标本是分析前质控的重要保证
正确采集标本是保证标本质量的关键环节,整个过程包括标本的采集时间,采血姿势、止血带的使用、标本的收集、标本容器的要求、采集标本量、抗凝剂或防腐剂的应用等。
3.1标本采集时机的选择标本的采集时机选择与检测结果阳性率密切相关,如血培养标本应在寒战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而且未使用抗生素之前采集;肾炎患者多使用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可干扰尿蛋白的检测;维生素C可使尿潜血、尿糖、尿酮体、尿亚硝酸盐出现假阴性。所以患者用药后,应在血药浓度降至不影响结果时采集标本。
实验室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实验室检验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方面。而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因其涉及面广、涉及人员之多,从医生选择检验项目、提出检验申请、到患者的检验前准备、护士采集与运送标本等,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好,都和能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因此,搞好实验室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对提高检测质量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于振忠,张承勋,路希敬,等.临床检验手册[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2.
[2]焦连亭,李忠信.检验手册[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3]彭黎明,王鸿利.我国临床血液学检验待解决的问题[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3):234-235.
[4]秦晓光.分析前阶段的质量保证工作待重视[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2005,16(2):219-222.

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医学检验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医疗服务,通常被用于诊断疾病、监测病情和评估治疗效果。

医学检验结果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因此,在医学检验中,确保各个环节质量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医学检验中的质量控制,是通过采取适当的质量保证措施来确保患者得到准确、可靠和一致的测试结果。

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保持检验结果准确和稳定,减轻误诊和漏诊的风险。

仔细的质量控制程序可以帮助检验实验室的技术人员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错误,确保每个样本都得到了准确的测试结果。

医学检验中的质量控制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仔细选择试剂和设备:实验室人员应该选择经过检验和验证的试剂和设备,以确保其可靠性和一致性。

2. 实施日常质量控制:实验室人员需要定期进行日常质量控制测试,以确保仪器和试剂正常工作。

这些测试通常包括选择性、灵敏度、准确度和精确度等,实验室人员应该根据测试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纠正。

3. 将检测质量报告给医生:实验室人员应该确保向医生准确地报告测试结果,包括测试的准确度和精确度。

医学检验中的质量控制对医生和病人都至关重要。

如果测试质量不可靠,则会导致误诊或漏诊的情况。

如果诊断错误,可能会导致病人的不必要的痛苦、延误治疗或病情恶化。

另外,如果实验室人员没有充分考虑样本数量、稳定性、收集和处理等因素,那么测试结果也可能被影响。

因此,在任何医学检验中,质量控制都是必不可少的。

总之,在医学检验中可以采取许多措施来确保质量控制。

每个实验室都应该制定和实施质量控制计划,并定期进行质量控制测试和评估。

最好的实践是在测试和分析之前充分了解和分析数据和结果,以确保精确和可靠的测试结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医学检验的可靠性,为病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检验服务。

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分析前质量管理

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分析前质量管理

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分析前质量管理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分析前质量管理是指在进行任何检验前的一系列质量管理措施,旨在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该过程涉及实验室的设备、试剂、方法、人员等方面,包括校准、质控、质量评价、人员培训等。

首先,医学检验实验室的设备校准是保证实验室测试结果准确性的基本要求。

设备的校准应该定期进行,确保测量结果与参考值一致。

校准应由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并记录在校准报告中,以便日后参考和审核。

其次,质控是对实验室进行日常检测工作质量的监测和评价。

医学检验实验室应建立质控体系,定期进行质控样品的测试,比较所得结果与已知结果,并分析和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室还应建立质控样本库,以确保质控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此外,实验室还应进行质量评价,包括参加外部质量评价和参比方法评价。

外部质量评价是通过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较,以验证实验室的测试结果和方法是否准确、可靠。

参比方法评价是将实验室的方法与标准方法进行比较,以确保方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为了保证实验室人员的操作准确性和可靠性,实验室应定期进行人员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实验室的操作规程、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质量控制的要求等。

实验室还应定期进行内部审核,确保实验室工作符合质量管理的要求,并提出改进建议。

此外,实验室还应建立完善的质量记录系统,记录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措施、仪器校准记录、质控结果、质量评价结果等。

这些记录用于追溯实验室工作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持续改进。

总之,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分析前质量管理对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通过设备校准、质控、质量评价、人员培训和内部审核等措施,实验室可以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检验工作的质量水平,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检验结果。

实验室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制度

实验室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制度

实验室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制度Ⅰ目的规范实验室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Ⅱ范围适用于医学检验科全体工作人员。

Ⅲ制度一、针对医学检验科内部(一)在行政的协调和支持下,要使医院各部门都认识到,为了得到符合临床要求的实验报告,必须互相配合,共同努力。

(二)为了防止不必要的检验工作量,加重实验室负荷。

既浪费大量财力、物力,也不利于保证检验质量,临床和实验室应确定一般门诊、急诊及住院患者在不同情况下的必须检验项目范围。

便于实验室工作安排,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检验质量。

(三)抽血取样前后,护士及检验人员应做好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门诊号、申请单受检项目、标本管等之间的核对工作,防止差错。

(四)防止申请单、标本和检验结果的遗失。

做好每一环节的时间记录,记录随标本一起传送。

(五)明确在标本采集前对患者的要求,保证收集符合要求的标本。

标本采集前对患者要求的有关内容应以口头或书面形式通知患者。

尽量避免和减少因操作不当使采集的标本内含分析物的性质及含量发生明显改变。

注意使用适当的容器及防腐剂。

(六)拒收不符要求的标本。

(七)做好标本的分离和保存。

平时要做好离心机保养,注意离心速度、温度和时间;所用的器皿及试管应洁净,避免引入新的污染。

按照分析要求,做好对标本管的选择。

(八)做好分析前标本的核对和分类。

核对检验申请单及标本上患者姓名、住院或门诊号、要求检验项目等。

编好检验号。

检查标本是否足够分析,外观是否符合要求,有无特殊情况。

记录标本收到及分析的时间。

(九)建立差错登记制度,予以充分重视。

(十)经常保持和临床的联系、交流和查询。

二、针对临床(一)在行政的协调和支持下,要使医院各部门都认识到,为了得到符合临床要求的实验报告,必须互相配合,共同努力。

(二)为了防止不必要的检验工作量,加重实验室负荷。

既浪费大量财力、物力,也不利于保证检验质量,临床和实验室应确定一般门诊、急诊及住院患者在不同情况下的必须检验项目范围。

便于实验室工作安排,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检验质量。

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是指在进行检验前对仪器、试剂和样本进行质量控制的过程。

这一过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确保了医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临床诊断、治疗和疾病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概念、意义、方法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论述。

二、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意义1. 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医学检验结果直接影响着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结果。

如果检验结果不准确,可能会导致误诊、错误治疗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

通过质量控制措施,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实验设备、试剂或样本的问题,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 提高实验室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实验室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对于医学机构的信誉和声誉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才能保证实验室的检验结果具有可靠性和可信度,从而提高实验室的声誉和权威性。

3. 保障患者的利益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意义还在于保障患者的利益。

通过质量控制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检验结果出现误差的可能性,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利益。

1. 仪器的校准在进行医学检验前,需要对实验室仪器进行校准,以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仪器的校准是通过与已知标准进行比较,发现并纠正仪器的误差,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 试剂的质量检查医学检验中使用的试剂往往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使用试剂前需要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一般来说,试剂的质量检查包括检查其保质期、透明度、颜色等指标。

3. 样本的准备和处理样本的准备和处理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的重要环节。

实验室应建立规范的样本处理流程,确保样本的收集、保存、运输和处理等步骤符合规范和标准要求,避免对检验结果产生干扰。

1. 质量控制标准不统一目前,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标准存在着不统一的情况。

不同的实验室、医学机构对于质量控制的标准和要求有所不同,这容易导致检验结果的差异性,降低了检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2. 质量控制措施不完备在一些医学机构,质量控制措施可能存在不完备的情况。

检验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检验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检验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检验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1. 背景介绍在医学实验室中,进行检验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十分重要的。

标本质量的控制对于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准确定量和质量的标本对于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质量控制主要通过严格的操作标准、标本采集和处理、设备维护和校准等措施来保证。

2. 标本采集和处理2.1 采集过程的规范化标本采集是影响分析结果准确性的一个重要环节。

标本采集需要规范操作流程,确保采集的标本是代表性的、完整的,并且没有受到外界干扰的。

采集过程中的不合理操作可能会导致标本污染、溶液挥发等问题。

2.2 标本处理的要求标本采集后需要保鲜处理以防止标本中的生物分子失活或降解。

不同类型的标本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

例如,血液标本需要迅速离心取血浆或血清,尿液标本需要避光贮存,病理标本需要尽快进行固定和冷藏等。

3. 校准和校正设备3.1 设备的选择和校准在进行标本分析前,需要确保使用的分析设备是准确、可靠的。

设备选择应根据分析要求和标本特性进行,且经过严格的校准和验证。

校准设备是确保仪器测量结果准确的关键步骤,设备校准应定期进行,并在校准后进行记录。

3.2 内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是对设备分析结果准确性的一种监测手段。

通过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样本,定期进行内部质量控制,可以评估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结果与预期结果有偏差时,应及时进行故障排除和设备维护。

4. 操作标准和质量管理4.1 操作标准的编制和执行标本分析的操作标准应根据实验室的要求进行编制,标准应详细描述每个步骤的要求和操作流程。

每个操作者都应接受标准化的培训,确保操作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定期进行操作方法的评价和改进,以提高操作效率和准确性。

4.2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监控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于标本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质量管理体系应包括文件控制、风险评估、不符合事件管理和内审等内容。

通过监控和评价体系的运行,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和改进措施。

临床检验分析前和分析后质量管理总结

临床检验分析前和分析后质量管理总结

《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
ISO 15189:2012
• 对分析前过程中患者和提供服务对象 的信息、申请单信息、样本采集及处 理、样本运送、样本接收以及检测前 处理、准备及保存都有明确的规定
生物学变异和分析质量指标
• 生物学变异 被检测物在内环境稳态点附近的随机波动造
成的随机变异成为个体内生物学变异。不同个体 的内环境稳态点会不同,个体间内环境稳态点的 差异称为个体间生物学变异。 • 分析质量指标
二、患者的准备
(一)生物学因素的影响 1.生物钟周期:因人体存在多种生物钟周期,
体内许多物质随生物钟周期呈现出节律性 变化
(1)昼夜节律 (2)月经周期 2.情绪 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影响神经-内 分泌系统,使儿茶酚胺、皮质醇、血糖、 血细胞等升高
二、患者的准备
3.年龄 很多检验结果在不同年龄存在差异 (1)新生儿 “生理性贫血”,淋巴细胞偏高 (2)儿童 骨骼生长及发育快,成骨细胞活力强,ALP高 (3)老年人 IL-6、抗利尿激素、醛固酮(ADH)、促甲状
性激素结合的球蛋白、与甲状腺素结合的球蛋白、与皮质 酮结合的球蛋白等增加,导致总皮质醇与总甲状腺素升高
表 妊娠期血液主要指标变化
变化 脂肪动员增加
血浆运输蛋白增加
机制 AporAI、AII、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特别是LDL-C) 大大增加
甲胎蛋白、甲状腺素、脂质、血浆铜蓝蛋白含量升高
血浆稀释 体重及代谢增加 凝血系统机能亢进
历号、房间号及床位号、临床诊断、样本类型、检验 项目、申请日期、申请医师签名 • 在检验申请单上标明采样时间 • 检验申请单可为纸质版或电子版
一、检验项目的申请
(二)检验项目申请原则 1.有效性 • 检验项目敏感度与特异性越高越好 2.时效性 • 缩短检验流程,快速筛查方法最常用 3.经济性 • 从成本/效益,成本/效果总体上分析

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的质量指标应用价值

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的质量指标应用价值

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的质量指标应用价值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是保证临床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在质量管理过程中,质量指标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以帮助实验室科学地评估和监控质量管理的效果,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提高临床检验的质量水平。

本文将围绕质量指标应用的价值进行探讨。

一、提高临床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临床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保障患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基础,而质量指标的应用可以帮助实验室科学地评估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并纠正潜在的偏差和错误。

通过血清学质控样本的鉴定和分析,可以评估检验方法在不同样本条件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稳定性。

利用质量指标对比实验室内部和外部质控数据,及时发现和排除检验过程中的系统性偏差和误差,进一步提高临床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规范检验流程和操作质量指标的应用可以帮助实验室规范检验流程和操作,减少人为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通过监测和分析人员的技术操作和工作流程,建立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和规范,提高检验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对实验室检验人员进行技术能力的评估和培训,及时发现并纠正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差异,避免人为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通过质量指标的应用,建立实验室的内部质控制度,规范检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检验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性能稳定,进一步提高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三、提高实验室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质量指标的应用可以帮助实验室科学地评估和监控管理的效果,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提高实验室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

利用实验室信息化系统对实验室的各项指标进行收集和分析,建立相关的质量管理指标和评价体系,能够全面地了解和评估实验室管理的各个环节,从而发现并改进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通过质量指标的应用,可以帮助实验室科学地确定改进管理的重点和方向,提高实验室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四、促进实验室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别:除了大体特征和性别特异激素的差异 外,还表现在多种血液学和生化指标上。因 为男性的肌肉组织比例较高,所以其与肌肉 组织有关的指标都比女性高。由高至低,男 性比女性高的常见指标有:甘油三脂、胆红 素,转氨酶、肌红蛋白、尿酸、尿素、谷草 转移酶、血红蛋白、酸性磷酸酶、红细胞计 数、碱性磷酸酶、胆碱酯酶、铁、葡萄糖、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白蛋白、总蛋白等。 由高至低,女性比男性高的常见指标有:高 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铜、网织红细胞等。
尿酸和尿素值升高较多,髙核酸食物(如内 脏)可导致血尿酸明显增高。
起居习惯
• 运动和精神:运动时由于出汗和剧烈呼吸,体 液的量及分布都发生了改变,会导致许多检测 指标发生改变如ALT,AST,LDH,CK等升高。举一个 极端的例子,比如马拉松运动员跑完一个马拉 松全程,5min后与比赛前一天的血样相比钾 、 钠、钙、碱性磷酸酶、白蛋白、糖、无机盐、 尿酸、尿素、胆红素、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 升高1倍以上。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可使白细 胞、中性粒细胞升高。
妊娠:妊娠期由于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在胎盘产生激素的参与下,母体各系统发 生一系列适应性生理变化。主要变化指标 如表1-1.
妊娠期主要血浆变化指标及其机制
机制
变化
血浆运输蛋白增加 甲状腺素,脂类,铜和血浆铜蓝蛋白含量升高
血液稀释
总蛋白,白蛋白含量降低
体重及代谢增加
肾小球滤过率,肌酐清除率上升
凝血系统功能亢进 凝血因子活性增强,PT,APTT缩短,纤维蛋白含量 增高
检验项目的选择中临床实验室应做的工作
• 一、向临床提供本实验室开展检验项目的清单
• 1.检验项目名称 • 2.英文缩写 • 3.采用的方法 • 4.标本类型 • 5.参考区间 • 6.主要临床意义 • 7.结果回报时间 • 8.其他注意事项
检验项目的选择中临床实验室应做的工作
• 二、本实验室尚未开展需外送的项目,必须明确 委托实验室,并将外送项目同样列出清单,内容 同上。
• 分析前阶段质量保证是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 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之一,是保证检验信息正确 、有效的先决条件。检验信息的不正确、不可靠不 仅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还可能对临床诊治产 生误导,延误对患者及时诊治。
医学实验室分析前质量管理包括四方面
• 检验项目的正确选择
• 生物学因素的影响 • 采血因素的影响 • 血液标本的运输存储及预处理
刺激物和成瘾性药物对一些血浆检验指标的影响
刺激物或药物
影响
咖啡因 烟草有效成分 酒精 安非他命 吗啡
海洛因 大麻
升高:血糖,脂肪酸血管紧张素,儿茶酚氨
升高:一氧化碳结合血红蛋白,硫氰酸盐,脂肪酸,肾上腺素,甘油, 醛固酮,肾上腺皮质激素 升高:乳酸,尿酸,乙酸,醛固酮,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降低: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升高:游离脂肪酸 升高:淀粉酶,脂肪酶,AST,ALT,胆红素,碱性磷酸酶,胃泌素, TSH,催乳素 降低:胰岛素,去甲肾上腺素,神经紧张素,胰多肽 升高:PCOT胆固醇,钾 降低:PO 白蛋白 升高:钠,钾,氯,尿素,胰岛素 降低:肌酐,血糖,尿酸
·新生儿的尿酸水平和成人接近,但是出 生后的头几天,其尿酸水平会有突降,均值 由大于300μmol/L降至100μmol/L左右。
碱性磷酸酶的含量提示骨细胞活性,在生 长旺盛的青春期会有一个高峰,由500U/L 左右升至750U/L左右,18岁以后降至 200U/L左右以下,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胆 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逐渐增长, 55岁时二者的水平比15岁时高1.5。
·人种:美国黑种人粒细胞含量比美国白种 人低,其白细胞计数也明显比白种人低。 相反,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及淋巴细胞 计数二者相同。黑种人ATP肌酸磷酸酶转 移酶水平明显比白种人或黄种人高,这种 差异不是由于年龄,身高或体重造成的, 这种差异或许可以部分解释黑种人的运动 天赋。其他具有显著人种差异的还有维生 素B12(黑种人比白种人高3.5倍),Lp(a) (黑种人比白种人高)等。
医学实验室分析前质量管理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分成:
· 分析前质量管理 · 分析中质量管理 · 分析后质量管理
分析前阶段又称检验前过程
• 定义:分析前阶段按时间顺序,该阶段始于来自临 床医师的申请,包括检验要求、患者准备、原始样 本的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部的传递, 至检验分析过程开始时结束。
需要增加造成的相对 铁,转铁蛋白缺乏 缺乏
急性反应期蛋白增高 红细胞沉降率升高
表1-1
建议:以上这些生物学影响因素是 不可避免的,医生在评价病人检验 结果时,一定要结合病人年龄、人 种、性别等生物学特征;对于妊娠 病人一定要考虑其孕周。
起居习惯
• 饮食:饮食可影响很多生化指标。一顿标准 餐后,甘油三酯增加50%,谷草转氨酶增加 20%,胆红素、无机磷和糖、丙氨酸转氨酶 和钾增加15%,尿酸、总蛋白、白蛋白、尿 素、钙、钠和胆固醇增加5%左右。其他一 些指标的变化在5%以下。高脂肪饮食会使 甘油三脂大幅度升高,高蛋白饮食会使氨、
• 三、新开展的项目应有审批手续,新项目应向临 床医师介绍,推荐新项目,使之在临床应用发挥 作用。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检验项目的组合
生物学因素的影响及其控制
• 生物属性
• 年龄:人在出生后,青春期和老年等不同的 人生阶段,有些检验的结果也是不同的。新 生儿的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比正常人 高很多,刚出生的头几天里,血氧的升高刺 激红细胞降解,从而造成血液中胆红素的升 高。新生儿的肝功能尚未健全,不能将升高 的胆红素全部代谢,因此新生儿血中的胆红 素水平较高。
• 建议:为了避免对实验室检验结果的误读,将 避免剧烈运动,禁食12h后的采血作为标准。
刺激物和成瘾性药物
• 刺激物和成瘾性药物通过各种复杂机制对 人体产生多种影响,如长期饮酒可导致ALT、 AST、GGT增高,慢性酒精中毒者,其血中 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甘油三酯等升高。 吸烟者,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碳 氧血红蛋白、癌胚抗原升高;IgG减低。另 外还表现为多种指标的升高或降低(表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