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各管道护理常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篇临床常见各种管道的

护理常规

第一节气管插管的护理

1.病人的头部稍后仰,协助其每1-2h 转动变换头部位置,避免导管压迫咽喉部及头皮压伤。

2.妥善固定导管,避免导管随呼吸运动上、下滑动而损伤气管粘膜;标明导管插入深度,随时检查导管位置,以及时发现导管有无滑入一侧支气管或滑出。

3.选择合适的牙垫,应比导管略粗,避免病人咬扁导管,影响气道通畅。

4.保持导管通畅,及时吸出导管、口腔及鼻腔内的分泌物;定时雾化吸入,防止痰液粘稠不易吸出。

5.保持口腔清洁,定时做好口腔护理,用3%双氧水和清水冲洗口腔,防止口腔

溃疡。

6.气管套囊每隔3-4h 放气3-5min ,防止套囊对气管粘膜的长时间压迫。放气前,吸净口腔和咽部的分泌物。放气后,套囊以上的分泌物可流入气管,应经导管吸出。重新充气时应避免压力过高。

7.若气道阻力大或导管过细、无效腔气量大,可将留在口腔外的过长导管剪掉。

8.拔除气管插管后,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注意有无会厌炎、喉水肿、喉痉挛等并发症发生,并经鼻导管或开放式面罩给予吸氧,以防低氧血症。

第二节气管切开的护理

1.固定导管的纱带要松紧适当,以容纳一手指为宜。

2.支撑与呼吸机管道相连处的管道,以免重力作用于导管,引起气管受压而造成气管粘膜坏死。

3.导管套囊适当充气,防止漏气或因压力过高而影响气管粘膜血液供应。

4.切口周围的纱布每日2 次定时更换,保持清洁干燥;经常检查切口及周围皮肤有无感染、湿疹等;局部涂抗生素软膏或用凡士林纱布;若使用金属带套囊导管,其内套管每日取出、消毒 2 次。

5.套囊充气放气同气管插管。

6.拔出气管导管后,及时清除窦道内分泌物,经常更换纱布,使窦道逐渐愈合。

第三节脑室引的护理

是经颅骨钻孔或椎孔穿刺侧脑室,放置引流管,将脑脊液引流至体外。

1.部位: 常选择半球额角或枕角进行穿刺。

2.目的:

(1)抢救因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所致的颅内高压危机状态病人,如枕骨大孔疝。

(2)自引流管注入人造影剂进行脑室系统的检查,注入同位素行核素检查,以明确诊断及定位;注入抗生素控制感染;

(3)脑室内手术后按放引流管,引流血性脑脊液,减轻脑膜刺激症状,预防脑膜粘连和蛛网膜粘连,以保持日后脑脊液正常循环及吸收功能;此外,引流术后早期还可以起到控制颅内压的作用。

3.护理要点:

(1)引流管的位置: 待病人回病室后,立即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连接引流瓶(袋),妥善固定引流管及引流瓶(袋),弓I流管开口需高于侧脑室平面10—15cm以维持正

常的颅内压。

(2)引流速度及量:术后早期尤应注意控制引流速度,若引流过快过多,可使颅内压骤然降低,导致意外发生。因此,术后早期应适当将引流瓶(袋)挂高,以减低流速,待颅内压力平衡后再次放低。此外,因正常脑脊液每日分泌400—500ml,故每

日引流量不超过500ml 为宜;颅内感染病人因脑脊液分泌增多,引流量可适当增加,但同时应注意补液,以避免电介质失衡。

(3)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折叠,应适当限制病人头部活动范围,活动及翻身应避免牵拉引流管。主意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若引流管内不断有脑脊液流出,管内的液面随病人呼吸、脉搏上下波动多表明引流液通畅;若引流管内无脑脊液流出,应查明原因。可能的原因有:a .颅内压力低于0.98—1.47kPa(10 —15cmHO),证实的方法是将引流瓶降低再观察有无脑脊液流出;b引流管放入脑室

过长,在脑室内盘曲成角,可提请医师对照X线片,将引流管缓慢向外抽出至有脑脊

液流出,然后重新固定; c 管口吸附于脑室壁,可将引流管轻轻旋转,使管口离开脑室壁; d 若疑引流管被小凝血块活挫碎的脑组织阻塞,可在严格消毒管口后,用无菌注射器轻轻向外抽吸,切不可注入生理盐水冲洗,以免管内阻塞物被冲至脑室系统狭窄处,引起日后脑脊液循环受阻。经上述处理后,仍无脑脊液流出,必要时换管。

(4)观察并记录脑脊液的颜色、量及性状: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术后1—2 日脑脊液可略呈血性,以后转为橙黄色。若脑脊液中有大量血液,或血性脑脊液的颜色逐渐加深,常提示有脑室内出血。一旦脑室内大量出血,需紧急手术止血。脑室引流时间一般不宜超过5—7 日,时间过长有可能发生颅内感染。感染后的脑脊

液浑浊,呈毛玻璃或有絮状物,病人有颅内感染的全身及局部表现。

(5)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每日定时更换引流瓶时,应先夹闭引流管以免管内脑脊液逆流入脑室,注意保持整个装置无菌,必要时作脑脊液常规检查细菌培养。

(6)拔管:开颅术后脑室引流管一般放置3—4 日,此时脑水肿期已过,颅内压

开始逐渐降低。拔管前一天应试行抬高引流瓶或夹闭引流管24h。以了解脑脊液循环

是否通畅,有否颅内压再次升高的表现。若病人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应立即放低引流瓶或开放夹闭的引流管、并告知医师。拔管时应先夹闭引流管,以免管内液体逆流入脑室内引起感染。拔管后,切口处若有脑脊液漏出,也应告知医师妥善处理,以免引起颅内感染。

第四节颅内创腔引流的护理

颅内占位性病变,入颅内肿瘤手术切除后,在残留的创腔内放置引流物的称创腔引流。目的是引流手术残腔内的血性液体和气体,使残腔逐渐闭合,减少局部积液或形成假性囊肿的机会。

1.位置:术后早期,创腔引流瓶位置放置于头旁枕上或枕边,高度与头部创腔保持一致,以保证创腔内一定的液体压力,避免脑组织移位。尤其是位于顶后枕部的创腔,术后48h 内,不可随意放低引流瓶,否则可因创腔内液体被引出致脑组织迅速移位,有可能撕破大脑上静脉,引起颅内血肿。另外,创腔内暂时积聚的液体可以稀释渗血,防止渗血形成血肿。创腔内压力升高时,血性液仍可自行流出。

2.速度:

术后48h 后,可将引流瓶略放低,以其较快引流出创腔内的液体,使脑组织膨出,以减少局部残腔,避免局部积液造成颅内压升高。

3.量:

若术后早期引流量多,应适当抬高引流瓶,引流放置3—4 日,一旦血性脑脊液

转清,即拔除引流管,以免形成脑脊液漏。

第五节硬脑膜下引流的护理

慢性硬脑膜下积液或硬脑膜下血肿,因已形成完整的包膜和液化,临床可采用颅骨钻孔、血肿冲洗引流术,术后于包膜内放置引流管继续引流,以排空其内血性液或血凝块,以利于脑组织膨出,消灭死腔,必要时可冲洗。术后病人取平卧位或头低脚高患侧卧位,注意体位引流。引流管应低于创腔30cm。术后不使用强力脱水剂,亦不严格限制水分摄入,以免颅压过低影响脑膨出。通常于术后第3日拔除引流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