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冯如杯竞赛章程分析

北航冯如杯竞赛章程分析
北航冯如杯竞赛章程分析

1、北航“冯如杯”

1.1、基本信息

1、大赛名称:“冯如杯”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学生创意大赛暨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选拔赛。

以“冯如杯”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为标志的校园科技文化节,每年4-5月举办,科技文化节包括科技讲座﹑科技论坛﹑学术报告会、大学生科技博览会等系列活动和“冯如杯”科技作品竞赛。

备注:

(1)冯如杯不是“课外”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2)冯如杯由2个大赛组成,其中学生创意大赛其实就是SRTP选拔赛,两个大赛合并为一个,有利于与SRTP对接。

2、指导思想

理念:强化基础、突出实践、重在素质、面向创新。

体现:国际化、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产业化。

学生创意大赛宗旨:培养兴趣、自主学习、勤于动手、勇于创新。

3、目的

(1)促进北航两校区创新实践交流,营造航空航天特色学术科技氛围,传承发扬冯如精神。

(2)培养具有学科前瞻性、结构多元化和广泛应用前景的科技项目,注重拔尖人才培养工作。

(3)选拔有潜力的优秀作品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1.2、组织机构

1、发文单位:北航党政办

2、主办单位:科学技术研究院、教务处、学生处、校科协、校团委

承办单位:校科协、校团委

创意大赛承办单位:教务处、校团委

3、组委会主任:魏志敏(副校长)

组委会副主任:唐文忠(飞行学院院长)、王荣桥(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处处长)、陈强(教务处处长)、吴慧(学生处处长)、史文军(科协秘书长)、雷晓锋(校团委书记)、陈海秋(科协常务委员)、陆利蓬(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总支书记)

委员:团委副书记1人、科协常务委员2人、材料学院副院长2人+党委副书记+团委书记、信息学院副院长2人+团委书记、自动化学院党委副书记+团委书记、法学院副院长、中法工程师学院党支书、理学院分团委书记(辅导员)、北海学院学生处处长。

秘书:

组委会办公室:设在校团委。

4、评审委员会

校内外具有高级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相关专家、学者。

5、院级工作领导小组

成员:科研副院长、教学副院长、分党委(党总支)副书记、分团委书记。

职责:项目的组织与申报工作。

1.3、与SRTP关系

1.3、针对学生的政策

1.3.1、资格

全日制非成人教育中国籍学生。

申报日前1年内完成的学生科技或社会实践作品。

如果作品创新点突出、有望取得重大成果的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如有重大改进和提高,经学院严格评审并报组委会批准后,可再次参加“冯如杯”竞赛。

各参赛作品须由第一作者申报,指导教师或学院推荐,经学院学籍管理、教务、科研管理部门审核确认后具备参赛资格。

创意大赛:对于各类参赛作品,每名学生只可参与一个项目,并且每份作品的作者不超过四人。

1.3.2、奖励办法

(1)颁发证书。

(2)自行申报相关奖学金。

(3)竞赛一等奖作品的第一作者获得免试推荐研究生资格,并不占学生所在学院保送研究生名额。

(4)各项目的全体作者将获得相应的绩点学分奖励(每个项目):一等奖10、创新奖8、二等奖5、三等奖2。

所获绩点学分的分配方案将在该项目的指导教师组织下,参照各人的工作量等各方面相关因素,自行商讨决定。

无论绩点学分的分配方案如何,一等奖任一作者的最高绩点学分不能超过 4 分,创新奖任一作者的最高绩点学分不能超过 3.5分,二等奖任一作者的最高绩点学分不能超过3分,三等奖任一作者的最高绩点学分不能超过2分。同一届竞赛中,个人累计获得绩点不得超过4分。

创意大赛:确认资格有效的获奖作品,由竞赛组织委员会向作者颁发获奖证书,获奖优秀项目将优先获得申报校级“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的机会。

1.4、针对指导教师的政策

1.5、针对学院的政策

1.5.1、奖项

竞赛以学院所在单位计算参赛得分,团体总分按名次排列,按位次公布。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学院获得“冯如杯”,团体总分第二至六名的学院获得学生学术科技活动先进学院称号。连续三届获得“冯如杯”的学院将永久保存“冯如杯”。

1.5.2、项目评分

学院的团体总分由该学院项目得分(即“冯如杯”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与“冯如杯”创意大赛两赛参与计分项目得分之和)、学院参与组织分及成果转化分求和得出。

1、团体总分=项目得分+参与组织分+成果转化分

2、计分项目数:学院项目总数(不含哲学社科类)在19个以下,计分名额3个;之后每增加10个,计分名额增加1个;50个以上,计分名额为7个。

3、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项目得分

(1)满分为700分。

(2)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和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的获奖作品得分为:一等奖100分,二等奖50分,三等奖20分,创新奖80分。

(3)哲学社会科学类论文一等奖的作品,按照每项100的分数计入该学院社科论文成绩。二、三等奖分数不计入学院总分。

(4)在计算学院团体总分时,若出现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奖次高于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和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计分项目奖次,则在参与计分项目总数不变的情况下,可用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置换原计分项目参与计分。

4、学生创意大赛项目得分

(1)总分为150分。

(2)竞赛以学院为单位计算得分,并且占竞赛学院团体总分的15%。

(3)学院创意大赛得分=(学院一等奖项目数*400+学院二等奖项目数*200+学院三等奖项目数*100 +学院未获奖项目数*80)/(学院一年级总人数/4)此项分数上限为150分。

(4)学院加权成基础部得分计算方法:

最终得分=∑(学院团体总分*相应学院大一人数)/ 基础部总人数

5、参与组织分

(1)组织分满分为50分。

(2)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与组织分=∑(项目类别权数*该类项目数量)/加权本科生人数。

加权本科生人数=1.3*大三年级人数+0.6*大二年级人数+0.1*大四年级人数项目类别权数:机械类=120;机电类=120;信息类=100;材料类=110;综合类=120;自然科学类=90;哲学社科类=80。

(2)如果集中展示期间出现大面积提前撤展等现象,扣除10分;大一学生在项目集中展示期间到学院路校区参观学习人数少于本学院大一年级人数的50%,扣除10分。

6、成果转化分数

(1)成果转化满分为100分。

(2)成果转化分=SCI论文发表得分+EI论文发表得分+申请专利得分。

其中EI论文发表和申请专利总计得分不超过60分。

(3)参赛项目作品若在申报前一年内发表SCI 论文,或在申报时获得录用通知书,且论文署名中第一学生作者为项目申报人,则加20分/篇;参赛项目作品若在申报前一年内正式发表EI论文,且论文第一作者为项目申报人,则加10分/篇;参赛项目作品若在申报前一年获得专利证书,且专利所有人为项目申报人,则加10分/ 项。

鼓励跨学院的学科交叉的合作项目,并在作品质量同等条件下优先表彰作者及指导教师。

1.6、赛事组织

1、申报:项目第一作者通过“冯如杯”网站进行申报。

1.6.1、类型及奖项

一等奖可以空缺。

创新奖:每组别不超过1项,可以空缺。

二、三等奖可以调整,但不超过3%。

1.6.2、推进流程

1.7、新闻报道

1.7.1、开幕式

《第21届“冯如杯”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意大赛开幕》发布时间:[2011年4月19日15:57] | 点击数:[956]

四月的北航,春意盎然,明媚的阳光洒满整个校园,给北航涂上了一层耀眼的金光。在这温暖的日子里,北航“冯如杯”迎来了她的二十一岁生日。4月16日上午,我校第21届“冯如杯”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意大赛暨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选拔赛开幕式在新主楼举行。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副部长杨松,中国科协科普部原副部长周济,北京团市委大学部部长郑品石,北京市科协科普部副部长闫仁皓,北航校友、北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吉英存先生莅临现场。我校党委书记胡凌云教授,校长怀进鹏院士,副校长魏志敏教授,第21届“冯如杯”竞赛评委会主任申功勋教授等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校团委书记雷晓锋主持。

开幕式上,共青团中央学校部杨松副部长首先致辞,他充分肯定了北航“冯如杯”二十多年来取得的成绩,以及“冯如杯”的比赛为全国“挑战杯”赛事做出的贡献。他指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校园活动的一部分,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环节,应该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发展成一种校园文化。如今“冯如杯”已经受到了世界上其他国家一些高校和学生的重视,为全国各高校科技竞赛做出了榜样。接下来,中国科协科普部原副部长周济在致辞中指出,国家十分重视青年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国家创新之路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北航学子,一定要自觉地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不断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同学们要牢记“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争取更大进步。

我校校长怀进鹏院士代表学校致辞,怀校长指出,北航为同学们提供了思维的殿堂,让同学们敢于质疑与批判,在质疑中反思升华出新的成果。北航创办“冯如杯”的目的就是在

于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思维习惯,发扬创新精神,培养创新人才,为我国向创新型国家转型与发展中做出贡献。怀校长最后指出,如今“冯如杯”经过二十一个春秋,已经逐渐走向世界,作为北航学子,要勇于创新,敢于实践,把最好的中国大学生精神展现给国际友人。

本届“冯如杯”国际大学生科技创新交流营成员,来自法国里尔中央理工大学的学生代表与在场师生分享了法国学生对于科技创新的领悟。我校大一新生也是第一次参加“冯如杯”的学生代表也代表参赛同学发言,与现场师生和嘉宾交流了自己对“冯如杯”参赛的特别感受。

接下来,魏志敏副校长为本届“冯如杯”竞赛评委会主任申功勋教授颁发了聘书。主席台领导和嘉宾共同为本届“冯如杯”剪彩。

最后,我校党委书记胡凌云教授宣布北航第21届“冯如杯”竞赛正式开幕。

开幕式结束后,领导和来宾前往新主楼二层环廊展厅,饶有兴致地参观了本届竞赛的参赛作品展览。参观过程中,胡凌云书记,怀进鹏校长,魏志敏副校长认真倾听了同学们对于自己参赛作品的介绍,怀进鹏校长还与同学们一起讨论作品的原理与改进。参观结束后,党委书记胡凌云教授对本届“冯如杯”提了六个字——“参与,创意,团队”,参与一次重大的学术竞赛活动,在竞赛中展示自己独特的创新思维,培养一种团队意识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据悉,在本届比赛中,来自中法两国及香港、澳门等地高校学生纷纷结合社会热点及自己所学专业创作了大量科技作品。本届“冯如杯”实行一杯双赛的赛制,即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意同期举行,并借助校园科技文化节中科技讲座﹑科技论坛﹑学术报告会、大学生科技博览会等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营造一个大学生的科技盛宴。其中科技比赛方面2059人参加,共申报1034项,创意比赛部分共1523人参加,846项作品。

新华社、北京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经济日报》等媒体报道了当天的盛况。

(文/ 师璐摄影/ 张素芳)

1.7.2、国际交流营

《第二十一届“冯如杯”国际大学生科技创新交流营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11年4月28日11:35] | 点击数:[604]

怀校长与国际大学生科技创新交流营成员合影

国际大学生科技创新交流营活动剪影

4月23日,随着法国里尔中央理工大学的代表搭上飞往法国的航班,第二十一届“冯如杯”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学生创意大赛国际学生科技创新交流营的活动圆满落下帷幕。

我校“冯如杯”竞赛开展20年来,充分贯彻学校“强化基础、突出实践、重在素质、面向创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方针,吸引了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已经成为我校声誉高、学生参与面广、参与积极性高的一项品牌活动。为了进一步推进“冯如杯”竞赛专业化、国际化、产业化发展,在校领导的鼎力支持下,于2011年4月北航学生科技创新文化节期间举行了国际学生交流营活动,邀请法国、香港及澳门高校优秀学生科技代表访问北航,与我校学子进行友好交流。

4月15日,在全部科技创新交流营成员抵达北航后,交流营成员与我校同学开展了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参观校园并了解我校的历史。下午,在我校志愿者的帮助下,科技创新交流营成员积极准备“冯如杯”学生学术科技作品展。

4月16日,全体科技创新交流营成员出席了我校第二十一届“冯如杯”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学生创意大赛开幕式,并在“冯如杯”学生学术科技作品展上展示了自己的科技作品及研究成果。开幕式上,法国里尔中央理工大学的学生代表所有参加国际学生科技创新交流营的师生发言,表达了对于参加此次科技交流活动的热切期待。会后,科技创新交流营的成员向我校师生展示了他们创作的科技作品,在介绍与交流中,我校学生了解了海外高校同学们的创意创造,更拓宽了视野。评审期间,本届竞赛评委老师对海外高校的五项作品进行了点评,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与肯定。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科技创新交流营的成员参观了中国航空博物馆,学习了航空知识并了解了我国近年来航空事业的发展变化。交流营成员随后又参观了沙河校区,与我校沙河校区团工委和中法工程师学院的志愿者一起参观了学校的寝室、体育场、教学楼等学习生活设施。参观之后,交流营与我校同学进行了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交流。活动给双方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参加科技交流活动,科技创新交流营成员们与我校同学在科技创造方面进行了良好的沟通,相互学习共同进步。除此之外,交流营成员还在我校志愿者的带领下参观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学习了航模知识并观赏了校航模队的飞行表演。交流营成员深刻地体会到了我校学生对于科技创新的热情,更强烈地感受到了学校对于同学们科技创造的大力支持与鼓励。

在最后一天的交流活动中,交流营成员与我校优秀学生代表进行了科技创新论坛,不仅向我校学生详细介绍了此次展览中展示的项目,还和我校科技制作的优秀代表讨论了创新的

心得体会。

论坛结束后,国际交流与合作处马进喜处长及校团委雷晓锋书记代表校方赠送了礼物,交流营的同学们也发表了对于本次活动的感想并表达了他们的谢意。

国际学生科技创新交流营期间,我校志愿者与交流营成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通过交流学习,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感受中国文化的同时也看到了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1.7.3、闭幕式

《第二十一届“冯如杯”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学生创意大赛暨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选拔赛圆满闭幕》

发布时间:[2011年5月10日18:32] | 点击数:[680]

5月10日下午2:3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二十一届“冯如杯”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学生创意大赛暨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选拔赛闭幕式在新主楼会议中心第一报告厅成功举办。北航副校长魏志敏教授、第二十一届“冯如杯”竞赛评委会主任申功勋教授、北航教务处陈强处长、北航学生处吴惠处长、北航科学技术协会史文军秘书长、北航科学技术研究院朱颖副院长、校友代表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吉英存先生出席了此次闭幕式,闭幕式由校团委书记雷晓锋主持。闭幕式的举行,为本届“冯如杯”竞赛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本届“冯如杯”首次实行一杯双赛的赛制,在举办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同时,依托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首次针对沙河校区的低年级学生举办了学生创意大赛。本届竞赛“冯

如杯”学生学术科技竞赛共2059人参加,申报作品1130项;学生创意大赛暨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选拔赛有1523参加,申报作品846项。今年,为推进“冯如杯”竞赛的专业化、国际化、产业化发展,学校在“冯如杯”竞赛期间举行了国际学生科技创新交流营活动,邀请到了来自法国、香港及澳门高校优秀学生科技代表访问北航,与我校学子进行友好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经过一系列的评审,本次“冯如杯”科技竞赛共评出一等奖22项,创新奖5项,二等奖114项,三等奖177项;创意大赛共评出一等奖20项,二等奖73项,三等奖149项。

闭幕式上,申功勋教授代表竞赛评审委员会作了讲话,对本次“冯如杯”竞赛情况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本次竞赛在评审制度上进行了改革,打破了学院自身评价比例的限制,从而涌现出了一大批质量高、可用性强的作品。同时,申教授也对积极参与到“冯如杯”竞赛中的同学和老师们给予了鼓励,希望他们能够在科技创新之路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本届竞赛从开幕到闭幕历时近一个多月时间,经过评委们认真公正的评审,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最终捧走“冯如杯”;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等5个学院获“科技工作先进学院”称号;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中法工程师学院、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等5个学院荣获“优秀组织奖”称号;丁志磊等22名学生获“大学生科技明星”称号;陶智等21位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冯如杯”竞赛以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勇于创造、乐于实践、服务国家”为宗旨,为我校的人才培养、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重要阵地,做出了杰出贡献,也成为客观检验各学院课堂教学效果及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冯如杯”竞赛的举办,在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同时又促进了优良学风的建设,已成为了我校的一项特色活动。

第二十五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北京赛区)

第十一届全国高中应用物理竞赛(北京赛区)决赛 (北京二十中杯) 获 奖 名 单 北京物理学会 北京市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 2016年5月5日

第十一届全国高中应用物理竞赛(北京赛区)简报 (北京二十中杯) 全国高中应用物理竞赛是经中国教育学会批准,由全国中学应用物理竞赛委员会主办的中学生学科竞赛。第十一届全国高中应用物理竞赛(北京赛区),是在市教委、市科协领导下,由北京物理学会、北京市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承办,学生自愿参加的中学生物理学科竞赛。 通过举办高中应用物理竞赛,进一步配合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推动现代教学方式的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竞赛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目的是促进中学物理教学与技术、社会及日常生活的联系,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并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一定的发展空间。 全国高中应用物理竞赛每年4月份举行,竞赛分预赛、决赛(北京赛区)。竞赛采用统一试题、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评分标准。预赛:各区中学物理教研室或物理学会分会负责组织本赛区预赛的考试、阅卷、评奖及选拔出优秀学生参加决赛。决赛:由北京物理学会、北京市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负责组织考试、阅卷、评奖等工作。 第十一届全国高中应用物理竞赛(北京赛区),预赛于4月10日举行(约5800人参加), 4月24日举行决赛(660人参加)。通过预赛、决赛评出北京市一等奖97名、二等奖191名、三等奖231名。 本届应用物理竞赛得到了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各区中学物理教研室或物理学会分会及中学物理老师的大力支持,在此,北京物理学会、北京市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向支持中学生物理竞赛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北京物理学会 北京市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 2016年5月5日

第十四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

第十四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 ( 全卷共九题,总分为 140 分) 一 .(10 分 ) 一质点沿χ轴作直线运动 , 其中ν随时间 t 的变化如图 1(a) 所示 , 设 t=0 时 , 质点位于坐标原点Ο处 . 试根据ν -t 图分别在图 1(b) 及图 1(c) 中尽可能准确的画出 : 1. 表示质点运动的加速度α随时间 t 变化关系的α -t 图 . 2. 表示质点运动的位移χ随时间 t 变化关系的χ -t 图 . 二 .(12 分 ) 三个质量相同的物块 A,B,C 用轻弹簧和一根轻线相连 ,, 挂在天花板上 , 处于平衡状态 , 如图 2 所示。现将 A,B 之间的轻线剪断 , 在刚剪断的瞬间 , 三个 ` 物体的加速度分别是 ( 加速度的方向以竖直向下为正 ):

A 的加速度是 ________; B 的加速度是 _________; C 的加速度是 _________; 三 (10 分 ) 测定患者的血沉 , 在医学上有助于医生对病情作出判断 , 设血液是由红血球和血浆组成的悬浮液 . 将次悬浮液放入竖直放置的血沉管内 , 红血球就会在血浆中匀速下沉 , 其下沉速率称为血沉 . 某人的血沉υ的值大约是 10毫米/小时. 如果把红血球近似看作是半 径为 R 的小球 , 且认为它在血浆中所受的粘滞阻力为f=6πηRυ . 在室温下η≈ 1.8 × 10-3帕. 秒 . 已知血浆的密度ρ0≈1.0 × 103千克 / 米3, 红血球的密度ρ≈1.3 × 103千克 / 米3 . 试由以上数据估算红血球半径的大小 ( 结果取一位有效数字 ). 四 .(12 分 ) 有一半径为 R 的不导电的半球薄壳 , 均匀带电 , 倒扣在χΟ y 平面上 , 如图 3 所示图中Ο为球心 ,ABCD 为球壳边缘 ,AOC 为直径 . 有一电量为 q 的点电荷位于 OC 上的 E 点 ,OE=r. 已知将此点电荷由 E 点缓慢移至球壳顶点 T 时 , 外力需要作功 W,W>0, 不计重力影响 . 1. 试求将次点电荷由 E 点缓慢移至 A 点外力需做功的正负大小 , 并说明理由 .

北航931 自动控制原理综合1

欲索取更多考研资料,请上北京天问教育网站官网! 自动控制原理综合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2007年11月

931自动控制原理综合考试大纲(2008版) 一、考试组成 自动控制原理占90分; 理论力学占60分; 二、自动控制原理部分的考试大纲 (一)复习内容及基本要求 1.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主要内容:自动控制的任务;基本控制方式:开环、闭环(反馈)控制;自动控制的性能要求:稳、快、准。 基本要求:反馈控制原理与动态过程的概念;由给定物理系统建原理方块图。 2.数学模型 主要内容:传递函数及动态结构图;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结构图的等效变换、梅逊公式。 基本要求: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闭环系统动态结构图的绘制;结构图的等效变换。 3.时域分析法 主要内容:典型响应及性能指标、一、二阶系统的分析与计算。系统稳定性的分析与计算:劳斯、古尔维茨判据。稳态误差的计算及一般规律。 基本要求:典型响应(以一、二系统的阶跃响应为主)及性能指标计算;系统参数对响应的影响;劳斯、古尔维茨判据的应用;系统稳态误差、终值定理的使用条件。 4.根轨迹法 主要内容:根轨迹的概念与根轨迹方程;根轨迹的绘制法则;广义根轨迹;零、极点分布与阶跃响应性能的关系;主导极点与偶极子。 基本要求:根轨迹法则(法则证明只需一般了解)及根轨迹的绘制;主导极点、偶极子等的概念;利用根轨迹估算阶跃响应的性能指标。 5.频率响应法 主要内容: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典型环节的频率响应及开环频率响应;Nyquist稳定判据和对数频率稳定判据;稳定裕度及计算;闭环幅频与阶跃响应的关系,峰值及频宽的概念;开环频率响应与阶跃响应的关系,三频段(低频段,中频段和高频段)的分析方法。 基本要求:典型环节和开环系统频率响应曲线(Nyquist曲线和对数幅频、相频曲线)的绘制;系统稳定性判据(Nyquist判据和对数判据);等M、等N圆图,尼柯尔斯图仅作一般了解;相稳定裕度和模稳定裕度的计算;明确最小相位和非最小相位系统的差别,明确截止频率和带宽的概念。 6.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 主要内容:系统设计问题概述;串联校正特性及作用:超前、滞后及PID;校正设计的频率法及根轨迹法;反馈校正的作用及计算要点;复合校正原理及其实现。 基本要求:校正装置的作用及频率法的应用;以串联校正为主,反馈校正为辅;以频率法为主,根轨迹法为辅;复合校正的应用。 7.线性连续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方法

高等结构动力学大作业

Advanced Structural Dynamics Project The dynamic response and stability analysis of the beam under vertical excitation Instructor:Dr. Li Wei Name: Student ID:

1.Problem description and thepurpose of the project 1.1 calculation model An Eular beam subjected to an axial force. Please build thedifferential equation of motion and use a proper difference method to solve this differentialequation. Study the dynamic stability of the beam related to the frequency and amplitude of the force. As shown in the Fig 1.1. Fig1.1 1.2 purpose and process arrangement a.learninghow to create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continuous system and select proper calculation method to solve it. b.learning how to build beam vibration equation and solve Mathieu equation. https://www.360docs.net/doc/8711033028.html,ing Floquet theory to judgevibration system’s stability and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frequency and amplitude of the force and dynamic response. This project will introdu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continuous system in section 2, the movement equation and the numerical solution of using MATLAB in section 3,Applying Floquent theory to study the dynamic stability of the beam related to the frequency and amplitude of the force in section 4. In the last of the project, we get some conclusions in section 5.

2016年大学物理竞赛辅导安排 .doc

2016年大学物理竞赛辅导安排 该辅导以选修课《大学物理竞赛习题课》的形式进行,共16学时,只允许参加第三十三届全国部分地区大学生物理竞赛(2016年12月11日在清华/北大举行)的同学选修,课程主要对大学物理的所有知识点进行串讲,同时讲解近几年的大学物理竞赛题。 课程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大学物理竞赛习题课》的考试内容为课堂讲授内容,题型为选择题和填空题,只有参加考试(12月2日)的学生才有该课程的成绩。 大学物理课程组 2016年10月24日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2016年单独招生考试语文考试大纲 一、命题指导思想 根据高职院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语文科目考试注重考查考生对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考生进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所必需的语文能力,以便更好地与职业教育对接。 二、考核目标与要求 本科目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三、考试内容、要求及分值 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和选考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必考内容 必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A

【2019年整理】物理竞赛试题

2010年第二十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竞赛复赛试题 注意事项: 1.请在密封线内填写所在地区、学校、姓名和考号。 2.用蓝色或黑色钢笔、圆珠笔书写。 3.本试卷共有六个大题,满分为100分。 4.答卷时间:2010年4月18日(星期日)上午9:30~11:10。 一、(16分)干簧管(也叫干簧继电器)比一般机械开关结构简单、 体积小、速度高、工作寿命长;而与电子开关相比,它又有抗负 载冲击能力强的特点,工作可靠性很高。如图1甲所示为干簧管 的结构简图,其中磁簧片是一种有弹性的薄铁片,被固定于玻璃 管上。 1.当将一个条形磁铁与干簧管平行放置时,如图1乙,干簧管的 磁簧片触点就会闭合,将电路接通;当条形磁铁远离干簧管时, 触点就会断开。请简述其原理。 2.某同学设想用干簧管制作水位自动报警器,图2是他设计的一 部分情况,请帮助他完成其余部分的设计: (1)设永久磁铁所受的重力为3N,浮球的体积为200cm3,不计滑轮处的摩擦。则要想让此装置能正常工作,浮球的质量应满足什么条件(取g=10N/kg)? (2)他手边还有开关、红灯、绿灯和电铃各一个,导线若干,请在图中的虚线方框内画出报警电路,要求:水位到达A处时,红灯亮,电铃报警;水位到达B处时,绿灯亮,电铃报警。 二、(16分)小星同学为实验室设计了一个多挡位电加热器,其工作原理图如图3所示。其中R1、R2、R3为发热电阻。三个灯泡为上述发热电阻相应的的工作指示灯,其所消耗的电功

率可忽略不计。小星设想通过开关的组合,使电加热器能有200W、300W、……、900W共七挡功率。为此他还设计了下面这份简单的表格,表中的“√”表示对应的开关闭合,相应的指示灯亮:“×”表示对应的开关断开,相应的指示灯熄灭。功率栏给出了相应状态时电加热器的功率值。 1.按照他的设想,帮他计算出R1、R2、R3的阻值各为多少? 三、(16分)如图4为过去邮局里用来称量邮件质量的双杆台秤的主要结构简图,这种台秤的两条秤杆是固定在一起的,两条秤杆分别装有秤锤A、B,其中秤锤A只能处于其所在秤杆上有槽的特定位置处,秤锤B则可停在其所在秤杆上的任意位置。 1.这个台秤的量程和分度值分别是多少? 2.写出用这种秤测量一个邮包的质量时的操作步骤(包括校零的具体步骤) 3.若用调整好的台秤称量一个邮包的质量时,秤杆水平平衡后,秤锤A、B所处的位置如图4所示,则这个邮包的质量为多少? 4.由图中的信息推导出A、B两秤锤的质量m A、m B的关系 四、(16分)小华家买了新房,准备改装客厅顶灯的电路时,他发现爸爸拿来一幅如图5所示电路图,他很好奇,看了一会儿之后,发 现这幅图有些眼熟,但又和过去所看的图不 同,他拿着图去问爸爸:S3是什么开关,爸 爸告诉他这叫“双刀双掷”开关,相当于两 个单刀双掷开关“联动”。爸爸还告诉他要将 这三个开关分别装在三个与客厅相连的房间 的门旁边。这是为什么?这样装有什么好处 呢?小华决定仔细研究一下。 1.小华准备首先用列表的方法分析开关的状 态与灯泡亮灭的关系。为此他设计了如下的 表格,并用“1”和“2”表示开关接通的位置,用“1”和“0”表示灯泡的“亮”和“灭”。请你也参与到他的研究中来,并帮他在表格中记录下三个开关所有可能的组合对灯的控制情况,完成下表:

大学物理竞赛选拔试卷及答案

大学物理竞赛选拔试卷 1. (本题6分)一长度为l 的轻质细杆,两端各固结一个小球A 、B (见图),它们平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另有一小球D ,以垂直于杆身的初速度v 0与杆端的Α球作弹性碰撞.设三球质量同为m ,求:碰后(球Α和Β)以及D 球的运动情况. 2. (本题6分)质量m =10 kg 、长l =40 cm 的链条,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其一端系一细绳,通过滑轮悬挂着质量为m 1 =10 kg 的物体,如图所示.t = 0时,系统从静止开始运动, 这时l 1 = l 2 =20 cm< l 3.设绳不伸长,轮、绳的质量和轮轴及桌沿的摩擦不计,求当链条刚刚全部滑到桌面上时,物体m 1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 3. (本题6分) 长为l 的匀质细杆,可绕过杆的一端O 点的水平光滑固定轴转动,开始时静止于竖直位置.紧挨O 点悬一单摆,轻质摆线的长度也是l ,摆球质量为m .若单摆从水平位置由静止开始自由摆下,且摆球与细杆作完全弹性碰撞,碰撞后摆球正好静止.求: (1) 细杆的质量. (2) 细杆摆起的最大角度θ. 4. (本题6分)质量和材料都相同的两个固态物体,其热容量为C .开始时两物体的温度分别为T 1和T 2(T 1 > T 2).今有一热机以这两个物体为高温和低温热源,经若干次循环后,两个物体达到相同的温度,求热机能输出的最大功A max . 5. (本题6分)如图所示,123415641 为某种一定量的理想气体进行的一个循环过程,它是由一个卡诺正循环12341 和一个卡诺逆循环15641 组成.已知等温线温度比T 1 / T 2 = 4,卡诺正逆循环曲线所包围面积大小之比为S 1 / S 2 = 2.求循环123415641的效率η. 6. (本题6分)将热机与热泵组合在一起的暖气设备称为动力暖气设备,其中 带动热泵的动力由热机燃烧燃料对外界做功来提供.热泵从天然蓄水池或从地下水取出热量,向温度较高的暖气系统的水供热.同时,暖气系统的水又作为热机的冷却水.若燃烧1kg 燃料,锅炉能获得的热量为H ,锅炉、地下水、暖气系统的水的温度分别为210℃,15℃,60℃.设热机及热泵均是可逆卡诺机.试问每燃烧1kg 燃料,暖气系统所获得热量的理想数值(不考虑各种实际损失)是多少? 1 2 T 1 6 5 4 3 V p O T 2

2018物理竞赛试题

2018年度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竞赛试题 (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以下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图为伦敦四大地标性摩天大楼:“对讲机”、“小黄瓜”、“奶酪刨”、“碎片大厦”。其中一座大楼的设计因考虑不周,曾经由于玻璃反光将停放在附近的小桥车某些部件烤化了,你认为这座大楼最可能是( ) 2、当今,世界性的能源危机在不断地加深,节约能源义不容辞.下面四种符号中,为中国节能标志的是 ( ) A B C D 3、在炎热的夏天,当我们吃冰棒的时候,常常看到在冰棒的周围有“白气”冒出,关于这个“白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白气”是冰棒上的冰升华的结果,“白气”应该上升 B.“白气”是冰棒上的冰升华的结果,“白气”应该下降 C.“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的结果,“白气”应该上升 D.“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的结果,“白气”应该下降 4、如图为双并绕的螺线管,、、、为螺线管的四个接线头,其中,之间连接一根较细的导线,之间连接一根较粗的导线,如用同一电源供电,下列连接方式中磁性最强的接法是()。 A: 相连,、分别接在电源两极 B: 相连,、分别接在电源两极 C: 相连后接在电源一极,相连后接在电源另一极 D: 相连后接在电源一极,相连后接在电源另一极 5、5号电池因其体积小、容量适中,因此在小功率电器产品中广泛使用。某种市售5号电池包装上写有“1.5V 2000 ”字祥。对该电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能提供的电能约10.8 B.它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是2 A C.它提供的最大电功率为3 W D.它在电路中是提供电荷的装置

北航 线性系统第23讲

第七章第三讲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续)

例:考虑系统
?1 0 ? ?0? =? x x + ? ?u ? ?1 ?1? ?1 ? y = [1 1]x
讨论其BIBS、BIBO及BIBS、BIBO全稳定。 解:系统是不可控但可观测的,可控模态是 解 系统是不可控但可观测的 可控模态是?1。 根据定理7-6,系统BIBS稳定,但非BIBS全稳定。 又系统可控、可观的模态是?1,故系统BIBO 稳定。但不可控、可观的模态是 稳定 但不可控 可观的模态是1,故系统也非 故系统 非 BIBO全稳定。

三、总体稳定( T 稳定)
定义 若对任意的x (0) 及在任意有界输入u(t) 作用 下, 均有x(t) 、y(t)有界, 则称系统(A-1) (A 1) 总体稳定。 总体稳定 总体稳定包含了BIBO全稳定和BIBS全稳定;而 BIBS全稳定蕴涵BIBO 全稳定,于是我们有 总体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BIBS全稳定。 全稳定

四、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命题(6-1) ( ):(定理 (定 7-8)若(A,C)可观,则有 若( )可观 则有 BIBO 稳定? BIBS 稳定 证明: “? ” 显然。下面证 “?”: 假定系统已具可控性分解形式:
? ? A1 A 2 ? ?B1 ? , B=? ? ?A = ? ? ?1 0 A 0 C ( I A ) B1 [u ] y s ? = ? ? ? 4? ? ? 1 1 
?C = C C G(s) [ 1 2] ?
则(A,C)可观意味子系统(A1, B1, C1)是可控可观测的。 是可控可观测的 BIBO ? A1的所有特征值均具负实部。 另外,(A1, B1) 可控 A1的所有特征值均具负实部? BIBS 稳定。 可控、 稳定 证完。

大学物理竞赛选拔试卷及答案

A B D l 0 v 大学物理竞赛选拔试卷 1.(本题6分)一长度为l的轻质细杆,两端各固结一个小球A、B(见 图),它们平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另有一小球D,以垂直于杆身的初速度 v0与杆端的Α球作弹性碰撞.设三球质量同为m,求:碰后(球Α和Β) 以及D球的运动情况. 2.(本题6分)质量m=10kg、长l=40cm的链条,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其一端系一细绳,通过滑轮悬挂着质量为m1=10kg的物体,如图所示.t=0时,系统从静止开始运动,这时l1=l2=20cmT2).今有一热机以这两个物体为高温和低温热源,经若干次循环后,两个物体达到相同的温度,求热机能输出的最大功A max. 5.(本题6分)如图所示,为某种一定量的理想气体进行的一个循环过程,它是由一个卡诺正循环12341和一个卡诺逆循环15641组成.已知等温线温度比T1/T2=4,卡诺正逆循环曲线所包围面积大小之比为S1/S2=2.求循环的效率?. 6.(本题6分)将热机与热泵组合在一起的暖气设备称为动力暖气设备,其中带动热泵的动力由热机燃烧燃料对外界做功来提供.热泵从天然蓄水池或从地下水取出热量,向温度较高的暖气系统的水供热.同时,暖气系统的水又作为热机的冷却水.若燃烧1kg燃料,锅炉能获得的热量为H,锅炉、地下水、暖气系统的水的温度分别为210℃,15℃,60℃.设热机及热泵均是可逆卡诺机.试问每燃烧1kg燃料,暖气系统所获得热量的理想数值(不考虑各种实际损失)是多少? 7.(本题5分)如图所示,原点O是波源,振动方向垂直于纸面,波长是?.AB为波的反射平面,反射时无相位突变?.O点位于A点的正上方,h AO=.Ox轴平行于AB.求Ox轴上干涉加强点的坐标(限于x≥0). 8.(本题6分)一弦线的左端系于音叉的一臂的A点上,右端固定在B点,并用T=7.20N的水平拉力将弦线拉直,音叉在垂直于弦线长度的方向上作每秒50次的简谐振动(如图).这样,在弦线上产生了入射波和反射波,并形成了驻波.弦的线密度?=2.0g/m,弦线上的质点离开其平衡位置的最大位移为4cm.在t=0时,O点处的质点经过其平衡位置向下运动,O、B之间的距离为L=2.1m.试求: (1)入射波和反射波的表达式; (2)驻波的表达式. 9.(本题6分)用每毫米300条刻痕的衍射光栅来检验仅含有属于红和蓝的两种单色成分的光谱.已知红谱线波长?R在0.63─0.76?m范围内,蓝谱线波长?B在0.43─0.49?m范围内.当光垂直入射到光栅时,发现在衍射角为24.46°处,红蓝两谱线同时出现. (1)在什么角度下红蓝两谱线还会同时出现? (2)在什么角度下只有红谱线出现? 10.(本题6分)如图所示,用波长为?=632.8nm(1nm=10-9m)的单色点光源S照射厚度为e=1.00×10-5m、折射率为n2=1.50、半径为R=10.0cm的圆形薄膜F,点光源S与薄膜F的垂直距离为d=10.0cm,薄膜放在空气(折射率n1=1.00)中,观察透射光的等倾干涉条纹.问最多能看到几个亮纹?(注:亮斑和亮环都是亮纹). 11.(本题6分)50 7?双筒望远镜的放大倍数为7,物镜直径为50mm.据 瑞利判据,这种望远镜的角分辨率多大?设入射光波长为nm 550. 眼睛瞳孔的最大直径为7.0mm.求出眼睛对上述入射光的分辨率. 用得数除以7,和望远镜的角分辨率对比,然后判断用这种望远镜观 h a

物理竞赛预赛试题

物理竞赛预赛试题 说明:全卷共八题,总分为140分 一。(24分,每小题6分) 1。下雨时,雨点竖直落到地面,速度为10米/秒。若在地面上发放一横截面积为80平方厘米,高10米的圆柱形量筒,则经30分钟,筒内接的雨水水面高度为1厘米。现因风的影响,雨水下落时偏斜30°,若用同样的量筒接的雨水量与无风时相同,则所需时间()分钟。 2。一个质量为。管口截面为S的薄壁长玻璃管内灌满密度为p的水银,现把它竖直倒插在水银槽中,再慢慢向上提起,直到玻璃管口刚与槽中的水银面接触。这时,玻璃管内水银高度为H,现将管的封闭端挂在天平另一个盘的挂钩上,而在天平另一个盘中放砝码,如图1。要使天平平衡,则所加砝码质量等于()。 3。考虑到地球上物体除受地球的引力外还受到太阳的引力作用,若用弹簧秤称量同一物体的重量时,白天的示数与夜晚的示数是否相同?试说明理由。(设地球上各点到太阳的距离之差忽略不计) 4。一个由日本和印度物理学家组成的工作小组作乐如下实验: 将6×104 kg铁放在很深的矿井中,以完全隔断宇宙射

线的影响,在铁旁有铁和中很多很多探测器,只要铁核中有核子(质子或中子)发生衰变,这个事件总能被记录下。 实验从1980年冬开始到1982年夏结速,历时1。5年,一共记录了三个核子的衰变。 已知N 个平均寿命为τ的粒子经过t时间后的数目为N=N0 e-t/τ个,根据以上事实,试估算出核子的平均寿命。 已知核子质量=1。66×10 -27kg,当0<x<<1时,e-x ≈1-x 二.(10分) 一固定的斜面,倾角为θ=45°,斜面长L=2.00米.在斜面下端有一与斜面垂直的挡板.一质量为的质点,从斜面的最高点沿斜面下滑,初速度为零.下滑到最底端与挡板发生弹性碰撞.已知质点与斜面间的滑动系数μ=0.20,试求此质点从开始到发生第11次碰撞的过程中运动的总路程. 三.(10分) 真空中,有五个电量均为q的均匀带电薄球壳,他们的半径分别为R,R/2,R/4,R/8,R/16,彼此内切于P点(图二).球心分别为1 ,2 3 4 5 ,求1 与5间的电势差. 四.(20分) 已知透镜主光轴′,发光点A,A经过透镜所成的像A′,以及两个互相垂直且几何尺寸,位置都已给定的平面镜1 和2,(图3)

大学物理竞赛题标准版(含答案)

2011年浙江省大学生物理竞赛 理论竞赛卷 考试形式:闭卷,允许带 无存储功能的计算器 入场 考试时间: 2011 年 12 月 10 日 上午8:30~11:30 气体摩尔常量 K mol J 31.8??=R 玻尔兹曼常量 K J 10 38.1??=k 真空介电常数 ε0=8.85?10-12C 2/(N ?m 2) 真空中光速 c =3?108m/s 普朗克常数h =6.63?10-34J ?s 基本电荷e =1.6?10-19C 真空介电常数ε 0=8.85?10-12C 2/(N ?m 2) 电子质量m e =9.1? 10-31kg 真空磁导率μ0=4π?10-7H/m 真空中光速c =3?108m/s 里德伯常数-1 7 m 10097.1?=R 电子伏特 1eV=1.6? 10-19J 氢原子质量 m =1.67? 10-27kg 维恩位移定律常数b =2.898×10-3m K 斯忒恩-波尔兹曼常数σ=5.67×10-8W/m 2K 4 这三项是公式编的,字号偏大。字号改小后:-1 1 -K mol J 31.8??=R ,-1 23 K J 1038.1??=-k , -1 7 m 10097.1?=R 一、选择题:(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 1.质量为m 的质点在外力作用下,其运动方程为 j t B i t A r ρρρ ωωsin cos +=,式中A 、B 、 ω 都是正的常量.由此可知外力在t =0到t =π/(2ω)这段时间内所作的功为( ) A . )(21 222B A m +ω B .)(222B A m +ω C .)(21222B A m -ω D .)(2 12 22A B m -ω 2.一座塔高24m ,一质量为75kg 的人从塔底走到塔顶. 已知地球的质量为6?1024kg ,从日心参考系观察,地球移动的距离为?( )(不考虑地球的转动) A .12m B .24m C .4.0?-24m D .3.0?-22m 3.边长为l 的正方形薄板,其质量为m .通过薄板中心并与板面垂直的轴的转动惯量为( ) A . 231ml B .261ml C .2121 ml D .224 1 ml 4.μ子的平均寿命为2.2?10-6s .由于宇宙射线与大气的作用,在105m 的高空产生了相对地面速度为0.998c (c 为光速)的μ子,则这些μ子的( ) A .寿命将大于平均寿命十倍以上,能够到达地面 B .寿命将大于平均寿命十倍以上,但仍不能到达地面 C .寿命虽不大于平均寿命十倍以上,但能够到达地面 D .寿命将不大于平均寿命十倍以上,不能到达地面 5.乐器二胡上能振动部分的弦长为0.3m ,质量线密度为=ρ4?10-4kg/m ,调音时调节弦的张力F ,使弦所发出的声音为C 大调,其基频为262Hz. 已知波速ρ F u =,则弦中的张力 为( ) A .1.0N B .4.2N C .7.0N D .9.9N

2008北航校物理竞赛

一、填空题(每题4分, 共计40分) 1.匀质圆柱体,t = 0开始在倾角为θ 的斜面上从静止释放,如图所示。如果圆柱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因数μ = 0,圆柱体平动下滑,t > 0时刻下滑速度记为v 0。若μ > 0,但较小,圆柱体连滚带滑地沿斜面向下运动。当μ 达到某一临界值μ0 = 时, 圆柱体恰好能纯滚动地沿斜面向下运动,t 时刻质心速度为v 0的 倍。 2.两个小球在光滑桌面上运动,质量分别为m 1 = 10 g ,m 2 = 50 g ,速度分别为v 1 = 0.30 m/s , v 2 = 0.10 m/s 相向运动发生正碰,碰撞后m 2恰好静止,则恢复系数e =_________,是 ____________碰撞.(填写:完全弹性、非弹性、完全非弹性) 3.空间有一力场,处在Oxy 平面内任一位置r 处的质点,受力大小 为r w F /=,方向始终与)(r k v v ×的方向相同,其中w 是与质点和力 场性质有关的常量,k v 为z 方向上的单位矢量.质点沿图中abcda 路 径运动一周,其中ba 与cd 为指向原点的直线段,ad 与bc 为以原点为圆心的圆弧,则力F 在两段圆弧bc 和da 路径上作的功 A b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A da =_____________________;绕闭 合路径abcda 一周所作的功== ∫?abcda l F A v v d ___________________. 4.一长为l 、重W 的均匀梯子,靠墙放置,如图.梯子下端连一劲度系数为k 的弹簧.当梯子靠墙竖直放置时,弹簧处于自然长度.墙和地面 都是光滑的.当梯子依墙而与地面成θ 角且处于平衡状态时, (1) 地面对梯子的作用力的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__. (2) 墙对梯子的作用力的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W 、k 、l 、θ 应满足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转动着的飞轮的转动惯量为J ,在t =0时角速度为ω 0.此后飞轮经历制动过程.阻力矩M 的大小与角速度ω 的平方成正比,比例系数为k (k 为大于0的常量).当03 1 ωω=时,飞轮的角加速度β = ___________.从开始制动到03 1ωω=所经过的时间t = __________________. a b c d x y z O θ1 θ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业课933考研大纲

933控制工程综合考试大纲(2012版) 一、考试组成 自动控制原理占90分;数字电子技术占60分,总分150分。 二、自动控制原理部分考试大纲 (一)复习内容及基本要求 1.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主要内容:自动控制的任务;基本控制方式:开环、闭环(反馈)控制;自动控制的性能要求:稳、快、准。 基本要求:反馈控制原理与动态过程的概念;由给定物理系统建原理方块图。 2.数学模型 主要内容:传递函数及动态结构图;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结构图的等效变换、梅逊公式。 基本要求: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闭环系统动态结构图的绘制;结构图的等效变换。 3.时域分析法 主要内容:典型响应及性能指标、一、二阶系统的分析与计算。系统稳定性的分析与计算:劳斯、古尔维茨判据。稳态误差的计算及一般规律。 基本要求:典型响应(以一、二系统的阶跃响应为主)及性能指标计算;系统参数对响应的影响;劳斯、古尔维茨判据的应用;系统稳态误差、终值定理的使用条件。 4.根轨迹法

主要内容:根轨迹的概念与根轨迹方程;根轨迹的绘制法则;广义根轨迹;零、极点分布与阶跃响应性能的关系;主导极点与偶极子。 基本要求:根轨迹法则(法则证明只需一般了解)及根轨迹的绘制;主导极点、偶极子等的概念;利用根轨迹估算阶跃响应的性能指标。 5.频率响应法 主要内容: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典型环节的频率响应及开环频率响应;Nyquist 稳定判据和对数频率稳定判据;稳定裕度及计算;闭环幅频与阶跃响应的关系,峰值及频宽的概念;开环频率响应与阶跃响应的关系,三频段(低频段,中频段和高频段)的分析方法。 基本要求:典型环节和开环系统频率响应曲线(Nyquist曲线和对数幅频、相频曲线)的绘制;系统稳定性判据(Nyquist判据和对数判据);等M、等N圆图,尼柯尔斯图仅作一般了解;相稳定裕度和模稳定裕度的计算;明确最小相位和非最小相位系统的差别,明确截止频率和带宽的概念。 6.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 主要内容:系统设计问题概述;串联校正特性及作用:超前、滞后及PID;校正设计的频率法及根轨迹法;反馈校正的作用及计算要点;复合校正原理及其实现。 基本要求:校正装置的作用及频率法的应用;以串联校正为主,反馈校正为辅;以频率法为主,根轨迹法为辅;复合校正的应用。 7.线性连续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方法 主要内容:状态方程的列写;状态方程的解(矩阵指数及其性质);系统等价变换;状态方程与传递函数的关系;系统的可控性、可观性及其判据;动态方程的标准形(可控标准型、可观标准型);可控性、可观性分解;对偶原理,传递函数的最小实现;状态反馈及极点配置;状态观测器及其设计;有界输入有界输出稳定性。

高等结构动力学总结

结构动力学课程总结与进展综述 首先谈一下我对高等结构动力学课程的认识。结构动力学研究结构系统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位移和应力的分析原理和计算方法。它是振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在一些复杂工程问题中的综合应用和发展,是以改善结构系统在动力环境中的安全和可靠性为目的的。这门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运动方程的建立、单自由度体系、多自由度体系、无限自由度体系的动力学问题、随机振动、结构抗震计算及结构动力学的前沿研究课题。既有线性系统的计算,又有非线性系统的计算;既有确定性荷载作用下结构动力影响的计算,又有随机荷载作用下结构动力影响的随机振动问题;阻尼理论既有粘性阻尼计算,又有滞变阻尼、摩擦阻尼的计算。我们是航空院校,当然我们所修的高等结构动力学主要针对的是飞行器结构。这门课程很难,我通过课程和考试学到了不少东西,当然,也有很多东西不懂,我的研究方向是动力学结构优化设计,其中我对于目前的灵敏度分析研究比较感兴趣,这门课程是我以后学习的基础。 二十世纪中叶,计算机科学发展迅速,有限元方法得到长足进步,使得力学,特别是结构力学的研究方向发生了重大变化,研究范围也得以拓宽。长期处于被动状态的结构分析,转化到主动的结构优化设计,早期的结构优化设计,考虑的是静强度问题。但实践指出,许多工程结构,例如飞行器,其重大事故大多与动强度有关。同理,在航天、土木、桥梁等具有结构设计业务的工作部门,运用结构动力学优化设计技术,必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20世纪60年代,动力学设计也称动态设计(dynamic design)开始兴起,但真正的发展则在八、九十年代,现正处于方兴未艾之际。“动态设计”一词常易引起误解,逐被“动力学设计”所取代。进入90年代以来,结构动力学优化设计的研究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在许多方面取得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成果。尽管如此,它的理论和方法尚有待系统和完善,其软件开发和应用与工程实际还存在着较大的距离,迄今尚存在着许多未能很好解决甚至尚未涉足的问题。因此,结构动力学优化设计今后的研究任重而道远,将充满众多困难和障碍,面临各种新的挑战,但它的学术价值和发展前景也异常诱人和辉煌。 在结构动力学优化设计的初期采用的是分布参数设计法,它属于解析方 法,Niordson率先应用此种方法研究了简支梁固有频率最大化的设计问题,利用拉

北航物理2011校竞赛题

O 一、填空题 1. 静水中停泊着两只质量皆为M 的小船.第一只船在左边,其上站一质量为m 的人,该人 以水平向右速度v v 从第一只船上跳到其右边的第二只船上, 然后又以同样的速率水平向左地跳回到第一只船上.此后 (1) 第一只船运动的速度为v v 1=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二只船运动的速度为v v 2=____________________。 (水的阻力不计,所有速度都相对地面而言) 2. 长度l 质量m 的刚绳,对称地搭在光滑的水平细钉上,受扰动后在重力作用下向一侧滑 动,滑动距离为x 时,刚绳的速率是_______________,动量大小是_____________,受到的 支持力大小是_______________。 3. 已知两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9 3 r r f β α +?=,其中第一项代表吸引力,第二项代表排 斥力,此原子系统的势能U = 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原子构成稳定分子时,彼此间的 距离___________________. 4. 一质量为m 半径为r 的圆环车轮,在地面上以角速度ω 做纯滚动,则它的总动能为 _______________,对于圆心的角动量大小是_________________,对于和地面的接触点的 角动量大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 体操运动员手握单杠旋转时,将其简单地模型化为长L 的均匀细杆。某时刻运动员处于右图所示的水平静止状态,而后沿顺时针方向自由地朝下旋转,当转角达到图中虚线所示的锐角θ时,旋转角 速度ω =_____________ ,旋转角加速度β =_______________ 。 6、圆心为O ,半径半径为R ,质量为4m 的匀质园盘,内切地割去半径为R /2的小圆板后,剩余板块如图所示,其质心位置为C (图中未示出),过O ,C 分别设置垂直于板面的转轴,相对于这两个转轴 的转动惯量各为I O = _______________,I C = ________________。

北航《信号与系统》复习题一

北航《信号与系统》复习题一 一、 单选题 1. 连续周期信号的频谱具有( )。 A. 连续性、周期性 B. 连续性、收敛性 C. 离散性、周期性 D. 离散性、收敛性 2.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信号()t f 反折,则其相应的频谱()ωj F 也反折。 B. 信号()t f 在时间轴上扩展2倍,则其相应的频谱在ω轴上也扩展2倍。 C. 信号()t f 在时间轴上平移2,则其相应的频谱在ω轴上也平移2。 D. 信号()t f 为时限信号,则其相应的频谱也是频带有限的。 3. 连续时间LTI 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2()(4-=-t u e t h t ,该系统是( )。 A. 因果稳定 B. 因果不稳定 C. 非因果稳定 D. 非因果不稳定 4. 一信号x(t)的最高频率为500Hz ,则利用冲激串采样得到的采样信号x(nT)能唯一表示出原信号的最大采样周期为( )。 A. 500 B. 1000 C. 0.05 D. 0.001 5. f (5-2t )是如下运算的结果( ) A. f (-2t )右移5

B. f (-2t )左移5 C. f (-2t )右移 25 D. f (-2t )左移2 5 6. 已知)()(),()(21t u e t f t u t f at -==,可以求得=)(*)(21t f t f ( )。 A. 1-at e - B. at e - C. )1(1 at e a -- D. at e a -1 7. 线性系统响应满足以下规律( )。 A. 若起始状态为零,则零输入响应不一定为零。 B. 若起始状态为零,则零状态响应为零。 C. 若系统的零状态响应为零,则强迫响应也为零。 D. 若激励信号为零,零输入响应就是自由响应。 8.若对f (t )进行理想取样,其奈奎斯特取样频率为f s ,则对)23 1 (-t f 进行取样,其奈奎斯特取样频率为( )。 A. 3f s B. s f 3 1 C. 3(f s -2) D. )2(3 1 -s f 9.时域是实偶函数,其傅氏变换一定是( )。 A. 实偶函数 B. 纯虚函数 C. 任意复函数 D. 任意实函数 10.理想低通滤波器是( )。 A. 因果系统 B. 物理可实现系统

高等结构动力学 复模态分析基础

复模态分析基础 ?1. 引言1-粘性阻尼单自由度系统自由振动?2. 引言2-对称阻尼矩阵 ?3. 物理空间的复模态 ?4. 状态空间的复模态 ?5. 复模态叠加法 董兴建 上海交通大学振动,冲击,噪声研究所 机械大楼A832

1. 引言1-粘性阻尼单自由度系统自由振动 粘性阻尼单自由度系统自由振动方程 2c n m = 进一步令0mx cx kx ++= 定义:2n k m w =那么有:220 n x nx x w ++= n n z w = 从而有 () 12(cos sin )cos n n t d d t d x e c t c t e A t zw zw w w w q --=+=-衰减系数n 相对阻尼系数 z 特征根: 21,21n n s i zw w z =- -阻尼固有频率 2 1d n w w z =-欠阻尼自由振动解: () 12cos sin cos n n n x c t c t A t w w w q =+=-无阻尼自由振动解: 2 20 n n x x x zw w ++=

实际机械系统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阻尼:材料的结构阻尼,介质的粘性阻尼等. 阻尼力机理复杂,难以给出恰当的数学表达 在阻尼力较小时,或激励远离系统的固有频率时,可以忽略阻尼力的存在,近似地当作无阻尼系统 当激励的频率接近系统的固有频率,激励时间又不是很短暂的情况下,阻尼的影响是不能忽略的。 一般情况下,可将各种类型的阻尼化作等效粘性阻尼

有阻尼的n 自由度系统: ()x x x t ++=M C K P n x R ?ΦΛ假定已经得到无阻尼系统下的模态矩阵及谱矩阵作坐标变换 x h =ΦT T T T () t h h h ++=ΦM ΦΦC ΦΦK ΦΦP ()p p p t h h h ++=M C K Q T p =C ΦC Φ 模态阻尼矩阵 虽然主质量矩阵与主刚度矩阵是对角阵,但阻尼矩阵一般非 对角阵,因而主坐标下的强迫振动方程仍然存在耦合。 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