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构图知识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及17种摄影构图技巧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一、光圈光圈,是镜头中光线通过的孔径大小,用F表示。
简单理解成水管孔径大小,孔径越大,水流越过。
所以光圈越大,光线越多,但F后面的数值越小,如大光圈F1.4。
光圈与景深有直接关系:光圈越大,景深越小,也就是背景虚化模糊程度越高,如拍摄人物时,使用大光圈虚化背景,人物突出;而拍摄风景时,需要背景清晰,就要用到小光圈。
二、快门速度快门速度就是曝光时间。
快门速度分为高速快门和慢门,高速快门可以抓拍运动瞬间,同时拍摄不容易产生抖动模糊;慢门也就是长曝光,增加曝光时间在弱光拍摄更有利,还可以表现主体动感,记录光点轨迹,如水流车轨光绘星轨等等。
快门的运行原理如下图:按下快门后:(1)后幕帘开启(2)前幕帘开启,曝光开始(3)后幕帘关闭,曝光结束(4)前幕帘关闭。
三、对焦对焦,就是调节对焦机构移动焦平面位置,让主体成像清晰。
对焦主要有自动对焦AF和手动对焦MF,自动对焦又分为单次自动对焦,伺服(连续)自动对焦,智能自动对焦三类。
1、单次自动对焦单次自动对焦一般用AF-S表示,半按快门后听到“嘀”一声,表示对焦完成,按下快门拍摄即可,一般适合拍摄静物,如商品拍摄,花草拍摄,摆拍人像等。
2、伺服(连续)自动对焦伺服对焦,也称为连续对焦,用AF-C表示。
拍摄移动主体时,保持半按快门,可以持续对焦直到拍摄结束,不用重新半按快门,适合拍摄移动主体,如体育运动,野生动物等。
3、智能自动对焦就是相机自动对焦,用AF-A表示,根据主体是否运动选择单次对焦或连续对焦,有时候会出错。
4、手动对焦手动对焦用MF表示,是最精准的对焦方式。
当自动对焦失效,如拍摄距离过近、有物体遮挡时,都需要手动对焦来调整。
还有需要注意细节的拍摄题材,如微距摄影,都需要使用手动对焦。
四、焦距焦距是镜头的光学中心到感光元件的距离,镜头上标示的50mm,代表焦距50mm的定焦镜头;标示的24-70mm代表焦距24-70mm的变焦镜头。
焦距要明白两点:视角与景深。
摄影构图ppt课件

-------构图
精选编辑ppt
1
• 提到摄影,可能大多数朋友都会认为:就 是选一处景色美的地方,人往镜头前一站, 按下快门不就OK了吗?
• 如果你能静下心来看完我的这篇日志,很 有可能会颠覆你的这一观点。
精选编辑ppt
2
前言
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摄影师”随 处可见,我也算是其中的一个吧。
• 在拍摄过程中,摄影者要注意人物和景物的构图搭配问题。在拍摄旅 游照片时,经常会出现两种问题:一种是人物位置不当,即把景物给 遮挡住了;另一种情况就是过多表现景物而造成人物不明显(人物太 小,不仔细看还找不到)。所以,在拍摄人景结合的照片时,被摄者 所站的位置是很重要的。旅游人像摄影的主体是人,景点只能作为背 景,但又是典型和有意义的背景,并要保持它的完整性。
• 景物的选择以及人物和景物合理的搭配是旅游人像摄影的关键所在。 每到一处地方,都有当地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即使是一些小 城市也都有它一定的风景特色。这就要求摄影者要把被摄人物恰当地 安排在这种独特的风景中,这样,照片就成为“到此一游”最有利的 证明,不然就和在家里照没两样。我就看到过一些人在鸟巢的钢架下 拍照,真有点盲人摸象的味道。
精选编辑ppt
37
有一点要值得注意的是人的倾斜一般要朝向照片中央,向外倾斜会给人带来一种外八字的别扭感觉。 广角镜头的选取,不仅使人物得以充分表现,同时对环境的交待也恰到好处
精选编辑ppt
38
没有距离的友谊
•
同朋友外出游玩,无非是想拥有更多在一起的时间,
其间总免不了合影留念。此时,即使没有什么壮观或者美
内行戏称我们这些业余“摄影师”是: 一个傻瓜(一点摄影知识都不懂),拿着 傻瓜相机(全自动相机),照镜头前面的 傻瓜(傻傻地站在镜头前面),这也许是 对我照相的真实写照吧。
艺术场景构图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艺术场景构图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有1.重点突出:在画面中选择一个或多个主题,使其成为画面的焦点。
通过形状、颜色、明暗等手法突出主题,使其在画面中更加引人注目。
2.对称与平衡:对称构图是指将画面分为左右或上下两个对称的部分,使画面看起来平衡和谐。
而平衡构图则是指通过调整画面元素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使画面整体上保持平衡,不会让人感到倾斜或不稳定。
3.三分法则:将画面分为三个平均的水平或垂直部分,然后将主题或重要元素放置在其中的一个交叉点上,可以使画面更加有层次感和动态感。
4.线条引导:通过运用线条的方向、长度和形状,引导观众的目光,使其在画面上流动,同时增强画面的动感和节奏感。
5.黄金分割:黄金分割是指将画面分为两个部分,比例大致为1:0.618,然后将主题或重要元素放置在黄金分割点上,可以使画面看起来更加和谐和美观。
6.前景与背景:通过设置前景和背景,可以增加画面的深度和立体感。
前景可以作为画面的引入部分,背景则可以作为画面的延伸和补充。
7.对角线构图:对角线构图是指将画面分为两条对角线,并将主题或重要元素放置在交叉点上。
这种构图方式可以增加画面的动感和紧张感。
8.色彩运用:通过运用颜色的明暗、对比和饱和度等特性,可以调整画面的氛围和情绪,增强画面的表现力。
9.空间运用:通过合理利用画面的空间,包括正面空间、负面空间和留白,可以使画面更加有层次感和平衡感。
10.视角选择:通过选择不同的视角,如鸟瞰、仰视、俯视等,可以改变画面的透视关系和观看效果,增强画面的独特性和创意性。
总之,艺术场景构图的基本原则是在创作过程中遵循的规律和准则,通过运用这些原则,可以使画面更加有吸引力、有层次感和有表现力,传达出更丰富的艺术意境。
37张示例图,深度解析各类摄影构图法则,建议收藏

37张示例图,深度解析各类摄影构图法则,建议收藏其实构图并没有什么所谓的“规则”,毕竟没有什么人喜欢被规则束缚,更何况摄影的部分乐趣就在于实现你那些天马星空的拍摄想法。
然后,你可以参考一些指导来帮助改善照片的构图。
在这篇文章中,我列出了其中的20条,并且每一条都配了图片说明。
我们从最基本的开始学起,最后会介绍几种进阶的、在同一张照片内应用几种不同的构图方式。
首先,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是构图。
构图是指场景中的各种元素排列在框架内的方式。
正如我已经提到的,这些并不是硬性规定,而是指导。
也就是说,即将介绍的这些构图方式已经在艺术领域中使用了数千年,它们确实有助于增强画面美感。
当我对一个场景进行拍摄时,脑海中通常会浮现出几种构图方式。
我们将从最著名的构图技巧开始:三分法则。
1、三分法虽然我刚才还告诉你,构图没有什么规则,但讲的第一种构图方式就是三分“法则”。
其实三分法就是通过两条横线和两条竖线将画面平分为9个相同的矩形,如下图所示。
许多相机制造商在实时拍摄模式中可以显示这个网格实际上已经包括了在实时视图模式下显示这个网格的功能。
查看你的相机手册,看看如何打开这个功能。
该构图的思路是把场景的重要元素沿着其中一条或多条线放置,或者是放置在线的相交点附近。
通常来讲,我们自然倾向于把主体放在中间。
而使用三分法将主体至于中心以外则通常会令画面更有吸引力。
比如上面这张照片,我将地平线放在画面的下1/3处,右侧较大的树,也是画面的主体则放在右侧1/3处。
如果你将主体——这棵较大的树放在画面的正中间,就完全不会是上图这种效果了。
在上面这张照片中,地平线放在画面上方的1/3处,绝大部分建筑则安排在中间,广场占据画面的下1/3,突出的尖顶建筑则放在右上角的交点附近。
2、中心构图与对称在三分法构图中刚讲过不将主体放在画面的正中心,但构图就是这样,没有定则,因为有些时候,放在正中心真的会让画面很好看。
尤其是对称的画面,将中轴线放在正中心,画面就会有很强的形式美感。
不可不学的摄影技巧

被摄人物无拘无束的面对镜头,亲密朋友间的低声耳语 给人更真实的感觉
合理构图 塑造稳定感 树林背景和人物的脸部形成了平行结构。结果不能突出人物的脸部表
对于对焦点位于中心的相机,可以先对准拍摄主体半按快门对焦,然 后重新构图,过程要注意不要松开,要保持半按快门状态,并且不能前后 移动相机和变焦。
游船在画面中心画面整体显得十分呆板
游船放到画面偏左1/3的位置后效果变协调了
常见的几种构图方法 掌握下面的这些构图方法,当你拿起相机的时候,构图设想应该在你Hale Waihona Puke 中了。用简洁的背景突出主体
对于人像摄影来说,人物是人像照片所要表达的主要对象,是画面的 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画面内容的中心,而且是画面结构的中心,其他 景物都要围绕它形成一个整体。所以说,在画面中摄影者最需要注意的就 是如何突出人物。
对于初学者,突出人物的最简单方法就是寻找一个比较简单干净的背 景。比如一面白墙、一片绿草地等诸如此类既干净又不复杂的背景,这样 摄影者只需把精力放在人物身上,不用担心因处理不好人物和背景的关系 而导致照片失败的问题。
情。另外,画面下侧多余空间的比例也过大。红线标记的水平线向右倾斜, 整体上表现了不稳和沉闷感,该图是典型的取景失败的实例。
失败的取景
塑造了稳定感。就如红线所分割的区域,画面的分配基本一致。照片 把广阔的蓝天作为了主背景,而脚底的黄色草坪与人物的高度又接近,这 使得整体上突出了色彩的搭配及画面等份分割的效果。
Story .1 场景与人像的搭配,可以组合出千变万化的意象与结果,在构图上,有时,看似没有章法,但其实,还是
场景素描干货小知识点总结

场景素描干货小知识点总结场景素描干货小知识点总结一、什么是场景素描场景素描是指以速写的形式记录自然环境、人群、建筑物等实景的绘画过程。
它要求画家能够迅速捕捉到场景的特点并准确表达出来,反映出真实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场景素描是绘画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不仅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练习,还可以用于表达画家的创造力和个人风格。
二、场景素描的基本要素1. 组织构图:构图是一幅画的基础,合理的构图能够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构图要考虑到主体的位置、大小、比例、形状等因素,以及背景和前景的关系。
2. 线条运用:线条是素描的基本元素,画家通过线条的运用来表达物体的形状和纹理。
线条可以是粗细不一的,也可以是曲线、直线或方形的。
画家可以通过线条的变化来表现场景的光影、空间和情感。
3. 色彩运用:色彩能够为画面增添生机和情感,画家可以通过色彩的运用来表达不同的意境。
在场景素描中,色彩可以用于描绘物体的外观特征和周围环境的氛围。
4. 质感表现:质感是指物体的表面特征,包括光滑、粗糙、纹理等。
画家可以通过不同的绘画技法来描绘出物体的质感,如用粗糙的线条描绘石头,用柔和的线条描绘花瓣等。
三、场景素描的绘画技巧1. 快速捕捉:场景素描要求画家能够迅速捕捉到画面中的要点,并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来。
画家可以通过观察和练习来提高自己的速写能力,尽可能地通过少量的线条表达出整个画面的特点。
2. 视角选择:选择一个合适的视角是场景素描中的重要环节。
画家可以通过变换视角来改变画面的构图和透视效果,从而使画面更加有趣和立体。
3. 透视表现:透视是场景素描中常用的一种手法,它能够帮助画家准确地表达出物体的空间感。
画家可以通过透视的运用来表现出远近、大小和厚度等物体的特点。
4. 精确观察:场景素描要求画家能够准确观察画面中的细节,并能够将其准确表达出来。
画家可以通过画面中的线条、形状、颜色等来观察画面,进而表达出画面的细节和特点。
5. 素描与水彩混合使用:水彩是一种常用的颜料,它可以用于在素描中描绘颜色和纹理。
摄影构图知识:构图术语大全——摄影必备构图词汇

摄影构图知识:构图术语大全——摄影必备构图词汇摄影构图是指通过镜头将所拍摄的场景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方法进行组合排列,使得图像元素之间相互呼应、和谐统一,达到表现主题、表达情感和传达信息的目的。
为了更好地进行构图,掌握构图术语是摄影师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一下构图术语大全,帮助您更好地掌握摄影构图知识。
一、明暗关系1.前景前景是指图像中距离镜头最近、最突出的物体或景物,用以与主体区分出层次感,并增强画面的景深。
2.主体主体是指画面中最吸引眼球、最能表现主题的物体或人物,是构图的核心所在。
3.背景背景是指主体背后的场景或环境,起到衬托主体、烘托氛围和强化主题的作用。
4.明暗调节明暗调节是指通过光线和阴影的运用来调节画面的明暗关系,使画面的对比度适宜,通过暗部和明部的区分和对比,突出主体。
二、空间尺度1.远景远景是指镜头所能拍摄到的远处景观,通过远近的对比,以扩大视野、创造层次感。
2.中景中景是指距离镜头适中,可以清楚看到物体细节的景物,常用于创造空间感和景深效果。
3.近景近景是指镜头所能拍摄到的最接近物体的景观,一般用于拍摄细节和刻画个性化主题。
4.空间对比空间对比是指在画面中把远近的景物、大小不同的物体放在一起,产生大小对比和远近对比,以增强画面的层次感。
三、构图角度1.俯拍俯拍是指拍摄者高于被拍摄物体,从上往下拍摄,使物体显得平凡和敬畏。
2.仰拍仰拍是指低角度拍摄,从下往上拍摄,使物体显得高大、神圣。
3.正视正视是指镜头和物体平行,直面着拍摄对象,以表现客观、真实的场景。
4.左右两侧拍摄左右两侧拍摄是指镜头拍摄对象的左右两侧,以呈现被拍摄对象的两面以及整体空间感。
四、对称构图1.中心对称中心对称是指将主体或背景的中心与画面中心重合,以表现画面的平衡和稳重。
2.拉伸对称拉伸对称是指将画面分割成几个等分,每个部分逐渐扩大或缩小,创造出一种层次明晰、缩放比例对称的效果。
3.螺旋对称螺旋对称是指通过主体或背景的排列顺序、大小递增或递减的顺序,创造一种微妙的环绕或渗透感。
摄影常识和构图方法

摄影常识和构图方法一、关于摄影(一)摄影是什么?摄影,是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
一般我们使用机械照相机或者数码照相机进行静态图片摄影,静态摄影也会被称为照相。
而摄影机(摄像放像机)则可以动态摄影(录像),例如电视、电影。
目前部分数码相机、数位摄影机,同时具有静态摄影与动态摄影的两种功能。
在摄影中,通常使用照相机或者照相暗盒作为照相设备,利用光学胶卷或者数码存储卡作为记录介质。
但也有例外。
多数照相是用一系列的透镜组成的镜头,将光线折射聚焦后在胶片或者光学感应介质,胶片本身也是储存介质,以化学变化储存讯号。
而则会将光转换为电子讯号后,以数码存储卡(闪存卡。
CF、SM、MMC、SD、TF卡和MS—记忆棒等)储存。
储存的讯号可透过某些方式,还原成光学信息后,用相片或显示器观赏。
除了透镜构成的镜头,少数镜头是用反射镜或反射镜搭配透镜所构成。
照相进行完成后,介质所存留的影像信息必须通过转换而再度为人眼所读取。
具体方法依赖于感光手段和介质特性。
对于胶片照相机,会有定影,显影,放大等化学过程。
对于数码照相机,则需要处理器(读卡器)对数据进行计算,再通过电子设备输出。
数码后期,随着数码相机的广泛使用,使用电脑图片软件处理拍摄好的数码文件,并进行二次创作,得到作者想要的图像,数码技术的发展,给摄影带来了质的飞跃。
一一记录(纪实)摄影和艺术摄影。
一一胶卷相机和数码相机:成像原理是一模一样的,同样原光学系统,部分胶片相机,直接把后背换成数码的,就要以共用成像部分了。
但是两者的成像,还是有差异的。
但胶片依然未消亡有它的不可替代性,至少在现代数码工艺上还无法做到于光学化学变化相媲美。
(二)几点摄影知识对初学摄影者来说,面对很多的相机参数设置以及拍摄模式的选择,常常会感到没有头绪。
针对这个问题,结合自己学习摄影的体会,对前期拍摄应该了解的几点基础知识,和大家一起交流,供初学者参考。
1、摄影三要素光圈、快门、ISO(常称感光度),这三个要素可以说是摄影里的重中之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场景构图知识
一.构图的概念
什么是电影艺术场景的构图
构图一词是英语COMPOSITION的译音,为造型艺术的术语。
它的含义是:对造型素材进行取舍、组织、安排、建构,表现素材的联系及其结构法则并加以整理出一个艺术性较高的画面。
在《辞海》中,谈“构图”为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称“章法”或“布局”。
概括地说,所谓构图,也就是艺术家利用视觉要素在画面上按着空间把它们组织起来的构成,是在形式美方面诉诸于视觉的点、线、形态、用光、明暗和色彩的配合。
二.艺术场景构图的目的和作用
交待电影场景,营造电影气氛,强化艺术风格。
构图不能成为目的本身,因为构图的基本任务是最大的可能阐明艺术家的构思。
把构思中典型化了的人或景物加以强调、突出,从而舍弃那些一般的、表面的、繁琐的和次要的东西,并恰当地安排陪体,选择环境,使作品比现实生活更高、更强烈、更完善、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以增强艺术效果。
总体来说,构图就是把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传递给别人的艺术。
三.构图的性质
构图和设计可以通用,因为它们的含义是一样的。
设计的精确概念和它的原始含义是构思,即艺术家为了明确而动人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适当安排各种视觉要素的那种构思。
构图学就是要研究一切构图的结构形式和规律,研究构图结构的原理和原则,研究构图和各种思维形式的对应关系。
构图学必须建筑在全部思维科学的基础上。
但构图是否也反映了客观事物的规律,至今人们仍有各种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画无定法",因为客观事物千变万化,情感思想内容更是纷纭复杂,所以谁也讲不出构图结构的规律。
恩格斯说"自然界中的普遍性的形式就是规律",因此可见,规律就是普遍性的形式。
实践证明,构图结构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在中国画论时的"经营位置、布置、布局、结构、光色"等都是有关构图规律精辟论述。
四.艺术场景的构图应该遵循的一些原则
1.美学原则
电影是一门艺术,所以它的构图首先要美。
换句话说,就是要具有视觉上的美感,使人看起来舒服,看起来好看。
2.主题服务原则
在一部影片当中,画格的构图无疑也是影片诸形式中的一种形式。
而影片的主题或者说故事,才是影片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容”。
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构图也必须为主题服务。
3.变化原则
电影不是照片。
观众不能忍受一部构图没有变化的电影。
而变化也正是电影艺术的主要特征和它的魅力之所在。
一部电影的变化可谓千变万化,除了构图所表现的内容的变化外,构图形式的变化也是一种重要的变化。
五.构图的一些技巧
1.对称
对称的技法常用于表现平静,庄重,肃穆的画面中。
给人一种平稳的感觉。
对称一般分为左右对称和上下对称两种方式,即在镜头的左右或者上下放置两种类似的物体作为呼应。
2.对比
对比包含了很多的方面,比如大小上的对比,形状上的对比,方向上的对比等。
对比的目的是为了拉开物体间和空间的差异,塑造物体独有的特性,烘托出画面的主体。
3.疏密
疏密的搭配可以使画面产生对比,使画面张驰有度,充满灵气。
人和物在画面中的放置应该疏密得当,这样的画面看起来才不会显得死板。
4.线条的运用
构图主要是由两大因素组成的,一个是线条,一个是影调。
它们是一幅画面的“肌肉”和“骨架”,我们可以从形式上看任何一幅照片,都会发现它们的画面都是由不同形状的线条和影调构成的。
线条的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线条可以作用于画面的整体结构和主体形象的总的姿态,不管是大海、森林,还是高山和深
谷,我们看到的自然现象,并根据其特点,选出横、直、曲斜等线条形式,在画面结构中发挥它主要的作用。
2)线条可以通过对主体、陪体和背景等细部的刻划,造成不同的质感,量感和空间感。
3)线条在造成一件作品的旋律、节奏和意境方面,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线条并不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它只不过是因光的作用形成的各种物体的轮廓线,不同影调之间的分界线和由过度色块所组成的线型,甚至是根本不存在的人的视觉以及断续模糊的虚线,这些不同的线条,大都是在作品完成后期才能看到。
在实际生活中从事摄影创作活动时,如果不认真分析、观察、体验,就有可能忽视或体会不到线条的存在,因此,我们要对摄影眼的锻炼、才有可能充分利用线条来完成构图。
5.空间的运用
空间无处不在,空间和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空间在三维中表现为长,宽,高。
合理的划分空间和塑造空间形态有助于提高画面的美感,更好的突出画面中的主体,烘托故事的主题。
1).黄金分割
对空间的运用最常见的形式应该是黄金分割即1:1.618 ,黄金分割被认为是美学的最佳比例,被各类艺术家在作品中广泛的运用。
2).前景和背景的使用
前景处在主体前面,靠近相机位置,它们的特点是呈像大,色调深,大都处于画在的四周边缘,前景通常运用的物体是树木、花草,也可以是人和物。
陪体也可以同时是前景。
前景的主要作用有,加强画面的空间感和透视感、增强观众的主观定位感、增加画观的装饰美、均衡画面,前景运用虚焦点的表现手法,给人们一种朦胧美的感觉。
背景是指在主体的后面用来衬托主体的景物,以强调主体是处于在什么环境之中,背景对突出主体形象及丰富主体的内涵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背景的处理力求简洁,要力求与主体形成影调上的对比,使主体具有立体感、空间感和清晰的轮廓线条,加强视觉上的力度。
3)。
空间形态的塑造
通过构图我们可以塑造出不同的空间形态,对空间形态的塑造我们可以实现烘托主体,增加画面的艺术效果,划分空间的层次的效果。
6.空白的运用
构图画面上除了看得见的实体对象之外,还有一些空白部分,它们是由单一色调的背景所组成,形成实体对象之间的空隙。
单一色调的背景可以是天空、水面、草原、土地或者其它景物,由于运用各种摄影手段的原因,它们已失去了原来实体形象,而在画面上形成单一的色调来衬托其它的实体对象。
空白虽然不是实体的对象,但在画面上同样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沟通画面上各对象之间的联系,组织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纽带。
空白在画面上的作用,如同标点符号在文章中的作用一样,能使画面章法清楚,段落分明,气脉通畅,还能帮助作者表达感情色彩。
7.综合运用
画面内容的传达很难仅靠一种技法来实现,通常情况下我们会使用多种技法综合运用的方式来对画面进行构图的处理。
合理的搭配各种构图技法能使画面产生多种视觉上的变化,使画面更加的丰富和人性化。
在把画面的各个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过程中,最后一步是要审查一下画面是否均衡,因为均衡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形成一种心理要求和形式感觉。
画面均衡与否,不仅对整体结构有影响,还与观众的欣赏心理紧密地联系着。
一幅画面在一般情况下应该是均衡,安定的,使人感到稳定、和谐,完整。
利用人们要求均
衡的心理因素,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强调画面的表现力:
1).强调一种庄重、肃穆的气氛时,要求画面的均衡平稳,甚至有意地采取对称式的均衡,从四平八稳的对称均衡中显示出一种古朴的庄重的关系。
2).在一些强调幽雅、恬静、柔媚的抒情性风光画面及生动活泼的人物、情节画面中,要求的是变化中的均衡画面上可以有疏有密,有虚有实,但整体要求是均衡的。
3).均衡还可以从另一方面来加以运用。
即有意地违反均衡的法则,使画面人不均衡中造成某种动荡感,象受到外界冲击一样。
利用不均衡的变格形式来深刻地表达主题。
对于构图技巧的把握和灵活运用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正像罗丹所说的,“美到处都有,只有真诚和富有情感的人才能发现它”。
生活和美紧紧联系在一起,生活中的一切无不饮食着美的因素,关键在于艺术家的敏感和想象力。
艺术家的高于常人的敏感来源于不断地努力观察生活和艺术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