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传播-中国传媒大学讲课逐字稿

合集下载

如何在演讲中传递积极的情绪

如何在演讲中传递积极的情绪

如何在演讲中传递积极的情绪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在演讲中传递积极情绪的想法。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演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沟通方式,而积极的情绪是演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如何在演讲中传递积极的情绪,成为了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思考和学习的重要课题。

首先,要传递积极的情绪,我们需要用积极的语言和态度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在演讲中,我们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排比、夸张等,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肢体语言和声音语调来传递积极的情绪,比如挺起胸膛、放松肩膀、微笑、眼神交流等,这些都可以让我们的演讲更加生动和有感染力。

其次,要传递积极的情绪,我们需要注重演讲内容的积极性和正能量。

在演讲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积极向上的话题,比如成功的故事、正能量的名人事迹、社会进步的成就等,这些都可以让听众感受到积极的情绪。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用正能量的观点和观念来解释问题和现象,让听众在演讲中感受到积极的力量,激发积极的情绪。

最后,要传递积极的情绪,我们需要注重与听众的情感共鸣和情感沟通。

在演讲中,我们可以通过讲述自己的真实故事和经历,来引起听众的共鸣和共情,让他们在演讲中感受到我们的真诚和情感,从而激发积极的情绪。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与听众的互动和交流,来建立情感的沟通和联系,让听众在演讲中感受到我们的关怀和理解,从而激发积极的情绪。

总之,要在演讲中传递积极的情绪,我们需要用积极的语言和态度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注重演讲内容的积极性和正能量,以及与听众的情感共鸣和情感沟通。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在演讲中传递积极的情绪,让我们的演讲更加生动和有感染力,让听众在演讲中感受到积极的力量,激发积极的情绪。

谢谢大家!。

情绪传播我们如何通过语言肢体语言和情绪共鸣传递情感

情绪传播我们如何通过语言肢体语言和情绪共鸣传递情感

情绪传播我们如何通过语言肢体语言和情绪共鸣传递情感情绪传播:我们如何通过语言、肢体语言和情绪共鸣传递情感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情感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

不同的情绪能够通过语言、肢体语言以及情绪共鸣的方式传递出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他人的情绪状态。

本文将围绕情绪传播展开探讨,重点关注语言、肢体语言以及情绪共鸣三个方面,探究其在情感传递中的作用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

一、语言在情感传递中的作用语言作为人们日常交际的重要方式之一,具有表达情感的独特能力。

我们通过使用各种语言工具,如词语、句子和语调等,来传达我们的情感状态。

首先,词语的选择对情感传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如,当我们感到悲伤时,我们会用一些形容词如“伤心”、“难过”等来形容我们的情绪。

这些词语的选择有助于准确地传达我们的情感状态。

相反,如果我们使用错误的词语来表达情感,可能会导致误解和沟通障碍。

其次,句子的构造和语调的运用也对情感传递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改变语言句式的长度、结构和语气的变化,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表达出我们的情感。

例如,在叙述令人激动的经历时,我们可以使用较为复杂的句子结构和激昂的语气来强调情感的强烈性,进而更好地传达给他人。

总而言之,语言在情感传递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精准的词语选择、灵活的句子构造和恰当的语调运用,我们能够有效地传递自己的情感给他人。

二、肢体语言在情感传递中的作用除了语言表达外,肢体语言也是情感传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肢体语言包括面部表情、姿势、手势和动作等,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示出我们的情绪状态。

首先,面部表情是肢体语言中最为直接的情感表达方式之一。

不同的面部表情,如笑容、愤怒的神情、伤心的眼神等,可以立即传递出相应的情感。

当我们感到高兴时,面部的微笑会让周围的人感受到我们的情绪,从而增强情感共鸣。

其次,姿势和手势也能够传递出情感信息。

例如,一个拥抱可以表达出亲情的温暖,一个挥手可以表达出诚挚的问候等等。

这些姿势和手势往往可以让他人迅速捕捉到我们的情感态度,因此在情感传递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演讲中的情绪传递与感染力

演讲中的情绪传递与感染力

演讲中的情绪传递与感染力演讲是一种重要的交流形式,通过演讲可以传递信息、激发情感、影响听众的思维和行为。

在演讲中,情绪传递与感染力是至关重要的元素。

本文将探讨演讲中情绪传递与感染力的机制,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技巧和策略。

首先,演讲者的情绪和表达方式对情绪传递与感染力起着重要作用。

演讲者的情绪会通过声音、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等方式传递给听众。

如果演讲者能够表达出真实的情感,如激情、喜悦或愤怒,那么听众很可能会被这种情绪所感染。

此外,演讲者的表达方式也需要与情绪相一致,例如在表达愤怒时,语速可以加快,声音可以提高,肢体动作可以更加激烈,这样可以更好地传递情绪。

其次,演讲中的故事和例子对情绪传递与感染力也起着重要作用。

人们更容易被故事所吸引和感动,因为故事能够唤起听众的情感共鸣。

演讲者可以通过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引用真实的案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并且通过细节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来传递情绪。

例如,演讲者可以讲述一个成功的故事,以激发听众的希望和动力;或者讲述一个悲惨的故事,以引起听众的同情和关注。

通过故事和例子,演讲者可以更好地传递情绪,并且增强演讲的感染力。

此外,演讲中的语言和词汇选择也对情绪传递与感染力产生影响。

演讲者可以选择一些情感色彩浓厚的词汇和形象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观点。

例如,使用一些形容词和副词,如“激动的”、“充满希望的”、“惊人的”等,可以增强演讲的情感色彩。

此外,演讲者还可以使用一些比喻和隐喻来传递情绪。

比如,用“火热的激情”来形容自己的热情,用“黑暗的阴影”来形容某种困境等。

通过语言和词汇的选择,演讲者可以更好地传递情绪,并且增强演讲的感染力。

最后,演讲中的声音和节奏也对情绪传递与感染力有着重要影响。

声音的音调、音量和语速等因素都可以传递情绪。

例如,高亢的声音可以传递激情和兴奋,低沉的声音可以传递沉思和认真。

此外,演讲者的节奏和停顿也能够影响情绪的传递。

适当的节奏和停顿可以让听众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演讲内容,并且增强演讲的感染力。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课件(胡正荣)第六讲_传播内容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课件(胡正荣)第六讲_传播内容

四、如何研究大众传播内容
(1)说什么 (2)怎么说
(1)说什么 梅尔文· 梅尔文·德弗勒: 美国大众传播内容的三个主要方面 1、低级趣味内容 2、无争议内容 3、高级趣味内容
西方大众传播内容:
1、大众传播媒介只能选取一部分信息进行传播,传播内容只 大众传播媒介只能选取一部分信息进行传播, 是媒介能够得到的大量信息中经过高度选择而不是全盘加以 反映的抽样。因此,传播内容所反映的世界, 反映的抽样。因此,传播内容所反映的世界,并不是真正的 完全的世界。 完全的世界。 2、大众传播媒介所传播的内容,相当大量的是娱乐性的,而 大众传播媒介所传播的内容,相当大量的是娱乐性的, 不是消息性的, 不是消息性的,他们更多是分散而不是集中和增进人们对重 要问题如社会经济政治等的注意力。 要问题如社会经济政治等的注意力。 3、大众传播媒介为了吸引最大量的受众,因此在内容上是通 大众传播媒介为了吸引最大量的受众, 俗的、平易的,在形式上是简单的,很少传播意义不明确, 俗的、平易的,在形式上是简单的,很少传播意义不明确, 可能被误解的复杂的材料。 可能被误解的复杂的材料。
美国地方电视台选择新闻的标准:
– 1、时效性——议题和事件有多新,有多近? 、时效性——议题和事件有多新,有多近? – 2、接近性——议题和事件距离受众有多近? 、接近性——议题和事件距离受众有多近? – 3、重要性——议题和事件对本地受众来说有多重要? 、重要性——议题和事件对本地受众来说有多重要? – 4、人情味——议题和事件能激发多少感情? 、人情味——议题和事件能激发多少感情? – 5、显著性——议题和事件中的人物有多出名? 、显著性——议题和事件中的人物有多出名? – 6、反常性——议题和事件发生的不可能性和令人惊讶的程度如何? 、反常性——议题和事件发生的不可能性和令人惊讶的程度如何? – 7、冲突性——在个人、组织、国家之间,或者人类和环境之间有多 、冲突性——在个人、组织、国家之间,或者人类和环境之间有多 少分歧与破坏? – 8、视觉冲击力——采集到的有关议题和事件的画面有多吸引人? 、视觉冲击力——采集到的有关议题和事件的画面有多吸引人? – 9、娱乐性——议题和事件能产生多少直接的满足?例如微笑或者大 、娱乐性——议题和事件能产生多少直接的满足?例如微笑或者大 笑、冷嘲热讽、好奇心的满足等等。 – 10、话题的热门程度——对于议题和事件,现存的受众兴趣如何? 10、话题的热门程度——对于议题和事件,现存的受众兴趣如何?

青春的情绪讲课逐字稿

青春的情绪讲课逐字稿

青春的情绪讲课逐字稿课程名称:青春的情绪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青春期情绪变化的特点。

2. 引导学生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教授学生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以健康的方式应对青春期的挑战。

教学内容:1. 青春期情绪变化的生理基础。

2. 青春期常见情绪及其表现。

3. 情绪管理的策略和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青春期变化的短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 提问学生:“你们在青春期有哪些情绪变化?这些变化给你带来了哪些影响?”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青春期情绪变化的生理基础(10分钟)- 讲解荷尔蒙变化对情绪的影响。

- 展示大脑发育图,解释前额叶与情绪控制的关系。

-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生理变化如何影响情绪。

2. 青春期常见情绪及其表现(10分钟)- 列举青春期常见的情绪,如焦虑、抑郁、愤怒等。

- 分析这些情绪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 讨论情绪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三、互动环节(15分钟)-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情绪,讨论其产生的原因、表现和可能的应对方法。

- 角色扮演:模拟不同情绪场景,让学生实践情绪表达和管理。

四、情绪管理策略(10分钟)- 介绍情绪管理的基本策略,如深呼吸、正念冥想、运动等。

- 分享一些成功的情绪管理案例,鼓励学生尝试。

五、总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 强调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所学策略。

六、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记录一周内自己的情绪变化,并尝试应用所学的情绪管理技巧。

- 准备一个关于情绪管理的小报告,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次课程的效果,包括学生参与度、情绪表达的准确性以及情绪管理策略的掌握情况。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情绪传播我们如何通过语言和肢体语言传递情感

情绪传播我们如何通过语言和肢体语言传递情感

情绪传播我们如何通过语言和肢体语言传递情感情绪传播:我们如何通过语言和肢体语言传递情感情绪在人类的交流和社交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语言和肢体语言,我们能够有效地传递情感,使我们的思想和感受被他人理解和共鸣。

本文将探讨情绪传播的重要性,分析我们如何通过语言和肢体语言传递情感,以及应用情绪传播的实际场景。

一、情绪传播的重要性情绪传播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和经历的一种交流方式。

它可以帮助人们表达内心的情感体验,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和理解。

在人际关系中,情绪传播能够提高人们的亲和力和归属感,帮助建立信任和减少冲突。

此外,情绪传播还可以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缓解压力,提高幸福感。

二、通过语言传递情感语言是人类最主要的沟通工具之一,也是情绪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

语言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体验,同时也能够理解他人的情感。

以下是一些通过语言传递情感的方法:1.用情绪色彩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描述情感。

比如,使用形象生动的形容词和副词,选择恰当的比喻和隐喻等,可以更准确地传达情感。

2.运用情感化的语气和语调来表达情感。

适时调整语速、语调和音量,使用语气强烈的句子和感叹句,可以增强情感的表达效果。

3.借助修辞手法和修辞格来增强情感的表达。

比如,使用反问句、排比句、夸张手法等,在表达情感时突出其强烈性和独特性。

三、通过肢体语言传递情感除了语言,肢体语言也是一种重要的情感传播方式。

肢体语言包括面部表情、姿势、姿态和动作等非语言的身体动作和表情。

以下是一些通过肢体语言传递情感的方法:1.面部表情的运用。

微笑、皱眉、眼神交流等表情可以直接反映内心情感,传递喜怒哀乐以及其他情感信息。

2.姿势和姿态的调整。

保持开放性的姿势,如挺胸、放松肩膀,示意自己的友好和信任,增加情感传达的效果。

3.动作的运用。

例如,抱紧拥抱、握手等动作可以表达情感的亲密和关怀,击掌、拍背等动作可以表达情感的激励和支持。

情绪传播他人情绪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

情绪传播他人情绪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

情绪传播他人情绪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情绪传播:他人情绪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情绪是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种主观体验,它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我们的情绪可以由许多因素影响,其中一种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周围他人的情绪。

当我们与他人交往时,他们的情绪往往会通过情绪传播机制影响我们,引起我们情绪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情绪传播的过程、影响以及如何应对他人情绪对我们情绪的影响。

一、情绪传播的过程情绪传播是指他人的情绪通过非语言和语言的方式传递到我们身上,进而影响我们的情绪。

情绪传播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1. 脸部表情:人类的面部表情能够传递出丰富的情绪信息,例如微笑、皱眉等。

当我们观察到他人的脸部表情时,我们往往会自动地模仿他们的表情,并逐渐产生与之相似的情绪。

2. 身体语言:人们的身体语言,例如姿势、动作、肢体接触等,也能传递出情绪信息。

如果我们看到某人愤怒地挥舞着手臂,我们可能会感受到他们的愤怒情绪,从而影响我们的情绪状态。

3. 语言表达:他人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语气也会影响我们的情绪。

如果他们用悲伤的语调诉说一段悲伤的故事,我们很可能会感受到他们的悲伤,并将其传递到我们自己的情绪中。

二、他人情绪对我们情绪的影响他人情绪对我们情绪的影响可以是直接的和间接的。

直接的影响是指他人的情绪直接引起我们相同或相反的情绪,而间接的影响则是通过情绪共鸣机制实现的。

1. 直接的情绪影响:当我们与他人密切接触时,他们的情绪可能会直接影响我们的情绪。

例如,当我们的朋友感到快乐时,他们的快乐情绪往往会感染我们,使我们也感到快乐。

同样,当我们周围的人情绪低落时,我们可能会受到他们情绪的负面影响。

2. 情绪共鸣的间接影响:情绪共鸣是指当我们与他人情绪相似或相反时,我们会感受到情绪上的联系和共鸣。

当我们看到他人的情绪时,我们会通过内心的模拟和共鸣体验到相似的情感。

这种情绪共鸣机制可以加强或减轻我们的情绪状态。

三、应对他人情绪的影响尽管他人情绪对我们的情绪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应对和管理它们:1. 情绪管理:保持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是关键。

情绪传染现象解读

情绪传染现象解读

情绪传染现象解读情绪传染现象,又被称为心情传染或情感共鸣,是指人们在与他人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受到对方情绪的影响,从而产生相似或相关的情感体验。

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无论是与亲友聚会、参加集体活动,还是通过社交媒体和网络交流,我们都可能遭遇情绪传染。

本文将从心理学角度解读情绪传染现象,并探讨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1.为什么情绪会传播?人是社交动物,我们的情绪体验和情感表达不仅仅是个体内在独自感受的一种状态,更是与他人互动交流的重要方式。

情绪的传播与社会认知、自主神经系统、镜像神经元等因素密切相关。

当我们观察到他人的情绪表达时,大脑的镜像神经元会激活,模拟出相应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情绪传染的效果。

社交认知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人们往往会通过模仿和情感共鸣来与他人建立共情,进而加深情感联系。

2.情绪传染对个体的影响情绪传染不仅仅是一种人际交往现象,也对个体的情绪状态和健康产生了直接影响。

积极的情绪传染能够提高个体的心理幸福感和自尊心,促进良好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一次欢乐的聚会中,当我们与他人分享笑声和快乐时,自己的情绪也会得到积极的影响。

然而,负面情绪的传染也同样存在。

当我们与他人接触负面情绪,如愤怒、焦虑或悲伤时,我们可能会受到比平时更强烈的负面情绪影响,甚至产生厌恶、压力和情绪不稳定等情感问题。

3.情绪传染对社会的影响情绪传染不仅仅仅是在个体之间发生,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情绪传染现象使得情绪在集体中迅速扩散,从而形成情感氛围和群体情绪。

这种情绪共振会在社会中引发情感共鸣,加强人们对共同事物的认同感和集体意识,进而影响集体情绪、社会行为和社会规范。

比如,当一群人在观看一出悲伤的电影或听到一则令人愤怒的新闻时,他们可能会共同产生类似的情绪体验,并通过互相传递和分享这些情绪,形成一种集体情感。

4.如何应对情绪传染?在与他人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情绪传染的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届“青教赛”一等奖展示:付晓光(逐字稿)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在正式开始今天课程内容之前,我们先简要回顾一下之前学习的内容。

我们学习了关于内容事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包括推送技巧以及内容处理方式。

留的作业是让大家课下自行进行内容发布,在课上提出讨论:遇到了什么问题。

大家集中讨论提出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你很用心的在编辑一些事实性的信息,可是结果却没什么人看。

这个问题的提出非常有价值。

不仅是你们,之前的几届学生,甚至是业界人士,在实操当中也经常会遇到这个问题。

大家要继续提升的是:大家现在对这个问题的认知是非常主观的,我们要用数据,用严谨的逻辑看这到底是个怎样的问题。

山东辱母案:我们的几家主流媒体都在互联网发布了案情进展的最新信息,但在点击量上只取得了千位数的点击。

而另外一些网络媒体,没有依据事实,只是发布了代有很强的情绪煽动性的文章,这些文章取得了数以十万计的点击量。

在事实和情绪之间,我们反复看到,网民是用情绪来处理和看待问题。

济南官微发了一条微博,说“情感归情感,法律归法律”,这成为了关于山东辱母案最大的舆情点。

他说了“情感归情感,法律归法律”,但网民在对这个案件判断的时候,更多站在情感层面,而非法律方面。

大家扎堆到这条微博下面留言,去攻击谩骂,你们的誓言去哪儿了?那要是你亲妈你怎么办?在事实和情绪之间我们发现了一个矛盾点,你经常在网上发布事实性信息,而网民更想在网络上利用互联网表达自己的主观情绪。

也就是说,我们从本质上来看,社交媒体不同于网络电视报纸这种理性媒体,它本身就是一个情绪性媒体。

情绪性媒体上大家更容易进行情绪性传播。

那么在这里,我给大家一个定义:什么是情绪性的传播呢?网民基于主观情绪,而非客观事实进行的分享、解读、判断等传播行为。

那么,在互联网上进行的传播活动比较复杂,包括分享,解读,判断等等。

这里的重点再次强调:是基于主观情绪,而不是客观逻辑。

互联网的情绪传播,到底有怎样的特点?我们来进行解读。

第一个特点,在速度方面,可以快于甚至脱离事实传播。

这两张图,我问大家:当你看到它的时候,是一只不高兴的狗和一只不高兴的猫,还是说就看到了一只狗和一只猫?那你先看到的是事实还是情绪?这两张图同时包含两层信息,一层是它们作为动物的事实性信息;另外一层是人类赋予它的不高兴的信息,但是,情绪先抵达了你。

在另外一种更深的程度上,它还可以脱离事实独立存在。

大家看一个案例:【视频案例】这段视频在各大社交媒体网站上传播非常广。

我们按照新闻基本要素5W+1H来分析,这则视频基本所有要素都缺失了。

但是事实性要素缺失并不影响它作为情绪的信息形态,在互联网上继续传播。

在这里我来回答大家这些问题:这则视频发生在2014年,是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一则脱口秀搞笑节目,台上嘉宾讲了个笑话,台下观众笑作一团。

其中叫做雅沙尔这个观众笑声最与众不同,主持人把话筒交给他,就发生了大家刚看到的这段对话。

可是事实性信息缺失,大家会看到,并没有影响,从2014年到2017年,这则视频在互联网上继续传播。

这是第一个特点关于速度。

第二个特点关于强度,这些是暴走漫画的几个图像设计。

我们会发现受网络欢迎的图像,要么极度伤心,要么极度惊讶,要么极度生气,要么得意洋洋。

我们知道中国人对自己的情绪管理非常严格,我们讲究中庸之道,含蓄内敛。

在线下,你不会因为领导表扬就用这个(大笑)表情在办公室走来走去的,你会处理不好人际关系。

但是线上就是这样,情感表达非常夸张。

我们用一个学术概念理解它:罗素情绪环状模式。

罗素用两个维度四个象限把人类情绪做了大致划分。

分为高强度愉快和不愉快,与低强度愉快和不愉快。

在这里,互联网对情绪识别主要集中在高强度愉快和不愉快,有了这个理论基础我们就可以分析并理解很多互联网上的现象,比如尔康。

1998年《还珠格格》播完到现在,20多年,20几个主演,无数群众演员,为何只有尔康能成为表情包?因为他所有表演都特别夸张,他不靠华丽的表演模式,基本靠肢体语言。

同理我们用罗素情绪环状模式分析傅园慧。

这个没有面目表情的傅园慧虽然存在于互联网之上,但是互联网对她视而不见,她不能进入互联网的情绪传播渠道。

而得知自己游泳成绩后快乐欣喜的傅园慧,和被自己游泳衣弹到特别疼,极度痛苦的她,就成了表情包界的宠儿。

此外从态度上看,因为社交媒体都是基于情绪判断,它非常的片面,也特别容易出现对抗情况。

每年端午节,社交媒体上都会出现让人争论不休的题目:粽子到底吃甜吃咸?问一下在座老师,只吃甜的举手示意我一下,只吃肉粽子的呢?几乎一半一半。

这是个小问题,那我们把它放大到一些社会热点的时候,也会发现这个问题。

成都女司机被打,男司机不对还是女司机不对?郭德纲曹云金到底谁更占理?刚开始大家据理力争,到后来会发现刚开始的道理演变成了谩骂攻击。

只是从两个观点的争论变成了两拨人的对骂,这就是群体的极化。

也就是两个不同的观点在线下应该做相向运动,寻找一个居中的解决方案。

而在线上,越来越向两边运动,并试图用我的观点征服你的观点。

好关于情绪传播基本特点大概这些。

大家一定有个疑问:这些东西看起来比较low,对不对?因为现在互联网文化环境整体处于发展阶段,它即便是主要的形态,也不应该成为主要的趋势。

我们在工作中是否能开掘一些情绪传播的意义和价值,让它为我所用,创造一些正能量呢?是可以的。

第一点,情绪传播有一个前提,情绪是共通的,不需要语言解释,可以促成人们迅速达成共识。

2019年9月2日,土耳其海岸线冲上来一个叙利亚难民遗体,名字叫阿兰,年龄只有三岁。

大家要知道在孩子的眼中,世界是彩色的。

但战争让这个世界变成了灰色,这个小孩子本应该享有的安全快乐的童年,被各种种族问题,意识宗教形态,他就成了最终牺牲品。

由于孩子刺痛了网民怜悯之心,网民自发组织了许多艺术活动对他进行悼念:比如这幅画名字叫做《故事本应如此结束》,说这个孩子从叙利亚到了土耳其,他应该有个安全的环境。

《不要让他流逝》,说这个孩子的生命像盘沙子,你不捧住它,它就要在你手中流逝。

还有网民自发在Twitter上发起了一个话题,叫“被冲上岸的人性”。

有的网民认为,如果这样的照片都不能引起人们对欧洲难民问题的态度,那什么能?还有,这张照片还要多久才能唤醒世界对于欧洲难民潮问题的关注?大家要知道,在阿兰照片出现之前,2014-2015年度有33万叙利亚难民,其中2600人死亡,社交媒体没有反馈。

2011-2014年有67万难民,有6000人死亡,社交媒体还是没有反馈,因为什么?还没有刺激到他的情绪点。

更为心痛的是,欧洲各国对这个事件采取互相推诿的战术,谁都不想承担责任,就在阿兰事件之前不久,欧盟还决定将滞留在欧洲的四万难民强制配额,分给欧盟28个成员国。

但是在阿兰事件之后,9.2是阿兰事件,9.3德国正式宣布来年接受80万难民,这一数字是前一年的整整4倍。

原来拒绝难民配额的英国、奥地利等国,公开表示愿意接纳难民入境。

最令人感动的是,芬兰总理宣布将自己私人财产捐出来给难民救助。

一个情绪改变了复杂的欧洲移民问题现状。

那么现实传播中,我们是否可以利用情绪传播做一些正能量呢?可以。

比如我现在给大家一个媒体,请大家利用九三阅兵节点,设计一个互动话题,要达到效果:凝聚90后,00后网民对于抗战精神的新时期的集体记忆。

九三阅兵一共一小时四十分钟的长度,我问大家:现场有飞机大炮,有方阵,还有老兵,1234请大家报数,哪个点可以刺激网民?老兵。

为什么?因为问在商品经济时代这种无私奉献的高尚勇敢精神使稀缺的。

他们已经为党和国家奉献了一生,今天党和国家需要他们,他们再次站在了全世界人民面前,庄严向全世界人民敬礼。

抓住这个情绪点,央视很好的做了一个叫“我向老兵敬个礼”,敬礼拍照上传,就这么个简单动作。

由于它激发了爱国情绪,很多明星自发参与进来,更不用说很多网民。

大家看,这是没有物质基础作为奖励,对不对?但是网民还是自觉参与进来,达成了一种爱国主义的共识。

而且这种共识范围非常广,我们做了一个统计,它一共有8.7亿次阅读,128万讨论,作为话题自己还有1.8万粉丝。

这是第一点关于情绪能促成共识的正向的应用。

第二点,我们知道,情绪无需习得。

作为一个刚出生的小宝贝,什么都不懂的时候他会哭他会笑。

但是事实需要习得。

在这里我们要先理解什么叫“针对情绪进行的情绪编辑”美国HBO电视台有一个王牌节目叫《冰与火之歌》,大家看过吧?那《冰与火之歌》第五季做了两则预告片,思路完全不同。

其中一个是完全基于内容编辑的,我想请大家看一下基于内容编辑的会生产出怎样的一种形态:【视频案例】我问大家这则预告片做的有什么问题吗?如果用纯内容生产逻辑看好像没什么问题,无论剪辑配音音效等都很好。

但是你会发现一个巨大的问题,你没看懂。

为什么?因为事实有一个链条(板书)。

因为这是第五季预告片,前面四季你没看,对吗?换句话说,想看懂这个预告片,马上去下载前四季,你就能看得懂了。

所以即便是电视剧,事实也需要习得。

而另外一种是用互联网思维去做,主动和网民建立情感关联。

请大家看这则预告片完全没用HBO《冰与火之歌》的画面,但可以迅速理解它。

【视频案例】虽然不知道画面,但是理解他们身上传递的惊讶情绪,就说明了当他们看到电视剧情节的时候是多么吸引人。

无需事实,只需情绪。

那么在我们现实工作当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命题。

比如我给大家这样一个题目,现实中也会遇到:请利用网络短视频形态,宣传中国国家形象,我们会自然想到,比如中国国粹书法,中医药,京剧,但要知道这些都是在几千年历史中不断荡涤,才凝聚出来的文化结晶,要想理解必须有前期文化积累,也就是老外不一定理解。

用理论来讲,用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看,你需要解中国文化的码,就需要解码的体系。

比如我们用“本草纲目”举例。

在座的各位请简要回答我:清热去火用英语怎么说?这些都是事实性信息,我们做了很多,但效果并不好。

我们今天换一种思路,比如说我们不谈颜筋柳骨,不谈生旦净丑,我们用熊猫。

请看下面这则视频,这则视频今年年初投放到国外之后取得了1.2亿浏览量,它的名字叫《熊猫抱大腿》。

这个一分钟的视频中,熊猫锲而不舍抱饲养员的大腿。

我先跟大家说一点事实性信息,你去了它也抱你,熊猫爬行动物,见了柱状性东西它就想抱。

但是这个事实性信息对全世界网民而言是无效的,它最有效的是什么呢?也就是,熊猫这个活泼可爱的形象激活了人们欢心愉悦情绪,唤醒了人与人之间信任关系,而且就用熊猫这个简单的符号,让中国这个符号在不同文化之间传播。

那么我们总结一下今天课程内容。

理解情绪传播,基于主观情绪而非客观事实。

它的特点是速度快,强度高,态度偏意义和价值,能够促成群体共识,还有跨越不同文化和知识鸿沟。

课下大家阅读这些书目,并且回过头来再次思考,你的事实性信息如何在情绪化传播中进行更好地传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