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精品:高三文科数学学案集合,成功系列

合集下载

[数学]省班 高三文科数学导学案

[数学]省班 高三文科数学导学案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第一节集合的概念及其基本运算课型:复习课姓名使用时间月日评价【考纲要求】①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②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③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④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⑤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⑥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⑦能使用韦恩(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及集合的基本运算.【学习内容】1.集合与元素(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或关系,用符号或表示.(3)集合的表示法:、、、.(4)常用数集:自然数集N;正整数集N*(或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5)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个数划分,集合可以分为、、.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子集、真子集及其性质对任意的x∈A,都有x∈B,则A⊆B(或B⊇A).若A⊆B,且在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x∈B,但x∉A,则(或).∅;A A;A⊆B,B⊆C⇒A C.若A含有n个元素,则A的子集有个,A的非空子集有个,A的非空真子集有个.(2)集合相等若A⊆B且B⊆A,则 .【课堂研讨】题型一 集合的基本概念例1 定义集合运算:A ⊙B ={z |z =xy (x +y ),x ∈A ,y ∈B },设集合A ={0,1},B ={2,3},则集合A ⊙B 的所有元素之和为________.题型二 集合与集合的基本关系例2 已知集合A ={x |0<ax +1≤5},集合B =⎩⎨⎧⎭⎬⎫x |-12<x ≤2. (1)若A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若B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3)A 、B 能否相等?若能,求出a 的值;若不能,试说明理由.题型三 集合的基本运算例3 若集合A ={x |x 2-2x -8<0},B ={x |x -m <0}.(1)若m =3,全集U =A ∪B ,试求A ∩(∁U B );(2)若A ∩B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3)若A ∩B =A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延伸拓展】已知集合A ={-1,1},B ={x |ax +1=0},若B ⊆A ,则实数a 的所有可能取值的集合为____.【达标检测】1、 设a ,b ∈R,集合⎩⎨⎧⎭⎬⎫a ,b a ,1={a 2,a +b,0},则a 2 011+b 2 012的值为________. 2 、 设A ={x |x 2+4x =0},B ={x |x 2+2(a +1)x +a 2-1=0},(1)若B ⊆A ,求a 的值;(2)若A ⊆B ,求a 的值.3、 设U ={0,1,2,3},A ={x ∈U |x 2+mx =0},若∁U A ={1,2},则实数m =________.第二节 命题及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课型:复习课姓名 使用时间 月 日 评价【考纲要求】① 理解命题的概念.②了解“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③ 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学习内容】1.命题的概念在数学中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的语句叫真命题,的语句叫假命题.2.四种命题及其关系(1)四种命题(2)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①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的真假性;②两个命题互为逆命题或互为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3)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如果p⇒q,则p是q的,q是p的;如果p⇒q,q⇒p,则p是q的.【课堂研讨】题型一四种命题及其关系例1 设原命题是“当c>0时,若a>b,则ac>bc”,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并分别判断它们的真假.题型二充分、必要、充要条件的概念与判断例2 指出下列命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在“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中选出一种作答).(1)在△ABC中,p:∠A=∠B,q:sin A=sin B;(2)对于实数x、y,p:x+y≠8,q:x≠2或y≠6;(3)非空集合A、B中,p:x∈A∪B,q:x∈B;(4)已知x、y∈R,p:(x-1)2+(y-2)2=0,q:(x-1)(y-2)=0.题型三充要条件的证明例3 求证:关于x的方程ax2+2x+1=0至少有一个负根的充要条件是a≤1. 【延伸拓展】已知不等式|x-m|<1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13<x<12,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达标检测】1 、若a、b、c∈R,写出命题“若ac<0,则ax2+bx+c=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这三个命题的真假.2、给出以下四个条件:①ab>0;②a>0或b>0;③a+b>2;④a>0且b>0.其中可以作为“若a,b∈R,则a+b>0”的一个充分而不必要条件的是________3 、求证:方程x2+ax+1=0的两实根的平方和大于3的必要条件是|a|>3,这个条件是其充分条件吗?为什么?第三节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课型:复习课姓名使用时间月日评价【考纲要求】①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②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③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学习内容】1.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命题中的“”、“”、“”叫做逻辑联结词.2.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常见的全称量词有:“任意一个”、“一切”、“每一个”、“任给”、“所有的”等.(2)常见的存在量词有:“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有些”、“有一个”、“某个”、“有的”等.(3)全称量词用符号“”表示;存在量词用符号“”表示.(4)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①命题叫全称命题.②的命题叫特称命题.3.命题的否定(1)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2)“p或q”的否定为:“非p且非q”;“p且q”的否定为:“非p或非q”.【课堂研讨】题型一含有逻辑联结词命题的真假判断例1 写出由下列各组命题构成的“p∨q”、“p∧q”、“ p”形式的复合命题,并判断真假.(1)p:1是质数;q:1是方程x2+2x-3=0的根;(2)p: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q: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3)p:5≤5;q:27不是质数.题型二 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例2 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并判断其真假.(1)p :∀x ∈R ,x 2-x +14≥0; (2)q :所有的正方形都是矩形;(3)r :∃x 0∈R ,x 20+2x 0+2≤0;(4)s :至少有一个实数x 0,使x 30+1=0.题型三 根据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求参数的取值范围例3 已知命题p :方程x 2+mx +1=0有两个不等的负实数根;命题q :方程4x 2+4(m -2)x +1=0无实数根.若“p 或q ”为真命题,“p 且q ”为假命题,求m 的取值范围.【延伸拓展】试题:已知c >0,且c ≠1,设p :函数y =c x 在R 上单调递减;q :函数f (x )=x 2-2cx+1在⎝⎛⎭⎫12,+∞上为增函数,若“p 且q ”为假,“p 或q ”为真,求实数c 的取值范围.【达标检测】1、指出下列命题的真假:(1)命题“不等式|x+2|≤0没有实数解”;(2)命题“-1是偶数或奇数”;(3)命题“2属于集合Q,也属于集合R”;2 、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并判断真假.(1)p:∀x∈R,x不是3x-5=0的根;(2)q:有些合数是偶数;(3)r:∃x0∈R,|x0-1|>0.3 、已知a>0,设命题p:函数y=a x在R上单调递增;命题q:不等式ax2-ax+1>0对∀x∈R恒成立.若p且q为假,p或q为真,求a的取值范围.第二章函数第一节函数及其表示课型:复习课姓名使用时间月日评价【考纲要求】①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②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③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函数分段不超过三段).【学习内容】1.函数的基本概念函数的定义设A,B是非空的,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2.函数的表示法表示函数的常用方法有:、、.3.映射的概念设A、B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4.函数与映射的关系由映射的定义可以看出,映射是概念的推广,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映射,要注意构成函数的两个集合A ,B 必须是 .【课堂研讨】题型一 对函数概念的准确理解例1 试判断以下各组函数是否表示同一函数: (1)y =1,y =x 0;(2)y =x -2·x +2,y =x 2-4; (3)y =x ,y =3t 3; (4)y =|x |,y =(x )2.题型二 求函数的定义域 例2 (2010·湖北)函数y =1log 0.5(4x -3)的定义域为( )A.⎝⎛⎭⎫34,1B.⎝⎛⎭⎫34,+∞C .(1,+∞)D.⎝⎛⎭⎫34,1∪(1,+∞)题型三 求函数值例3 (2009·四川)已知函数f (x )是定义在实数集R 上的 不恒为零的偶函数,且对任意实数x 都有xf (x +1)=(1+x )f (x ),则f ⎝⎛⎭⎫f ⎝⎛⎭⎫52的值是 ( ) A .0 B.12 C .1 D.52题型四 分段函数例4 已知f (x )=⎩⎪⎨⎪⎧1 (x ≥0)-1 (x <0),求不等式x +(x +2)f (x+2)≤5的解集.【延伸拓展】 求函数解析式:(1)已知f ⎝⎛⎭⎫x +1x =x 3+1x 3,求f (x ); (2)已知f (x +1)=x +2x ,求f (x ).【达标检测】1、试判断以下各组函数是否表示同一函数:(1)f (x )=|x |x ,g (x )=⎩⎪⎨⎪⎧1,x ≥0,-1,x <0;(2)f (x )=x ·x +1,g (x )=x 2+x ; (3)f (x )=x 2-2x -1,g (t )=t 2-2t -1.2、函数f (x )=1x ln(x 2-3x +2+-x 2-3x +4)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___.3、设函数f (x )对于任意实数x 满足条件f (x +2)=1f (x ),若f (1)=-5,求f (f (5))的值. 4、已知函数f (x )=⎩⎪⎨⎪⎧log 3x ,x >0,2x, x ≤0,则 f⎝⎛⎭⎫f ⎝⎛⎭⎫19的值为( )A .4 B.14 C .-4 D .-14第二节 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课型:复习课姓名 使用时间 月 日 评价 【考纲要求】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会运用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分析函数的性质.【学习内容】 1.函数的单调性 (1)单调函数的定义(2)单调区间定义若函数f(x)在区间D上是或,则称函数f(x)在这一区间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叫做f(x)的单调区间.2.函数的最值【课堂研讨】题型一函数单调性的判断例1 判断并证明函数f (x )=x 3+a (a ∈R ,a 是常数)的单调性.题型二 求函数的单调区间例2 求函数 )(x f (x 2-3x +2)的单调区间.题型三 求函数的最值例3 已知函数f (x )对于任意x ,y ∈R ,总有f (x )+f (y )=f (x +y ),且当x >0时,f (x )<0,f (1)=-23.(1)求证:f (x )在R 上是减函数; (2)求f (x )在[-3,3]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延伸拓展】函数f (x )对任意的m 、n ∈R ,都有f (m +n )=f (m )+f (n )-1,并且x >0时,恒有f (x )>1.(1)求证:f (x )在R 上是增函数; (2)若f (3)=4,解不等式f (a 2+a -5)<2. 【达标检测】1、讨论函数f (x )=x +ax (a >0)的单调性.2、函数=)(x f (2x 2-3x +1)的递减区间为( )A .(1,+∞) B.⎝⎛⎦⎤-∞,34 C.⎝⎛⎭⎫12,+∞ D.⎣⎡⎭⎫34,+∞3、已知定义在区间(0,+∞)上的函数f (x )满足f ⎝⎛⎭⎫x 1x 2=f (x 1)-f (x 2),且当x >1时,f (x )<0. (1)求f (1)的值; (2)判断f (x )的单调性;(3)若f (3)=-1,求f (x )在[2,9]上的最小值.第三节 函数的奇偶性课型:复习课姓名 使用时间 月 日 评价 【考纲要求】了解函数奇偶性、周期性的含义.【学习内容】1.奇、偶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那么函数f(x)就叫做偶函数.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那么函数f(x)就叫做奇函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2.奇、偶函数的性质(1)奇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的单调性,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的单调性.(2)在公共定义域内,①两个奇函数的和是,两个奇函数的积是偶函数;②两个偶函数的和、积都是;③一个奇函数,一个偶函数的积是.3.周期性(1)周期函数:对于函数y=f(x),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任何值时,都有f(x+T)=,那么就称函数y=f(x)为周期函数,称T为这个函数的周期.(2)最小正周期:如果在周期函数f(x)的所有周期中的正数,那么这个最小正数就叫做f(x)的最小正周期.【课堂研讨】题型一函数奇偶性的判断例1 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1)f (x )=3-x 2+x 2-3; (2)f (x )=(x +1)1-x1+x; (3)f (x )=4-x2|x +3|-3.题型二 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例2 (1)已知f (x )是R 上的奇函数,且当x >0时,f (x )=x 2-x -1,求f (x )的解析式;(2)设a >0,f (x )=e xa +aex 是R 上的偶函数,求实数a 的值;(3)已知奇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2,2],且在区间[-2,0]内递减,求满足:f (1-m )+f (1-m 2)<0的实数m 的取值范围.题型三 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例3 设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且对任意实数x ,恒有f (x +2)=-f (x ).当x ∈[0,2]时,f (x )=2x -x 2.(1)求证:f (x )是周期函数;(2)当x ∈[2,4]时,求f (x )的解析式; (3)计算f (0)+f (1)+f (2)+…+f (2 011).【延伸拓展】试题:(12分)函数f (x )的定义域D ={x |x ≠0},且满足对于任意x 1,x 2∈D .有f (x 1·x 2)=f (x 1)+f (x 2). (1)求f (1)的值;(2)判断f (x )的奇偶性并证明;(3)如果f (4)=1,f (3x +1)+f (2x -6)≤3,且f (x )在(0, +∞)上是增函数,求x 的取值范围.【达标检测】1、 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f (x )=lg 1-x 1+x;(2)f (x )=(x -1)2+x2-x;(3)f (x )=⎩⎪⎨⎪⎧x 2+xx ,x 2-xx;(4)f (x )=-x2|x 2-2|-2.2、 若函数f (x )=log a (x +x 2+2a 2)是奇函数,则实数a 的值是________. 3、 已知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f (x )满足f (x +2) =-f (x ),则f (9)的值为 ( ) A .-1 B .0 C .1 D .2§2.4指数与指数函数课型:复习课姓名使用时间月日评价【考纲要求】①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②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③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单调性,掌握指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会画底数为2,3,10,1/2,1/3的指数函数的图像.④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学习内容】1.根式(1)根式的概念如果一个数的n次方等于a(n>1且n∈N*),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n次方根.也就是,若x n=a,则x叫做其中n>1且n∈N*.式子na叫做,这里n叫做,a叫做.2)根式的性质①当n为奇数时,正数的n次方根是一个正数,负数的n次方根是一个负数,这时,a的n次方根用符号表示.②当n为偶数时,正数的n次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这时,正数a的正的n次方根用符号表示,负的n次方根用符号表示.正负两个n次方根可以合写为(a>0).③( na)n=.④当n为奇数时,na n=;当n为偶数时,na n=|a|=.⑤负数没有偶次方根.2.有理数指数幂 (1)幂的有关概念①正整数指数幂:an=a ·a ·…·a (n ∈N *).②零指数幂:a 0= (a ≠0).③负整数指数幂:a -p= (a ≠0,p ∈N *).④正分数指数幂: = (a >0,m 、n ∈N *,且n >1).⑤负分数指数幂: = = (a >0,m 、n ∈N *,且n >1). ⑥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 ,0的负分数指数幂 . 2)有理数指数幂的性质①a r a s = (a >0,r 、s ∈Q); ②(a r )s = (a >0,r 、s ∈Q); ③(ab )r = (a >0,b >0,r ∈Q).3.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nm a n 个n ma【课堂研讨】题型一 指数式与根式的计算 例1 (1)15+2-(3-1)0-9-45;题型二 指数函数的图象及应用例2 (1)函数y =a 2 010-x +2 010(a >0且a ≠1)恒过点__________.(2)方程2x =2-x 的解的个数为________.题型三 指数函数的性质例3设a >0且a ≠1,函数y =a 2x +2a x -1在[-1,1]上的最大值是14,求a 的值.【延伸拓展】已知定义域为R 的函数f (x )=-2x +b2x +1+a 是奇函数.(1)求a ,b 的值;(2)若对任意的t ∈R ,不等式f (t 2-2t )+f (2t 2-k )<0)3()6)(2)(2(656131212132b a b a b a -÷-恒成立,求k 的取值范围.【达标检测】 1 、 计算下列各式:2 如图,过原点O 的直线与函数y =2x 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过B 作y 轴的垂线交函数y =4x 的图象于点C .若AC 平行于y 轴,求点A 的坐标.3 要使函数y =1+2x +4x a 在x ∈(-∞,1]上y >0恒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100.2563413322337(1)1.5()868(2)(14a a b a b-⨯-+--÷-+§2.5 对数与对数函数课型:复习课姓名 使用时间 月 日 评价 【考纲要求】① 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了解对数在简化运算中的作用.② 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单调性,掌握对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会画底数为2,10,1/2的对数函数的图像.③ 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④ 了解指数函数xa y = 与对数函数x y a log = (a >0,且a ≠1)互为反函数. 【学习内容】 1.对数的概念 (1)对数的定义如果ax =N(a>0且a≠1),那么数x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 ,其中 叫做对数的底数, 叫做真数. (2)几种常见对数2.对数的性质与运算法则 (1)对数的运算法则如果a >0且a ≠1,M >0,N >0,那么①log a (MN )= ;②log a MN = ;③log a M n = (n ∈R);④ = . (2)对数的性质① = ;②log a a N = (a >0且a ≠1). (3)对数的重要公式①换底公式: (a ,b 均大于零且不等于1); ②log a b =1log b a ,推广log a b ·log b c ·log c d = .3.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课堂研讨】题型一对数式的化简与求值例1 计算:(1)lg 25+lg 2·lg 50+(lg 2)2;(2)2-lg 9+1·27+lg 8-lg 1 000lg 0.3·lg 1.2;(3)(log32+log92)·(log43+log83).题型二比较大小例2 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1)log23.4,log28.5;(2)log67,log76;(3)m=0.95.1,n=5.10.9,p=log0.95.1;(4)若0<a<b<1,试确定log a b,log b a,的大小关系.题型三与对数函数图象有关的问题例3 作出函数y=log2|x+1|的图象,由图象指出函数的单调区间,并说明它的图象可由函数y=log2x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变换而得到.题型四 与对数函数性质有关的问题例4 已知函数f (x )=log a (2-ax ),是否存在实数a ,使函数f (x )在[0,1]上是关于x 的减函数,若存在,求a 的取值范围.【延伸拓展】已知函数f (x )=log a (a x-1) (a >0且a ≠1). 求证:(1)函数f (x )的图象总在y 轴的一侧; (2)函数f (x )图象上任意两点连线的斜率都大于0.【达标检测】 1 、化简或求值: (1)log 2748+log 212-12log 242-log 22;(2)2log 525+3log 264;(3)12ln(2x +2x 2-1)+ln(x +1-x -1) (x >1); (4)已知3a =5b=c ,且1a +1b=2,求c 的值.2 、 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log 323与log 565;(2)log 1.10.7与log 1.20.7;(3)已知 ,比较2b,2a,2c的大小关系.3 、 已知函数f (x )=log a (2x+b -1) (a >0,a ≠1)的图象如图所示,则a ,b 满 足的关系是 ( ) A .0<a -1<b <1 B .0<b <a -1<1 C .0<b -1<a <1 D .0<a -1<b -1<14、已知f (x )=log a [(3-a )x -a ]是其定义域上的增函数,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 ) A .(0,1) B .(1,3) C .(0,1)∪(1,3)D .(3,+∞)§2.6 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与幂函数课型:复习课姓名 使用时间 月 日 评价 【考纲要求】 ①了解幂函数的概念.② 结合函数12132,,,,-=====x y x y x y x y x y 的图像,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c a b 212121log log log <<【学习内容】1.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1)一次函数y=kx+b,当k>0时,在实数集R上是增函数,当k<0时在实数集R上是减函数.b叫纵截距,当b=0时图象过原点,且此时函数是奇函数;当b≠0时函数为非奇非偶函数.(2)二次函数的解析式①二次函数的一般式为.②二次函数的顶点式为,其中顶点为.③二次函数的两根式为,其中x1,x2是方程ax2+bx+c=0的两根.(也就是函数的零点)根据已知条件,选择恰当的形式,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解析式.3)二次函数图象和性质①二次函数y=ax2+bx+c(a≠0)的顶点坐标为;对称轴方程为.熟练通过配方法求顶点坐标及对称轴,并会画示意图.②在对称轴的两侧单调性相反.③当b=0时为偶函数,当b≠0时为非奇非偶函数2.幂函数(1)幂函数的定义形如(α∈R)的函数称为幂函数,其中x是,α为.(2)幂函数的图象3)幂函数的性质【课堂研讨】题型一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例1已知二次函数f(x)满足f(2)=-1,f(-1)=-1,且f(x)的最大值是8,试确定此二次函数.题型二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例2已知函数f(x)=-4x2+4ax-4a-a2在区间[0,1] 内有一个最大值-5,求a的值.题型三幂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例题3 已知幂函数 (m ∈N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且在(0,+∞)上是减函数,求满足(a+1) 的a 的取值范围.【延伸拓展】 设函数f (x )=ax 2-2x +2,对于满足1<x <4的一切x 值都有f (x )>0,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达标检测】1、 已知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为x =-2,截x 轴上的弦长为4,且过点(0,-1),求函数的解析式2 、函数f (x )=-x 2+4x -1在区间[t ,t +1](t ∈R)上的最大值为g (t ).(1)求g (t )的解析式;(2)求g (t )的最大值.§2.7 函数与方程课型:复习课姓名 使用时间 月 日 评价【考纲要求】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学习内容】1.函数的零点(1)函数零点的定义322)(--=m m x x f 3)23(m a --<3m -对于函数y=f(x) (x∈D),把使成立的实数x叫做函数y=f(x) (x∈D)的零点.(2)几个等价关系方程f(x)=0有实数根⇔函数y=f(x)的图象与有交点⇔函数y=f(x)有 .(3)函数零点的判定(零点存在性定理)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那么函数y=f(x)在区间内有零点,即存在c∈(a,b),使得,这个也就是f(x)=0的根.2.二分法对于在区间[a,b]上连续不断且的函数y=f(x),通过不断地把函数f(x)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课堂研讨】题型一判断函数在给定区间上零点的存在性例1 判断下列函数在给定区间上是否存在零点.(1)f(x)=x2-3x-18,x∈[1,8];(2)f(x)=log2(x+2)-x,x∈[1,3].题型二函数零点个数的判断例2 若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f(x)满足f(x+2)=f(x),且当x∈[0,1]时,f(x)=x,则函数y=f(x)-log3|x|的零点个数是 ( ) A.多于4个B.4个 C.3个D.2个题型三 二次函数的零点分布问题例3 已知关于x 的二次方程x 2+2mx +2m +1=0.(1)若方程有两根,其中一根在区间(-1,0)内,另一根在区间(1,2)内,求m 的范围;(2)若方程两根均在区间(0,1)内,求m 的范围.【延伸拓展】已知函数f (x )=|x |x +2,如果关于x 的方程f (x )=kx 2有四个不同的实数解,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达标检测】1 判断下列函数在给定区间上是否存在零点.(1)f (x )=x 3+1,x ∈R;(2)f (x )=1x-x ,x ∈(0,1).2函数f (x )=⎩⎪⎨⎪⎧ x 2+2x -3,x ≤0,-2+ln x ,x >0的零点个数为( )A .3B .2C .1D .03、是否存在这样的实数a ,使函数f (x )=x 2+(3a -2)x +a -1在区间[-1,3]上与x 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若存在,求出a 的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1 变化率与导数、导数的计算课型:复习课姓名 使用时间 月 日 评价【考纲要求】①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② 通过函数图像直观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③ 能根据导数定义,求函数xy x y x y C y 1,,,2====, 的导数. ④ 能利用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求简单函数的导数【学习内容】1.几何意义函数)(x f 在点0x 处的导数)(0'x f 的几何意义是在曲线y =)('x f 上点处的切线的 相应地,切线方程为 .2.函数f (x )的导函数称函数)('x f =lim 0→∆x x x f x x f ∆-∆+)()(为)('x f 的导函数,导函数有时也记作y ′.3.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1)[f (x )±g (x )]′= ;(2)[f (x )·g (x )]′= ; (3)⎣⎢⎡⎦⎥⎤f (x )g (x )′=f ′(x )g (x )-f (x )g ′(x )[g (x )]2 (g (x )≠0). 【课堂研讨】题型一 利用导数的定义求函数的导数例1 求函数12+=x y在0x 到0x +Δx 之间的平均变化率.题型二 导数的运算例2 求下列函数的导数:(1)y =x (2311x x x ++);(2)y =x -sin 2x cos 2x ;(3)y =1)1)-.题型三 导数的几何意义例3 已知抛物线y =ax 2+bx +c 通过点P (1,1),且在点Q (2,-1)处与直线y =x -3相切,求实数a 、b 、c 的值.【延伸拓展】已知曲线y =13x 3+43. (1)求曲线在(2,4)处的切线方程;(2)求曲线过点(2,4)的切线方程.【达标检测】1 过曲线y =f (x )=x 3上两点P (1,1)和Q (1+Δx,1+Δy )作曲线的割线,求出当Δx =0.1时割线的斜率,并求曲线在点P 处切线的斜率.2 求下列函数的导数:(1)y =(x -2)2; (2)y =cos x 2⎝ ⎛⎭⎪⎫sin x 2-cos x 2;(3)y=log2(ax3).3 已知直线l1为曲线y=x2+x-2在点(1,0)处的切线,l2为该曲线的另一条切线,且l1⊥l2.求直线l2的方程.§3.2 导数的应用课型:复习课姓名使用时间月日评价【考纲要求】①了解函数单调性和导数的关系;能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会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其中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②了解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会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大值、极小值(其中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会求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其中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学习内容】1.函数的单调性在(a,b)内可导函数f (x),f′(x)在(a,b)任意子区间内都不恒等于0.则有:f ′(x)≥0⇔f (x)为f ′(x)≤0⇔f (x)为2.函数的极值(1)判断f (x0)是极值的方法一般地,当函数f (x)在点x0处连续时,①如果在x0附近的左侧,右侧,那么f (x0)是极大值;②如果在x0附近的左侧,右侧,那么f (x0)是极小值.(2)求可导函数极值的步骤①求f ′(x);②求方程的根;③检查f ′(x)在方程的根左右值的符号.如果左正右负,那么 f (x)在这个根处取得;如果左负右正,那么f(x)在这个根处取得 .3.函数的最值(1)在闭区间[a,b]上连续的函数f (x)在[a,b]上必有最大值与最小值.(2)若函数f (x)在[a,b]上单调递增为函数的最小值,为函数的最大值;若函数f(x)在[a,b]上单调递减,则为函数的最大值,为函数的最小值.(3)设函数f (x)在[a,b]上连续,在(a,b)内可导,求f (x)在[a,b]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步骤如下:①求f (x)在(a,b)内的;②将f (x)的各极值与比较,其中最大的一个是最大值,最小的一个是最小值.【课堂研讨】题型一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例1已知f(x)=e x-ax-1.(1)求f(x)的单调增区间;(2)若f(x)在定义域R内单调递增,求a的取值范围.例2 已知函数f(x)=x3-3ax2+3x+1.(1)设a=2,求f(x)的单调区间;(2)设f(x)在区间(2,3)中至少有一个极值点,求a的取值范围.题型三函数的最值与导数例3 已知a为实数,且函数f(x)=(x2-4)(x-a).(1)求导函数f′(x);(2)若f′(-1)=0,求函数f(x)在[-2,2]上的最大值、最小值.题型四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例4某汽车生产企业上年度生产一品牌汽车的投入成本为10万元/辆,出厂价为13万元/辆,年销售量为5 000辆.本年度为适应市场需求,计划提高产品档次,适当增加投入成本,若每辆车投入成本增加的比例为x(0<x<1),则出厂价相应提高的比例为0.7x,年销售量也相应增加.已知年利润=(每辆车的出厂价-每辆车的投入成本)×年销售量.【延伸拓展】已知函数f(x)=ln x-ax (a∈R).(1)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2)当a>0时,求函数f(x)在[1,2]上的最小值【达标检测】1 已知a∈R,函数f(x)= (-x2+ax)e x (x∈R,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1)当a=2时,求函数f(x)的单调递增区间;(2)若函数f(x)在(-1,1)上单调递增,求a的取值范围2 设函数f(x)=x3+bx2+cx (x∈R),已知g(x)=f(x)-f′(x)是奇函数.(1)求b、c的值;(2)求g(x)的单调区间与极值.3 已知函数f(x)=ax3-6ax2+b,是否存在实数a、b,使f(x)在[-1,2]上取得最大值3、最小值-29?若存在,求出a、b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 、用长为18 m的钢条围成一个长方体形状的框架,要求长方体的长与宽之比为2∶1,问该长方体的长、宽、高各为多少时,其体积最大?最大体积是多少?.§3.3 导数的综合应用课型:复习课姓名使用时间月日评价【考纲要求】会利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内容】1.利用导数研究函数单调性的步骤(1)求导数)('x f ;(2)在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解不等式)('x f >0或)('x f <0;(3)根据(2)的结果确定函数)(x f 的单调区间.2.求可导函数极值的步骤(1)确定函数的定义域;(2)求导数)('x f ;(3)解方程)('x f =0,求出函数定义域内的所有根;(4)列表检验)('x f 在)('x f =0的根x 0左右两侧值的符号,如果左正右负,那么)(x f 在x 0处取极大值,如果左负右正,那么)(x f 在x 0处取极小值.3.求函数f (x )在闭区间[a ,b ]内的最大值与最小值(1)确定函数)(x f 在闭区间[a ,b ]内连续、可导; (2)求函数)(x f 在开区间(a ,b )内的极值; (3)求函数)(x f 在[a ,b ]端点处的函数值f (a ),f (b );(4)比较函数)(x f 的各极值与f (a ),f (b )的大小,其中最大的一个是最大值,最小的一个是最小值. 【课堂研讨】题型一 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解题例1 设函数)(x f =ax 3+bx 2+cx +d (a 、b 、c 、d ∈R)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且当x =1时f (x )有极小值-23.(1)求a 、b 、c 、d 的值;(2)当x ∈[-1,1]时,问图象上是否存在两点使过此两点处的切线互相垂直?试证明你的结论. 题型二 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性质例2 已知a 是实数,函数f (x )=x (x -a ). (1)求函数)(x f 的单调区间;(2)设g (a )为)(x f 在区间[0,2]上的最小值.(i)写出g (a )的表达式;(ii)求a 的取值范围,使得-6≤g (a )≤-2. 题型三 恒成立及求参数范围问题 例3 已知函数)(x f =ln x -ax.(1)若a >0,试判断)(x f 在定义域内的单调性; (2)若)(x f 在[1,e]上的最小值为32,求a 的值;(3)若)(x f <x 2在(1,+∞)上恒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 题型四 用导数证明不等式问题 例4 已知函数)(x f =x 2+ln x .(1)求函数)(x f 在[1,e]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求证:当x ∈(1,+∞)时,函数)(x f 的图象在g (x )=23x 3+12x 2的下方.【延伸拓展】已知函数)(x f =(x 2+ax -2a 2+3a )e x(x ∈R),其中a ∈R.(1)当a =0时,求曲线y =)(x f 在点(1,f (1))处的切线的斜率; (2)当a ≠23时,求函数f (x )的单调区间与极值.。

2020高考数学文科大一轮复习导学案《集合》含答案

2020高考数学文科大一轮复习导学案《集合》含答案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第一节集合知识点一元素与集合1.集合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若a属于A,记作a∈A;若b不属于A,记作b∉A.3.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4.常用数集及其符号表示1.判断题(1)若{x2,1}={0,1},则x=0,1.(×)(2)已知集合A={x|y=x2},B={y|y=x2},C={(x,y)|y=x2},则A=B =C.(×)(3)任何集合都有两个子集.(×)2.(1)已知集合A={0,1,x2-5x},若-4∈A,则实数x的值为1或4.(2)已知集合A={0,1,2},则集合B={x-y|x∈A,y∈A}中元素的个数是5.(3)集合A={x∈N|0<x<4}的真子集个数为7.(4)已知集合A={0,1},B={-1,0,a+3},且A⊆B,则a=-2.解析:(1)∵-4∈A,∴x2-5x=-4,∴x=1或x=4.(2)∵A={0,1,2},∴B={x-y|x∈A,y∈A}={0,-1,-2,1,2}.故集合B中有5个元素.(3)因为A={1,2,3},所以其真子集的个数为23-1=7.(4)∵A⊆B,∴a+3=1,∴a=-2.知识点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3.(必修1P12习题1.1A组第5(2)题改编)若集合A={x∈N|x≤10},a=22,则下面结论中正确的是(D)A.{a}⊆A B.a⊆AC.{a}∈A D.a∉A解析:因为22不是自然数,所以a∉A.4.满足{0,1,2}A⊆{0,1,2,3,4,5}的集合A的个数为7.解析:集合A除含元素0,1,2外,还至少含有3,4,5中的一个元素,所以集合A的个数等于{3,4,5}的非空子集的个数,即为23-1=7.知识点三集合的基本运算1.集合的三种基本运算2.活用集合的三类运算性质并集的性质:A∪∅=A;A∪A=A;A∪B=B∪A;A∪B=A⇔B⊆A.交集的性质:A∩∅=∅;A∩A=A;A∩B=B∩A;A∩B=A⇔A⊆B.补集的性质:A∪(∁U A)=U;A∩(∁U A)=∅;∁U(∁U A)=A.5.(2018·全国卷Ⅰ)已知集合A={0,2},B={-2,-1,0,1,2},则A∩B =(A)A.{0,2} B.{1,2}C.{0} D.{-2,-1,0,1,2}解析:由题意知A∩B={0,2}.6.已知集合A={x|x2-2x-3≤0},B={x|x<a},若A⊆B,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3,+∞).解析:A={x|x2-2x-3≤0}={x|-1≤x≤3},∵A⊆B,B={x|x<a},∴a>3.1.集合中子集的性质(1)一个集合的真子集必是其子集,一个集合的子集不一定是其真子集;(2)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3)对于集合A,B,C,若A⊆B,B⊆C,则A⊆C(真子集也满足);(4)若A⊆B,则有A=∅和A≠∅两种可能.2.集合子集的个数:集合A中有n个元素,则集合A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2n-1个非空子集、2n-2个非空真子集.3.注意补集的两个性质∁U(A∪B)=(∁U A)∩(∁U B);∁U(A∩B)=(∁U A)∪(∁U B).4.在解决含参数的集合问题时,要注意分类讨论和集合的互异性的应用.考向一集合的概念【例1】 (1)(2018·全国卷Ⅱ)已知集合A ={(x ,y )|x 2+y 2≤3,x ∈Z ,y ∈Z },则A 中元素的个数为( )A .9B .8C .5D .4(2)设A ={2,3,a 2-3a ,a +2a +7},B ={|a -2|,2},已知4∈A 且4∉B ,则a 的取值集合为________.【解析】 (1)解法1:由x 2+y 2≤3知,-3≤x ≤3,-3≤y ≤ 3.又x ∈Z ,y ∈Z ,所以x ∈{-1,0,1},y ∈{-1,0,1},所以A 中元素的个数为3×3=9,故选A.解法2:根据集合A 的元素特征及圆的方程在坐标系中作出图形,如图,易知在圆x 2+y 2=3中有9个整点,即为集合A 的元素个数,故选A.(2)因为4∈A ,即4∈{2,3,a 2-3a ,a +2a +7}, 所以a 2-3a =4或a +2a +7=4.若a 2-3a =4,则a =-1或a =4;若a +2a +7=4,即a +2a +3=0,a 2+3a +2=0,则a=-1或a=-2.由a2-3a与a+2a+7互异,得a≠-1.故a=-2或a=4.又4∉B,即4∉{|a-2|,2},所以|a-2|≠4,解得a≠-2且a≠6.综上所述,a的取值集合为{4}.【答案】(1)A(2){4}(1)研究集合问题时,首先要明确构成集合的元素是什么,即弄清该集合是数集、点集,还是其他集合,然后再看集合的构成元素满足的限制条件是什么,从而准确把握集合的意义.(2)依据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确定参数时,往往要对集合中含参数的元素取值情况进行分类讨论,并要注意检验集合中的元素是否满足互异性.(1)设集合A={-1,0,2},集合B={-x|x∈A且2-x∉A},则B=(A)A.{1} B.{-2}C.{-1,-2} D.{-1,0}(2)已知集合A ={x |x =3k -1,k ∈Z },则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C ) A .-1∉A B .-11∈A C .3k 2-1∈AD .-34∉A解析:(1)若x =-1,则2-x =3∉A ,此时-x =1;若x =0,则2-x =2∈A ,此时不符合要求;若x =2,则2-x =0∈A ,此时不符合要求.所以B ={1}.(2)当k =0时,x =-1,所以-1∈A ,所以A 错误;令-11=3k -1,得k =-103∉Z ,所以-11∉A ,所以B 错误;令-34=3k -1,得k =-11,所以-34∈A ,所以D 错误;因为k ∈Z ,所以k 2∈Z ,则3k 2-1∈A ,所以C 正确.考向二 集合的基本关系【例2】 (1)已知集合A ={x |y =1-x 2,x ∈R },B ={x |x =m 2,m ∈A },则( )A .ABB .B AC .A ⊆BD .B =A(2)已知集合A ={x |x 2-2 019x +2 018<0},B ={x |x <a },若A ⊆B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 (1)易知A ={x |-1≤x ≤1},所以B ={x |x =m 2,m ∈A }={x |0≤x ≤1}.因此BA .故选B.(2)由x2-2 019x+2 018<0,解得1<x<2 018,故A={x|1<x<2 018}.又B={x|x<a},A⊆B,如图所示,可得a≥2 018.【答案】(1)B(2)[2 018,+∞)本例(2)中,若将集合B改为{x|x≥a},其他条件不变,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1].解析:A={x|1<x<2 018},B={x|x≥a},A⊆B,如图所示,可得a≤1.已知两个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时,关键是将条件转化为元素或区间端点间的关系,进而转化为参数所满足的关系,常用数轴、Venn图等来直观解决这类问题.(1)(2019·中原名校联考)已知集合A={x|y=lg(x-x2)},B={x|x2-cx<0,c>0},若A⊆B,则实数c的取值范围为(B)A.(0,1] B.[1,+∞)C.(0,1) D.(1,+∞)(2)已知集合A =⎩⎨⎧⎭⎬⎫y ⎪⎪⎪y =x 2-32x +1,x ∈⎣⎢⎡⎦⎥⎤34,2,B ={x |x +m 2≥1},若A ⊆B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34∪⎣⎢⎡⎭⎪⎫34,+∞. 解析:(1)解法1:由题意知,A ={x |y =lg(x -x 2)}={x |x -x 2>0}={x |0<x <1},B ={x |x 2-cx <0,c >0}={x |0<x <c }.由A ⊆B ,画出数轴,如图所示,得c ≥1,故选B.解法2:A ={x |y =lg(x -x 2)}={x |x -x 2>0}={x |0<x <1},取c =1,得B ={x |0<x <1},则A ⊆B 成立,可排除C 、D ;取c =2,得B ={x |0<x <2},则A ⊆B 成立,可排除A ,故选B.(2)因为y =⎝ ⎛⎭⎪⎫x -342+716,x ∈⎣⎢⎡⎦⎥⎤34,2,所以y ∈⎣⎢⎡⎦⎥⎤716,2.又因为A ⊆B ,所以1-m 2≤716,解得m ≥34或m ≤-34. 考向三 集合的基本运算 方向1 集合的交、并、补运算【例3】 (1)(2018·天津卷)设集合A ={1,2,3,4},B ={-1,0,2,3},C ={x ∈R |-1≤x <2},则(A ∪B )∩C =( )A .{-1,1}B .{0,1}C.{-1,0,1} D.{2,3,4}(2)(2019·山东临沂模拟)设集合U=R,A={x|2x(x-2)<1},B={x|y=ln(1-x)},则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A.{x|x≥1} B.{x|1≤x<2}C.{x|0<x≤1} D.{x|x≤1}【解析】(1)由题意得A∪B={-1,0,1,2,3,4},又C={x∈R|-1≤x<2},∴(A∪B)∩C={-1,0,1}.故选C.(2)A={x|2x(x-2)<1}={x|x(x-2)<0}={x|0<x<2},B={x|y=ln(1-x)}={x|1-x>0}={x|x<1},则∁U B={x|x≥1},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A∩(∁U B)={x|1≤x<2}.【答案】(1)C(2)B方向2利用集合运算求参数【例4】(1)(2019·邯郸二模)已知集合A={x∈Z|x2-4x-5<0},B={x|4x>2m},若A∩B有三个元素,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A.[3,6) B.[1,2)C.[2,4) D.(2,4](2)(2019·泰安二模)设全集U=R,集合A={x|x>1},集合B={x|x>p},若(∁U A )∩B =∅,则p 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A .p >1B .p ≥1C .p <1D .p ≤1【解析】 (1)集合A ={x ∈Z |x 2-4x -5<0}={0,1,2,3,4},B ={x |4x >2m }=⎩⎨⎧⎭⎬⎫x ⎪⎪⎪x >m 2,∵A ∩B 有三个元素,∴1≤m2<2,解得2≤m <4,∴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2,4).(2)∵全集U =R ,集合A ={x |x >1},集合B ={x |x >p },∴∁U A ={x |x ≤1},又(∁U A )∩B =∅,∴p ≥1.【答案】 (1)C (2)B集合的基本运算包括集合的交、并、补,解决此类运算问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看元素构成,集合是由元素组成的,从研究集合中元素的构成入手是解决运算问题的前提;二是对集合进行化简,有些集合是可以化简的,利用化简,可使问题变得简单明了,易于解决;三是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集合运算常用的数形结合形式有数轴、坐标系和韦恩(Venn )图.1.(方向1)(2019·江西南昌中学模拟)设全集U =R ,集合A ={x |log 2x ≤2},B ={x |(x -3)(x +1)≥0},则(∁U B )∩A =( D )A .(-∞,-1]B .(-∞,-1]∪(0,3)C .[0,3)D .(0,3)解析:集合A ={x |log 2x ≤2}={x |0<x ≤4},集合B ={x |(x -3)(x +1)≥0}={x |x ≥3或x ≤-1}.因为全集U =R ,所以∁U B ={x |-1<x <3},所以(∁U B )∩A =(0,3),故选D.2.(方向2)设A ={x |(x -a )2<1},且2∈A,3∉A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1<a ≤2.解析:依题设得:⎩⎪⎨⎪⎧(2-a )2<1,(3-a )2≥1, 即⎩⎪⎨⎪⎧1<a <3,a ≤2或a ≥4.所以1<a ≤2. 3.(方向2)已知集合A ={x ∈R ||x +2|<3},集合B ={x ∈R |(x -m )(x -2)<0},且A ∩B =(-1,n ),则m =-1,n =1.解析:A ={x ∈R ||x +2|<3}={x ∈R |-5<x <1},由A ∩B =(-1,n ),可知m <1,则B ={x |m <x <2},画出数轴,可得m =-1,n =1.考向四 集合的新定义问题【例5】 (2019·沈阳模拟)已知集合A ={x ∈N |x 2-2x -3≤0},B ={1,3},定义集合A,B之间的运算“*”:A*B={x|x=x1+x2,x1∈A,x2∈B},则A*B 中的所有元素之和为()A.15 B.16C.20 D.21【解析】由x2-2x-3≤0,得(x+1)(x-3)≤0,又x∈N,故集合A ={0,1,2,3}.∵A*B={x|x=x1+x2,x1∈A,x2∈B},∴A*B中的元素有0+1=1,0+3=3,1+1=2,1+3=4,2+1=3(舍去),2+3=5,3+1=4(舍去),3+3=6,∴A*B={1,2,3,4,5,6},∴A*B中的所有元素之和为21.【答案】 D与集合相关的新定义问题的解题思路(1)紧扣“新”定义:分析新定义的特点,把新定义所叙述的问题的本质弄清楚,并能够应用到具体的解题过程之中,这是破解新定义型集合问题的关键所在.(2)把握“新”性质:集合的性质(概念、元素的性质、运算性质等)是破解新定义型集合问题的基础,也是突破口,在解题时要善于从试题中发现可以使用集合性质的一些因素,在关键之处用好集合的性质.(3)遵守“新”法则:准确把握新定义的运算法则,将其转化为集合的交集、并集与补集的运算即可.设集合A={-1,0,1},集合B={0,1,2,3},定义A*B={(x,y)|x∈A∩B,y∈A∪B},则A*B中元素的个数是(B)A.7 B.10C.25D.52解析:因为A={-1,0,1},B={0,1,2,3},所以A∩B={0,1},A∪B={-1,0,1,2,3}.由x∈A∩B,可知x可取0,1;由y∈A∪B,可知y可取-1,0,1,2,3.所以元素(x,y)的所有结果如下表所示:y-1012 3x0(0,-1)(0,0)(0,1)(0,2)(0,3)1(1,-1)(1,0)(1,1)(1,2)(1,3) 所以A*B中的元素共有10个.易错点:忽略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出错勿忘空集和集合本身.由于∅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任何集合的本身是该集合的子集,所以在进行列举时千万不要忘记.典例 已知集合A ={x |x 2-x -12≤0},B ={x |2m -1<x <m +1},且A ∩B =B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 )A .[-1,2)B .[-1,3]C .[2,+∞)D .[-1,+∞)【易错分析】 集合B 为不等式2m -1<x <m +1的解集,但m 取值不同,解集也不同.当m +1≤2m -1时,集合B 为空集,而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且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求解时应分B =∅和B ≠∅两种情况,结合数轴,讨论求解.【解析】 由x 2-x -12≤0,得(x +3)(x -4)≤0,得-3≤x ≤4,所以A ={x |-3≤x ≤4}.又A ∩B =B ,所以B ⊆A .(1)当B =∅时,有m +1≤2m -1,解得m ≥2. (2)当B ≠∅时,有⎩⎪⎨⎪⎧-3≤2m -1,m +1≤4,2m -1<m +1,解得-1≤m <2. 综上,得m ≥-1.【答案】 D易错警示 当题目中出现A ⊆B 或A ∩B =A 或A ∪B =B 时,在解题过程中务必注意对集合A 进行分类讨论,即分A =∅和A ≠∅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并注意对端点值的检验.(2019·吉林长春检测)已知集合A ={x |ax -1=0},B ={x |1<log 2x ≤2,x ∈N *},且A ∩B =A ,则a 的所有可能取值组成的集合是( D )A .∅B.⎩⎨⎧⎭⎬⎫13 C.⎩⎨⎧⎭⎬⎫13,14 D.⎩⎨⎧⎭⎬⎫0,13,14 解析:由A ∩B =A ,得A ⊆B .∵B ={x |1<log 2x ≤2,x ∈N *}={x |2<x ≤4,x ∈N *}={3,4}.当A =∅时,则方程ax -1=0无实数解,∴a =0,此时显然有A ⊆B ,符合题意;当A ≠∅时,则由方程ax -1=0,得x =1a .要使A ⊆B ,则1a =3或1a =4,即a =13或14.综上所述,a 的所有可能取值组成的集合是⎩⎨⎧⎭⎬⎫0,13,14,故选D.。

高三文科数学复习教案

高三文科数学复习教案

高三文科数学复习教案【篇一:2015年高考文科数学之初等函数复习教案】经典专题系列第 1 讲专题:初等函数一、导入二、知识点回顾【对数函数】 1.对数的定义①若a,则x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记作x?l,其中a og?n(a?0,且a?1)an叫做底数,n叫做真数.②负数和零没有对数.③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x. ?logn?a?n(0a?,a?1,n?0)a2.几个重要的对数恒等式xx注意:○1 函数的单调性是在定义域内的某个区间上的性质,是函数的局部性质;○2 必须是对于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x1x2时,总有f(x1)f(x2)(2)如果函数y=f(x)在某个区间上是增函数或是减函数,那么就说函数y=f(x)在这一区间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区间d叫做y=f(x)的单调区间。

(3)设复合函数y= f[g(x)],其中u=g(x) , a是y= f[g(x)]定义域的某个区间,b是映射g : x→u=g(x) 的象集:①若u=g(x) 在 a上是增(或减)函数,y= f(u)在b上也是增(或减)函数,则函数y= f[g(x)]在a上是增函数;戴氏营门口总校电话:87779328 高三数学付老师②若u=g(x)在a上是增(或减)函数,而y= f(u)在b上是减(或增)函数,则函数y= f[g(x)]在a上是减函数。

(4)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步骤利用定义证明函数f(x)在给定的区间d上的单调性的一般步骤:○1 任取x1,x2∈d,且x1x2;○2 作差f(x1)-f(x2);○3 变形(通常是因式分解和配方);○4 定号(即判断差f(x1)-f(x2)的正负);5 下结论(即指出函数f(x)在给定的区间d上的单调性)。

○(5)简单性质①奇函数在其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同;②偶函数在其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反;③在公共定义域内:增函数f(x)?增函数g(x)是增函数;减函数f(x)?减函数g(x)是减函数;增函数f(x)?减函数g(x)是增函数;减函数f(x)?增函数g(x)是减函数。

高中文科数学 第1章集合复习学案1

高中文科数学 第1章集合复习学案1

第一章 集合复习(文科学案)(总学案1)撰稿: 潘长生 修订:高二备课 班级 姓名:一、复习目标,心中有数(1)理解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法,子集、真子集的定义;(2)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了解两个特殊的集合。

(3)通过例题回顾掌握集合的有关概念,表示方法. 归纳整理本章所学知识使知识形成网络. 二、知识梳理,形成体系 (一)、集合知识导图集合考试说明 (以选择题或填空题考查 5分)1.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3.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4.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5.理解两个集合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6.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7.能使用韦恩(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二).复习集合的有关基础知识1、集合的概念:(1)集合中元素特征: , ,无序性. (2)集合的分类:①按元素个数多少分: , ,无限集; ②按元素特征分:点集,和 集. (3)集合的表示法:描述法; ;图示法. 2.两类关系:(1)集合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分为____和 两种,分别用____和____表示. (2)集合与集合的关系,用 , , 表示(填符号).当A B 时,称A 是B 的 ;当A B 时,称A 是B 的 .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4、两个特殊的集合:(1)空集:.记作:(2)全集:.记作:(四)、集合问题中的几个基本结论1.集合A本身是本身的子集,即________;2.子集关系的传递性,即A⊆B,B⊆C ⇒________;3.A∪A=A∩A=______,A∪∅=______,A∩∅=_____,∁U U=______, ∁U∅=______ 三、合作探究,共同进步例1.(集合概念的认识)判断题(1)已知x,y是实数,集合A={x|y=x2},B={y|y=x2},C={(x,y)|y=x2},则A=B=C.()(2)[2012·江西] 若集合M={z|z=x+y,x∈A,y∈B},其中A={-1,1},B={0,2},则集合M={-1,1,3}.()例2.(集合间关系的基本问题)判断题(1)A={x|2m+1<x<3m},集合B={x|3<x<9},若A⊆B,则1≤m≤3.()(2)含有n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个数是2n、真子集个数是2n-1、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2n-2.( )例3.(集合的运算与集合间基本关系的联系)判断题(1)A∩B=A∪B的充要条件是A=B.()(2)A∩B=∅的充要条件是A=B=∅.()(3)A∩B=A⇔A⊆B.()(4)A∪B=A⇔B⊆A.()(5)若全集U={-1,0,1,2},P={x∈Z|x2<4},则 ∁U P={0,2}.()例4 (集合的基本概念的理解)(1)已知A={a+2,(a+1)2,a2+3a+3},若1∈A,则实数a构成的集合B的元素个数是( )A.0 B.1 C.2 D.3(2)已知集合A={x|x2+mx+4=0}为空集,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A.(-4,4) B.[-4,4] C.(-2,2) D.[-2,2]变式题 (1)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2∈{x |x =a +b 2,a ,b ∈Z }B.3∈{x |x =2+a 3,a ∈R }C .i ∈{x |x =a +b i ,a ,b ∈R }D .1+i ∉{x |x =a +b i ,a ,b ∈R }(2)定义集合运算:A *B ={z |z =xy ,x ∈A ,y ∈B }.设A ={1,2},B ={0,2},则集合A *B 的所有元素之和为( )A .0 B .2 C .3 D .6 例5.集合间基本关系的认识(1)[2012·全国卷] 已知集合A ={1,3,m },B ={1,m },A ∪B =A ,则m =( ) A .0或 3 B .0或3 C .1或 3 D .1或3(2)若集合A ={1,a ,b },B ={a ,a 2,ab },且A ∪B =A ∩B ,则实数a 的取值集合是________.变式题 (1)已知M ={x |x -a =0},N ={x |ax -1=0},若M ∩N =N ,则实数a 的值为( ) A .1 B .-1 C .1或-1 D .0或1或-1(2)设集合A ={x ,y ,x +y },B ={0,x 2,xy },若A =B ,则实数对(x ,y )构成的集合是________.例6.集合的基本运算的求解 (1)[2012·辽宁卷] 已知全集U ={0,1,2,3,4,5,6,7,8,9},集合A ={0,1,3,5,8},集合B ={2,4,5,6,8},则C U A )∩C U B )=( )A.{5,8} .B.{7,9} .C .{0,1,3} .D .{2,4,6} (2)[2011·陕西] 设集合M ={y |y =|cos 2x -sin 2x |,x ∈R },N =x ⎪⎪⎪⎪⎪⎪⎪⎪⎪x -1i <2,i为虚数单位,x ∈R ,则M ∩N 为( )A .(0,1) B .(0,1] C .[0,1) D .[0,1]变式题 [2013·北京海淀] 已知全集U =R ,集合A ={x |x 2≥1},则C U A =( )A .(-∞,1)B .(-1,1)C .(1,+∞)D .(-∞,-1)∪(1,+∞) 例7.已知集合A ={x ||x |≤2,x ∈R },B ={x |x ≥a },且A B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 _。

2022届高考数学大一轮总复习(人教新课标文科)配套学案1 集合的概念和运算

2022届高考数学大一轮总复习(人教新课标文科)配套学案1 集合的概念和运算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规律用语学案1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导学目标:1.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2.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3.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洁集合的并集与交集.4.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5.能使用韦恩(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自主梳理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属于或不属于关系,用符号∈或∉表示. 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区间法. 4.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对任意的x ∈A ,都有x ∈B ,则A ⊆B (或B ⊇A ).若A ⊆B ,且在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x ∈B ,但x ∉A ,则A B (或B A ). 若A ⊆B 且B ⊆A ,则A =B . 5.集合的运算及性质设集合A ,B ,则A ∩B ={x |x ∈A 且x ∈B },A ∪B ={x |x ∈A 或x ∈B }. 设全集为U ,则∁U A ={x |x ∈U 且x ∉A }. A ∩∅=∅,A ∩B ⊆A ,A ∩B ⊆B , A ∩B =A ⇔A ⊆B .A ∪∅=A ,A ∪B ⊇A ,A ∪B ⊇B , A ∪B =B ⇔A ⊆B .A ∩∁U A =∅;A ∪∁U A =U . 自我检测 1.(2021·长沙模拟)下列集合表示同一集合的是( ) A .M ={(3,2)},N ={(2,3)}B .M ={(x ,y )|x +y =1},N ={y |x +y =1}C .M ={4,5},N ={5,4}D .M ={1,2},N ={(1,2)} 答案 C 2.(2009·辽宁)已知集合M ={x |-3<x ≤5},N ={x |-5<x <5},则M ∩N 等于( ) A .{x |-5<x <5} B .{x |-3<x <5} C .{x |-5<x ≤5} D .{x |-3<x ≤5} 答案 B解析 画数轴,找出两个区间的公共部分即得M ∩N ={x |-3<x <5}.3.(2022·湖北)设集合A ={(x ,y )|x 24+y 216=1},B ={(x ,y )|y =3x },则A ∩B 的子集的个数是( )A .4B .3C .2D .1 答案 A解析 易知椭圆x 24+y 216=1与函数y =3x 的图象有两个交点,所以A ∩B 包含两个元素,故A ∩B 的子集个数是4个.4.(2022·潍坊五校联考)集合M ={y |y =x 2-1,x ∈R },集合N ={x |y =9-x 2,x ∈R },则M ∩N 等于( )A .{t |0≤t ≤3}B .{t |-1≤t ≤3}C .{(-2,1),(2,1)}D .∅ 答案 B解析 ∵y =x 2-1≥-1,∴M =[-1,+∞). 又∵y =9-x 2,∴9-x 2≥0.∴N =[-3,3].∴M ∩N =[-1,3]. 5.(2021·福州模拟)已知集合A ={1,3,a },B ={1,a 2-a +1},且B ⊆A ,则a =________. 答案 -1或2解析 由a 2-a +1=3,∴a =-1或a =2,经检验符合.由a 2-a +1=a ,得a =1,但集合中有相同元素,舍去,故a =-1或2.探究点一 集合的基本概念例1 (2021·沈阳模拟)若a ,b ∈R ,集合{1,a +b ,a }={0,ba,b },求b -a 的值.解题导引 解决该类问题的基本方法为:利用集合中元素的特点,列出方程组求解,但解出后应留意检验,看所得结果是否符合元素的互异性.解 由{1,a +b ,a }={0,ba,b }可知a ≠0,则只能a +b =0,则有以下对应关系:⎩⎪⎨⎪⎧a +b =0,ba =a ,b =1①或⎩⎪⎨⎪⎧a +b =0,b =a ,b a =1.②由①得⎩⎪⎨⎪⎧a =-1,b =1,符合题意;②无解.∴b -a =2.变式迁移1 设集合A ={1,a ,b },B ={a ,a 2,ab },且A =B ,求实数a ,b . 解 由元素的互异性知, a ≠1,b ≠1,a ≠0,又由A =B ,得⎩⎪⎨⎪⎧ a 2=1,ab =b ,或⎩⎪⎨⎪⎧a 2=b ,ab =1,解得a =-1,b =0. 探究点二 集合间的关系例2 设集合M ={x |x =5-4a +a 2,a ∈R },N ={y |y =4b 2+4b +2,b ∈R },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M =N B .M N C .M N D .M ∈N解题导引 一般地,对于较为简单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集合,要推断它们之间的关系,应先确定集合中元素的形式是数还是点或其他,属性如何.然后将所给集合化简整理,弄清每个集合中的元素个数或范围,再推断它们之间的关系.答案 A。

高三文科数学一轮复习教学案:第2课时集合

高三文科数学一轮复习教学案:第2课时集合

§2集合(2)【典型例题讲练】例3 已知集合{}23100A x x x =--≤ (1) 若{},121B A B x m x m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2) 若{},621A B B x m x m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3) 若{},621A B B x m x m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练习:已知集合{}{}12,11A x ax B x x =<<=-<<,满足A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例4定义集合运算:{}(),,A B z z xy x y x A y B ==+∈∈,设集合{}{}0,1,2,3A B ==,则集合AB 的所有元素之和为练习:设,P Q 为两个非空实数集合,定义集合{},,P Q a b a P b Q +=+∈∈ {}{}0,2,5,1,2,6P Q ==若,则P Q +中元素的个数是【课堂小结】:子集,真子集,全集,空集的概念,两集合相等的定义,元素与集合之间的隶属关系与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课堂检测】1. 定义集合运算:{}(),,AB z z xy x y x A y B ==+∈∈,设集合{}{}1,2,3,4A B ==,则集合A B 的所有元素之积为 2.设集合A=}{12x x <<,B=}{x x a <,若A ⊆B ,则a 的取值范围是3.若{1,2}⊆A ⊆{1,2,3,4,5}则满足条件的集合A 的个数是4.设集合2{1,2,},{1,}A a B a a ==-,若A B ⊇求实数a 的值.【课后作业】:1.若集合2{440,}A x kx x x R =++=∈中只有一个元素,则实数k 的值为2.符合{}a ⊂≠{,,}P a b c ⊆的集合P 的个数是 3.已知2{1,},{1,}M y y x x R P x x a a R ==-∈==-∈,则集合M 与P 的关系是4.若{2,}A x x k k Z ==∈,B={21,}x x k k Z =+∈,C={41,},x x k k Z =+∈a A ∈, ,b B ∈则a b +∈ .5.已知{15},{4}A x x x B x a x a =<->=≤<+或,若A ⊃≠B,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6.集合}{06|2=-+=x x x A , {}01|=+=ax x B , 若B ⊆A, 求a 的值。

高三文科数学教案

高三文科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教案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教案第1 讲函数问题的题型与方法(3 课时)一、考试内容映射、函数、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奇偶性;反函数、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指数概念的扩充、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指数函数;对数、对数的运算性质、对数函数函数的应用举例。

二、考试要求1.了解映射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概念2.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方法,并能利用函数的性质简化函数图象的绘制过程。

3.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

4.理解分数指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5.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6.能够运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函数的概念型问题函数概念的复习当然应该从函数的定义开始.函数有二种定义,一是变量观点下的定义,一是映射观点下的定义.复习中不能仅满足对这两种定义的背诵,而应在判断是否构成函数关系,两个函数关系是否相同等问题中得到深化,更应在有关反函数问题中正确运用.具体要求是:1.深化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明确函数三要素的作用,并能以此为指导正确理解函数与其反函数的关系.2.系统归纳求函数定义域、值域、解析式、反函数的基本方法.在熟练有关技能的同时,注意对换元、待定系数法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3.通过对分段定义函数,复合函数,抽象函数等的认识,进一步体会函数关系的本质,进一步树立运动变化,相互联系、制约的函数思想,为函数思想的广泛运用打好基础.本部分内容的重点是不仅从认识上,而且从处理函数问题的指导上达到从三要素总体上把握函数概念的要求,对确定函数三要素的常用方法有个系统的认识,对于给出解析式的函数,会求其反函数.本部分的难点首先在于克服“函数就是解析式”的片面认识,真正明确不仅函数的对应法则,而且其定义域都包含着对函数关系的制约作用,并真正以此作为处理问题的指导.其次在于确定函数三要素、求反函数等课题的综合性,不仅要用到解方程,解不等式等知识,还要用到换元思想、方程思想等与函数有关概念的结合.函数的概念是复习函数全部内容和建立函数思想的基础,不能仅满足会背诵定义,会做一些有关题目,要从联系、应用的角度求得理解上的深度,还要对确定函数三要素的类型、方法作好系统梳理,这样才能进一步为综合运用打好基础.复习的重点是求得对这些问题的系统认识,而不是急于做过难的综合题.㈠深化对函数概念的认识例 1 .下列函数中,不存在反函数的是()分析:处理本题有多种思路.分别求所给各函数的反函数,看是否存在是不好的,因为过程太繁琐.从概念看,这里应判断对于给出函数值域内的任意值,依据相应的对应法则,是否在其定义域内都只有惟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因此可作出给定函数的图象,用数形结合法作判断,这是常用方法,请读者自己一试.此题作为选择题还可采用估算的方法.对于 D,y=3 是其值域内一个值,但若 y=3,则可能 x=2(2>1) ,也可能 x=-1(-1 ≤-1) .依据概念,则易得出 D 中函数不存在反函数.于是决定本题选 D.说明:不论采取什么思路,理解和运用函数与其反函数的关系是这里解决问题的关键.由于函数三要素在函数概念中的重要地位,那么掌握确定函数三要素的基本方法当然成了函数概念复习中的重要课题.㈡系统小结确定函数三要素的基本类型与常用方法1.求函数定义域的基本类型和常用方法由给定函数解析式求其定义域这类问题的代表,实际上是求使给定式有意义的 x 的取值范围.它依赖于对各种式的认识与解不等式技能的熟练.这里的最高层次要求是给出的解析式还含有其他字2.求函数值域的基本类型和常用方法函数的值域是由其对应法则和定义域共同决定的.其类型依解析式的特点分可分三类: (1) 求常见函数值域; (2) 求由常见函数复合而成的函数的值域; (3) 求由常见函数作某些“运算”而得函数的值域.说明:本例从某种程度上揭示了函数与解析几何中方程的内在联系.任何一个函数的解析式都可看作一个方程,在一定条件下,方程也可转化为表示函数的解析式.求函数解析式还有两类问题:(1)求常见函数的解析式.由于常见函数 ( 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及反三角函数 ) 的解析式的结构形式是确定的,故可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其解析式.这里不再举例.(2)从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函数关系的确定.这要把有关学科知识,生活经验与函数概念结合起来,举例也宜放在函数复习的以后部分.四、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函数思想,是指用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和解决问题。

高三文科数学复习教案

高三文科数学复习教案

高三文科数学复习教案教案标题:高三文科数学复习教案教案目标:1. 复习高三文科数学基础知识,巩固学生对数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帮助他们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1. 高三文科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和难点。

2. 高考数学题型和解题技巧。

3. 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复习数学基础知识1. 复习数列与数列的性质,包括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2. 复习函数与方程,包括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3. 复习概率与统计,包括事件、概率、频率、抽样调查等概念和计算方法。

二、解题技巧的讲解和练习1. 针对高考数学题型,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2. 给学生提供典型例题,并进行解题演示和讲解。

3. 组织学生进行解题训练,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等。

三、综合应用题的训练1. 选取一些综合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和方法。

3.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考,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四、错题集的整理和讲解1. 整理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题目。

2. 分析错误的原因,并给予相应的解释和指导。

3. 强调重点知识和易错点,帮助学生避免类似错误。

五、模拟考试和评估1. 组织模拟考试,模拟高考的考试环境和流程。

2. 对学生的答卷进行评估和分析,找出问题和不足之处。

3. 针对评估结果,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成绩。

教学资源和工具:1. 高三文科数学教材和辅导书籍。

2. 高考数学真题和模拟试卷。

3.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电脑、投影仪等。

4. 教学课件和练习册。

教学评估:1.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态度。

2. 学生在课堂练习和模拟考试中的表现。

3. 学生对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的掌握程度。

4. 学生在综合应用题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精品:高三文科数学学案集合,成功系列
一、知识清单:
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或∉表示;
2.集合中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
3.集合的分类:
①按元素个数分:有限集,无限集;②按元素特征分;数集,点集。

如数集{y |y =x 2},表示非负实数集,点集{(x ,y )|y =x 2}表示开口向上,以y 轴为对称轴的抛物线;
4.集合的表示法:
①列举法:用来表示有限集或具有显著规律的无限集,如N +={0,1,2,3,…};
②描述法
③字母表示法:常用数集的符号: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N N +或;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
数集R;
5.集合与集合的关系:用⊆,≠⊂,=表示;A 是B 的子集记为A ⊆B ;A 是B 的真子集记为A ≠⊂B 。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 ⊆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③如果B A ⊆,同时A B ⊆,那么A = B ;如果A B ⊆,B C ⊆,
A C ⊆那么.④n 个元素的子集有2n 个;n 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n -1个;n 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n -2个.
6.交集A∩B={x |x ∈A 且x ∈B};并集A ∪B={x |x ∈A ,或x ∈B};补集C U A={x |x ∈U ,且x ∉A },集合U 表示全集.
7.集合运算中常用结论:
①;A B A B A ⊆⇔=A B A B B ⊆⇔=
②()()();U U U C A B C A C B =()()()U U U C A B C A C B =
③()()card A B card A =+()()card B card A B -
二、课前预习
1.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Φ⊆Φ (B){}0∈Φ (C)0{}Φ= (D)0{}⊆Φ
2. 3231
x y x y +=⎧⎨-=⎩解集为__
3.设{}{}24,21,,9,5,1A a a B a a =--=--,已知{}9A B =,求实数a 的值.
4.设{}
220,M x x x x R =++=∈,a =lg(lg10),则{a }与M 的关系是( )
(A){a }=M (B)M ⊆{a } (C){a }∈M (D)M ⊇{a }
5.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①π Q ; ②{3.14}____Q ;
③-R ∪R + R; ④{x |x =2k +1, k ∈Z} {x |x =2k -1, k ∈Z}。

6.已知全集U ={2,4,1-a },A ={2,a 2-a +2}如果{}1U A =-ð,那么a 的值为 .
7.设集合A={x |x ∈Z 且-10≤x ≤-1},B={x |x ∈Z ,且|x |≤5},则A ∪B 中的元素个数是
8.已知A={4|
2m m Z -∈},B={x |3}2
x N +∈,则A∩B= 。

9.已知集合M={y |y =x 2+1,x ∈R},N={y|y =x +1,x ∈R},求M∩N 。

10.若A ={(x ,y )| y =x +1},B={y |y =x 2+1},则A ∩B = .
11.设全集,{6}U R A x x ==≤,则()___,U A C A =()___.U A C A = 12.设全集 U = {1,2,3,4,5,6,7,8},A = {3,4,5} B = {4,7,8},
求:(C U A )∩(C U B), (C U A)∪(C U B), C U (A ∪B), C U (A ∩B).
三、典型例题分析
集合、子集、真子集
例1.已知集合{}1,2A =,集合B 满足{}1,2A B =,则集合B 有 个.
变式1:已知集合{}1,2A =,集合B 满足A B A =,集合B 与集合A 之间满足的关系是 变式2:已知集合A 有n 个元素,则集合A 的子集个数有 个,真子集个数有 个 变式3:满足条件{}{}1,21,2,3A =的所有集合A 的个数是 个
集合的运算
例2.已知集合{}|37A x x =≤<,{}|210B x x =<<,求()R C A B ,()R C A B ,
()R C A B ,()R A C B
变式1:已知全集,U R =且{}{}2|12,|680,A x x B x x x =->=-+<则()
U C A B 等于( ) A.[1,4)- B (2,3) C (2,3] D (1,4)-
变式2:设集合{}22,A x x x R =-≤∈,{}2|,12B y y x x ==--≤≤,则()R C A B 等于()
A .R
B .{},0x x R x ∈≠
C .{}0
D .∅
变式3.已知集合{}|110,P x N x =∈≤≤集合{}2|60,Q x R x x =∈+-=则P Q 等于
(A ){}1,2,3 (B ){}2,3 (C ){}1,2 (D ){}2
设计意图:结合不等式考察集合的运算
例3.已知集合{}31,3,A a =-,{}1,2B a =+,是否存在实数a ,使得B A ⊆,若存在,求集合A 和B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变式1:已知集合A ={-1,3,2m -1},集合B ={3,2m }.若B A ⊆,则实数m = .
变式2:{}2|60A x x x =+-=,{}|10B x mx =+=,且A B A =,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变式3:设{}2|40A xx x =+=,{}22|2(1)10B x x a x a =+++-=且A B B =,求实数a 的值 .
设计意图:结合参数讨论考察集合运算
实战训练A
一、选择题
1.(07全国1理)设,a b R ∈,集合{1,,}{0,,}b a b a b a
+=,则b a -=
2、(07山东文理2)已知集合11{11}|242x M N x x +⎧⎫=-=<<∈⎨⎬⎩⎭Z ,,,,则M N =
3、(07广东理1)已知函数()
f x =
的定义域为M ,g(x)=ln(1)x +的定义域为N ,则
4(07安徽理5)若}{2228
x A x -=∈Z ≤<,{2R |log |1}B x x =∈>,则)(C R B A ⋂的元素个数为
5、(07江苏2)已知全集U Z =,2{1,0,1,2},{|}A B x x x =-==,则U A C B 为 6(07福建理3)已知集合A ={x|x<a},B ={x|1<x<2},且=R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

7、(07湖南理3)设M N ,是两个集合,则“M
N ≠∅”是“M N ≠∅”
的 条件
8、(07江西理6)若集合{}012M =,,,
{}()210210N x y x y x y x y M =-+--∈,≥且≤,,,则N 中元素的个数为 9、(07湖北理3)设P 和Q 是两个集合,定义集合{}|P Q x x P x Q -=∈∉,且,如果{}2|log 1P x x =<,
{}|21Q x x =-<,那么P Q -等于
10、(07辽宁理1)设集合{12345}U =,
,,,,{13}A =,,{234}B =,,,则(C A U ))(B C U ⋂= 11、(07陕西理2)已知全信U ={1,2,3, 4,5},集合A ={}23Z <-∈x x ,则
集合C u 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