硒的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硒的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硒的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收光谱 法 、 墨炉 原子 吸收光 谱法 、 化物 一原 子 吸 石 氢 收光谱 法 、 化 物 一原 子 荧 光 光 谱 法 、 化 动 力 学 氢 催
38n 6 m为 激发 波长 , 50a 处测 定 , 产生 的荧 在 2 m 所 光强 度与 四价 硒含 量成 正 比。水 样经 硝酸 一高 氯酸
硒 在 生 物 体 中 的存 在形 式 分 为 有 机 态 和 无 机
m L水 样 测定 , 的最低 检 出浓 度 为 0 2 x L~, 硒 .5I g・ 现为 国家 标准 方法第 二 法 。
1 3 氢化 物 一原 子 荧光 法 .
态 , 检测方 法 的研究 和发 展也分 为 两个方 面 : 其 一类 总硒 的检 测 , 一类 是有 机硒 的形 态分 析检 测 , 另 现将 各种 方法 分别 简述 如下 :
化成 四价硒 , 与盐 酸反应 将六 价硒 还原 至 四价硒 , 再 然后再 测定 总 硒 含量 。该 法样 品 中若 存 在 大量 铁 、
为 每毫 升 0 2 g 相对 标 准 偏 差 为 1 7 , 品测 .2n , .% 样 定硒 的加标 回收率 为 9 . % 一10 9 。该 方 法操 77 0 .% 作 简单 , 结果 准 确 , 满 足 日常 对 硒 样 品 的检 验 要 能 求 , 为 国家 标准 方法 第一 法 。 现
产生 棕红色 , 因此 水 样 用 混 合 酸 消解 时 一 定 要加 热
至大量 酸被 赶掉 , 量 的 强 氧化 剂 可 用 盐 酸 羟胺 消 少
除。本 法最低 检 出 限为 2 5 .
5 g・ 0 L~, 敏度较 低 。 灵
12 荧 光 分 光 光 度 法 .
・ L~, 定 上 限为 测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量硒的研究进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量硒的研究进展
第 29 卷 第 5 期 2008 年 9 月
质谱学报
Journal o f Chinese M ass Spectro met ry So ciety
Vo l. 29
N o. 5
Sep. 2008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量硒的研究进展
王 军1, 2,பைடு நூலகம்3 , 刘丛强1 , 王莹莹4
550002;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北京 100039; 100013; 4. 北京化工大学理学院 , 北京 100029) ( 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 贵州 贵阳 3.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 北京
vieir32采用etvidicpms和流动注射fiidicpms两种进样方式测量了海底沉积物和河底泥中的secdh元素含量其中se的检测限分别为30ng和60ng不确定度好于1033采用etvidicpms测量了生物样品中的痕量硒用浓缩78se作为稀释剂电热蒸发前使用了原位熔融方法使加入的稀释剂与待测样品中的硒同位素充分混合并达到平用n2替代ar检测限为90ng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为81512使用idicpms八极杆碰撞室方法测量了沉积物中的研究了稀土元素双电荷离子对硒同位素比对测量的影响156gd278se160gd2并采用阳离子交换技术去除样品中995的稀土硒的回收率达到99
摘要 : 近年来 , 准确测量生物、 食品、 环境、 地质等 样品中 的硒元 素含量、 同位 素组成 及其各 种形 态受到 越来 越多的关注。随着质谱技术的发展 , 电感耦合等离 子体质谱 ( ICP M S) 技术成为硒的各种特性量研究 和测量 的重要手段 , 使其在生命科学、 环境地球化学、 生物、 营 养等研 究中有 着广泛的 应用前 景。本文 综述了 ICP M S 法应用于硒同位素比值 , 元素总量以及多种形态测量技术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 硒 ; 同位素 中图分类号 : O 657. 6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4 2997( 2008) 05 311 10

食品中硒的测定方法研究

食品中硒的测定方法研究

食品中硒的测定方法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食品中含有的营养物质的测定方法也越发受到了重视。

硒作为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在人体健康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研究食品中硒的测定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目前常用的测定食品中硒的方法主要有原子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其中,原子荧光光谱法被广泛应用于测定食品中的微量硒。

该方法以其灵敏度高、精确度高的优点受到了研究人员的青睐。

通过此法,能够准确、快速地测定食品中硒的含量,为食品质量监测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然而,虽然原子荧光光谱法具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该方法需要使用精确的标准溶液来校正仪器漂移,且样品处理过程复杂,需要使用化学试剂进行预处理和气化。

这些步骤不仅增加了测定的时间和复杂性,还可能引入误差。

因此,研究人员致力于寻找更简单、快速、准确的测定食品中硒的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逐渐受到关注。

该方法具有样品制备简单、测定速度快、准确度高等优势。

通过结合液相色谱或气相色谱等预处理技术,可以实现对食品中硒的快速测定。

同时,该方法还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可以检测到食品中微量的硒元素。

除了原子荧光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也是测定食品中硒的常用方法之一。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利用色谱仪对样品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和检测,通过设定特定的波长来测定硒的含量。

该方法具有准确、快速、高效的特点,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质量检测领域。

当然,除了这几种常用方法之外,还有一些新的测定食品中硒的方法不断涌现。

例如,分子印迹聚合物技术能够通过合成特定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来选择性地吸附和测定硒。

这种方法不仅灵敏度高,还避免了传统测定方法中的样品预处理步骤。

总体来说,对于食品中硒的测定方法的研究还有很多潜在的发展空间。

当前常用的方法虽然已能够满足大多数需求,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已有方法,并探索新的测定技术。

环境介质中硒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环境介质中硒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环境介质中硒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环境介质中硒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硒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它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和毒理效应。

在环境中,硒的含量和分布对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准确、快速、灵敏地检测环境介质中硒的含量成为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综述近年来环境介质中硒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常用的环境介质中硒的检测方法包括光谱法、电化学法、质谱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光谱法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等。

其中,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它可以对环境介质中的硒进行灵敏和准确的测定。

电化学法是一种通过测定硒在电极上的电流或电位变化来确定硒含量的方法,如电化学溶出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

质谱法是一种非常灵敏的检测方法,如气相色谱-质谱法、液相色谱-质谱法等,它可以检测并定量硒的各种有机、无机化合物。

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这些方法可以对环境介质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和定量。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迅猛发展,一些新型的纳米材料在环境介质中硒的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金纳米颗粒、量子点和纳米多孔材料等都可以提高硒的检测灵敏度和选择性。

同时,一些新型的检测技术也在环境介质中硒的检测中得到了应用。

例如,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是一种可以提高硒的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的方法。

除了上述常用的硒检测方法外,还有一些新的检测方法被提出和应用于环境介质中硒的检测中。

例如,近年来,基于光学传感器的硒检测方法备受关注。

这些光学传感器可以利用硒和特定的荧光染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硒的检测和定量。

此外,也有研究人员利用生物分子如酶、抗体等对环境介质中的硒进行高效和灵敏的检测。

总的来说,近年来,在硒污染的环境介质中硒的检测方法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然而,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传统的硒检测方法往往需要昂贵的设备和复杂的操作,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和应用。

微量元素硒的研究进展

微量元素硒的研究进展

微量元素硒的研究进展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它在人体健康维持和疾病预防中起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关于硒的研究进展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关于硒的生物学功能研究不断深入。

硒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和抗炎剂,能够清除自由基,对抗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从而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此外,硒还参与调节免疫功能、促进DNA修复以及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等。

最新研究表明,硒还能够通过改善胰岛素信号传导途径,调节血糖水平,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有一定潜力。

其次,硒与疾病之间的关系逐渐清晰。

过去的研究已经发现,缺硒可能导致克山病、佝偻病和克汀病等与硒缺乏相关的疾病。

近期的研究还发现,缺硒与慢性疲劳综合征、肝病、白血病、大肠癌、乳腺癌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

此外,缺硒还可能增加肥胖、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针对这些疾病,研究者们正在探索硒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例如,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硒能够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第三,关于硒的摄入量和健康效应的研究越来越多。

过去,硒的推荐摄入量主要依据于硒的抗氧化活性。

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硒的摄入量与健康效应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随着硒摄入量的增加,硒的健康作用并不一定增加。

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过高的硒摄入量与糖尿病、癌症、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风险增加相关。

因此,研究者们正在探索硒的最佳摄入量,以及不同人群对硒的需求差异。

综上所述,硒的研究进展涉及其生物学功能、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以及摄入量和健康效应的研究。

随着技术和方法的进步,我们对硒在人体中的作用和机制的认识将会不断深化。

这将为我们进一步理解硒的生理功能、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为人类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环境介质中硒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环境介质中硒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18] 测定环境中硒的有效方法。 #<@>’( 等 把样品
用塞 曼—石 墨 炉 原 子 吸 收 分 光 光 度 法 ( +,— 测定海水中的硒。冯尚彩等 在用钯做基 ##$) 体改进剂的情况下 (用以提高硒灰化的温度) , 也 用塞曼—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血清中的硒, 该 法的检测限为 -./ ! 线性范围为 1/ 2 13) 0 %, 回收率为 45.67 2 1/8.*7 。而 9:;<:=:>? ) 0 %, ! [B] ( C",!) 作为硅土的调节剂, @A& 用聚四氟乙烯 测定土壤中的硒。 1.8 原子荧光光谱法 (#,$) 原子荧光光谱法是利用物质经原子化产生 的蒸气, 被特征谱线吸收后发射出的荧光强度与 硒浓度呈正比的关系来检测样品中的硒。氢化 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 D+—#,$) 是测定样 品, 特别是食品中硒含量的有效方法, 该法简单、 快速, 准确度高, 灵敏度、 精密度好。采用该法 时, 一般是将 $E (" ) 在 F’GD5 作用下, 与 DH> 反 应生成 $ED5 后原子化。张苒
[1*] 等 用该法对头发、 肉类等样品中的痕量硒进
利用氢化物发生
—原子荧光分析技术测定水和废水中的总硒和 四价硒, 实验结果表明, 对不同浓度标准溶液进 行测定, 硒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B7 、 8.37 和 1.57 ; 水 样 加 标 多 次 测 定, 硒的回收率为 4/7 2 1/47 。方法的最低检出量为 /./15 ! ); 最 低 检 出 浓 度 为 /.*- ! 测 定 上 限 为 3// ) 0 %, [4] ) 0 %。姚庆祯等 用此法对天然水体中的四价 ! 硒进行测定, 其方法的检出限为 /./- (I:> 0 %, 回 收率为 4-7 2 1/*7 , 不同介质中工作曲线的 变化范围小于 *7 。张宏等 也用该法对西红 花柱头中的硒进行测定, 其线性范围为 1.* 2 相关系数为 /.444 4, 回收率为 4/7 2 1* ! ) 0 %, 该法干扰少, 测定结果稳定, 可用于植物中 4B7 , 硒的测定。潘智慧

富硒食品中硒元素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富硒食品中硒元素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富硒食品中硒元素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介绍了富硒食品中常用的硒含量检测方法,包括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

这些方法基于不同的原理和技术,能够准确、快速地测定富硒食品中的硒含量。

硒在人体中具有重要作用,参与抗氧化、免疫调节、甲状腺功能等多个生理过程。

因此,科学检测富硒食品中的硒含量对于保障人们的营养和健康至关重要。

同时,在日常饮食中适量摄入富硒食品也有助于满足身体对硒的需求。

关键词:富硒食品;硒元素;检测方法;研究引言: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对营养的需求不断增加,富硒食品成为备受关注的食品类型。

硒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对于维持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富硒食品中硒的含量并非一成不变,因此需要准确测定其含量以保证食品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富硒食品常用的硒元素检测方法,包括原子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

这些方法为评估富硒食品的硒含量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手段,对于人们科学合理地消费富硒食品具有重要意义。

一、硒元素的作用硒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它在人类的生理和生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硒对人体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抗氧化作用:硒是体内重要的抗氧化剂,在抵御自由基的侵害和维持细胞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它可以参与谷胱甘肽还原酶的活化,促进细胞内抗氧化系统的正常运转,从而保护细胞结构,减少氧化损伤,预防或缓解多种慢性疾病。

其次,免疫调节作用:硒通过调节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炎症反应等方式,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它可以促进淋巴细胞增殖、提高免疫球蛋白水平,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从而提高机体对各种感染和肿瘤细胞的防御能力。

再次,促进甲状腺功能:硒是甲状腺激素代谢和合成的重要成分。

它可以通过参与碘代谢、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调节等,维持正常的甲状腺功能。

硒的摄入不足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免疫调节异常等问题。

最后,抗癌作用:硒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增强化疗和放疗的疗效,减轻其毒副作用。

富硒农产品中硒含量检测方法研究

富硒农产品中硒含量检测方法研究

富硒农产品中硒含量检测方法研究摘要:据相关研究表明,我国是世界上缺硒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约有七亿人处在硒营养不足的状态,而硒作为人体必需元素之一,人体缺硒会导致皮肤干燥、浑身乏力、抵抗力下降,进而引起并发症。

因此研究和应用补硒技术,提高农产品的硒含量对于保护人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硒的检测方法始于20世纪90年代,到今天为止我国食品硒含量的主要检测方法采用了GB5009.93-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硒的测定)标准。

据此,本文主要以农产品硒含量检测方法为主要探讨内容,首先表明硒元素形态以及作用,介绍富含硒物质的农产品,最后详细介绍富硒农产品中硒含量检测研究方法。

关键词:富硒农产品;硒含量;检测方法硒在1973年就已经被认定为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硒可以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力,防止人体脂质过氧化,消除重金属累及危害,帮助人体强化抵御病毒感染等生理生化功能。

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属于缺硒地区,仅靠天然食物中的硒含量去补充人体需要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解决这一情况,我国科学家决定从农产品下手,努力培育出富硒农产品,用来保护人体健康。

据相关实验数据表明,成年人每天所需要的硒营养大概在50ug/d~200ug/d左右,富含硒元素的食物有海鲜、蘑菇、鸡蛋等,由此可见,为了保障人体正常需求,加强富硒农产品的研发工作,科学检查农产品中硒含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硒元素形态及作用硒元素具有防癌抗癌、抗人体氧化、解毒、排毒的功效,人体每天摄入硒元素达标之后可以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白内障等等【1】。

在自然界中,硒元素大多以有机形态和无机形态存在,无机形态的硒有亚硒酸钠、硒酸钠等,这些物质具有较大毒性,不符合人体需求。

有机形态的硒有硒代蛋氨酸、硒代半胱氨酸等,与无机形态的硒不同的是,有机硒生物利用率较高,毒性小,只要不过多食用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现如今有机硒已经成为人体摄入硒元素的主要来源。

本文主要探讨的富硒农产品就是利用生物技术将无机硒转变成有机硒,以满足人体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硒的检测技术研究进展硒的检测方法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所研究和应用的方法有比色法、荧光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氢化物一原子吸收光谱法、氢化物一原子荧光光谱法、催化动力学法、高效液相一荧光法、气相色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一质谱法等,由于含硒样品种类繁多,且每种测定方法都有其优缺点,所以根据不同的分析样品,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硒在生物体中的存在形式分为有机态和无机态,其检测方法的研究和发展也分为两个方面:一类总硒的检测,另一类是有机硒的形态分析检测,现将各种方法分别简述如下:1总硒的测定1.1 比色法 3,3一二氨基联苯胺(3,3 - Diaminobenzidine)在酸性条件下与四价硒反应生成黄色化合物,在pH7左右时能被甲苯萃取,进行比色定量。

水样需要经酸混合液消解后,将四价以下的无机和有机硒氧化成四价硒,再与盐酸反应将六价硒还原至四价硒,然后再测定总硒含量。

该法样品中若存在大量铁、铜、钼及钒等重金属离子时,可用Na2 - EDTA消除干扰,强氧化剂能将3,3一二氨基联苯胺试剂氧化产生棕红色,因此水样用混合酸消解时一定要加热至大量酸被赶掉,少量的强氧化剂可用盐酸羟胺消除。

本法最低检出限为2.5 μg.L-1,测定上限为50 μg.L-1,灵敏度较低。

1.2荧光分光光度法2,3一二氨基萘(2,3 - diaminonaphthalene,缩写为DAN)在pill.5 -2.0的酸性溶液中,选择性地与四价硒离子反应生成4,5一苯并苤硒脑(4,5一ben-zopiaselenol)绿色荧光物质,被环已烷萃取后,以368 nm为激发波长,在520 nm处测定,所产生的荧光强度与四价硒含量成正比。

水样经硝酸一高氯酸混合酸液消解,将四价以下的无机和有机硒氧化为四价硒,再经盐酸消解将六价硒还原为四价硒,然后测定总硒含量,本法最低检出量为0. 005 μg,取20 mL水样测定,硒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25 μg.L-1,现为国家标准方法第二法。

1.3氢化物一原子荧光法样品消解后,将溶液中的硒还原成四价硒,用硼氢化钾( KBH4)作为还原剂,将四价硒在盐酸介质中还原成硒化氢( Sell4),由载气(氩气)带入原子化器中进行原子化,在硒空心阴极灯照射下,基态硒原子被激发至高能态,再去活化回到基态时,发射出特征波长的荧光,其荧光强度与硒的含量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该法在最佳条件下,方法检出限为每毫升0. 22 ng,相对标准偏差为1.7%,样品测定硒的加标回收率为97.7%一100.9%。

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能满足日常对硒样品的检验要求,现为国家标准方法第一法。

1.4火焰原子吸收法消解样品中的硒元素被载气吸入火焰中,处于原子状态,让硒空心阴极灯发出的特定波长的光从其中通过,因原子数目的多少可以影响光被吸收的程度,所以测定吸光度可以度量出被分析元素的浓度。

该法操作简单,但因硒空心阴极灯发射的特征谱线在196.0 nm处,接近真空范围,因此信号不稳定,易产生波动,灵敏度不高,现已被氢化物一原子吸收法代替。

1.5氢化物一原子吸收法样品经硝酸一高氯酸消化后,加入盐酸将六价态硒还原为四价态硒,以稀盐酸作载流液载带试样溶液,试样溶液在反应管中与硼氢化钾溶液混合并发生化学反应,四价态硒被还原为硒化氢气体,被载气带入电加热石英管原子化器中,硒被原子化成基态原子蒸气。

当硒空心阴极灯发射的特征谱线( 196.0 nm)通过石英管时,被基态原子所吸收。

在一定实验条件下,其吸光度与试样溶液中硒浓度呈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其分析线波长196.0 nm,光谱通带0.4 nm,灯电流5.0 mA,测量方式为峰高,硼氢化钾浓度5g.L-1,盐酸载液浓度0.5 mol. L-1,载气流速200 ml/min,石英管加热电压120v。

该法检出限为每毫升0.19 ng,线性范围为每毫升0.8 -28.0 ng,相对标准偏差为3.0% -4.1%,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9.9% - 99.3%。

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简便快速,试剂和样品用量少,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较高等优点,能够满足常规样品的分析。

1.6石墨炉一原子吸收法将试样或消解处理过的试样直接注入石墨炉,在石墨炉中形成的基态原子对特征电磁辐射产生吸收,将测定的试样吸光度与标准溶液的吸光度进行比较,确定试样中被测元素的浓度。

该方法检测限为0. 003 mg.L-1,测定范围为0.015-0.2 mg.L-1,但在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达到一定浓度时均会对硒的测定产生干扰。

1.7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在盐酸介质中痕量Se(Ⅳ)能催化H202氧化甲基红退色,由此建立了一种测定痕量硒的催化动力学新方法。

该方法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20 nm,线性范围为0 -52tμg.L-1,检出限为1.6 μg.L-1。

该法用于茶叶等样品中硒的测定,结果满意。

1.8高效液相色谱法四价硒离子与2,3一二氨基萘反应生成4,5一苯并苤硒脑绿色荧光物质,被环已烷萃取后,在乙腈一水体系中的荧光强度比在甲醇一水体系中的荧光强度强,在100%乙腈中荧光强度最强,且峰分离最好,灵敏度最高,所以选用100%乙腈为流动相,选用适当的检测波长,硒含量在0 -20 μg范围内与峰高呈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为94. 3% - 103%。

采用该法的优势在于:通过色谱柱能够将4,5一苯并苤硒脑与其它杂质产生的荧光物质分离,消除了杂质与2,3一二氨基萘形成的荧光物质的干扰,从而使检测结果更准确。

其次,有研究者采用微波消解法对试验样品进行消解,分别通过ICP - MS 法、HPLC/荧光法和3,3一二氨基联苯胺比色法三种方法测定了富硒蛹虫草菌丝体中硒的含量,对上述几种硒含量测定方法的工作条件、检出限和精确度进行了对比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ICP - MS法、HPLC/荧光法和3,3一二氨基联苯胺比色法的检出限分别为0. 2607,0.1821和10.4859 μg.L-1.ICP - MS法的检出限最低,3,3一二氨基联苯胺比色法的检出限最高。

在精密度方面,对同一样品以ICP - MS法测硒的标准差为最低,以3,3一二氨基联苯胺比色法测硒为最高。

建议当分析样品中硒含量很低时,可选用HPLC/荧光法和ICP - MS法,如分析样品含硒量相对较大,可采用3,3一二氨基联苯胺比色法。

2有机硒的检测方法硒在生物体内主要以有机硒化合物的形态存在,主要包括硒氨基酸、硒蛋白、硒核酸和硒多糖等。

硒代氨基酸最主要的是硒代胱氨酸( Se - Cys)和硒代蛋氨酸( Se - Met),其次是硒甲基半胱氨酸,其检测方法发展很快,主要进展如下:2.1 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硒代氨基酸也是氨基酸,能够与6一氨基喹啉-N-羟基琥珀酰亚胺基一氨基甲酸酯(AQC)、邻苯二甲醛(OPA)、异硫氰酸苯酯(PICT)等多种衍生剂反应生成具有紫外吸收和荧光的衍生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利用紫外或荧光检测器进行检测。

利用该方法我实验室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样品水解后会产生大量的非含硒氨基酸,不论是采用柱前衍生还是柱后衍生的方法,都无法消除其它氨基酸的干扰,其它氨基酸的大峰会使实际样品中的含硒氨基酸无法检测,尽管有研究者采用电磁消解的方法来增强含硒氨基酸的检测信号,因此,该法适合于硒代氨基酸原料药的检测,在农副产品中应用依然十分困难。

2.2 液质联用(LC - MS)法2.2.1高效液相色谱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RP- IPHPLC)法用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 RP - IPHPLC)分离含硒化合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ICP - MS)在线分析硒含量,与标准化合物的色谱图和工作曲线对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以实现对硒酸钠、亚硒酸钠、硒代胱氨酸、硒代胱胺、硒代蛋氨酸、硒代尿素和三甲基硒离子等7种生物体常见的含硒小分子的分析,检出限为0.1~1.5μg.L-1;线性范围为1-100μg.L-1,应用于人血清、尿、肝组织细胞质溶胶等样品中含硒小分子的形态分析,所需进样量仅50 μL,各含硒化合物加标回收率在93%-117%。

本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合于各种生物样品中含硒小分子的形态分析。

也有研究者采用反相离子对缓冲盐3个色谱系统的高效液相色谱与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联用( RP - HPLC - ICP - MS)法,研究了海带对硒的富集总量及硒化学形态转变,测定了亚硒酸钠、硒甲基半胱氨酸(MeSeCys)、硒代蛋氨酸(SeMet)三种硒形态。

2.2.2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LC - MS— MS) 以反相C18色谱柱为分离柱,甲醇+0.1%七氟丁酸水溶液(35 +65)流动相,流速为500μL/min;以氮气为碰撞气,利用多反应离子监测方式测定SeMet (MRM m/z 198.1 →181.0,198.1→152.0)和SeCys (MRM m/z 337.0 →248.0,337.0→88.2)信号。

SeCys和SeMet检出限分别为每毫升2.0 ng和0.5 ng,该方法能够使2种含硒化合物在一次进样中实现完全分离和在线测定,能够满足快速准确检测SeCys和SeMet含量要求。

2.3液相色谱一双通道原子荧光联用法以10 mmol.L-1 NH4H2P04溶液(pH 5.6,添加2.5%的甲醇)为流动相,以高效液相色谱对样品中的硒代胱氨酸(SeCys)、硒代蛋氨酸(SeMet)和四价硒Se(Ⅳ)分离后,用双通道原子荧光进行检测,检出限分别为4、18和3μg.L-1,可用于尿样及药品中硒形态的日常分析。

2.4 气相色谱(GC)法将硒半胱氨酸(SeCysH)甲基化,硒胱氨酸(Se- Cys)还原后再甲基化。

它们生成的甲基硒半胱氨酸( CH3 SeCysH)能与溴化氰(CNBr)发生专一性反应,定量生成的硒氰酸甲酯( CH3 SeCN)可用气相色谱法(GC)测定。

此法简称CNBr - GC 法,检测限4×10-8g SeCys,准确度89.5%,相对标准差±2.1%,非含硒氨基酸不干扰。

此法适于样品中微量硒氨基酸(SeMet,SeCysH和seCys)的测定。

2.5 气一质联用(GC - MS)法将提取的蛋白样品在6 mol.L-1HC1溶液中,超声处理20 min,离心分离后,以丁醇及三氟乙酸酐为衍生化试剂对硒蛋氨酸进行衍生化,采用选择离子监测模式对衍生物进行GC - MS测定,硒蛋氨酸的回收率为97.6% - 105.2%,相对标准偏差为1.7% -3.6%,检出限为0.3 mg- L-1,该法样品前处理简单,测定快速,结果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植物样品中硒蛋氨酸含量的测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