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菌的采集、送检、培养、分离鉴定及注意事项
厌氧菌的分离判定

厌氧菌的分离鉴定厌氧菌广泛存在于外界环境和人体的口腔、肠道和女性生殖道等部位,常引起内源性感染。
据文献报道,约60 %的临床感染有厌氧菌参与,且大多数是与需氧菌混合感染,故开展厌氧菌的检验对感染的诊断、治疗都有重要意义。
一、厌氧菌样品的采集Collection of anaerobic bacteria' s specimens标本避免正常菌群污染和氧接触,采用下列方法:(1) 脓胸及未破溃的脓肿:皮肤消毒后,以无菌注射器抽取(排尽空针及针头内的气体) ,将针头插入无菌橡皮塞内送检。
(2) 肺分泌物和痰标本:用支气刷采取或环甲膜穿刺术。
(3) 尿液标本:用元菌注射器从耻骨上缘行膀脱穿刺术抽取。
(4) 血液标本:可用两端接有无菌针头的塑料袋或橡皮导管,将一端针头刺入静脉,待血液流出后将另一端针头立即插入培养瓶内(瓶内负压) ,使血液直接流入培养瓶内。
(5) 窦道、深部脓肿等的标本:可用特别采样器采取。
二、涂片与染色Smear preparation and stain标本涂片、革兰染色、镜检,观察细菌的形态和染色性,并估计标本中大致的含菌量,可用"少量”" + "、" ++ "、" + ++"、" ++++ "表示。
镜检不仅能反映各种厌氧菌的特殊形态,同时也能为鉴定厌氧菌提供参考和依据。
如脆弱拟杆菌菌体细长,两端尖:韦荣球菌是极小的革兰阴性球菌。
厌氧菌芽胞的位置、形态、大小对鉴定很有意义,必要时作芽胞形成试验。
例如,芽胞在菌体极端且大于菌体呈鼓槌状,是破伤风梭菌的特征。
根据厌氧菌的特殊形态,可初步确定有无厌氧菌感染,及时向临床医师发出一级报告,建议采用哪类药物。
三、标本接种Inoculating一般标本接种3 个血琼脂平板,分别放置于有氧、无氧和含5 %~ l0 % CO2的环境中培养。
如果只要求检出厌氧菌,只需接种l 个厌氧血琼脂平板,也可增加1 个相应的选择厌氧血琼脂平板。
厌氧菌培养标本处理标准操作程序

厌氧菌培养标本处理标准操作程序1 检验目的检测是否为厌氧菌感染。
2 原始样本要求各类标本。
3 采样容器厌氧菌运送培养拭子、血培养瓶。
4 试剂革兰染液、厌氧发生袋。
5 检验程序5.1 标本采集标本应从正常无菌部位或通过严格无菌技术采集,血液、无菌体液及通过外科无菌手术抽出的脓液等,与常规方法相同。
肺部分泌物可经气管在环甲膜平面以下抽取,或用纤维支气管镜,将取样刷剪下,可放入运送培养基或床边接种。
已破溃脓肿,用无菌拭子擦去表面脓液,取深部分泌物。
5.2 标本运送和处理a) 血、脑脊液和腹水标本可注入厌氧血培养瓶,在血培养仪中直接进行培养。
b) 如临床有要求,也可床边接种。
不能床边接种的标本,用运送培养基送检。
c) 标本送达实验室后,立即接种相应培养基,放入厌氧袋内进行培养,同时应放入氧消耗剂和厌氧指示卡,迅速密封培养。
5.3. 阳性处理若怀疑有厌氧菌生长,将接种于厌氧袋内的血琼脂平板上的菌落或生长于硫乙醇酸钠肉汤管底的菌或厌氧瓶内的菌涂片后革兰染色,初步分成革兰阴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阳性杆菌。
5.4 耐氧试验厌氧环境培养 48 小时后,将可疑菌接种于两个血平板,分别放入有氧、无氧环境中培养 48 小时,如都能生长为兼性厌氧菌;如有氧环境不生长,而在无氧环境生长则为专性厌氧菌。
5.5 初步分群5.5.1 菌落形态对菌落的大小、形态、颜色、有无斑点、透明与否、是否为黏液样菌落进行分类。
5.5.2 色素产黑素拟杆菌-不解糖拟杆菌群孵育 2~10 天可产生黄褐色至黑色色素;龋齿放线菌在室温孵育 3~4 天后产生粉红色菌落;内氏放线菌延长孵育时间可产生黄褐色色素。
5.5.3 溶血产气荚膜梭菌在血平板上形成双溶血环,许多梭杆菌在空气中暴露30min 后菌落周围变绿色。
5.5.4 荧光产黑素拟杆菌、不解糖拟杆菌或韦荣球菌发生红色荧光,梭杆菌常发生黄绿色荧光,艰难梭菌发生绿色荧光。
5.5.5 触酶厌氧革兰阴性杆菌中大部分脆弱拟杆菌、多形拟杆菌、吉氏拟杆菌和腐败拟杆菌触酶阳性;梭菌属、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和消化链球菌属触酶阳性;消化球菌属中某些菌株和丙酸杆菌触酶阳性,真杆菌亦可能为阳性。
厌氧培养简介标本采集和运送和鉴定

钢末法:将钢丝绒、钢末浸入酸性硫酸铜
溶液中,其表面形成一层金属铜,这种铜 铁结合物极易吸收氧而被氧化。使罐内无 氧。 以上有指示剂美蓝,无氧为白色,有 氧为蓝色。
气袋法:其原理与厌氧罐雷同。
厌氧手套箱法:是一种特制的操作培
养箱 其它培养法:在一些基层单位,缺乏 特殊仪器设备,提供一些简易方法。如平 皿焦性没食子酸法、生物耗氧法、疱肉培 基法、液体培养法、高层琼脂培养法。 大多厌氧菌初代培时间长,至少48hr.放 线菌72~96hr。
•
•
临床意义
由厌氧菌感染在人类感染疾病中占相 当大的比例,如脑脓肿,牙周脓肿,口腔 脓肿80%以上由厌氧菌引起,可以是单独, 也可与兼性厌氧菌或需氧菌混合感染。
•
(一)厌氧菌感染的条件 • 组织缺氧或氧化还原电势降低均可造成 厌氧菌生长繁殖的适宜环境,易遭受厌氧菌 感染,原因很多,如局部组织供血障碍,见 于血管损伤,肿瘤压迫,烧伤,动脉硬化, 组织水肿,梗死,有异物。大面积烧伤,刺 伤亦可。
在正常情况下厌氧菌可寄生于皮肤和粘膜 ,不一定是真正的致病菌,下列标本无送检价 值,不宜做厌氧培养: (1)鼻咽拭子 (2)齿龈拭子 (3)痰和 气管抽取物 (4)胃和肠道内容物,肛拭 (5)接近皮肤和黏膜分泌物 等。
经皮肤粘膜采集标本时,局部消毒,多 使用针管抽取,减少与空气接触的机会,抽取 时穿刺针头应消毒刺入病变部位,一般抽 3~4ml,若病变液体少,先抽取还原液或还原肉 汤注入病变部位,再抽取。
性感染,造成局部组织氧化还原电势降低,
细菌繁殖产生毒素,细菌本身不侵入血流。 该毒素对脊髓前角运动细胞有高度的亲和力
,与神经节苷脂结合,封闭了脊髓抑制触突
,从而阻止了抑制性触突未端释放抑制性冲
厌氧菌培养标本采集程序

厌氧菌培养标本采集程序1.概述:厌氧菌感染是一种内源性感染,病种遍及临床各科,人体的各个部位。
各种器官和组织都可以发生厌氧菌感染,大部分是与需氧菌混合感染。
故开展厌氧菌的检验对感染的诊断、治疗都有重要意义。
常规细菌培养阴性,很有可能是厌氧菌感染。
即使常规细菌培养阳性,也不能排除厌氧菌混合感染的可能性。
2.目的:规范厌氧菌标本采集程序,以保证厌氧菌标本的正确采集方法。
3.范围:临床医务人员。
4.程序:4.1厌氧菌感染指征4.1.1感染的局部产生气体:这是厌氧菌感染的重要特征。
大多数厌氧菌都能在感染的局部产生气体,产气荚膜梭菌可造成局部组织的气性坏疽。
胸膜腔可有大量气体,皮下有捻发音。
4.1.2分泌物呈恶臭气味,或为暗红色,并在紫色光下发出红色荧光,均可能是厌氧菌感染。
发红色荧光的分泌物,可能有产黑色素普雷沃菌和不解糖紫单胞菌;分泌物或脓汁中有硫磺颗粒,为放线菌感染.4.1.3发生在粘膜附近的感染:口、鼻、咽、消化道及女性生殖道等粘膜寄生着大量厌氧菌,这些部位有破损或炎症时,容易引起厌氧菌感染,并可进一步侵入血流,引起菌血症或深部脓肿。
4.1.4常规血培养阴性的细菌性心内膜炎,并发脓毒症血栓性静脉炎,伴有黄疸的菌血症等,应考虑可能有厌氧菌感染。
4.1.5长期使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无效的病例,可能有厌氧菌感染。
4.1.6深部外伤如枪伤后,人被动物咬伤后的继发感染,均可能是厌氧菌感染。
4.1.7最近有流产史,以及胃肠手术后发生的感染。
4.1.8标本直接涂片细菌染色不均,镜检可见细菌,需氧培养无细菌生长。
4.2.标本采集:标本的采集和运送是否合格,对厌氧菌检验结果影响很大。
标本应从正常无菌部位或通过严格无菌技术采集,血液、胸腔液、腹腔液、心包液、关节液、胆汁、脑脊液及通过外科无菌手术抽出的脓液等,与常规方法相同。
用特殊技术或方法采取的标本,采集部位与方法如下。
4.2.1肺部:肺部分泌物可经气管在环甲膜平面以下抽取,或用纤维支气管镜,带有保护取样刷不被正常菌群污染的套管,将取样刷剪下,可放入运送培养基或床边直接接种。
厌氧菌培养标本的采集

厌氧菌培养标本的采集
厌氧菌是对氧气敏感的一类细菌,在有氧气的环境中不能生存或生存极差,而且多数厌氧菌是机体内正常菌群的一部
分。
因此怀疑厌氧菌感染时标本的采集需要特别注意:①应尽量避免接触空气;②不被正常菌群污染。
采集厌氧菌培养标本原则上应从无正常菌群寄居的部位采取,对穿刺点进行消毒后,无菌操作抽取血液、关节液、心包液、腹、胸腔积液和膀胱穿刺液等标本;封闭性脓肿用注射器抽取;可通过纤维支气管镜保护性毛刷或支气管肺泡灌洗从支气管、肺中获取呼吸道分泌物或经支气管肺活检获取肺活组织;子宫腔分泌物采用双套管官腔镜采取。
采集的标本应立即排空注射器内的空气(应在针头上包裹酒精棉球),立即将注射器针头插入无菌橡皮塞中以隔绝空气,运送至实验室;最好将标本立即注入密封的无氧小瓶中,瓶中装有0. 5ml厌氧培养基,并含有氧气指示剂刃天青,无氧气时不显色,小瓶内液体呈现淡黄色或无色。
小瓶内液体显示粉红色表示有氧气,不能使用。
也可在床边直接接种至预还原的培养基中,放人厌氧袋,打开气体发生装置,密封后运送至实验室。
以下标本不宜做厌氧菌培养:鼻咽拭子、咳出的痰液及气管抽取物、胃和肠道内容物、肛拭子、自行排出及导出的尿液、阴道及子宫拭子、前列腺分泌物、褥疮溃疡及粘膜层表面拭子、皮肤和粘膜拭子等。
厌氧菌的采集、送检、培养、分离鉴定及注意事项

厌氧菌在有氧的情况下不能生长。
要培养厌氧菌,必须创造一个环境中的游离氧,以降低氧化还原电势。
如疱肉培养基、硫基乙酸钠培养基,牛心脑浸液培养基等。
常用的厌氧培养方法有许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1.厌氧缸法:接种好标本的平板或液体培养基试管,可放入厌氧缸内培养,厌氧缸是普通的干燥缸,用物理化学的方法使缸内造成厌氧环境,从而将厌氧菌培养出来。
2.厌氧袋:即在塑料袋内造成厌氧环境来培养厌氧菌。
塑料袋透明而不透气,内装气体发生管、美兰指示剂管、钯催化剂管、干燥剂。
放入已接种好的平板后,尽量挤出袋内空气,然后密封袋口。
先折断气体发生管,后折断美兰指示剂管,命名袋内在半小时内造成无气环境。
如不突变表示袋内已达厌氧状态,可以孵育(较为推荐)。
3.厌氧手套箱:是迄今为止国际上公认的培养厌氧菌最佳仪器之一。
它是一个密闭的大型金属箱,箱的前面有一个有机玻璃做的透明面板,板上装有两个手套,可通过手套在箱内进行操作,故名。
箱侧有一交换室,具有内外二门,内门通箱内先关着。
欲放物入箱,先打开外门,放入交换室,关上外门进行抽气和换气达到厌氧状态,然后手伸入手套把交换室内门打开,将物品移入箱内,关上内门。
箱内保持厌氧状态,也是利用充气中的氢在钯的催化下和箱中钱残余氧化合成水的原理。
该箱可调节温度,本身是孵箱或孵箱即附在其内,还可放入解剖显微镜便于观察厌氧菌菌落,这种厌氧箱适于作厌氧细菌的大量培养研究,大量培养基可放入作预还原和厌氧性无菌试验。
金属硬壁型厌氧箱的抽气、充气、厌氧环境和温度等均系自动调节。
4.厌氧盒:原理同厌氧袋,有成品销售。
5.生物耗氧法:在一密闭的容器内放以生物,消耗氧气,同时产生二氧化碳,供细菌生长用。
我没见过。
6.焦性末食子酸法:在一洁净的玻片上铺上纱布或滤纸,均匀撒上焦性末食子酸,然后再混入NaHCO3粉末或NaOH溶液,迅速将已接种细菌的平板倒扣在上面,用融化的白蜡封边,造成一个封闭空间。
焦性末食子酸与碱反应后耗氧。
厌氧菌的采集送检培养分离鉴定及注意事项

厌氧菌的采集送检培养分离鉴定及注意事项厌氧菌是一类在缺氧或无氧条件下生长的微生物。
由于其独特的代谢方式和生长环境的要求,厌氧菌的采集、送检、培养分离和鉴定需要特殊的注意事项。
下面将详细介绍厌氧菌的采集、送检、培养分离和鉴定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厌氧菌的采集方法:1.采集样品时应尽量避免与空气接触,以防止厌氧菌暴露于氧气中而失活。
2.采集厌氧菌的样品应尽快送检,以确保其最佳生长环境。
常见的厌氧菌采集样品包括:创伤分泌物、组织切片、血液、体液、粪便等。
二、厌氧菌的送检和保存:1.送检时应明确注明样品为厌氧菌的检测,以便实验室作出相应的处理。
2.采样后,尽量将样品封存,避免与氧气接触,以确保厌氧菌生长环境的完整性。
3.若无法封存样品,应尽快送检至实验室。
三、厌氧菌的培养方法:1. 使用厌氧培养基来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如:血寒胁素琼脂培养基、Schaedler琼脂培养基等。
2.培养瓶或培养皿密封完好,以维持厌氧条件。
3.培养培养基时,应将其加热至48-50℃,以刺激厌氧菌的孢子萌发。
4.培养温度通常为35-37℃。
四、厌氧菌的分离方法:1.采用分离培养基,在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上分离厌氧菌。
2.厌氧菌通常会在培养基上产生特殊的形态特征,如:斑点、颜色变化等。
3.通过剖析菌落形态特征,并进行细胞的染色观察来鉴定培养物中的厌氧菌。
五、厌氧菌的鉴定方法:1.根据厌氧菌的生物学特征进行初步鉴定,如: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等。
2.利用生化试验对厌氧菌进行进一步的鉴定,如:糖、氨基酸、营养盐的利用能力等。
3.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16SrRNA测序等进行鉴定。
六、厌氧菌的注意事项:1.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要求,以避免外源性菌的污染。
2.在培养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相应的厌氧环境,如密封培养瓶或培养皿,避免与氧气接触。
3.在采集和送检过程中要注意样品的完整性和新鲜度,以提高厌氧菌的培养成功率。
4.在菌落鉴定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以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厌氧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厌氧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1.1实验内容:厌氧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1.2目的:1掌握厌氧菌的分离、培养及活菌计数的一般方法。
了解厌氧菌菌鉴定的一般方法。
2复习并巩固平时所学的微生物知识与技能。
3培养独立思考、设计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二介绍:厌氧微生物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其生理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专性厌氧菌,对氧气非常敏感,因此,他们的分离、培养及活菌计数的关键是提供无氧和低氧化还原电势的培养环境。
厌氧菌的培养:在培养厌氧菌时,最需要控制的是厌氧条件,在pH=7.0,O2的浓度与1atm 的氧平衡时,O2--O2-反应的电位是0.81V,因此,在-0.33V时,O2浓度是大气压中O2浓度的10-75。
每升饱和了空气的水中含有1.48×10-55个O2。
所以说,要保证厌氧菌培养时的低电位是很重要的。
厌氧菌的培养方法很多,如厌氧箱法、厌氧袋法、厌氧罐法。
这些方法都需要特定的除氧措施,操作步骤多,较繁琐。
本实验介绍的是一种简便的试管培养法--亨盖特厌氧滚管技术,亨盖特厌氧滚管技术是美国微生物学家亨盖特于1950年首次提出并应用于瘤胃厌氧微生物研究的一种厌氧培养技术因此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分离纯化厌氧菌的人。
以后这项技术又经历了几十年的不断改进,从而使亨盖特厌氧技术日趋完善,并逐渐发展成为研究厌氧微生物的一套完整技术,而且多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它是研究严格、专性厌氧菌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技术。
该技术的优点是:预还原培养基制好后,可随时取用进行试验;任何时间观察或检查试管内的菌种都不会干扰厌氧条件。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3.1分离与培养:3.1.1菌种:待测样品;3.1.2培养基:改良的PRAS培养基(氮素自加)[配方组成--NH4CL1g,MgCl20.1g,K2HPO40.4g,KH2PO40.2g,甲酸钠5g,乙酸钠5g,甲醇3.5ml,Ph值为7.0,蒸馏水1000ml,1%的树脂刃天青(还原指示剂)1ml,121摄氏度灭菌20min.使用前每5ml培养基加入1%Na2S(还原剂)和5%NaHCO3及3000u/ml青霉素液(抑制剂)各0.1ml]3.1.3试剂:冰块Na2SNaHCO33.1.4器材:高纯氮气厌氧管厌氧手套箱注射器恒温培养箱铜柱除氧系统定量加样器厌氧罐超声波破碎仪酒精灯冰块水浴锅记号笔振荡器等3.2菌种的鉴定:3.2.1菌种:待测菌3.2.2培养基;糖发酵培养基、蛋白胨水培养基、淀粉培养基(液体);3.2.3试剂;乙醚吲哚试剂卢戈氏碘液;3.2.4器材: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锅接种环移液管载玻片显微镜等四、实验方法与步骤:4.1分离与培养4.1.1铜柱系统除氧铜柱是一个内部装有铜丝或铜屑的硬质玻璃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厌氧菌在有氧的情况下不能生长。
要培养厌氧菌,必须创造一个
环境中的游离氧,以降低氧化还原电势。
如疱肉培养基、硫基乙酸钠培养基,牛心脑浸液培养基等。
常用的厌氧培养方法有许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1.厌氧缸法:接种好标本的平板或液体培养基试管,可放入厌氧缸内培养,厌氧缸是普通的干燥缸,用物理化学的方法使缸内造成厌氧环境,从而将厌氧菌培养出来。
2.厌氧袋:即在塑料袋内造成厌氧环境来培养厌氧菌。
塑料袋透明而不透气,内装气体发生管、美兰指示剂管、钯催化剂管、干燥剂。
放入已接种好的平板后,尽量挤出袋内空气,然后密封袋口。
先折断气体发生管,后折断美兰指示剂管,命名袋内在半小时内造成无气环境。
如不突变表示袋内已达厌氧状态,可以孵育(较为推荐)。
3.厌氧手套箱:是迄今为止国际上公认的培养厌氧菌最佳仪器之一。
它是一个密闭的大型金属箱,箱的前面有一个有机玻璃做的透明面板,板上装有两个手套,可通过手套在箱内进行操作,故名。
箱侧有一交换室,具有内外二门,内门通箱内先关着。
欲放物入箱,先打开外门,放入交换室,关上外门进行抽气和换气达到厌氧状态,然后手伸入手套把交换室内门打开,将物品移入箱内,关上内门。
箱内保
持厌氧状态,也是利用充气中的氢在钯的催化下和箱中钱残余氧化合成水的原理。
该箱可调节温度,本身是孵箱或孵箱即附在其内,还可放入解剖显微镜便于观察厌氧菌菌落,这种厌氧箱适于作厌氧细菌的大量培养研究,大量培养基可放入作预还原和厌氧性无菌试验。
金属硬壁型厌氧箱的抽气、充气、厌氧环境和温度等均系自动调节。
4.厌氧盒:原理同厌氧袋,有成品销售。
5.生物耗氧法:在一密闭的容器内放以生物,消耗氧气,同时产生二氧化碳,供细菌生长用。
我没见过。
6.焦性末食子酸法:在一洁净的玻片上铺上纱布或滤纸,均匀撒上焦性末食子酸,然后再混入NaHCO3粉末或NaOH溶液,迅速将已接种细菌的平板倒扣在上面,用融化的白蜡封边,造成一个封闭空间。
焦性末食子酸与碱反应后耗氧。
该法用于厌氧不严格的厌氧菌的培养,简单。
如有梭状芽孢杆菌。
7.疱肉培养基:本身就是一个不需特殊设备的厌氧培养法。
疱肉和肉汤装入大试管,液面封凡士林,造成无氧环境。
厌氧菌标本采集与送检必须注意两点:标本绝对不能被正常菌群所污染;应尽量避免接触空气。
1. 采集:
采集标本须注意:不被正常菌群污染,并尽量避免接触空气。
采集深部组织标本时,需用碘酒消毒皮肤用注射器抽取,穿刺针头应准确插入病变部位深部,抽取数毫升即可,抽出后可排出一滴标本于酒精棉球上。
若病灶处标本量较少,则可先用注射器吸取1ml还原性溶液或还原性肉汤,然后再抽取标本。
在紧急情况下,可用棉拭取材,并用适合的培养基转送。
用于厌氧菌培养的标本不同于一般的细菌培养,多采用特殊的采集方法,如针筒抽取等,应严格无菌操作,严禁接触空气。
2.送检方法与处理
标本送到实验室后,应在20~30min内处理完毕,最迟不超过2 h,以防止标本中兼性厌氧菌过度繁殖而抑制厌氧菌的生长。
如不能及时接种,可将标本置室温保存(一般认为,冷藏对某些厌氧菌有害,而且在低温时氧的溶解度较高)。
1)针筒运送:一般用无菌针筒抽取标本后,排尽空气,针头插入无菌橡皮塞,以隔绝空气,立即送检。
这种方法多用于液体标本的运送,如血液、脓液、胸腹水、关节液等医.
2)无菌小瓶运送:一般采用无菌的青霉素小瓶,瓶内加一定量的培养基和少量氧化还原指示剂,用橡皮盖加铝盖固定密封,排除瓶内空气,充以C02气体。
同时先观察瓶内氧化还原指示剂的颜色,以判断瓶内是否为无氧环境,如合格将用无菌注射器将液体标本注入瓶中即可。
3)棉拭子运送一般不采用棉拭子运送,如果使用该方法,一定使用特制运送培养基,确保无氧环境,确保不被污染,确保快速送检。
4)厌氧罐或厌氧袋运送将厌氧罐或厌氧袋内装入可有效消耗氧
气的物质,确保无氧环境。
该方法一般用于运送较大的组织块或床边接种的培养皿等。
厌氧菌广泛存在于外界环境和人体的口腔、肠道和女性生殖道等部位,常引起内源性感染。
据文献报道,约60 % 的临床感染有厌氧菌参与,且大多数是与需氧菌混合感染,故开展厌氧菌的检验对感染的诊断、治疗都有重要意义。
一、厌氧菌样品的采集
标本避免正常菌群污染和氧接触,采用下列方法:
(1) 脓胸及未破溃的脓肿:皮肤消毒后,以无菌注射器抽取(排尽空针及针头内的气体) ,将针头插入无菌橡皮塞内送检。
(2) 肺分泌物和痰标本:用支气刷采取或环甲膜穿刺术。
(3) 尿液标本:用无菌注射器从耻骨上缘行膀脱穿刺术抽取。
(4) 血液标本:可用两端接有无菌针头的塑料袋或橡皮导管,将一端针头刺入静脉,待血液流出后将另一端针头立即插入培养瓶内(瓶内负压) ,使血液直接流入培养瓶内。
(5) 窦道、深部脓肿等的标本:可用特别采样器采取。
二、涂片与染色
标本涂片、革兰染色、镜检,观察细菌的形态和染色性,并估计标本中大致的含菌量,可用"少量” " + "、" ++ "、" + ++"、" + +++ "表示。
镜检不仅能反映各种厌氧菌的特殊形态,同时也能为鉴定厌氧菌提供参考和依据。
如脆弱拟杆菌菌体细长,两端尖:韦荣球菌是极小的革兰阴性球菌。
厌氧菌芽胞的位置、形态、大小对鉴定很有意义,必要时作芽胞形成试验。
例如,芽胞在菌体极端且大于菌体呈鼓槌状,是破伤风梭菌的特征。
根据厌氧菌的特殊形态,可初步确定有无厌氧菌感染,及时向临床医师发出一级报告,建议采用哪类药物。
三、标本接种
一般标本接种3 个血琼脂平板,分别放置于有氧、无氧和含5 % ~ l0 % CO2 的环境中培养。
如果只要求检出厌氧菌,只需接种l 个厌氧血琼脂平板,也可增加1 个相应的选择厌氧血琼脂平板。
为便于在混合培养中及早发现厌氧菌,一般将标本分3 段划线接种,在第1 和第2 段交界处贴1 张甲硝哗(5 mg/片)纸片,若出现隐约抑菌圈,则提示有厌氧菌生长。
不同厌氧菌的生长速度和菌落形态各异,色素也有不同,荧光产生与否也有助于鉴定,根据上述特征,可初步推测厌氧菌的种类:
1.革兰阴性杆菌
(1)在BBE 琼脂平板上有灰黑色、直径> lmm 的菌落,菌落周围有黑色的晕,可初步鉴定为脆弱拟杆菌。
(2) 在卡那万古溶血琼脂平板上,有棕色或黑色菌落,或用伍德灯照射有砖红色荧光者,为产黑素普雷沃菌。
(3)菌落沉入琼脂内,使培养基表面留有小坑者,可能是解脲拟杆菌和纤细拟杆菌。
(4) 菌落表面有小斑点,或如面包屑,结合涂片所见,可初步鉴定为具核梭杆菌。
2. 革兰阴性球菌菌体很小,排列成双、短链或小堆,菌落小,不透明,可能是小韦荣球菌。
3. 革兰阳性球菌排列成长短不等的链,可能是消化链球菌。
4. 苹兰阳性无芽胞杆菌
(1)菌落呈臼齿形、粗糙,结核脓样分泌物中有硫黄样颗粒,可能是放线菌。
(2) 菌体呈X 、Y 、V 排列,菌落小,灰白,不透明,可能是丙酸杆菌。
5 .革兰阳性芽胞杆菌只要见有芽胞,即可鉴定为梭菌属。
菌落有双环溶血,卵黄平皿上卵磷脂酶试验和Nagler 试验阳性,涂片染色为革兰阳性短粗杆菌,有芽胞,有荚膜,可鉴定为产气荚膜梭菌。
四、耐氧试验
当厌氧平板上有细菌生长时,为了确定是否为厌氧菌,必须做耐氧试验。
从每个琼脂平板上挑取4~5 个性状不同的菌落,每个菌落分别转种于2 块需氧血琼脂平板和1 块厌氧血琼脂平板(每个琼脂
平板可划4~6 区,每区种一个可疑菌落) ,然后将平板分别放置在需氧、二氧化碳和厌氧环境中培养。
凡在厌氧环境生长,而在需氧和二氧化碳环境中不生长的细菌为专性厌氧菌;在需氧和厌氧环境中均能生长者为兼性厌氧菌;在需氧
和二氧化碳环境中生长,而在厌氧环境中不生长者为专性需氧菌;在需氧、厌氧环境中均不生长或生长不佳,而在二氧化碳环境中生长良好的细菌为需二氧化碳菌。
五、鉴定试验
可依据厌氧菌的菌体染色形态、菌落特性以及对某些抗生素的敏感性作出初步鉴定。
最后鉴定则要进行生化反应及终末代谢产物等检查。
生化试验主要包括多种糖类发酵试验、吲哚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触酶试验、卵磷脂酶试验、脂酶试验、明胶液化试验及胆汁肉汤生长试验和硫化氢试验等。
目前用于厌氧菌快速鉴定有胞外酶试验, 4 h 即可观察结果;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如VITEK-ANI 、MicroSc an- ANI 等也可鉴定厌氧细菌。
在进行厌氧菌分离鉴定的过程中,需注意下列事项:
①厌氧菌标本在采集和运输的过程中必须与空气隔绝(厌氧菌
暴露于空气中时间太长可死亡) ,务必在30 min 内完成,同时应避免正常菌群的污染。
②培养基要新鲜配制,若储存太久,有氧气溶解在表面或有过氧化物在培养基中,不利于厌氧菌生长。
③若菌落太小,需用放大镜观察菌落。
④作耐氧试验,要求从每个琼脂平板上挑取4 ~ 5 个性状不同的菌落,分别接种需氧和厌氧血琼脂平板,置于需氧、二氧化碳和厌氧环境中培养。
⑤如作胞外酶鉴定,一定要有足够的菌液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