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郁_雄浑_壮丽的崇高感_路遥小说的美学风格_黄建国

合集下载

久违了,路遥的文学

久违了,路遥的文学

久违了,路遥的文学15年前,作家路遥猝然倒在了生命的青春门槛之外,英年42岁。

他是一位因为写作而被累死的作家,当时,这样一个理由,对很多人接受起来毫不困难,而今同样是这个理由,经历了世事流转,忽然变得多么不可思议!为写作而死――路遥,他使写作成为了一种信念,他和我们这个时代平庸的和功利的写作者,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

路遥的名字就像他的人格和作品一样,浓缩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认真、坦诚、实在和庄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今天,阅读路遥的文字,让人顿然产生了一种久违了的新鲜之感。

这种新鲜感来自于何处?路遥敏感于历史内部强劲的真实,被一种渴望探进的迷思所驱使,他的笔触往往戳住时代前端最具倾向性的深刻矛盾。

高加林,一个有文化的农村青年,一个试图改变人生命运的挣扎者,一个城市和乡村两种文化环境都不收留的尴尬的生命个体,他的形象存在像一个问号,矗立在改革开放初的社会舞台上。

由于高加林形象的丰富性,对于这个新生的复杂形象主体,作家路遥从创作《人生》到改编原作,对于高加林形象的情感命名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

出于善良的本心和对道德人格的完美强调,路遥把同情给了情感变故的被动一方,把谴责给了主动一方,在文字表述上,由于爱惜巧珍,而伤害了高加林。

《人生》在文学剧本阶段,还保留着一句道德判断――巧珍与高加林分手,高加林哭倒在雪地上,剧本把他形容为一堆肮脏的垃圾。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认识的提升,人们战胜了好与坏二元对立的思维分辨模式,整个时代终于读出了路遥刻画的高加林形象所散发出的历史正当性。

到了电影阶段,在“物质现实”的复原下,附加在高加林身上的道德印记完全排除了。

某种意义上,高加林形象本身比作家路遥领先一步抵达了历史真实的高度,路遥是坦诚的,他一方面忠实于他所描绘的历史真实,让它显现出本来的高度,另一方面,他又毫不隐讳自己的情感意识和道德判断,尽管在这份情感态度里包含了保守的温情色彩。

如今底层文学呈现汹涌之势,作家不约而同把焦点对准城市农民工,这时,我们会想到吗?路遥的三卷本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就书写了底层群体,并贡献了一个农民工群体中的先驱典型――孙少平。

高中语文 选修中国小说欣赏(人教版)练习:第七单元14《平凡的世界》

高中语文 选修中国小说欣赏(人教版)练习:第七单元14《平凡的世界》

14《平凡的世界》做客每一个平凡的世界,都有一个又一个不平凡的人,用对梦想的渴望给自己一个坚强的理由,划起坚强之舟;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会生活中间的亲情、友情甚至爱情。

让本来渺小而微不足道的自己,为这浩渺的世界添上幸福而温暖的一笔。

每一个平凡的世界,都需要一个不平凡的自己,泼墨挥洒书写不平凡的人生!【课内挖掘】《做客》一文,首先通过孙少平的回忆插叙了田润叶的品质和德行:她一回乡下总不忘给孙少平的祖母带一些城里买的吃食;她不介意亲人的家境,经常提着点心到傻瓜叔叔田二臭气熏天的家里去,从而把一个具有金子般心灵的少女的形象呈现给了读者。

[技法点拨]插叙的方法:(1)作者直接插进来进行叙述、介绍、说明,或通过作品中的人物所见所闻所感和亲身经历来进行插叙。

(2)通过作品中的人物自己或旁人的语言(像对话、独白等)来进行插叙。

(3)通过人物的回忆、思念、想象等心理活动来进行插叙。

⊙精彩运用请运用插叙手法写一篇作文。

【示例】家乡的栀子花又是一个万紫千红的季节,家乡的那一片片栀子树也该开花了吧?我从小便闻着那花香,心里早已烙上了挥不去抹不掉的栀子缘,栀子情!十年前的一天,我离开了家乡,来到城里念书,从此便很少闻到那栀子花香。

今天,城里的同学带给我一朵栀子花,依旧是白色的花朵,只是略显娇嫩了些。

然而,任凭我怎样嗅,也闻不出家乡栀子花那么浓郁、厚实的香味。

我不禁自语道:“这花呀,没我家乡的花香。

”同学说:“不会吧?这花很香哩!”我眼前不由地浮现出儿时的画面来:奶奶牵着我的小手在家门后的院里摘花,那时候,我家的花树很大,每天可以摘一箩筐花朵。

常常是奶奶摘高处的,我摘低处的。

摘完后,祖孙俩便将筐抬进屋里。

之后,奶奶总会挑一朵开得最艳的花,洗一洗,再扎在我的辫子上,左看看,右看看,拍着手说:“咱家的妞儿,真美!”接着,我就拎着花篮儿,左邻右舍的,一家发几朵。

乡亲们有的在床头放上几朵用来驱蚊,有的在客厅过道放上几朵,整个房间都氤氲着香气。

路遥《人生》 ppt课件

路遥《人生》 ppt课件

刘巧珍VS黄亚萍
人物
她们的美丽
她们的不幸
她们的恋爱
刘巧珍
自然、质朴的美,那 几乎是他人一手造成 只重视自己的感受 是一种“清水出芙蓉, 的。 天然去雕饰”的美。
黄亚萍
时尚美,雕饰美
似乎是她自己造成的。现代式的,罗曼蒂 克式的
黄文倩:《生活在他方——重读路遥的<人生>》
从小说中来看,路遥并没有赋予高加林更彻
林以后的人生道路, 作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但有一点
可以确定, 他的人生轨迹不会就此嘎然而止, 在经历曲折
和坎坷之后, 他必将作出新的选择。
在 《人生》 中作家似乎也给我们留下了暗示: 当高
加林回家以后拼命劳动, 将手烂得鲜血直流时,就连村里
的能人高明楼心里都忍不住打了个冷颤,并对另一位能人
说: “将来村里真正的能人是他!”
回归农民后的自虐式行为
“他的劳动立刻震惊了庄稼人。 第一天上地畔,他就把 上身脱了个精光,也不和其他人说话,没命地挖起地畔,没 有一顿饭的工夫,他的手上便打满了泡,他也不管这些,仍 然没命的挖。泡拧破了,手上很快出了血,但他还是疯狂地 干着。”
浓厚的城市情结
“而高加林在参加省报新闻培训班回到县城时,竟有 县城‘城廓是这么小,街道是这么短窄’的感觉和‘联合 国都想去’的想法,尽管不切实际,却实实在在地反映了 城市情结在乡村知识分子的分量,只有城市的精神文化才 能满足这颗躁动的心灵。”
由于双方学识差异,加林提出分手。不久巧珍赌气嫁给了马拴。黄亚
萍也和恋人张克南分手,跟高加林热恋起来。张克南的母亲认为这些
矛盾都是高加林带来的,为给儿子出气,向地区纪检委反映,安排高
加林到县城工作属不正之风,应予以纠正。地区纪检委核实情况后,

路遥作品欣赏

路遥作品欣赏

路遥作品欣赏作者:来源:《作文周刊·高二版》2018年第14期【作者简介】路遥,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因家贫7岁便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

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

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开始文学创作。

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编辑。

1980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后被改编为电影,轰动全国。

1988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以其恢弘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还未完成即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并于1991年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作品赏读】《平凡的世界》第十八章(节选)孙少平没有想到,他的朋友没有听从他的劝告,在私下里开始积极筹划准备打顾养民了。

金波平时爱讲个哥们义气,班里许多调皮学生都听他的。

他串联了一把子男生,商量怎样才能把顾养民打一顿而又叫学校抓不住把柄。

为了不牵连孙少平,他把自己的行动都给他保密——将来打人时他也绝对不会让少平在场。

这是一个晚间,熄灯铃还没有打,金波和他串联的一群人就集中在一个男生宿舍里。

他打发一个人去叫住在另外宿舍的顾养民。

顾养民进了这个宿舍后,一个男生就把门一关。

顾养民有点莫名其妙。

他见许多人站在脚地上,很不友好地看着他。

他还发现有几个人不是住在这个宿舍的。

他就問大家:“你们叫我有什么事哩?”金波走到他面前,指着旁边的一个男生问他:“他什么时候偷吃你的干粮了?”顾养民惊讶地说:“没有呀……”“那你为什么给这几个人说,他偷吃你的饼干了?”金波又指了指另外几个人。

顾养民冤枉地对那几个人说:“我什么时候给你们说高来顺偷吃我的饼干了?”那几个小子立眉竖眼、七嘴八舌地证明:他就是说了,而且还说过不止一次呢!顾养民立刻意识到这些人是和他有意过不去。

但他又想不起来他什么时候把这些人得罪了。

《中国当代文学》A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中国当代文学》A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注:1.出题教师负责制订课程考试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不够可另附页。
2.试卷评阅完后,此表随试卷装订在一起,由继续教育学院保管、存档。
3、朦胧诗:A.诗人抒情主体的回归和抒情主体的个性强化。B.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表现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关注,对人的心灵和生命的尊重。C.显示诗歌“向内转”的重大变化,抒情直指人的内心世界,表现内心感受和体验。D.运用象征的手法打破了真实描写现实生活的模式和直抒胸臆的抒情模式,使诗中的一系列形象获得多种解释的可能性。
2,简析舒婷诗歌的主要特征:对人的自我价值与尊严的肯定确认,对人格独立和人生理想的追求张扬,构成了舒婷全部诗歌的核心思想。1)不注重对客体的描摹,注重个人情感及内心冲突的抒写,带着诗人主体的感觉、印象,呈现出“内向”的特点。2)意象丰富,意境深远,诗情与哲理结合。3)有独特的忧伤感、痛苦感,以及对祖国、人民炽热深厚的爱。
三、论述题: (共2题,每题25分,共50 分)
1. 论述《茶馆》的艺术成就:1、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使命感,给人以希望,立足今天回顾过去。(5分)2、塑造各种鲜明的人物形象。(5分)3、语言朴实凝练,具有浓郁的北京口味。(5分)(1)人物语言的个性化。(2)语言的幽默风格。(3)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5分)4、批判讽刺与赞美同情相结合。(5分)
3,简析王安忆小说的特色:以《长恨歌》为代表的王安忆的长篇小说在语言上有两个特色:其一,大量使用判断句式;其二,人物对话全部使用没有冒号和引号的直接引语。王安忆在她的小说创作中,对小说语言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长恨歌》的语言艺术独具特色,从叙述化的语言、风格的统一性和塑造能力三方面分析《长恨歌》抽象化的语言艺术特色。
一、名词解释:(共4题,每题 5 分, 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分)

2019-2020高中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七单元 第12课 《平凡的世界》

2019-2020高中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七单元 第12课 《平凡的世界》

第12课 《平凡的世界》——做客作品导读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

全书共三部。

作者在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

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的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主人公面对困境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今天的人们仍有极大影响。

课前自主学习一、给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惊蛰(zhé) 镢头(jué) 沟岔(chà)瞥了一眼(piē) 瓮声瓮气(wènɡ) 脸颊(jiá)揶揄(yé_yú) 苞蕾(lěi) 烩粉条(huì)2.多音字晕Error!磨Error!转Error!塞Error!别Error!模Error!二、根据拼音写汉字Error!Error!Error!Error!Error!Error!三、词语积累1.成语辨析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的正误。

(1)深秋时节,鲁山县文殊寺内的五棵银杏古树叶子金黄,铺天盖地,远观树冠宛如金色云霞,蔚为壮观。

(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亲朋好友相聚,玩一玩、乐一乐无可厚非,但如果玩得天昏地暗,乐得不加节制,就于身心无益了。

(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月6日,杭州西湖桃花盛开,与返绿的柳条相映,白堤呈现出桃红柳绿的最美景色。

(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发表在《循环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从总体上来看,经常锻炼对心脏健康有益,但在生气或心慌意乱时,不宜从事太过剧烈的运动。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文档:第一单元 小说 第3课 Word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文档:第一单元 小说 第3课 Word版含答案

第3课 边 城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歇憩.( ) ②泅.水( ) ③抿.嘴( ) ④粗鄙.( ) ⑤唢.呐( ) ⑥悖.时( ) ⑦镂.空( ) ⑧角隅.( ) 答案 ①qì ②qiú ③mǐn ④bǐ ⑤suǒ ⑥bèi ⑦lòu ⑧yú (2)多音字①翘⎩⎪⎨⎪⎧ 翘.首( )翘.尾巴( ) ②扛⎩⎪⎨⎪⎧ 扛.长凳( )力能扛.鼎( ) ③吁⎩⎪⎨⎪⎧ 吁.口气( )呼吁.( ) ④泊⎩⎪⎨⎪⎧湖泊.( )停泊.( ) 答案 ①qiáo /qiào ②kán ɡ/ɡānɡ ③xū/yù ④pō/bó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 拮( )诘( )桔( )(2)⎩⎪⎨⎪⎧ 犊( )牍( )黩( ) (3)⎩⎪⎨⎪⎧ 睨( )倪( )霓( ) (4)⎩⎪⎨⎪⎧ 隅( )喁( )愚( )答案 (1)拮据/反诘/桔梗 (2)牛犊/尺牍/黩武 (3)睥睨/端倪/霓虹 (4)向隅而泣/喁喁私语/愚昧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怏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平淡无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礼轻仁义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2)指事物或诗文平平常常,没有吸引人的地方。

(3)礼物虽然很轻,但情意却很深厚。

[对点小测]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她不喜欢这种平淡无奇....的生活,却又无法改变,整个人被折磨得异常憔悴。

智慧树知到答案 路遥小说导论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答案 路遥小说导论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单元测试1、判断题:“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是路遥的人生箴言。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2、判断题:路遥作品大受读者欢迎,是因为其作品提供了鼓舞读者向上与向善的正能量。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3、判断题:路遥是获得“改革先锋”称号中的唯一一位作家。

选项:A:错B:对答案: 【错】4、单选题:路遥作品坚持的创作手法是?选项:A:现代主义B:超现实主义C:现实主义D:魔幻现实主义答案: 【现实主义】5、判断题:2015年出版的厚夫的《路遥传》是研究路遥的一部重要著作。

选项:A:错B:对答案: 【对】6、单选题:()的发表,标志着路遥小说创作走向成熟。

选项:A:《早晨从中午开始》B:《平凡的世界》C:《惊心动魄的一幕》D:《人生》答案: 【《人生》】7、多选题:路遥作品的审美特质是?选项:A:宏大B:深沉C:神秘D:细腻答案: 【宏大;深沉】8、判断题: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具有“史诗性”的品格。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9、多选题:路遥的精神特征有哪些?选项:A:秉承深邃的历史理性,用钢铁般意志打造“文学灯塔”B:视文学事业为神圣使命,并用全部生命去攀登现实主义文学“高峰”C:坚持理想主义的精神标高,奋力书写改革开放历史性变迁中普通人的生存与命运D:始终用现代主义的创作手法去攀登文学高峰答案: 【秉承深邃的历史理性,用钢铁般意志打造“文学灯塔”;视文学事业为神圣使命,并用全部生命去攀登现实主义文学“高峰”;坚持理想主义的精神标高,奋力书写改革开放历史性变迁中普通人的生存与命运】10、多选题:路遥研究还有哪些突破点?选项:A:加强路遥作品的传播学研究B:关于路遥在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定位问题C:加强对作家的本体研究D:加强路遥作品的研究答案: 【加强路遥作品的传播学研究;关于路遥在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定位问题;加强对作家的本体研究;加强路遥作品的研究】第二章单元测试1、判断题:《惊心动魄的一幕》的发表极大地提升了路遥文学创作的自信心;改变了路遥在陕西文学界坐冷板凳的际遇,也使他跻身到全国著名作家行列,为全国文坛所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的欢乐与苦痛。
人的心理结构和思维张力去感知自然和生
路遥对一代青年实践着 的 人 生 道 路 和 活,特别是对平凡的生活现象中内在悲壮的
命运的种种咏叹,都在由理想与现实这两个 韵致的体察,具有深沉的心灵默契。他的小
矛盾的主题构成的青春总谱中交响,而对人 说无论是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社 会 人 生 的 意
情的性格气质与积极的参与精神,都促使他 人们真实地看到农民生活的贫困面貌,激发
的作品呈现出崇高的壮美。
起改变他们命运的责任感。
路遥最初的作品,如《惊心动魄的一
路 遥 在 对 人 民 命 运 的 严 肃 写 实 中 ,并 没
幕》,在着力挖掘“文革”给人民带来的巨大 有停留于一般的同情与悲悯。他总是在思考
黄建国 长安大学人文学院
次 。 在 创 作 之 始 ,路 遥 就 追 求 多 种 手 法 交 替
!!
到《平 凡 的 世 界 》,路 遥 的 创 作 风 格 聚 散 离 合
过 去 生 活 的 经 历 ,严 酷 的 现 实 和 陕 北 高
逐步成熟,如长风出谷般流荡着青春与理想 原贫瘠的自然环境,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
的激情,喷吐出对人生的丰富感受,疑固成 条件,以及历史文化的沉重因袭,造就 了 路
崇山峻岭般的恢宏的结构,体现出沉郁、雄 遥笔下一个个苦难的家庭、一个个人生的不
生命的激情。
生 活 着 的 陕 北 人 民 的 种 种 命 运 时 ,总 是 充 满
在路遥的作品中,最能体现人民的善良 深情地把笔触伸向处在变革时 代 骚 动 不 安
与坚韧的是那些像大地一样厚重,像大地一 的年轻人,反映他们为人生理想和价值的实
样沉实的父辈农民的形象。那宽厚、仁义、承 现不懈努力奋斗的精神。在逆境里,在劳动
浑、壮丽的崇高感,开拓了当代小说美学风 幸故事。马建强与饥饿、与肉体和精神搏战
格的新领域。
的 历 程 令 人 战 栗 ,是 人 民 滋 育 着 他 度 过 了 那
在文学作品中,构成崇高风格有两个决 最困难的日子(《在困难的日子里》);高加林
定的条件,第一是庄严伟大的思想,第二是 在追求人生更高境界的搏斗中,尝遍酸甜苦
受着生活的灾难,人不违背自己的良心,具 中,在穷乡僻壤和社会底层,他们思考 着 人
有 结 实 的 人 的 尊 严 的 孙 玉 厚 (《 平 凡 的 世 生,思考着痛苦;在历史推移的启示里,在扬
界》);那“带着一身山里的黄土,脸上流着汗 弃的过程中,在生活的海洋里,他们找 到 了
道道”,表面上“只知道关心土地和庄稼”,甚 人生的真谛。作者告诉我们,这一代年轻人,
更厚重的审美格调。
引出一个家庭到一个群体;然后是人与人、
忠于理想、执著现实的人生态度 ,使 路 家庭与家庭、群体与群体的纵横交叉,最 终
遥把对人民在历史进程中的蓬勃活力的理 织成一张人物的大网络。特别是对孙少安、
解,升华为艺术的人格理想。他赞美勇者的 孙少平的命运作了重要描绘。孙少安成了农
人生,呼唤在平凡的世界中实践人生的强者 民企业家,却遭到妻子罹患癌 症 的 意 外 挫
历史不会为了一代人的命运而停滞。生
代中走向人生并逐渐成熟的,自身的经历使 活在黄土高原上的青年人,在奋斗中成长,
他更多地思考同时代人的历史命运,因此, 在痛苦中成熟,从历史的文化积淀中走出
奋斗的青年一代的历程,构成了他笔下最富 来,并且肩负起创建新时代的使命。路遥对
有魅力的人生乐章。路遥严肃地思考着这一 青年人以往走过的道路的评价,不再是对理

说 评
沉郁、雄浑、壮丽的崇高感

论 — ——路遥小说的美学风格
路遥的小说以其沉郁雄浑的气势,绚丽 突破了狭窄的政治层面,把笔触伸向历史文
凝重的色彩,丰厚坚实的底蕴,在壮美的风 化、民族心理的深处。他一方面继承着柳青
格中悸动着生命的欢乐与生命的苦痛。他既 等优秀作家对人民命运的关注 和 对 民 族 心
格。
地 变 成 自 己“理 想 的 乐 园 ”;在 沙 漠 和 恋 人 之
在这些普遍劳动者的命运和心灵中,路 间,她选择了前者。郑小芳像任何别的女人
遥集中地表达了对人民的理解:外在命运的 一样,希望按自己的理想去进行崇高的劳动
苦难与内在精神的高尚。人民主题的这一深 和创造,但也希望在爱情上得 到 幸 福 和 满
印记,使他在对理想的不断扬弃中萌发了历 家庭的苦难历程正是陕北高原 上 无 数 个 家
史意识;当代文化的全面开放拓宽了他的历 庭艰辛生活的缩影。路遥对于人民困苦生活
史文化视野,又使他在面向社会的时候,是 的深挚同情,使他能透过表层的社会现象,
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同时,路遥富于激 深切地发掘到他们生活深层的辛酸,从而让
灾难的同时,热情歌颂了以马延雄为代表的 历史推移中人民的巨大力量,因此,他 更 重
人民的正气。由此拓展,他以后的作品大都 视发掘人民在历史文化的因袭中,在现实条
!"
件的限制下,在有缺憾的生活里积蓄的蓬勃 充满理想激情和精神痛苦的碑铭。

活力和伟大的人道精神。他以深情的笔触,

《痛 苦 》是 一 篇 真 实 可 感 、耐 人 寻 味 的 短
刻内容,是路遥小说沉郁雄浑的底蕴。对人 足。当生活不能如人心愿的时候,她不惜牺
民的“苦与爱”的理解使他的小说创作不仅 牲青春和爱情,不管多么痛苦,也不能 为 了
带有悲剧性的审美效果,也奠定了他的小说 得到某种感情上的满足就 “背 叛 生 活 的 原
崇高感的风格基础。
则”。
路 遥 是 在 贫 困 、饥 饿 和“史 无 前 例 ”的 时
是整整一个段落。他失去的,也正是他收获 生相伴随,它给人带来伤痛,也能促人奋进,
的。在他那深情而富有的心灵土地上,怎么 关键在于有没有执著而崇高的理想。
会 没 有 绚 丽 的 花 朵 重 新 开 放 呢 ? ”他 要 用 那
理 想 是 指 引 人 生 道 路 前 进 的 灯 塔 ,是 飞
支歌,“那支青春和爱情的歌”,重新燃起他 向成功彼岸的翅膀。路遥在描写黄土高原上

描 绘 着 普 通 劳 动 者 丰 富 的 情 感 世 界 ,歌 颂 他
篇 小 说 。 作 品 描 写 的 故 事 并 不 奇 特 ,表 现 一


们 心 灵 的 纯 洁 高 尚 。 在《平 凡 的 世 界 》中 ,当
个 农 村 青 年 学 生 由 热 恋 到 失 恋 ,由 失 恋 到 发

金 波 离 开 了 他 的“草 原 姑 娘 ”以 后 ,回 到 故
强烈而激动的情感。毫无疑问,路遥在时代 辣,带着受伤的心灵回到生养自己的村庄,
的大潮中铸就了他理想主义的思想基础,面 一头扑在大地上(《人生》);一代一代在黄土
对人生,他永远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时代风 地 繁 衍 挣 扎 的 生 命— ——从 祖 母 到 孙 玉 厚 到
暴的洗礼,陕北高原和底层人民生活的深刻 孙少安、孙少平……(《平 凡 的 世 界 》),他 们
民对历史沉重的使命感,则是他沉雄壮丽的 蕴,还是艺术表现的多种形式,都包含 着 丰
风格中崇高的灵魂。
富的内容。而由这诸多方面集合而成的整体
路遥的小说以现实主义为主体,蕴含着 美学风格,其沉雄、壮丽的崇高追求,在当代
浓烈的激情,但也不乏象征等手法带来的凝 中国文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审美价值。
聚 力 ,形 成 了 艺 术 表 现 的 宏 阔 结 构 和 丰 富 层
愤的经历。路遥从平常无奇的生活故事中撷

究 土,他并没有被生活的磨难所击倒,而是那 取最富有人生价值的审美意蕴,给人以深刻
样默默地忍受着伤痛工作着;但他的心灵总 的精神启迪。作品的审美意义主要不在奋斗
是牵系在草原,当他再一次返回大草原寻找 结果,而在奋斗的过程和奋斗的精神。它真
那个永远逝去的“美丽的梦”时,他“告别的 切而形象地告诉我们,痛苦和挫折常常同人
在性的痛苦,把承受痛苦的坚韧看作最高的 杂而有序的结构,作为有意味的形式,是 构
勇敢;特别是在孙少平这样的人物身上,更 成路遥小说沉郁、雄浑、壮丽而崇高的 美 学
具有粗爽的外部性格和沉郁的心理特质,外 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部 生 活 的 缺 憾 和 内 在 心 灵 的 冲 突 ,交 织 起 生
路 遥 的 艺 术 感 受 力 是 独 特 的 ,他 以 现 代
代人的探索,为他们奋斗的青春岁月刻下了 想的具体探讨,而更多的用于对现实人生的
!"


测定。在这方面,《人生》提供了丰富的审美 互补的尝试运用,常常把饱满的感情灌注在

意蕴。高加林勤奋好学、多才多艺,成为全公 平凡的人生际遇中,使作品在写实性的叙事

社拔尖的教师,“曾是一个受尊重的角色”; 中充满着火热的青春气息。《月夜静悄 悄 》
生活道路上的浮沉、命运的不断变化,实际 像力和洞察力;要求作家既敢恣意汪洋又能
上也是 他 人 生 的 中 介— ——一 种 由 理 想 再 回 绵针密线,以使作品最终借助一砖一瓦而造
到 现 实 ,彻 底 转 化 为 与 人 民 、与 土 地 的 精 神
成磅礴之势。”!小说以黄土高原上一个叫双
情感的联系。这就使《人生》具有了更坚实、 水村的小山村为源头,以一个人(孙少平)牵
忧 伤 而 心 地 善 良 、无 私 、深 懂 人 生 哲 理 的 德
在《你 怎 么 也 想 不 到 》中 ,郑 小 芳 执 著 地
顺 爷(《人 生 》)…… 路 遥 在 至 诚 至 善 的“ 父 追求自己的理想,她要把青春的一腔热血献
亲”群像中,开掘出了人民性格中的伟大品 给毛乌素大沙漠林场,要把广阔而荒凉的大
林 、金 波 、田 润 生 、李 向 前 、孙 少 平 、孙 少 安 纵横捭阖,时空交错,人物的运动带动 着 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