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主动脉夹层法医学鉴定1例
动脉夹层诊查临床实例解析

动脉夹层诊查临床实例解析动脉夹层是指动脉内膜、中膜和外膜之间的裂隙,血液从裂隙中穿过,导致二者分层。
此病情严重,若不能及时诊断和治疗,易导致大出血,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因此,动脉夹层的诊查工作至关重要。
下面,我将结合临床实例进行动脉夹层的诊查分析。
病例一患者男性,47岁。
患者因胸痛、呼吸短促等症状前往医院就诊,诊断为急性主动脉夹层。
在进行相关检查后,患者进行了紧急手术治疗,手术后恢复很好,出院。
分析:本例患者出现的症状是动脉夹层发生时常见的症状。
医生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检查,迅速做出了诊断。
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使患者免受巨大风险的威胁。
因此,诊查过程中对患者症状的及时解读是至关重要的。
病例二患者女性,62岁。
患者因胸痛、咳嗽等症状前往医院就诊。
医生进行各种检测,发现患者的X线、CT等影像检测结果均显示主动脉存在异常,怀疑动脉夹层。
但由于患者情况比较复杂且医生判断不明确,医生将患者转诊给了心血管外科专家进行进一步诊查和处理。
分析:本例患者的症状与动脉夹层相似,但在进行诊查过程中,医生需要进行各种细致的检查,以确定确诊。
在本例中,由于患者情况比较复杂,医生将患者转诊给心血管外科专家,这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在诊查过程中,寻求专家帮助,协作工作,可以更准确地诊断疾病。
病例三患者男性,36岁。
患者疼痛一直在背部,但在就医前没有其他症状,包括胸痛。
医生为患者进行了全面检查。
X线检查显示两侧肺脏有不同程度的胸膜增厚,还观察到右侧主动脉狭窄。
MRI检查显示主动脉有狭窄现象,而血管内壁插入物表明患者可能存在动脉夹层。
分析:本例患者仅表现出背部疼痛,而没有出现胸痛等症状。
因此,在诊查过程中,需要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动脉夹层。
MRI检查结果提示患者可能存在动脉夹层,并且检查者观察到右侧主动脉狭窄,这也是一个很关键的提示。
在本例中,综合MRI结果和其他检测结果,对患者进行了进一步的治疗。
而在大多数情况下,进行临床诊查前,需要斟酌好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并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方法。
病例分析:主动脉夹层

临床表现
? 其他系统的损害
由于夹层血肿的扩展可压迫邻近组织或波及主动脉大分支,从而出现 不同的症状与体征,致使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应引起高度重视。 1 心血管系统 最常见的是以下三方面: (1)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心力衰竭 (2)心肌梗死 (3)心脏压塞 2 其他 包括神经、呼吸、消化及泌尿系统均可受累
Stanford分型(Daily 1970)
?A型 内膜破裂于升主动脉,所有累及升 主动脉的夹层
?B型 内膜破裂于左锁骨下动脉远端降主 动脉,不累及升主动脉的夹层
主动脉夹层的分型
初始药物治疗方案
药物作用
药物名称
剂量
服用方法
减慢心率、降低 酒石酸美托洛尔
心肌耗氧
片
0.9%氯化钠注射
Titl液e +in硝h普e钠re
根据病程分类
DeBakey 分型(1965 Baylor Uni.)
?Ⅰ型 内膜破裂于升主动脉,扩展至主动 脉弓或其远端
?Ⅱ型 内膜破裂于升主动脉,范围局限于 升主动脉
?Ⅲ型 内膜破裂于左锁骨下动脉远端,沿 主动脉向远端扩展,向下未累及腹主动脉 者称为IIIA ,累及腹主动脉者称IIIB 。
主动脉夹层的分型
病情简介
既往史 :
高血压病10余年
辅助检查 :
入院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大致正常心电图; 急查心肌酶正常; 我院主动脉增强CT示: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型)。
入院诊断 :
1. 降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型) 2. 高血压病3级 极高危
病理分型
分类方法
根据受累主动脉的部位及范围分类 DeBakey 法的Ⅰ、Ⅱ、Ⅲ型 Stanford 法 A和 B型 解剖分类法
1例主动脉夹层病例个案调查-4页word资料

1例主动脉夹层病例个案调查【方法】调查患者本人及住院资料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疾病的灾难性危重急症,是较少见的严重的血管疾病,但并非时分罕见,其自然经过时分险恶,如不及时诊治,24小时死亡率可达25%,一周内可达50%,一月内可达75%,一年内可达90%,随着人口老龄化,生产生活高压力,近年来主动脉夹层病例数逐年上升,目前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率为25-30/100万,虽然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但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在大多数基层医院并没足够重视,造成发现晚、误漏诊多、抢救不及时的现状,导致死亡率居高不下。
如能及时诊断并进行极积治疗,可减少死亡率及致残率,通过该病案分析希望提高基层医院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意识。
1、病例情况:患者,女性,79岁,因“胸痛、心悸1周”于2013年05月27日 09时30分入院。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最高血压180/90mmHg,口服“降压胶囊”,血压控制可;“慢性胃炎”病史10年。
查体:体温36.5℃,脉搏97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0/60mmHg, 神志清楚,口唇无紫绀,颈软,气管居中。
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干湿性音。
心界无扩大,心率97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扪及,双肾区无叩痛,莫非氏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
双下肢无水肿。
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
诊断考虑:冠状动脉粥样性硬化性心脏病?返流性食管炎?高血压病3级,给予硝酸甘油扩张冠状动脉等治疗,症状无缓解,患者于2013年05月29日胸痛放射至腰背部及下肢,并心悸、气促,BNP1847pg/ml,血常规示: HGB95g/L。
心电图未见异常。
胸片示:两侧胸腔积液,胸部B超示:右侧胸腔积液,心脏B超示:升主动脉增宽,考虑升主动脉瘤,主动脉瓣钙化伴中度返流,心包积液,遂转入贵州省人民医院,行心脏B超:1.升主动脉瘤样增宽并主动脉夹层;2.三尖瓣、主动脉瓣轻度返流;3.少-中量心包积液(局限性右室前壁及侧壁)。
电击、高坠合并主动脉夹层破裂的法医学死因鉴定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21 Vo1.21 No.5282投稿邮箱:zuixinyixue@·病例报告·电击、高坠合并主动脉夹层破裂的法医学死因鉴定冯成赐(广东广正司法鉴定所,广东 深圳 518000)1 案例资料1.1 简要案情。
徐某某,男,50岁,于10月11日在工作时突然从人字梯上摔下倒地致伤,当天送达医院时确认已死亡,现场勘查施工过程中有漏电可能,于10月18日进行法医病理学尸体解剖。
1.2 尸表检验。
冰冻保存解冻后成年男性尸体一具,尸斑成紫红色;双眼球、睑结膜苍白;上、下唇粘膜苍白。
额面部、左肩部散在小片状挫擦伤;十指指甲重度紫绀;左中指见小片状角质层增厚,质硬色白,边界清楚,余无特殊。
1.3 尸体解剖。
头颈部:双侧颞骨岩部出血,余无特殊。
胸腔:左第5肋锁骨中线处骨折伴周围肌肉小片状出血。
心包呈蓝色饱满膨胀外观,“Y ”字型打开心包后见心包内大量积血(图1),量约575.0 mL 。
心脏:重490.0 g ,左心室壁厚1.9 cm ,右心室壁厚0.6 cm ,室间隔1.3 cm ,于主动脉根部见一长为1.5 cm 破裂口(图2),破裂口方向与主动脉长轴走向一致,动脉壁向外伸展,并拢后破裂口长1.5 cm ,破裂口处动脉外膜见一小囊状改变;主动脉弓处(距离主动脉根部6.5 cm )浆膜下见一5.0 cm ×1.0 cm 血肿;主动脉壁粥样硬化明显,心脏表面未见明显外伤或病灶改变。
肺脏:左肺558.0 g ,右肺641.0 g ,右肺外膜见胸膜粘连,右肺中上叶肺叶间粘连,双肺肺膜光滑,色暗红,切面色暗红,呈淤血、水肿改变。
余无特殊。
1.4 组织病理学检查。
皮肤:左手中指皮肤局部变薄,表皮变性,局部表皮与真皮轻度分离,局部基底层细胞核拉长,栅栏状或漩涡状排列,呈极性化表现(图3);汗腺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亦可见极性化现象;真皮肿图1 心包积血图2 主动脉夹层破裂口胀,均质红染,局灶出血。
经验分析CT技术在外伤性主动脉夹层方面的诊断与鉴别

经验分析CT技术在外伤性主动脉夹层方面的诊断与鉴别目的分析探讨CT技术在外伤性主动脉夹层方面诊断与鉴别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8例外伤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所选患者均进行腹部CT检查,采用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以及容积重建的方法来诊断和鉴别主动脉夹层。
结果经过CT技术扫描,1例患者为升主动脉夹层分离,其二维超声显示撕裂的内膜的反射走向和主动脉不一致。
4例患者为主动脉壁增厚。
主动脉夹层分离患者,都有升主动脉增宽大于40mm,撕裂的内膜反射活动方向与主动脉前壁不一致,呈不同步运动。
8例外伤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中,DeBakey I型有2例,DeBakey II型有1例,DeBakeyIII型有5例(其中2例为壁间血肿)。
7例均可以清晰地显示破口位置、真假腔、内膜片以及病变累及范围等,2例壁间血肿可见新月形的壁间血肿影。
结论CT技术在外伤性主动脉夹层方面的诊断与鉴别具有安全、无创、快捷有效等优点,并且该诊断方法可对危重外伤性主动脉夹层进行诊断与鉴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标签:CT技术;外伤性主动脉夹层;诊断;鉴别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壁中层的夹层发生剥离性血肿,是由于内膜撕裂,主动脉内的血液经内膜破口进入主动脉中层所产生的血肿[1,2],临床症状有胸前区或背部剧烈疼痛,并向其他部位放射[3]。
该病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一种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急、进展快、预后差、死亡率高等特点[4]。
外伤性主动脉夹层是其中较为少见的一种,但外伤性主动脉夹层往往具有病变范围广、病情复杂等特点,随着创伤发生率的增加,创伤性主动脉夹层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增加[5,6]。
目前外伤性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方法主要为外科治疗加内科保守治疗[7]。
而对于外伤性主动脉夹层破口位置及真假腔的判断在准确制定临床治疗方案中至关重要[8]。
因此,本文分析探讨了CT技术在外伤性主动脉夹层方面诊断与鉴别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期为外伤性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探索一种较为确切有效地诊断方法。
由外伤后主动脉夹层形成的伤病关系鉴定之探析

由外伤后主动脉夹层形成的伤病关系鉴定之探析顾晓峰【摘要】文章通过回顾性分析8例外伤后主动脉夹层的伤病关系鉴定,发现类似情况下鉴定差异较大,临床法医学鉴定界对这一领域缺少统一认识;认为目前比较全面、客观、科学的鉴定思路,应从年龄、胸部外伤强度、主动脉夹层危险因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由此可得出比较全面的伤病关系及伤病比.【期刊名称】《医学与法学》【年(卷),期】2018(010)002【总页数】7页(P59-65)【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危险因素;伤病关系;法医学鉴定【作者】顾晓峰【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司法鉴定所【正文语种】中文一、案例分析(一)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司法鉴定所的案例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司法鉴定所2008年至2017年期间共2例有关主动脉夹层伤病关系的鉴定,且均发生于最近两年。
案例1:吴某,男,63岁,因车祸致左侧第2-6肋骨骨折伴左上肺叶挫伤、左侧液气胸等,住院保守治疗半个月;出院后仍有胸腹部疼痛不适,伤后二个半月检查发现主动脉夹层DeBakeyⅢ型。
鉴定读片:受伤当日胸部CT片提示主动脉夹层可能;伤后次日及第10日CT片示降主动脉内见稍高密度撕裂内膜影,提示主动脉夹层。
鉴定意见:吴某伤后两月余胸部CT增强确诊主动脉夹层,读片回顾分析发现其伤后当日及之后数次胸部CT检查高度提示主动脉夹层,且存在明显变化,应考虑吴某伤后就发生了主动脉夹层,但可能被其左侧胸部外伤疼痛掩盖或干扰,导致其胸腹部疼痛出现时间、疼痛特点等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症状不典型;虽然主动脉夹层发生机制不明,但吴某伤后即出现主动脉夹层,且未发现其存在明确的高血压等主动脉夹层高危因素,考虑主动脉夹层与交通事故存在因果关系。
因被鉴定人吴某年纪较大,不能排除主动脉中层囊性坏死或退变、动脉粥样硬化等漏诊的主动脉夹层危险因素参与,考虑交通事故参与度为75%左右为宜。
案例2:戚某,男,48岁。
戚某自述其早晨在船舱焊接时,因仓里空间狭小烟雾呛人,致头晕,想站起来时头被船板碰撞后屁股又坐在角铁上,即感腰痛、咳嗽不止伴呕吐;就医主诉今晨出现持续性左腰部绞痛,疼痛向会阴部放射,伴有呕吐胃容物数次。
主动脉夹层病例报告

临床表现
急性主动脉夹层发病突然,90%以上 表现为前胸、后背或腹部突发性剧烈的撕 裂样或刀割样锐痛,疼痛可沿大动脉走行 方向传导和转移至腹部或下腹部,80%病人 伴有高血压和心动过速。
小结
1 疾病的特点
前胸、后背或腹部突发性剧烈 的撕裂样或刀割样,常伴有高 血压
2 鉴别诊断的分析
1.心肌梗死 2.肺栓塞 3.心绞痛
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应在药物控制 血压、心率稳定后,限期行血管腔内修 复术
病因
主动脉夹层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常与以下情 况有关:高血压、遗传性结缔组织病(如马方综合 征、Tumer综合征、EhlersDanlos综合征)、 主动脉炎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及其溃疡、动 脉瘤、主动脉缩窄、先天性主动脉瓣膜病多囊 肾高龄、妊娠钝性或医源性创伤等。
心电图
CT
初步诊断?
• 1.腹主动脉夹层 • 2.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
鉴别诊断
1.心肌梗死 2.肺栓塞 3.心绞痛
进一步辅助检查?
1.CTA 2.MRI
时间分类
01
2周以内
急性夹层
02 2周至2月 亚急性夹层
03 2月以后 慢性夹层
解剖分型:
Debakey分型 I型AD起源于升主动脉并累及腹主动脉 Ⅱ型AD局限于升主动脉 Ⅲ型AD起源于胸主动脉 ⅢA未累及腹主动脉 Ⅲ B累及腹主动脉
3 辅助检查
CT CTA MRI
4 疾病的治疗
Stanford A型 立即行急诊手术治 疗
Stanford B型 药物控制血压、心 率稳定后,限期行血管腔内修复术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致命性疾病,未经治疗的急性夹 层6小时内病死率将超过22.7%,24小时内将超过 50%,一周内将无论夹层起源于哪一部位,只要累及升主动脉 B型 夹层起源于胸降主动脉且未累及升主动脉者
主动脉夹层1例

主动脉夹层1例患者男,63岁。
因持续胸痛30分钟于2006年1月5日来我院急诊科就医。
患者来院前30分钟,起床小便后自觉左手麻木疼痛,随即出现前胸部剧烈疼痛呈锐痛,疼痛面积较大,部位不确定,向背腰部放射,无胸闷、恶心、呕吐。
由家人急送我院。
既往:高血压病史一年,最高160/110mmHg,未系统治疗。
查体:T:36.4℃,P:86次/分,R:20次/分,BP:180/110mmHg,神清,痛苦貌,自由体位,查体合作,颈软,颈静脉无充盈,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6次/分,律齐,无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神经系统查体无异常阳性体征。
心电图:窦性心律、ST-T改变。
胸透:双肺纹理增强。
诊断:(1)胸痛原因待查;(2)主动脉夹层;(3)高血压病3级。
急转上级医院。
经心脏16排CT及主动脉血管造影证实为主动脉夹层。
2 讨论主动脉夹层是血液从主动脉内膜产生破口进入中膜,并沿从轴方向扩大致主动脉两层被剥离的关态。
主要以疼痛为主,国外研究表明,疼痛可达95.5%,剧烈疼痛90.6%,转移痛16.6%[1]。
胸痛极易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尤其心电图有ST-T改变、肌钙蛋白增高的患者。
腹痛患者极易误诊为胰腺炎、胆囊炎。
腰痛患者极易误诊为输尿管结石或肾绞痛,尤其是具有肾结石患者或血尿患者。
心电图检查不具有特异性。
胸部X线主要表现为主动脉增宽、纵隔增宽,多重回归分析整体准确率85%,敏感性81%,特异性89%[2]。
心脏体表超声主要表现为主动脉增宽,主动脉内可见膜样回声,以及真假腔。
该检查诊断主动脉夹层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59%~85%和63%~96%[3]。
超声心动图可以评价主动脉夹层相关并发症主动脉返流、心包积液以及左心室舒张功能。
目前多排CT可以准确地诊断主动脉夹层,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100%和87%~100%[4,5]。
MRI能够准确诊断主动脉夹层,容易鉴别假腔及内膜碎片,增强MRI更易鉴别累及分支血管,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达95%~100%[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伤性主动脉夹层法医学鉴定1例
发表时间:2017-06-15T15:21:31.073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下第8期作者:张宏[导读] 建议与新颁布《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保持一致,尽可能地缩小不同标准下评残的差异,确保被鉴定人的合法权益。
(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司法鉴定所;江苏常熟215500)
关键词:法医学;外伤性主动脉夹层;因果关系
一.案例
1.1案情简介
苏某,女,40岁,于2015年12月09日因交通事故受伤,伤后在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苏州市立医院就诊治疗。
为处理此案,某法律服务所委托本所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对苏某之伤残程度进行法医学鉴定,并对其误工、护理、营养时限进行评定。
1.2病历摘要
2015年12月10日苏某因“胸部外伤一小时”在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
查体:神志尚清,精神萎,胸廓对称无畸形,胸部胸带固定中,左侧胸壁可见局部瘀斑,无明显塌陷,无反常呼吸,肺呼吸运动对称,肋间隙无增宽或变窄,胸廓挤压征(+),左侧胸壁压痛明显,两侧肺呼吸音粗糙,未及明显干湿啰音,未及胸膜摩擦音,语音传导正常。
CT示颅内未见明显外伤性改变,左侧顶部皮下软组织肿胀;纵膈血肿;左下肺部分不张;左侧胸腔积液;左侧第5-7肋骨骨折。
腹盆腔CT扫描未见明显异常。
入院后予完善相关检查,予心电监护、吸氧、抗炎、化痰等对症治疗,行胸部增强CT示降主动脉起始部内膜撕裂形成夹层动脉瘤;纵膈血肿,较前大致相仿;两侧胸腔积液伴两下肺部分膨胀不全,请血管外科会诊后建议转院治疗,予转院。
2015年12月10日转苏州市立医院治疗,在DSA下行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手术顺利,术后恢复可,于2015年12月20日出院。
1.3法医学临床检验
自诉: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病史。
现有左侧胸痛、乏力等症状。
查体:BP:110/75mmHg,被鉴定人一般情况好,神志清,精神好,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步入检查室,查体合作,对答切题。
头颅无畸形,双瞳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
颈软,无抵抗。
呼吸平稳,胸廓无畸形,左侧胸部轻压痛,两肺呼吸音清。
右腹股沟处可见0.6cm 介入手术切口瘢痕。
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活动正常。
病理反射未引出。
阅片: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胸部X片(片号:1083989,2015.12.09)示:左侧多发肋骨骨折。
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胸部平扫+肋骨三维重建CT(片号:494994,2015.12.09)示:左侧5-7肋骨骨折,纵膈血肿,左侧胸腔少量积液。
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胸部平扫+增强CT (片号:495075,2015.12.10)示:降主动脉起始部内膜撕裂形成夹层动脉瘤。
苏州市立医院胸部CT(片号:942434,2016.01.19)示:主动脉支架在位。
1.4被鉴定人苏某因交通事故致外伤性主动脉夹层,行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
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GB 18667-2002)第5.1条之规定,比照第4.9.6a及附录A.9条,其损伤评定为Ⅸ级(九级)伤残。
如图所示:二 .讨论
在交通事故中,主动脉夹层形成原因多见于机动车高速冲撞时,方向盘撞击胸部形成的胸部挤压伤,胸部遭受直接暴力或躯体在暴力作用下做减速运动、扭转运动,此时,大血管受到移位的心脏强力牵扯,导致血管壁撕裂。
根据损伤的程度,血管壁内膜可以当即破裂或在数小时甚至数天后破裂,当内膜与中层破裂而外膜尚完整时,血液在动脉内高压的冲击下进入破口,在中层与外膜之间纵向撕裂血管,形成损伤性动脉夹层,在影像学上表现为主动脉的双腔征,破口多为单一处,部分有数处,受累的动脉相对局限。
据相关文献报道,85%-95%主动脉破裂发生在主动脉峡部,该部位是较固定主动脉弓与活动较大的降主动脉近端的连接处。
只有3%-10%的主动脉破裂发生在升主动脉。
但是,主动脉夹层中约50%以上有高血压病史,长期和重度高血压所导致的血管壁硬化、以及粥样斑块的形成致使血管内壁损伤也是导致主动脉夹层的原因。
此时,主动脉夹层在CT或MRI检查下可见动脉壁存在多处鳞片状撕裂破口,受累动脉范围广泛。
此类情况下,一般认为外部损伤与主动脉夹层无因果关系。
本例中,被鉴定人苏某,中年女性,既往体健康,无高血压病史,此次闭合性胸部损伤史明确,钝性暴力较强,伴有多处肋骨骨折。
继发的夹层动脉瘤位于降主动脉起始部,符合外伤性主动脉夹层,与交通事故有直接关联。
目前被鉴定人苏某诉遗留有左侧胸痛、乏力等症状。
本所检查,其一般情况好,呼吸平稳,胸廓无畸形,左侧胸部轻压痛,两肺呼吸音清,右腹股沟处可见0.6cm介入手术切口瘢痕,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阅苏州市立医院胸部CT片(片号:942434,2016.01.19)示:主动脉支架在位。
由于主动脉夹层形成,病情危急,经DSA介入治疗后长期存有支架,将对被鉴定人日常生活造成部分影响。
结合江苏省《人体损伤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试行)》)2.9.26条心脏、大血管修补评定九级残疾,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GB 18667-2002)第5.1条之规定,比照第4.9.6a及附录A.9条,其损伤评定为Ⅸ级(九级)伤残。
实际工作中,《道标》中无主动夹层瘤评残标准,一般采用比照条款,评定八级、九级、十级伤残的都有。
而新颁布的《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5.8.3.7条心脏或者大血管修补术后评定八级伤残。
在今后的鉴定实务中,交通事故如遇到此类无相应条款的伤情时,建议与新颁布《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保持一致,尽可能地缩小不同标准下评残的差异,确保被鉴定人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范利华,吴军,牛伟新.损伤与疾病[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4
[2]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