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选修统计和概率
高中数学(人教B版)选择性必修二:概率与统计小结【精品课件】

都不低于100个且另一天的日销售量低于50个”的事件
为A,则 P( A) C21 0.62 0.15 0.108.
所以在未来3天里,有连续两天的日销售量都不低于
100个且另一天的日销售量低于50个的概率为0.108.
典型例题
例 (2)用X表示在未来3天里日销售量不低于100个的
C6 20 5
所以,在男生甲被选中的情况下,女生乙也被选中的概率为
P( AB) 2
P( B | A)
.
P( A) 5
典型例题
例 某射击运动员进行射击训练时,假设每次击中目标的概率均为0.6,
且每次射击结果互不影响,已知射手射击了5次,求:
(1)其中恰有3次击中目标的概率;
解:设事件A为恰有3次击中目标.
三、正态分布
标准正态分布:
0且 1 的正态分布为标准正态分布.
如果 X
N (0,1) ,那么对于任意 a ,通常记 (a) P( X a ),
也就是说 (a ) 表示 N (0,1) 对应的正态曲线与
内所围的面积.
( a ) 具有性质:(a) (a ) 1.
验是相互独立的,此时这n次伯努利试验也常称为n次独立重复
试验.
二、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二项分布:一般地,如果一次伯努利试验中,出现“成功”的
概率为p,记 = 1 − ,且次独立重复试验中出现“成功”
的次数为X,则X的分布列如下表所示:
X
P
0
1
⋯
⋯
Cn0 p 0 q n
Cn1 p1q n1
2.已知某电脑卖家只卖甲、乙两个品牌的电脑,其中甲品牌
高中数学统计与概率知识点归纳

高中数学统计与概率知识点归纳高中数学中的统计与概率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统计。
统计是研究如何从数据中获取有用信息的学科。
在高中数学中,统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概率分布:这是统计的基础知识,它描述了各种可能结果出现的概率。
例如,投掷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为0.5,反面朝上的概率为0.5。
2、参数估计:参数估计是通过样本数据来估计总体参数的方法。
例如,通过样本的平均值来估计总体的平均值。
3、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用来检验一个假设是否成立的统计学方法。
例如,我们想要检验某种新药的疗效是否优于安慰剂,可以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来进行假设检验。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概率。
概率是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学工具。
在高中数学中,概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事件的关系和运算:事件的关系包括互斥、独立、不独立等,事件之间的运算包括并、交、差等。
2、概率的性质和计算:概率的性质包括加法定理、乘法定理、全概率公式等,概率的计算方法包括直接计算、利用公式计算等。
3、概率分布:概率分布描述了随机变量的取值概率,例如伯努利分布、二项分布、正态分布等。
在应用方面,统计与概率的知识点可以应用于很多领域,例如金融、医学、工业、农业等。
例如,在金融领域,可以通过统计方法来分析股票数据的规律和趋势;在医学领域,可以通过概率方法来预测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总之,统计与概率是高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它们,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高中数学概率与统计知识点总结高中数学:概率与统计知识点总结一、前言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处理各种与概率和统计相关的问题。
例如,在掷骰子时计算点数、在班级中选取学生、或者在评估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高中数学统计与概率

高中数学统计与概率1、概率的定义随机事件A的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
2、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如果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n个,且所有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都相等,那么,每一个基本事件的概率都是1/n,如果某个事件A包含的结果有m个,那么事件A的概率为P(A)=m/n。
3、互斥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叫互斥事件。
如果事件A、B互斥,那么事件A+B发生(A、B中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A、B分别发生的概率和,即P(A+B)=P(A)+P(B)。
4.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1)抽签法①优点:简单易行;②缺点:当总体容量非常大时,操作比较麻烦;若抽取前搅拌不均匀,可能导致抽取的样本不具有代表性.(2)随机数表法随机数表是由水技术(通常为自然数)形成的数表,表中的每一位置出现的数都是随机的.随机数表法的一般步骤:第一步:对总体进行编号;第二步:任意指定一个开始选取的位置,位置的确定可以闭着眼用手指随机确定,也可以用其他方法;第三步:按照一定规则选取编号;第四步:按照得到的编号找出对应的个体.【注释】①规则一经确定,就不能更改;②选取过程中,遇到超过编号范围或已经选取了的数字,应该舍弃.5.分层抽样一般地,如果相对于要考察的问题来说,总体可以分为有明显差别的,互不重叠的几部分时,每一部分可称为层,在各层中按层在总体中所占比例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称为分层随机抽样(简称分层抽样).【注释】分层抽样得到的样本,一般更具有代表性,可以更准确地反映总体的特征,尤其是在层内个体相对同质而层间差异较大时更是如此.分层抽样在各层中抽样时,还可根据各层的特点灵活选用不同的随机抽样方法.。
高中数学统计与概率知识点

高中数学统计与概率知识点一、统计学基础1. 数据收集- 普查与抽样调查- 数据的类型(定量数据与定性数据)2. 数据整理与展示- 频数分布表- 直方图- 饼图- 条形图3. 中心趋势的度量- 平均数(算术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4. 离散程度的度量- 极差- 四分位距- 方差与标准差5. 相关性分析- 相关系数- 散点图二、概率论基础1. 随机事件- 事件的定义- 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 互斥事件与独立事件2. 概率的计算- 单次试验的概率- 多次试验的概率- 条件概率- 贝叶斯定理3. 随机变量- 离散随机变量与连续随机变量 - 概率分布- 概率密度函数与概率分布函数4. 期望值与方差- 随机变量的期望值- 随机变量的方差5. 常见概率分布- 二项分布- 泊松分布- 正态分布三、统计与概率的应用1. 假设检验- 零假设与备择假设- 显著性水平- 第一类错误与第二类错误 - t检验与卡方检验2. 回归分析- 线性回归- 相关系数与决定系数3. 抽样与估计- 抽样误差- 置信区间- 最大似然估计四、综合练习题1. 选择题- 统计图表解读- 概率计算- 假设检验2. 填空题- 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 计算方差、标准差- 概率分布的应用3. 解答题- 解释统计概念- 概率问题的求解- 应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五、附录1. 公式汇总- 统计学公式- 概率论公式2. 重要概念索引- 术语解释- 概念间的关系3. 参考资料- 推荐阅读书籍- 在线资源链接请根据需要对上述内容进行编辑和调整。
这篇文章是为了提供一个关于高中数学统计与概率的知识点概览,适用于教育目的。
每个部分都包含了关键的子标题和简短的描述,以便于理解和使用。
高中数学概率与统计知识点

高中数学概率与统计知识点1、概率的定义随机事件A的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
2、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如果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n个,且所有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都相等,那么,每一个基本事件的概率都是1/n,如果某个事件A包含的结果有m个,那么事件A的概率为P(A)=m/n。
3、互斥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叫互斥事件。
如果事件A、B互斥,那么事件A+B发生(A、B中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A、B 分别发生的概率和,即P(A+B)=P(A)+P(B)。
4、对立事件对立事件是指两个事件必有一个发生的互斥事件。
例如:从1~52张扑克牌中任取一张抽到“红桃”与抽到“黑桃”互为互斥事件,因为其中一个不可能同时发生,但又不能保证其中一个必然发生,故不是对立事件。
而抽到“红色牌”与抽到“黑色牌”互为对立事件,因为其中一个必发生。
对立事件的性质:1)对立事件的概率和等于1:P(A)+P(Ä)=P(A+A)=1。
2)互为对立的两个事件一定互斥,但互斥不一定是对立事件。
5、相互独立事件事件A(或B)是否发生对事件B(或A)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这样的两个事件叫做相互独立事件。
两个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的积,即P(A·B)=P(A)·P(B)。
相互独立事件的性质:1)如果事件A与B相互独立,那么A与B,A与B,A与B也都相互独立。
2)必然事件与任何事件都是相互独立的。
3)独立事件是对任意多个事件来讲,而互斥事件是对同一实验来讲的多个事件,且这多个事件不能同时发生,故这些事件相互之间必然影响,因此互斥事件一定不是独立事件。
6、独立重复试验若n次重复试验中,每次试验结果的概率都不依赖于其他各次试验的结果,则称这n次试验是独立的。
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某事件发生的概率为P,那么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这个事件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P…(k)=CP*(1-P)"-*7、两个事件之间的关系对任何两个事件都有P(A+B)=P(A)+P(B)-P(A·B)。
_新教材高中数学第五章统计与概率

D.10张票中有1 张奖票,10人去摸,无论谁先摸,摸到奖票的概率
都是0.1
【答案】
D
(2)我们知道,每次抛掷硬币的结果出现正、反的概率都为0.5,则连
续抛掷质地均匀的硬币两次,是否一定出现“一次正面向上,一次反
面向上”呢?
【解析】 不一定.这是因为统计规律不同于确定的数学规律,对于具体的一
次试验而言,它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即偶然性),通过具体试验可以知道除上述结
状元随笔 (1)正确理解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
随机事件的频率,是指事件发生的次数与试验总次数的比值,它具有一
定的稳定性,总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且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多,这种
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小.我们给这个常数取一个名字,叫做这个随机事件的
概率.概率可以看成频率在理论上的期望值,它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
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频率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前提下可以近似地作为这个
事件的概率.
(2)概率与频率的区别与联系:
频率
概率
频率反映了一个随机事件发 概率是一个确定的值,它反映
区别
生的频繁程度,是随机的 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频率是概率的估计值,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会越来越
联系
接近概率
基 础 自 测
(2)将“60分~69分”记为事件B,则P(B)≈0.140;
(3)将“60分以上”记为事件C,则P(C)≈0.067+0.282+0.403+0.140=0.892.
题型3 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应用[经典例题]
例3 (1)在某次赛车中,50名参赛选手的成
绩(单位:min)全部介于13到18之间(包括13和
1
,是指试验次数相当
1 000
_新教材高中数学第五章统计与概率

5.1.1 数据的收集【课程标准】(1)获取数据的基本途径及相关概念:①知道获取数据的基本途径,包括:统计报表和年鉴、社会调查、试验设计、普查和抽样、互联网等.②了解总体、样本、样本量的概念,了解数据的随机性.(2)抽样:①简单随机抽样通过实例,了解简单随机抽样的含义及其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两种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会计算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了解样本与总体的关系.②分层随机抽样通过实例,了解分层随机抽样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了解分层随机抽样的必要性,掌握各层样本量比例分配的方法.结合具体实例,掌握分层随机抽样的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③抽样方法的选择在简单的实际情境中,能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设计恰当的抽样方法解决问题.新知初探·自主学习——突出基础性教材要点知识点一总体与样本所考察问题涉及的对象全体是________,总体中每个对象都是________,抽取的部分对象组成总体的一个样本,一个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目是________容量.知识点二简单随机抽样1.简单随机抽样的意义:一般地,简单随机抽样(也称为纯随机抽样)就是从总体中不加任何分组、划类、排队等,完全随机地抽取个体.简单随机抽样是其它各种抽样形式的基础.通常只是在总体单位之间差异程度较小和数目较少时,才采用这种方法.2.简单随机抽样的分类简单随机抽样{____________________状元随笔 (1)对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认识总体:统计中所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个体:总体中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样本.样本容量:样本的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2)简单随机抽样必须具备的几个特点①被抽取样本的总体中的个体数N 是有限的.②抽取的样本个体数n 小于或等于总体中的个体数N.③样本中的每个个体都是逐个不放回抽取的.④每个个体入样的可能性均为n N .3.随机数表法进行简单随机抽样的步骤状元随笔 用随机数表法进行简单随机抽样的规则(1)定方向:读数的方向(向左、向右、向上或向下都可以).(2)读数规则:读数时结合编号的特点进行读取,编号为两位数则两位两位地读取,编号为三位数则三位三位地读取,若得到的号码不在编号中或已被选用,则跳过,直到选满所需号码为止.知识点三分层抽样1.分层抽样的定义一般地,如果相对于要考察的问题来说,总体可以分成有明显差别的、互不重叠的几部分时,每一部分可称为层,在各层中按层在总体中所占比例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称为分层随机抽样(简称分层抽样)注意:分层抽样又称类型抽样,应用分层抽样应遵循以下要求:(1)分层:将相似的个体归入一类,即为一层,分层要求每层的各个个体互不交叉,即遵循不重复、不遗漏的原则.(2)分层抽样为保证每个个体等可能入样,需遵循在各层中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每层样本数量与每层个体数量的比与这层个体数量与总体容量的比相等.2.分层抽样的步骤:(1)分层:按某种特征将总体分成若干部分.(2)按比例确定每层抽取个体的个数.(3)各层分别按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4)综合每层抽样,组成样本.状元随笔应用分层抽样法的前提条件①总体可以分层,层与层之间有明显区别,而层内个体间差异较小.②每层中所抽取的个体差异可按各层个体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抽取.③分层抽样要求对总体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明确分层的界限和数目.基础自测1.某校期末考试后,为了分析该校高一年级1000名学生的成绩,从中抽取了100名学生的成绩单进行调查.就这个问题来说,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1000名学生是总体B.每名学生是个体C.100名学生的成绩是一个个体D.样本的容量是1002.某政府机关在编人员共100人,其中副处级以上干部10人,一般干部70人,工人20人,上级部门为了了解该机关对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要从中抽取20人,用下列哪种方法最合适( )A.抽签法 B.简单随机抽样法C.分层抽样法D.随机数表法3.某中学有高中生3500人,初中生1500人,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该校学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已知从高中生中抽取70人,则n为( ) A.100B.150C.200D.2504.甲校有3600名学生,乙校有5400名学生,丙校有1800名学生,为统计三校学生某方面的情况,计划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一个容量为90的样本,应在这三校分别抽取学生( )A.30人,30人,30人B.30人,45人,15人C.20人,30人,10人D.30人,50人,10人课堂探究·素养提升——强化创新性题型1 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经典例题]例1 下面的抽样方法是简单随机抽样吗?为什么?(1)从无数个个体中抽取50个个体作为样本;(2)质量监督部门从180种儿童玩具中选出18种玩具进行质量检验,在抽样过程中,从中任取一种玩具检验后再放回;(3)某社区组织100名党员研读《十九大报告》,学习十九大精神;(4)一彩民选号,从装有36个大小、形状都相同的号签的盒子中无放回地逐个抽出7个号签.方法归纳简单随机抽样的四个特征跟踪训练1 下列抽样方式是否是简单随机抽样?(1)在某车间包装一种产品,在自动包装的传送带上每隔30分钟抽一包产品,检验其质量是否合格;(2)某班有56名同学,指定个子最高的5名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篮球赛.题型2 简单随机抽样的应用[经典例题]例2 (1)要从某汽车厂生产的30辆汽车中随机抽取3辆进行测试,请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写出抽样过程;(2)某车间工人加工了一批零件共40件.为了了解这批零件的质量情况,要从中抽取10件进行检验,如何采用随机数表法抽取样本,写出抽样步骤.状元随笔(1)总体中的个体数有限,可以采用简单易行的抽签法,按照抽签法的步骤进行即可.抽签法:按照抽签法的步骤:“编号,制号签,搅拌均匀,随机抽取,得号码”进行.→→方法归纳(1)抽签法的优点:简单易行.当总体的个数不多时,使总体处于“搅拌均匀”的状态比较容易,这时,每个个体都有均等的机会被抽中,从而能够保证样本的代表性.缺点:仅适用于个体数较少的总体.当总体容量非常大时,费时费力又不方便.况且,如果号签搅拌不均匀,可能导致抽样不公平.(2)在随机数表法抽样的过程中要注意:①编号要求位数相同,读数时应结合编号特点进行读取,如:编号为两位,则两位、两位地读取;编号为三位,则三位、三位地读取.②第一个数字的抽取是随机的.③读数的方向是任意的,且事先定好.跟踪训练2 (1)第十三届中国(徐州)国际园林博览会于2021年9月开幕.为做好徐州园博园运营管理工作,2022年春节期间,还需要从30名大学生中随机抽取8人作为志愿者,请写出抽取样本的过程;(2)有一批机器,编号为1,2,3,…,112.请用随机数法抽取10台入样,写出抽样过程.题型3 分层抽样的概念及计算[经典例题]例3 (1)某中学有老年教师20人,中年教师65人,青年教师95人.为了调查他们的健康状况,需从他们中抽取一个容量为36的样本,则合适的抽样方法是( )A .抽签法B .简单随机抽样C .分层抽样D .随机数表法(2)某市有大型超市200家,中型超市400家,小型超市1400家.为掌握各类超市的营业情况,现按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容量为100的样本,应抽取中型超市________家.状元随笔 (1)有明显差异用分层抽样.→方法归纳(1)各部分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是分层抽样的依据,至于各层内用什么方法抽样是灵活的,可用简单随机抽样,也可采用系统抽样.分层抽样中,无论哪一层的个体,被抽中的机会均等,体现了抽样的公平性.(2)分层抽样中有关抽样比的计算方法对于分层抽样中的比值问题,常利用以下关系式巧解: ①样本容量n总体容量N =该层抽取的个体数该层的个体数;②总体中某两层的个体数之比=样本中这两层抽取的个体数之比.对于分层抽样中求某层个体数,或某层要抽取的样本个体数,都可以通过上面两个等量关系求解.跟踪训练3 (1)某市有四所重点大学,为了解该市大学生的课外书籍阅读情况,采用下列哪种方法抽取样本最合适(四所大学图书馆的藏书有一定的差距)( )A .抽签法B .随机数表法C.简单随机法D.分层抽样法(2)某校高三年级有男生800人,女生600人,为了解该年级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从男生中任意抽取40人,从女生中任意抽取30人进行调查.这种抽样方法是 ( ) 关键看是否有明显差异A.简单随机法B.抽签法C.随机数表法D.分层抽样法(3)某单位共有老、中、青职工430人,其中有青年职工160人,中年职工人数是老年职工人数的2倍,为了解职工的身体状况,现采用分层抽样方法进行调查,在抽取的样本中有青年职工32人,则该样本中的老年职工人数为________.题型4 分层抽样的概念及应用例4 某家电视台在因特网上征集某电视节目现场参与的观众,报名的总人数为12000人,分别来自4个城区,其中东城区2400人,西城区4600人,南城区3800人,北城区1200人,从中抽取60人参加现场的节目,应当如何抽取?写出抽取过程.状元随笔由题知有明显差异,利用分层抽样抽样.(1)分多少层.(2)比例是多少.(3)每层抽多少.方法归纳(1)如果总体中的个体有差异时,就用分层抽样抽取样本,用分层抽样抽取样本时,要把性质、结构相同的个体,组成一层.(2)每层中所抽取的个体数应按各层个体数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抽取,也就是各层抽取.这样抽取能使所得到的样本结的比例都等于样本容量在总体中的比例,即抽样比=样本容量总体容量构与总体结构相同,可以提高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跟踪训练4 在100个产品中,有一等品20个,二等品30个,三等品50个,现要抽取一个容量为30的样本,请说明抽样过程.第五章 统计与概率5.1 统计5.1.1 数据的收集新知初探·自主学习知识点一总体 个体 样本知识点二2.抽签法 随机数表法3.编号 任意 规则 编号[基础自测]1.解析:由随机抽样的基本概念可得,选D.答案:D2.解析:总体由差异明显的三部分组成,应选用分层抽样.答案:C3.解析:方法一:由题意可得70n−70=3 5001 500,解得n =100,故选A. 方法二:由题意,抽样比为703 500=150,总体容量为3500+1500=5000,故n =5000×150=100.答案:A4.解析:先求抽样比n N =903 600+5 400+1 800=1120,再各层按抽样比分别抽取,甲校抽取3600×1120=30(人),乙校抽取5400×1120=45(人),丙校抽取1800×1120=15(人),故选B. 答案:B课堂探究·素养提升例 1 【解析】 (1)不是简单随机抽样,因为简单随机抽样要求被抽取样本的总体的个数是有限的.(2)不是简单随机抽样,因为简单随机抽样要求逐个不放回地抽取.(3)不是简单随机抽样,因为这100名党员是挑选出来的,该社区每个人被抽到的可能性不同,不符合简单随机抽样中“等可能性”的要求.(4)是简单随机抽样,因为总体中的个体数是有限的,并且是从总体中逐个进行抽取的,是不放回、等可能的抽样.跟踪训练1 解析:由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可知,(1)(2)均不是简单随机抽样.(1)总体个数不是有限的.(2)不符合“等可能性”的要求.例2 【解析】(1)利用抽签法,步骤如下:①将30辆汽车编号,号码是1,2, (30)②将号码分别写在一张纸条上,揉成团,制成号签;③将得到的号签放入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并搅拌均匀;④从袋子中依次抽取3个号签,并记录上面的编号;⑤所得号码对应的3辆汽车就是要抽取的对象.(2)抽样步骤是:第一步,先将40件零件编号,可以编号为00,01,02,…,38,39.第二步,在随机数表中任选一个数作为开始,例如从教材附表的随机数表中的第8行第9列的数0开始.为便于说明,我们将随机数表中的第6行到第10行分别摘录如下:6606574717 3407276850 3669736170 6581339885 11199291708105010805 4557182405 3530342814 8879907439 23403097328326977602 020******* 6855574818 7305385247 18623885796357332135 0532547048 9055857518 2846828709 83401256247379645753 0352964778 3580834282 6093520344 3527388435第三步,从选定的数0开始向右读下去,得一个两位数字号码02,将它取出;继续向右读,得到02,由于前面已经取出,将它去掉;继续下去,去掉重复的号码,又得到05,16,18,38,33,21,35,32,28.至此,10个样本号码已经取满,于是,所要抽取的样本号码是02,05,16,18,38,33,21,35,32,28.与这10个号码对应的零件即是抽取的样本个体.跟踪训练2 解析:(1)抽样过程如下:第一步,先将30名大学生进行编号,从1到30.第二步,将编号写在形状、大小相同的号签上.第三步,将号签放到一个不透明的盒子中搅拌均匀,然后从盒子中逐个抽取8个号签.第四步,将与号签上的编号对应的大学生抽出,即得样本.(2)方法一:第一步,将原来的编号调整为001,002,003, (112)第二步,在随机数表中任选一数作为开始,任选一方向作为读数方向.比如,选第14行第7个数“0”,向右读.第三步,从“0”开始,向右读,每次读取三位,凡不在001~112中的数跳过去不读,前面已经读过的也跳过去不读,依次可得到020,086,013,110,089,021,080,098,027,002.第四步,对应原来编号为20,86,13,110,89,21,80,98,27,2的机器便是要抽取的对象.方法二:第一步,将原来的编号调整为101,102,103, (212)第二步,在随机数表中任选一数作为开始,任选一方向作为读数方向.比如,选第9行第7个数“1”,向右读.第三步,从“1”开始,向右读,每次读取三位,凡不在101~212中的数跳过去不读,前面已经读过的也跳过去不读,依次可得到173,119,170,187,186,125,140,109,184,178.第四步,对应原来编号为73,19,70,87,86,25,40,9,84,78的机器便是要抽取的对象.例3 【解析】 (1)各部分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是分层抽样的依据.(2)依据题意,可得抽样比为100200+400+1 400=120,故应抽取中型超市400×120=20(家).【答案】 (1)C (2)20跟踪训练3 解析:(1)因为学校图书馆的藏书对学生课外书籍阅读影响比较大,因此采取分层抽样.(2)总体中个体差异比较明显40800=30600=120,且抽取的比例也符合分层抽样.(3)设该单位老年职工人数为x ,由题意得3x =430-160,解得x =90.则样本中的老年职工人数为90×32160=18.答案:(1)D (2)D (3)18例4 【解析】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抽取参加现场节目的观众,步骤如下:第一步,分层.按城区分为四层:东城区、西城区、南城区、北城区.第二步,确定抽样比.样本容量n =60,总体容量N =12000,故抽样比k =n N =6012 000=1200.第三步,按比例确定每层抽取个体数.在东城区抽取2400×1200=12(人),在西城区抽取4600×1200=23(人),在南城区抽取3800×1200=19(人),在北城区抽取1200×1200=6(人).第四步,在各层分别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样本.将各城区抽取的观众合在一起组成样本.跟踪训练4 解析:先将产品按等级分成三层;第一层,一等品20个;第二层,二等品30个;第三层,三等品50个.然后确定每一层抽取的个体数,因为抽样比为30100=310,所以应在第一层中抽取产品20×310=6(个),在第二层中抽取产品30×310=9(个),在第三层中抽取产品50×3=15(个).分别给这些产品编号并贴上标签,用抽签法或随机数表法10在各层中抽取,得到一等品6个,二等品9个,三等品15个,这样就通过分层抽样得到了一个容量为30的样本.。
高中数学概率与统计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概率与统计知识点总结概率与统计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知识,下面将对高中数学概率与统计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
一、概率基本概念概率是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通常用一个介于0到1之间的数表示。
在计算概率时,我们需要先确定样本空间,即所有可能的结果组成的集合,并且需要利用概率公式进行计算。
1.1 样本空间与事件样本空间是指一个随机试验中所有可能结果组成的集合。
样本空间中的元素称为样本点。
事件是指样本空间的子集,即某些样本点的集合。
1.2 子事件与互斥事件子事件是指事件的子集,即由某些样本点组成的事件。
互斥事件是指两个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事件。
1.3 事件的概率事件A的概率表示为P(A),计算方式为事件A的样本点数除以样本空间的样本点数。
概率的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且所有可能事件的概率之和为1。
二、概率计算方法概率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古典概型、频率概率和条件概率等几种常用方法。
2.1 古典概型古典概型适用于随机试验的样本点数有限且相等的情况。
在古典概型中,事件A的概率计算公式为P(A) = m/n,其中m为事件A中样本点的个数,n为样本空间中样本点的总个数。
2.2 频率概率频率概率适用于大量重复试验的情况。
频率概率是指事件A发生的频率,计算公式为P(A) = lim(N→∞) (m/N),其中m为事件A发生的次数,N为试验进行的总次数。
2.3 条件概率条件概率是指在一个事件已经发生的条件下,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条件概率的计算公式为P(A|B) = P(A∩B)/P(B),其中P(A∩B)表示事件A和事件B同时发生的概率,P(B)表示事件B发生的概率。
三、排列与组合排列与组合是概率与统计中常用的计数方法,用于求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个数。
3.1 排列排列是指将若干个不同的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方式。
排列的计算公式为A(n, m) = n!/(n-m)!,其中n为元素个数,m为选取的元素个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率与统计知识点:
1、随机变量:如果随机试验可能出现的结果可以用一个变量X 来表示,并且X 是随着试验的结果的不同而变化,那么这样的变量叫做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常用大写字母X 、Y 等或希腊字母 ξ、η等表示。
2、离散型随机变量:在上面的射击、产品检验等例子中,对于随机变量X 可能取的值,我们可以按一定次序一一列出,这样的随机变量叫做离散型随机变量.
3、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一般的,设离散型随机变量X 可能取的值为x 1,x 2,..... ,x i ,......,x n X 取每一个值 x i (i=1,2,......)的概率P(ξ=x i )=P i ,则称表为离散型随机变量X 的概率分布,简称分布列
4、分布列性质① p i ≥0, i =1,2, … ;② p 1 + p 2 +…+p n = 1.
5、二项分布:如果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为:
其中0<p<1,q=1-p ,则称离散型随机变量X 服从参数p 的二点分布
6、超几何分布:一般地, 设总数为N 件的两类物品,其中一类有M 件,从所有物品中任取n(n ≤N)件,这n 件中所含这类物品件数X 是一个离散型随机变量,
则它取值为k 时的概率为()(0,1,2,,)k n k M N M
n
N
C C P X k k m C --===,
其中{}min ,m M n =,且*
,,,,n N M N n M N N ∈≤≤
7、条件概率:对任意事件A 和事件B ,在已知事件A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 发生的概率,叫做条件概率.记作P(B|A),读作A 发生的条件下B 的概率 8、公式:
.
0)(,)()
()|(>=A P A P AB P A B P
9、相互独立事件:事件A(或B)是否发生对事件B(或A)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这样的两个事件叫做相互独立事件。
)()()(B P A P B A P ⋅=⋅
10、n 次独立重复事件: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的,各次之间相互独立的一种试验
11、二项分布: 设在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某个事件A 发生的次数,A 发生次数ξ是一个随机变量.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某事件发生的概率是p ,事件A 不发生的概率为q=1-p ,那么在n 次独
立重复试验中 )(k P =ξk
n k k n q
p C -=(其中 k=0,1, ……,n ,q=1-p ) 于是可得随机变量ξ的概率分布如下:
这样的随机变量ξ服从二项分布,记作ξ~B(n ,p) ,其中n ,p 为参数 12、数学期望:一般地,若离散型随机变量ξ的概率分布为
则称 E ξ=x1p1+x2p2+…+xnpn +… 为ξ的数学期望或平均数、均值,数学期望又简称为期望.是离散型随机变量。
13、两点分布数学期望:E(X)=np 14、超几何分布数学期望:E (X )=M n N
⋅
. 15、方差:D(ξ)=(x 1-E ξ)2·P 1+(x 2-E ξ)2·P 2 +......+(x n -E ξ)2·P n 叫随机变量ξ的均方差,简称方差。
16、集中分布的期望与方差一览:
若概率密度曲线就是或近似地是函数
)
,(,21
)(2
22)(+∞-∞∈=
--
x e x f x σμσ
π
的图像,其中解析式中的实数0)μσ
σ>、(是参数,分别表示总体的平均数与标准差.
则其分布叫正态分布(,)N μσ记作:,f( x )的图象称为正态曲线。
18.基本性质:
①曲线在x 轴的上方,与x 轴不相交.
②曲线关于直线x=μ对称,且在x=μ时位于最高点.
③当时μ<x ,曲线上升;当时μ>x ,曲线下降.并且当曲线向左、右两边无限延伸时,以x 轴为渐近线,向它无限靠近.
④当μ一定时,曲线的形状由σ确定.σ越大,曲线越“矮胖”,表示总体的分布越分散;σ越小,曲线越“瘦高”,表示总体的分布越集中.
⑤当σ相同时,正态分布曲线的位置由期望值μ来决定.
⑥正态曲线下的总面积等于1.
19. 3σ原则:
从上表看到,正态总体在 )2,2(σμσμ+- 以外取值的概率 只有 4.6%,在 )3,3(σμσμ+-以外取值的概率只有0.3% 由于这些概率很小,通常称这些情况发生为小概率事件.也就是说,通常认为这些情况在一次试验中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 考点:1、概率的求解 2、期望的求解 3、正态分布概念 ★★★1.(本小题满分12分)某项考试按科目A 、科目B 依次进行,只有当科目A 成绩合格时,才可以继续参加科目B 的考试。
每个科目只允许有一次补考机会,两个科目成绩均合格方可获得该项合格证书,现在某同学将要参加这项考试,已知他每次考科目A 成绩合格的概率均为2
3
,每次考科目B 成绩合格的概率均为
1
2。
假设他在这项考试中不放弃所有的考试机会,且每次的考试成绩互不影响,记他参加考试的次数为X 。
(1)求X 的分布列和均值;
(2)求该同学在这项考试中获得合格证书的概率。
★★★2(本小题满分12分)
济南市有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园博园4个旅游景点,一位客人浏览这四个景点的概
率分别是0.3,0.4,0.5,0.6,且客人是否游览哪个景点互不影响,设ξ表示客人离开该城市时游览的景点数与没有游览的景点数之差的绝对值。
(1)求ξ=0对应的事件的概率; (2)求ξ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
★★★3. 袋子中装有8个黑球,2个红球,这些球只有颜色上的区别。
(1)随机从中取出2个球,ξ表示其中红球的个数,求ξ的分布列及均值。
(2)现在规定一种有奖摸球游戏如下:每次取球一个,取后不放回,取到黑球有奖,第一个奖100元,第二个奖200元,…,第k 个奖100⨯k 元,取到红球则要罚去前期所有奖金并结束取球,按照这种规则,取球多少次比较适宜?说明理由。
第三章 统计案例 知识点:
1、独立性检验
假设有两个分类变量X 和Y ,它们的值域分另为{x 1, x 2}和{y 1, y 2},其样本频数列联表为: y 1 y 2 总计 x 1 a b a+b x 2 c d c+d 总计
a+c
b+d
a+b+c+d
若要推断的论述为H 1:“X 与Y 有关系”,可以利用独立性检验来考察两个变量是否有关系,并且能较精确地给出这种判断的可靠程度。
具体的做法是,由表中的数据算出随机变量K^2的值(即K 的平方) K 2 = n (ad - bc) 2 / [(a+b)(c+d)(a+c)(b+d)],其中n=a+b+c+d 为样本容量,K 2的值越大,说明“X 与Y 有关系”成立的可能性越大。
K 2≤3.841时,X 与Y 无关; K 2>3.841时,X 与Y 有95%可能性有关;K 2>6.635时X 与Y 有99%可能性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