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修复总结概括

植物修复总结概括
植物修复总结概括

植物修复技术

植物修复技术是以植物忍耐和超量积累某种或某些污染的理论为基础,利用植物及其共存微生物体系消除环境中的污染物的一门环境污染治理技术。

与传统修复方法相比,该技术具有成本低、过程简单、环境友好等特点。植物修复主要针对土壤或水体中的无机和有机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包括重金属(Cd、Cr(Ⅵ)、Pb、Co、Cu、Ni、Zn、As)、有机污染物、放射性元素(Sr、Ur、Cs)、硝酸盐,铵盐,磷酸盐。目前植物修复一般针对污染环境中的重金属。

技术研究发展历程简述

① 50-70年代开始植物修复技术理论研究

这一阶段的研究工作使人们初步认识了植物忍耐重金属的机理,提出了回避机制、排除机制、细胞壁作用机制、重金属进入细胞质机制、重金属与各种有机酸结合机制、酶适应机制、渗透调节机制等。这些“机制”的提出,使人们对植物忍耐重金属的机理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② 70 年代至 90 年代初对超积累植物的研究

1977年Brooks[1]提出了超积累植物的概念,紧接着出现了利用超积累植物消除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萌芽。随后,有关耐重金属植物与超积累植物的研究逐渐增多,植物修复作为一种安全、廉价的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被提出,并成为研究和开发的热点。

③ 90 年代后,开始利用基因工程改造超累积植物

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转基因技术在植物修复中的应用日益成熟,利用某些特定基因片段以增加某种植物的耐受性,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鉴别和分离出的基因种类不断增加,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科技手段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理论和技术体系。

植物修复几种模式

植物挥发:植物将挥发性污染物吸收到体内后再将其转化为气态物质,释放到大

气中。(二甲基硒转化为二甲基二硒)

植物过滤:指污染物被植物根系吸收后通过体内代谢活动来

过滤、降解污染物质的毒性。(Cr6+ 转化为Cr3+)

植物稳定:利用特定植物的根或植物的分泌物固定重金属,以降低其生物有效性。

(不易移动的物质)

植物提取:利用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通过收获地上部来达到减少土壤重金属的目的。(蜈蚣草等对重金属具有较强富集能力的特殊超积累植物)

植物转化:植物吸收污染物后,在体内同化污染物或释放出某种酶,将有毒物质降解为无毒物质。

植物辅助生物修复:通过土壤中植物根系及其周围微生物的活动,把有机污染物

分解为小分子产物,或完全矿化为CO

2、H

2

O,降低其毒性。

超累积植物的重金属修复

近年来植物修复技术也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中,目前近几年中国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研究也颇有建树,且修复技术越来越侧重于生态、场地修复等领域。据农业部对我国24个省市的320个重点污染区的土壤调查结果,在污染超标的大田农作物中,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农产品产量与面积约占污染物超标农产品总量与总面积的80%以上,尤其以镉(Cd)、铅(Pb)、锌(Zn)、铜(Cu)污染及其复合污染为主。

本文对目前超富集植物进行了归纳总结,主要就镉(Cd)、铅(Pb)、锌(Zn)、铜(Cu)4种重金属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基本阐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看法,以期为进一步合理有效利用植物修复土壤主要重金属污染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下面是刘星等[2]对常见的重金属富集植物及其植物种类做出的分类,见表1。

镉(Cd)

通过CNKI以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查询可知,镉是目前研究最火热的重金属,这不仅与我国基本重金属污染现状有关,也与镉的破坏性有极大关系。纵观国内外,许多学者做了很深入的研究,侯伶龙[3]等通过在实验室条件下培养天然的鱼腥草,发现鱼腥草对镉具有一定富集能力,虽然未达到目前超富集植物水平,但因其根系发达,适应性强等特点,是理想的修复镉污染的前景植物。聂发辉[4]通过室外盆栽试验,发现商陆茎叶中Cd含量均超过了100mg/kg,达到超富集植物的标准。Sun等[5]研究发现添加0.1 g/kg EDTA后,龙葵对镉的吸附量较对照组增加了51.6%。李晓婧等[6]研究了油菜、空心菜、茼蒿和苋菜等10中叶菜对不同土壤中镉的富集特征,结果发现在镉浓度较高时会抑制叶菜生长,而在浓度较低时则会促进叶菜生长。在天津潮土中,油菜对镉的富集系数最高为0.336。而在江西红壤中,苋菜对镉的富集系数则高达1.165。陈天欣[7]等研究发现东南景天主要通过分布在浅层土壤的根系吸收土壤生物有效性镉,且对于轻度浅表层的Cd污染土壤有着良好的修复效果。另外龙玉梅等[8]研究发现青葙对广西阳朔、广西河池、天津3个地区不同镉(Cd)污染表现出较强的修复能力,可作为修复 Cd 污染土壤的优选植物。

铅(Pb)

铅在自然界中被植物利用率极低,很难达到富集的标准。刘秀梅等[9]通过温室沙培盆栽实验对铅锌尾矿区附近6种土著植物进行铅含量的研究表明,羽叶鬼针草和酸模可以作为修复被铅污染的土壤的前景植物;Shu等[10]发现香根草是中国铅锌矿复垦中最有效的植物之一;聂俊华等[11]通过温室沙培和土培试验对铅锌

尾矿库36种植物进行筛选,发现香根草、绿野苋菜、羽叶鬼针草、紫穗槐和苍耳等富铅植物;汤叶涛等[12]通过野外调查和营养液培养试验成功在云南兰坪县金顶铅锌矿区筛选出多金属超富集植物一圆锥南芥。

锌(Zn)

目前关于锌(Zn)污染修复较少,因为在自然环境中,锌和铅为共生金属组分,因此在实际环境修复中,需要考虑两者的不同特性,做到统筹兼顾。在这里介绍的是东南景天,东南景天不仅可以有效修复土壤中的镉,而且对锌也具有极强的修复能力。一般情况下,植物体内锌的浓度多为10~100mg/kg,而当土壤中锌浓度为80mg/kg,东南景天地上部分锌浓度可达19674mg/kg,并且在锌浓度为240mg/kg时,东南景天生长并未受到明显的抑制。因此,东南景天不仅表现出对土壤中高浓度锌良好的耐性,而且可以大量富集锌[13-14]。

铜(Cu)

关于重金属铜污染的植物修复中,利用物理或者化学方法修复不仅成本高,而且难度较大,而利用向日葵可使土壤中铜的最大去除率达到85.56%[15]。目前在聂亚平等[16]归纳总结中,非洲刚果地区已发现的铜超富集植物至少有32种,在中国也发现了本土特征种,如海州香薷和鸭跖草;张斌等[17]研究了柠檬香草对土壤中不同浓度铜(200,400,800,1000mg/kg)的修复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柠檬香草对铜有较高的耐受性,修复效果可观。

目前关于重金属污染修复植物,词频最高的六种植物:玉米、东南景天、苎麻、黑麦草、油菜、龙葵,由此我们可以探知玉米是当前国内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硏究的热点,玉米作为北方最常见的经济作物,具有巨大的修复前景,但是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玉米作为可食用的粮食作物,要充分考虑其富集机制,避免重金属在食物链中的富集。就目前阶段,超富集植物东南景天锌(Zn)和镉(Cd)的超富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领域。然而在实际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往往是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多种重金属可能存在拮抗或者协同作用,这不仅使修复难度加大,而且可能产生更强的毒性,对生态系统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

展望

植物修复是一项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修复技术,利用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具有成本低、绿色无污染的特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植物修复技术目前只存在于实验室和田间实验中,实践性较差,另外超累积植物易受土壤性质,湿度等物理性质的影响,且对于重金属复合污染耐受性较差,富集效率低下等缺点。因此,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我们要(1)寻找并培育超积累植物,对一些污染矿区的本土植物展开调查,筛选具有超富集特性的植物。(2)对目前超累积植物进入深入研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不断创新,不断优化超累积植物的耐受性。(3)加大超累积植物体内富集重金属的回收利用研究,避免二次污染,争取早日形成

一套完整的体系。(4)在实际修复过程中,不能单单依靠植物修复,要加强植物修复与物理、化学、微生物等修复技术的联动,实现修复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BROOKSR R, LEE J, REEVES R D et al, Detection of nickeliferous rocks by analysis of

herbarium specimens of indicator plants[J]. 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1977, 7: 49-

57.

[2]刘星,刘晓文,吴颖欣,李杰,任杰,梁普兴,张会曦,李颖仪.农用地重金属污染植物提取修

复技术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与防治,2020,42(04):507-513.

[3]侯伶龙,黄荣,周丽蓉,陈文清,刘琛.鱼腥草对土壤中镉的富集及根系微生物的促进作用

[J].生态环境学报,2010,19(04):817-821.

[4]聂发辉.镉超富集植物商陆及其富集效应[J]. 生态环境,2006(02):303-306.

[5] Sun Yuebing, Zhou Qixing,Wang Lin, Liu Weitao.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and dosage of EDTA on Cd uptake and accumulation in Cd-hyperaccumulator (Solanum nigrum L.).[J]. Pubmed,2009,82(3).

[6]李晓婧,郑向群,郑顺安.叶菜对Cd的富集特征及敏感性分布[J]. 环境科学研究,2017,30(05):720-727.

[7]陈天欣,李继科,张若溪,王瑞嘉,张唯,卜子仪,李卓,殷亚妮.镉超富集植物-东南景天修复农田镉污染土壤的可行性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07):92-94+134.

[8]龙玉梅, 刘杰, 傅校锋, et al. 4种Cd超富集/富集植物修复性能的比较[J]. 江苏农业科

学, 2019, 047(008):296-300.

[9]刘秀梅,聂俊华,王庆仁.6种植物对Pb的吸收与耐性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

2002(05):24-28.

[10] Yangbing Z L, Lanchong-Yu X P. Accumul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four grasses grown on lead

and zinc mine tailings[J]. 环境科学学报:英文版, 2004, 16(5):730-734.

[11]聂俊华, 刘秀梅, 王庆仁. Pb(铅)富集植物品种的筛选[J]. 农业工程学报,

2004(04):264-267.

[12]汤叶涛,仇荣亮,曾晓雯,et al. 一种新的多金属超富集植物--圆锥南芥

(ArabispaniculataL.)[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44(4):135-136.

[13] 杨肖娥, 傅承新. 东南景天(Sedum alfreii H)—一种新的锌超积累植物[J].科学通报,

2002, 47(13):1003-1006.

[14]胡杨勇,马嘉伟,叶正钱,等. 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4, 031(001):P.136-144.

[15] Mahardika G , Rinanti A , Fachrul M F . Phytoremediation of heavy metal copper (Cu 2+ ) by

sunflower ( Helianthus annuus l. )[J]. Iop Conference, 2018, 106(1):012120.

[16]聂亚平,王晓维,万进荣, et al. 几种重金属(Pb、Zn、Cd、Cu)的超富集植物种类及增强

植物修复措施研究进展[J]. 生态科学, 2016, v.35;No.122(02):176-184.

[17]张斌,朱江,王朋,等. 柠檬香蜂草对铜的耐性及其积累特征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

2018.

植物学总结

形态解剖部分 一、绪论部分:植物的多样性及植物学研究的内容 二、植物细胞 1、理解细胞是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植物细胞的大小、结构与功能 单层膜、双层膜 植 物 细 胞 II 细胞壁(结构、组成、功能) 纹孔、胞间连丝等 共质体、质外体运输等 I 原生质体 细胞膜:结构功能 细胞质:组成功能 细胞器:组成,结构、功能 细胞核:结构、功能

3、细胞的分裂和各分裂期的特征;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三、植物的组织 组织的概念和类型及其特点; 1、分生组织 2、薄壁组织 3、保护组织 4、机械组织 5、输导组织 6、分泌组织 传递细胞的概念 三、植物的营养器官 (一)根 1、器官的概念:根、茎、叶营养器官和花、果实、种子繁殖 器官 2、根系的功能和根系的类型; 3、根尖的组成; 4、根的初生结构(凯氏带)、侧根形成、根的次生结构 5、根变态的常见类型

(二)茎 1、茎的形态和芽的类型 2、茎尖的结构; 生长锥:原套、原体 分生区叶原基 叶芽原基 茎尖伸长区:细胞迅速伸长;过渡区; 3、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和次生结构

①初生结构中韧皮部和木质部的发育方式; ②射线原始细胞和纺锤状原始细胞; ③茎结构通过横向、径向、切向三个面所观察到的特征; ④周皮、皮孔、树皮、年轮、早材、晚材的概念; ⑤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⑥茎的变态类型和常见植物 (三)叶 1、了解叶的形态; 2、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3、单子叶植物叶的结构;C3和C4植物叶的特点; 4、叶的特华类型及其常见植物; 四、植物的繁殖器官 (一)花

1、繁殖的概念和类型 2、花的形态和结构:特别是雄蕊群和雌蕊群的相关知识; 3、禾本科植物花的结构 4、雄蕊的发育和花粉的发育p152 5、雌蕊的结构和发育P158 6、花粉粒的萌发于生长以及双受精作用和意义 7、双子叶植物胚的发育过程 8、果实的类型和常见种类 五、藻类 常见藻类必须了解(发菜、水花、赤潮的形成、水绵的接合生殖,常见的大型藻类紫菜、海带等) 六、菌物 常见菌类,担子菌的锁状联合 七、苔藓植物 了解颈卵器的结构,有胚植物的开始,地钱和葫芦藓、孢子体和配子体的关系 八、蕨类植物 维管植物的开始,颈卵器,孢子体和配子体的关系;P302,图9-25 九、裸子植物的特征和常见植物 十、被子植物 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区别

18知识讲解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学习目标】 1、指导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 2、掌握植物培养过程中使用的无菌技术(重点)。 3、掌握植物知识培养的基本过程及操作。 4、说出被子植物花粉发育的过程及花药例题培养产生花粉植株的两种途径。 5、说出花药离体培养的因素,学习话要例题培养的基本技术。 【要点梳理】 要点一、植物组织培养的基础知识【高清课堂: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高清未发布 课题1:基础知识】 1、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 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在培养了一段时间以后,会通过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的细胞排列疏松而无规则,是一种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由高度分化的植物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植物细胞的脱分化(去分化)。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继续进行培养,又可以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这个过程叫再分化。再分化形成的试管苗移栽到地里,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可以简要归纳为: 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外植体)???→脱分化愈伤组织???→再分化根、芽—→植物体。 2、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细胞的全能性 要点诠释: 细胞的全能性与植物组织培养间的关系 ①细胞的全能性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 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是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细胞只有脱离了植物体,在一定的外部因素作用下,经过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才能表现出全能性,由愈伤组织发育、分化出新的植物体。 ②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所有体细胞均来自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均有和受精卵相同的一整套遗传信息。 ③植物体的组织、器官的形成,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其细胞的全能性受到限制,在离体状态下,其全能性才容易得以表达,表达的过程须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 ④容易进行营养繁殖的植物细胞,其全能性容易表达,易进行植物组织培养。 要点二、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因素 1、无机营养 (1)大量元素:除碳(C )、氢(H )、氧(O )外,还有氮(N )、磷(P )、钾(K )、钙(Ca )、镁(Mg )、硫(S )等元素。 (2)微量元素:包括铁(Fe )、铜(Cu )、钼(Mo )、锌(Zn )、锰(Mn )、钴(Co )、硼(B )和碘(I )等。 2、有机营养 (1)维生素类:植物组织培养中经常使用维生素C 、维生素B 1(盐酸硫胺素)、维生素B 6(盐酸吡哆醇)、维生素H (生物素)、叶酸和烟酸等,一般使用浓度为0.1~10 mol /L 。 (2)氨基酸:有甘氨酸、丝氨酸、酪氨酸、谷氨酰胺、天冬酰胺、水解酪蛋白(CH )和水解乳蛋白(LH )等,是重要的有机氮源。 (3)有机添加物:是一些成分比较复杂,大多含氨基酸、激素、酶等的复杂化合物,它们对细胞和组织的增殖与分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3、植物生长调节物质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是培养基中的关键物质,对植物组织培养起着重要、明显的调节作用。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包括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及赤霉素等。

最新森林植物检疫站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森林植物检疫站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森林植物检疫站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2009年,我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在市农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森防总站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紧紧围绕现代林业建设大局,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防治方针,以椰心叶甲、桉树病虫害防治工作为重点,全面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测报、检疫执法和防治减灾等工作。通过加强学习,创新工作,我市椰心叶甲疫情已逐步得到了有效控制,全市无松材线虫病、松毛虫、桉树青枯病等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经统计,一年来,我市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36726亩(预测发生面积4.0万亩),测报准确率达91.8%;重度成灾面积8868亩,成灾率4.8‰;无公害防治面积21839亩(防治面积23100亩),无公害防治率94.5%;林木种苗产检疫面积850亩(应施种苗产地检疫面积850亩),林木种苗产地检疫率达100%。较好地完成省林业局下达我市的目标管理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效及措施 (一)积极做好防治技术服务,有效遏止了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严重危害和传播蔓延 1、认真抓好椰心叶甲防治工作,效果明显 今年来,我市椰心叶甲平稳,未出现大面积新增疫情。但由于受到台风多雨的影响,洋浦、**林场、西线高速公路、洋浦公

路、王五等疫情有所复发,累计发生面积9389亩,其中轻度发生面积7049亩,中度发生面积2340亩,没有发生重度成灾。 为保护椰林景观,防止椰心叶甲疫情扩散和严重危害,更好地迎接2009年11月海南欢乐节主会场在**的举办。我们的做法是:一是我站根据我市椰心叶甲疫情发生现状,制定了《**市2009年椰心叶甲防治工作方案》,明确防治目标、任务及措施;二是充分利用自身能生产天敌寄生蜂的优势,在农村、景区全面采取以放蜂为主的生物防治方法;三是组织专业防治队伍在那大城区、西线高速公路、洋浦公路、兰洋公路等道路景观开展挂药包防治工作。经统计,一年来,我站在那大镇、洋浦开发区、王五镇、西联农场、**林场等疫区,累计放蜂2101.333万头,其中姬小蜂1337.735万头,啮小蜂763.598万头,防治椰子树10.6万株;挂药包防治2万株。经检查,防治区域虫口密度普遍降低,椰子树大多恢复生长,防治效果明显。 2、积极开展多形式的防治服务,有效遏制了其它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严重危害及传播蔓延 由于今年受到台风多雨天气的影响,今年来我市主要发生的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有:桉树焦枯病、桉树枝瘿姬小蜂、木麻黄青枯病等,累计发生面积计27437亩。为有效遏制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和传播蔓延,保障我市生态安全和林业发展,为林农做好技术服务,促进林农增产增收。一是开展防治技术咨询服务;二是组织技术人员及时深入林地对病虫害作出

【精品】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我喜爱的植物栽培技术_全国通用

《我喜爱的植物栽培技术》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学生对周围世界一直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也热衷于实践研究,但除了课堂教学上的探究活动外,学生平时很少有实践探究的机会,为此,我组织三年级学生开展植物栽培活动,通过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学会科学的种植方法,学会观察、实验、比较的科学研究方法。既能培养学生爱护绿色植物,珍惜生命的情感,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实现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的平台。营造浓厚的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科技氛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能说出一些蔬菜、农作物的名称、生长特点等,懂得种植需要“翻土——整地——施肥——播种——管理”等环节,初步掌握一些种植方法,学会栽培一种植物。 2、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激发学生劳动的热情,体会劳动人民劳动的艰辛。 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使学生获得一些亲身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调查分析能力、收集相关信息(包括上网),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简单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 5、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 活动重难点: 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能说出一些蔬菜、农作物的名称、生长特点等,懂得种植需要“翻土——整地——施肥——播种——管理”等环节,初步掌握一些种植方法,学会栽培一种植物 三、活动准备 1、发动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有关农作物和各种蔬菜的各种资料,了解一些农作物的样子和生长过程。 2、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的图片、视频。 四、活动时间安排 本活动历时十六周 五、活动年级

三年级 六、活动的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主题的确立(三月份) 1、为了种植交流方便,根据学生的家庭住址就近原则,自愿组成活动小组。 2、各班分小组讨论、搜集资料,选择自己喜欢的植物。汇报结果,确定小组种植的植物名称。 3、准备各小组确定好的植物种子。 第二阶段: 种植实践(四月份、五月份) 1、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植物的品种、特点、生活习性等,懂得种植的环节,掌握简单的种植方法,学会栽种一种植物。 2、具体活动步骤: (1)翻地、整地、施肥、种植。 (2)各班选出一些爱好种植的同学,成立“护绿小组”,对种植的植物进行管理。(3)围绕种植的蔬菜、花卉进行研究,了解植物简单的病虫害症状;了解植物基本的生长情况及栽培方法。 (4)设计观察记录表,坚持记录,写观察日记。 (5)收集无土栽培等新型种植方法的有关资料,交流。 (6)各班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相同的合并,不同的列出目录,分类装订。 第三阶段:成果交流(六月份) 1、班级展示种植的植物及整理的资料。 2、展示、评价。 3.谈谈活动的体会。 七、预期成果 1、各个班级能够根据自己所选的子课题进行有步骤,有计划的活动。 2、对收集到的各类资料进行汇编、做调查表,进行观察记录,并拍种植的照片、写一些观察日记,谈谈活动体会心得 八、总结

2010-2014植物组织培养高考题汇编(含详解)汇总

1.(2014广东卷)(16分)铁皮石斛是我国名贵中药,生物碱是其有效成分之一,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培养铁皮石斛拟原球茎(简称PLBs,类似愈伤组织)生产生物碱的实验流程如下: 在固体培养基上,PLBs的重量、生物碱含量随增殖培养时间的变化如图17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选用新生营养芽为外植体的原因是,诱导外植体形成PLBs的过程称。 ⑵与黑暗条件下相比,PLBs在光照条件下生长的优势体现在,,。 ⑶脱落酸(ABA)能提高生物碱含量,但会抑制PLBs的生长。若采用液体培养,推测添加适量的ABA可提高生物碱产量。同学们拟开展探究实验验证该推测,在设计实验方案是探讨了以下问题: ①ABA的浓度梯度设置和添加方式:设4个ABA处理组,1个空白对照组,3次重复。因ABA受热易分解,故一定浓度的无菌ABA母液应在各组液体培养基后按比例加入。②实验进程和取样:实验50天完成,每10天取样,将样品(PLBs)称重(g/瓶)后再测定生物碱含量。如初始(第0天)数据已知,实验过程中还需测定的样品数为。 ③依所测定数据确定适宜的ABA浓度和培养时间:当某3个样品(重复样)的时,其对应的ABA浓度为适宜浓度,对应的培养时间是适宜培养时间。

【答案】(1)细胞分化程度低,容易诱导形成PLBs(2分);细胞的脱分化(2分)(2)生长起始快(2分),快速生长时间较长(2分);PLBs产量较高(2分);(3)①灭菌、冷却(2分);②75(2分);③PLBs重量和生物碱含量乘积的平均值最大(3分) 【解析】(1)新生营养芽分裂能力强,全能性容易表达;根据题干可知,PLBs类似愈伤组织,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是脱分化。(2)据图分析,光照下PLBs的重量高于黑暗条件下,原因可能是光照有利于细胞增殖、叶绿体的形成和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3)①由于ABA受热易分解,所以各种液体培养基灭菌后,冷却,再加入不同浓度的ABA ②根据题干可知,实验50天完成,每10天取样,需要取样5次,4个ABA处理组,1个空白对照组,3次重复,因此每次取样需要记录15个样品中的数据,共需要测定样品数75 ③适量的ABA可提高生物碱产量,当样品的平均值最大时,所对应的ABA浓度和时间为最适。 2.(2014江苏卷)(9分)为了获得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先用植物外植体获得愈伤组织,然后在液体培养基中悬浮培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外植体经诱导后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 (2)在愈伤组织悬浮培养时,细胞干重、蔗糖浓度和pH的变化如右图所示。细胞干重在12d后下降的原因有;培养液中蔗糖的作用是、。 (3)多倍体愈伤组织细胞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量常高于二倍体。二倍体愈伤组织细胞经处理,会产生染色体加倍的细胞。为检测愈伤组织细胞染色体数目,压片前常采用纤维素酶和酶解离愈伤组织。若愈伤组织细胞(2n)经诱导处理后,观察到染色体数为8n的细胞,合理的解释是、。 (4)为了更好地获得次生代谢产物,生产中采用植物细胞的固定化技术,其原理与酵母细胞固定化类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填序号)。 ①选取旺盛生长的愈伤组织细胞包埋②必须在光照条件下培养

2017年10月植物检疫个人总结

2017年10月植物检疫个人总结 2017年我站植物检疫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县农业局领导大力支持下,深入宣传、贯彻执行《植物检疫条例》和省、市植保植检局的文件精神,积极做好疫情监测与治理,认真开展检疫,加强检验检疫新知识的学习,确保今年我县农业生产的安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工作作自我总结 一、存在的问题 1、专职植检员不足,开展检疫工作的植物产品主要是水稻种子,其它的植物产品如稻谷,水果等还无力开展。 2、植检队伍的知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 3、检疫设备简陋,手段落后 二、严格报检制度规范办事在开展产地检疫工作中,我站严格按制度规程办事,要求各制种单位认真做好产地检疫的申报工作。明确规定凡不进行申报进行产地检疫的基地,不再进行产地检疫,种子调运时一律不给予签发检疫证。 三、加强队伍建设树立植检形象为了充实和提高我站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我们今年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植物检疫条例》和省、市植保植检局的文件精神,积极做好疫情监测与治理,认真开展检疫,加强检验检疫新知识的学习,确保今年我县农业生产的安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工作作自我总结 一、存在的问题

1、专职植检员不足,开展检疫工作的植物产品主要是水稻种子,其它的植物产品如稻谷,水果等还无力开展。 2、植检队伍的知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 3、检疫设备简陋,手段落后 二、严格报检制度规范办事在开展产地检疫工作中,我站严格按制度规程办事,要求各制种单位认真做好产地检疫的申报工作。明确规定凡不进行申报进行产地检疫的基地,不再进行产地检疫,种子调运时一律不给予签发检疫证。 三、加强队伍建设树立植检形象为了充实和提高我站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我们今年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植物检疫条例》等法律法规取得了县里申报省里核发的行政执法证;第 三是加强实践,组织到实地对检疫对象进行识别并开展全面的疫情普查,在实践中增强知识水平。 四、开展市场检疫扎实工作根据省站《关于开展种子市场检疫执法检查的通知》精神,为保障我县农作物种子用种安全,防止检疫性病虫害通过种子传入我县,我县组织专职检疫员对全县12余户水稻种子批发商进行了种子市场检查,共检查水稻种子20余万公斤,计30余个组合,其中大部份水稻种子有检疫证书,检疫证编号真实,另有少量数量批次不符合,经教育后补检,并收取检疫费4000余元,用于植检事业。 五、开展疫情普查与监控2017年我站重点开展了稻水象甲疫

北方常用园林植物汇总

北方常用园林植物汇总 适于山坡种植的耐瘠薄,耐干旱的常绿植物:黑松:喜光,耐干旱瘠薄,不耐水涝,不耐寒。。因其耐海雾,抗海风,也可在海滩盐土地方生长。抗病虫能力强,生长慢,寿命长。黑松一年四季长青,抗病虫能力强,是荒山绿化,道路行道绿化首选树种。红松:红松是名贵而又稀有的树种。乔木,树冠卵状圆锥形。树皮灰褐色,呈不规则长方形裂片,内皮赤褐色。弱阳性,喜冷凉湿润气候及酸性土。观赏特性和园林用途:树形雄伟高大,宜作北方森林风景区材料,或配置与庭院中。白皮松:阳性树种,幼树耐半阴;耐寒性不如油松,但耐旱、耐湿和对土壤的适应性均较油松强。观赏特性和园林用途:白皮松是特产中国的珍贵树种,自古以来即用于配植宫庭、寺院以及个园之中。其树干皮呈斑驳状的乳白色,极为显目,衬以青翠的树冠,可谓独具奇观。宜孤植亦宜团植成林,或列植成行,或对植堂前。华山松:华山松高大挺拔,针叶苍翠,冠形优美,生长迅速,是优良的庭园绿化树种。在园林中可用作远景树、庭荫树、行道树及林带树,亦可用于丛植、群植,并系高山风景区之优良风景林树种。油松:园林用途:树干挺拔苍劲,四季常青,不畏风雪严寒,象征坚贞不屈、不畏强暴的气质。适于作独植、丛植、纯林群植外,亦宜行混交种植。龙柏:性耐修剪又有很强的耐荫性,故作绿篱,四季常青。可植于建筑之北侧荫处。侧柏:较耐寒,抗风力较差。耐干旱,喜湿润,但不耐水淹。耐贫瘠,可在微酸性至微碱性土壤上生长。生长缓慢。寿命极长。铺地柏:匍匐小灌木。阳性树,能在干燥的砂地上生长良好,喜石灰质的肥沃土壤,忌低湿地点。在园林中可配置于岩石园或草坪角隅,又为缓土坡的良好地被植物。沙地柏:匍匐形小灌木。耐旱性强,生于石山坡及砂地、林下。可作园林绿化中的护坡、地被及固砂树种用。蜀桧:蜀桧为阳性树种,喜光,耐寒,生长快速,不耐水湿,对土壤的要求不严。色叶植物: 随着季节的变化,植物在树形、色彩、叶丛疏密和颜色等方面发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及发展前景修订稿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及 发展前景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及进展 摘要:本文综述了植物组织培养理论的发展,重点论述其再脱毒、快繁、育种与有机化合物工业生产以及种质资源的保存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应用的前景作简单的展望。 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应用;进展 中图分类号: 1.理论起源 19世纪30年代,德国家施莱登和德国动物学家创立了细胞学说,根据这一学说,如果给细胞提供和生物体内一样的条件,每个细胞都应该能够独立生活。1902年,德国植物学家哈伯兰特在的理论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1958年,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从传向世界各地,美国植物学家斯等人,用韧皮部的细胞进行培养,终于得到了完整,并且这一植株能够开花结果,证实了哈伯兰特在五十多年前关于细胞全能的预言。 植物组织培养的简单过程如下:剪接植物器官或组织——经过(也叫去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经过形成组织或器官——经过培养发育成一颗完整的植株。 植物组织培养的大致过程是:在无菌条件下,将植物器官或组织(如芽、茎尖、根尖或花药)的一部分切下来,用纤维素酶与果胶酶处理用以去掉细胞壁,使之露出原生质体,然后放在适当的人工上进行培养,这些器官或组织就会进行,形成新的组织。不过这种组织没有发生分化,只是一团薄壁细胞,叫做。在适合的光照、温度和一定的营养物质与激素等条件下,愈伤组织便开始分化,产生出植物的各种器官和组织,进而发育成一棵完整的植株。 植物组织培养即植物无菌培养技术,又称离体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论,利用植物体离体的器官如根、茎、叶、茎尖、花、果实等)组织(如形成层、表皮、皮层、髓部细胞、胚乳等)或细胞(如大孢子、小孢子、体细胞等)以及,在无菌和适宜的人工培养基及光照、温度等人工条件下,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不定芽、不定根,最后形成完整的植株的学科 2.植物组织培养发展简史 植物组织培养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项生物技术。它是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于无菌状态下培养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原生质体等材料的方法。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20世纪初,曾有人提出能否将植物的薄壁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研究者从胡萝卜根的韧皮部取下一块组织,并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使其分化出了愈伤组织,从愈伤组织又得到胚状体,胚状体转移到固体培养基上继续培养后,获得了完整的胡萝卜试管植株。经过栽培,此植株能够正常生长并开花结果,其种子繁衍出来的后代与正常植株的种子所繁衍出的后代别无二致。根据此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即不经过有性生殖过程也能将植物的薄壁细胞培养出与母体一样的完整植株。由于植物的每个有核细胞都携带着母体的全部基因,故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均能发育成完整植株,这就是所谓的植物细胞全能性。

森林植物检疫站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2)

森林植物检疫站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XX年,我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在市农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森防总站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紧紧围绕现代林业建设大局,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防治方针,以椰心叶甲、桉树病虫害防治工作为重点,全面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测报、检疫执法和防治减灾等工作。通过加强学习,创新工作,我市椰心叶甲疫情已逐步得到了有效控制,全市无松材线虫病、松毛虫、桉树青枯病等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经统计,一年来,我市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36726亩(预测发生面积4.0万亩),测报准确率达91.8%;重度成灾面积8868亩,成灾率4.8‰;无公害防治面积21839亩(防治面积23100亩),无公害防治率94.5%;林木种苗产检疫面积850亩(应施种苗产地检疫面积850亩),林木种苗产地检疫率达100%。较好地完成省林业局下达我市的目标管理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效及措施 (一)积极做好防治技术服务,有效遏止了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严重危害和传播蔓延 1、认真抓好椰心叶甲防治工作,效果明显 今年来,我市椰心叶甲平稳,未出现大面积新增疫情。但由于受到台风多雨的影响,洋浦、**林场、西线高速公路、洋浦公路、王五等疫情有所复发,累计发生面积9389亩,其中轻度发生面积7049亩,中度发生面积2340亩,没有发生重度成灾。 第1 页共11 页

为保护椰林景观,防止椰心叶甲疫情扩散和严重危害,更好地迎接XX年11月海南欢乐节主会场在**的举办。我们的做法是:一是我站根据我市椰心叶甲疫情发生现状,制定了《**市XX年椰心叶甲防治工作方案》,明确防治目标、任务及措施;二是充分利用自身能生产天敌寄生蜂的优势,在农村、景区全面采取以放蜂为主的生物防治方法;三是组织专业防治队伍在那大城区、西线高速公路、洋浦公路、兰洋公路等道路景观开展挂药包防治工作。经统计,一年来,我站在那大镇、洋浦开发区、王五镇、西联农场、**林场等疫区,累计放蜂2101.333万头,其中姬小蜂1337.735万头,啮小蜂763.598万头,防治椰子树10.6万株;挂药包防治2万株。经检查,防治区域虫口密度普遍降低,椰子树大多恢复生长,防治效果明显。 2、积极开展多形式的防治服务,有效遏制了其它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严重危害及传播蔓延 由于今年受到台风多雨天气的影响,今年来我市主要发生的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有:桉树焦枯病、桉树枝瘿姬小蜂 、木麻黄青枯病等,累计发生面积计27437亩。为有效遏制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和传播蔓延,保障我市生态安全和林业发展,为林农做好技术服务,促进林农增产增收。一是开展防治技术咨询服务;二是组织技术人员及时深入林地对病虫害作出诊断,指导群众“对症下药”,并做好防治效果的的跟踪调查和技术指导;三是落实《限期除治通知书》制度,推进依法防治。对一些病虫害发生单位和个人发出限期除治通知书,提出防治方法,要求限期除治。四是开展防治学习交流和试验工作,今年本站主动积极联系两院植物所、中科

小班种植活动观察记录

主题名称种植名称 实录 分析主题背景下科技小种植实施记录 找春天观察时间2013.4 绿豆观察者范莉莉这天上午我和孩子们一起种植了绿豆,我们一起来到了自 然角,我拿出绿豆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呀?你吃过吗?”, 华梓煊等几个孩子就叫起来:“这是绿豆,我吃过绿豆汤的。” “小朋友们真聪明!这是绿豆,今天,我们来把它们种在泥土里, 看看它是怎么发芽、长大的,好吗?”小朋友们听到我的话都开 心的蹦蹦跳跳。我拿出方便面的盒子说:“等下,我们要把绿豆 种到这些方便面的盒子里,你们愿意做老师的小帮手吗?”“愿 意!”我拿出一把绿豆放在手里让幼儿观察。“小朋友,你们看 绿豆是什么样子的呀?”张筠艺说:“绿豆小小 的,圆圆的。”周可欣说:“绿豆是绿颜色的,像一颗小珠子。” 小朋友各抒己见,大声说出了自己的发现。“那现在我们一起 来松土吧!”幼儿们拿起小铲子往盒子里铲泥土,然后将绿豆 均匀地种到土里,有的小朋友还将土拍拍结实。“小朋友们, 绿豆宝宝要长大还需要什么呢?”我问道。华毓琳说:“还需 要阳光和水。”我对她竖起了大拇指;“那我们再给绿豆浇水 吧!”于是,小朋友纷纷拿起小杯子给绿豆浇起水来。 为了让孩子们能亲身参与到种植活动,观察了解种植的每 一个步骤,感知植物的生长过程,体验劳动的快乐,我园特将 种植活动纳入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日常工作,在每个班都开辟了 自然角。经过去年的种植活动,幼儿们已经基本熟知了种植的 一般步骤。

主题名称种植名称 实录 分析主题背景下科技小种植实施记录 找春天观察时间2013.4 绿豆观察者范莉莉这天早晨程艺雯小朋友兴奋地跑来告诉我:“老师,绿豆 种子发芽了,有好多好多的绿芽。”说完,便拉着我的手跑向 自然角跑去。旁边几个孩子听了,也立刻跑了过来看。我仔细 一看,说:“呀,我们的绿豆宝宝真的发芽了,长出了好多的 绿芽,你们看,这些绿芽是什么样子的呀?”听我这么一问, 孩子们仔细观察起来。华梓煊说:“绿豆发的芽绿绿的、嫩嫩 的。”华毓琳说:“绿豆的绿芽有一根细细的茎,顶上有两瓣 尖尖的嫩叶。”孩子们不停地说着他们发现的秘密,我夸奖他 们看得真仔细,然后问他们:“你们知道绿豆宝宝是怎么长大 的吗?”孩子们告诉我:“每天给它们浇水,就一天天长大了 呀!”我出示了绿豆的生长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向幼儿进行 介绍:“绿豆生长要有阳光、空气、水分,还要有泥土的营养。” 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谢钰馨问我:“那每天要浇多少 水呀?”我说:“那要看情况,太阳底下,种子宝宝喝水快, 就要多浇点,以后,我们一起浇水,你们慢慢就知道了。”在 我的引导下,孩子们学着每天给绿豆浇起了水,探究的兴趣也 越来越高了。 通过数天的精心照顾,绿豆的种子终于发芽了,幼儿们都 很高兴,他们对于新生的事物都表现出了极大地兴趣。但是他 们对绿豆的生长过程还是似懂非懂,所以在引导幼儿观察的同 时丰富有关植物的生长的知识是很重要的,这样有利于增强幼 儿对种植活动的积极性和探究欲望。

植物各种生活史总结

一、合子型生活史:合子减数分裂,生活史中只有单倍植物体。轮藻门,团藻属,衣藻属,水绵,真菌类 例如:⑴衣藻属 衣藻→失去鞭毛形成配子囊(n)→分裂(n)→配子→质配→ 核配→成熟合子→减数分裂→孢子→新的衣藻个体 ⑵伞菌类 子实体(担子果n+n)→菌褶表面的双核细胞(n+n)→核配(2n)→减数分裂→担子和担孢子(n)→初生菌丝体(n)→质配→锁状联合→次生菌丝体→菌蕾→新的子实体 二、配子型生活史:减数分裂—配子—受精,生活史中只有双倍体。松藻属,硅藻门,鹿角菜属,多数动物 例如:⑴鹿角菜

⑵硅藻 母细胞→多次不均等分裂(一大一小)→细胞小到一定程度→减数分裂→分别产生两个大小不等的配子→交叉形成两个合子(每个细胞中的小配子与相对细胞中的大配子融合)→合子伸长→复大孢子 三、孢子型生活史:减数分裂形成孢子,有世代交替。 1、同形世代交替:指单倍植物体和双倍植物体形态结构相同 的世代交替,也称等世代型。 例如:⑴石莼属 ⑵江蓠 孢子体(四分孢子体2n)→减数分裂→四分孢子n→ ↗雌配子→不动精子↘→合子2n→有丝分裂→融合胞2n→ ↘雄配子→果胞↗

→果胞子囊2n→果胞子(合子到果胞子为果胞子体,其外部有囊过被n)→新的孢子体 2、异形世代交替:指单倍植物体和双倍植物体形态结构不同的世代交替,也称不等世代型。 例如:海带 紫菜

对于老师前一阶段讲的内容,我都能够理解,但好多都是一概而过,记得不是很清楚,而且还比较杂乱,没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 我对个体发育学更感兴趣,因为我们现在接触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实物,要利用这些实物来进行保护和研究,对于他们的系统发育,研究那些没什么意思,就算知道了他们是怎么形成的, 我们又能做些什么?我们能做的就是研究和保护现有的资源,

植物组织培养知识点归纳教学提纲

第一章 1、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离体条件下,利用人工培养基对植物的器官、组织、细胞、原 生质体等进行培养,使其长成完整植株 2、外植体: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由活体(in vivo)植物上提取下来的、接种在培养基上的 无菌细胞、组织、器官等均称为外植体。 3、愈伤组织:指在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长出来的一团无序生长的薄壁细胞。 4、应用 一、农业上的应用 1. 种苗快速繁殖(rapid propagation) 2.无病毒苗(virus free)的培养 3.在育种上的应用(breeding) (1)倍性育种,缩短育种年限,杂种优势明显; (2)克服远缘杂交的不亲合性和不孕性(胚培养); (3)保存种质 (4)创造变异 二、在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组织学、胚胎学、基因工程、生物工程等方面的应用。用于基因工程技术创造植物新种质。用于植物生长发育理论研究,包括生理学、病理学、胚胎学和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等。 三、利用组织培养材料作为植物生物反应器 第二章 1、细胞全能性(Totipotency):指任何具有完整的细胞核的植物细胞都拥有形成一个完整植 株所必须的全部遗传信息和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2、细胞分化(cell differentiation):指导致细胞形成不同结构,引起功能或潜在的发育方式 改变的过程。 3、脱分化(Dedifferentiation):指离体条件下生长的细胞、组织或器官逐渐失去原来的结构 和功能而恢复分生状态,形成无组织结构细胞团或愈伤组织 的过程。 4、再分化(Redifferentiation):指脱分化的细胞重新恢复分化能力,形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 能的细胞、组织、器官甚至植株的过程。 5、植物组织培养中常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一、污染及防治: 1、真菌污染后,如果已形成孢子,则必须经高压灭菌后扔掉。但若是细菌污染,只 要及时发现,将材料上部未感菌的部分剪下转接,材料仍可使用。 2、用抗生素等杀菌药剂的处理,会影响植物材料正常生长。 二、褐变及防止 (1)选择合适的外植体 (2)合适的培养条件 (3)使用抗氧化剂 (4)连续转移 三、玻璃化问题及其防止

植物检疫站植物检疫工作总结

植物检疫站2015年植物检疫工作总结 2015年我站植物检疫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县农业局领导大力支持下,深入宣传、贯彻执行《植物检疫条例》和省、市植保植检局的文件精神,积极做好疫情监测与治理,认真开展检疫,加强检验检疫新知识的学习,确保今年我县农业生产的安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队伍建设树 立植检形象 为了充实和提高我站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我们今年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组织有关人员参加省植保植检局举办的有关植物检疫培训;组织植检人员参加县里举办的行政执法人员陪训班,认真组织学习《行政许可法》、《植物检疫条例》等法律法规取得了县里申报省里核发的行政执法证;第三是加强实践,组织到实地对检疫对象进行识别并开展全面的疫情普查,在实践中增强知识水平。 二、开展市场检疫扎实工作 根据省站《关于开展种子市场检疫执法检查的通知》精神,为保障我县农作物种子用种安全,防止检疫性病虫害通过种子传入我县,我县组织专职检疫员对全县10余户水稻种子批发商进行了种子市场检查,共检查水稻种子20余万公斤,计30余个组合,其中大部份水稻种子有检疫证书,检疫证编号真实,另有少量数量批次不符合,经教育后补检,并收取检疫费4000余元,用于植检事业。 三、开展疫情普查与监控 2015年我站重点开展了稻水象甲疫情普查工作。5月上旬开始我们在全县五个乡镇开展普查,重点水溪两侧稻田,迎风坡下,山垄稻田禾苗进行仔细调查有无为害状,结果未曾发现稻水象甲。 四、严格报检制度规范办事 在开展产地检疫工作中,我站严格按制度规程办事,要求各制种单位认真做好产地检疫的申报工作。明确规定凡不进行申报进行产地检疫的基地,不再进行产地检疫,种子调运时一律不给予签发检疫证。 五、存在的问题 1、专职植检员不足,开展检疫工作的植物产品 主要是水稻种子,其它的植物产品如稻谷,水果等还无力开展。 2、植检队伍的知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 3、检疫设备简陋,手段落后篇二:2010年xx县植物检疫工作总结 2010年清水县植物检疫工作总结 今年我县植物检疫工作在省植保总站和天水市植保站等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的理念。认真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紧紧抓住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这两大主题,明确自身职责,强化植物检疫工作服务于三农的意识,狠抓了检疫宣传培训、疫情防控监测,规范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市场检疫行为,全面推进植物检疫工作,确保了我县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安全,保障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全面地完成了各项植检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危害情况 为了进一步贯彻《植物检疫条例》、《甘肃省植物检疫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杜绝有害性检疫对象传入我县,保障全县农业生产安全,可持续发展,我站组织专职检疫人员对全县范围内的苗木、种子及繁殖基地进行大面积详细的调查,调查面积达92.1万亩,其中小麦25万亩、玉米19万亩、马铃薯12.5万亩、油菜5.6万亩、蔬菜6万亩,苹果24万亩,经

植物学知识总结

一、名词解释 1.纹孔:细胞壁形成次生壁时并非全面地增厚。在一些位置上不沉积次生壁物质,这种未增厚的区域成为纹孔。 2.初生纹孔场:在细胞的初生壁上一些明显凹陷的较薄区域 3.胞间连丝:穿过细胞壁上的小孔连接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质丝 4.细胞骨架:真核细胞由微管、微丝、中间纤维组成的蛋白质纤维网架体系。 5.高尔基体:一般由4~8个单层膜围成的扁囊平行垛叠而成,略呈弯曲状,凸面又称形成面,凹面又称成熟面。具分泌作用。 6.原分生组织:由来源于胚的、始终保持分裂能力的胚性细胞,位于根、茎顶端部分。 7.次生分生组织由已经成熟的细胞重新恢复分裂能力而来,活动的结果是形成植物的次生结构,包括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 8.基本组织:细胞壁薄,仅有初生壁,液泡大,排列疏松,胞间隙明显,分化程度低。 9.厚角组织:初生的机械组织。由生活细胞组成,常含叶绿体。细胞壁为初生壁性质。细胞壁发生不均匀的增厚。增厚一般发生细胞的角隅处。 10.厚壁组织:细胞壁均匀的次生增厚,常木质化;细胞腔狭小;成熟时一般为死细胞。 11.薄壁组织:细胞壁薄,仅有初生壁,液泡大,排列疏松,胞间隙明显,分化程度低。 12.栅栏组织:双子叶植物叶肉中靠近上表皮的部分,排列整齐如栅栏,含较多的叶绿体。 13.海绵组织:双子叶植物叶中,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胞间隙发达,含有较少的叶绿体。 14.周皮:双子叶植物的老根和老茎最外层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层组成的次生保护组织 15.筛管:存在于被子植物的韧皮部中,运输有机物。它们由一些管状的无细胞核的生活细胞——筛管分子连接而成的管状结构。 16.导管:存在于被子植物的木质部中,由许多管状的、细胞壁木质化的死细胞纵向连接而成。组成导管的每一个细胞称为导管分子。成熟导管分子为死细胞,端壁溶解,形成穿孔。侧壁发生不同方式的次生木质化增厚。 17.凯氏带:在皮层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壁上有一条木化和栓化的带状加厚区域,称为凯氏带 18.通道细胞:根皮层的大部分细胞在发育后期其细胞壁常呈五面加厚,少数正对原生木质部的皮层细胞保持薄壁的状态.这种薄壁的细胞称为通道细胞。 19.中柱鞘: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中,微管柱的最外方的细胞,排列整齐。具潜在的分裂能力。 20.泡状细胞:在禾本科植物叶片上的一组大型的薄壁细胞,分布于两个叶脉之间的上表皮。在横切面上呈展开的扇形排列,中间的细胞最大,两旁的细胞渐小。每个细胞都含有大液泡,不含或少含叶绿体。与叶片的卷曲和开有关。 21.次生生长:由于次生分生组织,特别是维管形成层的活动,不断产生新的细胞组织所导致的生长。主要表现为植物的根和茎的加粗。 22.须根系:由粗细长短相似的不定根组成的根系。 23.无限外韧维管束:初生韧皮部位于初生木质部外方,在两者之间保留部分未分化的原形成层细胞。 24.年轮:在温带地区多年生木本植物木材的横切面上,一个生长季节形成的早材和晚材组成一轮显著的同心圆环。 25.离层:叶柄基部离区的部分细胞胞间层发生降解甚至死亡,叶从该处断离、脱落。 26.原套—原体学说:将被子植物苗端的原分生组织分为原套和原体两部分。原套是生长锥表面一至数层细 . .

植物组织培养重点

器官培养:即离体器官的培养。植株培养:对完整植株材料的培养。 组织或愈伤组织培养:是对植物体的各部分组织进行培养或对由植物器官培养产生的愈伤组织进行培养,二者均通过再分化诱导形成植株. 细胞培养:是对由愈伤组织等进行液体振荡培养所得到的能保持较好分散性的离体单细胞或花粉单细胞或很小的细胞团的培养. 原生质体培养:是用酶及物理方法除去细胞壁的原生质体的培养。 初代培养:芽、茎段、叶片、花器等外植体在离体培养条件下诱导愈伤组织、侧芽或不定芽、胚状体过程植物组织培养:是指通过无菌操作分离植物体的一部分(外植体),接种到培养基上,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包括营养、激素、温度、光照、湿度)进行培养,使其产生完整植株的过程。 愈伤组织:原指植物在受伤之后于伤口表面形成的一团薄壁细胞,在组培中则指在离体培养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分生能力的一团不规则细胞,多在植物体切面上产生。 外植体:从植物体上分离下来的用于离体培养的材料。 植物细胞全能型:任何具有完成细胞核的植物细胞,能拥有形成一个完整植株所必须的全部遗传信息和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脱分化:已分化好的细胞在人工诱导条件下,恢复分生能力,回复到分生组织状态的过程。 再分化:脱分化后具有分生能力的细胞再经过与原来相同的分化过程,重新形成各类组织和器官的过程。胚状体:在离体过程中产生一种形似胚(具有明显的根端和芽端),功能与胚相同的结构。 褐变现象:指在接种后,其表面开始褐变,有事甚至会使整个培养基褐变的现象。 继代培养材料的玻璃化:当植物材料不断的进行离体繁殖时,有些培养物的嫩芽,叶片往往会呈半透明水迹状,这种现象通常成为玻璃化。 人工种子:通过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获得的具有正常发育能力的材料,外被有特定的物质,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发芽成苗的植株幼体。 植板密度:形成的细胞团数/植板的细胞总数×100% 对称融合:双方原生质体均带有核基因组和细胞质基因组的全部遗传信息。 非对称融合:指一方亲本的全部原生质与另一方亲本的部分核物质及细胞质物质重组产生不对称杂种。 继代培养:是初代培养之后的连续数代的扩繁培养过程。目的:繁殖出相当数量的无菌苗,最后达到边繁殖边生根的目的。 细胞悬浮培养:将游离的植物细胞按一定的细胞密度悬浮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的方法。根据培养基的类型分为: 固体培养(琼脂、卡拉胶等固化),半液半固体培养(固液双层),液体培养(震荡、旋转或静置培养)。 液体培养的优点:不使用凝固剂,节约生产成本,营养吸收充分;操作过程简化。 组织培养按培养对象可分为:植株培养,器官培养,组织培养,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一般过程:初代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驯化移栽。 植物组织培养的特点:培养条件可以人为控制,生长周期短,繁殖率高,管理方便,利于工厂化生产和自动化控制。 组织培养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快速繁殖优良苗木;获得脱毒苗;育种上应用;工厂化育苗。 1902年,德国著名的植物生理学家和植物学家哈伯兰特提出了高等植物细胞全能性。1958年,美国植物学家斯图尔德等人,用胡萝卜根韧皮部的细胞进行培养,得到了完整植株,证明了细胞全能性。 怀特于1943年发表了《植物组织培养手册》专著,使植物组织培养开始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 腺嘌呤与生长素的比例是控制芽和根形成的主要条件之一,这一比例高时,产生芽,这一比例低时,则形成根,相等则不分化。 标准的组培实验室包括:1、洗涤室,器具的洗涤,干燥和消毒,2、配置室,进行药品的保存,配置,消毒,分装等,3、灭菌室,培养基及使用器具的消毒与灭菌,4、接种室,进行材料的接种,内置超净工作

林业植物检疫执法行动工作总结

林业植物检疫执法行动工作总结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为加强区“绿盾20**”林业植物检疫执法专项行动的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 我区成立了市区“绿盾20**”林业植物检疫执法专项行动指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由区林业局局长李政任指挥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局领导廖旭东任指挥领导小组副 组长,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森防站。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检疫执法人员,协调、督导全区的林业植物检疫执法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检疫执法工作牵头和日 常工作,森林公安分局、木材检查站、片区林业站等科站人员配合开展工作。 二、广泛宣传、提高认识 利用科技三下乡、农村赶集、技术人员联系乡(镇)、上门服务、印制宣传资料 等方式广泛开展《植物检疫条例》、《省植物检疫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实施 细则(林业部分)》等法律、法规宣传,向公众广泛宣传开展林业植物检疫工作 的目的、意义,让更多的公众了解开展林业植物检疫是防止林业有害生物侵入、 传出的必要手段,是保证经济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是保护森林资 源和生态安全的必要措施。截止目前,共出动宣传车60余次,宣传涉及苗圃和涉 木单位167家,其中:涉木单位47家,苗圃120家。在今年的林业植物检疫执法 期间,共向全区各涉木单位和苗圃发放宣传资料2150余份,在国家、省森防网和 市林业网、之窗发布检疫执法相关信息15条,通过对林业植物检疫法律、法规的 广泛宣传和检疫执法行动的专项报道,扩大了林业植物检疫的社会影响,进一步 提高了各种苗经营户和涉木单位的检疫意识。 三、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通过联合本局检疫执法力量,主要对电力、移动、联通、电信、木材加工、灾后 重建项目等涉木单位,园林绿化、道路、低改造林、竹产业强区等建设工地开展 执法检查。通过专项行动,进一步锻炼了执法队伍,规范了执法程序,明确了执 法主体。并全面完成了检疫登记167家(其中:今年换发植物检疫登记证117家、新发植物检疫登记证18家、年审合格植物检疫登记证32家),在此基础上确定 今年重点检疫执法对象(单位)10家,并加强林木种苗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和复检,特别加强了松科植物及其制品检疫检查和复查工作。 今年开展检疫执法专项行动工作的重点内容是:切实开展检疫登记和产地检疫、 现场检疫工作,并建立跟踪倒查制度,建立经营流动档案,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检 疫检查、复检。 (一)着重抓了省际、地际、县际间调运应施检疫植物及其产品的检疫监管,对 种苗、木材、园林绿化工程使用的绿化苗木等进行了重点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