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九年级语文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合集下载

最新九年级下学期中考第一轮复习教案(复习6册语文课本)集体教案

最新九年级下学期中考第一轮复习教案(复习6册语文课本)集体教案

中学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复习教案第一轮复习教案(复习6册语文课本)中学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复习计划一、指导思想为了提高我校语文教学质量,让学生在中考中能考出好成绩,我们仔细分析试卷情况和学生情况以及课程标准和考试标准,特制定本复习计划。

二、现状分析2017年12月,全县九年级进行了统考,仔细分析成绩和试卷,隐忧重重。

积累和运用题丢分较多,基础不牢固,文言文阅读(尽管是课内文言文)得全分的学生也很少,短文学生答题的技巧和精密度还有待提高,作文问题也很大,学生根据材料要求立意作文的方法还没有掌握,三类作文占绝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不是很高。

三、措施安排中考语文复习还是分三步走,即回归课本抓重点;专项训练抓难点;综合训练抓考点。

形成“点”“线”“面”有机完美的结合,做到“心中有数”、“对症下药”。

师生应以快乐的心态对待中考,用科学的方法取得成功。

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阵地,以《中考指导》为武器的三步一体的复习策略。

四、复习进度安排第一轮复习:回归课本、系统归纳、重抓基础。

(2月23日——3月23日)复习要点:①课内重点字词的字音、字形,重要的成语、标点符号。

②课文内典型的文体知识点、文学常识。

③课内文言文过关:规定篇目的背诵、主要知识点的归纳(包括常用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等)。

④课内古诗词过关:理解→ 背诵→ 默写。

⑤挖掘课内文本的写作价值。

第二轮复习:专题分讲、精讲精练、提升能力。

(3月28日——4月20日)复习要点:①积累与运用(默写、语言应用题的方法指导及训练)②文言文阅读(文言阅读方法的指导及训练)③现代文阅读(各种文体的阅读方法指导及训练)④写作(各种文体的写作指导及训练)第三轮复习:综合训练、查缺补漏、巩固提高。

(4月25日——中考前一星期)复习要点:①吃透课标及中考说明,收集筛选中考信息,精选模拟试题。

②精练精讲,着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一轮复习九上第三单元教学案

一轮复习九上第三单元教学案

初三语文第一轮复习学案执笔:刘俊审核:复习内容:九上第三单元复习目的:1.从前辈的治学经验和思想中得到启示,重新思考自己的学习观。

2.通过反复品味,发现隽永智慧的语句,理解这些语句的意义和在文章中的作用。

3.学习在与别人的交谈中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复习重点及难点:目的1,2复习时数:2课时复习过程:一、预习自学:完成下面练习。

1.根据拼音写汉字陶yě()寸积zhū()累融huì()贯通kūkū()穷年探lí()得珠pì()如物jìng()天择鞭pì()入里浮光lüè()影推chéng()出新shè()取jùn()工锯mî()一chïu()莫展bèi()烧言简意gāi()烦suǒ()家yù()户晓十年浩jié()实事求shì()无待ráo()舌2.默写(1)_____________________,恒兀兀以穷年(2) _____________________,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3)众里寻他千百度,,____________________(4)业精于勤,荒于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利不如人和(6)__________________,意在沛公(7)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______________ (8)野火烧不尽,___________________(9) ,______________;鹤胫虽长,断之则悲(10)_________________,其实难副(11)__________________,观千剑而识器二、问题导学:主题及写作特点《成功》阐述了成功与天资、勤奋、机遇的关系,指出勤奋是成功的决定因素。

本文说理充分,逻辑紧密,语言准确《创造学思想录》文中或援引名人名言,寓言故事,或联系生活实例,把深刻的创造学思想阐述得浅显易懂,能发人深思,给人启迪。

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全套教案

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全套教案

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全套教案教案标题: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全套教案教案目标:1. 确保学生对中考语文考试的重点知识点和技能有全面的了解。

2. 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复习计划,提高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内容和步骤:一、复习目标的明确化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指导(1课时)1. 与学生共同明确中考语文考试的重点知识点和技能。

2. 为学生提供一份详细的复习计划,并指导他们如何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

3. 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如划重点、做笔记、归纳总结等。

二、语文知识点的系统复习(10课时)1. 语文知识点的分类和整理,包括词语运用、语法知识、修辞手法等。

2. 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例题演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目,让他们进行自主练习,并及时纠正错误。

三、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8课时)1. 针对不同类型的阅读理解题目进行讲解和练习,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2. 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理解的技巧,如快速阅读、找关键词、理清思路等。

3. 给学生提供一些中考真题,让他们进行模拟考试,并分析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四、写作能力的提升(6课时)1. 讲解中考作文的要求和评分标准,帮助学生理解写作的目的和方法。

2. 给学生提供一些写作练习题目,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3. 鼓励学生进行写作实践,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五、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4课时)1. 讲解中考语言知识点的要求和考点,如词语辨析、句子改错等。

2. 给学生提供一些语言表达练习题目,让他们进行自主练习。

3. 引导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的训练,如小组讨论、演讲比赛等。

六、复习总结和答疑(1课时)1. 与学生一起总结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帮助他们理清知识框架。

2. 解答学生的问题,并对他们的复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指导。

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师讲授和示范:通过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

九年级一轮复习教案

九年级一轮复习教案

九年级一轮复习教案教案标题:九年级一轮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确定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以便进一步强化和巩固。

2. 帮助学生回顾并复习九年级各学科的重要知识点,为期末考试做好准备。

3. 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语文:复习诗词、文言文、现代文学作品等重要知识点,强化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 数学:复习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知识点,重点训练解题能力和数学思维。

3. 英语:复习语法、阅读理解、写作等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4. 物理:复习力学、光学、电磁学等知识点,强化实验操作和物理思维。

5. 化学:复习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化学反应等知识点,培养实验技能和化学分析能力。

6. 生物:复习细胞、遗传、生态等知识点,强化实验观察和生物思维。

7. 历史:复习古代史、近现代史等知识点,培养历史分析和评价能力。

8. 地理:复习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知识点,提高地理图谱和地图解读能力。

三、教学方法1. 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包括讲授、讨论、实验、示范、练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3.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帮助每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四、教学过程1. 课前预习:提前布置相关知识点的预习任务,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提问和探究。

2. 知识讲解:通过讲授和示范,向学生传授重要知识点和解题技巧。

3. 练习训练:布置大量练习题,让学生进行集中练习和巩固,提高解题能力。

4. 实验操作:对于理科学科,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5. 课堂讨论:安排小组讨论和展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拓展思维广度。

6. 课后作业:布置巩固性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教学评价1. 定期进行测试和考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九年级语文复习教案3篇

九年级语文复习教案3篇

九年级语文复习教案3篇九年级语文复习教案3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知道复习对语文教学的帮助有多大。

不妨写一份语言复习教案,这将对你的语言复习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九年级语文复习教案,希望你喜欢。

九年级语文复习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12个重点生字的音、形,理解本课重点词语的含义。

2.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理解课文的内容的意思。

3.划分本文的层次,写出层意。

4.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意象词语,并通过联想、想像把这些意象所在的诗节描绘成一幅图画。

教学教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2分钟)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

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

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

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

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

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

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

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大家还记得唐代诗人王维的“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美妙意境吗在中华诗歌的宝库里,还有许多灿若星河、异彩纷呈的现代诗,她们吸收了几千年诗词深邃的神韵,借鉴了外国诗艺自由的脚步,感受着新时代清新的气息,装点了中国乃至世界诗坛的盛装。

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初三语文复习课教案5篇

初三语文复习课教案5篇

初三语文复习课教案5篇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

一般要符合以下要求:明确地制订教学目的,具体规定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发展能力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合理地组织教材,便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下面本人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三语文复习课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初三语文复习课教案1《创造宣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崇拜、伤痕、中伤”等字词的音形义。

2.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驳斥错误观点,从而得出正确观点的驳论方法。

(重点)2.理解并学会运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自信心与创造力的因果关系及自信心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批驳错误观点的方法。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大量排比句的运用及作用。

3.领会自信心对个体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许多人在遭遇到人生挫折或陷入事业、人生的低谷时,难免会丧失自信心。

如何重树自信,创造或重新开创自己灿烂的人生,是许多人,也包括我们今天在座的许多同学所关注的问题。

陶行知先生的这篇《创造宣言》,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吧!二、自主预习1.背景资料陶行知(1891-1946),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

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

推行平民教育。

“五8226;四”运动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

1934年7月,正式宣布将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

陶行知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为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一生著作宏富,论述精当,堪称中国近代教育的“一代巨人”。

初三语文第一轮学习复习计划教案

初三语文第一轮学习复习计划教案

初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复习目的
1、背诵课文,累积名句。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要点词句的解说
3、领会作者借陋室抒发的感情,学习先人不幕荣利、安贫乐道的崇高节操
复习要点:
1、背诵课文,累积名句。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要点词句的解说
3、领会作者借陋室抒发的感情,学习先人不幕荣利、安贫乐道的崇高节操
复习过程:
一、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二、整体回首。

1、要旨句:全文点睛句:
2、描绘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3、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4、作者在文中把自己与古代贤士对比,表现出了他的崇高情味的一句话是:
5、《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不妨有卧龙意
思邻近的句子是:
6、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挣脱了喧哗生活和繁琐公事的
惊喜之情的语句是
7、中心思想:经过对居室情形描述,全力形容陋室,表达了作者
的梦想和的情味。

三、讲堂练习。

1、文章的作者是朝诗人,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的文字,以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类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2、解说加横线的字
鸿儒 ( )无案牍这劳形 ( )( )( ) 惟吾德馨 ( ) 调素琴 ( ) 有龙
则灵 ( )斯是陋室 ( )白丁 ( ) 阅金经 ( )无丝竹之乱耳 ( )。

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

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

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一、确定文章类型本教案旨在为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提供指导和帮助,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进行分类,以便学生更好地应对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型。

二、编写大纲1、文章分类及复习目标2、阅读理解题型的解题技巧3、不同类型文章的特点及复习策略4、课堂活动设计及评估方式三、设计教学思路1、导入: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型的特点和难点,以及应对策略。

2、文章分类及复习目标:介绍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文章的基本类型,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并明确复习的目标和重点。

3、阅读理解题型的解题技巧:结合具体例题,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理解题型的解题技巧,如速读、找关键词、归纳中心思想等。

4、不同类型文章的特点及复习策略:针对不同类型文章,分别介绍其特点,并提供相应的复习策略和方法,如如何抓住议论文的重点、如何理解说明文的逻辑等。

5、课堂活动设计: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实战演练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理解技巧。

6、评估方式: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四、制定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阅读理解题型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文章的特点和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五、设计课堂活动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进行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解题技巧。

2、实战演练:选取典型的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进行现场练习,提高解题能力和应变能力。

3、课堂提问:针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课堂提问和互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课外拓展:提供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探究,扩大知识面和阅读量。

六、评估效果1、课堂测试:通过课堂测试,检查学生对阅读理解题型解题技巧和方法的应用情况。

2、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了解学生对不同类型文章的理解和阅读策略的应用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九年级语文第一轮复习教学案九年级语文第一轮复习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主备人:审核:批准使用:时间: .1.17复习内容: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重点课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复习目标:复习巩固文言基础知识,针对名篇名句的积累与运用加强训练。

考点归纳:实词的解释、句子的翻译、文章内容的理解、拓展延伸题。

整合提升:一、字音字形生字注音:敝舆(yú)畎( quán )亩蹴(cù)尔而与之醴(lǐ)泉二、重点词语:1、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起:出发,动身。

2、请献十金献:奉送。

3、吾义固不杀人义:坚守道义。

4、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仁:对人亲善,友爱。

5、然胡不已乎已;停止。

6、胡不见我与王见:(xiàn)引见。

7、舍其文轩文轩:装饰华美的车子。

8、舍弃粱肉粱肉:指好饭好菜。

9、以牒为械牒:木片。

10、邻有敝舆而欲窃之敝舆;破车。

11、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寇:入侵。

12、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天性,天良。

13、非梧桐不止止:栖息。

14、非醴泉不饮醴泉:甘泉,甜美的泉水。

15、天下顺之顺:归顺,服从。

16、委而去之委:放弃。

1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限制。

18、兵革非不坚利也兵革:泛指武器装备。

19、蹴尔而与之蹴:用脚踢。

三、通假字①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增长。

②衡于虑“衡”通“横”,梗塞,不顺。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④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

⑤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这里有感激的意思。

“与”通“欤”,语气词,相当于吗。

⑦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四、古今异义字①管夷武举于士.古义:狱官今义:士兵②举于版筑之间古义:捣土用的杵今义:建筑,修路③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古义:代词,这样的今义:判断动词④一豆羹古义: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今义:常为豆之类的名称五、一词多义①发舜发于畎亩之中起,指被任用征于色,发于声发出②得故不为苟得也取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

③则则凡可以得生者那么得之则生就④故故不为苟得也所以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因⑤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词,相当于吗。

蹴尔而与之给⑥于万钟于我何加焉对于所欲有甚于生者比⑦而蹴尔而与之顺接连词,不译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转折连词,却六、词类活用①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必先苦其心志使------痛苦劳其筋骨使------劳累饿其体肤使------饥饿空乏其身使------受到贫困之苦动心忍性使------受到惊动使------坚韧②名词作动词人恒过然后能改过:犯错误万钟于我何加焉加:益处,好处七、重点句子翻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一、【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狐丘丈人曰:“仆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此之谓也。

”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犹病诸。

”(选自《孙叔敖遇狐丘丈人》)注释:(1)仆:对自己的谦称。

(2)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

(3)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

(4)吾志益下:我的心志越在于下层。

(5)尧`舜其犹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

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1)必先苦.其心志(使------痛苦)(2)入则无法家拂士(通“弼”辅佐)(3)仆闻之(听说)(4)官大者,主恶之(讨厌,厌恶)(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D )A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不知木兰是女郎B 舜发于畎亩之中此之谓也C 所以动心忍性此先汉所以兴隆也D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孙叔敖曰:不然3、翻译下列句子(1)人恒过,然后能改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

(2)可以免于患乎?可以凭借这种做法免除祸患吗?4、阅读【甲】【乙】两文后,回答下面问题。

(1)【甲】文中,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1)成就大业者,通常要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

(2)【乙】文中,孙叔敖所持观点与【甲】文中哪句话意思相近?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孙叔敖遇到狐丘丈人,狐丘丈人说:“我听说,有三利必有三害,你知道吗?”孙叔敖惊讶地改变脸色说:“我不聪明,怎么知道。

请问什么叫三利,什么叫三害?”狐丘丈人说:“爵位高的,人们会嫉妒他;官大的,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厚的,怨恨会集中于他。

这就是三利三害。

”孙叔敖说:“不是这样的。

我爵位越是高,心志越在于下层;我的官越是大,我的心越小,只想着黎民百姓;我的俸禄越是多,布施越加广泛。

这样可以免于害吗?”狐丘丈人说:“说得好啊!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感到痛苦。

”二、【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

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⑤刀裂其织,以此诫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选自《韩诗外传》卷九)注释:①诵:背诵。

②方:正在。

③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

④喧:遗忘⑤引:拿起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1)人恒过,然后能改恒过(常常犯错误)(2)其母引刀裂其织裂(割断)2、翻译下列句子。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以后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3、【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

【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割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

4、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具体、效果明显的生活事例来说明一个深奥的道理,这样更具有警示作用。

说明了无论干什么都要持之以恒。

译文:孟子年少时候,有一次,他在吟诵诗文,他的母亲在一旁纺织。

孟子(受其影响)突然停了下来。

过了一会儿,又开始吟诵。

他的母亲知道他忘记了,叫住了他就问:“为什么要中间停顿了?”孟子回答说:“忘记了,一会儿又记起来。

”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子就割断她的织物,说:“这个织物割断了,能够再接上去吗?”从此之后,孟子读书就专心了。

启示:这一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必须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否则将半途而废;父母教育孩子要采取适当的方法,言传身教事半功倍。

中考演练·创新思维一、【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曾子(名参)衣敝衣以耕。

鲁君使人往致邑(給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

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节选自《说苑》)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辟”通“避”,躲避。

)(2)纵子有赐,不我骄也赐(赏赐)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3、请概括【甲】文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并归纳【乙】文中赞扬了曾子的什么高贵品质。

舍生取义廉洁自律4、请你从【甲】【乙】两文中提炼一个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示例:(1)当面对人生重要抉择时,要明辨是非,树立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价值观。

(2)为人处事要廉洁自律,不贪不沾。

翻译:曾子(名参)穿着破衣服耕种.鲁国国君派人去送给他一座城,说:"请你以它来修补你的衣服吧.''曾子没有接受.使者回去了,然后又来,曾子又不接受.使者说:"您又不是通过求人得到的,是人家送给您的,为什么不接受呢?''曾子说:"我听说,接受别人的东西就敬畏人家,送给别人东西就会对人家骄横.就算您送给我城,而且不对我骄横,但是我能不敬畏你吗?''最终都不接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曾参的话可以保全他的气节了.''二、【甲】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起,指被任用)(2)人恒过,然后能改过(犯错误)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做事不顺。

(或: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不顺利。

)3、阅读【甲】文中第③段,说出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无法家拂士,无敌国外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