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药物特点与作用

合集下载

阿昔洛韦 (Aciclovir) 抗病毒药物

         阿昔洛韦 (Aciclovir)   抗病毒药物

阿昔洛韦 (Aciclovir) 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 (Aciclovir) 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Aciclovir)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抗病毒治疗的药物。

它是一种核苷类似物,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来起到治疗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阿昔洛韦的药理作用、适应症、使用方法以及不良反应。

一、药理作用阿昔洛韦主要通过抑制病毒的DNA聚合酶,干扰病毒复制的过程。

当阿昔洛韦与病毒感染的细胞内的DNA聚合酶结合后,它会被病毒的DNA聚合酶酶解成阿昔洛韦单磷酸,然后进一步磷酸化成三磷酸形式。

这些三磷酸形式会与DNA链中的三磷酸脱氧胸腺嘧啶结合,从而导致DNA聚合链停止扩展,病毒复制被抑制。

二、适应症阿昔洛韦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包括以下几种常见适应症:1.单纯疱疹病毒感染:阿昔洛韦可以用于治疗单纯疱疹、生殖器疱疹和带状疱疹等病毒感染。

它可以缩短病程、减轻症状,并降低复发的风险。

2.水痘和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在水痘和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早期使用阿昔洛韦可以减轻疼痛、缩短病程,并且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巨细胞病毒感染:阿昔洛韦也可以用于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在某些特定患者群体中广泛应用,如器官移植者、免疫抑制患者等。

三、使用方法阿昔洛韦有多种剂型供选择,包括口服剂、外用药膏和静脉注射剂。

具体使用方法应根据病情、患者状况和医生建议来确定。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使用方法:1.口服剂:一般用于治疗单纯疱疹和水痘等病毒感染。

剂量和用药频率因个体差异而异,应根据医生的处方进行使用。

2.外用药膏:常用于治疗生殖器疱疹和单纯疱疹等病毒感染。

在发病初期连续涂抹药膏,能够有效减轻症状和加速愈合。

3.静脉注射剂: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的病毒感染,如巨细胞病毒感染等。

一般由专业医生在医院环境下进行静脉输注。

四、不良反应阿昔洛韦在正常剂量下一般耐受良好,但也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1.消化系统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2.皮肤反应: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如荨麻疹、红斑等。

抗病毒药物

抗病毒药物

干扰素
【药名】干扰素 Interferon 【作用机理】本品是机体受到病毒或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后,体内产生的一类抗病毒的糖蛋白物质,具有抑 制病毒生长、细胞增殖和免疫调节的活性。 【临床应用】用于病毒性感染,如病毒性角膜炎、肝炎、流感等,以及恶性肿瘤等的治疗或辅助治疗 【不良反应】流管样综合征如发热、寒战、头痛、乏力等 【注意事项】口服无效,须注射给药
抗病毒药物
01 病毒简介
03 金刚烷胺ຫໍສະໝຸດ 目录02 药物分类 04 阿昔洛韦
05 干扰素
07 利巴韦林
目录
06 齐多夫定
抗病毒感染的途径很多,如直接抑制或杀灭病毒、干扰病毒吸附、阻止病毒穿入细胞、抑制病毒生物合成、 抑制病毒释放或增强宿主抗病毒能力等。抗病毒药物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病毒复制周期的某个环节而实现的。
谢谢观看
利巴韦林
【药名】病毒唑ribavirin 【作用机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在宿主细胞内磷酸化后,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作用,如干扰病毒的三 磷酸鸟苷合成,抑制病毒mRNA合成以及抑制某些病毒的依赖RNA的RNA聚合酶 。 【临床应用】广谱抗病毒药物,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与支气管炎 【不良反应】使用过程中有较强的致畸作用,在体内消除很慢。大剂量使用时,可致心脏损害。口服或静脉 给药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腹泻、头痛,长期用药服药可致白细胞减少及可逆性贫血。 【注意事项】禁用于孕妇和预期要怀孕的妇女 。
多数病毒缺乏酶系统,不能独立自营生活,必须依靠宿主的酶系统才能使其本身繁殖(复制),病毒核酸有 时整合于细胞,不易消除,因此抗病毒药研究发展缓慢。
病毒所致疾病大多是人类的主要传染病,病毒可侵犯不同组织器官,感染细胞引起疾病。由病毒引起的常见 疾病有:

抗病毒药物的作用原理

抗病毒药物的作用原理

抗病毒药物的作用原理1. 背景介绍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和全球交通的加强,病毒感染成为全球性的健康威胁。

为了控制和治疗病毒感染,科学家们研发了多种抗病毒药物。

本文将介绍抗病毒药物的作用原理。

2. 抗病毒药物的分类根据作用机制和对病毒的不同作用部位,抗病毒药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抑制病毒复制的药物- 抑制病毒入侵的药物- 提高宿主免疫反应的药物3. 抑制病毒复制的药物抑制病毒复制的药物是最常见的抗病毒药物。

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阻断病毒的复制过程,从而减少病毒数量和传播速度。

常见的抗病毒药物包括:- 核苷类似物:这类药物能够取代病毒所需的核苷酸,引起病毒复制的终止。

- 蛋白酶抑制剂:这类药物能够阻断病毒蛋白酶的活性,从而阻碍后续的病毒复制过程。

4. 抑制病毒入侵的药物抑制病毒入侵的药物主要通过阻断病毒与宿主细胞结合或进入细胞内部的过程,从而防止病毒入侵宿主细胞。

常见的抗病毒药物包括:- 中和抗体:这类药物能够与病毒表面的抗原结合,阻止病毒与细胞结合。

- 受体拮抗剂:这类药物能够竞争性地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降低病毒入侵的速度。

5. 提高宿主免疫反应的药物某些抗病毒药物可以增强宿主的免疫反应,帮助机体抵抗病毒感染。

这类药物通常通过增强细胞免疫或调节免疫应答的方式发挥作用。

6. 结论抗病毒药物的作用原理多种多样,不同类型的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发挥作用。

这些药物的研发、使用和临床治疗都对控制病毒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关于抗病毒药物作用原理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读者理解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方式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2] Appiah, M. L., Tian, Y., & Raedebe, I. (2019). The Discoveryof Small-Molecule Antiviral Agents: A Review. Applied Sciences, 9(17), 3473.。

药物化学中抗病毒药物

药物化学中抗病毒药物
间接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干扰病毒在体内的传播等。例如,干扰素通 过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复制;利巴韦林则通过抑制病毒RNA聚合酶,阻止病 毒复制。
抗病毒药物的发展历程
抗病毒药物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最早 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是一些天然产物,如植物 提取物、抗菌药等。随着分子生物学和药理 学的发展,人们开始针对病毒的特定靶点进 行药物设计和筛选,发现了许多具有抗病毒 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
提供基础。
药物筛选
利用高通量筛选技术, 从大量化合物中筛选出 具有抗病毒活性的候选
药物。
结构优化
根据抗病毒活性测试结 果,对候选药物进行结 构优化,以提高疗效和
降低副作用。
临床试验
对新药进行多阶段临床 试验,评估其在人体内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抗病毒药物的生产工艺
0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2
03
04
发酵工程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抗病 毒药物,如抗生素。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干扰素是一类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的蛋白质,通过激活宿 主细胞的抗病毒蛋白合成而抑制病毒复制。干扰素主要用 于治疗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慢性乙型肝炎。金刚烷胺主要 用于预防和治疗甲型流感病毒感染。
03
抗病毒药物的研发与生 产
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流程
靶点发现
确定病毒的特异性靶点 ,如病毒酶、受体或关 键蛋白质,为药物设计
化学合成
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备抗病毒 药物,如核苷类似物。
基因工程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重组蛋 白或多肽类抗病毒药物。
细胞培养
通过细胞培养技术生产病毒抗 体或细胞因子类抗病毒药物。
抗病毒药物的质量控制

抗病毒药物

抗病毒药物

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是指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能力来治疗或预防病毒感染的药物。

随着病毒感染疾病如艾滋病、甲肝、流感等的流行,抗病毒药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抗病毒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以及常见的抗病毒药物。

另外还将讨论一些病毒感染的常见疾病及其相应的抗病毒治疗。

一、抗病毒药物的分类抗病毒药物可以根据其作用机制、化学结构、应用领域等进行分类。

常见的抗病毒药物分类包括:1. 核苷类似物:如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它们通过抑制病毒脱氧核苷酸的合成来起到抗病毒作用。

2. 逆转录酶抑制剂:如洛匹那韦、拉米夫定等,这类药物可抑制逆转录酶的活性,从而阻断病毒的复制过程。

3. 广谱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朝鲜霉素等,这类药物可抑制多种病毒的复制,适用于多种病毒感染的治疗。

4. 免疫调节剂:如利巴韦林、恩多沙韦等,这类药物可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对病毒的抵抗力。

二、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类别的抗病毒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

核苷类似物作为构建病毒DNA链的基本单位,与病毒脱氧核苷酸竞争结合逆转录酶,从而阻断病毒基因组的复制过程。

逆转录酶抑制剂则干扰病毒逆转录过程,阻断病毒基因组的合成。

广谱抗病毒药物通过多种途径抑制病毒复制过程,如干扰病毒RNA合成、破坏病毒外壳结构等。

免疫调节剂则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细胞和分子信号转导,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三、常见抗病毒药物及其应用1. 阿昔洛韦(Acyclovir):是一种常用的核苷类似物,主要用于治疗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等病毒感染。

2. 洛匹那韦(Lopinavir):是一种抑制HIV逆转录酶的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艾滋病。

3. 奥司他韦(Oseltamivir):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流感病毒感染,能够抑制病毒复制过程。

四、常见病毒感染及其抗病毒治疗1. 艾滋病:常用抗病毒药物包括洛匹那韦、拉米夫定、埃替菲韦等,这些药物可以抑制HIV的复制,减少病毒载量,延缓疾病进展。

抗病毒药物

抗病毒药物
O HN HO O O N I O HO P O OH O O N HN O I O O O O N HN HO P O P O OH OH O I
OH O HN O O O HO P O P O P O OH OH OH O O N
OH
OH
I
OH
核苷类——碘苷
第一个临床有效的抗病毒核苷类药物
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竞争性抑制DNA聚合酶,阻碍病毒 DNA的合成 本身无活性,活性形式:三磷酸碘苷 对单纯疱疹病毒、牛痘病毒等DNA病毒有效,对流感病 毒
H 3C
嘌呤核苷类—阿昔洛韦
作用机理:
• 只在感染的细胞中被病毒的胸苷激酶磷酸化成单磷酸或二 磷酸核苷,而后在细胞酶系中转化为三磷酸形式(如下图),
才能发挥其干扰病毒DNA合成的作用。
•在病毒和宿主之间具有很高的选择性 。
O HN H2N N N N O
O HN H2N N N N O O O O P O P OH OH OH 核苷二磷酸激酶 (细胞酶系) H2N N HN
•还可抑制HIV逆转录酶,用于治疗艾滋病的综合
症。
膦甲酸钠
影响核糖体翻译的药物
作用机制:
影响核糖体翻译的药物阻断了在细胞核糖体上将mRNA 的遗传信息翻译到蛋白质合成中去,从而减少了病毒蛋白 质的合成。
H N N O O N CH3
美替沙腙
NH2
• 美替沙腙为缩氨硫脲类 化合物,可以抗前病毒, 包括天花和牛痘,对某 些RNA病毒如鼻病毒、 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也有抑 制作用。
等RNA病毒无效
核苷类——碘苷
【临床应用】 本品仅适用于单纯疱疹病毒 (HSV)的 局部感染,如HSV角膜炎、结膜炎等。 【不良反应】 局部用药可致眼部刺痛、眼睑 水肿,偶有过敏、畏光,皮肤轻度烧灼感,偶有

抗病毒药作用机理有哪些

抗病毒药作用机理有哪些

抗病毒药作用机理有哪些在当今世界,病毒性疾病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因此研究和开发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变得至关重要。

抗病毒药物能够通过不同的作用机理干扰病毒的生命周期,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实现治疗的目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抗病毒药作用机理:直接抑制病毒复制这是抗病毒药物最直接的作用机理之一。

这类药物通过不同的方式直接干扰病毒复制的过程,比如抑制病毒复制所需的酶活性、阻断病毒复制所需的核苷酸合成等。

通过这种作用,药物能有效地降低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速率,从而减轻感染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增强宿主免疫反应有一类抗病毒药物并非直接作用于病毒本身,而是通过增强宿主机体的免疫反应来抵抗病毒。

这类药物能够调节宿主的免疫系统,提高其对病毒的识别和清除能力,从而加速感染的消除过程。

阻断病毒进入宿主细胞有些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理是阻断病毒进入宿主细胞,从而阻止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这类药物通常会干扰病毒与宿主细胞膜的结合,或者阻断病毒进入细胞内后的释放和复制过程,从而有效地降低病毒感染的程度和范围。

扰乱病毒颗粒组装和释放另一类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理是干扰病毒颗粒的组装和释放过程。

这类药物能够阻止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组装成成熟的病毒颗粒,或者阻断病毒颗粒的释放过程,从而减少新生病毒的数量和传播速率,达到抑制病毒感染的效果。

综上所述,抗病毒药物可以通过直接抑制病毒复制、增强宿主免疫反应、阻断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和扰乱病毒颗粒组装和释放等多种作用机理来抵抗病毒感染。

针对不同的病毒和感染机制,科研人员可以选择合适的抗病毒药物,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副作用风险。

抗病毒药物的用途范围及科普

   抗病毒药物的用途范围及科普

抗病毒药物的用途范围及科普抗病毒药物的用途范围及科普抗病毒药物是指针对病毒感染或复制过程的药物,用于预防和治疗病毒性感染疾病。

本文将介绍抗病毒药物的用途范围及相关科普知识。

一、抗病毒药物的分类和用途范围抗病毒药物可以分为两大类:直接抗病毒药物和免疫调节药物。

直接抗病毒药物主要通过直接作用于病毒,阻碍病毒的生长和复制过程。

免疫调节药物则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力,对抗病毒的入侵。

1. 直接抗病毒药物直接抗病毒药物的用途范围广泛,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疾病:(1)流感:直接抗病毒药物常用于治疗流感病毒感染,包括乙型流感病毒和甲型H1N1流感病毒等。

(2)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可以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减轻肝炎病情和预防疾病的进展。

(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可以抑制HIV的复制和蔓延,从而控制病毒复制,延缓病情进展。

(4)疱疹病毒感染:抗病毒药物可以减轻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疼痛、瘙痒等症状,缩短疱疹病程。

(5)宫颈癌病毒感染:通过抗病毒药物的应用,可以减少宫颈癌病毒(HPV)感染引起的宫颈病变,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6)其他病毒感染:如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等。

2. 免疫调节药物免疫调节药物主要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抵抗病毒的能力。

其主要用于以下方面:(1)干扰素类药物:可以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2)免疫增强类药物:如免疫球蛋白、小分子免疫调节剂等,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力,帮助机体对抗病毒感染。

二、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及常见副作用在使用抗病毒药物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和处方,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时间使用药物,不可自行增减。

2. 注意药物的存储方式,避免暴露于阳光和高温环境中,防止药物失效。

3. 了解药物的禁忌症和不良反应,如对某些成分过敏的患者应避免使用,同时关注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如肝功异常、恶心、呕吐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ARS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突如其来的 SARS给人类以灾难和警示。2004年初发生的禽流 感也给人们带来了威胁
目前对种类繁多的病毒性传染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药 物,现有的只是病毒抑制剂,不能杀灭病毒。它们的作用 仅在于抑制病毒的繁殖,增强宿主免疫系统以抵御病毒侵 袭的能力,修复被破坏的组织或缓和病情,使之不出现临 床症状。由于病毒本身没有独立的酶系统,必须依靠宿主 的酶系统才能使其繁殖、复制,故治疗病毒性疾病的药物 应具有高度选择性,仅作用于细胞内病毒而对宿主细胞无 明显伤害。
依 培夫定(4)
HO
CH=CHBr 溴夫定 (5)
作用机制:与胸腺嘧啶核苷竞争性的抑制DNA聚合 酶,阻碍病毒DNA的合成。
阿糖胞苷(6)是胞嘧啶衍生物,其类似物安西他滨(Ancitabine,7)
, 和依巴他滨(8)先后上市
对HSV-1、HSV-2和VZV等均有强抑制
作用,但选择性较差 。
NH2 N
抗疱疹病毒药可分核苷和非核苷两大类
(一)核苷类
核苷由碱基和核糖两部分组成,碱基分为嘧啶和嘌呤二类。
O HN ON HO
O
HO OH
尿嘧啶核苷
O HN
CH3
NH2 N
ON HO
O
ON HO
O
HO
HO OH
胸腺嘧啶核苷 胞嘧啶核苷
NH2
N
NNNHO OO NhomakorabeaHN
N
H2N N N HO O
HO OH
HO OH
10
11
12
将3’-羟基改为氟原子取代,细胞毒性也下降,活性下降。
核糖被其他环状基团取代如13和14活性高而无明显毒性,改变氧位置得 异核苷15,稳定性好,对HSV活性高。
O
O
O
Br
X
HN
HN
Br HN ON
O
N
O
O OH
N O
X= Cl, Br, I HO OH
O
O
13
O
14
OH
15
2、嘌呤类
早期的抗病毒药,由于靶点不明确,不能识别病 毒和宿主细胞而毒副作用大,无法用于全身治疗。如 碘苷和阿糖腺苷只能局部用于治疗眼部疱疹病毒感染。
随着分子病毒学、生物工程技术及其相关学科的 发展,已可鉴定所发现病毒的全部基因组序列,了解 病毒在体内繁殖和复制的分子过程,发现药物作用的 靶点。
根据靶分子结构的生物特点,设计药物分子进行高通 量筛选,寻找先导化合物。再通过化学结构修饰,毒 理学和药代动力学等研究找到安全有效的新药。根据 其适应症,可分为: 一、抗疱疹病毒药物 二、抗免疫缺陷病毒药物 三、抗肝炎病毒药物 四、抗呼吸道病毒感染药物。
阿昔洛韦仅在感染病毒的细胞中被病毒的胸苷激酶 (TK)磷酸化转成三磷酸核苷,才能产生其干扰病毒DNA 的合成作用,是一个对疱疹病毒有高度选择性的抗病毒药 物,毒性低。
1981年上市,在60多个国家销售,有6种制剂,是销 售量最大的抗病毒药物。但水溶性差,口服吸收少,抗病 毒谱窄。
为了提高生物利用度,研究开发前药,伐昔洛韦 (21) 、缬更昔洛韦(22)和泛昔洛韦(23)
但是新的病毒不断被发现,有的甚至暴发流行; 而老的病毒性疾病又时有起伏,潜在威胁严重。现对 人有致病性的病毒达1200多种
近年来发病率最高、危害性最大的是: 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所致的艾滋病(AIDS) 和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乙型病毒性肝炎。
2002年在我国发现首例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 征(SARS),波及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感染病 例8422人,死亡916人。
腺苷
鸟嘌啉核苷
1、嘧啶类
碘苷是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抗病毒核苷类药物,其 结构与胸腺嘧啶核苷相似,以碘取代5位的甲基,1962
年以外用滴眼剂治疗HSV,继而合成许多类似物:
O R
HN
ON HO O
R=CH3 I
CF3 C2H5 CH3 CHCH3
胸 腺嘧啶核苷 碘苷 (1) 曲 氟尿苷 (2) 依 度尿苷 (3)
阿糖腺苷(16)从链霉菌的培养液中提取,对HSV和VZV等有明显活 性,但水溶性小,使用不便,合成其磷酸酯-单磷酸阿糖腺苷(17)在水中 溶解度大,可供静脉或肌肉注射
NH2
N
N
O
HN
N
O
HN
N
O
HN
N
NN
O
RO
HO
H2N HO
NN O
H2N
NN O
HO
H2N N N HO
OH
OH
OH
16 R=HH
18
NH N
NH2 I
N
O Br
HN
ON
HO O HO
HO
N
O O
ON HO O
ON HO O
HO
6
HO 7
HO 8
HO OH 9
尿嘧啶核苷的5位引入溴乙烯基(索利夫定9)有很强的抑制疱症病毒作 用,细胞毒性低,口服吸收好,曾在日本上市,后因不恰当地同时服用5- 氟尿嘧啶导致严重骨髓毒性而死亡,撤回。
核糖的改造
一、抗疱疹病毒药物 (Anti-herpes Virus Agents)
人类疱疹病毒,属DNA病毒,主要有单纯疱疹病 毒1型和2型(HSV-1、HSV-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VZV)、爱泼司坦-巴尔病毒(EBV)、巨细胞病毒 (CMV)和人疱疹病毒6型(HHV-6)等。
疱疹病毒可引起多种疾病如角膜炎、唇疱疹、生 殖器疱疹、带状疱疹、视网膜炎、间质性肺炎、胃肠 炎和脑炎等。
抗病毒药物特点和作用
抗病毒药物特点和作用
病毒:DNA)或核糖核酸(RNA),外壳是蛋白质。
病毒自身不能进行代谢,但能在宿主细胞
内增殖,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
病毒分成DNA病毒和RNA病毒两大类。
病毒感染引起多种疾病,约60%的流行性传染 病由病毒引起。
早期病毒性传染病如天花、脊髓灰质炎、麻疹、 和乙型脑炎等疾病的发病率已日趋减少 。1980年世 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全球消灭天花。
H
O
17 R= P(OH)2
19
20
腺苷类药物在体内易被脱氨酶转化成脱氨化合物而失活,经研究发现核
糖的2和3羟基并非必需,进而合成了一系列开环核苷衍生物如阿昔洛韦
(18)更昔洛韦(19)和喷昔洛韦(20)。
阿昔洛韦是开环的鸟苷类似物,对HSV的毒性比对宿主细胞的毒性强 300-3000倍,其抗病毒活性比阿糖腺苷强160倍。
尿嘧啶核苷和胞嘧啶核苷的2’位以氟或甲烯基取代的类似 物如10,11,12对多种DNA病毒有强效 但细胞毒性大。
NH2 X
HN
O X
HN
ON HO O
F
ON HO
O
OH
OH CH2
NH2 X
HN
ON HO
O
OH CH2
X= H, F, Cl, Br, I,CH3 C2H5, CH=CH2
CH=CHB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