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药物
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发展__

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发展__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发展一、引言抗病毒药物是指用于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的药物。
随着全球病毒性疾病的不断增多和病毒变异的出现,研发和应用抗病毒药物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抗病毒药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抗病毒药物的分类1. 核苷类似物:核苷类似物是最常见的抗病毒药物之一,它们通过模拟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过程,干扰病毒复制和传播。
例如,阿昔洛韦用于治疗疱疹病毒感染,拉米夫定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等。
2. 蛋白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是一类能够抑制病毒蛋白酶活性的药物,从而阻断病毒复制的过程。
例如,利托那韦用于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
3. 免疫调节剂:免疫调节剂通过调节宿主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例如,干扰素用于治疗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4. 中和抗体:中和抗体是一种可以与病毒结合并阻止其进一步侵入宿主细胞的抗体。
这种药物通常用于预防病毒感染。
例如,疫苗就是一种通过激发机体产生中和抗体来预防病毒感染的药物。
三、抗病毒药物的现状1. 疱疹病毒感染的治疗:疱疹病毒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感染,目前已有多种抗病毒药物可用于治疗,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病毒复制酶的活性,阻断病毒复制过程,从而减轻病情。
2.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已有多种抗病毒药物可用于治疗,如拉米夫定、替诺福韦等。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病毒复制过程,减少病毒载量,改善肝功能。
3.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治疗: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一种慢性肝炎,目前已有多种抗病毒药物可用于治疗,如干扰素、利巴韦林等。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和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减轻肝脏损伤,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抗病毒药物的发展趋势1. 新药研发:随着病毒变异的不断出现,传统的抗病毒药物可能会出现耐药性。
因此,新药的研发对于应对病毒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许多研究机构和制药公司正在致力于开发新型抗病毒药物,如病毒蛋白酶抑制剂、RNA干扰等。
抗病毒药物

干扰素
【药名】干扰素 Interferon 【作用机理】本品是机体受到病毒或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后,体内产生的一类抗病毒的糖蛋白物质,具有抑 制病毒生长、细胞增殖和免疫调节的活性。 【临床应用】用于病毒性感染,如病毒性角膜炎、肝炎、流感等,以及恶性肿瘤等的治疗或辅助治疗 【不良反应】流管样综合征如发热、寒战、头痛、乏力等 【注意事项】口服无效,须注射给药
抗病毒药物
01 病毒简介
03 金刚烷胺ຫໍສະໝຸດ 目录02 药物分类 04 阿昔洛韦
05 干扰素
07 利巴韦林
目录
06 齐多夫定
抗病毒感染的途径很多,如直接抑制或杀灭病毒、干扰病毒吸附、阻止病毒穿入细胞、抑制病毒生物合成、 抑制病毒释放或增强宿主抗病毒能力等。抗病毒药物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病毒复制周期的某个环节而实现的。
谢谢观看
利巴韦林
【药名】病毒唑ribavirin 【作用机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在宿主细胞内磷酸化后,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作用,如干扰病毒的三 磷酸鸟苷合成,抑制病毒mRNA合成以及抑制某些病毒的依赖RNA的RNA聚合酶 。 【临床应用】广谱抗病毒药物,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与支气管炎 【不良反应】使用过程中有较强的致畸作用,在体内消除很慢。大剂量使用时,可致心脏损害。口服或静脉 给药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腹泻、头痛,长期用药服药可致白细胞减少及可逆性贫血。 【注意事项】禁用于孕妇和预期要怀孕的妇女 。
多数病毒缺乏酶系统,不能独立自营生活,必须依靠宿主的酶系统才能使其本身繁殖(复制),病毒核酸有 时整合于细胞,不易消除,因此抗病毒药研究发展缓慢。
病毒所致疾病大多是人类的主要传染病,病毒可侵犯不同组织器官,感染细胞引起疾病。由病毒引起的常见 疾病有:
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和应用

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和应用随着病毒的不断变异,对抗病毒的药物研发也成为了当今科学界的热点之一。
各国科研机构和制药公司不断攻关,推动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和应用,为全球卫生事业贡献力量。
一、抗病毒药物的分类抗病毒药物是指能够干扰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和繁殖的药物。
根据其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可分为以下几类:1. 核苷类似物:模拟细胞内核苷酸,进入病毒内部后干扰其复制过程。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抗艾滋病、乙肝等病毒感染的治疗中。
2. 蛋白酶抑制剂:干扰病毒复制所需的特定酶类,从而抑制病毒的繁殖。
目前,已应用于抗乙肝、C型肝炎、HIV等病毒感染治疗中。
3. 代表病毒抑制剂。
利用RNAi技术,干扰病毒RNA的复制,从而降低病毒产生频率。
目前,已成功用于治疗乙肝、艾滋病等病毒感染。
4. 抗病毒免疫治疗。
利用单克隆抗体、细胞因子等免疫学技术,增强机体免疫力,帮助患者抵御病毒感染。
二、抗病毒药物的研发现状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步伐不断加快,但其困难系数也越来越大。
一方面,病毒具有强大的适应性和变异性,难以一次性找到有效的靶点;另一方面,药物的创新和开发需要大量的研究和试验,资金和时间成本高。
近年来,由于新型病毒的突然爆发和传播,如COVID-19,Zika病毒等,各国科研机构和制药公司加强了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力度。
例如,现成立了全球新冠病毒抗病毒合作共同研究机构,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等手段,共同研究抗新冠药物的发现和开发。
三、抗病毒药物的应用现状抗病毒药物的应用对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至关重要。
在应用中,需要根据病毒特性和患者病情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同时要严格遵守医嘱,避免误用或滥用药物。
抗病毒药物在临床使用中取得了不少成果。
例如,在HIV感染治疗方面,抗病毒药物可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控制病情发展。
在乙肝治疗方面,抗病毒药物可以帮助患者达到持续病毒抑制效果。
在COVID-19疫情期间,抗病毒药物也被广泛应用于疫情治疗中,如利巴韦林等。
抗病毒药物的知识汇总(执业医师)

抗病毒药物的知识汇总(执业医师)抗病毒药物的知识汇总(执业医师)在面对病毒感染时,抗病毒药物是一种重要的治疗选择。
本文将对常见的抗病毒药物进行知识汇总,以帮助执业医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药物。
类型1. 抗病毒药物分类- 核苷类似物(如齐多夫定、阿德福韦、利巴韦林等):模拟病毒DNA或RNA结构,抑制病毒复制。
核苷类似物(如齐多夫定、阿德福韦、利巴韦林等):模拟病毒DNA或RNA结构,抑制病毒复制。
- 蛋白酶抑制剂(如洛匹那韦、瑞德西韦):抑制病毒复制中的特定酶,阻碍病毒生命周期。
蛋白酶抑制剂(如洛匹那韦、瑞德西韦):抑制病毒复制中的特定酶,阻碍病毒生命周期。
- 嵌合抗体(如帕卢麦布):通过与病毒结构蛋白相互作用,阻断病毒进入宿主细胞。
嵌合抗体(如帕卢麦布):通过与病毒结构蛋白相互作用,阻断病毒进入宿主细胞。
- 免疫调节剂(如干扰素):调整宿主免疫系统,增强抗病毒能力。
免疫调节剂(如干扰素):调整宿主免疫系统,增强抗病毒能力。
常见药物1. 齐多夫定(Zidovudine)- 适应症:HIV感染及AIDS治疗。
适应症:HIV感染及AIDS 治疗。
- 作用机制:抑制逆转录酶活性,阻止病毒复制。
作用机制:抑制逆转录酶活性,阻止病毒复制。
- 副作用:贫血、恶心、呕吐等。
副作用:贫血、恶心、呕吐等。
2. 阿德福韦(Adefovir)- 适应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
适应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
- 作用机制:抑制病毒DNA聚合酶,抑制病毒复制。
作用机制:抑制病毒DNA聚合酶,抑制病毒复制。
- 副作用:肾功能损害、乳酸酸中毒等。
副作用:肾功能损害、乳酸酸中毒等。
3. 利巴韦林(Ribavirin)- 适应症: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
适应症: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
- 作用机制:直接抑制病毒复制,干扰病毒RNA和蛋白质合成。
作用机制:直接抑制病毒复制,干扰病毒RNA和蛋白质合成。
- 副作用:贫血、呼吸困难、胃肠不适等。
药物化学中抗病毒药物

抗病毒药物的发展历程
抗病毒药物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最早 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是一些天然产物,如植物 提取物、抗菌药等。随着分子生物学和药理 学的发展,人们开始针对病毒的特定靶点进 行药物设计和筛选,发现了许多具有抗病毒 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
提供基础。
药物筛选
利用高通量筛选技术, 从大量化合物中筛选出 具有抗病毒活性的候选
药物。
结构优化
根据抗病毒活性测试结 果,对候选药物进行结 构优化,以提高疗效和
降低副作用。
临床试验
对新药进行多阶段临床 试验,评估其在人体内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抗病毒药物的生产工艺
0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2
03
04
发酵工程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抗病 毒药物,如抗生素。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干扰素是一类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的蛋白质,通过激活宿 主细胞的抗病毒蛋白合成而抑制病毒复制。干扰素主要用 于治疗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慢性乙型肝炎。金刚烷胺主要 用于预防和治疗甲型流感病毒感染。
03
抗病毒药物的研发与生 产
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流程
靶点发现
确定病毒的特异性靶点 ,如病毒酶、受体或关 键蛋白质,为药物设计
化学合成
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备抗病毒 药物,如核苷类似物。
基因工程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重组蛋 白或多肽类抗病毒药物。
细胞培养
通过细胞培养技术生产病毒抗 体或细胞因子类抗病毒药物。
抗病毒药物的质量控制
抗病毒药物

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是指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能力来治疗或预防病毒感染的药物。
随着病毒感染疾病如艾滋病、甲肝、流感等的流行,抗病毒药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抗病毒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以及常见的抗病毒药物。
另外还将讨论一些病毒感染的常见疾病及其相应的抗病毒治疗。
一、抗病毒药物的分类抗病毒药物可以根据其作用机制、化学结构、应用领域等进行分类。
常见的抗病毒药物分类包括:1. 核苷类似物:如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它们通过抑制病毒脱氧核苷酸的合成来起到抗病毒作用。
2. 逆转录酶抑制剂:如洛匹那韦、拉米夫定等,这类药物可抑制逆转录酶的活性,从而阻断病毒的复制过程。
3. 广谱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朝鲜霉素等,这类药物可抑制多种病毒的复制,适用于多种病毒感染的治疗。
4. 免疫调节剂:如利巴韦林、恩多沙韦等,这类药物可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对病毒的抵抗力。
二、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类别的抗病毒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
核苷类似物作为构建病毒DNA链的基本单位,与病毒脱氧核苷酸竞争结合逆转录酶,从而阻断病毒基因组的复制过程。
逆转录酶抑制剂则干扰病毒逆转录过程,阻断病毒基因组的合成。
广谱抗病毒药物通过多种途径抑制病毒复制过程,如干扰病毒RNA合成、破坏病毒外壳结构等。
免疫调节剂则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细胞和分子信号转导,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三、常见抗病毒药物及其应用1. 阿昔洛韦(Acyclovir):是一种常用的核苷类似物,主要用于治疗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等病毒感染。
2. 洛匹那韦(Lopinavir):是一种抑制HIV逆转录酶的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艾滋病。
3. 奥司他韦(Oseltamivir):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流感病毒感染,能够抑制病毒复制过程。
四、常见病毒感染及其抗病毒治疗1. 艾滋病:常用抗病毒药物包括洛匹那韦、拉米夫定、埃替菲韦等,这些药物可以抑制HIV的复制,减少病毒载量,延缓疾病进展。
第十章 抗病毒药物

抗逆转录病毒
(抗人体免疫缺陷病毒的药)
核苷类:(趣记:阿巴西转过头(逆转)去抢夫):阿巴卡韦、扎西他滨、去羟肌苷、齐多夫定、司他夫定、拉米夫定
非核苷类:(趣记:非依拉平)依非韦伦、奈韦拉平
蛋白酶抑制剂:(趣记:白那韦):茚地那韦、利托那韦
抗乙型肝炎:1.核苷类:恩替卡韦
2.核苷酸类:阿德福韦酯、替诺福韦酯
3.干扰素:干扰素α2A,干扰素α2B
抗丙型肝炎:(趣记:惟怕他索磷):韦帕他韦、索磷布韦、利巴韦林
第十章抗病毒药物
抗流感病毒药物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奥司他韦羧酸盐)、扎那米韦
M2蛋白离子通道抑制剂:金刚烷胺、金刚乙胺
血凝素抑制剂:阿比多尔
RNA多聚酶抑制剂:(啊,法国的博士拉稀了)法匹拉韦、博洛西韦
抗疱疹病毒
核苷类:阿糖腺苷、阿昔洛韦(伐昔洛韦)、喷昔洛韦(泛昔洛韦)、更昔洛韦(伐昔洛韦)
常见抗病毒药物种类一览表

常见抗病毒药物种类一览表=================================1. 抗病毒药物类别抗病毒药物类别抗病毒药物可根据其作用机制和所用于治疗的病毒种类进行分类。
常见的抗病毒药物类别包括:- 核苷类似物:这类药物通过模拟病毒的核苷酸结构,阻断病毒复制过程。
常见的核苷类似物包括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
核苷类似物:这类药物通过模拟病毒的核苷酸结构,阻断病毒复制过程。
常见的核苷类似物包括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
- 非核苷类似物:这类药物直接作用于病毒的酶,阻止病毒复制过程。
常见的非核苷类似物包括奈韦拉平、培菲拉韦等。
非核苷类似物:这类药物直接作用于病毒的酶,阻止病毒复制过程。
常见的非核苷类似物包括奈韦拉平、培菲拉韦等。
- 蛋白酶抑制剂:这类药物抑制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蛋白酶活性,阻断病毒复制。
常见的蛋白酶抑制剂包括艾德福韦、达菲韦等。
蛋白酶抑制剂:这类药物抑制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蛋白酶活性,阻断病毒复制。
常见的蛋白酶抑制剂包括艾德福韦、达菲韦等。
- 免疫调节剂:这类药物通过调节宿主免疫系统,增强宿主对病毒的抵抗力。
常见的免疫调节剂包括干扰素和干扰素诱导剂等。
免疫调节剂:这类药物通过调节宿主免疫系统,增强宿主对病毒的抵抗力。
常见的免疫调节剂包括干扰素和干扰素诱导剂等。
-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
常见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包括拉米夫定、洛匹那韦等。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
常见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包括拉米夫定、洛匹那韦等。
2. 常见病毒感染及相应药物常见病毒感染及相应药物不同病毒感染需要使用特定的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以下是常见病毒感染及相应的抗病毒药物:- 流感(Influenza):抗流感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可用于治疗流感感染。
流感(Influenza):抗流感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可用于治疗流感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90年代后开发的共17种:
拉夫咪啶(贺普丁,lamivudine,治疗 乙肝的抗HIV药); 沙奎那韦(saqunavir); 茚地那韦(indinavir,佳息惠); 瑞妥拉韦(ritonavir,利托拉韦);
德拉维丁(Delavirdine);
安伦拉韦(Amprenavir,安普那 韦); 罗平拉韦(Lopinavir); 扎西他滨(Zalcitabine,DDC); 阿巴卡韦(Abacavir、ABC、 Ziagen); 奈韦拉平(Nevirapine、维乐命、 Viramune); 阿德福韦(adefovir); 氟双脱氧腺苷(F-ddA);
障碍,静脉炎和局部疼痛等。动物实验有致畸、致癌和 致突变。
膦甲酸钠 (Foscarnet sodium)
为焦磷酸盐衍生物,可与病毒RNA多聚酶的焦磷酸盐解 离部位结合,因而抑制病毒生长,也可非竞争性地抑制 逆转录病毒。 【适应证】主要用于艾滋病患者细胞肥大性鼻炎,也可 用于 HSV、EBV、VZV等感染。
对 HBV也有作用。主要用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和免疫缺
陷患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剂 量】口服200mg,1次/4h或每日1g,分次给予;静 滴每次5mg/kg,缓慢滴注持续1h,1次/8h×7天 【不良反应】一时性肌酐升高、皮疹、出汗、血尿、低 血压、头痛、恶心等。不能与青霉素、丙磺舒、头孢菌 素合 用,以免增加毒性。
【不良反应及防治】视网膜炎、周围水肿、直立性低血压、 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尿潴留等。停药后上述症状可迅速消失。严 重的神经系统反应用毒扁豆素可暂时逆转。
碘苷(idoxuridine, IDUR, 疱疹净)
【药理作用】 IDUR可同时作用于病毒和宿主细胞的DNA,
通过竞争性地抑制DNA合成酶,从而抑制病毒特别是疱疹 病毒和水痘病毒的复制。
抗甲型流感病毒表面M2受体:金刚烷胺、金刚乙胺; 抗神经氨酸苷酶:责纳米韦、奥司他韦(能抗乙型流感 病毒)、帕拉米韦; 抗单磷酸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利巴韦林;
抗病毒DNA多聚酶: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 贲昔洛韦、更昔洛韦、西多福韦、拉米呋啶、齐多夫定、 司他夫定、磷甲酸盐、缬更昔洛韦;
酶结合,中止DNA链的延长。主要抗HIV;
重组α-2b干扰素:主要用于治疗丙型肝炎病毒。
常用抗病毒药物的临床应用
金刚烷胺(Amantadine )
【药理作用】 本品能特异性地抑制甲型流感病毒,干扰病毒 进入细胞,阻止病毒核酸的释放和抑制病毒装配,从而影响病 毒的复制。 【临床应用】 本品主要用于甲型流感的防治,对乙型流感无 效。
膦甲酸钠:抑制病毒DNA聚合酶。对疱疹病毒1、2 型, CMV,乙肝病毒、EB病毒有效;
责纳米韦、奥司他韦、帕拉米韦:抗神经氨酸酶,对甲、 乙两型流感有效; BCX1812、Pleconaril:对甲、乙、丙三型流感均有效; 拉米夫定、齐多夫定、司他夫定、去羟肌苷、瑞妥拉韦、 依非韦伦(抗HIV逆转录酶)、沙奎那韦、茚地那韦、 奈非那韦(抗HIV蛋白酶):都可以与病毒的DNA聚合
奈非那韦(nelfinavir);
依非韦伦(efavirenz,stocrin,施多宁); 责纳米韦(zanamivir,扎那米韦); 奥司他韦(oseltamivir,奥塞米韦);
干扰素;
2001年后开发的有6种:
神经氨酸苷酶抑制剂:帕拉米韦(Peramivir) 唾液酸酶抑制剂(2种):BCX1812、Pleconaril(Viropharma)-----能与EV的VP1整合,抑制病毒附着宿主细胞和脱胞膜 解旋酶-引物酶复合体抑制剂(2种):BAY57-1293(德甲拜耳)、 BILS197BS(美国Boehringer Ingelheim)------为抗疱疹病毒带来了新 希望 缬更昔洛韦(valganciclovir、2001-3-5,为更昔洛韦的前体,口服吸 收的生物利用度为60%,是更昔洛韦的10倍。 其它:如转移因子、白介素-2、香菇多糖、葡聚糖、苷露聚糖等。 总之,到目前为止,抗病毒药物品种很少,不超过50个,大约44个。
环胞苷:外用药,治疗各种疱疹病毒;
阿昔洛韦、伐昔洛韦(阿昔洛韦的前体)、泛昔洛韦 (转化为贲昔洛韦)、贲昔洛韦等:在体内转化为三 磷酸化合物,干扰病毒DNA聚合酶,抑制病毒DNA复 制。对疱疹类DNA病毒(如单纯疱疹1、2型,水痘带 状病毒、CMV)有效;
更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机理相似,但其三磷酸化合物 在CMV感染细胞内的浓度比非感染细胞高10倍。对单 纯疱疹病毒2型、CMV的作用强于阿昔洛韦,因其半衰 期比阿昔劣韦长,不需一日多次用药。
泛昔洛韦(Famciclovir)
为第二代核苷类似药,口服后迅速吸收转化为有抗病毒 活性的潘昔洛韦(Penciclovir),生物利用度达77%,有 抑 制HBV DNAP的活性,但对细胞聚合酶的亲和力小。 【适应证】HBV感染,对HSV-Ⅰ和HSV-Ⅱ及VZV均有作 用。
【剂 量】对HBV感染每次500mg,3次/d口服×4个月; 对疱 疹病毒每次250mg,3次/d口服×7天 【不良反应】乏力、恶心、头痛、腹部不适等
抗HIV逆转录酶:齐多夫定、扎西他滨、司他夫定、 拉米夫定、去羟肌苷、依非韦伦、阿巴卡韦、奈韦拉 平、德拉维丁、氟双脱氧苷; 抗HIV蛋白酶:沙奎那韦、茚地那韦、瑞妥拉韦、奈 非那韦、安伦拉韦、罗平拉韦;
抗唾液酸酶:BCX1812、Pleconaril(Viropharma)
抗解旋酶-引物酶复合体的药物:BAY57-1293、 BILS197BS。
至今,某些病毒性疾病如脊髓灰质炎和狂犬病还没有抗病
毒治疗药,只能靠疫苗预防,一旦错过防疫期,后果十分 严重。
抗病毒药物展史:
20世纪80年代前有9种抗病毒药物:
碘苷(Idoxuridine,IDU); 马啉胍(moroxydine,ABOB); 三氟胸苷(trifluridine,TFT); 环胞苷(cydocytidine,CC); 阿糖腺苷(Vidarabine) ; 阿糖胞苷(cidarabine,Ara-C); 甲红硫脲;
【临床应用】 ①作为气雾剂用于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但价 贵,操作不便,并不实用,气雾剂不推荐用于成人;②本品静滴 或口服治疗拉沙热或流行性出血热(具肾病综合征或肺炎表现者); ③本品口服联合干扰素a-2b可用于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免疫调节剂
针对临床症状的止咳、镇痛、解热和消炎等治疗药 防止继发感染的抗感染药 预防病毒感染的疫苗及阻断病毒传播的消毒药等。
抗病毒药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是病毒抑制剂(virustatic agentis),不能直接杀灭病毒和破坏病毒体,否则也会损伤 宿主细胞。 抗病毒药的作用在于抑制病毒的繁殖,使宿主免疫系统抵 御病毒侵袭,修复被破坏的组织,或者缓解病情使之不出 现临床症状。
的传染病。
1991年至今新发现的人类传染性病毒有庚型肝 炎病毒,人疱疹7~8型病毒,引起成人呼吸窘 迫综合征的Sin Nombre病毒,巴西出血热Sabia 病毒和委内瑞拉出血热Guanarito病毒等。
对病毒性疾病的治疗至今仍缺乏专属性强的药物。
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主要有如下几类:
抑制病毒复制的抗病毒药
金刚烷胺。
20世纪90年代初有8种:
贲昔洛韦(pencidovir,PCV); 泛昔洛韦(famciclovir,FCV,是PCV的前体); 伐昔洛韦(万乃洛韦,valacyclovir,VCR,1985年6月,在体内 ACR); 更昔洛韦(ganciclovir,GCV); 西多福韦(cidofovir); 去羟肌苷(dideoxyinosine,DDI地丹诺辛---Didanosine,惠妥滋--Videx); 二脱氧肌苷(dideoxyinosine); 司他夫定(stavudine,赛瑞特,1994年6月,治疗艾滋病歉疗效最 好的药物之一)。
第三十二章 抗病毒药物的合理应用
概述
病毒感染,特别是 “非典”的肆虐,已成为现代社
会人们关注的一个沉重话题。有数据显示,约60% 的流行性传染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 抗病毒药物的研究与开发,自然成了医药界投资的热 点。乙肝免疫球蛋白、齐多夫定已成新宠。
甲红硫脲、吗啉呱、去羟肌苷、扎西他滨、
阿得福韦、阿巴卡韦、奈韦拉平、德拉韦丁、
依非韦伦、沙奎那韦、茚地那韦、瑞妥拉韦、 奈非那韦、安伦拉韦、罗平拉韦、金刚烷胺、 金刚乙胺、责纳米韦、奥司他韦、帕拉米韦、 BCX1812、Pleconaril等。
广谱抗病毒药物(2种):
利巴韦林、干扰素等。
按照抗病毒药物对酶的抑制作用可分为以 下8种:
【临床应用】 本品仅适用于单纯疱疹病毒(HSV)的局部感
染,如HSV角膜炎、结膜炎等。
【不良反应】 局部用药可致眼部刺痛、眼睑水肿,偶有 过敏、畏光,皮肤轻度烧灼感,偶有皮疹。
阿昔洛韦(Aciclovir,无环鸟苷,Zivirax)
人工合成的嘌呤类抗病毒药,抑制HSV的DNAP,对细胞 的αDNAP也有轻度抑制作用。 【适应证】HSV-Ⅰ、HSV-Ⅱ、VZV、EBV、CMV治疗,
迄今,全世界已发现的病毒超过3000种,而且新
的病毒还在不断被发现。 2002年8月在巴黎召开的世界病毒学大会上,由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提出的第7份报告收录了 3600多种病毒,其中使人类致病的病毒有1200多
种,分为29个科,7个亚科,53个属。
上世纪80年代医学家发现的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所致艾滋病是危害性极大、死亡率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