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讲稿(部分)
合集下载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1-2

A( )
2 1
M
M
0
0
(五)卷积特性
两个函数x1(t)与x2(t)的卷积定义为:
x1
(
)
x
2
(t
)d
记作:
x1 (t) * x2 (t)
若: x1(t) X1( f ) 则:x1(t) * x2 (t) X1( f ) X 2 ( f )
x2 (t) X 2 ( f )
δ(t)的图示可用一长度为一个单位的线段来表示,线段位于 原点,表示当时间t0=0有一冲击。若线段位于 t=t0点,则 可定义δ函数的延迟为:
(t
t0
)
0 1
t t0 t t0 ,积分值仍为1。
(2) 函数的采样性质:如果 函数与某一连续函数f(t)相 乘,显然其乘积仅在t=0处为f(0) (t),其余各点(t 0) 之乘积均为零。如果函数与某一连续函数f(t)相乘,并在
)dt
f (t0 )
由于经过此种处理,可将f(t)在任何时刻的值提取出来,所 以称其为筛选性质,或抽样性质。当对信号进行采样时,采 样的过程及采样后信号即可利用此种性质来进行描述.
(3) 函数的与其他函数的卷积:任何函数和函数 (t)的卷
积是一种最简单的卷积积分。例如,一个矩形函数x(t)与 函数
从面积(通常也称其为 函数的强度)的角度来看:
lim (t)dt
0
S (t)dt 1
(t)
0
t0 t 0
且
+
(t)dt 1
---称之为δ函数。
第六章_机械工程测试技术-位移测量

第二节 常用的位移传感器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
光电脉冲式位移传感器的优点是非接触测量,不影响被测对 象;其输出为数字信号,易于信号的传输和处理;测量装置的 安装、使用方便;测量范围大,长度可达数米,角度可在360° 范围内等。当采用普通光源和器件时,分辨率较低,因此这种 测量方法常用于精度要求一般的大位移测量和简易数控机械系 统中。
第三节 位移测量的应用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
等号右侧第一、二项分别为偏心 e 和运动误差 r ( )在 x 、 y 方 向方向上的投影,而第三项则为基准球上相差90°的两对应点 处的形状误差。由此可见: 1)在一般情况下 dx dy r ( ) ,而只有当 S x ( ) 和 S y ( ) 均趋于 零或已确知,由 dx 和 dy 才能确定 r ( ) 。因此,如何消除或 分离偏心 e 和基准球的形状误差 S 就成为研究测量方法的重 要任务。目前常采用形状误差远小于回转运动误差的圆球来作 为基准球,力求减小它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当圆球形状误差和 运动误差大小属于同一数量级时,则必需采用误差分离技术来 消除其影响。 dx 和 dy 是圆球中心的位 2)在圆球形状误差可忽略的情况下, 移在 x 、 y 两方向上的分量。换言之,由于偏心 e 的存在,由 dy 可以确定的是圆球几何中心的轨迹而不是回转轴心的 dx 、 轨迹。实际上,在同一根轴上,以相同条件运行(而 r ( ) 应一 样),由于偏心 e 的大小和方位不同,测量的 dx 和 dy 亦不同。
e1 K1el1
e2 K 2el2
第二节 常用的位移传感器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
输出信号e0是一个交流信号,其幅值与位移Δl 成正比,而 频率则等于交流电源的频率(当Δl 是常量时)或与之有一定 的关系。差动变压器也是一种调制器。对于这样一个调制信 号,在其后续的测量环节中一般要设置一个典型的测量电 路——相敏检测电路,目的是即能检测位移的大小又能分辨 位移的方向。
s2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课件

数学形式:
– y:输出量;x:输入量;t:时间 – 系统的阶次由输出量最高微分阶次n决定。
一般在工程中使用的测试装置都是线性系统。 上 页
2020/3/11
目 录12
二、线性系统及其主要性质
如以x(t)→ y(t)表示上述系统的输入、输出的对应关 系,则线性时不变系统具有以下一些主要性质。
1)叠加原理 几个输入所产生的总输出是各个输入
离散时间系统:输入、输出均为离散函数. 描述系统特征的为差分方程.
c.时变系统与时不变系统: 由系统参数是否随时间而变化决定. 其中,线性时不变系统(线性定常系统)进行分析的理论和
方法最为基础、最成熟,同时其它系统通过某种假设后可近 似作为线性定常系统来处理。一般的测试系统都可视为线性 定常系统,即可以用常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
§1 概 述
测试是具有试验性质的测量,从客观事物取得相关信 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借助专门设备—测试装置(系统),设 计相应的实验,采用合适的方法和必要的数学处理方法求得 感兴趣的信息。
测试系统是执行测试任务的传感器、仪器和设备的总称。
测试系统是从客观事物中获取有关信息的工具。测试的 目的不同,测试系统复杂程度不同。
实际的测试装范置围内①满只足能线在性较要小求工。作范围内和在一定误差允许 ②很多物理系统是时变的。在工程上,常可
以以足够的精确度认为系统中的参数是时 不变的常数。
上页 目录
3、测试系统模型的分类
a. 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 线性系统:具有叠加性、比例性的系统
b.连续时间系统与离散时间系统
连续时间系统:输入、输出均为连续函数. 描述系统特征的为微分方程.
系统满量程输出值A之比的百分率表示其分辨能力,称为分辨率,
– y:输出量;x:输入量;t:时间 – 系统的阶次由输出量最高微分阶次n决定。
一般在工程中使用的测试装置都是线性系统。 上 页
2020/3/11
目 录12
二、线性系统及其主要性质
如以x(t)→ y(t)表示上述系统的输入、输出的对应关 系,则线性时不变系统具有以下一些主要性质。
1)叠加原理 几个输入所产生的总输出是各个输入
离散时间系统:输入、输出均为离散函数. 描述系统特征的为差分方程.
c.时变系统与时不变系统: 由系统参数是否随时间而变化决定. 其中,线性时不变系统(线性定常系统)进行分析的理论和
方法最为基础、最成熟,同时其它系统通过某种假设后可近 似作为线性定常系统来处理。一般的测试系统都可视为线性 定常系统,即可以用常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
§1 概 述
测试是具有试验性质的测量,从客观事物取得相关信 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借助专门设备—测试装置(系统),设 计相应的实验,采用合适的方法和必要的数学处理方法求得 感兴趣的信息。
测试系统是执行测试任务的传感器、仪器和设备的总称。
测试系统是从客观事物中获取有关信息的工具。测试的 目的不同,测试系统复杂程度不同。
实际的测试装范置围内①满只足能线在性较要小求工。作范围内和在一定误差允许 ②很多物理系统是时变的。在工程上,常可
以以足够的精确度认为系统中的参数是时 不变的常数。
上页 目录
3、测试系统模型的分类
a. 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 线性系统:具有叠加性、比例性的系统
b.连续时间系统与离散时间系统
连续时间系统:输入、输出均为连续函数. 描述系统特征的为微分方程.
系统满量程输出值A之比的百分率表示其分辨能力,称为分辨率,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PDF版课件1

第四章、测试信号调理技术
4.2 信号放大
分类
直流放大器 交流放大器 放大器 直流电桥 交流电桥 电荷放大器 特点 低频保留,高频截止 高频保留,低频截止
4.2 信号放大电路
1 直流放大电路
1) 反相放大器 电压增益:
RF Av = − R1
反馈电阻RF值不能太大,否则会产生较大的 噪声及漂移,一般为几十千欧至几百千欧。R1的 取值应远大于信号源Ui的内阻。
4.3调制与解调
3 幅度调制
调幅是将一个高频正弦信号(或称载波)与 测试信号相乘,使载波信号幅值随测试信号的变 化而变化.
y (t ) = [ A0 * x(t )] cos(2πft + φ )
调制
放大
缓变信号
高频信号
放大高 频信号
解调
放大缓 变信号
4.3调制与解调 幅度调制与解调过程(波形分析)
z(t)
0 t
4.3调制与解调 a) 幅度凋制(AM)
y (t ) = [ A * x(t )] cos(2πft + φ )
b) 频率调制(FM)
y(t) = Acos(2π[ f0 + x(t)]*t + φ)
c) 相位调制(PM)
y (t ) = A cos(2πft + [φ0 + x(t )])
y (t ) = A cos(2π [ f 0 + x(t )] * t + φ )
4.3调制与解调
4.3调制与解调
鉴频:
T2
T4
T1 F
T3
4.3调制与解调
优点:抗干扰能力强。
因为调频信号所携带的信息包含在频率变化 之中,并非振幅之中,而干ຫໍສະໝຸດ 波的干扰作用则主 要表现在振幅之中.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教学PPT

测量的基础知识
#2022
*
测量的基础知识
基本量和导出量 基本量: 长度、质量、时间、温度、电流、发 光强度、物质的量 导出量:由基本量按一定函数关系来定义的
*
测量的基础知识
3、基准与标准
基准:用来保存、复现计量单位的计量器具,是最高准确度的计量器具。 国家基准、副基准和工作基准 计量标准:用于检定工作计量器具的计量器具 工作计量器具是指用于现场测量而不用检定工作的计量器具。
物质所固有,客观存在或运动状态的特征 非物质,不具有能量,传输依靠物质和能量
*
四、测试技术的内容
测试技术的内容 测量原理:实现测量所依据的物理、化 学、生物等现象及有关定律。 测量方法:分为直接或间接测量、接触 或非接触测量、破坏或非破坏测量 测量系统 数据处理
*
测试过程:首先利用酒精(敏感元件)检测出被测对象温度变化并将其转换成自身体积的变化(热胀冷缩),然后经过等截面的中空玻璃管(中间变换器)再转换成高度的变化(分析处理),最后由外面的刻度线显示出测试结果(显示、记录)并提供给观察者或输入后续的控制系统。
*
教材、参考书与课时安排 教材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第3版) 熊诗波 黄长艺编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测试技术与信号处理 郭迎福,焦锋,李曼主编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课时安排 授课 :36学时 实验 :4学时
教材、参考书与课时安排
*
教学目的和要求 测试技术是工科院校机械类各专业本科生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内容包括传感器、测量电路、测试系统的特性,信号分析与数据处理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掌握传感器的原理、特点及应用,常用测试系统和测量电路以及信号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领域:工业、农业、航天、军事等
#2022
*
测量的基础知识
基本量和导出量 基本量: 长度、质量、时间、温度、电流、发 光强度、物质的量 导出量:由基本量按一定函数关系来定义的
*
测量的基础知识
3、基准与标准
基准:用来保存、复现计量单位的计量器具,是最高准确度的计量器具。 国家基准、副基准和工作基准 计量标准:用于检定工作计量器具的计量器具 工作计量器具是指用于现场测量而不用检定工作的计量器具。
物质所固有,客观存在或运动状态的特征 非物质,不具有能量,传输依靠物质和能量
*
四、测试技术的内容
测试技术的内容 测量原理:实现测量所依据的物理、化 学、生物等现象及有关定律。 测量方法:分为直接或间接测量、接触 或非接触测量、破坏或非破坏测量 测量系统 数据处理
*
测试过程:首先利用酒精(敏感元件)检测出被测对象温度变化并将其转换成自身体积的变化(热胀冷缩),然后经过等截面的中空玻璃管(中间变换器)再转换成高度的变化(分析处理),最后由外面的刻度线显示出测试结果(显示、记录)并提供给观察者或输入后续的控制系统。
*
教材、参考书与课时安排 教材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第3版) 熊诗波 黄长艺编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测试技术与信号处理 郭迎福,焦锋,李曼主编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课时安排 授课 :36学时 实验 :4学时
教材、参考书与课时安排
*
教学目的和要求 测试技术是工科院校机械类各专业本科生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内容包括传感器、测量电路、测试系统的特性,信号分析与数据处理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掌握传感器的原理、特点及应用,常用测试系统和测量电路以及信号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领域:工业、农业、航天、军事等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第3版)_熊诗波_黄长艺_主编_总复

频谱图经常用对数坐标表 示
27
二阶装置的动态特性
H ( j)
( j)2
S 2 n
2 ( j) 2
( 2
S 2 n
2) j(2 )
n
n
n
n
j2=-1
S
1
(
n
)
2
j2
n
S
1
n
2
1
n
2
2
2
n
2
j
S 2 n
1
n
2 2
2
n
2
为了书写方便,常令 / ,即为频率比, 于是上式变为:
15
设:输入量x(t)、装置(系统)的传输特性h(t)和 输出量y(t)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
系统
x(t) 输入 (激励) X(s)
X(ω)
h(t)
H(s) H(ω)
y(t)
Y(s) Y(ω)
输出 (响应)
1)如果x(t)、y(t)可以观察(已知),则可推断h(t)。 2)如果h(t)已知,y(t)可测,则可推断x(t)。 3)如果x(t)和h(t)已知,则可推断和估计y(t)。
或者在下截止频率 f c1 与 fc1 / 2 之间幅频特性的衰减
量。衰减快,倍频程选择性好。
39
第五章的内容才讲过几天,不再复习
40
() H ( j) tg 1 2 1 2
负号表示响应迟后于激励
29
第四章 信号调理和记录
30
x(t) 调制器 x m t x tco 2 f0 s t
y(t)
ytcos2f0t
x t
x m t x tco 2 f0 s t
27
二阶装置的动态特性
H ( j)
( j)2
S 2 n
2 ( j) 2
( 2
S 2 n
2) j(2 )
n
n
n
n
j2=-1
S
1
(
n
)
2
j2
n
S
1
n
2
1
n
2
2
2
n
2
j
S 2 n
1
n
2 2
2
n
2
为了书写方便,常令 / ,即为频率比, 于是上式变为:
15
设:输入量x(t)、装置(系统)的传输特性h(t)和 输出量y(t)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
系统
x(t) 输入 (激励) X(s)
X(ω)
h(t)
H(s) H(ω)
y(t)
Y(s) Y(ω)
输出 (响应)
1)如果x(t)、y(t)可以观察(已知),则可推断h(t)。 2)如果h(t)已知,y(t)可测,则可推断x(t)。 3)如果x(t)和h(t)已知,则可推断和估计y(t)。
或者在下截止频率 f c1 与 fc1 / 2 之间幅频特性的衰减
量。衰减快,倍频程选择性好。
39
第五章的内容才讲过几天,不再复习
40
() H ( j) tg 1 2 1 2
负号表示响应迟后于激励
29
第四章 信号调理和记录
30
x(t) 调制器 x m t x tco 2 f0 s t
y(t)
ytcos2f0t
x t
x m t x tco 2 f0 s t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第4版)》基本课件 第1章 绪论

1.1 测试技术概况
工程测量可分为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 静态测量是指不随时间变化的物理量的测量, 例如机械制造中通过被加工零件的尺寸测量, 试图得到制成品的尺寸和形位误差。动态测 量是指随时间变化的物理量的测量。
图1-2中被测物理量(或信号)作为测 量系统的输入,它经传感器变成可做进一步 处理的电量,经信号调理(放大、滤波、调 制解调等)后,可以通过模数转换变成数字 信号,从而得到数字化的测量值,将其送入 计算机(或仪器控制系统)进行分析与存储, 用于各种用途。
1.1 测试技术概况
1.1.2测试技术发展概况
现代生产的发展和工程科学研究对测试及其相关技术的需求极大地推动 了测试技术的发展,而现代物理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电子与微机械 电子科学与技术的迅速发展又为测试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知识和技术支持,从 而促使测试技术在近30年来得到极大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例如工程创新设 计,特别是动态设计对振动分析的需求促使振动测量方法、传感器和动态分 析技术与软件的迅速发展;对汽车性能和安全性要求的不断提高,使得“汽 车电子”技术得到迅速发展,这种发展是以基于总线技术的传感器网络的发 展为基础的。现代工程测试技术与仪器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图1-1
1.1 测试技术概况
在产品开发或其他目的的试验中,一般要在被测对象运行过程中或试验激励 下,测量或记录各种随时间变化的物理量,通过随后的进一步处理或分析,得到 所要求的定量的试验结果。在运行监测或控制系统中,实时测量的各种时间变量 则用于过程参数监视、故障诊断或者作为控制系统的控制、反馈变量。不同的用 途对测量过程和结果的要求也不同,例如在反馈控制系统中,可能要求测量系统 的输出以很小的滞后(理想的情况是没有滞后)不失真地跟踪以一定速率变化的 被测物理量。如果只要求不失真地测量和显示物理量的变化过程,则对滞后就没 有要求。因此,用途和要求不同,测量系统的组成环节及其构成方式也不同。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第四章

a
C4 R4 d
R2 c Uy
R3
U0 图4-4 电容电桥
令上式实部、虚部分别相等,则有下面两个平衡条件
R1R3R2R4
(4-11)
R3 R2 C1 C4
(4-12)
要使电桥达到平衡,必须同时调节电阻与电容两个参数,达
到电阻和电容都平衡。
2019年11月21日星期四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
17
图4-5是一种电感电桥,两相邻桥臂为电感L1, L4与电阻R2,
所产生的输出电压的变化将相互抵消;
2) 若相邻两桥臂电阻反向变化或相对两桥臂电阻同向变化, 所产生的输出电压的变化将相互叠加。
2019年11月21日星期四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
6
传感器可以三种形式接入电桥。
■ 半桥单臂连接
当 RR 时, 电桥的输出电压为
U R E 4R
R R1
R2 U
R1 R2
R4 R3
2019年11月21日星期四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
(4-4)
2
在实际测试中,桥臂分为半桥式与全桥式联接,见4-2图,
b R2
a
c
Uy
R4 d R3
b
a
c
Uy
R4 d R3
b
a
c
Uy
d
U0
U0
U0
a)
b)
c)
图4-2 直流电桥的连接方式 a)半桥单臂 b)半桥双臂 c)全桥
2019年11月21日星期四
U0 图4-3 平衡电桥
态测量,以手工调平衡。
2019年11月21日星期四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
11
R1
C4 R4 d
R2 c Uy
R3
U0 图4-4 电容电桥
令上式实部、虚部分别相等,则有下面两个平衡条件
R1R3R2R4
(4-11)
R3 R2 C1 C4
(4-12)
要使电桥达到平衡,必须同时调节电阻与电容两个参数,达
到电阻和电容都平衡。
2019年11月21日星期四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
17
图4-5是一种电感电桥,两相邻桥臂为电感L1, L4与电阻R2,
所产生的输出电压的变化将相互抵消;
2) 若相邻两桥臂电阻反向变化或相对两桥臂电阻同向变化, 所产生的输出电压的变化将相互叠加。
2019年11月21日星期四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
6
传感器可以三种形式接入电桥。
■ 半桥单臂连接
当 RR 时, 电桥的输出电压为
U R E 4R
R R1
R2 U
R1 R2
R4 R3
2019年11月21日星期四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
(4-4)
2
在实际测试中,桥臂分为半桥式与全桥式联接,见4-2图,
b R2
a
c
Uy
R4 d R3
b
a
c
Uy
R4 d R3
b
a
c
Uy
d
U0
U0
U0
a)
b)
c)
图4-2 直流电桥的连接方式 a)半桥单臂 b)半桥双臂 c)全桥
2019年11月21日星期四
U0 图4-3 平衡电桥
态测量,以手工调平衡。
2019年11月21日星期四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
11
R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实验:传感器实验 3学时
9
2013年1月22日(10:30-12:30) 考试
安排:
教学方式:课堂授课+课外练习+实验; 考核形式:期末考试(60%)+实验成绩(25%)
+平时成绩(15%,包括作业、出勤、 回答问题、讨论等)。
主要参考书:
①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第2版),黄长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② 测试技术基础,王伯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③ 机电工程测试与信号分析,王建民,中国计量出版社,2004 ④ 机械量测量(第五版),Thomas G. Beckwith等,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⑤ 信号与系统(第二版),上册,郑君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
系统的一般组成; 信号的分类与描述;周
期信号与离散频谱
2 11.26~11.30 瞬变非周期信号及其连续频谱
1-4;1-5;1-6;1-7;
6
3 12.3~12.7 随机信号;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步骤及离 1-8;自行命题1题 6 散付里叶变换;信号数字化出现的问题 实验:简支梁共振曲线测绘实验:3学时
信号处理-对信号的某种加工和变换,是获取有用 信息的有效手段。
信
信号处理
信号ຫໍສະໝຸດ (硬件、软件技术)息
如:转换为电量信号、放大、滤波、隔直、A/D转换、 频谱分析等。
2.2 测试基本过程 获取被测对象有关信号 信号的加工和处理 以某种形式输出结果
2.3 测试系统的组成 测试系统框图
被
传 信号 信 信号
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状态,以及这种 方式或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
信号-信息的载体。 信息由某些物理量所携带和传输,如古代战争信息
通过烽火的光来传递;对中医来说,人体的疾病信息 由脉搏传递;旋转机械的故障信息包含于其振动中; 组织的病变和材料的缺陷可通过超声波来获取等。所 有这些物理量就是所谓的信号,有电信号、光信号、 声信号和磁信号等之分。
5. 信号的分类与描述
5.1 分类 ① 确定性信号和随机信号
确定性信号: 可以用明确的数学关系式或图表、图像来 描述 ,能够精确确定其任意时刻的量值。
随机信号:
不能用确定的数学关系式表达,不能预测 未来任何瞬时的精确值,但其值的变化服 从统计规律。因此,可通过数理统计、概 率论的方法进行描述。
如:阻抗 电压; 阻抗
频率; 调制等
④信号处理--对信号的某种加工和变换,如滤波、 变换和分析等。主要为了: 消除信号多余部分; 滤除噪声和干扰,提高信噪比; 转换为直观和易于接受的形式确定其特征参数。
⑤输出--以友好、直观和生动的形式输出结果,便 于进一步应用。
各环节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① 各环节输入输出之间必须一一对应; ② 尽量不失真; ③ 尽可能减少和消除各种干扰。
4 12.10~12.14 相关分析及其应用;功率谱分析及其应用 5-2;5-3;5-4;5-5;
6
实验:谐波信号分析实验 3学时
5-8
5 12.17~12.21 常用传感器的分类;电阻式、电容式、电 3-2; 3-13;3-14;3-
6
感式、压电式、霍尔传感器结构、工作原
21
理及应用;传感器的选用原则
测
感 调理 号 处理
对
器 电路 传 分析
象
输
激励装置
反馈
通 讯 显观
察 示
者 控 制
各部分的作用
①激励装置--通过其使被测对象处于易于表征所需 参量特性的状态中,以便有效地检测载有这些信息 的信号。
②传感器--完成非电量信号向电量信号的转换,实 现信号的拾取。
③信号调理--把信号转换为更易于传输和处理的形 式,包括放大、滤波(抗混滤波)和隔直等。
3.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 ① 电子技术、微电子和微机技术的发展,使测试系统 结构简化、功能增加、性能提高。
② 传感器技术得到了飞速地发展 从结构型向物性型传感器转换成为主流; 集成化、智能化传感器成为研究的热点; 微型包括微/纳传感器的不断涌现; 化学和生物等新型传感器的广泛应用。
③ 从定性检测向定量检测迈进,并追求“高速、高效、 高精和高可靠”的检测性能
6 12.24~12.29 模拟信号调制与解调;滤波器;A/D转换; 4-5;4-12
6
测量装置的概述及其静态特性
实验:同频检测实验 3学时
7 12.31~1.4 测量装置的动态特性;实现不失真测量的 2-2;2-3;2-7;2-8
6
条件;负载效应;测量装置的抗干抗
8 1.7~1.14 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与虚拟仪器;总复习 自行命题1题
第一周授课内容
1. 测试技术的内容及重要性 2. 测试过程和测试系统的一般组成 3. 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 4. 课程的内容、安排和主要参考书 5. 信号的分类及其描述 6. 周期信号与离散频谱
1. 测试技术的内容及重要性
1.1 内容 测量--获得被测对象属性量值所有操作; 测试=测量+试验(Measuring & testing) ; 测试的目的--获得有用信息。
②连续信号和离散信号
因此,测试技术研究的内容是信息提取与处理的 理论、技术和系统。
1.2 重要性 是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技术之一;
传感器 技术
计算机技术
(硬件技术、计算技术)
通讯与控制 技术
测试技术 是科学研究与发现的基石(牛顿力学到量子力学,
远空探索到纳米技术等);
现代国防的重要保证(电子侦察、导弹拦截、精确 制导等);
④ 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 计算机、嵌入式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以及模糊数学、
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等单元技术及其组合在测试领 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⑤ 正朝多参量一体化测试技术方向迈进 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以及虚拟仪器等。
4.课程的内容、安排和主要参考书
1 11.19~11.23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概述;测试过程和测试 自行命题3题
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各种自动和智能家电的广 泛应用);
在工程领域,它贯穿于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加工、 使用和售后服务全过程,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 益。特别是当今处于“自动化时代”,并向“智能 化时代”迈进,就更离不开测试技术;
···
。
2. 测试过程及测试系统的一般组成
2.1 信号、信息与信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