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课下注解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

《陈情表》

1、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

....。

2、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3、而刘夙.婴.疾病

4、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

..所能上报.。

5、臣欲奉诏奔驰

..,则刘病日笃.

6、凡在故老

..,犹蒙矜.育

7、本图宦达

..,不矜.名节。

8、岂敢盘桓

..!但刘日薄.西山

..,有所希冀

9、是以区区

..不能废远。

10、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项脊轩志》

1、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2、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高中语文必修五《陈情表》知识点及译文

《陈情表》知识点及译文 一、文言实词 (一)文言通假 1、夙遭闵凶:闵,通"悯",可忧患的事(多之疾病死伤)。 2、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终鲜兄弟:鲜,同"无"。 4、常在床蓐:蓐,同"褥",草褥子、草席。 5、除臣洗马:洗,又作"先",前驱的意思。 6、猥以微贱:猥,犹"鄙",自谦之词。 7、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有,同"又"。 (二)古今异义古义今译 1、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成人自立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2、郡县逼迫:指郡县的官员古代的行政区划 3、臣欲奉旨奔驰:驾马飞奔快跑 4、实为狼狈:进退两难的情状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5、则告诉不许:申诉对……说 6、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数量少 7、听臣微志:任,准许用耳朵接受声音 8、九岁不行:不能行走拒绝他人的话 (三)词类活用 1、臣待汤药:名作动,喝水吃药 2、躬亲抚养:名作状,亲自 3、且臣少仕伪朝:名作动,做官 4、诏书特下:方位名词做动词,下召 5、催臣上道:方位名词作动词,上(路) 6、则以刘病日笃:名作状,一天天

7、臣具以表闻:使动,使……知道 8、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9、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使动,使……过完 10、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动词作名词,处境,连绵词(三)一词多义 1、矜 1)自夸不矜名节 2)同情,怜惜愿陛下矜愍愚诚犹蒙矜育 二、文言虚词 1、以 连词,表因果:因为 臣以险衅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以供养无主 但以刘日薄西山 连词,"无以",无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连词,表目的:来 谨拜表以闻 动词,用 臣具以表闻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介词,表凭借:凭,按 猥以微贱 2、见:"我" 慈父见背 3、所:……的事,……的情况 实所共鉴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含答案)-五

人教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含答案)《归去来兮辞(并序)》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于时风波未静 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古义:________________ 2.策扶老以流憩 今义:搀扶老人古义:________________ 3.悦亲戚之情话 今义:男女表示爱情的话古义:________________ 4.问征夫以前路 今义:出征的人古义:________________ 5.既窈窕以寻壑 今义:指美丽的身材古义: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就 三径就荒()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金就砺则利() 2.行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赵王畏秦,欲毋行()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故何如哉() 3.引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引而不发()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4.将 田园将芜胡不归() 将信将疑() 出郭相扶将() 将功赎罪()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5.绝 请息交以绝游()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不相干() 6.辞 归去来兮辞()

辞不赴命() 停数日,辞去() 动以朝廷为辞() 7.而 门虽设而常关() 觉今是而昨非() 时矫首而遐观() 鸟倦飞而知还()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乐琴书以消忧() 2.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3.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4.眄庭柯以怡颜() 5.悦亲戚之情话() 6.乐琴书以消忧() 7.倚南窗以寄傲() 8.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2)

高二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2) 高二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逍遥游》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怒:奋发,鼓起翅膀。 2.抟:环旋着往上飞。扶摇:旋风。 3.夭阏(è):阻塞。 4.奚以……为:表反问,哪里用得着……呢? 5.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6.绝:超越。 二、通假字 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 2.三餐而反(通“返”,返回) 3.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4.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5.而征一国者(通“能”,能力) 6.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返”) 7.而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8.而后乃今培风(通“凭”,凭借,依靠) 9.其正色邪(通“耶”,语气词) 10.汤之问棘也是已(通“矣”,语气词) 11.辩乎荣辱之境(通“辨”,辨明) 12.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用于整数和余数之间) 三、古今异义 1.虽然:古义:虽然这样。 2.果然:古义:很饱的样子。 3.众人:古义:一般人。 4.野马:古义:流动的雾气。 5.羊角:古义:旋风。 6.天池:古义:天然形成的大水池。

7.海运:古义:海波动荡。 8.小年:古义:短的寿命。 9.是:古义:这。 10.控:古义:投,落下。 11.虫:古义:泛指动物。 12.枪:古义:触碰。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水击三千里(水,在水面上) (二)名词作动词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名作动,南行) 2.不过数仞而下(下,落下,降落) (三)形容词作名词 《齐谐》者,志怪者也(形作名,怪异之事物) (四)形容词作动词 怒而飞(怒,奋发,这里指鼓起翅膀) (五)使动用法 1.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合:使……满意;征:使……信任) 2.彼于致福者(致,使……到来) 五、一词多义 1.之: ① 鹏之徙于南冥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 之二虫又何知!(代词,这) ③ 穷发之北(助词,的) 2.息: ① 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②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3.其:①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代词,代鹏) ②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选择,是……还是) ③ 其自视也,亦若此矣(代词,他们)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复习总结大全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复习总结 《鸿门宴》知识点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拒,抵御,抵抗;内——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要——邀,邀请; 3、臣之不敢倍德:倍——背,背叛; 4、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早; 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隙,隔阂,嫌隙; 6、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骖乘:坐在车右担任侍卫的人; 二、词类活用 1、沛公欲王关中:王:大王——称王; 2、范增数目:目:眼睛——使眼色; 3、道芷阳间行:道:道路——取道; 4、夜驰之沛公军;复夜去:夜:夜晚——连夜; 5、吾得兄事之:兄:兄长——向对待兄长一样; 6、常以身翼蔽:翼:翅膀——像翅膀一样; 7、头发上指:上:上面——向上; 8、日夜望将军至:日夜:白天和黑夜;日日夜夜; 9、臣活之:活:使……活; 10、沛公旦日从百余骑:从:使……从; 11、素善留侯张良:善:善良——交好、友好; 12、秋毫不敢有所近:近:与“远”相对——沾染、接触; 三、一词多义 (一)虚词“为” 1、用作动词音wéi 表动作: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使子婴为相 表观点:认为窃为大王不取也 表判断;是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用作介词 表被动;为所/为……所音wéi 若属皆且为所虏 表原因、涉及对象音wèi 慎毋为妇死,贵贱情何薄/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3、用作助词 句末语气,表疑问或反问音wéi 何辞为? (二)虚词“因” 1、动词:沿袭、继续蒙故业,因遗策 2、名词:原因、缘由于今无会因(到现在没有相会的机缘了) 3、连词:表顺承,于是,就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表原因,因为,由于鼠,子神也,因爱鼠,不蓄猫犬(鼠,是子神啊,因为喜欢老鼠,所以不蓄养猫狗) 4、介词: 凭借、条件因利趁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趁着、趁机因计沛公于坐/因招沛公出/因言曰 因为、由于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三)虚词“而” 1、表目的:来,用来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2、表转折:但,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3、表修饰:(地,着)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4、表修饰:(地,着)项王按剑而跽曰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归去来兮辞 一、重点词解释: 1、乃瞻衡宇,载欣载奔(一边…一边) 2、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近于) 二、通假字 1、曷不委心任去留(通“何”) 2、景翳翳以将入(通“影”,日光) 三、一词多义 1、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走) 感吾生之行休(将要) 李白乘舟将欲行(离去)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行为) 2、引: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拉开) 引壶觞以自酌(端起) 引以为流觞曲水(疏导,引来)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引用、征引) 3、乘: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乘坐) 聊乘化以归尽(顺应) 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古代四匹马拉的兵车)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就着) 4、策: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 策扶老以游憩(拄着) 退而论书策(竹简) 蒙故业,因遗策(计策,策略) 四、词类活用 1、策扶老以流憩(拄着,名作动) 2、园日涉以成趣(每天,名作状) 3、或棹孤舟(划着,名作动) 4、善万物之得时(以…为善,意动用法) 5、乐琴书以消忧(以…为乐,意动用法) 6、携幼入家(儿童,形容词作名词) 7、眄庭柯以怡颜(使颜怡,使动用法)

8、倚南窗以寄傲(自足自待的心情,形作名) 9、感吾生之行休(将要,动作状) 五、古今异义词 1、于时风波未静(古义:指战乱:今义:比喻纠纷和乱子) 2、尝从人事(古义:治人之事;今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变动等)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古义:不久;今义:寻找,追寻) 4、悦亲戚之情话(古义:亲属戚属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家庭的成员) 5、觉今是而昨非(是:古义:正确;今义:判断词,是。非:古义:错误;今义:判断词,不是) 六、特殊句式 1、复驾言兮焉求(宾语前置句)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宾语前置句) 3、乐天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句) 4、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结构后置句) 5、既自以心为形役(被动句) 6、童仆欢迎,稚子候(于)门(省略句) 七、难句翻译 1、悟已往之不谏,知道来者之可追 译:我觉悟到过去做错的已无法挽回,知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 2、实迷途之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译:虽然走入迷途但还不是太远,现在已经明白了如今归田是对的,以前出仕是错的。 3、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译:身体依靠着南面的窗户寄托自己傲世的情怀,深感简陋的居室更容易使人安乐满足。 4、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译:姑且顺着大自然的变化以了结此生,抱定乐天安命的主意,又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滕王阁序 一、通假字 1、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齐) 2、云销雨霁(“销”通“消”,消失) 3、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

语文必修五知识点

语文必修五知识点 第一单元小说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注音庇祐(bì)玷辱(diàn)央浼(měi)酒馔(zhuàn)尴尬(gān gà)絮烦......(xù fán)仓廒(áo)赍发(jī)恁(nan)掇(duō)搠(shu?)剜(wān)..◆古今异义(1)少刻便知。古义:一会儿。今义:此词已消亡。..(2)只顾将来。古义:拿。今义:将要。.(3)不见消耗。古义:消息。今义:因使用或受损而渐渐减少。..(4)好歹结果他性命。古义:结束,了结。今义:长出果实或事物发展到最后状态。..(5)这两人来得不尴尬。古义:鬼鬼祟祟,不正派。今义:处境困难,不好处理。..(6)这个差使又好似天王堂。古义:胜过。今义:好像。..(7)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古义:冒犯;制造。今义:讨厌;惹事。...(8)但有衣服,便拿来家里浆洗缝补。古义:只要。今义:转折连词。.(9)不时间送汤送水来营里与林冲吃。古义:时时;给。今义:此词已消亡;和。....◆文化常识施耐庵,中国元末明初作家。相传施耐庵是《水浒传》的作者。明嘉靖十九年(1540),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100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 《水浒传》也称《水浒》、《忠义水浒传》。《水浒传》是明代长篇小说。 2.装在套子里的人 ◆注音规矩(j?)祈祷(qí dǎo)谗言(chán)怂恿(sǒng yǒng)讥诮(jī qi.ào)周济(jì)陶冶(táo yě)辖制(xiá)难堪(nán kān)漆黑(qī)◆文化常识 契诃夫,俄国小说家、戏剧家、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祖。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齐名为三大短篇小说巨匠。短篇小说有《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等。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高中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大家更好地掌握,小编整理了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希望能帮到大家! 必修5 《归去来兮辞》教与学知识点梳理 一、《归去来兮辞》基本常识 1、题解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故称楚辞。汉代常把辞与赋合称为辞赋,辞和赋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辞重言情,赋重铺陈 2、作者 陶渊明,东晋诗人。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家境贫寒。29岁起为江州祭酒,不久自解职归。以后做过镇军、建威参军,因不堪行役之苦,转任彭泽令,仅80余天即辞归田园。晋安帝义熙末,50多岁时,被征为著作佐郎,不就。晚年穷到“窥灶不见烟”(《泳贫士》)的程度。最终在贫病交加中死去,卒年62岁。 陶渊明的诗留存一百二十多首,其中有20余首是写田园生活和景色的田园诗。这些诗冲破当时“玄言诗”的风气,为五言诗开辟了新境界。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作品题材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抒发厌恶官场、洁身自好的情怀。如《归园田居》、《饮酒》、《移居》等;另一类为咏怀诗,如《泳荆轲》、《读山海精.精卫填微木》等,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散文首推《桃花源记》,辞赋《归去来兮辞》称著文史。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3、写作背景 陶渊明41岁时(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

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二、《归去来兮辞》字词语言 1、古今异义词 悦亲戚之情话亲戚古:指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 今: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成员 情话古:指知心话今:指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有事古:指农事今:泛指 既窈窕以寻壑窈窕古:幽深曲折的样子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觉今是而昨非是古:正确今:判断词非古:过错、错误今:不恨晨光之熹微恨古:埋怨、遗憾今:仇恨、怨恨 2、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园日涉以成趣日:每天 时矫首以遐观时:有时 (2)形容词作名词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幼:儿童、小孩子 (3)名词作动词 乐琴书以消忧琴书:抚琴、读书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棹:划船 策扶老以流憩策:拄着 (4)使动 眄庭柯以怡颜怡:使。。。。。。愉快 (5)意动 乐琴书以消忧乐:以。。。。。。为乐 悦亲戚之情话悦:以。。。。。。为愉快 善万物之得时善:以。。。。。。为善羡慕 3、一词多义 引引以为流觞曲水疏导、引来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精选3篇)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精选3篇)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篇1 《滕王阁序》文言知识梳理 一、通假宇 1.所赖君子见机 (通“几”,预兆) 2.俨骖騑于上路 (通“严”,整治) 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通“消”) 二、词类活用 1.一言均赋(名词用作动词,铺陈) 2.目吴会于云间(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 3.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词作状语,像雾;像星) 4.四美具,二难并(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事物;难得的人) 5.襟三江而带五湖(名词意动,以……为衣襟;以……为束带); 三、古今异义 1.穷且益坚古:困厄,处境艰难。今:穷困; 2.一介书生古:量词,个今:介绍,介于 3.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古:以二十岁为弱年今:无此意 4.盛筵难再古:第二次。今:又 5.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古:语气词,用在句尾今:无意义。 6.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古:掌管文学撰述的官今:常用来指学位 7.识盈虚之有数古:定数今:数量 8.彩彻区明古:日光今:彩色 9.序属三秋古:秋季的第三个月今:三个秋季 10.路出明区古:过今:向外走四、一词多义 1.尽宾主尽东南之美副词,全、都。潦人尽而寒潭清形容词,完了、没有 2.胜胜友如云形容词,才华出众的躬逢胜饯形容词,盛大的胜地不常形容词,美的、美丽的 3.穷响穷彭蠢之滨副词,尽穷睇眄于中天副词,尽 穷且益坚名词,因厄、处境艰难岂效穷途之哭形容词,走到头的4.临临别赠言副词,将要临帝子之长洲动词,面对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篇2 《逍遥游》文言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 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 2.三餐而反(通“返”,返回) 3.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4.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5.而征一国者(通“耐”,能力) 6.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 7.而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二、词性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齐谐》者,志怪者也(怪异的事物) 2.名词作动词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南行) 不过数仞而下 (降落) 3.使动用法 彼于致福者(使……到来)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使……满意;使……信任) 三、古今异义的词 1.虽然,犹有未树也古:虽然这样今: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2.腹犹果然古:食饱之状今: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3、众人匹之古:一般人今:多数人。4.之二虫又何知古:泛指动物。今:虫子。 5.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古:毛,指草林。今:头发。 6.小年不及大年古:寿命。今:时间单位 7.野马也,尘埃也古:流动的雾气。今:野生之马。 8.蟪蛄不知春秋古:四季。今:春季和秋季,岁月;人的年岁 9.我决起而飞古:快速的样子今:决定 10.枪榆枋而止古:触,碰今:枪械 11.适莽苍者古:往今:刚好 12.抟扶羊角而上九万里古:旋风今:羊的角 13.行比一乡古:合今:比较四、虚词积累 1.之鹏之徙于南冥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之二虫又何知(代词,这) 穷发之北(助词,的)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篇3 《陈情表》文言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 1.夙遭闵凶(通“悯”,可忧患的事) 2.零丁苦辛(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祖母今年九十有六(通“又”,表示整数后有零数) 4.常在床蓐(通“褥”,草席子) 二、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躬亲抚养(亲自) 则病日笃(一天天地) 2.形容词作名词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知识梳理练习 《归去来兮辞》 一、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曷不委心任去留乃瞻衡宇景翳翳以将入 二、找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予以解释。 或棹孤舟策扶老以流憩 乐琴书以消忧园日涉以成趣 时矫首而遐观审容膝之易安 感吾生之行休携幼入室 倚南窗以寄傲感吾生之行休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善万物之得时眄庭柯以怡颜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分别解释其古今不同含义。 1.悦亲戚之情话古:今: 2.悦亲戚之情话古:今: 3.将有事于西畴古:今: 4.既窈窕以寻壑古:今: 5.于时风波未静古:今: 6.景翳翳以将入古:今: 7.或命巾车古:今: 8.何不委心任去留古:今: 9.或植杖而耕耔古:今: 10.觉今是而昨非古:今: 11.尝从人事古:今: 12.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古:今: 13.恨晨光之熹微古:今: 四、解释下列各组多义词。 1.夫问征夫以前路乐夫天命复奚疑? 2.归田园将芜胡不归?聊乘化以归尽 3. 行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乘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五、解释下列各组虚词的意义。 1.以既自以心为形役农人告余以春及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日以尽矣,荆轲岂无意哉?2.而门虽设而常关觉今是而昨非 时矫首而遐观鸟倦飞而知还 3.之悦亲戚之情话感吾生之行休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六、指出下列各句的特殊句式。 将有事于西畴 寓形宇内复几时? 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复驾言兮焉求? 乐夫天命复奚疑? 载欣载奔 童仆欢迎,稚子候门 既自以心为形役 农人告余以春及 《滕王阁序》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所赖君子见机 2.俨骖騑于上路 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二、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分析类型并解释。 1.一言均赋2.目吴会于云间 3.雄州雾列,俊采星驰4.四美具,二难并 5.襟三江而带五湖 6. 腾蛟起凤 7.屈贾谊于长沙8.窜梁鸿于海曲 9.宾主尽东南之美10.徐孺下陈蕃之榻 11.山原旷其盈视12.台隍枕夷夏之交 13.层峦耸翠,上出重霄14.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 15.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分别解释其古今不同含义。 1.穷且益坚古:今: 2.一介书生古:今: 3.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古:今: 4.盛筵难再古:今: 5.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古:今: 6.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古:今:

人教版必修五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精校版)(含答案)

必修五第 2 单元文言文基础梳理 一、通假字 (找出下列通假字并翻译) 1.乃瞻衡宇,载欣载奔____通 ____, ____ 2.曷不委心任去留?____通 ____, ____ 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__ 通 ____, ____ 4.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____通 ____, ____ 5.而后乃今培风____通 ____ , ____ 6.此小大之辩也____通 ____ , ____ 7.而征一国____通 ____, ____ 8.旬有五日而后反____通 ____, ____ 9.零丁孤苦____通 ____, ____ 10.臣以险衅,夙遭闵凶____通 ____, ____ 1 .衡横与“竖”相对 2. 曷何为什么 3.销消消散 4. 机几预兆 5. 培凭凭借 6.辩辨区别 7. 而耐 能8.有又用于整数与零头之间;反返回来9.零丁伶仃孤独的样子10. 闵悯指可忧患的事 二、文言实词 ( 1)写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幼稚盈室 .. 古义: ________________ 今义:见识少,没经验 (2)悦亲戚之情话 .. 古义: ________________ ;父母为“亲”,与父 母有关的亲属为“戚” 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 庭或成员 (3)尝从人事 .. 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指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4)千里逢迎 .. 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说话做事故意迎合 别人的意思 (5)四美具,二难并 .. 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心灵美、语言美、 行为美、环境美 (6)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 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肆无忌惮。贬义(7)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 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看形势,看机会(8)野马也,尘埃也 .. 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野生的马,野性不 驯的马 (9)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大家,一定X围内 所有的人 (10)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 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羊头上长的角 (11)小年不及大年 .. 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丰收年 (12)至于成立 .. 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 成功,开始存在;有根据,站得住 (13)告诉不许 .. 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把事情向人陈述、 解说 (14)九岁不行 .. 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 (1)指小孩(2) 家中亲属(3)指出仕(4) 迎 接(5)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6)狂放,不 拘礼法(7)看到细微的预兆(8) 游动的雾气 (9) 一般人(10) 旋风(11)长寿 (12)成人自立 (13) 申诉 (14) 不能走路 (二)填写出加点词的意思 1.既自以心 ()为形 ()役,奚 ()... 惆怅而独悲 2.悟 ()已往之不谏 () .. 3.已 ()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 4.曷 ()不委 ()心任去留 .. 5.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 ... 6.帝乡不可期.() 7.或 ()植杖 ()而耘 ()耔.... 8.聊 ()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 ().. 疑 9.时维 ()九月,序 ()属三秋 .. 10.云销雨霁 (),彩彻 ()区明 .. 11.响穷 ()彭蠡之滨 () .. 12.极 ()娱游于暇 ()日 .. 13.识盈虚 ()之有数 () ... 14.命运多舛.() 15.东隅 ()已逝,桑榆 ()非晚 ... 16.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 ... 17.敢 ()竭()鄙 ()怀 ... 18.绝 ()云气,负 ()青天,然后图.. 南,且 ()适 ()南冥也 .. 19.且举 ()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必考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必考知识点 知识是智慧的火花,能使奋斗者升起才华的烈焰;知识是春耕的犁铧,一旦手入生活的荒径,就能使田地地芳草萋萋,硕果累累;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必考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必考知识1 《归去来兮辞》 一、通假字 (1)乃瞻衡宇 (衡,通“横”,横木) (2)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为什么) (3)景翳翳以将入 (景,通“影”,日光) 二、古今异义 1.亲戚 古义: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庭或它的成员 2.情话 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3.有事 古义:农事;今义:指有事情 4.窈窕 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5.来者 古义:未来的事情;今义:来的人 6.征夫 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士兵 7.扶老 古义:手杖;今义:扶持老人 8.风波 古义:指战乱;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

9.人事 古义:指做官;今义:指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调配、奖惩等工作10.去留 古义:指生死;今义:离开留下 11.寻 古义:不久;今义:寻找 12.交 古义:交互,都;今义:常用义“交友”、“交通”等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 园日涉以成趣名作状,每日、每天 ② 时矫首而遐观名作状,有时 2.名词作动词 ① 策扶老以流憩名作动,拄着 ② 乐琴书以消忧名作动,弹琴,读书 ③ 或棹孤舟名作动,划船 ④ 实迷途其未远名作动,误入迷途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①生生所资动作名,生活 ②审容膝之易安动作名,容膝的小屋 2.动词作状语 感吾生之行休动作状,将要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 倚南窗以寄傲形作名,傲然自得的心情 ② 携幼入室形作名,幼儿,儿童 2.形容词作状语 心惮远役形作状语,到远处。

高中必修五文言知识梳理及答案

高中必修五文言知识梳理及答案 必修五文言文练习 《归去来兮辞》 一、通假字: 乃瞻衡宇()景翳翳以将入(。) 二、词类活用: 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后“生”,)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 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 乐琴书以消忧()或棹孤舟() 二、一词多义: 夫--问征夫以前路()乐夫天命复奚疑() 故--故便求之()亲故多劝余为长吏() 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求之靡途()四方之事() 奚--奚惆怅而独悲()乐夫天命复奚疑()而--门虽设而常关()觉今是而昨非()时矫首而遐观()鸟倦飞而知还()三、古今异义: (1)于时风波未静风波(古义;今义)(2)尝从人事人事(古义;今义)(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古义;今义) (4)悦亲戚之情话亲戚(古义;今义)(5)幼稚盈室幼稚(古义;今义)(6)于是怅然慷慨慷慨(古义;今义)(7)恨晨光之熹微恨(古义;今义)(8)将有事于西畴有事(古义;今义) 四、文言句式: 1、判断句 皆口腹自役(句型,标志词,翻译) 2、倒装句 (1)复驾言兮焉求(句型,现代汉语语序,翻译)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句型,现代汉语语序,翻译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句型,标志词,现代汉语语序,翻译)

(4)将有事于西畴(句型,标志词,现代汉语语序,翻)(5)农人告余以春及(句型,标志词,现代汉语语序,翻译)(6)乐夫天命复奚疑(句型,现代汉语语序,翻译) 3、省略句(1)情在骏奔(补充完整后句型,翻 译:) (2)寓形宇内复几时(补充完整后句型,翻 译:) (3)稚子候门(补充完整后句型,翻 译:) 4、被动句 (1)遂见用于小邑(标志词,翻译) (2)以心为形役(标志词,翻译) 五、拓展延伸 以: 1、既自以心为形役() 2、舟遥遥以轻飏() 3、问征夫以前路() 4、引壶觞以自酌() 5、云无心以出岫() 6、农人告余以春及() 7、请息交以绝游()8、乐琴书以消忧() 9、木欣欣以向荣() (二)分析两个特别的倒装句式 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2、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滕王阁序》 一、重点字词 1、枕:台隍枕夷夏之交() 2、维:时维九月() 3、序:序属三秋() 4、上:俨骖騑于上路() 5、披、闼:披绣闼()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考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知识储备。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梳理背诵默写容易写错的字《归去来兮辞》 心为形役,奚惆怅悟已往之不谏舟遥遥以轻飏熹微衡宇僮仆候门樽壶觞自酌,眄庭柯以怡颜日涉流憩矫首而遐观出岫景翳翳盘桓消忧西畴棹孤舟窈窕以寻壑善万物行休曷不遑遑不可期植杖而耘耔东皋舒啸赋诗奚疑 《滕王阁序》 潦水俨临帝子之长洲上出重霄鹤汀凫渚即冈峦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彭蠡之滨衡阳之浦。 《陈情表》 夙遭闵凶悯臣孤弱零丁孤苦门衰祚薄期功强近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夙婴疾病,常在床蓐逮奉圣朝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

史臣荣举臣秀才陨首具以表闻逋慢州司临门,急于星火奉诏奔驰 刘病日笃伏惟犹蒙矜育特为尤甚历职郎署不矜名节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陛下报养皇天后土鉴矜悯愚诚庶刘侥幸生当陨 首 文言基础知识总结 《归去来兮辞》 一、通假字 1乃瞻衡宇衡,通“横”,横木 2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 3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二、古今异义 1.亲戚:内亲外戚 2.情话:知心话 3.来者:未来的事情 4.征夫:行人 5.扶老:手杖

6.:指战乱 7.人事:指做官 8.去留:指生死 9.寻:不久 11交:交互,都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名词作状语 ①园日涉以成趣每日、每天 ②时矫首而遐观有时 10.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策扶老以流憩拄着 ②乐琴书以消忧弹琴,读书 ③或棹孤舟划船 ④实迷途其未远误入迷途二动词的活用 动词作名词

可打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文言文基础知识点整理梳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归去来兮辞》 一、文学常识 1、《归去来兮辞》的作者是时期著名的诗人陶潜,世称先生,他自号。他的代表性作品有 2、辞,是介于与之间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的《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到了汉代,人们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比较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辞和赋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辞重,而赋重。 二、找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乃瞻衡宇 曷不委心任去留 景翳翳以将入 三、找出句中古今异义并解释 觉今是而昨非 悦亲戚之情话 于时风波未静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景翳翳以将入 既窈窕以寻壑 策扶老以流憩 问征夫以前路 将有事于西畴

四、词类活用 情在骏奔 策扶老以流憩 或棹孤舟 生生所资 园日涉以成趣 携幼入室 善万物之得时 眄庭柯以怡颜 悦亲戚之情话 乐琴书以消忧 五、指出文言句式类型并翻译 寓形宇内复几时? 遂见用于小邑 既自以心为形役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农人告余以春及 田园将芜胡不归? 奚惆怅而独悲? 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六、翻译 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木欣欣以向荣,。 七、一词多义 1 就 三径就荒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金就砺则利 2 乘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3 审 审容膝之易安 用意详审 为人主计,莫如先审取舍 孔子如审先知,当早易道 4 将 田园将芜 将信将疑 暂伴月将影 出郭相扶将 将功赎罪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使关羽将三万兵至益阳 5 绝 请息交以绝游 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以小舟至绝壁下 绝不相干 6 委 曷不委心任去留 王年少,委国事大臣 委命下吏 7 引 引壶觞以自酌 引赵使者相如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左右欲引相如去

陈情表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陈情表》是高中语文必修五的一篇文言文课文,是一篇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文章。以下是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陈情表文言文知识点: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险衅:臣以险衅艰难祸患,指命运不济 2、见背:慈父见背背弃我,指死亡 3、夺:舅夺母志改变 4、祚:门衰祚uò薄福分 5、鲜:终鲜兄弟本指少,这里是没有 6、吊: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安慰 7、婴:而刘夙婴疾病缠绕 8、废:未曾废离停止侍奉 9、察:前太守逵察臣孝廉考察和推举 10、寻:寻蒙国恩不久 11、笃:则刘病日笃病重 12、拔擢:至微至陋,过蒙拔擢huó提升 13、区区: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14、听:听臣微志准许

陈情表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1、闵:夙遭闵凶通"悯",可忧患的事 2、零丁:零丁苦辛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有:常在床蓐祖母今年九十有六通"又",表示整数后有零数 4、蓐:常在床蓐通"褥",草席子 陈情表文言文知识点:一词多义1、行:①行年四岁动词,经历 ②九岁不行动词,走路 2、矜:①犹蒙矜育动词,怜惜 ②不矜名节动词,自夸 ③愿陛下矜悯愚诚动词,怜悯 3、至:①至微至陋副词,极其 ②无以至今日动词,到达 4、以:①臣以险衅连词,因为 ②臣以供养无主连词,因为 ③谨拜表以闻连词,相当于"而"

④猥以微贱介词,凭身份 ⑤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 ⑥臣具以表闻介词,用 5、见:①慈父见背代词,我,自己 ②二州牧所见明知动词,看见 6、亲:①躬亲抚养代词,亲自 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名词,亲戚 7、日:①日薄西山名词,太阳 ②报养刘之日短名词,日子 8、当:①当侍东宫动词,任,充当 ②死当结草副词,应当 9、薄:①日薄西山动词,迫近 ②门衰祚薄形容词,微薄,少 10、拜:①拜臣郎中动词,授官 ②谨拜表以闻动词,奉上 11、于: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介词,比 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介词,给

新高考高一下册语文课文笔记电子版

新高考高一下册语文课文笔记电子版 高一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实乃瞻衡宇(衡,通在“斜”)景翳翳以将进(景,通在“影”,日光) 二、词类活用: 1、瓶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保持;后“生”,动词用做名词,生活) 2、眄庭柯以怡颜(怡:愉快,使愉快) 3、自得南窗以递丽质(丽质:形容词用做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 4、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 5、园日涉以青翠(日:名词并作状语,每日) 6、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 7、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做动词,用桨划) 三、一词多义: 1、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至,动词)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四方之事(助词“的”) 2、奚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 3、而门虽设立而常第一关(表中转折点)法号今就是而昨非(表中同列) 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鸟倦飞而知还(表顺承) 四、古今异义: (1)于时风波未静古义:指战乱。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古义:指做官。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器,境遇,生死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聘用,培育,调配,奖罚等工作。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古义:不久。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 (4)悦亲戚之情话古义:内外亲戚,包含父母和兄弟。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存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5)幼稚盈室古义:小孩。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 (6)于是怅然无私古义:感叹。今义:指大方的犯罪行为。 (7)恨晨光之熹微古义:遗憾。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 (8)将有事于西畴古义:指耕种之事。今义:指出现某事。 层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岭。 雷霆万钧:比喻威力非常大。雷霆,暴雷、疾雷,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30斤。 缤纷:繁多而交杂的样子。 亭亭:高耸的样子。课文用“亭亭笔立”形容一座高峰。“亭亭玉立”一词的“亭亭”形容女子身材细长美艳或花木形体丰满,也可以文学创作“婷婷”。 婀娜:姿态柔美的样子。 远眺:往远处看看。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莽莽苍苍:草木苍翠茂盛,原野景色迷茫。 神妙莫测:神奇巧妙达到难以猜测的程度。 云蒸霞蔚:形容景物美好绚烂。 荒诞不经:极不真实,极不近情理。 茕茕孑立:形容孤孤单单,无依无靠。 通衢大道:四通八达的道路,大道。 命运多舛:指平生的遭遇、经历不顺遂。 养尊处优: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多含贬义)。 蕴含:蓄积而未显露出或未挖掘。 瘠薄:(土地)缺少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水分,不肥沃。 缠绵:形容情投意合,难舍难分;爱恋。 天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等。 迷茫:由于辨别不明而疑惑,无人知晓怎么办。

高一语文课本基础知识点

高一语文课本基础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乃瞻衡宇(衡,通“横”)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二、词类活用: 1、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 2、眄庭柯以怡颜(怡:愉快,使愉快) 3、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 4、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 5、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6、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 7、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 三、一词多义: 1、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四方之事(助词“的”) 2、奚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 3、而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鸟倦飞而知还(表顺承) 四、古今异义: (1)于时风波未静古义:指战乱。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古义:指做官。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古义:不久。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

(4)悦亲戚之情话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5)幼稚盈室古义:小孩。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 (6)于是怅然慷慨古义:感慨。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7)恨晨光之熹微古义:遗憾。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 (8)将有事于西畴古义:指耕种之事。今义:指发生某事。 高一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一、《廉颇蔺相如列传》通假字 ①可与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②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 ③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 ④如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⑤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⑥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⑦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⑧请奉盆缶。“奉”通“捧”,托、举。 二、《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词多义 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

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沪教版

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沪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所、守、或、匪、亲 2、径、须、沽、取、对、君、酌 3、耶、娘、妻子、走、相送 4、禾、生、陇、亩、无、东西 二、古今异义 1、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 2、禾生陇亩无东西 3、危樯独夜舟 4、月涌大江流 5、凭轩涕泗流 三、一词多义 危乎高哉 可以横绝峨眉巅 知安而不知危 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邦有道,危言危行 入武关,秦兵绝其历 民贫则危乡轻家 佛印绝类弥勒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所守或匪亲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烹羊宰牛且为乐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河水清且涟猗 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吾攻赵,旦暮且下 径须沽取对君酌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惟有饮者留其名 江水又东,径巫峡 盖当时未有雁荡之名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后世之廖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主人何为言少钱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焚百家之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耶娘妻子走相送 王笑而不言 老翁逾墙走 将进酒 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 呼儿将出换美酒 豫备走舸,系于其尾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家住黄花入麦村,闲将稚子出柴门 高一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判断句) 2、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宾语前置,以何) 3、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判断句) 4、我为赵将。(“为”,是,判断句) 5、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于”,被,被动句) 6、设九宾于廷(“于廷”,介词结构后置) 7、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被,被动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